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的特点范文1

关键字:民办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培育;思想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054-02

民办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办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育是保证学校培养出合格劳动者的重要前提。因而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培育更应注意将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起来,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之前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分析,并指出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中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和不足,在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培育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来自学生主体自身的阻力,从而影响职业道德培育的效果。

一、职业道德培育必须遵循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选择适应民办高职学生的教育方式。从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来看,简单的说教和灌输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我们所期待他们接受的东西,也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市场经济浪潮之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往往变得离散而多样化,甚至不能很好地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我们要敢于面对生源质量不足的现实,积极主动地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以及他们的行为特征,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转变传统、守旧、单一的教育方式,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培育的方法和策略。

2.与学生实际需要和发展相结合,忌空洞化、概念化、抽象化。一方面,民办高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的热情、兴趣和动力都不是很大,尤其是理论方面的东西,更觉得枯燥乏味。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面临过这样的尴尬――自己精心设计且准备充分的课件和教案,一旦进入课堂教学,哪怕讲得再动情入理和文采斐然,依然有一部分学生漠然视之并且我行我素。因此,要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就不能将所授内容空洞化、概念化、抽象化,更不能教条化地遵循传统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民办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往往更趋于实际性和功利化,看问题也较为片面和狭隘,注重实用性和眼前利益,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才学、才听,对于自身感觉作用不大的课程则不愿意学,甚至逃课早退,因此很多文化教育类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反而不受重视,被他们排除在学习之外。因此,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接收教育信息,主动思考和学习,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在满足学生需要和发展的前提下,将职业道德等知识通过新颖、活泼生动的方式传达给他们,结合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发展即将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提前感受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思考能力和品质修养。

3.转变单一的教育模式,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民办高职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反而较高,这种“好动”的性格也决定了很多高职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沉默呆板,不愿意听课和思考,但在各类活动中却能如鱼得水,发挥特长,展现才华和能力。作为教育者,要善于扬长避短,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和机会,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并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作为一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礼仪、职业形象、职业态度等,并在其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诚信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精神,要通过实践训练来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品格,将职业道德认知内化为职业道德情感,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活动来巩固其职业道德意志。

二、民办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对策和途径

(一)调整教育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民办高职学生上大学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因此,对自身的需求很明确,因而在教育中我们也应注重考虑学生的发展欲望和实际愿望,给学生提供更直接、更直观的指导和服务。

1.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还得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步伐,彰显时代性。在把握课程的主要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引入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实际,探索职业与道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市场竞争和成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学生的“胃口”,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职业道德教育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注重岗位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体现岗位特色。不同的岗位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将“一般职业道德”与“行业职业道德”两者相结合。如对工科类的学生应更强调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的教育,对文科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则突出诚实守信、顾客至上、坚守原则、乐于奉献等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3.职业道德教育应对在校学生三年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大一期间重在“敦品、励志”,强调基础德行的培养和教育。大二期间则重在“定位,强能”,强调培养学生在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中应具备的职业意识、合作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精神等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大三阶段主要是顶岗实习期,重在“内化、成才”,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品质,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二)多元教育相结合,夯实职业道德基础

职业道德培育不能够独立于其他教育之外而单独进行,否则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只有把职业道德培育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1.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在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打好德育基础,这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职业道德教育要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内容,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才能和技术并不能让一个人成功,反而更需要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热忱和态度,要让学生在工作中树立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勤于劳动、乐于奉献。

3.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遵纪守法是每一位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明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道理,在完善自我价值时不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强调知行合一,强化实践和实训锻炼

职业道德培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职业道德的践行。因此,培育职业道德强调知行合一,离开社会实践,没有经过亲身体验、感受和锻炼,便无法将所学的职业道德知识、规范在职业实践中检验、反思和总结,因而无法将职业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转化为贡献社会和造福人民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不可能培养出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信念。

结合民办职高学生的特点,一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锻炼学生团结合作和友好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以课程实践和实训教学为载体,加强职业道德的认知和实践,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突出实验和实训环节,将严守纪律、文明安全生产、遵守操作规则、爱护设备工具、珍惜资源和杜绝浪费等具体的职业道德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学生逐步形成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三是进行校企合作,把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和第一生产线,让学生在企业和生产现场上课,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规章制度,切身感受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敬业意识。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职业道德培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职业道德培育应利用好各种校园教育资源,大力营造校园职业道德教育氛围,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广大师生。另外,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更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的榜样。搞好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政治立场、职业涵养、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能起到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教师要用辛勤的工作、无私的品质、对事业的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爱心等职业道德情感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以及师德修养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高职业道德培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浩.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商丘科技职业学院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9.

[2]张镜怀.整合校企资源,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3]潘晓艳.在实践中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职业道德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课题编号:2015JYXM18)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日渐凸显使得就业指导课程成为了高校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等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高职高专学生又不同于普通本科大学生,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如何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帮助他们成功就业,是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分析

1、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我国高校的全面扩招,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呈逐渐下降的态势,尤其是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根据亳州师专2012年-2013年(省内)招生各专业录取分数显示,该校录取最低分为212分,所以其文化基础可想而知。造成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他们的特点之一。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迟到、旷课、早退等不良现象,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更是他们的“通病”。

2、心理脆弱敏感,逆反心理尤其明显

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个人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自信心、学习能力、心理调解能力等方面都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能力素质的缺失使得他们心理变得脆弱敏感。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种“低人一等”的自我感觉让他们“骄傲”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深的自卑,排斥甚至抵触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由此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3、组织纪律性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所招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差,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比较懒散,自律能力严重缺失。学生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在课堂上睡觉、聊天、玩手机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参与意识差。仔细观察这部分学生大多是“三无”(无书、无笔、无本)先生,“随大流”,得过且过型的,缺乏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这些特点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

4、参与意识较差,受功利主义影响严重

    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已为90后,他们个性张扬,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典型的现实主义,做事情谈条件讲回报,轻奉献重索取。且自我意识较强,过分强调自我,缺乏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表现为很多学生不关心同学和班级,社会实践参与意识不强,对学校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与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活动往往不会主动参加。

二、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

1、缺乏准确定位,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多以技能培训为主,普遍偏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就业指导课因其自身的特点不被高职高专院校所重视,而高校也没有给予准确的定位。很多院校没有意识到开展就业指导课的必要性,普遍存在就业指导课不重要的错误认知。大多数院校只把它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开设,或者安排为考查课。另外,就业指导课程的排课较少,从而也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2、课程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际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就业市场也会基于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而部分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只注重形式,不重效果,内容过时,出现常常与实际就业情况相脱节的理念,信息量不足,教学要点安排不合理,过于强调理论,脱离实际,教材内容急需进一步调整。

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不同于本科学生,他们较差的文化基础导致学生在新知识建构上存在困难,学生对探讨的问题没有深度,语言组织逻辑性差,表达欠佳。[1]此外,学生的专业背景、学习能力、个性特征不同、职业目标定位均不同,这些都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而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往往都是大班授课,并且学时有限,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根本就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专业性的指导要求。

4、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较低,师资力量紧缺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无论是机构的设置硬件条件,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化程度,其力量都是很薄弱的,很难适应工作需要。[2]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尚未形成,有的高校是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课老师,有的高校是行政人员兼任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因此,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课对策分析

1、转变观念,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首先要更新传统的就业指导课观念,纠正就业指导课“不重要”、“可上可不上”的错误认知,提高高校以及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在对待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上,要转变就业指导课可有可无的观念,切实从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有助于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改进高校就业指导课。[3]

2、及时更新课程理念,加快就业指导课体系建设

    随着就业市场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人才竞争加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由单一的专业能力要求转变为多远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就业指导课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应该及时根据其变化而更新就业观念,并将最新的就业导向教授给学生。此外,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系统规划,加快就业指导的体系建设。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

3、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就业指导课由于自身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也与传统教学有所不同。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明显不适应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增添实践环节,并且该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还可以结合就业咨询、性格测试、个案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  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高校应成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制定课程目标和培养方案,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规范教案和课件,逐步实现专业化。其次,要合理构建教师师资队伍。队伍中职称结构要适当,改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高职称教师少的状况。专兼职教师比例也要注意,用人单位最清楚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毕业生更能胜任何种岗位,所以兼职教师来授课的效果,我们不可忽视。[4]

   

参考文献:

[1]孙志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调查及实施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张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郁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10(8):172

[4]鲁梁,黄嵘.关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3(24):249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iWenjing

             (Bozhou Teachers College  Bozhou  236800)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ly have no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the problem such as the lack of specialized teachers.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mployment guidance course;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李文静(1988—),女,安徽亳州人,亳州学院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

职业道德的特点范文3

一、准确查找影响青年员工道德状况的主要因素

从青年员工自身发展状况看一方面都表现出对美好道德的期盼,对德行高尚的人给予由衷的赞许,对德高望重的人表示真心的钦佩,但由于个人道德水平涉及诸多因素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另一方面,虽然员工对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具体到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知行脱节和知行分离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还不相一致,比如在成才问题上,青年员工普遍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但总体上又缺乏勤奋刻苦和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和耐得住寂寞的决心恒心。这就需要加强对青年员工的教育和引导,加强思想习惯养成和加强德行培育。

从青年员工所处的社会环境看青年员工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社会的道德风气和道德氛围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青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且覆盖范围广声势大及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年影响极大,并且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青年员工道德建设的显著特点

从现实的角度看新形势下青年员工道德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加强青年员工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现阶段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煤炭价格不断下行,煤炭行业迎来了又一个寒冬期,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强化青年员工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广大青年员工的道德水平,进一步凝心聚力化危为机,发挥企业的管理优势,确保企业稳中求进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对企业青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把握青年员工道德建设的创新性

加强新时期道德建设就是要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及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和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和谐的良好风尚。这既需要对传统道德资源进行传承,也需要创造性的阐述和转化,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既需要对青年员工道德建设经验教训进行吸收和借鉴,更需要对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青年员工需求。

(三)认识青年员工道德建设过程的长期性

全面提升青年员工道德水平,既需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又要创建创优道德培育环境,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决策措施,这决定了青年员工道德建设将是一个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因此我们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当前的工作但也不可理想主义,期望可以一蹴而就或者一劳永逸,必须作好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

(四)理解青年员工道德建设形式的开放性

一是参与的广泛性,青年员工道德建设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不可能仅靠企业努力就能实现,必须建立在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监督的基础上。二是评价的多样性,对青年员工道德建设实效的评价,不能仅仅以工作量和工作标准为依据,必须以家庭企业社会及广大员工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三、积极探索青年员工道德培育运行机制

把握新形势下青年员工道德建设的重点,全面加强以德治企和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各种有效运行机制,以改进求加强和以创新促发展,全面加强青年员工道德规范。

(一)积极探索思想培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机制

一是要注重教育方式。要从根本改变脱离实际及流于空泛的道德说教,要以现实问题的选择和确定为起点,以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归宿,采取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榜样激励和营造氛围相结合,道德体验与行为感悟相结合的方式,使道德教育变得既生动活泼又寓教于乐,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二是要强化行为实践。要通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孝道教育及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激发青年员工爱岗敬业和乐善好施的道德热情,形成道德行为的正效应。

(二)积极探索个体培育与群体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一是道德培育要体现差异性,要从行为规范、道德原则和实践行为等方面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道德培育,正确处理好有用和广泛的关系。二是道德体系建设要体现层次性,要根据青年员工生存状态、发展需求及岗位要求的不同,分别开展不同的道德实践活动,建立不同的道德体系,进一步对青年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引导、确认限制或保障,培养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建立与矿井实际相适应又符合不同群体需要的道德体系和实践活动,使道德制度化、具体化和行为化。

(三)积极探索道德培育与道德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道德培育是强化青年员工“道德自律”,要实现由道德知识灌输向道德自主实践转变,实现从青年员工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转变,必须辅之以“道德他律”,要通过制度、舆论等手段,建立健全道德监督和约束机制。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建设,要优化党建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将青年员工的道德培养纳入到党建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纳入到日常的信息采集和科学评价,以体系的高标准运行确保道德培育成果。二是强化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舆论阵地,对青年员工道德行为进行监督,既要总结和宣传先进典型,又要发现和抵制歪风邪气,既要发现和树立正面典型,又要注重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让道德榜样引领风尚,让不道德行为无处藏身,从而使青年员工在他律压力下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的特点范文4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一)中职学生主体因素导致的缺失

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在中职院校中学习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是最重要的,忽视了职业道德在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样的想法导致他们对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的重视不够,使他们在职业道德的教育、训练、养成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消极甚至厌烦,导致了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1.先进教育理念的缺失。

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一些职业院校受落后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知识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2.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缺失。

《职业道德》课程应该是中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院校没有开设该课程。为了更好地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应当在中职院校开设《职业道德》必修课程。

由于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解不够深入,一些中职院校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任务,导致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得到全员的重视,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导致中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在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而一味以讲授式为主的说教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式,直接导致了中职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导致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二、建立立体、多元、全过程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一)改革课程体系,发挥《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主渠道作用

1.将《职业道德》课程从《思想品德修养》课中分离出来,以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作为本课程核心内容。把体现时代要求和更能反应和适应时代变化的职业道德规范添加进来,注重对中职学生进行规范意识、敬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使《职业道德》课程更具适用性和实效性。

2.改进教学方法。根据《职业道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摒弃以讲授式为主的授课方式,采取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演练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在教学中体会职业道德,理解职业道德,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只强调让学生记住职业道德规范。

(二)专业知识学习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他们的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甚至某些专业知识中就包含着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职业道德范畴,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重视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知识学习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也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重视实训实习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特点,对中职学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2.在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

中职阶段的教育,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根据职业和社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3.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1)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和时代的要求。其主要缺陷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行为能力上。

(2)在企业机制中规范和约束。

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既要满足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

(3)形成动态的校企联合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

在学校中培养,到企业里锻炼。中职院校的培养是按企业要求的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由企业决定,这并不意味着在订单培养模式中,中职院校的培养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

4.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责任感,养成艰苦奋斗的职业习惯。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中职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和训练,增加了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兴趣,促进了中职学生在各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和训练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我们学院现在开展的职业能力训练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职业能力的训练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精神、敬业态度、心理适应能力等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促进了我院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还可以聘请成功人士开展关于就业、择业和创业等方面的讲座,使学生形成更正确、更明确的职业观,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艰苦奋斗、敬业、精业等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方晓红.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6期.

[2]夏令海.谈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教育与职业,2007年30期.

职业道德的特点范文5

Abstract: The teachers' occupation moral is the moral norms and standards that teachers should follow in the education activiti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occupation moral is the key to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improving teachers' occupation moral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teachers' occupation moral.

关键词: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Key words: teacher;occupation moral;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58-02

0 引言

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就很难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及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担负着培养并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提高教师素质并重视师德修养,有着深远的意义。“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从教三载,笔者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笔者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职业道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的道德既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

1.1 教育专门性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以及对教育专门适用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教师这一行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关于教育领域是非善恶的专门性道德,因为它的所有理论都是围绕教师职业展开的。它不仅告诉人们教师职业何以为善的道理,还指出了教师职业如何为善的途径。

1.2 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书育人。可以说这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教师职业道德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相联系的,其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

教师职业道德自古至今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育人一直被视为教书的根本,这强调了教师若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他能教学生学识,还没有尽其教之能事,他应进一步“教学生行”,对于“行”的内容,简言之就是行做人之道。教师不应仅仅传授学生知识、训练技能及技巧,还要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是教学生读书写字和记诵经文,而不对学生感受并理解做人的道理进行引导,就不能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人。法国教育家卢梭就指出:对一名教师来说,重点不在于教了孩子什么,而是指导孩子去怎样做人。

1.3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全面性 在自古至今的教育发展长河中,教师职业道德越来越丰富,其涉及了教师职业劳动的全部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在教师劳动价值上,它向人们揭示了教师所从事的是人类的伟大事业,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制度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在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上,它肯定了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将教师视为人类最神圣的职业,而且是联系历史和未来的一个活的环节;在教师职业职责上,它强调教书育人是根本;在教师态度和情感上,它提倡不单单要爱岗敬业更得以育人为己乐;在教师形象上则要求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师职业行为品质上,要求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善于协作,要民主、平等、公正自律;在教师职业情操上,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廉洁从教,不慕虚荣;在教师职业业务上,提倡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不敷衍塞责;要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尽心指导并循循善诱……总而言之,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行业所特有的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职责、职业形象、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信念、职业作风、职业荣誉和职业情操等。

2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2.1 教师道德使教师和教师集体获得了崇高威信 每个学生都愿意和具备高威信的教师交流,而对于教师来说,具备高威信的必要条件就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所以学校领导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这些教师不仅具备师能,也具备师德,只有这样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学校也才会得到长远的发展。

2.2 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 实践经验表明,人在青少年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自身和外界影响青少年心理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这时的学生如果信赖某一位老师,就会刻意或不经意的模仿这位老师,这时这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深深的影响到该学生,如果这位教师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那可以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反之,如果这位教师性格古怪、生活作风邋遢等,就会给学生起到不好的示范,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

2.3 激励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 一个具备优良职业道德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身职业的社会价值。教师这项职业是一份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的职业,在这种工作中是很难得到丰厚的薪金、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但是一个人在设计中的价值并不是靠此体现的,重要的是对社会尽职责的程度和贡献大小。教师这份职业注定是一份平凡艰苦、默默无闻的职业,教师的职责就是急社会所急,想学生所想。只有具备很高的职业道德的教师才能够意识到并接受这些。

3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措施

3.1 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3.2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求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3.3 “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靖仁.浅谈师德的价值[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职业道德的特点范文6

一、职业道德的涵义及高校后勤职业道德的特点

所谓职业道德,它是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高校后勤员工的职业角色和服务对象决定其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三服务、两育人”的思想。在高校,“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后勤服务工作的宗旨,后勤员工不仅有“服务”的责任,而且还有“育人”的任务。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后勤工作中的中心任务是始终围绕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好务而展开的,这是后勤的存在价值之所在。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和谐。后勤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后勤服务质量,而且影响青年学生的道德修养。

第二,必须具有更强的敬业精神。后勤服务工作涉及到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激励性。这就要求后勤员工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努力使服务工作精益求精。后勤员工有了爱岗敬业精神,就会对工作更加负责任,对学生更加有感情,对奉献更加有激情,后勤服务育人的宗旨就能在员工的具体工作中落到实处。

第三,必须更加注重文明形象。后勤服务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后勤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必须站在学校的高度,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忠于职守,正确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权力和各种物质条件,竭诚为教学、科研和广大顾客服好务。后勤员工要适应高校服务特点的特殊要求,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着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在服务对象面前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二、加强高后勤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高校中要抓好教学工作,首先要搞好后勤工作。抓好后勤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基础。从教学场地设备、教学器材供给到衣、食、住、行,后勤无所不在。稍有疏忽问题马上就反映出来,必然会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讲“后勤职工是不上讲台的教师”,他们为师生创造和提供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以优质的服务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要搞好后勤工作就必须加强后勤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广大后勤职工的职业道德提高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地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消除师生的后顾之忧,为办好学校提供可靠物质保证。

三、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工职业道德修养。加强高后勤职工职业道德修养,就是要教育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按照后勤工作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保障服务。任何一名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靠单位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因此,高校后勤部门应针对后勤职工的现状和高校后勤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后勤保障的服务宗旨,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措施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服务观念支配职工的情操,提高职工职业道德修养,促进职工行为的规范化。通过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对加强道德修养的认识,树立“人人代表后勤形象,个个为后勤争光”的思想观念,努力实践“细节决定成败”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为教学、科研做好后勤保障,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工职业道德修养认识的同时,学校后勤部门应根据后勤工作实际,制定一系列规范职工职业道德内容,使职工明确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员工手册》、《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并组织职工学习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掌握职业道德知识,明白职业道德规范内容,逐步提高其对高校后勤职业道德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系统到系统,从而认识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上不应该做的,提高自己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第三,加大职业道德实践,促进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职工的道德行为,但这还远远不够。更主要的是教育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求职工能够自觉地按照高后勤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行事,更重要的是能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转化为职业道德习惯,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原则来约束自己,自觉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不估任何有损于师生利益,有损于学校利益的事情,这是高后勤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