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祖国的诗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祖国的诗文范文1
祖国,我爱你!你就像我亲爱的妈妈,我在你温暖的怀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你就像一个大花园,我是里面的小小花朵,幸福的开放。
我爱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是农民伯伯播种庄稼、栽种果树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是爸爸挖山填河、修桥铺路的大型机械;是妈妈用电脑仔细绘制的美丽图画;是邻居叔叔、婶婶修建一幢一幢大楼天天升高的脚手架……
我爱你,祖国!春天,你用水彩笔把自己打扮得五颜六色;夏天,你送给了孩子们甜甜的水果;秋天,你换上了金黄金黄的新衣服;冬天,你带给了我们一个雪白雪白的童话世界。
记得上幼儿园大班时,爷爷奶奶戴着老花镜,给我讲了您很多的美丽传说:开天地、后翌射日、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爸爸妈妈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您悠久的历史,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您的上下五千年,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名胜古迹。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去过北京、南京、桂林等很多地方,从此我就爱上了你的大好河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我爱我的祖国,她有着和外国不同的精神,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我要是画家,我就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描绘出我们的祖国,但是我只是一个学生,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我只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描写我的祖国。
2008年的5月,你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你的坚强和勇敢!还有,伟大的祖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我们获得了全世界最多的金牌;神州七号胜利发射了,翟志钢叔叔在太空第一次举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切向世界昭示:我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
听爸爸说今年是我们祖国62岁生日,在10月1日那天,我会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和爸爸一样穿着军装的叔叔,他们是去给祖国过生日的,他们将给祖国送去很多很多的生日礼物!我能送给祖国什么生日礼物呢?一幅画,一支歌……但,妈妈和爸爸说现在的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好好的学习就是送给祖国最好的礼物!这样,等我们长大了以后就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的美好!
祖国的诗文范文2
关键词:民族文化、服饰、国服、符号性
美国人类学家英菲曾论断:“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在全球化的当今国际社会,我国不可避免的会被外国文化所渗透,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灵魂支撑。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服饰的演变史,在“中国红”成为一个特殊名词的今天,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之魂,从日常生活所需的服饰开始,应成为社会共识。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这里的文化传统便是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随着民族自身的进步和对外民族的文化吸收,民族文化也会有所取舍,最终成为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样子。这便导致在一些精华始终传承的同时,许多民族文化精髓的流失,甚至断了传承。因此,我们必须将尚在的民族文化加以传承和保护。
二、服饰在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们思想意志与情感世界的写真,是人的仪表之尊、德尚之表和情感世界的外化,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服饰文化是一个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在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各国纷纷致力于保护本民族文化。此时,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愈加显得重要。
(一)传承民族文化
服饰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它是指服装、饰物、穿着方式、装扮,包括发型、化妆在内的多种因素的有机整体。不同的时代、环境将会形成不同的服饰文化,服饰是民族文化在生活中的常态化的集中展现,从中可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内在精神和社会风貌。因此,服饰其实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二)树立民族形象
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柏拉图就提出了“文艺不仅能引起,而且对国家和人生都有效用”的观点。作为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在经过一个世纪的迷茫、困惑与自我否定后,正急需展现自己的自信与成熟。而一个人的民族、身份、文化、职业、经济条件、地位、审美、爱好,甚至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他的政治态度、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或情感意向,都能通过服饰来表现。如今中华民族自信和成熟了,也应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用自己的独特服饰,与同属东方的日本、韩国区别开来,树立自身独特的民族形象,展现自己独特的民族魅力。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但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仅仅是经济、物质的发展远远不够,还需要从文化、精神着手,增强民族凝聚力。国是大的家,家是人组成。要让人们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民族认同感,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服饰这个人人不可缺的生活大方面、小细节,便是最能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的事物。
三、我国民族文化的现状
中华文化已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力量早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今,我们的生活却被各种外国文化所充斥,部分国人甚至崇洋地看不起自己的民族文化。虽然国家政府一再号召保护民族文化,但由于宣传手段单一、手法僵化、力度不够,我国民族文化依旧没有引起国人的重视,甚至被恶意丑化,以致于号召力、影响力大不如前。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对我国这个汉族为主、民族众多、成分复杂、文化多样的国家而言,虽然汉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甚大,但要让所有民族都信服和认同,却还是力有未逮。因此,在我国民族文化之林中,找到其核心,从而熔众多文化为一炉,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了当务之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同时,还要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大力宣传,找到其核心共性,让我国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四、国服的符号性思考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比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各色代表性服饰,今日的中国服装市场却被各种国外服饰占有,没有一种达成社会共识的能代表自己民族文化的服饰。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于是否应该设计并确定我国现代“国服”,也还处于争论阶段。但是,2009年两会期间的一个调研结果显示:“当今中国是不是需要国服”支持率为60.21%,“如果我们现在有国服概念款,大家会不会支持并购买”支持率为84.47%。从这个数据来看,设计并确定国服乃是民心所向、所求。
“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它的文化符号,服装又是最具有大众意义而又有实际作用的文化符号。”如今,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越南的奥黛、印度的纱丽等国服已成为其国家和民族属性的象征。作为曾经的“衣冠王国”,我们却用西方国家通用的西装作为身份标识进行国际间交往,没有自己的国服,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遗憾甚至羞愧的事情。
国服是具有普通服装的基本功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同时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征,适合大多数中国人穿着的统一规范服装(正装或礼服),是公民参与国家重要会议或庆典、外事活动或专项活动时特别规定式样的限制性规范服装。
在我国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西方文明逐步影响国民生活的今天,设计并确定“国服”,有利于民族文化核心的确定,宣传民族文化,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提升民族文化号召力,进而继承、保护、发展优秀民族文化。同时,以“国服”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为标志来树立自己国家、民族、国民形象,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树立我国经济大国形象的同时,也将文化强国形象呈现给世界。
项目来源:西华大学“西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
参考文献
[1] 符小聪.中式传统服饰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再构[J]. 山东纺织经济. 2010(11)
[2] 陈思云.浅谈服装设计的民族化和时代感[J]. 广西轻工业. 2011(03)
祖国的诗文范文3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一个民族的服饰反映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文化,湘西服饰图案是时代的产物,其民族服饰图案的起源及内涵与民族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本身来说,民族图案是一个历史范畴,本民族的历史历程和生活的条件决定了的图案艺术创作特色,这种特色往往在图案的表现手法和图案内容运用时,形成某种固定的规范和审美倾向。从现在的设计角度来看,一切造型是先建立在视察,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只有当人们的感观和认识到一定程度,才开始了主动提取创造。湘西各少数民族世代流传图案的造型一方面在时间的洗礼中采纳或消亡、传承或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具有完美构图、和谐色彩的图案才留下来,最终成为千百年来世代流传的经典;另一方面只有在满足一种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图案才会被它的民众所接受,这种接受主要是在情感上,它中间含蓄某种文化的精髓。湘西民族服饰图案的视觉情感语汇极其丰富,洞察民族服饰图案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民族服饰图案造型的特殊性意义,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历史源流。在此基础上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服饰路图案文化的视觉情感语义传达,捕捉民族服饰图案情感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及通过其造型、色彩、材料等呈现出来的浓烈、粗犷、直白、简朴、纯真等特有的性格,多视点、多视向反映潜在的情感意蕴。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图案,流传的中国太极阴阳哲学的宇宙观、中华民族习惯、中国传统等对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深远影响。阐述湘西民族服饰图案文化体系与中国传统美学哲学的互溶性。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乃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 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湘西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及色彩搭配,反映了勤劳智慧的湘西各少数民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成为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重要元素之一。
一、湘西民族服饰色彩表现特点湘西民间美术的色彩情调与该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观念相重叠,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正是这种对民族文化的亲切认同感,使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文化内涵的民间美术色彩有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它的应用,将进一步折射出人们的审美心理和习俗,体现出人们的化设计需求。
二、色彩表现的自由性、主观性中国天人合一的思维意识决定了在中国绘画中表达的一种悟性的出现,并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具有自身独特意义的艺术特点。这一点在湘西少数民族的色彩表现手法上表现得也更为淋漓尽致,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大特征之一。湘西少数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是来自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大自然中的事物,但是在具体的表达上,却又没有任何一个刻画对象是在对事物真实的模仿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地上,56个民族劳动创造,生生不息。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艳、花样之繁,无不让人惊叹,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星,一直闪闪发光。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族群的标志,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少数民族民俗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形态,充分揭示了蕴藏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
祖国的诗文范文4
首先是我们国家的XX博士发明了时光倒流机,可以让许多后悔的人把时光倒流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让许多的外国人都来买我们的时光倒流机。接着,就是我国实现了住往火星上去的愿望。只要交500000块的火星房租,就可以住上20年,然而,火星也就成为了我国的第一个附属国。还有,我们国家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做到人类所有能做到与做不到的东西。然后,就是我们国家的煤炭、软件、羊毛、核电、石油、机器人、航天业......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们的人均一天的收入就达到了10000块。
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世界法院,世界银行,世界大会堂......一切只有我们才可以管理的职务。我们为了世界的和平,还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召集到我们国家,建立了一个盟约《各国互不侵犯条约》,使这个世界永远消除战争,永远和平。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许多国家的人们都到我们国家来留学。
这就是2027年的祖国,一跃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我为我有这样一个国家而自豪,而骄傲。
祖国的诗文范文5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富饶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勇敢。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1949年,一位伟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中国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1978年12月,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三十年。中国的人均GDP在六十年代增速仅仅为17%,到七十年代增至70%,到了飞速发展的八十年以63%的速度一举超过印度,最后在九十年代更是达到了175%的高峰。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中国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上。从饮食来看,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票证盛行,改革开放后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从服饰来看,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改革开放后丰富多彩时尚个性;从居住条件来看,改革开放前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改革开放后居住面积扩大、装修风格多样;从交通来看,改革开放前人们主要以自行车为主,改革开放后铁路、公路和航线发展迅速。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界为之震撼。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十年。97年,我们迎来了紫荆花的清香。99年,我们又增添了水莲花的芬芳。在面对98年南方特大洪水、03年非典、08年冰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时中华儿女手挽手肩并肩共同面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强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业精神,都不涣散奋斗意志,积极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
中华历来都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有信心能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给逝去的同胞最大的安慰。
祖国的诗文范文6
[关键词]动画;动画创作;民族文化
中国动画从诞生到如今,已经走过了80年的漫长历程。回顾中国动画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在今天的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动画形象基本上都来自国外,像米奇、圣斗士等。可是,在1985年、1986年以前的中国动画却是另一番景象。除了提出“中国动画学派”外,还大胆地进行富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如水墨、汉字、剪纸、戏剧、皮影等,几乎所有的中国特色的传统资源都被运用在动画中。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文化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该创新估价本土文化的艺术价值,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漫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这不仅涉及动画产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动漫已经承载了发扬我国文化的责任,已经具备了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动画与民族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脱离它的文化土壤而孤立存在,中国动画同样也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与中国悠久的古老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民族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都为现在的动画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习俗文化都对中国动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中国动画与儒家文化,
两千多年来,孔孟之道作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境界。在孔子的“仁爱”以及道德教化的作用下,文学、艺术也都形成了强调教化作用的古老传统。同时也就导致了中国动画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趋向于艺术性,具有比较鲜明的艺术动画的倾向。当时的动画创作者并没有把动画当成一种商业化的东西,而是看成了教育儿童的工具,认为动画是一种具有大众启蒙意义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成功的动画作品。但是从长期来讲,也使得中国动画不可避免地走向教条化,使得长时间以来中国动画的观众仅仅局限于儿童,对后来的动画创作者来说,它压抑了个性自由,无形之中在思想上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我国的动画创作,应当从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中挖掘出新的元素,为观众奉献喜闻乐见的富于教育意义的动漫作品。比如, 《论语》中孔子教育其弟子的故事都可以作为创作的养料和素材。
2 中国动画与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和智慧结晶,是华夏母体土生土长的血脉文化,是上层正统与下层异端,士大夫雅文化与民间俗文化融于一体的整合文化,道家文化创导了中国人的思想基础、生活方式、传承习惯和性格素质。道家文化是真正的本土文化,是多元化的、中国人格化的文化,是重视自我,以人为本的文化。同时,道家文化创造了中国最典型的符号集合与本原图形,如太极图、八卦、河图、洛书、道图腾、道符等,为民族文化的继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中国的动画创作中,也较多地融入了道家的思想以及文化意蕴。例如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该片融入了中国古代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的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并结合水墨技法与杰出的古琴技艺,征服了无数中外观众。
3 中国文化与习俗文化。
“习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特定的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成果。它或表现为物质载体,如衣食住行;或表现于语言、文字等符号,如神话传说;或表现为抽象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在我国的动画作品中,许多都受到了中国传统的习俗文化的影响,在作品中也有许多反映习俗文化的情节。比如,中国的十二生肖、干支、二十四节气、七夕节等在我国的多部动画中有所体现。各个时期、各个民族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服饰穿着、不同的禁忌等等也都成为许多动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间的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都是动画设计中急需的养料。
二、在动画创作中弘扬民族文化
1 在思想上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悠久的文化积淀中,人们早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国文化开阔、高远和深刻的基础。比如《宝莲灯》等一些优秀国产动画片就是在深刻挖掘我国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宝莲灯》的故事蓝本来源于传说故事《宝莲灯》,在引用国外先进动画创作手法和技巧的同时,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宝莲灯》强调了人民大众的力量,这根植于民族文化中重民、爱民的思想,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创作中,才是真正运用本上文化资源,延续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血脉。
2 在形式上积极吸纳多种文化样式。
我国在传统造型形象上可以利用的民间艺术样式的条件很多,可以借鉴国画、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造型语言,使之转化为备受当代人喜爱的艺术形象。如张光宇设计的《大闹天宫》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巧妙地融入其中,演绎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并运用综合手段“挖掘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
三、把握动画创作中对民族文化的创新
1 挖掘新的民族元素。
目前,中国的动画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挖掘新的民族元素,在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基础之上进行开拓创新,切不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且要把其置于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下,同国际动画接轨,推进动画产业化过程。只有真正扎根于自己的土地,把外来经验、好的制作运营机制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会到一起,才能茁壮成长,繁荣昌盛。要挖掘新的民族元素,可以从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和少数民族故事题材去寻求创作素材。比如,被称为四大民间故事的《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嫦娥奔月》等等,都可以作为动画创作丰富的来源。
2 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作方法。
与国外动画片相比,中国动画片在技术手段、故事编造以及在人物形象的精神气韵,性格发展、语言刻画及次要人物群众的塑造上都有待提高和改进。在动画创作中,借鉴国外比较流行的风格样式。比如在《哪吒传奇》中,我们能够看出这 是一部中西融合得比较成功的动画片,哪吒的造型吸收很多现代动画的造型手法,很有生气,在借鉴传统文化精髓和吸收先进外来文化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哪吒被塑造成了一个既有中国传统性格特征,又有时代感的卡通小英雄,兼具现代意识极强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团队精神等等。另一部影片《花木兰》也是值得借鉴的。吕先在故事上,虽然故事是中国古代的故事,而且只有短短几百字,故事中主要是关于中国孝女用实际行动反对封建统治。但是,迪斯尼却很巧妙地把这个主题改编成父女感情和一个少女追寻自我经历的剧本,使得故事本身变得具有时代性,同时也把主题提升到探讨人性的高度,在得到观众共鸣的同时,也为这个影片拓展了思路。其次,在人物形象上,迪斯尼突出了东方女性的特点,丹凤眼、黑头发、平平的鼻子,在笔调上却是柔美与刚毅并施。同时还设计了一个喋喋不休、唠叨满腹的木须龙的形象,使得故事被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生动有趣。最后在音乐和画面上,这也是迪斯尼的强项。影片的主题曲《真情的自我》从歌词上就表达了自我存在、不受束缚的主题,旋律优美而大气。此外通过歌舞剧的形式表现画面,使得影片有气荨V形鹘岷媳尘耙衾郑再加上水墨的变现方法,无时无刻不体现中国山水画般的柔美和意境。
3 改变教育现状,培养创新型动漫人才。
目前,一些艺术院校动画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中国动画形象的内容太少,缺少真正意义的动画专业课程,把传统艺术的课程运用于动画中缺乏针对性。而且大多只注重艺术表现和技术的开发,所学的动画创作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专业模式,中国民族化艺术形象内容的课程在动画教育中没有应有的地位。培养动画创新型人才,就要相应的调整专业结构,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认同和感情,并致力于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从这一角度说,技术是承载动画符号的工具,而技术背后的操纵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思维则是动画原创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