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化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合成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合成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范文1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的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础知识。在前三节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机物逆合成分析法的推理,进-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分析:已知各类有机物的性质

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卤代烃、醇、苯酚、醛、羧酸、酯的性质。

2.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充分运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方法,掌握有机合成的解题方法,特别是逆向合成分析法。通过教材例题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解题思路,并能熟练运用。

三、新课程标准要求

1、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②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方法、手段:

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

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多媒体展示与PVC保鲜膜有关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

【情景创设1】

你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吗?

【教师评价】

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

【新课】

教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展现

【过渡】

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

归纳内容

【教师引导】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适当的引导

【教师评价】提问不同小组学生的讨论成果,作出肯定与评价,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

【过渡】当我们掌握了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后,就要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过程中了

【情景创设2】

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类香料,例如具有苹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这种香料吗?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过渡】

我们发现,在分析合成路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线的选择,那么

【情景问题创设3】

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成途径时,你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

选择有机合成路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

?产率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

【过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也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分析法,来完成这一道练习:

【例题练习】

试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线

【小结】

本节我们要重点掌握:

1、一些常见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2、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1、3题

2、思考课本P64学与问

通过阅读新闻资料,联系已学知识,解决一个合成问题,初步体会合成的过程与方法

【活动1】

迁移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写出方程式

自我评价

形成对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的认识,初步了解有机合成的思路

【活动2】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合作完成“思考与交流”的归纳

在评价过程中自我纠正错误,对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方法做出更准确的归纳

【活动3】

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寻找出合成路线

自我评价

受启发,思考

思路分析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思考选择有机合成路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各抒己见

应用逆合成分析法完成练习,分析思路,写方程式。

自我评价

总结归纳本节知识,

了解课堂学习重点

创设情景,联系时事新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一个较容易的实际合成训练,为培养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作铺垫,作为完成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以学生所做的练习做过渡,引出有机合成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本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归纳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互补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能力

设计一个中等难度的实际合成训练,为培养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作铺垫,作为完成课本中有一定难度的例题做一个过渡

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在训练中掌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将课本的学与问部分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交流,将在下一课时作出评价

附表1:

新闻链接:

?2005年9月2日,中国包装网刊登了题为《美国:保鲜膜包食品有害健康》的文章,指出PVC含有致癌物

九.教学资源建议:

1、为了增强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可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flas和视频材料。

例如在对不同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中可利用动画模拟转化过程中官能团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立体的角度对有机合成有一个理性的理解。

2.充分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相关网站及教师研修网等查询所须内容。

例如:对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图片和图片,可以充分利用网站:资源。

有机合成化学范文2

【关键词】荧光染料 二萘嵌苯 二羰基亚酰胺

一、引言

具有二萘嵌苯结构的染料作为高度光稳定性染料从1913年就被大家所了解。现在染料的发展趋向大体是具有高荧光性或是可以形成较稳定的水溶性的染料。尤其是像二萘嵌苯-3,4,9,10-二羰基亚酰胺的衍生物备受人们的关注,并且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例如荧光标识材料,利用特殊的荧光染料印制的防伪标识物等。这类标识材料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能发出特定波长的可见光,可以用肉眼或仪器鉴别真伪,比一般的防伪材料更具保密性。还有像紫外荧光标签,它是应用紫外光(200-400nm)照射激发而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特种标签。根据激发波长不同分为长波和短波。激发波长为365nm的称为长波紫外荧光标签,激发波长为254nm的称为短波紫外荧光标签,按颜色的变化又分为无色、有色、变色三种,无色可显示红、黄、蓝等颜色;有色可使原有颜色发亮;变色可使一种颜色变成另一种颜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荧光染料产品,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具有二萘嵌苯结构的二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综述

具有 R≠H 的胺 1 通常是用二酸酐 3 和初级胺缩合而制得。同时 3 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方法处理得到。4 可以通过对 3 在气相中去羰基得到,但产率低 。在水溶液中的去羰基化主要生成了二萘嵌苯-3,10-二酸和二萘嵌苯-3,9-二酸,同时还有少量的其他物质。对于含有 R≠H 的制备应该从无取代的2a[R=H]开始 并且用稀盐酸酸化。若用硫酸酸化由于存在磺化和消除的问题会形成磺化取代物。见图1所示。

图1 具有二萘嵌苯结构的二羰基化合物

2b经过 3 的水解脱羰基反应而得到的。反应的同时有少量的二萘嵌苯形成。

利用 3 直接和初级胺在熔融咪唑中反应,可以高产率的得到相应的二胺 1 。然而,反应在具有空间位阻的胺及少量的水存在下脱羧缩合,则会形成副产物胺。当反应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时,2b的产率增长到了50%。其他副产物由于完全的脱羧形成的是1b和二萘嵌苯。二萘嵌苯可以通过柱层析和 2 分离。

将适量的咪唑,醋酸锌,水,2,5-二叔丁基苯胺加入到 3 中来制备2b。如果醋酸锌的含量高就会降低 2b 的产率。同时发现比较合适的反应温度是190℃。因为高的反应温度趋向于二萘嵌苯的形成,而低的温度则会降低 2b 的产率。反应时间为24h。长的反应时间(28h)会造成原料的分解,而较短的反应时间会降低2b的产率。

有趣的是 2 的制备却需要高的反应温度(210-220℃)以及较短的反应时间(7-8h)。也可以用制备 2 的方法来制备的2b,虽然产率比上述稍低,但几乎没有1b的形成。然而在这个反应中2b并不是简单的分解成二萘嵌苯。当用长链的烷基胺来缩合时,则会得到类似的脂肪族衍生物,但产率通常较低。见表1所示。

胺2b在溶液会产生了很强的橙色荧光。2b的光稳定性甚至超过了被认为最稳定的荧光颜料之一的1b, 同时2b的光稳定性在DMF溶液中超过了1b在某些方面的20倍。类似的结果在2的衍生物中也得到了。

固体2b是一种带有强烈的固状荧光的亮丽的红色染料。在长波长处能强烈地吸收,这是因为其具备良好的微晶结构。当染料经过充分的研磨,或是在溶液中的快速沉积都会使吸收带在短波下变的很强,并且形成的光谱比染料在溶液中的更相像。但它又轻微的向低带移动。这是这种染料的一种典型的现象,而且可能是晶格影响的结果。

1.二萘嵌苯-3,4-二羰基酸酐的制备(4 的制备)

亚酰胺2b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起始原料,可以用来制备二萘嵌苯-3,4-二羰基酸酐 4 。因为它可以由 3 制得,产率高达50%。 2b 的水解可以在KOH和叔丁醇中进行。反应受动力学控制,必须在70℃下反应4.5h。紫外分析能够反映起始原料(502nm)和产物(457nm)的动力学情况。同时速度常数在这个反应中也需要注意。

纯的酸酐 4 是一个具有强烈固状荧光的红色染料。而且 4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 3 高得多。

2.由 4 合成二萘嵌苯-3,4-二羰基亚酰胺 2

亚酰胺 2 可以由 4 和初级胺在乙酸锌的存在下,在咪唑或者喹啉中缩合而制得。

2b(R=2,5-二叔丁基笨基)的晶体结构已经被测得。

2b 的色谱图形成了层状的结构。替换原子的侧链连接在了相反的位置。这些边线和下一个的边线交叉在了一起。晶格能对这些原子的结构有强烈的影响。间叔丁基在这种晶体结构中被紧紧地束缚,因此含有邻叔丁基的胺2b可以自由地旋转。

3.二萘嵌苯-3,4-二羰基亚酰胺 2 的衍生物

亚酰胺2能够被不同试剂硝化。在乙酸中用硝酸酸化的硝化产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混合物,用柱层析可以分离出1,6-二硝基衍生物,产率为13%。但在很多硝化产物的形成中却存在一个问题,如R取代基的硝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用带有脂肪链的R进行了大量测试,得出了一系列的硝化衍生物。

二、实验部分

N-2,5-二叔丁基-二萘嵌苯-3,4-二羰基亚酰胺的合成

1.仪器、试剂及其表征

(1) 实验仪器:

(2) 实验药品

二萘嵌苯-3,4,9,10-四羰基-3,4,9,10-二酸酐(97%);乙酸锌,分析纯,山东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 2,5-二叔丁基苯胺 ,化学纯,西安化学试剂厂;咪唑,化学纯,西安化学试剂厂;乙醇,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 氯仿,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乙酸乙酯,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薄层层析硅胶,化学纯,西安化学试剂厂;其他试剂均为化学纯,使用前未进一步纯化。

(3) 产物表征

A. 红外光谱表征

N-2,5-二叔丁基-二萘嵌苯-3,4-二羰基亚酰胺的红外光谱以KBr压片制样。

B. 核磁共振表征

1H NMR四甲基硅(TMS)为内标,CDCL3为溶剂,室温测定。

2. 实验步骤

将二萘嵌苯-3,4,9,10-四羰基-3,4,9,10-二酸酐,咪唑,乙酸锌和2,5-二叔丁基苯胺混合,与水调成糊状,放入GSHA―05 型高压反应釜中,设定温度为190℃,转速为85转/分,反应24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

在上述反应所得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醇,水和少量的稀盐酸,倒入圆底烧瓶中蒸馏。

将乙醇全部蒸出后停止蒸馏,烘干烧瓶中的固体,得到棕红色固体。将此固体放入液体硅胶柱中过滤。

从柱子中一开始先得到少量黄色的带有蓝色荧光的物质(二萘嵌苯);接着得到大量红色的带有黄色荧光的物质(2b),接着还有少量红色带有黄色荧光的物质(1b),收集2b这种红色的带有黄色荧光的物质,将其干燥称量,算出产率。

三、表征及分析

N-2,5-二叔丁基-二萘嵌苯-3,4-二羰基亚酰胺(C36H31NO2),产率50.5%, m.p.>300℃,

IR(KBr);ν=2962cm-1 (CH), 2906 (CH), 2867 (CH),1701 (C=O), 1664 (C=O),

1653, 1591, 1577, 1464, 1398,1359, 1293, 1272, 1247, 831(苯环CH), 810 (CH ), 759 (CH).

1HNMR(CDCL3):δ=1.30[s,9H,C(CH3)3],1.34[s,9H,C(CH3)3],7.04(d,J1=2.3Hz,28-H),7.45(dd,J1=2.3,J2=8.5Hz,1H,25-H),7.59(d,J2=8.5Hz,1H,26-H),7.62(t, J3=7.7Hz,2H,11-H),7.90 (d, J3=7.7Hz,2H,12-H),8.63(d, J4=8.2Hz,2H,2-H)。

四、结果与讨论

在实验中我们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对不同的原料配比,不同的反应温度进一步做了探讨,醋酸锌为1.32g不变,结果如表2-1所示。

注:A为二萘嵌苯-3,4,9,10-四羰基-3,4,9,10-二酸酐

由表可以看出最佳的反应条件是加入二萘嵌苯-3,4,9,10-四羰基-3,4,9,10-二酸酐3.66g ,咪唑为18.7g,醋酸锌1.32g,加入水为8ml,2,5-二叔丁基苯胺为1.05g,产率为50.5%。

温度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高于250℃时,高的反应温度趋向于二萘嵌苯的形成,在190℃时产率最高;在150℃以下时,反应24小时后只得到

反应时间对本反应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时间会造成原料的分解,而较短的时间会降低产率,所以适中的反应时间为24h。

【参考文献】

[1]H. Zellinger, Calor Chemistry,VCH Vedagtgeallechaft. Weinheien, 1987.

[2]H. Langhats. Hearocyetes,1995(48): 477-900.

[3]Z. Iqbal, D. M. Ivety, H. Bckhantd, Mcl. Cryet .1988(158b):337-352.

[4]W.Namgobauar(I.G.Psybinhad.)D.R.F 486491(hgm.10,1926). Chem.Zenfingl 1228.1222.

[5]Y.Negao,T.Misono,Bull.Chem.Sac.Ipt.1981(54):1576-1586.

[6]H.Langhats, P.v.Uaqrd. unpubihaed results Chem.Bet.1982(155):2927-2934.

[7]I. Lubrac. H. Langhats, Chem. Ber. 1983(116): 3534-3538.

[8]H. Langhats, Chem. Ber. 1985(118): 4641-4645.

有机合成化学范文3

信息技术与程的有机整合将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正在冲击传统的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程整合将带来程资源的变化,程资源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信息技术与程评价整合后,将带来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信息技术与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将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相关教学内容经过加工处理能够通过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丰富的教学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加信息量、提高堂效率上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恰当使用有助于更好实现教学目标。

怎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人的思维最活跃。教师应根据要授的知识特点收集多方面的信息素材,如音乐、电视电影、文学作品、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等,经过加工处理,做到文图并茂,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气氛,创造意境,留下悬念,调动情绪,使学生在情境中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的兴趣。有兴趣学生才愿意学,主动学,才会记忆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

二、抓好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预习文使学生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上的准备。预习前可在屏幕上展示出该部分知识的意义、地位、重难点及相应的试做题。教师要求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概念、法则、规律、关键字词句段以及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使学生预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有的放矢,带着疑问听,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合作讨论,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有意识的对照重难点、易错点、热点诱导学生找出能联系的生活实际、能论证的观点、能联系比较的相异相同的知识等,教师同时把学生的回答一一添加展示在屏幕上。对要比较的内容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在合作中学生之间思维发生摩擦与碰撞、相互启发点拨,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然后将各组讨论结果呈现出来,师生共同评说完善。在活动中个人的思维借助集体的智慧得到发展完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求同求异思维。对学生的错误应帮助弄清原因,并用辩证的说法评析,以尽量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分层激励,促进学生成功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成功,就要承认差异,分层要求,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制作多套难度不同的训练题或电子试卷,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依据各自基础和能力分层评价激励,即使能力最弱的学生有一点进步也要给予充分肯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强化学习欲望,让成功之花的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开花。

五、优势互补,新旧手段结合

多媒体的使用不应以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前提。新手段有信息容量大、生动直观、节约时间等优势。而传统手段如游戏、实验、演说等有利于全身心参与,活跃气氛,培养动手能力。两者有机结合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眼、耳、口、鼻、手、脑各器官的功用,使学生更好的感悟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件为教学服务,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

有机合成化学范文4

但不管教育改革向何处改,本人还是固执地认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和勤勉务实,教育也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觉教育不需要太多的花哨,剥去课改的外衣,留下平实的内里,从基础做起,从点滴的积累开始,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只有课堂有料了,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有料。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薄弱、生源较差的学校来说,学校待优生的比例大,基础差,更需要教师有耐心、有方法。下面是我关于如何提高待优生成绩的一点看法。

一、不怕吃苦,舍得投入

1.舍得一点物质投入

也许很多老师都会反对我的观点,认为我本清贫,为何还要我牺牲?但教育本身就是需要牺牲和付出的,不是吗?偶尔拿出一点点小钱,买点小奖品、小礼物,用以奖励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好、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他们会很感动。所以如果有一位老师自掏腰包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买书、买资料;为学习平平的学生付餐

费……甚至有时还把学生请到家中做客,请他们吃大餐,给他们纪念品;在上课前准备一些学生喜爱的小礼品,以表扬在课堂上有突出表现或是进步的学生,也许是一块饼,或许是一颗糖,还有可能是一支笔或是一根小冰棒……所有这些,一切的一切,都可能让学生找回自信,树立存在感,让他们有更多的热情对待生活,对待学习。

2.舍得投入精力

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起点低,基础差,学习习惯养成难。这就要求教师舍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讲,反复练,反复进行纠错。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言传身教是无声的语言,像春天的细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下一代的成长。

三、适时激励,鼓舞士气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很多来自于离异家庭,或是留守儿童。他们从小缺少关注,缺少爱;他们身上有很多的不良习惯,有大把的缺点;他们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习的内驱力;他们没有目标,没有信仰,更没有自信。他们缺的是父母、老师、同学的关注和关爱,他们缺的是肯定和赞扬。当一个在家庭和社会中放任自流无所畏惧的“小霸五”“小可怜”有一天突然看到了老师关切的眼神,听到了老师肯定的话语,甚至收到了老师的奖品时,我想他的心中一定如现在的天气一样温暖如春吧。

四、促膝谈心,亦师亦友

新课标教育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不再是你教我学、你站讲台我坐台下、你讲我听的单纯讲授关系了。因为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且是发展中可塑的人。所以我们会经常找学生谈心,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长期稳定的心理疏导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生活困扰,和学生建立无障碍、无隔阂、亦师亦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样多种类、多渠道的沟通交流下,学生纷纷敞开了心扉,解开了心结,和老师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尊重、信任老师;老师爱护、关心学生。让一个学生喜欢并信任你,他还会不学你的课吗?你还用担心成绩上不去吗?

五、营造氛围,树立榜样

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每节课上课前的三分钟预备都让化学课代表带领大家读化学概念、化学符号,营造良好的化学学习氛围。每学期都有化学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有周练、月考,且每次月考后都会在班上进行总结和表彰,大张旗鼓地在全班给前十名、进步生表扬,发放小奖品,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培养竞争意识。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里得到熏陶,提高化学成绩。

六、归纳总结,反思提高

每堂课后,写出简短的课后反思,或者教学随笔。总结这堂课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并把值得借鉴的做法在学校备课组微信群平台分享,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久而久之,大家会在不自觉中被同化,被改变,被学习,被借鉴,被发扬光大。

每次考试后都进行总结分析,与其他兄弟学校横向比,与我们的过去纵向比。找原因、想办法、求突破、图发展。

参考文献:

有机合成化学范文5

关键词:油画;国画;写意性;意象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92-01

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绘画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中国的审美角度自古以来就是崇尚精神,把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作为艺术思想的最高境界和艺术追求的目标。作为中国的油画家,如何把自己民族的美学思想同西方油画艺术的美学体系相融合,创造出自己的油画风貌,是当前的紧要任务。

勿庸置疑,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审美精神、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宝藏,是中国油画家创作中国气派的油画,建立自己油画艺术体系的基础和源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儒、道、释的美学观念为基本元素,特别是道家思想,体现着道法自然与超脱玩世等观念,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融合的,人的生命与宇宙精神是永久合一的。

以意象审美范畴为主的中国绘画强调艺术与生活、造化与心源、形与神、诗情与画意等等体现了中国绘画的特点与独创性。写意性是基于宇宙中形与色的观点,又求得心灵和精神上的共鸣。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意”体现一种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象”大都代表客观事物如山石、云天、人物、花鸟等。它既不是纯客观,也不是纯主观,而是在感性中去把握理性经验,表现在审美和造型上,体现主体审美印象和感悟,而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形象再现,表现在视觉特征上是“以意写象”“以意造象”。

首先,中国的毛笔,柔中带刚运动灵活,起伏节奏强,能表现不同的线面及各种质感,能运用粗细、顺逆、轻重互换的笔法,来展现水墨画线条的神韵。通过笔的尽情发挥、多方 调动,成功地描绘出山石树木、花鸟虫鱼等,达到人神合一的艺术境界。写意画中用笔具有形式和精神内涵的表现性特征,是油画创作中值得借鉴的。

其次,中国画的墨色可以替代一切原色,花鸟、山水、人物均能表现,让人感到清雅脱俗。

第三,中国画的造型讲究随意性和个性化,中国绘画无意于物象造型精确的研究与描绘, 而重视形象意趣的考究,以抒情达意为目的,写意之妙,全在于画家心灵深处。

另外,中国画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间,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空白处既是实又是虚,空白处并非真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构成耐人寻味的画面,具有灵气流动的迹象,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

中国油画家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法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中国传统观念,强调写意性。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新绘画材料的涌现,油画以往所承载的叙事、再现、认识和教化功能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是通过强调作品的绘画性、思想性和形式美,强调绘画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性,使中国油画出现完全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效果。中国的油画家在学习西方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的传统意念,他们的画追求神似,把中国画的线、形、构图及对意境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油画之中,把神韵、气韵、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油画语言以诗性方式表达,具有鲜明的个性,富有中国传统的意味和情韵。

第一代探索写意性的油画家主要有林风眠、吴作人、倪贻德等。对发展中国油画林风眠主张中西结合,他的作品既是油画又是国画,其作品的写意倾向非常明显,对中国写意性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林风眠忽略细微色彩与光线变化、注重大色块与整体色彩和谐的手法,既具有后印象派的色彩,同时也流露出一些中国因素。吴作人在油画、国画、书法等方面造诣极深,他的作品《齐白石像》,简洁的背景,精炼的运笔,其章法、布局、设色及形象刻画都出色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写意精神。

第二代探索写意性的油画家主要有董希文、吴冠中等。人们普遍认为他是写实性油画家。其实,董希文一生都在探索中国写意性油画。他说:“中国画家善于运用水墨和线条,做到以简洁的手法去描写丰富的形象变化……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力,我们何尝不可以好好的研究,这里面的精神气质未始不能发扬到油画里去。”

写意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吸收了西方艺术中的寻求摆脱物象简单模拟的思路,追求笔墨,笔意与心灵碰撞产生的共鸣。中国画偏重于意象,抒情写意,追求似与不似。但西方绘画注重客观,遵循客观规律,如实描绘客观物象。意象油画吸取中西绘画各自的优点,做到中西融合,融会贯通,通过“象”去追求“意”,突出画面情趣、意趣,以情动人,以趣感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性关注自我,发现内在精神表达。而西方主观表达是对自我的不同解释,是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对自我的探索。中西绘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同为艺术,他们又有共通的地方,用写意的语言来表达主观的精神。做到写意和西方精神表达的融合是为人类精神生活开创了一条生生不息之路。

有机合成化学范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各校均在开设的普通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虽然每年中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专业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合社会需要。传统的课堂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教学效果不理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进行―定的优化与整合,笔者本文就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程设置应向宽基础、活模块方向转变

宽基础的思想首先产生于办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我国的职业教育刚刚起步时,由于当时职业人才紧缺,于是一些培养目标比较单一的专业兴起很快,但办过一两届之后就出现了供过于求、无法就业的现象。实践证明,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限制,这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企业生产组织形成的现代化,职业综合化已是大势所趋,故产生了与专业覆盖面扩宽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专业基础知识面加宽产生了所谓群集课程设置方案。其次,来源于现代社会意识的强化,认识到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传统的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有各行各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能源、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微机等。另外,实践显示与人的品格与素养相关,缺乏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而在课程编排上,则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相对和互相组合。

二、课程设置应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现实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统计数据(表1)表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顾小的,并尽量多地向就业面大的方面靠拢;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觉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记,事情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虽然是大众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比人更胜一筹,就业机会肯定就会增加一分。要让学生平时多练,能做到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三、以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当前,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由简单的封闭性学习任务引领的学习就达不到综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的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应当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将其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在整个企业的工作(或经营)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讲授内容既要深度也要广度,并要有强的实际应用性;要从理解掌握以及本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出发,在上机实践中通过上机操作消化前一课程单元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如何编写程序、阅读程序、程序编写的规范、程序的调试与修改程序等环节要深入细致的研究。经过多语言的学习与实践,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