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游泳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游泳教学论文范文1
一、体态语在教师与幼儿相互交流中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并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的不是通过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文化水平,而是开发智力,发展体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的老师,又是朋友。在日常工作中,除对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外,教师应常常通过手势、身体姿势、眼神、仪表等体态语引导、启发教育幼儿。这种非语言手段交流的作用贯穿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体态语作为传递某种特殊信息的重要手段,不仅伴随着语言出现为语言表达起巨大的辅助作用,而且起独立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主要媒介手段是口头语言,然而幼儿理解语言的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处在低级发展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容易理解并感兴趣。如果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仅仅注意有声语言的作用,忽视体态语在交流过程中的影响,就会使教师与幼儿之间本来存在的语言水平差异加大。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口语交流受阻,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因幼儿不能全部理解其意义而受到影响。因此,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恰当地运用手势、眼神等体态语相辅助。体态语本身具有直观性,是一种外观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产生生动的表达效果,它给幼儿的印象十分深刻。与其他学校相比,幼儿教师的体态语运用范围最广,应用率也最高。一般最常用的有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等。
二、幼儿教师的体态语的形式及运用1.手势。手势是教师向幼儿传情达意的动作姿态,能够增强表达效果,有助于强调教育活动中有声语言的重点,增强说服力,加深语意和语感,使教育教学活动收到更为深刻的效果,这是由手势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手势具有直观形象性,它能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幼儿既听又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适合幼儿接受的需要,从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其次,手势具有象征性,是最直接的体态语,常常用具有象征性的动作代替某种事物引起幼儿的想象。最后,手势较其它身体姿势更易变化、表演和引起幼儿的注意,不需要创设太多的情境,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运用。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要传递的信息及表达思想,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手势来承担的。
2.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通过面部色彩的变化,五官在一定限度的位移和面部肌肉的变化,向周围的人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如展眉表示欢欣,皱眉表示愁苦,扬眉表示得意,满面笑容表示高兴等。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表情要受到两种情况的制约:一是对幼儿的态度、情感,二是所表示的言词内容。就对幼儿的态度情感来讲,教师的表情基调应该是微笑。因为微笑是最好的非语言性信号,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若教师面带笑容地组织教育活动,幼儿就会感到亲切,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据专家调查,经常面带甜美可爱的笑容,举止适度得体,年轻活泼漂亮的教师最受幼儿欢迎。相反,经常“一本正经”,面色阴沉的教师,会使幼儿望而生畏,甚至生厌,自然不喜欢他,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教师的微笑是为幼儿学习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幼儿在保持学习时具有祥和、平静心境的关键所在。就所表示的言辞来讲,教师的表情就不能是单一的微笑了,不同教育内容的言辞表述,应有不同的表情表露,该严肃的不能有笑容,该高兴的也不能绷着脸。
教师的喜怒哀乐,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感染幼儿情绪的强刺激物。许多学者发现儿童的特点是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面部上,这对教师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提醒教师在关键问题上尽量用面部表情帮助自己与幼儿交流。
3.眼神。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许多实验证实,最能传达感情进行交流的体态语莫过于眼睛的语言。眼睛所传达的感情有时很深邃和玄妙,甚至为有声语言所不及。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说:“不但是身体形状、面容、姿态和姿势,就是行动和事迹、语言和声音以及他们在不同的生活情况中的千变万化,全部由艺术化成眼睛,人们从这眼睛里就可以认识到内在的无穷的自由的心灵。”一身在于脸,一脸在于眼。幼儿教师的眼睛应该是会说话的。幼儿常常能够在教师的眼神中找到某些事情的答案。凡是有经验的教师,都能恰如其分地、巧妙地运用眼神,发挥其独特的传情作用。教师的眼神能够促使幼儿积极思维,引起幼儿爱与恨的情感,其无穷的变化表述着教师的种种思想、情感和希望。特别是在无声的特殊教育环境中,教师的眼神能发挥出无声胜有声的特殊功用。
眼神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要求教师学会科学地恰当地运用眼神。我提供两种方法供教师参考。
游泳教学论文范文2
生存能力护理士官游泳教学在课程架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与部队发展及实际训练存在一定差距。面临新的形势,必须对游泳课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护理士官学员游泳课教学质量,提高其水中生存技能。
1护理士官学员游泳教学的不足
1.1忽视水中生存技能的培养现行的游泳教学偏重竞技游泳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上以蛙泳的技术动作方法为主,忽略了对学员水中生存技能的培养。如游泳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如呛水、抽筋等)而危及生命,或者是在海战中落水,即使学员已掌握蛙泳技术,仍难以自行处理或自救。
1.2教学时间短,缺乏连续性游泳具有季节性,每年只有一个月的游泳教学时间,时间短而课程间隔又比较长,教学的不连续性使学员不易熟练掌握游泳技能。
1.3教员少,学员多游泳存在安全隐患,教员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免发生溺水事故。所以,教员带教指数在20以内比较合理。而现在护理士官游泳教员一人要带30人以上,教员少、学员多的现状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护理士官学员游泳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注重水中生存技能的培养游泳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有所改变,不能再以蛙泳技术教学为中心,在教学中应重视熟悉水性的教学,应始终贯彻学员安全游泳、贴近实战的教学原则。①加强安全教育:游泳的安全问题,是游泳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没有安全意识,游泳就易出现严重的伤亡事故。从游泳初学起,就应加强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应始终贯穿水中自我保护与自救能力的培养。②消除怕水心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员初学游泳时,常常会出现呛水等现象,因此易产生怕水心理。教学中要重视学员游泳兴趣的培养,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具体问题,使学员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向学员讲清楚水的各种特性,逐步消除怕水心理,树立学好游泳的信心[1]。③呼吸训练是水上生存的基础:在游泳过程中,身体出现疲劳会引起呛水、抽筋等,若此时人在水中吸气,就会发生呛水而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在游泳教学中,呼吸练习应贯穿游泳教学的全过程。④掌握踩水技术是水上生存的关键:踩水是生存技能的关键。踩水靠四肢协调动作,是使身体能较长时间在水中停留的一种游泳技术,是人体意外落入水中自救漂浮游泳的重要技术[2]。学员出现呛水现象时做原地踩水动作,调整一会儿即可恢复正常游泳。⑤着装游泳和水中脱衣训练是水上生存的重点:着装游泳能增强克服水上障碍的能力,取得水上行动的自由,提高学员水上机动作战能力,对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着装游较远的距离时,衣服会限制人体动作并加重身体负荷,所以最好在水中脱掉衣裤鞋袜。但如果天气寒冷,则需要水中着装来保暖身体,同时为了减少体温下降,身体应在水中保持屈体团身姿势并等待救援。
2.2适当增加游泳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连续性适当增加教学时数,缩短课程间隔时间,使游泳教学在一个连续完整的时间内完成,有利于教员教和学员学,可以促进学员游泳运动技能和水上生存技能的形成。
2.3规定合理的带教指数水上技能课程主要在水中进行,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及上课的安全,有必要限定教员上课的带教人数。根据学员的不同基础与水平,确定合理的带教指数,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20,以确保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
3建议
3.1开设水上救护、求生技术课程游泳救护方法是保障游泳安全的重要措施,初学者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救护方法,可以防止游泳事故的发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水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各种赴救技术、常用急救技术、常用求救及自救知识等,提高学员救护及自救能力,保证遇险时将各种伤害降到最低。
3.2积极组建课外水上运动俱乐部组建水上运动俱乐部是加强学生水上运动技能锻炼的一种形式。在俱乐部中,学员一方面能在课外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水上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弥补因课时不足造成的缺失,基础差的学员也有机会得到更多的辅导;另一方面,在教员指导下开展各种形式水上活动,学员能得到科学的锻炼,能迅速提高各种水上运动技能。
3.3有计划地组织到自然水域练习游泳教学一般仅限于游泳池内,而在游泳池学会游泳的人到了自然水域都会出现紧张、动作僵硬,甚至发生呛水、自制能力与游泳技能丧失等状况,无法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是在学校的组织下,到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展开练习,确实提高学员在未来战争中的适应能力。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游泳教学论文范文3
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巧设情境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巧设情境,既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地点时间等因素,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使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情境的创设实质上就是“以情激情”,即营造一种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围,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精神上、心理上的“情境”,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类型有许多种,例如有形象情境,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可以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有故事情境,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可以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初一课本中的清代沈复的《童趣》一文就可请学生讲述童年趣事来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应该多创设活力开放的情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多学生主体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们活起来、动起来。在教授《桃花源记》一文时,创设学生主体活动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充当“桃花源”的小导游,介绍“桃花源”的优美景色、“桃花源人”的惬意生活和进出“桃花源”的游玩路线等,这种活力开放的情境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核舟记》这篇课文时,学生掌握描写事物的方法和顺序是学习目标的重点和难点,为考察这一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拿来自家的雕刻品或是艺术品上讲台介绍,要求介绍时有一定的空间顺序、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口语表达流畅,介绍完教师和学生一起给予评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导向设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设疑的时机要把握好,设疑的内容也要选取好,注意问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跳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新课开始时设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营造问题兴奋点,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变得兴奋,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活跃学生思维。在教授《隆中对》一文时,可在导语中就提问:同学们认为诸葛亮和刘备谁更聪明?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和书籍对名著《三国演义》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尤其是男孩子比较感兴趣这一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1:我认为诸葛亮更聪明,他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草船借箭”,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学生2:我也认为诸葛亮更聪明,他三气周瑜,逼使周瑜在临死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学生3:我认为刘备更聪明,因为他重用贤能,“三顾茅庐”感动诸葛亮,做其军师并死心塌地跟随。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隆中对》这篇课文,看看刘备是怎样的揽入人才,诸葛亮又有怎样的聪明才智,看看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会不会多给你一个理由喜欢诸葛亮或是刘备?
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教师导向的引入课文,与传统简单的导入语相比较,营造了问题兴奋点,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效果。
三、注重体验,提高主体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现成的结论和对结论的正确论证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和体验,把体验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的学习行为应该用整个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诵读是学生体验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以《陋室铭》为例,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或者配乐听读等形式反复读,学生在读的意境中可慢慢体会到此室不陋而雅,体会出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在学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这样一类写景的散文时,师生通过分析准确理解文中景物的方位、景物的特点、人物的特征和感情基调,倡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动笔为文章画景色插图。在学习《桃花源记》时,师生通过分析准确把握武陵渔人的行踪路线,引导学生动笔为文章画路线图。学生在动笔画的体验中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构思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主体探究能力。
四、合作交流,强化诱思探究效果
游泳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民间文学;幼儿教育;情感教育;意义;阐述;作用分析
幼儿时期是指孩子们从出生之日到正式入学之前,这个时期非常特殊,因为孩子们在这个时期内的情感发展非常的迅速,而这个时期孩子们所形成的生活习惯、情感倾向以及人生态度都会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对他们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殊的教育时期来对孩子们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
诸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幼儿情感教育中有效运用民间文学进行教育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民间文学由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有趣的情节以及回味无穷的内涵而深深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这些故事、歌谣以及儿歌中乐此不疲。而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在内容上具有非常良好的教育意义,对孩子们的内在品质、生活态度、生活习惯都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孩子们能够在早期情感形成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左右,启迪着孩子们智力的发展,也使得孩子们的情感越来越丰富。关于民间文学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经验,做出简要的论述。
一、民间文学对于幼儿认识的教育作用
幼儿教育时期是孩子们系统性接触外部社会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孩子们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所受到的任何教育都会使他们对于社会和生活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民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内涵丰富,思想精华纯粹,并且包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另外还有很多的作品还包含着很多的历史、生活、自然科学知识,这些都是孩子们接触社会、认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们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初步地认识形形的社会万物,并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增长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二、民间文学对于幼儿品质的教育作用
很多的民间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具有很强的人生哲理性,幼儿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教育能够形成良好的内在品质,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之路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对坚持和韧性这种优秀的品质大加宣扬,幼儿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能够认识到勇敢的坚持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意义。而我们经常在教学中使用的《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骄兵必败的人生哲理,兔子在与乌龟的比赛中具有绝对性的优势,但是由于兔子过分的自傲,过分地轻视乌龟的实力,而在比赛中疏忽怠慢导致最后的惨痛失败,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能够理解兔子失败是因为它的骄傲,乌龟胜利是因为它不服输的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类似于这样的故事都对孩子们的内在品质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对于孩子们早期性格以及生活态度的形成极为重要。
三、民间文学对于幼儿娱乐的教育作用
寓教于乐对于幼儿教育非常关键,幼儿刚刚从父母的怀抱中离开并走入到课堂之中,一时间还难以适应正规的学前教育,往往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而过分严格的要求又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们更大的反感,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民间文学,由于这些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幼儿往往被深深地吸引着,对故事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幼儿能够从拒绝接受到被动接受,再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再由主动接受到乐于接受,我们的教学效率会随着幼儿学习态度的转变而产生巨大的转变,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民间文学对于幼儿审美的教育作用
幼儿教育时期的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对于善恶是非、美丑好坏的分辨能力还较低,而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善与恶以及美与丑的差别,孩子们通过这些作品中的描述能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分辨出简单的善恶是非,这为孩子们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初步形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避免幼儿在情商和智商的发展中出现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而在幼儿的情感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民间文学的重要教育作用,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翠兰.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11).
游泳教学论文范文5
科学活动是在幼儿的操作中来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材料是否具有操作性是我们准备和投放材料的前提,也是调动孩子积极参与、探索的基本。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如在小班《吹泡泡》一研的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有吸管、清水、肥皂水、加入颜料后的肥皂水等,材料准备的很充分。可到了孩子们操作的环节,由于吸管的管口比较的光滑,肥皂水的浓度没有把握好,以至于在孩子们操作时成功率不高,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吹出泡泡。这时孩子们的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就大大的降低了,有些孩子的思维甚至游离到了活动之外。在活动之后,我们研讨、反思,材料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是导致活动效果不佳的关键。在二研时,教师更换了吹泡泡的工具,活动前反复试验肥皂水的配比。在孩子们操作时,他们有的惊喜,有的兴奋,有的在相互比较自己吹出泡泡的大小,还有的在为自己吹出了“双胞胎”泡泡而激动不已。同时,在操作和比较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清水和肥皂水的不同,知道了洗洁精、洗衣粉、肥皂等都能吹出泡泡。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还是乐此不疲的吹彩色肥皂水,让它们在“海底世界”背景图上留下彩色“脚印”。在两次内容一样的活动中,由于材料操作性的不同,活动的效果以及孩子们的收获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提供便于孩子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他们从中去探索和发现,并且体验快乐。
二、材料丰富,目的性强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认为科学材料的应用可以帮助达到教学目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不断地吸引幼儿主动地探索。但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体现材料的丰富而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的话,孩子们往往会无从选择或者操作一会儿这个又玩一会儿那个,深入探究的欲望不强。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丰富又要思考投放这种材料的目的。如在中班《纸花开了》的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有报纸、牛皮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糖纸、玻璃纸等不同质地的纸花。活动分三次操作进行,首先请孩子们将报纸花放入水面,观察“花开”的现象,从而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随后出示报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牛皮纸等,让孩子们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不同的质地的纸同时放在水面,耐心观察它们的“开花”现象。通过孩子们一次次的探索、观察,总结出不同质地的纸花,它们的“开花”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次的操作中,我又为孩子们提供了糖纸和玻璃纸。在实验中,他们发现纸花不“开花”了,有的孩子甚至立刻就说出了这个现象的原因,“糖纸和玻璃纸它们没有吸水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很丰富,但每一次材料的投放教师都做了深入的思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孩子们在操作时深深的被实验材料吸引,探索的兴致很高。
三、材料启发,拓展思维
游泳教学论文范文6
在语文教学中活学活用生活教育理论,充分利用生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乐学、想学、善学,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必将大有可为。
一、生活即教育,引发问题意识
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由于“生活教育资源”往往具有“生活性”的特点,它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激活潜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经验,还能催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强烈吸引全体学生乐此不彼地参与其中。置身其中的学生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说,有话可说。如在执教《掌声》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次掌声或最需要掌声却没能得到掌声的经历。交流中,学生们惊觉,原来自己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赞扬,居然能令他人难以忘怀,而一声嘲讽或一个冷眼,则会给他人留下阴影和伤害。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事例,比起发生在课文中“残疾的小英”身上的事更有说服力,此时,再让学生理解句子“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再顺势引导学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多给别人更多的掌声。
二、教学做合一,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问题,教师应采取一定的策略,适当地增加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较为接近的实例,通过“教学做合一”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演绎推理变为归纳推理。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逐步进行概括和抽象,形成概念、原理或规律。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使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仅要使学生看到,还要使学生听到、嗅到、摸到。如我镇的饮食文化丰富,每逢节日,乡亲们总是各显神通,制作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节日性风味小吃。如王记辣脚、油炖、大糕等,可以鼓励同学们去品尝、制作美味佳肴,享受生活和劳动的乐趣。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之后用说明性的文字,描述性语言记录有关程序和场景,也可以对这些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素材、组织语言、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上述“做中学”的基础上,笔者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进行“学中思”。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谓是“一石三鸟”。
三、社会即学校,第二课堂延伸
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活的书只能活用,不可死读,新时代的学生是用活书去生产、去实验、去建设”。要利用好生活教育资源,必须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用。不但要在课堂上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同时大胆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参观观察、去操作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搞好课外科技活动,如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实地察看家乡的名胜古迹,收集历史名人资料,感受繁华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他们的发展奋斗史和对家乡对祖国作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组织小演讲、展示小汇报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让学生能够对生活、对社会、对实践有自己切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