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针灸推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针灸推拿范文1
湿疹多因饮食伤及脾胃,外感风湿热邪,内外相搏,充于腠理,浸肌肤所致[1],其内外因相互作用造成了湿疹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腧穴经络通过外应皮肉、内应脏腑,在湿疹治疗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针刺
1.1 毫针
1.1.1 单一应用
黄氏[2]分别以合谷、三阴交及曲池、足三里两组穴位交替针刺,行捻转泻法且不留针,21例湿热型的婴儿湿疹均获痊愈。赵氏[3]行皮损的毫针围刺,并配合辨证取穴,治疗湿疹患者86例,结果临床治愈43例,显效31例。王氏等[4]对65例慢性湿疹患者,以阴陵泉、内庭、合谷为主穴针刺,同时辨证取穴,治愈率为87.69%。
1.1.2 联合应用
黄氏[5]报道了针刺大椎、合谷、足三里、中脘,与梅花针密刺隔日交替应用,治愈幼儿颈部湿疹1例。葛氏[6]以血海、足三里为主穴,配犊鼻、曲池、三阴交、囊底,采用泻法的毫针刺,针后加灸5~10 min,治疗阴囊湿疹23例,皆痊愈。刘氏等[7]对55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湿疹患者,以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为主穴采用毫针刺,皮损处以梅花针叩刺及艾条悬灸治疗,结果治愈37例,显效8例。也有医者取曲池、百虫窝、合谷、三阴交、行间、内庭行毫针刺,梅花针叩刺皮疹部位。湿热内蕴型加蠡沟、丰隆,且肺俞与大椎刺络拔罐;血虚风燥型加膈俞、脾俞、足三里,同时膈俞与大椎刺络拔罐。结果湿热内蕴型总有效率为92.1%,血虚风燥型为75.0%[8]。
毫针刺入腧穴,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以达通经络、理气血、调阴阳之功效。临床视湿疹发病部位的不同,取穴针刺可归为4种方式:①按经络的循行取穴。如发于阴囊的“肾囊风”多取足厥阴肝经,生于的“风”多取足阳明胃经。②按所属脏腑的经络取穴。如发于耳部的“旋耳疮”于足少阴肾经取穴。③按腧穴主治辨证取穴。如泻热取曲池、大椎,养血取膈俞、血海等。④对皮损局部的围刺。若病灶局限,在其周围针刺,以求直接改善局部症状。临症中观察,阳经皮损大抵易治易效,阴经皮损多缠绵难愈,此与湿疹病位经络气血的多寡有关[9]。
1.2 梅花针
1.2.1 单一应用
1960年已有梅花针密刺患处,治愈双下肢及足背顽固性湿疹的报道[10]。继有以梅花针围刺皮损,配合循经弹刺治疗湿疹40例的报道,有效率为97.5%[11]。
1.2.2 联合应用
梅花针叩刺皮损,以微渗血为度,随即在局部行走罐疗法,治疗顽固性湿疹24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7例[12]。
梅花针类属皮肤针,源于“半刺”、“毛刺”、“扬刺”等刺法。《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提示皮肤是病邪出入的门户。运用梅花针叩打浅表皮肤,借皮肤与皮部、腧穴的关联,直祛浅表病邪,并激发和调节脏腑功能。此法特别适用发在肢端的湿疹患者,多以皮损部位的围刺及密刺为主,配合辨证循经的弹刺。本法临床应依据患者气血的强弱,而采取轻、中、重的刺激强度,把握皮肤充血及渗血的程度,达到治疗的目的。
1.3 火针
1.3.1 单一应用
吴氏[13]采用火针半刺法治疗四肢湿疹患者58例,痊愈39例。潘氏[14]行多头火针围刺皮损处,后点刺皮损中间的丘疹、水疱,治疗湿疹患者45例,显效率为42.2%。黄氏等[15]对35例慢性湿疹患者,用火针围刺皮损,配以脾俞、肺俞速刺,其总有效率高于外用派瑞松的对照组(P<0.05)。
1.3.2 联合应用
周氏等[16]行火针点刺皮损,配合毫针施补法于膈俞、脾俞、三焦俞处,后取曲池、血海、阴陵泉等穴,得气后留针30 min,治疗皲裂性湿疹28例,痊愈19例,总有效率为92.9%。
病久邪入血络,经脉气血瘀阻,更加湿邪重浊粘滞,故湿疹缠绵难愈。《针灸聚英·火针》云:“盖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通过火针开启经络外门,导入火热之性,鼓舞气血运行,则内外积滞之邪得以有出路,以达祛风除湿、消癥散结之功。临床多用火针围刺及点刺法,治疗皮损浸肥厚的慢性湿疹。
1.4 三棱针
1.4.1 单一应用
孟氏等[17]认为,湿疹急性期湿毒为患,血热较重;慢性期湿邪缠绵,毒郁不散。治疗应驱逐血分毒邪,取阴陵泉、委中、曲池。通过三棱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湿疹10例,7例痊愈;慢性湿疹7例,4例痊愈。
1.4.2 联合应用
徐氏等[18]采用三棱针点刺肺俞、委阳,随之拔火罐,每穴留罐10~15 min,治疗手部顽固性湿疹38例,结果痊愈26例,好转10例。姚氏等[19]行三棱针点刺皮损部位,配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46例,愈显率为89.1%,与口服开瑞坦、外用派瑞松的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故有“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素问·针解》曰:“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素问·血气形志》也提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临床上,湿疹凡属风湿热邪潜伏血分,湿从热化,血热伤阴,或血虚、血瘀生风,单用清热利湿或健脾化湿之法,而未从血分论治者,势必邪恋不去,阴血更受灼伤,以致燥痒越增,病情难愈。而兼并“祛湿毒”与“灭风邪”的刺血法,凭借“通其经脉”、“疏其血气”,以达到泻热解毒、化瘀消肿及祛风止痒的目的。
2 艾灸
冯氏[20]采用艾灸治疗婴儿湿疹5例,每日灸1次,每次20~30 min,约5~10次,湿疹干燥脱屑,瘙痒明显减轻。李氏[21]对2例耳部湿疹患者应用艾灸治疗后,局部红肿消退,渗液明显减少,痒感消除。毕氏等[22]取患处阿是穴,配以曲池、血海、合谷,应用艾灸治疗顽固性湿疹32例,痊愈26例。
《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直接灸患者皮损之处,温热渗透之力可使局部气血流畅、经脉贯通,使湿热得以宣泄,郁火得以发散。正如明代汪机曰:“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临床可有效止痒,使疱疹干涸结痂,并加快皮损的恢复。
3 推拿
高氏[23]应用清天河水、推六腑等手法治疗婴幼儿湿疹,治愈率为93.5%。何氏等[24]行分阴阳、清补脾土等手法治疗湿疹120例,其愈显率和总有效率与口服扑尔敏和维生素C、外用氧化锌油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愈后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中,推拿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降低(P<0.01)。
推拿疗法以医者双手为工具,在体表特定部位施行补泻手法,激发经络传导,以疏通气血,调和脏腑,使郁于肌肤湿毒之邪得以祛除,此法无药物之峻烈,祛邪而不伤正,可视病之轻重调整手法,对婴幼儿湿疹甚佳。临床以分阴阳、清补脾土、清天河水及推六腑4种手法为多,并观察到治疗1周后,部分患儿可有皮损加重的趋势,此乃腠理散发、毒邪外出之佳兆,约10 d皮损渐好至痊愈。
4 结语
纵观上述文献,采用毫针、梅花针、火针、三棱针、艾灸及推拿,以辨证候、辨经络、辨脏腑相结合为基础,通过刺激体表皮部、腧穴,进行皮肤局部驱除病邪、循经疏泄病邪与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相结合的疗法,共奏祛邪扶正之功,构建了“皮肤-腧穴-经络-脏腑”的治疗网络。但上述文献多为小样本资料的疗效对比,笔者认为还有待进一步开展以下研究工作:①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确定每种疗法的确切疗效及安全性;②对每种疗法的技术规范进行研究;③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疗效确切、操作规范的腧穴经络治法向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169.
[2] 黄维桢.针刺治疗婴儿湿疹21例[J].上海针灸杂志.1985,4(1):29.
[3] 赵寿毛.针灸治疗皮肤湿疹[J].中国针灸,2003,23(4):220.
[4] 王向义,王敦林,仇裕丰.针灸辨证治疗慢性湿疹65例[J].四川中医, 2006,24(9):109.
[5] 黄永熙.针刺与梅花针交替应用治疗幼儿湿疹1例报告[J].黑龙江医刊,1959,2(7):119.
[6] 葛 萍,马兆彭,侯松年,等.针灸治疗阴囊湿疹23例报告[J].中医杂志,1960,1(2):37.
[7] 刘 驰,袁秀丽.针灸治疗慢性湿疹55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 1998,14(7):19-20.
[8] 王 勤,IIKO Atanassov.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湿疹54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0,19(3):16-17.
[9] 蔡念宁.皮肤病证治与经络皮部理论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 2000,15(2):45.
[10] 文晓明.梅花针治愈1例顽固性皮肤湿疹[J].江西中医药,1960,10(2):14.
[11] 王少丽.梅花针弹刺法治疗湿疹40例[J].江苏中医,1998,19(3):35.
[12] 王凤艳,嵇 波.梅花针加火罐治疗顽固性湿疹24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0):21.
[13] 吴乃桐.火针半刺法治疗四肢湿疹58例[J].中国针灸,1994,14(S1):325.
[14] 潘小霞.多头火针围刺治疗湿疹[J].中国针灸,2003,23(4):220.
[15] 黄 蜀,姚 戎,陈纯涛,等.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4,22(12):86-87.
[16] 周 震,齐崇玲,李 岩.火针结合其他疗法治疗皲裂性湿疹28例[J].天津中医药,2003,20(2):43-44.
[17] 孟凡征,赵 珂.“三合穴”刺络放血治疗湿疹17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8):27.
[18] 徐 田,周莅莅,崔 岚.刺络拔罐治疗手部顽固性湿疹38例[J].中国针灸,1997,17(5):351.
[19] 姚 军,李乃芳.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6):424-426.
[20] 冯 仁.艾灸治疗婴儿湿疹的经验介绍[J].中医杂志,1960,1(3):29.
[21] 李宏媛.艾灸治疗耳部湿疹2例[J].针灸临床杂志,1989,5(4):43.
[22] 毕明燕,刘龙壮,林均霞.艾灸治疗顽固性湿疹[J].山东中医杂志, 2004,23(10):595.
针灸推拿范文2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推拿治疗 针灸治疗
失眠症,中医学谓之“不寐”,即入睡困难,或中间呈间断性睡眠或多梦、早醒,严重者通宵不寐,甚至伴有头胀头痛、心慌心烦或急躁易怒、口干口苦、食欲减退、大便不调等症状,临床多以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等方面宋辨证论治。中医学以为本病的病位在心。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等方面来辨证论治。针灸治疗失眠症在临床广泛运用,但对于病程长的患者,其涉及脏腑不止一二,仅仅依此法治疗,疗效效缺乏稳定,根据“调和阴阳、宁心安神”的治疗原则,笔者认为结合推拿手法,疗效会更加明显。
1 临床诊断
1.1 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失眠症的中医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门诊病人,共收治70例,依据诊断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0岁~68岁,平均年龄50.8岁;病程1月~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2岁~67岁,平均年龄51.4岁:病程1月~3年。两组患者情况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推拿①患者仰卧于按摩床上,低枕,医者坐其头侧,用轻到中度刺激手法在头部操作双手拇指交替分推前额部,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到百会,来回2―3遍,并吸定百会推半分钟。医者侧位,五指拿头顶督脉和两旁太阳、少阳经,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至枕部,止于两侧风池和中间风府穴3遍。医者用大鱼际外侧端按住前额,随后分向两旁,经阳白、太阳、耳上至风池穴3遍。②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医者坐其头侧,用大拇指指腹沿双侧胸锁乳突肌从翳风推揉经人迎、水突至气舍5分钟,直至肌肤发红、发热。操作时要做到推而不滞,揉而不浮。③最后,双手五指分开,在腕关节带动下,指头快速叩击,抓摩头皮约3分钟,整个手法操作约30分钟。
2.2 针灸
2.2.1 治疗原则:总的病机为阴阳失调、心神不宁,以“调和阴阳、宁心安神”为针灸治疗原则,实证以泻,虚证以补,虚实夹杂则以补虚泻实并进。
2.2.2 取穴:主穴取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印堂,结合脏腑辨证,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
2.2.3 操作方法:神门、百会、安眠直刺0.1-0.2寸,行捻转补法,内关向上斜刺0.2~0.5寸,行提插捻转补法,配穴按常规操作留针30分钟后起针,配合施以艾灸双侧涌泉至局部皮肤泛红,以上推拿、针灸操作在睡前2小时,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为佳。
2.3 药物组于睡前口服地西泮片5-10mg或艾司唑仑片1―2mg。
2.4 疗程推拿加针灸组治疗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30天后记录疗效,药物组治疗30天后记录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及国际通用睡眠量表6项内容制订标准如下:
近期临床痊愈: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量表得分率≥70%以上;显效: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量表得分率t>50%以上;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量表得分率>120%以上;无效: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量表得分率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表明,推拿加针灸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
4 讨论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称为“刁;寐”,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常累及心、肝、脾、胆等脏腑机能,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往下反复推揉双侧胸锁乳突肌有类似星状交感神经节阻滞的疗效,可直接导致脑血流量增加,具有活化脑细胞功能,特别是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一下丘脑起着积极的双向调节作用,对垂体激素的分泌也可产生明显影响。反复揉捏双侧风池穴有类似枕大神经阻滞的疗效,可使颅外头皮部分的血流量增加,并能充分松弛枕颈部肌肉,减少颅外肌紧张因素对颅内压的影响,对改善枕、颈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观察结果来看,推拿针灸组的疗效优于药物组,推拿针灸组中多例患者的睡眠质量较药物组明显提高,药物组多例患者虽然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但睡眠质量及白天的精神状态却未见改善,导致了量表得分率的降低。
临床显示该法不引起药物依赖更不会引起医源性疾患,因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针灸推拿范文3
治疗方法
1治疗组(1)推拿治疗:①患者坐位,先予以患侧颈项部、肩胛部?法放松,继予患侧颈部四指推法,重点是患侧上3个颈椎横突、棘突旁,对局部硬结肌紧张处予以轻快地弹拨手法。然后沿枕骨上下项线垂直方向四指推,手法轻快柔和。拇指指腹轻快的擦法,以轻度热感为度。②嘱患者侧卧治疗床,患侧在上,用轻柔的指揉法揉患侧颈部,枕部及肩胛内侧部3min,后用轻柔弹拨法在颈枕处寻找筋结、肌紧张处予以弹拨10次。在患者上三个颈椎横突处寻找压痛、硬结及横突偏歪处,予以短杠杆微调手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左侧卧位,医者立于患者头侧,以左手托患者左侧耳后枕颌部,另一手小鱼际压在患侧异常的颈椎横突处(压手),左手稍用力向医者方向持续牵拉,觉患者颈肌不紧张时予以短暂的力量稍大的牵拉,同时压手稍用力下压,此时医者常感觉压手下有跳动感和(或)听到咔他声,即可。然后提拿颈肌,拿五经,患侧扫散法结束治疗。(2)针刺治疗: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穴取风池、风府、完骨,即颈部三针,玉枕、脑空、头维、天柱、颈百劳、阿是穴、列缺,均取患侧穴位。其中感受风寒者加大椎;劳伤筋骨者加肝俞、阳陵泉;气血瘀滞者加膈俞、血海,穴位常规针刺。采用上海产G6805~2型多用治疗仪,天柱、颈百劳一组;风池、风府一组;头维、脑空一组。通电连续波30min。(3)疗程:7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休息1天进行下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
2对照组只采用上述针灸治疗。方法、疗程均同治疗组。
疗效观察
1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中的疗效标准[1]。
2治疗结果
两组治愈患者治疗疗次比较见表2。4体会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推拿针灸结合治疗颈性头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独针刺组,而且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在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治疗时间上是肯定的。颈源性头痛在头痛疾病中所占比例是比较高的,以前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往往会误诊为偏头痛予以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本病的发病机理是:颈椎劳损及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理弧度改变,及小关节紊乱造成颈上段肌肉筋膜的紧张压迫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等产生症状。该病症状表现往往比较复杂,因其与颈椎退变及颈椎病的相互关联,症状不是单一的头痛,多伴有颈项不适,可出现肩胛处不适,以及头晕、耳鸣耳部不适、前额及眼睛眼眶不适、患侧眼睛怕光不想睁眼等感觉。
针灸推拿范文4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分析;对策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质量的直接反映形式,也是高校获取外部有效信息反馈,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对于高校而言,就业质量是专业发展的主要体现,就业质量不高,说明专业培养模式和效果不好,专业也就难以发展和生存。因此,如何通过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反映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引导学院调整专业培养模式,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转变,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日益突出,服务学生就业既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又是就业工作的落脚点,特别是对于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医疗单位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中、小医院,像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等更是如此。面对这种问题,我校在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探索出了针灸推拿技能培养5年不断线、临床见习“早入手,早锻炼”、实践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社团提高培养和针刺竞赛大众化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二、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就业工作的情况,反馈指导我们培养工作内容的设置和改进,本项目对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进行抽样调研,以就业质量跟踪调查问卷分析的方式,对1980到2010届近30年以来毕业生从网络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4份,男女各占50%。内容涉及对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质量、毕业后从事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数量、工作单位、教W、科研、势和就业质量、毕业后从事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数量、工作单位、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通过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报告,反馈指导实践,研究出适应新形势下更加合理的培养模式。
三、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1、对30年跨度毕业生就业趋势整体认识情况
表1.1
填写本次调查问卷的人员中,1980-1985届共有15人(15.96%),1990-1995届5人(5.32%),2000-2002届49人(52.13%),2005届14人(14.89%),2009届(11.7%);
目前学历为学士的有47人(50%),医学硕士36人(38.3%),医学博士11人(11.7%);本科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有65人(69.15%),留学的有2人(2.13%),读研的有27人(28.72%);工作专业为针推专业的有61人(64.89%),医学相关专业的有28人(29.79%),与医学无关的有5人(5.32%)。
从表1.1可以看出接近65%的学生从事针灸推拿专业,总体95%的学生从事医学相关工作,接近70%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专业所学与社会认可度比较好,在培养方面显现一定的成效,并且依靠专业技能立足社会。
2、从事针推工作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分析
表2.1工作单位类型
表2.2 综合医院工作科室:
表2.3录用性质
表2.4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
表2.1和2.2显示,现工作单位为综合医院的有61人(64.89%),所在综合医院为三级医院的有50人(53.19%),均达到总数的50%以上,更有高达73%比例的人群工作性质为临床型,工作科室在针灸科的有33人(35.11%),推拿科的有7人(7.45%),骨科有2人(2.13%),康复科有14人(14.89%),其他科室有21人(22.34%),说明本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趋势较好,社会需求基本符合专业所学。
表2.3-2.4显示,有51%学生对现工作单位最满意的地方依次为单位性质和规模和专业对口,录用性质为合同制的有28人(29.79%),正式编制的有63人(67.02%);通过职医考试的有83人(88.3%);一系列的数据表明总体85%的学生对目前工作很满意,依然对工作单位的规模级别和是否能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两方面因素比较关注,能够从入学选择专业到毕业就业,通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此外,参加工作后从未调换过工作的有66人(70.21%),再次说明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从事的工作满意度。
3、毕业生眼中的专业教育
表3.1认为所学专业的优势
表3.1显示,认为所学专业的优势排前三位的是,专业技能的有44人(46.81%),综合能力的有24人(25.53%),动手能力的有22人(23.4%),没有人认为组织能力是其所学专业的优势。相反,在认为不足之处调查中,排前三位的是创新能力的有35人(37.23%),综合能力的有25人(26.6%),知识面的有18人(19.15%)。不可否认,对于临床型工作而言,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学校培养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有相同比例的人认为综合能力既是优势也是不足。
在认为通过学校的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很好的有27人(28.72%),掌握较好的有37人(39.36%),掌握一般的有28人(29.79%),掌握得不好有2人(2.13%),几乎没有人认为掌握的不好。
表3.2认为母校在教学方面,以下哪些最值得研讨和改进
表3.2显示,认为母校在教学方面,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依次为实践课程设置(40人,42.55%)、师资力量(38人,40.43%)、实习(36人,38.3%)、教学实施和教材(35人,37.23%)、专业课内容及安排(32人,34.04%)、公共课内容及安排(28人,29.79%)、第二课堂设置(20人,21.28%)、就业时间与教学计划的冲突(15人,15.96%)、上课与做论文时间的比例(7人,7.45%)、其他(7人,7.45%)、学制(6人,6.38%)。
随着学生走入社会,知识的积累和对能力认识的变化,接近50%的人群认为自己的专业有优势,同时优势在于专业技能的掌握,60%的人群比较满意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接近70%人群认为技能掌握的好坏离不开系统的培养和实践。
不同年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频次不同,学生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中的态度逐渐由广泛参与转变为重点培养。低年级学生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而高年级同学更注重创新能培养和增加社会竞争意识。
数据分析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足之处排在前两位的为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对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不满意,他们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仅限于挑战杯、日常讲座和选修课等,仅有少部分高年级同学参与过老师的科研项目,但仅限于参与,并非承担重要部分。因此学生们期待有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活动,为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搭建更多的平台。
4、就业质量请根据在求职中的就业竞争力以及毕业后的工作表现,评价以下各方面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
表4.1认为大学教育中哪些素质和能力培养最重要 [矩阵多选题]
表4.1显示,认为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依次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4人,57.45%)、获取知识的能力(51人,54.26%)、实践动手能力(49人,52.13%)、业务能力(45人,47.87%)、人际交往能力(44人,46.81%)、团队合作精神(40人,42.55%)、思想道德(39人,41.49%)、心理素质(36人,38.3%)、人文素质(35人,37.23%)、创新能力(35人,37.23%)、敬业奉献精神(33人,35.1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26人,27.66%)、组织管理能力(23人,24.47%)、身体素质(23人,24.47%)。
此外,认为对工作帮助最大的环节依次是专业课程(53人,56.38%)、专业实习(53人,56.38%)、基础课程(52人,55.32%)、教学实践(50人,53.19%)、担当学生干部(17人,18.09%)、课外学术活动(10人,10.64%)、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9人,9.57%)、参加公益活动(8人,8.51%)、其他(5人,5.32%)
通过数据看出,影响就业因素是综合性的,比如教师引导,沟通能力,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多项业务能力以及在就业价值观念的认识程度等,这些因素提示出,目前在现有的培养模式下,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综合能力的素质培养,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_的就业观和自主择业观,从而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服务意识。
四、对策与反思
提出“一个品牌,两个结合”这一系统工程培养模式。
1、一个品牌
我们提出专业课前(一、二年级)基本功培养,专业课(三年级)创新思维培养,课后(四年级)实践培养,毕业实习(五年级)引导促就业为模块的五年不断线培养模式,在党建工作的各项培训中引入相关的指导思想,对就业创业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打造品牌工程。这种创新培养模式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以大量的练习操作为基础,所以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2、形成两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1形成专业技能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社会,可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在实践上碰到的问题,可以达到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敬业精神的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得到检验,从而找出自身综合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间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
2.2形成创新能力培养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和实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院党委顶层设计,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工作;鼓励优秀大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与研究,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潜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此次得出的数据分析,从理论方面讲,可以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借鉴;从实践方面看,帮助学院对专业进行综合测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客观反映目前专业建设的水平和层次,以此反馈指导实践,研究出适应新形势下更加合理的培养模式。
针灸推拿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2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火神派作为中医的一个流派,以其显著的临床效果而引人瞩目。火神派的核心理念是重视阳气,认为阳气是人身立命之本,治病的根本在于扶助阳气。笔者是临床一线的针灸推拿医生,近年来通过学习火神派医家的独到经验,以扶阳理念指导针灸推拿,配合扶阳驱寒方药,较为显著地提高了临床效果,因而不揣浅陋,将部分案例报道如下,请同行斧正。
1 病历资料
1.1 例一 男47岁,因“腰椎间盘突出”于2009年8月就诊。曾检查CT,提示L3-4、L4-5、L5-S1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出,症状表现为左腰骶及左臀酸痛明显并放射股后小腿后外侧疼痛,站立位时腰椎向左凸侧弯。弯腰扶臀入门,怕冷明显,需加衣御寒,舌淡白腻,脉沉紧。处理:推拿膀胱经,整复L4-5、L5-S1;配合针灸治疗,选穴:肾俞、关元俞、膀胱俞、跌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二诊(年月日):治疗后感觉疼痛明显减轻,但一夜之后疼痛如故,表情痛苦。治法同上。三诊(年月日):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虽然症状当时有所减轻,但容易反复,常常当时缓解,一夜之后疼痛如故。详询患者,疼痛以深夜、静卧时加重,起身活动反而减轻;并痛甚时常有倒吸凉气的现象,怕冷明显,舌淡白腻,脉沉紧。处理:针灸推拿方法同上,配合扶阳驱寒中药。处方:黑附片15g先煎,牡蛎25g,当归15g,桂枝25g,赤芍15g,细辛6g,灸甘草10g,通草10g,大枣12枚,五付。四诊:入夜疼痛有所缓解。上方改黑附片20g,加山萸肉20g。 七服。五诊:患者症状显著缓解,入门时满脸笑容,抽冷气现象再无发作,疼痛显著缓解,症状不显,为巩固治疗前来针灸推拿。分析:椎间盘突出本是针灸、牵引、推拿整复的适应症,一般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本例患者疗效反复不佳。同时阳虚之征非常典型:怕冷明显,八月底大热天仍穿外套,入夜疼痛加重而不得眠,起身活动后反而痛减,脉沉紧而舌淡苔白腻―均提示患者阳虚而寒邪凝滞经络。因此在针灸推拿基础上,配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内服以温经散寒,取得了更加迅捷的效果。
1.2 例二 女,55岁 因双侧肩周疼痛于2010年7月前来就诊病史8月余,以右侧为主,活动明显受限,不能平举外展尤以后伸为重入夜加重彻夜不能眠,午中方能小睡片刻,随被痛醒,痛之欲死,消瘦面黄颧红、唇暗红,舌红小有紫斑,无苔津液欲滴,口苦口涩,脉细弦略数,喝时喜热饮,手脚冰凉,七月中旬进屋时加上一件外套,因屋内有空调,怕冷明显,情绪焦虑,胃口差,食冷腹中不适,夜尿频,乏力精神不振欲眠。既往糖尿病史。一诊:颈肩部局部推拿、关节松动术、针灸五次。二诊:上诊基本未见效果,在针灸推拿过程有不能耐受晕针的现象,即加以汤药:桂附理中汤用之,肉桂15g,黑附片15g,党参20g,灸甘草15g,干姜15g,炒白术15g,五付附加颈椎牵引、推拿。三诊:患者痛减轻疼,夜可寐4-5小时,精神稍好,表示有信心治愈(以前在外院长期治疗基本无效已失希望)。四逆汤加桂枝,山茱萸,龙骨、牡蛎。黑附片35g,桂枝15g,干姜10g,灸甘草15g,山茱萸20g,龙骨25g,牡蛎25g,14付。四诊:疼痛大为缓解入夜能寐5-6小时,两肩基本不痛。肩关节活动稍有改善仍然受限,胃口开,面色红润,较前稍胖,舌淡红有薄苔。五诊:继以推拿,针灸治疗巩固。分析:此患者初始治疗时推拿针灸有不能耐受的现象,为常年饮食睡眠差所致体质虚弱,此人虽有糖尿病、消瘦、面黄、颧红、唇暗红、舌红略紫、无苔、脉细略数,口干涩苦等现象,看似有阴虚内热之像,但细细觉察又有怕冷、喝喜热饮、手足冰凉,满口津液欲滴之像,这些都是阴虚寒盛、迫阳外浮之像。中土虚寒,水不得温煦故津液欲滴,口苦涩。中土不运故胃口差、食冷不适。阳气不达四肢故手足冰凉、怕冷。先用桂附理中汤温运脾阳,使阳化寒水,运气四肢。二诊:因病人怕冷明显,寒凝终络致气血不通,至肩周入夜痛甚、虚烦不能眠,浮阳不能入阴,少阴病证之像,故用四逆汤加味桂附等,潜阳温经之药效显著。
1.3 例三 男,74岁强直性脊柱炎40余年,现四肢活动良好,颈椎旋转屈体活动受限明显,入夜翻身,颈椎疼痛明显。胸椎后凸畸形,腰椎旋转受限、手足冰冷肢端青紫,目下浮肿、胃口差、饮食不香,尿频沥,舌淡胖苔厚腻,脉弦细治疗仍以推拿、针灸为主,症状稍有缓解,五次治疗后,开以:阳和汤加黑附片,砂叩仁、石菖蒲、焦苍术、山茱萸、七付,服用疼痛消除,感觉身轻,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改善,夜眠好,胃口开,饮食香,心情舒畅,但反应小便难解不连贯,即开五苓散加附子、牡蛎、桂枝、七付。诸症痊愈(颈腰椎活动受限因强直性背柱炎造成骨性强直关节活动受限)。
针灸推拿范文6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39-02
在临床上,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多见的骨科疾病,一旦患有此病,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而临床上一般是采取保守的方式,例如针灸、推拿,而为保证其治疗的效果,还需配合相应的护理。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1例行针灸推拿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收治的8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介于3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5.6)岁;病程1~4年,平均年龄为(1.3±0.5)年。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29~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4.8)岁;病程1~3年,平均年龄为(1.1±0.6)年。2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具体操作为:要求患者俯卧,之后以大椎穴、颈夹脊穴局部压痛点作为针灸的主要穴位,并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他穴位,如针对头晕的患者,可再选取太阳穴、风池穴;针对上肢麻木的患者,可再选取外关穴、合谷穴以及曲池穴。随后,对皮肤予以消毒处理,并进针,得气后予以平补平泻法,且将艾条灸置于针顶部,一天两次[1]。完成针灸后,休息10min后,要求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后方,对颈旁线、项后线及椎旁线进行按揉,时间为3min,以使其肌肉放松;随后,对肩胛间区、肩胛背区、肩胛带区进行按揉,时间为3min。然后取天宗穴、凤池穴、颈根穴以及风府穴,对其采取推法进行推拿,3min。
在上述基础之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对其介绍一些注意事项等。而对实验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具体为:
1)心理护理:大部分颈椎病患者都存在心理问题,如烦躁、焦虑等;对此,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交流互动,且向其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加深认识,同时说明保持良好心理对疾病治疗的意义,从而促使其调整心理状态。此外,护理人员还可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以转移其注意力,继而缓解其心理问题,例如聊天、听音乐等。
2)护理:的变化、颈部的活动,与眩晕有一定的关系,因而,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快速旋转颈部,以防止椎动脉发生痉挛,引发猝倒[2]。另外,若在久坐、久蹲之后,应慢慢站起,不可快速站立,以避免给椎动脉的供血压力,最终导致晕倒。若出现眩晕,应闭目不动一段时间,待眩晕缓解后在做其他动作。
3)生活护理:应为患者打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充足的睡眠;叮嘱患者加强颈部的保暖;在保持同一个姿势一段时间后,需起身活动一下颈部;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强化身体素质。
1.3效果判定标准[3]
通过治疗与护理,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肩颈疼痛及上肢麻木等)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颈部功能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不受影响,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颈部功能好转,能进行一般的劳动,为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好转,甚至有加剧的趋势,为无效。此外,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并记录其复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分析,并以(%)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
2.结果
(1)治疗效果情况分析:通过治疗与护理,实验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40/41),对照组为85.4%(35/41),组间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2)复况分析:实验组中2例复发,复发率为4.9%,对照组中8例复发,复发率为19.5%。组间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颈椎病采取针灸、推拿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手段。经由对各个穴位的针灸,可优化局部微循环,改善颈椎的血液循环,且强化颈椎神经功能;而推拿能够对颈椎间关节紊乱加以调整,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状态,舒缓神经压迫,最终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4]。但在治疗过程中,为强化且维持治疗的效果,还需予以有效的护理与之相配合;而针对性护理就是一种不错的护理方式,其针对颈椎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本研究发现,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其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即97.6%>85.4%;另外,从一年内复况来看,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及4.9%
参考文献:
[1]袁丽.用针灸、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5):63-63,64.
[2]李艳.颈椎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5(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