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树的牧羊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树的牧羊人范文1
关键词:网络技术;准职业人;产学合作;培养方案
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能就业的人并不都是职业人,职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从业教育或岗位教育,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1]。
学校人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后者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与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标准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必需、够用”的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学生的学识、能力和素质,可以直接上岗,为单位创造价值。用人单位直接购买的是学生的能力[2]。因此,体现在高职教育上,更要重视以培养准职业人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学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这就是高职教育的任务,我们必须为完成这个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建立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并在整个过程中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作一介绍和分析。
1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了走产学结合的高职发展道路,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该文件把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必须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只有校企合作才能加强内涵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制定科学的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和与市场接轨的人才需求规格。我们经过不断的市场跟踪调研,并结合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当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规格,制定了明确的、岗位针对性较强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准职业人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结合为途径,重点面向两淮煤炭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网络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用服务实践能力,胜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们在了解企业对网络人才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以各类企业所急需的网络管理员为就业岗位目标,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制定准职业人质量规格:(1)具备企业员工的必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2)能够熟练应用、配置和调试网络设备组建企业网络;(3)能够熟练安装并管理Windows和Linux两大平台上的各种应用服务;(4)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如数据库、网站应用等;(5)能够快速排除企业网络环境中的一般性故障;(6)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产品宣讲及资料、专业文档撰写能力。
作者简介:宫纪明(1972-),男,讲师,工程师,硕士,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制定准职业人培养方案
人才的培养的途径有很多,但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途径是校企合作,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个发展规律。由于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校内教学资源建设跟不上,教师缺乏IT企业经历和项目实践经验,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跟踪不够。因此,仅仅由校内教师来设计合理、有效、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培养体系,是难以做到的,且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及财力也都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利用可能的条件,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为此,我院与北大青鸟开展网络人才培养合作,引进印度IT教育的经验和模式,开设了网络工程师特色班,并合作设计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总的课程体系分为两个阶段:所有骨干课程均由北大青鸟提供,两个阶段都贯穿了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对于IT专业学生,英语是必须要加强的)教学和职业导向训练课程;每一个阶段最后都有项目实践课程。两个阶段设置的课程都对应了能够实现的就业目标和具体岗位,整个课程体系完全避免了本科教育脱胎换骨式的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细划分和重叠,体现了“必需,够用”,突出了实践教学,建立了模块化、进阶式的技能规格训练体系,强化了职业导向训练。与此对应,北大青鸟提供了相应的学生教材和集教学大纲、教案为一体的教师用书,方便了教学。整个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特色鲜明。
3将就业导向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3.1认真做好入学教育
受长期“学历教育”思想影响的学生,许多学生不理解作为一个职业人的教育目标,存在许多错误认识。为此,我们在新生入学军训期间,充分利用军训间歇和晚上多次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分析当前就业形式和IT人才需求现状,阐明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准职业人素质的人才而不是一纸文凭。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凭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学识水平,为单位创造价值,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生必须在三年学习期间努力打造好企业网络管理员岗位所需要的学识、能力、素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准职业人。要详细为学生介绍和分析成为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准职业人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质量规格,即前面介绍的六种能力和素质。同时,要客观地分析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前景和历届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努力打消学生盲目转专业的认识误区。当然,介绍新环境下本专业学习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学生完全改变过去的题海练习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机房和实验实训室的训练模式。
3.2“双师”教师在实施准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把学校人培养成为准职业人,必须有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选派了一些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培训,刻苦学习培养项目实践能力,体验和领会企业所需的职业道德素质;学习培养准职业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通过企业最终的考核获得讲师资格,彻底改变观念,真正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
(2) 培养目标的教育和引导。针对许多学生对培养目标的模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向学生阐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分析所教课程在本专业中定位、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其今后能够从事的岗位,使学生树立以就业为目标的学习导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标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努力成为准职业人的信心和学习热情。
(3)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积极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大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案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互动效果,参与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的过程指导,强化企业模式的模拟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逐渐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实现培养质量规格的有效教学模式。
(4) 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和训练。高职学生尤其是二专批次的高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而且有很多的不良习惯,例如不善表达、缺乏沟通礼仪常识,甚至连自我介绍都不知从何说起,更缺少在压力环境下推销自己的能力和技巧等。这些都会影响学员将来在职场上竞争力,职业教育有责任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我院引进北大青鸟的COT课程,并贯穿于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效果非常显著,学员经过COT课程的学习和经常性训练,精神风貌焕然、乐观自信、勤奋积极、优雅大方。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只有把握好这个关键环节,才能真正顺利地把学校人培养成为准职业人。
3.3为学生提供课余时间机房实验室开放服务
这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必须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高职IT专业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自习是很难提高实践能力的,因为,实践能力的提高光靠作业和看书是不行的。辅导员要明白这一点,不要把学生拴在教室里,必须让学生进入机房实验室,反复训练教师安排的任务、模拟项目内容,要安排教师现场指导,最好由机房管理员来指导,但要提高管理员的指导水平。
3.4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考要分离[3]
培养准职业人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既然采用校企合作单位开发的针对具体岗位要求的规格和素质的教材,那么,课程的结业考试应该由企业命题和阅卷。我院学生是在核心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北大青鸟组织的网络工程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实现了“双证”结合,还节省了额外的费用,并可以作为教师定量考核的依据。
4与合作企业签订对口推荐就业协议
虽然高职IT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很高,但并不代表高职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就强于本科。许多同学毕业时缺乏对口就业岗位实际技能和素质,大部分学生刚毕业就远离了专业直奔电子厂而去了,在电子厂的生产线上夜以继日地重复一个简单枯燥的动作,干几个月,学生确实腻烦了,于是跳槽到另一家电子厂,又重复另一个动作。这样下去,高职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必须改革,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法宝。在签订校企业合作协议时,必须附加由企业推荐获得职业资格证毕业生对口实习和就业的条款。这样既能提高就业率、保障就业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把就业任务交给企业来安排,还可以大大节省学校的人力和经费开支。
5结语
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职业道德素质又有职业技能素质准职业人是一个大课题[4]。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的重要法宝,也是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唯一途径。但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握好上述四个关键环节,才能事半功倍,最终实现把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准职业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叶杰英. 论高职院校新闻专业准职业人的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3-44.
[2] 冯茂岩,曹志平.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9):63-68.
[3] 袁翠.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特色技能考核体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07(6):60-62.
[4] 刘冬梅. 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投入分析[EB/OL]. (2008-8-27)[2009-11-18]. / 2008/08/271409150794.shtml.
On the Key Issues about Training Vocational Network Technicians Based on the
Target of Quasi-professional Persons
GONG Ji-m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ibei 235000,China)
植树的牧羊人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一.调动视觉———利用图片、视频引入
《猫》在常规语文教学活动中,以课文为基础的阅读教学是基本形式。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贴近学生生活,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例如《猫》这篇课文,对于猫,学生都不陌生,但由于作者郑振铎生活的年代与学生有一定距离,行文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在备这课时,笔者精心制作了上课的幻灯片,通过制作的幻灯片,在屏幕上投影猫的图片,并放映猫的小视频,通过视觉的冲击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把文章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正式上课前在屏幕上播放出猫的幻灯片时,有不少学生已经为猫的可爱姿态所折服了,笔者借机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讲一讲家中的猫,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根据课文中出现的三只猫的特征和经历,分别为它们起个性化的名字并解释一下起名缘由。经过播放图片进行引入,学生能更加轻松地亲近文本,更快地融入课堂,由于与自己的生活相关,听起课来也格外地认真,思考也随之变得更加地积极。
二.调动听觉———运用朗诵感悟
《天上的街市》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象。在朗读中,诗歌的情感能够更自然地融入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我进行《天上的街市》这一现代诗的教学时,将“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在引入时,先提问学生牛郎织女的故事,然后让全班同学第一次齐读诗歌,做到读顺字句,读懂字面意思。口头给学生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要做到读准音节、读出节奏、注意重音。在范读前,提醒学生注意句子中的重音、节奏,然后进行教师范读。在范读结束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循环展示牛郎织女、银河等的图片,播放范读录音,多媒体展示能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环境中,再一次体会诗歌的意蕴和情感。在两次范读结束之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揣摩诗歌读法,请部分小组来进行展示,教师作点评。最后,再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朗读诗歌,提示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在脑海中描绘相应的画面。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在分析灯星辉映图、街市珍奇图、骑牛来往图、提灯闲游图这几幅图画时能够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成功激发起学生对诗中牛郎织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视听结合———动画《植树的牧羊人》
文本阅读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较为成功的传播信息的途径。但是在教学中,文本阅读存在不少限制,对初中学生而言,较长的文章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支持下,阅读教学也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有效途径。动画是中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信息传播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利用这一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由绘本改编而来,绘本曾改编为动画,在这样的条件下,动画可以成为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在学习文章前先播放《植树的牧羊人》动画,提醒学生注意观看、了解细节,尝试找出牧羊人的性格特征,归纳出牧羊人的人物形象。在观看动画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动画与课文不一样的细节,并口头讲出动画补充了哪些课本没有的细节。在动画的吸引下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对牧羊人的人物形象的了解也更为形象、具体,本课的学习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植树的牧羊人范文3
关键词:奥斯卡动画短片 多元化 制作材料 艺术个性
奥斯卡动画最佳短片奖自1933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设立,至今已有70多年。获奖作品片源产地不断增多,内容题材丰富,制作材料形形,表现手法、卡通形象丰富多样,主题异彩纷呈、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体现出创作者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今,动画短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趋国际化、多元化,艺术水准高,富有较强的人文性、情趣化、意蕴深度,已成为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以下将探讨奥斯卡动画短片在产地、题材、主题、材料、艺术技巧、表现手法等诸方面的特色及其意义。
短片产地的多样性
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以美国本土最多,前29部获奖作品都是美国的,主要有米高梅影业公司的《猫和老鼠》、《粉红色的芬克》、《扬基督德鼠》等;华纳兄弟的《崔蒂鸟》系列、《由于有点印象》;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马古飞去时》、《马古先生的小车》等;联合制片公司(简称UPA)的《格拉德・麦克波波》、皮克斯的《锡铁小兵》、《盖瑞的游戏》和《鸟!鸟!鸟!》;梦工厂与英国阿德曼公司合作的《酷狗宝贝》系列,蓝天工作室制作的《波尼》,派拉蒙1967年制作的《赫伯・阿尔伯特和提加纳布拉》等。
此后美国之外的动画制作公司也选送作品参赛,以加拿大获奖的最多,有《沙堡》、《种树的牧羊人》、《拯救大师瑞恩》、《丹麦诗人》(与挪威公司合作)等9部作品,英国有《伟大》、《操纵》和《酷狗宝贝》系列,法国有《商标的世界》,德国有《平衡》和《寻找》,此外还有俄罗斯的《老人与海》、波兰的《探戈》、荷兰的《安娜与贝拉》、日本的《回忆积木屋》、澳大利亚的《闲暇》、比利时的《希腊悲剧》、匈牙利的《苍蝇》、南斯拉夫的《代用品》、捷克斯洛伐克与美国公司合作的《马罗》和澳大利亚的《哈维闯人生》等。
近年来,动画短片的生产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体现在题材、内容的互借性和制作的跨国化。美国制作的《圣诞颂歌》改编自狄更斯的同名小说,迪士尼的《龟兔赛跑》出自古希腊《伊索寓言》;《丑小鸭》取材于丹麦童话家安徒生作品;英国与波兰合作的《彼得与狼》改编自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典交响童话;而俄罗斯动画家佩特洛夫与日本、加拿大同行们合作的《老人与海》来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说;而比利时才女尼克尔・凡・歌德姆思考着《希腊悲剧》,移居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贝克依旧关心故乡法国的“种树的牧羊人”。《父与女》是由英国、比利时、荷兰联合完成,2011年度获奖片《失物招领》改编自华裔漫画家陈志勇同名绘本,由澳大利亚、英国共同制作完成。
此外,《花与树》、《汤姆与杰瑞》、《安娜与贝拉》、《父与女》等动画没有一句台词,完全靠生动具象的形体动作来叙事表情达意,突破了不同民族的抽象文字语言之间的藩篱,无障碍走向他域异国,也体现出动画的国际性。
角色和题材的多样化
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的角色形象也丰富多元、造型奇特,非生命体和生命体皆活灵活现、形神兼备。这里讲的非生命体是对现实生活中无生命物体运用变形、拟人等手法改造成为有活力或颇具人性的物体,如《锡铁小兵》里的玩具,《点与线》中的点和线,《蒙娜丽莎走下楼梯》中的70张图片、名画,《商标的世界》著名商标等,它们不以叙事为主旨,而在于揭示某种寓意或哲理,表达创作个性、独特思想、娱乐调侃,或展现最新潮的动画技术。生命体主要有非人类和人类两种,非人类角色主要指卡通化处理的动物和植物形象,主角是猫、鼠、鸟、兔、鸡、小熊、公牛、丑小鸭、粉红豹、花和树等。这些角色都凝聚了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赋予了深刻寓意和内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成为系列长篇中经典的可爱形象,为动画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动画短片中的人类也是性格各异、形形,代表着世间百态众生群相和复杂人性,有古怪糊涂的马古、执著坚韧的女儿、孤独寂寞的老人、造福后人无私奉献的植树人、丢弃孩子的冷漠群体、亲情胜过一切的姊妹,也有功能特异的儿童、富有同情心的少年、饶舌而自私的成人、命运多舛的残疾人、坎坷潦倒的动画大师瑞恩……
动画短片表现的内容也迥然有别,题材日益丰富多样。1932年到1937年的作品都是以迪士尼娱乐为主打的短片,如米老鼠、唐老鸭,这与其制片理念密切相关,推崇嘻嘻哈哈的风格。受到佳绩鼓舞,迪士尼继续延续着它娱乐风趣的路线,而其他的公司如米高梅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加入到娱乐化路线的竞争中,竞相仿效,出现了与迪士尼风格相似的搞笑短片,如米高梅的《公牛费迪南德》、《银河》、《扬基督德鼠》、《老鼠的麻烦》等,华纳兄弟的《叽叽喳喳的喜鹊》、《由于有点印象》、《飞毛腿冈萨雷斯》等,角色往往都可爱滑稽幽默搞怪,让人生怜。其中不乏一些冤家对头,如猫和鼠、崔蒂鸟与傻大猫等之间无休无止的斗法。
以动植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短片直到1951年才有变化,变得更加广泛,是年以人物作为表现对象的《格拉德・麦克波・波》讲述对待有特异功能的孩子应宽容,有效地发挥其特长。此后题材、主题更为繁复多元,人生况味类的作品有《父与女》、《儿子与月亮》、《回忆积木屋》、《摇椅》;人物故事类的有《盒子》、《植树的牧人》、《伟大》、《丹麦诗人》、《安娜与贝拉》;反映社会问题的有《特别快递》、《希腊悲剧》、《勃博的生日》、《探戈》、《封闭的星期一》、《对的总就是对的吗》;科学教育的有《做一只鸟很难》和《嘟嘟,嘘嘘,砰砰和咚咚》,后者以崖壁画的风格描述了探讨喇叭、笛、号、鼓四种类型乐器的发展历程。
材料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纵观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制作材料更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是传统和新科技的结合,体现了动画师们积极的探索精神、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制作材料上看更是五花八门、不断创新、各有其美,真人、水彩、水墨、油彩、剪纸、折纸、皮影、木偶、布偶、磁偶、沙、盐、铁丝、黏土、橡皮、赛璐珞、炭笔、钢笔及泥雕和石雕等。如传统手绘动画《猫和老鼠》、剪纸动画《操纵》等,真人与手绘相结合的如《瑞恩》、《每一个孩子》;玩偶动画《平衡》;黏土、沙和泥类动画《沙堡》、《哈维闯人生》、《追寻》;三维动画《恰卜恰布》、《盖瑞的游戏》、《棕兔夫人》;制模黏土动画如《纽约圣代》、实体动画《邻居》;剪纸拼贴动画《弗兰克电影》、运动引导层动画《探戈》。而《操纵》是通过对纸片角色的压、拉、扯、折等操作实现动画过程,《瑞恩》则对人物的肉体进行缺失、裁剪等方式处理,表现得惟妙惟肖。1962年南斯拉夫制作的获奖动画《代用品》用线段、曲线、不同形状的简单图形组合成世间万物。当下数字技术也给动画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可见或不可见的事物被尽情虚拟成“现实图像”加以展现。多种动画软件的不断开发应用使动画如虎添翼,将奇观性、神幻性发展到新高,肆意创造强烈的视听奇效,创作者无所不能地展现奇思妙想。
拟人、夸张、讽刺、幽默、变形、神奇、对比、超现实等艺术表现手法,在动画片中可谓屡见不鲜,运用得炉火纯青。
主题思想的多样性
最初获奖的多以娱乐性质的短片为主,表达的主题都比较单纯。到后来,创作者的思想追求、艺术品格越来越多地融入片中,使得主题深远繁复,甚至晦涩难懂。《特别快递》批判了后现代语境下人性的丑陋,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深层危机;《摇椅》反映了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内心生活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希腊悲剧》表现了人类和历史间两难的思辨问题;《锡铁小兵》反映了小人物的生活命运;《物质享受》强调对精神和自由的满足和向往;《寻找》意在揭示人的悲剧产生于人的欲望;《波尼》表达了对美好回忆和真爱的向往;《老人与海》展示了老人的坚强、刚烈、孤独、永不服输的不倒翁精神;《父与女》表现了父女浓烈的亲情和执著坚韧的个性;《钢牙小鸡兵团》以善有善报、人性善根等为主题;《哈维・克拉姆派特》鼓励人们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呼吁关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边缘人;《月亮和孩子》以父与子为主题表现父子矛盾的根源;《彼得与狼》探讨了向往自由和人性的伟大的主题;《元首的面孔》具有政治讽刺意味;德国的《追寻》饱含哲理思辨和人生隐喻;费德利克・贝克创作的《摇椅》、《种树人》具有一贯的优雅、简洁、浓郁的人文气息;2011年获奖片《失物招领》则是对工业社会人类麻木、冷漠、机械呆板、缺乏关爱的批评;以《法兰克电影》和美国约翰和菲丝・哈布雷夫妇的《月亮鸟》、《洞》、《赫伯・阿尔帕特和提加纳・布拉斯双重特点》为代表的短片则晦涩难懂、复杂深奥。
发展动画短片的积极意义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启示
商业动画片受经济利益驱动,最大限度地兼顾市场需要、大众口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保守、平庸,以观众的平均智力水平为基准,而实验动画短片、艺术短片常充满探索性、人文性、哲理性,对长片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平衡》、《摇椅》、《父与女》、《老人与海》、《希腊悲剧》等作品是当代动画短片的杰作,形式多样、内容广博、造型独特、艺术精湛。
作为非主流形式的动画短片在与长片的博弈中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历久弥新,仍然在自我探索中前行,追求原创和前卫的个性,以小见大、构思独特,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鲜活的状态,对于激发创作个性、培养原创人才、积累制作经验、启发独立思考、避免同质庸俗、形成多元风格、娱乐吸引大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都有积极作用。
行业的良性发展往往呈金字塔结构,底基大、尖端小,而中国动画却虚火很旺,虽然目前中国动画公司有数千家,几百所高校开设动画或动漫相关专业,毕业生已达数十万人;出品的数量虽多,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品牌公司偏少,卡通形象国际影响不够。新手入行难免稚嫩生涩,仓促上阵制作长片难免粗糙肤浅,无法保证高水准赢得观众。只有无数动画从业者大胆尝试,经过大量短片实践操作、历练探索,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积累经验,创作精品,培养受众,积聚人气,完善制作流程,动画业的发展也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短片发展到系列剧、长片,再打造出大片精品和动画大师,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浮躁投机、急功近利、精品缺失、创意不足、品格不高仍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大碍,动画强国之路依然漫长,唯有坚定前行、夯实基础才有希望,而大力发展精良短片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晓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李建强:《影视动画艺术欣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奥利维耶・科特[法]著,王英策、王诗戈译:《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幕后・手记》,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4.《动画短片〈平衡〉的现实指导意义》,《文艺研究》,2005(8)。
植树的牧羊人范文4
[关键词]中职语文;深度阅读;拓展阅读
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中职生的语文阅读薄弱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要素,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指导工作并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学习;并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升中职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中职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利于改善中职生的阅读基础
中职生的阅读基础薄弱直接制约了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中职生在进入中职之前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在语文学科方面表现不是很好,阅读成为很多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甚至有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严重欠缺,无法完成整篇阅读,更不必说阅读的拓展[2]。中职生的阅读基础薄弱也直接影响了中职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学生的阅读表现来看,很多中职生不愿意在课堂上朗读,有的学生学习了文章以后不知道中心思想、重难点是什么,学习到哪些内容,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开展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阅读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拓展与深度学习的方式实现阅读效果整体的提升,逐步夯实学生阅读基础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二)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拓展的方式深度挖掘了语文学科的核心要素,强调语文阅读知识的整合、知识迁移的能力,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拓展的方式丰富了学生语文阅读的体会和学习内容,对中职生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会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语文课程学习的目标,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实现有效语文阅读拓展,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体验[3]。
二、中职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目标,指明方向
明确目标、指明方向是中职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目标的明确和方向的引导,结合中职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渗透,从目标与方向的设计入手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实现梯次的布置,对中职生学习有积极作用。目标的明确要符合每一个课时的实际情况并综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和方向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的阅读[4]。以《再别康桥》为例,结合学生深度阅读学习的目标,教师的阅读教学应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并进行阅读的合理分层: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目标二,完成全诗的内容学习;目标三,背诵并默写全诗;目标四,在朗读的基础上尝试对文章进行改写。四个目标都是基于阅读拓展而来,为学生阅读学习指明了具体的前进方向。目标一是基础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这一目标看似简单,但很多学生做不到,突出表现为有的学生阅读一遍以后就不再阅读,缺乏阅读的兴趣,因此在目标一中可以通过教师领读、欣赏朗诵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通过至少三次以上的阅读,学生初步感受其中的情感并丰富阅读体验,进而对阅读产生足够的认识;目标二是阅读的进一步提升,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诗人对康桥的特殊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对康桥的文段内容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诗人是如何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5];目标三比较简单,就是背诵与默写,但对于中职生来讲比较难,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背诵;目标四则属于由阅读到创作,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可以作为学生深化学习的一部分但不做重点推荐,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写作并完成阅读分享。
(二)整合资源,丰富内容
结合中职生阅读能力薄弱、积累不足的情况,教师在拓展性深度阅读过程中应做好阅读资源的合理整合,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以资源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导,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整合资源需要教师做好阅读内容的拓展,通过实施群文阅读的方案将不同阅读文本基于作者、主题等进行合理的布局,通过内容分析与对比的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劝学》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记忆最深的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内容,除了会背诵以外,很多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就是“劝人好好学习”,这种思想过于单一,因此教师可以先介绍《劝学》的历史背景:战国后期荀况,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他认为后天的努力很重要,重视教育和后天学习,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义,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介绍写作背景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重读文章,然后为学生提供其他资料进行阅读,与《劝学》相类似的文章有很多,如《进学解》《师说》《范仲淹苦读》等,每个文章教师都可以从介绍写作背景入手,通过介绍背景让学生了解同样是号召人们学习,每个人的介绍角度都有所不同,通过背景入手再介绍文章的内容,如《师说》是强调要向老师学习;《范仲淹苦读》强调“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6],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通过广泛的群文阅读方案,学生了解了更多阅读的内容,在阅读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实现了文本阅读内容的拓展和文本分析的任务,实现了基于拓展的深度学习。在每篇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偏向于给出背景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些都能让中职生快速地把握阅读的本质,了解阅读的核心内容并完成知识分解工作,对中职生阅读学习与拓展有积极的作用。总之,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做好语文拓展性的设计与应用,通过拓展帮助中职生完成内容的分解和知识的有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要素和学习内容,不断丰富学生语文阅读体验,在指导过程中实现拓展性的群文阅读以及深度化的内容整理与中心思想的对比,从而实现中职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设置情境,降低难度
在拓展性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注重情境的设置并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情境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最终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指导。设置阅读情境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根据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理设置情境并利用生活情境、实物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等进行合理的渗透与指导,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以《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明白写作的目的,因为从阅读来看,大篇幅介绍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轮子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动物为什么是用腿而不是轮子。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存在一些疑惑,为什么轮子不能放在豹子、老虎的腿上呢?这样捕食的时候不是更快了吗?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具体情境的设计,利用情境降低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如将轮子放在羊身上,在平坦的道路上有轮子的羊跑得非常快,很快就可以躲避老虎狮子的攻击,接下来教师用视频的方式进一步演示,在视频中加入一些障碍物,可以看到有轮子的羊此时为了躲避障碍物需要左右腾挪,而有腿的老虎直接越过障碍物,虽然依然逃避了抓捕但羊的速度明显下降,此时教师继续加入障碍物,如增加上坡、下坡、颠簸等,通过这些障碍物的增加可以看到有轮子的羊速度明显下降,有腿的老虎灵活度明显提升,很快就抓住了羊。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轮子的工作效率,虽然较高但并不适合自然界的环境,当在平坦、坚硬的路面时,轮子的效率确实高,但在自然环境中有很多空间障碍物,道路也并不都是平整的,这些因素决定了轮子并不适合长在动物身上。通过情景再现和视频分解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在视频观看过程中学生也看到了更多关于语文的知识与内容,对学生学习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要充分做好教学设计与应用,通过教学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语文阅读学习的实际问题,以此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7]。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阅读理解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情境设计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利用教学情境设计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素,在具体情境中完成语文要素的积累并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提升中职生的学习能力。
(四)迁移训练,反思评价
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深化和拓展的过程就是迁移和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反思评价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合理的指导之下引导学生实现内容的迁移,鼓励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同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来完成内容的学习。以《六国论》为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阅读文本内容以后可以将中心思想提供给学生,即《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求和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实现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分析秦朝与六国,北宋与辽、西夏出现了什么样的关系和类同点,通过知识迁移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内容的学习,通过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找到二者的关系,从而明确作者写作的目的。除了从历史知识角度进行迁移以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应用,如阅读过程中如何提炼中心思想,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通过知识拓展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训练体现了中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语文阅读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并通过反思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合理应用,不断尝试根据学生阅读评价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指导工作,解决学生阅读理解难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语文的阅读需求和实际,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指导工作,帮助中职生在阅读反思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语文阅读知识的有效应用。
(五)读写结合,有效训练
读写结合是学生阅读拓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阅读拓展过程中应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训练任务,在训练过程中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以阅读促进学生写作,以写作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语文阅读体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读写结合训练一直是中职语文拓展性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读写结合的设计,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结合中职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在读写结合方面要贴近中职生的阅读需求,如写读后感。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阅读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让学生写出如果只给自己三天光明自己会做什么呢?每个学生想要写的内容都不一样,有的是根据自己在课堂中的阅读感受而来,写了自己如果只有三天光明应该怎么做,主要是以仿写为主;有的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了具体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自己会如何做,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每个学生的想法、思路都不同,在表现过程中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除了根据内容写读后感以外,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内容,如将文言文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将诗歌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等,如教师可以将《劝学》的内容让学生翻译成白话文,每一句内容不必拘泥于单独的汉字,而是可以根据意思进行整理,通过类似内容的拓展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现读写结合的价值。总之,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拓展深度阅读方面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写作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读后感等方式以外,还可以将阅读与批注等知识结合在一起,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会,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中职语文拓展性深度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中职生的语文阅读成长实际,在阅读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阅读体验,在阅读指导的基础上实现内容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必要思路,通过逐步深度化、拓展化的方式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璠.聚焦学科素养,引领深度学习: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探索[J].天津教育,2021(29):185-186.
[2]韦玲珍.聚焦小微专题,促进深度学习:以《哈姆莱特(节选)》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1(28):52-54.
[3]徐耀东.小作业大作为:浅谈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初中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J].求知导刊,2021(39):55-56.
[4]张敬辰,魏本亚.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以宁鸿彬《皇帝的新装》为例[J].中学语文,2021(26):61-63.
[5]李华平,李玲.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九)[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9):32-34.
[6]陈雪梅.文章的意蕴,在深度解读中彰显:以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