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股权融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范文1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寻找商业机会,构筑自己的商业模式,打造一个基业长青的组织;此间,需要不断地加油,获取内外部的资源,尤其是资本的支持。而在与资本共舞――企业股权融资过程中,有基因要素,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发展空间。

合伙人管理

合伙人是要把自己身家性命都搭进去的,这里讲的合伙人,是法律意义上的股东。

创始团队的构成是后续融资和推动企业不断成长的基因和原动力,因此创业初始搭建班子至为关键。创始班子往往由发小、校友、同学、朋友等构成。这么做有利有弊:利在彼此知根知底、性格能力互补,弊在大家起点类似、眼界类似、资源类似。谁能成为合伙人?不妨从这么几个方面思量:创业能力+创业心态+创业坚持、资源互补、独挡一面、和而不同;背靠背;最好都能共同出资。建议搭建班底时,创始人眼界可以进一步拓展一下,积极引进一两个在商界打拼的企业家做顾问或天使投资人。这样可以从行业、资源、眼界、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互补,而有商业经验的创始团队在后续的融资、规模化的运营管理等层面会持续加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来人去,有些人因业绩和能力、责任心会逐步的升迁、纳入核心层,一些空降兵如CF0等也会在后续融资和上市过程中给企业资本增值,这些都会逐步地纳入股权激励范畴中,因此要有明确、正向激励的股权激励方案。有些则因家庭、能力、学习等原因,会离开或跟不上公司的快节奏发展,则必须有一套明确的股权退出机制来实现吐故纳新。尤其牵扯到创始人股权的激励和退出时更是重中之重,一个操作不慎就是大灾难,在创投圈内屡见不鲜。许多同学搭班子、分股权、分工时哥们义气为先,从不考虑这些,但后果往往是兄弟成仇、夫妻反目,一定要慎之又慎。

企业进一步发展后,合伙人和团队会逐步实现财务自由,如何搭建更高更广阔的事业平台留住更优秀的人才,需要设立特殊的机制,内部孵化器、产业投资平台、家属商学院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企业的合伙人要根植企业家的火苗,在商场博弈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得失、不断地复盘,做为带头大哥的核心更应该树立远大产业抱负和梦想,作为火车头带动企业驶向梦想远方。

商业模式

一家做牛奶瓶的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公司聘请德鲁克担任管理顾问,双方寒暄几句后,德鲁克问了一个很“笨”的问题:“贵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是做瓶子的。”总裁不以为然。为加深德鲁克对公司的印象,带着德鲁克到工厂转了几圈,参观完整个生产流程。回到办公室后,德鲁克又问:“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是做瓶子的呀!”总裁显然有些不高兴……“你们不是在卖瓶子,而是在做包装生意。”德鲁克最后的这一句话让这家公司的总裁像触了电一样,“大师!大师!我该付你两倍的报酬,因为了16年7个月,居然不知道自己做包装业。”

德鲁克如同踢断了那位总裁座椅的四条腿,让他重新站起来思考一个极为严肃的课题――到底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接下来的时间里,这家公司开始重新定义市场,重新定义公司,终于成为了一家全球最大、最具前瞻性的包装企业――TETRA PAK(利乐包装)。

这个有趣而深刻的案例,可以将商业模式归核到一句话来总结:“我要以何种方式槟男突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这包含四个方面:

我是谁――核心价值观、使命、社会责任是什么?我想做什么(公司存在的理由)?我在做什么(我在为谁创造财富,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我)?

盈利模式――如何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中获取利润? 这种方式是最经济有效的吗?这种方式是无法替代的吗?这种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吗……

客户选择――谁是我的潜在、目标客户?他们的喜好、价值观、行为特征?哪些客户可以让我赚钱?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消费习惯……

价值获取――目标客户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我希望为客户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为什么客户要选择向我购买?

在整个商业模式中,最为关键的是选准标靶――客户需求,并通过持续运营优化来构筑商业模式背后的核心竞争优势,即建立壁垒、构筑又高又深的“护城河”。

股权结构和期权池

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需要对接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不断稀释股权融来资金。一般随着融资进程的推进,企业往往在上市之前推进3-4轮的融资,也有融资10多轮的,但并不多见。

创始阶段不妨按照415规则施行――企业创始阶段原则上创始股东不超过4人、1个控股大股东持有50%以上股权。创始股东过多,利益和沟通成本太高,也不利于后续投资资金的进入,1个带头大哥,要能在个人利益、股东利益、公司利益间做好平衡和取舍,要能让大家信服和持续追随,要打造自己的独属人格魅力。过50%的股权保障从法律上对企业所有权和决策权的控制。最差的股权结构是合伙人之间均分股权,绝对不能平均!因为每个合伙人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但如果股权均等,就意味着股权与合伙人的贡献是不对等的。合伙人一起创业,除了情怀,还包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项目没做成,还好说,如果赚钱了,心态肯定会变化,这时候,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种子期和天使投资,往往在企业刚刚萌芽阶段就投资进来。前期企业估值比较低,融资额不大,但却可以占比最高,一般在15%-35%之间,但原则上不建议超过40%,否则会极大地降低和减弱创始团队的创业激情和动力,毕竟后面的几轮,还要持续稀释。

业务快速扩张和规模迅速扩大,此时企业可陆续引入风险投资,一般以半年或1年为界限持续推进企业的A轮、B轮、C轮、D轮,融资额度不断扩大,估值持续攀升,但相应的股权释放比例逐步降低,一般从20%逐步到5%,毕竟上市后还要向公众再释放一次股权。在上市前一般创始团队的股权比例在50%-60%左右,成为公众公司后,创始团队的股权比例要在34%以上。

在引进外部资金时,尤其是机构投资时,往往会要求企业建立期权池,以激励和招徕优秀人才加盟公司事业,一般由公司创始大股东代持,结合公司业绩和上市进程,每年兑现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许多公司在这一块的操作都比较模糊,股权、期权的激励模式不清晰和不公开,造成近几年一些公司的纠纷和摩擦,加剧了内耗。

一致行动人

一致行动指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一致行动人狭义上是指,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联合起来收购一个目标公司的股份,并就收购事项达成协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也就是联合收购人;广义上不仅包括联合收购人,还包括在证券交易和股东投票权行使过程中采取共同行动的人。

在企业持续发展、多轮融资直至上市中,创始团队的持股比例会逐步地稀释下调,如何保障企业能沿着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保持对经营管理的掌控权,成为极大挑战。近年来,因争夺控制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广泛,国美、雷士照明等纷纷爆发大战,还没有被媒体曝光的企业更是不胜枚举。

在遵守法律法规、公司治理规则前提下,创始团队保持控制权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通过设立A、B股来提升创始团队的投票权,有的通过双GP的产业并购基金来扩大经营影响,还有的不断扩充“白武士”的拉长名单,更多的则是通过建立一致行动人来保障企业的实际掌控。

一致行动人在企业起步融资阶段就可设计和规划,创始人通过协议、公司章程来约定和联合创始人、经营团队、机构投资人的代表权利和权益,从而保持对企业经营的实际掌控。

公司治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公司作为法人,也就是作为由法律赋予了人格的团体人、实体人,需要有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使之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行使权利,承担责任,从而使公司法人能有效地活动起来,因而法人治理结构很重要,是公司制度的核心。

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由四个部分(三会一层)组成: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是依法设置的,它们的产生和组成,行使的职权,行事的规则等,在公司法中作了具体规定,所以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以法制为基础,按照公司本质属性的要求形成的。

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表决”的后果,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是议事规则的制定和规范。公司的组织章程、管治架构、董事提名的程序、董监高的聘用、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内审制度等构成了企业治理的基石和基础,决定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运营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

企业可在引进投资的过程中,由投资人牵头来系统构建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而规范高效的治理结构又会成为下轮融资和上市的亮点。

董事会

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的、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如何构筑决策高效、资源广泛、能力互补的董事会,规范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牵引,成为企业的关键命题。建议企业在创始阶段可尝试构建小型董事会:一方面集思广益,为推进企业发展和运营献计献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平衡高效的决策机制,有利于企业的长治久安。。

企业在多轮融资过程中,在董事会中会逐步加入许多投资人代表担任公司董事,多数为合伙人级别,大多资历深厚,有创业、投资、高管经验。当然,这两年随着更多早期机构和投资土豪的出现,董事会中也陆续出来了很多年轻人,他们大多有海外留学和金融履历,但对公司运作和管理不熟悉。

成熟老练的投资机构往往由专业干练的投资团队、严谨的投资管理流程、严格的风控体系来保障投资项目的增值,往往在企业融资起步阶段就会建议和协助构建董事会――一方面协助企业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资源,为企业运营提供战略和指引和运营参谋;另一方面,协助企业建立董事会运转的议事规则和进退机制。同时,对企业经营的介入程度取决于投资结构的风格:有的早晚一个电话,有的半年难觅踪影,有的脾气烦躁,有的不想做副驾驶,直接想开车。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建议找一个资历深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做领投,代表其他的投资机构,减少过程摩擦和沟通成本。有些没有投资经验的机构因为缺乏投管方法论和风控体系,有的投资人情绪波动很大,对企业的参与也随着企业的好坏而摇摆。创始人要对其进行长期、及时的沟通交流,要让其了解企业进展,让其放心。日常的电话、电邮、微信、会议等都要及时与其反馈,有些掌控欲强烈的投资人甚至要求企业事事请示;如果企业发展遇到异常情r,也要及时沟通,以减少沟通带来的摩擦和冲突成本。

企业起步阶段,最好找一个一对一、长期辅导的创业导师,可以从周边接触的企业家、校友、投资人中优选一个,让其担任企业的顾问或进入董事会,在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管理、融资规划、上市以及家庭等领域给予资本运营、产业运营和人生经验的分享和长期辅导。

关键资源控制

上市公司争夺、家族企业内斗的情况不时被媒体曝光,未浮出水面的类似案例更是不胜枚举,在资本大棒面前,企业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可是,也有许多创业企业通过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取得新的平衡或获得企业控制权。

在企业的资源要素中有一些是关键资源,是战略的胜负手。比如:技术、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客户、供应链体系,当然如果企业段位高超,资本运营也是其一。

企业一方面要对外建立壁垒,构筑竞争力强的护城河,另一方面要内部构筑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因为随着企业股权融资的推进和上市的进程的启动,许多竞争已经上升到资本运营的层面。

为了捍卫公司的利益,杜绝恶意收购的“黑武士”和别有用心的公司控制,还得在公司章程和实际运作中,设立层层防线,比如出售公司关键资产的“毒丸策略”,加大公司被恶意收购成本的“金色降落慵苹”,还有中国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计划”(关键客户资源和利益捆绑;人力资本),当然如果企业段位高超,联合“白武士”发起反向收购也是其一。

这个段位的博弈,需要高超的财技和运营策略,建议企业在公司融资阶段聘用有股权融资和并购重组经验的律师和专业投资顾问,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协议、法律文件、章程等构筑企业强有力的基石,迎接资本市场上的纵横捭阖、大风大浪。

资本地图

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早期投资机构的崛起,尤其是金融政策的放开,许多新型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不断涌现。许多创始早期的企业纷纷通过产品众筹、店面众筹、股权众筹解决了起步资金,而天使投资人和早期投资机构的崛起更是加速深化了创投环境。在此情形下,企业在创始阶段就应树立产融结合、互相推动的资本策略。

企业要有系统、有节奏、有计划地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来部署融资进程,匹配不同类型的资本机构:FA、天使投资人、VC、PE、PIPE等。同时,如果企业选择了股权众筹等方式,在后续的融资过程中也要考虑股权结构的优化和老股东的退出问题,以降低上市进程中的规范成本和风险。在企业踏入资本市场即启动股权融资的那一刻,建议企业提前规范(知识产权、保险、财务审计),一份审计的财务报表会让风险投资人刮目相看,加分不少。

股权融资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股权融资模式;股权交易市场;创新

一、前言

作为区域中企业实现融资、股权转让等主要场所,在近年来发展中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尤其在区域政府给予较多扶持政策后,中小企业挂牌、证券公司参与等现象极为明显。但相比发达国家股权融资模式,我国股权融资活动仍表现出较多弊病,滞后性极为明显,需充分结合现代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优势,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价值被激发。因此,本文对股权融资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背景下的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相关概述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互联网金融都带有明显的市场化、自下而上的特征。以其中互联网金融为例,其为市场参与者步入金融市场提供极大的便利,传统金融活动中的专业性、资金量等问题都可得到解决。投资者仅需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利用,便可达到创意或产品推广与投资的目标。同时,与传统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可使公众的参与程度更高,加上操作便捷、中间成本低以及透明度高等优势的存在,使互联网金融模式更易被大众所接受。另外,现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较多如P2P借贷、众筹融资等形式都被引入传统金融业务中,既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因此,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成为金融领域的变化趋势之一[1]。

三、股权交易市场融资现状分析

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2014年第一季度末,国内区域性股权市场中将有7920家挂牌企业,而这些企业中主要以年收入为1000万与5000万之间的中小企业为主。尽管从这些数据看,区域性股权市场中的挂牌企业数量较多,但事实上其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设立的预期目标相差极大。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缺失、融资渠道限制等方面。

(一)法律制度与顶层设计的缺失

股权交易市场的设立旨在为区域企业融资提供资本市场,使中小企业在运作中更具规范化特征,进而实现优势产业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等目标。然而从国内大多地区股权交易市场企业融资现状看,仍表现出法律制度、顶层设计缺失等问题。从过去几年国务院办公室下发的相关文件内容看,其在股东人数、交易制度等方面提出较多限制性规定,尽管这些规定内容对规范股权交易市场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股份难以转让、股东数量无法突破等问题出现,进而造成股份流动性、融资效率差等。

(二)融资主体的缺失与融资渠道的限制

投融资功能是影响企业挂牌交易意愿的关键性因素,若在整个交易市场中,投资人难以获取相应的投资机会,便注重采取用脚投票形式,一旦投资人远离区域交易市场,将说明市场中的流通资金将会减少,最终影响融资目标的实现。事实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大部分企业难以依托于正常融资业务获取效益,若完全通过政府补贴形式使市场中的挂牌企业正常运行,将会导致过多行政干预问题的产生,交易市场功能由此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挂牌企业中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具备较为健全的机制与充足的融资条件,加上交易市场所受到的政策限制较为明显,此时投资人在不了解市场的情况下不会参与其中,使整个市场融资能力更难以发挥出来[2]。

四、股权融资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股权众筹形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许多民间资本也逐渐引入其中,传统以PE/VC作为投资主体的形式将被改变,对于这种投资人基数扩大的模式便可称为股权众筹。其中的众投,主要指借助互联网优势,使普通投资者可直接出资入股公司。需注意的是我国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中本身得体现出明显的主板市场优势,为使这种优势得以发挥且将更多民间资本引入,需考虑做好众投平台的构建。这样在众投平台利用下,可实现挖掘潜在客户并与客户互动的目的,传统较为分散的市场单体直接被统一起来。区域性股权市场可借鉴这种形式,将股权众筹模式引入其中,有利于融资规模的扩大。

(二)众投业务开展中的注意事项

众投业务开展中,需注意在投资人相关制度方面进行完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并不意味所有人都可迈入交易市场中,其很可能影响市场的有序运维,可考虑将合格投资人制度引入其中,确保投资者无论在资产还是知识水平等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投资者标准。同时,对于挂牌的中小企业,在股权融资模式创新中应注意引入信用评级机制,以此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此外,相关法律政策内容也需不断完善,可根据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实际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规定,进而达到股权融资的目标[3]。

五、结论

股权融资模式的创新应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金融模式。实际创新中应正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现行区域股权市场中股权融资的现状,引入股权众筹模式,并注意在相关制度与法律方面进行完善,推动股权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海.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模式的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17-18.

[2]刘芷妍.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北部湾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模式创新[J].时代金融,2015,27:26-27.

股权融资范文3

在融资数据方面,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9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1-6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3111亿元,增长14.7%,处于增长趋势。

尽管国内贷款融资的环比1-6月略有提高,但《英才》记者接触的业内认识普遍认为,今年的融资环境并不乐观。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开发商,银行的开发贷款几乎成为了奢望,甚至有银行的分行直接指定开发商的名单,名单之外的企业便无法获得贷款。信托贷款的难度也在加大,而且相关人员除了要审核开发商的资质之外,对于具体项目的考察也较银行更加周详、细致。

根据信托业协会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在信托资金投向中,房地产占比为10.72%,比2013年第二季度上升了1.6个百分点。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5.4%。

另据相关数据统计,7月房地产信托资金规模仅为127.45亿元,占比不足16%,这与今年1―7月房地产募集占比25.33%的比例差距较大。

有分析指出,兑付风险的不断出现,以及房地产行业不明朗的前景是7月信托融资下滑的主要原因。或许正因为如此,从开发商的经营角度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房地产基金等非传统融资渠道纳入自己的眼界。

根据诺承投资的中国人民币房地产基金年中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人民币房地产基金的募集规模达1381.1亿元,同比增长80%。

14.7%、55.4%、80%,银行贷款、信托融资、房地产基金三者的规模增长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似乎也在说明,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方式也在多元化。而传统的依靠贷款的表内融资则正在逐渐转变为股权和直接融资。

随着地价的不断攀升,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在一些核心城市获取土地的能力正在趋弱。而大型开发商为了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逐渐采取了合作拿地的模式,各种“联合体”频频在土地出让中举牌。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2.SZ,以下简称万科)被认为是目前最善于运用合作开发模式的公司,总裁郁亮在今年提出了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同时强调万科的“小股操盘”的开发模式。

一位房地产投资界人士告诉《英才》记者,万科这样看来就如同一只巨大的房地产基金,依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在项目层面与不同公司进行股权合作,这样能够解决拿地资金不足的问题。

而合作开发的模式也可有利于海外融资,通过离岸公司控股的子公司与内地公司共同组成一家项目公司,离岸公司只要对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以达到融资的目的。

股权融资范文4

关键词:上市公司 股权融资

一、中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现状

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很低,图一是一些上市公司近两年的资产负债率。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降低自己的资产负债率,降低自己债务融资的规模,并且上市配股和增发数量一直呈上升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的偏好。但从一般的的财务管理的理论得知,债务融资不仅具有融资成本低,而且还具有节税和财务杠杆效益,而股权融资不仅没有节税和杠杆效应,而且融资成本也高,当年我国农业银行仅进行股份制改革,有学者估计改革成本要近千亿元,可见股权融资成本之巨,因此外国的上市公司通常使用债务进行融资,而我国上市企业的融资方式恰恰与其他国家相反,并且与现代融资结构理论所得出的债务融资优先的结论也存在着背离,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下文主要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图一 近两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情况表

二、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筹资的原因

(一)融资方式自身原因

1.融资成本因素

融资成本是上市公司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根据金融学理论,公司融资成本与红利发放比率成正比、与市盈率成反比。而中国这些年来,股市市盈率普遍较高,上市公司红利发放比率却一直很低,且有些企业常年不进行分红,并且我国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弱化了负债的杠杆效应,使负债融资的节税效应不明显,因此在我国出现了股权融资成本低,负债融资的成本高,从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偏向于股权融资。

2.融资风险

除了融资的成本以外,融资风险也是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所考虑的因素。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一方面,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资金利润率低于债务利率,因而企业难以保证利息及时归还,故而容易遭受到财务危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跨国企业大量涌进中国,依靠先进的技术来占领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一项在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企业为了生产与发展,必然需要持续投资,开发新产品,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来争夺市场份额,而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风险极大。因此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这些行业的企业为了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必然减少债务的融资量,所以便偏向于股权融资。

(二)上市公司自身的原因

1.股权融资的约束较少,管理层的压力较小

普通股是否分红、分红多少都直接取决于公司的业绩,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决定向股东进行分红,且在资金的运用上面,管理层也有很强的自利,所受到的约束条件较少。而公司如果选择债务融资,不仅会使管理层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在资金的使用上面,要遵循借款合同上的约束条件,并受到债务人的监督,公司所受到的约束条件较多。

2.股权融资极大改善企业的资金流情况

股权融资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扩大管理者手中的资源,扩大寻租的范围。因为债务融资的融资数量有限,而股权融资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可以极大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上市公司偏向于用股权进行融资。

(三)外部市场原因

1.债券市场发育不成熟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的现象。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同时,相对的却是债券市场发展的迟缓,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并且由于政策法律上的规定,导致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过小,限制条件较多,导致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以及长期贷款的风险较大,使得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时受阻,只能用股权进行融资,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股票市场承担了债券市场的部分融资任务。

2.政策不完善,导致企业盲目圈钱。

回顾历史我们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根本目的是降低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使它们扭亏为盈。而股权融资恰恰能满足企业扩大所有者权益,降低负债率的要求。因为政策的导向问题,导致企业在股市上盲目圈钱,无论企业有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也乐于进行股权融资,即使将获取的资金闲置在银行,由此造成资金大量的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

三、结语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特殊的经济环境造成了我国上市企业偏向于股权融资,这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主要是因为融资的成本,风险,企业内部原因,及其我国股票债券市场的不成熟所造成的。虽然偏向股权融资符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但并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特别是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结合,通过分析对比权衡各方关系,达到融资结构最优化的平衡点,这是才是未来上市公司融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捷玲.上市公司筹资偏好分析[J].财政金融, 2010(8).

[2]程艳芬.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5).

股权融资范文5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图1分析了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不同股权再融资方式,图1显示,从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到2010年,上市公司利用定向增发融资的次数远远大于其他两种股权再融资方式。

表1对比了2006年和2010年实施不同股权再融资方式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额。表1显示,实施定向增发的企业从2006年的52家扩张到2010年的290家,增长近5倍,通过定向增发募集到的资金总额从2006年的1038亿元增加至3221亿元。虽然2006年定向增发的募集资金总额少于配股的募集资金总额,但到2010年实施定向增发的企业数量是配股的14倍,实施定向增发募集的资金总额是配股的近3倍。

可见,定向增发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已经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而且采用定向增发的企业数量和以定向增发募集的资金规模都在快速增长。此时,小天鹅A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呈现了股权分置改革前以配股和公开增发为主,股权分置改革后以定向增发为主的特点,因此本文以小天鹅A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揭示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主要采取定向增发这一融资方式的深层次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股权再融资的相关理论并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案例支持。

二、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融资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一)股权分置改革前的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前,割裂的股权状态和制度环境使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价值目标、股东行为呈现明显的差异。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体现的是非流通股股东行为偏好和利益趋向(钟敏,2009)。非流通股在相对封闭的要素市场流动,公开市场上的股价波动对非流通股股东影响甚小。配股和公开增发股票是针对不特定对象即流通股股东,因而这两种融资方式造成的股价变动风险不需要非流通股股东承担。

在以账面价值为主导的会计计量的背景下,净资产指标成为影响企业业绩和监管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只要获得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或再次发行股票的资格,其溢价发行后就将获得巨额资本公积,增加企业的净资产,因此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将会迅速提升,非流通股股东的股权价值和企业业绩因此迅速提升,“圈钱”效应由此形成。

(二)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分析

1.净资产不再作为监管的重要指标,股价成为影响股东的重要因素

首先,股权分置改革后,资产价值将从注重账面值过渡到公允价值,“净资产”将从资产估值的核心指标中慢慢退出,基于净资产增值的股权融资偏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其次,上市公司成为股东利益共同体,股权分置改革使包括大股东在内的所有非流通股股东的股票价值都市场化了,从而使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导致市场主体利益的一致化,同时由于账面价值逐渐向公允价值过渡,股票价格取代净资产成为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指标。而非理性的融资选择客观上会影响股票价格,因此企业不能像股权分置改革前大量采用公开增发股票和配股这样极易造成股价波动的股权再融资形式,公司融资行为会在收益与风险的匹配过程中趋于理性,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进行疯狂“圈钱”的现象也会好转。

2.国家出台政策限制企业随意公开增发和配股

表2分析了我国证监会对于配股条件中有关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要求的变化。2006年5月8号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取消了此前上市公司申请配股时要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6%的限制,仅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虽然上市公司配股条件宽松了,但进行配股的公司并不多。在2005年底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32家公司中,2006年和2007年分别只有2家选择配股方式进行融资。

《管理办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控股股东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承诺认配股的数量,控股股东不履行认配股份的承诺,或者代销期限届满,原股东认购股票的数量未达到拟配售数量70%的,发行人应当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已经认购的股东,并且会改包销制度为代销制度。这样的规定使企业不能任意放弃配股权,加之代销制度的实行使企业控股股东必须最终承担发行失败的风险,这样一来控股股东就不可能像股权分制改革以前那样随意利用配股进行再融资。

《管理办法》还降低了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财务指标要求,规定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应当符合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而在此之前是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不低于10%。可见,配股和公开增发的财务指标要求都降低了,然而,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也会面临股价下跌带来的利益受损风险,加之溢价公开发行股票受到政策的禁止,通过溢价增发股票“圈钱”获利的行为不复存在,因此企业对公开增发的态度会比较谨慎。

3.定向增发的政策优势

定向增发的优点表现为:(1)发行限制较少。我国法律对定向增发并没有相关具体化指标限制,只需经证监会审批。(2)发行条件较具弹性。上市公司有较为自由的选择权,较易与投资人进行协商,配合双方的需求设定发行条款和认购条件,使合同的内容和条件更具弹性和可行性。(3)承销费、注册费等成本较低。上市公司进行公开增发需要选择承销商进行承销,花费可观的承销和推广费用,而定向增发则不需要通过承销商即可向特定机构和公司股东发行证券,同时定向增发股票可以免注册,减少注册费支出。(4)定向增发能提高股票发行的成功率。与公开募集相比,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时,会先询问发行对象的承购意愿,进而做出决策,这可以降低失败的可能性。(5)能增强对公司股权的控制。由于定向增发对象选择的弹性,发行公司可以通过向原股东定向增发,从而提高持股比例,掌握控股权进而抵抗敌意收购。表3总结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企业采取的主要股权融资方式的原因分析。

三、案例分析

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天鹅A)是一家以生产洗衣机为主要业务的老牌国有上市企业。在洗衣机领域,小天鹅生产的全自动洗衣机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销量上都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经营危机,被美的以16.8亿元的高价收购了,自此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美的的子公司。

(一)小天鹅A在1995~2011年的股权再融资情况

1995~2011年间,小天鹅A有4次股权再融资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小天鹅A的股权再融资方式为配股和公开增发股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小天鹅A融资的次数也大为减少,在过去的十年内只有一次股权再融资,即2010年向美的定向发行A股股份购买美的持有的合肥荣事达洗衣设备69.47%的股权,这69.47%股权所对应的权益价值评估结果为73210.02万元。图2分析小天鹅A在1995~2011年的股权再融资金额。

(二)小天鹅A数次股权再融资行为分析

1.股权分置改革前(1995~2005年)的分析

小天鹅A股权分置改革前股权再融资频繁并且以配股和公开增发方式为主。我们总结原因如下:

(1)割裂的股权状态和制度环境下,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体现的是非流通股股东行为偏好和利益趋向。1993年11月,在无锡市小天鹅电器工业公司的基础上,设立了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很多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实现上市,企业的大股东即非流通股股东出于“圈钱”或者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纷纷以公开增发和配股的方式向股民募集资金,达到非流通股东的目的。小天鹅A通过1995年和1996年的两次配股获得了巨大资本,1996年小天鹅洗衣机销量达到100万台,实现利润2.1亿元,市场占有率到达42%。

(2)公开市场上的股价不影响非流通股东的利益。在股票市场上流动的只是企业的小部分流通股,这些流通股股价的变化不会影响持有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1995~1997年间,小天鹅A共配股2次,公开增发1次,1997年公开增发7亿多元。小天鹅A的非流通股股东达到了募集资金的目的,而非流通股东在获利的同时却不用承担股价变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小天鹅A频繁地采取配股和公开增发股票的形式进行再融资。

(3)净资产是作为监管和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在账面价值为主导的会计计量的背景下,净资产成为衡量企业业绩和监管的主要因素。作为一个上市国有企业,小天鹅A必须符合监管部门对净资产这一财务指标的要求才能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通过溢价增发新股来获得巨额资本是提高净资产的主要方法。

2.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分析

2010年小天鹅A定向增发融资73210万元是在股改以后唯一的一次股权再融资。可见,股权分置改革后,小天鹅A的融资次数减少、没有采用公开增发和配股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定向增发的方式。我们总结原因如下:

(1)净资产不再作为监管的重要指标,股价成为影响所有股东的重要因素。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小天鹅A先后面临金融危机、原材料涨价、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等现象,小天鹅A股价出现异常波动,特别是在2009年10月份还出现了停牌现象,股价的异常波动使大股东们在融资上更加谨慎,公开增发这一股权再融资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不适合小天鹅A。

(2)国家出台政策限制企业随意公开增发和配股。公开增发这一融资方式对于小天鹅A来说会严重影响其已经异常波动的股价,而配股在受到政策限制后,使大股东不能随意放弃配股权,企业要进行配股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基础。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大环境不景气、自身经营危机外加被美的收购,这样背景下的小天鹅A资金基础缺乏,不适合进行配股。

(3)定向增发的政策优势。2008年,小天鹅被美的收购,成为美的的控股子公司。美的为整合其集团的洗衣机资源,避免小天鹅和荣事达的同业竞争,小天鹅在2010年采取定向增发方式,向控股股东收购了荣事达。首先,小天鹅、美的和荣事达3个企业的特殊关系使融资方式选择了定向增发。小天鹅采取向美的定向增发取得荣事达的控股权,使这一内部交易更加直接,成本更低。其次,定向增发的限制较少,发行条件较具弹性,股票发行的成功率高,承销费、注册费等成本低。因而小天鹅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简单的程序就可以避免同业竞争,实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为企业的大股东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理论和案例分析,我们认为,定向增发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成为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原因为:(1)净资产不再作为监管的重要指标,市场主体利益一致,股价成为影响所有股东的重要因素;(2)国家出台政策限制企业随意公开增发和配股;(3)定向增发本身的政策优势。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使定向增发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使股票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使企业的融资行为更加理性。但是,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改进的:

(1)政府应加强对定向增发的政策规范和监督。定向增发由于其本身的政策优势,受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青睐,逐渐成为了大股东实现其既定目的的便利手段,这样的现象可能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破坏市场公平。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定向增发政策的规范和监督,避免上市公司利用政策漏洞谋取利益。

(2)应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丰富融资方式,促进融资方式多元化的发展。定向增发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发展成为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加上我国固有的股权融资偏好的存在,将使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向单一化发展,这样的现象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地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如可以加大我国债券市场的建设,改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问题,从而使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

股权融资范文6

*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时宜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政策约束,限制了金融契约自由

* 企业成长过程中,早期由于经营风险比较大,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低,融资来源主要是私募风险股权资本

* 我们自己的金融创新却很难做成,企业融资产品需要一个产品一个产品的审批。并不是我们笨,只是我们给自己限制太多了

* 应该保护金融契约自由,允许民间私募融资行为

中小企业融资话题升温,普遍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太窄。为此,我们采访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教授。他认为,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时宜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政策约束,限制了金融契约自由,使企业和投资者在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方面的分歧难以有效解决。

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三个融资阶段

在谈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行为时,朱武祥教授认为大致有三个阶段:外部股权融资完全依赖阶段、外部股权融资部分依赖阶段和现金流自由充裕的财务自由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外部股权融资完全依赖阶段。主要是针对成长初期阶段的公司,上市前收入快速增长,但经营现金流及税后利润均为负;同时,为了支持增长,投资现金流出规模日益增加。因此,自由现金流为负,需要不断从资本市场,主要是私募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经过私募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依靠募集的资金投资主营业务获得经营成功,税后利润及经营现金流为正,但需要大量的外部股权融资支持进一步扩张,自由现金流仍然为负。企业因此上市。

第二个阶段是外部股权融资部分依赖阶段。企业上市以后,借助公开上市募集的股权资本,主业经营获得成功,竞争地位和经营现金流产生能力增强,信用等级提高。但内部股权融资能力和外部债务融资能力提高,外部股权融资的依赖性和规模相对下降。

第三个阶段是现金流自由充裕、财务自由阶段。主要是成熟成长阶段的蓝筹股公司,例如,通用电气、可口可乐以及微软等。此时,企业竞争地位和收入增长稳定,利润及经营现金流为正,经营净现金流入持续稳定,并且超过公司增强竞争地位所必需的投资支出规模,因此,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为正。此时,公司通常累积了大量的现金储备,大大超过公司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投资机会所需资金。在股票市场评价功能和公司治理有效的条件下,上市公司会从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出发,把除满足必要的经营与投资活动所需资金以外的富余现金分配给股东,由股东自己进行再投资决策。公司往往逐步提高现金红利支付率,同时,伴随着股票回购。虽然因换股并购而发行新股,但与大规模的股票回购行动相比,股票净融资规模为负。

朱武祥教授讲到,在这些阶段中,企业早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经营风险比较大,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低,融资来源主要是私募风险股权资本。随着经营成功,逐渐获得银行信用。继续经营成功,可以上市。期间,企业和投资者在风险承担和收益分享方面往往分歧较大,需要通过设置差异化或者非标准的风险补偿合约来解决。例如,欧美私募融资契约安排千变万化,例如,风险投资股权融资权利设置中,收益权、表决权、清算优先权、现金流支配权等可以分离。

融资约束与金融创新

朱武祥教授认为,其实西方企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同样曾经面临外部金融系统融资约束。大部分高增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受制于保守型的商业银行贷款规则而不能实现,同时又达不到债券市场投资等级要求和上市条件,或者不为股票市场青睐。但由于法律允许的企业融资创新空间比较大,金融实践者们总能适应形势,创造新的金融工具。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解决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金融创新者总是力求使投资者的偏好和发行者的需求达成一致。朱武祥教授说到,当年美国通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成了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当时除了少数例外,资本市场完全被公路交通、通讯和大型公共项目所发行的债权所独占。同时,由于高风险以及当时流行的经济价值观念,投资者们对新成长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并不感兴趣,因此,这些新兴的成长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常投资银行家为此设计了优先股。工业优先股其实就是一种高收益债券。此外,没有债务担保责任的小面值债券、零息票债券、可转换债券、收益与现金流挂钩的优先股等都在20世纪初工业化和市场扩张的那些年里随着标准契约条款的变化出现了。

再如以高资本利得为诱惑的投机性普通股。1970年中期,利率高达12%,许多新发展的、组织不那么完善的企业却不断有创纪录的利润和市场增长。但他们达不到银行贷款或投资等级债券发行要求,同时,也不符合上市条件。Micheal R. Milken推出了垃圾债券这一能同时满足发行者和投资者需要的新工具。垃圾债券给了发行人更多的选择,否则他们只能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借款。银行贷款市场的借款人一般要遵守一些限制较大的协议,而高收益债券发行者的条款比私募还宽松。高收益债券在开辟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在以开发为关键的许多行业,诸如医药、化工、计算机、半导体、仪器仪表等,正是在垃圾债券的帮助下,其产品创新和应用最终得以顺利实现。

应该鼓励企业的融资创新

西方企业融资创新历史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商业环境变化需要融资创新,但正规的金融系统往往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要,需要发展私募股权和债券市场,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浙江等地区的经验也证实这一点。朱武祥教授分析到,浙江温州、台州等地区的私募融资比较活跃,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不突出。但由于这些融资行为往往被视为非法,增加了私募融资成本。

企业融资创新活动的活跃程度和有效性与法律和政策限制程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有关金融合约的法律简单而又死板,企业融资门槛越来越高,给企业融资提供的创新空间很小,甚至可以说对企业融资创新形成了障碍。例如,利率管制等使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难以通过利率来补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的成本,企业债券只能是高等级,民间不少私募融资行为被视为非法,风险融资中不允许优先股,过于强调同股同权等,这些法规限制了民间智慧在解决融资收益与风险分配分歧中的发挥。

朱武祥教授讲,我们总是在学习国外金融创新,例如,项目融资、BOT、资产证券化。而我们自己的金融创新却很难做成,企业融资产品需要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审批。并不是我们笨,但我们给自己限制太多了。我们很多事情属于尝试,限制条件应该稍微宽一点,别把门槛弄得那么高,实施面可以窄一些,以便试点取得经验,要为金融契约设置提供自由选择空间,不要人为设置这么大的障碍。例如,主管部门在制定债券发行条例的时候,别把标准定得太高太死,使主管部门自己变成评级机构,替市场评价和管理风险。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们。” 朱武祥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保护金融契约自由,允许民间私募融资行为。实际上,私募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最具有效率和效益,他们在信息、评价、风险承担和收益分享合约安排和监控等方面比正规的银行更有效。金融创新不需要鼓励,更重要的是废除那些不合时宜的法规政策,我们的金融创新会大大加快。

上一篇大众传播学

下一篇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