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百家讲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字经百家讲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字经百家讲坛范文1

2007年,《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央视十大栏目之一,巧的是,在那年年底,钱文忠先生开讲《玄奘西游记》,直到今年春节开始热播的《钱文忠解读》,居然已经是先生第四次登上百家讲坛了。

第一次见到先生是在今年2月,杂志要做一期有关作家的专题,碰巧他在北京刚刚做完其讲座的同名图书――《钱文忠解读》的签售,辗转中联络到先生,也才有幸做得访问。

访谈的个把小时很快过去,先生只着随意一件墨绿色长袖抓绒T恤见客,却是风趣之外平添的几分亲和:从最近出版的新书,到自己的老师季羡林,再到对一支老式橡皮头铅笔的情有独钟,先生柴米油盐生活中的状态,开始在镁光灯的围攻下清晰起来。

其书: 有心

早在访谈之前便细细看过《解读》,最直观的感触即是用心:上到编辑加工下到印刷,无论装帧或校对,信手拈来的,都是出版社之于作者、读者的责任。从先生口中得知,考虑到《三字经》这一启蒙学题材,因更偏重于对孩童的接触认知,在印刷和出版上不仅采用优质纸张,更添加某些词条的基本义校注,为的是“尽量做到准确无误的解释。”先生如是说。

新书上市不过短短三周,随之而来的,便是喜忧参半的媒体围攻―― 一边是蝉联畅销书榜首的捷报,一边则是针对图书提出的众多质疑,“《三字经》里所谓三纲五常的迂腐陈旧思想,对于当代中国还有什么值得借鉴?”“难道解读仅仅是对于《三字经》的字面解释?”……质疑层出不穷,矛头直指先生和他所解读的《三字经》。

让笔者略感意外的,是先生面对四方批评时足够的宽容,“我更感谢这些愿意说出自己对于传统经典真正想法的读者和观众,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我的讲解有了意义,也才让《百家讲坛》能够有力量越做越精确。”先生说这番话时上身略略前探,加倍的专注,让人无法不去相信眼前一个正备受争议的人物,发自心底的真诚。

“《三字经》小时候背过,现在讲授时拿起来重读,的确有些个人感悟。但千万请别以为我讲它是在做启蒙者,其实我是在和大家一起,接受再启蒙。我们中国人普遍对这本童蒙读物的看法太轻率了,以为它就是给小孩子的,大了还读它干什么。这是误解。”

就在先生说完这番话时,突然想起去年10月那场轰轰烈烈的“莎士比亚戏剧季”,参演的8部莎剧,仅3部来自异域,却以最忠实原著的精准表演,还原了戏剧最原始的美感。这其实和百家讲坛策划的一系列经典阐释的节目相类似,我们总是热衷于对形式的翻新和对观念的探究,往往是适得其反,忽略了对于文本的理解,甚至熟知,而逐字逐句建立起我们对于经典的重新认识,钱文忠其实走在了前端。

其人: 有趣

先生研究的梵文巴利文方向虽说冷僻,也极少碰到能在同一语境酣畅对话的人,这却练就了先生健谈、风趣和极富亲和力的真性情,他能在早上和头头脑脑的领导们正襟危坐,照样也能在晚上和相识多年的老友下水摸鱼,外在的皮囊虽然多变,但未曾改变的是先生对于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的童贞般的好奇心。

比起时尚、博学和富有,我更倾向于用有趣来形容眼前的先生,采访进行到一半,先生突然问一句,“你知道现在北京哪里还有卖带橡皮头的人民大会堂专用铅笔吗?”在场的人都被先生的“突然袭击”给蒙住了,连连摇头,谁知先生面色竟有些失落,“我上海的家里有很多,都是到处去搜集的,平时写字标注、做读书笔记,很好用。可惜了这个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以后估计很难再见到了。”

先生家里的藏书,六万多册,书房更是不局限于我们理解中的一间,而是整整一层。藏书多是精装版本,平时在复旦上完课,总会在附近的季风书店闲逛,同时保持着的日日买新书的习惯,也已经数十年有余。

而说起先生平日里的饮食起居,更可以用“传神”概括:尽管钻研佛业,却对吃喝并无忌讳:在四座皆食素、动辄便“有机、乐活”的人群里,先生对于荤素酒香更是来者不拒的豁达,“对于身体的调养,我更看重自然而为,想吃便吃想睡便睡,更不需要讲究什么忌讳和年龄,我现在的体力也很旺盛啊,即便是看一个晚上的书再搭一次早班飞机,我也并不觉得自己的精神受到多大影响。”

祖籍无锡的先生,身上还能看到整个钱氏家族之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印记,老派的绅士作风时刻保持自己强烈的存在感,小到一支限量版的钢笔,大到于众高僧面前讲佛念文时的泰然自若,无一不是对先生与生俱来的强大气场一次又一次的证明。

采访快要结束时已经是夜里了,先生准备穿衣出门,因为听自己的司机师傅讲到北京的“簋街”,听上去像是“鬼街”,便嚷嚷着一定要在离开前,去探个究竟。

其事: 有料

本以为有着江南血统的先生,对于喝酒诸事必定是头痛不已,聊完天也才知道,原来先生对于酒的爱好,并不亚于北方的豪爽大汉――有桌有酒有人,先生的饭便会吃的十分愉快,同时,先生还力图纠正我们“南方人根本不能喝酒”的观念,“其实真正的南方人喝酒是最厉害的,比如黄酒,典型的南方酒样,味道醇后劲大,一桌子人吃饭,一般都能喝掉十几斤的黄酒,照样稳当。”

除了好酒外,每每提到先生的介绍,总不忘一句“师从季羡林”,其实这一称呼对于先生而言是个尴尬的存在,既不能轻易将其拿去,更不能仰仗师傅的光芒开辟自己的学术道路,因此一言一行,比起旁人更多了几分妥帖和谨慎,为的便是筛去不明就里人士们的风言风语,而骨子里的先生,其实是个遵循传统的人,从自己在高中阶段开始和季老的渊源以来,二十余年的师生义祖孙情,早已经超越了常人能够理解的范畴。

而最近季老的书画、信件的不断丢失或流失,也一再激起了看上去温和儒雅的先生的义愤,“季老已写了全权委托书,让儿子季承找北大要家里的房门钥匙,但至今北大还不给。天底下有这道理吗?北大做出这件事情,很荒唐!而我作为曾经的北大学生,更多是觉得羞耻。”

访谈录:1989年时任职台湾五南图书公司,委请钱文忠教授为约稿代表,文忠兄才华及口才当年已锋锐扬溢,替五南约到不少好稿。时隔二十年透过明清兄再次访遇,聊及传统文化已渐根基深业成大师,对白更见精华,尤盼国学之门透过文忠兄解析能引大众,深入浅出喃喃上口,慧根开启思源不断。

书香: 从您的人生经历来讲,《三字经》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话让您很有感触的?

钱文忠: 这个问题很好,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三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解,传统文化的关键词对于我们来讲是什么呢?是我们生命的血液,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更传统。但是如果我们是美国人,或者在美国长大,他可能非常爱国,但是他接受的教育已经是美国化了,我们之所以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是因为我们共享一种文化,我们凭这个文化来认同。也许你的外貌让人看到感觉你是日本人,但是你一开口就知道你是中国人,这不仅是因为你说汉语,还因你的文化也是中国的。《三字经》每一句话就像我们身体中的血液,血液我们都知道,人没有血就死了,但是谁能够回答每一滴血的作用?血重要吗?重要,没有血我就死了。但是如果谁问我钱文忠你哪一滴血最重要?这个我就没有办法回答了。所以《三字经》里每一句话就像我们身体里的每一滴血,所以它每一句话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三字经》进入我们体内很深很,真正深入多少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感觉不到我们的细胞存在,犹如基因,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基因的存在。

书香: 您觉得现在人对《三字经》最大的误解,经常是在什么方面?

钱文忠: 我觉得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觉得我熟悉,很熟悉;第二个层面觉得我了解,完全了解。这是现代人对《三字经》最大的误解。要说《三字经》大家会觉得没有人不知道,你要说《论语》,大家会觉得有可能不知道。但是提起《三字经》没有人不知道,大家都觉得自己很熟悉,而且随口都会来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往下就不知道。我曾经问过很多朋友,每个人的社交圈子是有限制的,我的朋友基本上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毕业于名校,基本是学的人文,但是基本上背不上《三字经》十句。你说熟悉吗?不熟悉。

我讲的过程中也发现,这样的误解我不是说别人,我本人也有,我也许可以背多一点,当时我觉得《三字经》我也没有什么不懂的,但是准备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当时自以为是的,自以为理解的东西实际上不懂。我认为在《三字经》这个当中,没有启蒙和被启蒙,我觉得不存在这样的人,只有存在被启蒙者,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在接受《三字经》和它背后的传统文化的启蒙。所以我想最大的误解就是自以为熟悉,第二就是由之而来的自以为理解。

书香: 我觉得您讲《三字经》比“西游记”的时候平淡了一点,但是你讲《三字经》很稳健。

钱文忠:我的感觉正相反。因为讲西游记的时候,题目要比《三字经》小很多,加之多年的专业训练,我对这个问题的把握性也会比较强。但是讲到《三字经》我发现简直是浩如烟海。《三字经》最难的地方,和最要命的是深入浅出:表面很浅,但是背后蕴含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你如何讲的大家喜闻乐见、老少皆宜?我只坚持一点:你讲的问题如果是真的明白了,你肯定能讲明白。如果不是这样,说明你没想明白,所以讲《三字经》的时候,我努力配得上它的深入和浅出,而在电视和图书里主要展示给观众读者们的主要是浅出,但是这个“浅”极难极难。过去有一些比喻,说好象有一潭水,有的水一眼看下去很浅,但是你跳下去几十米,里面的小鱼和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三字经》就是这样,你看得容易,但是你跳进去,你才发现它很深。

我讲出来,努力做到刚理解的孩子,四五岁的孩子愿意听,让孩子的父母也要听,让他觉得我跟孩子讲的有点问题。在电视机旁边,比如退休的老人,或者在安度晚年的七八十岁的老人突然想到自己的童年,我在有意识往这个方面努力,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做到了,但是我确实是有意识在努力。

书香:《三字经》为什么拿“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作为开头呢?

钱文忠: 实际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逻辑上是有矛盾的。但是我是这样解释,“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在《三字经》的作者以前所有儒家大师的作品都没有注解,没有人讲“人之初、性本善”,孔子是不讲的,因为孔子碰到比较玄比较怪的东西都不讲,“人之初、性本善”基本上反映了《三字经》对人性的一种期望,期待,和一种盼望。其实如果天性都相同了,还教育什么?正因为《三字经》的普及,导致大家都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但是和我们的日常经验是违背的,还有,如果“人之初、性本善”,那么还要有红绿灯吗?

“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话在儒家传统文化中没有依据,所以我把它认为是《三字经》的作者对于人性所抱有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他的一种期盼和期待,这背后更多的是无奈。他先把美好的图景告诉大家,然后告诉大家“性相近,习相远”。这部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价值一直被低估了。

书香: 听说您精通好多种语言,对学习语言有无特别的经验?

钱文忠: 季老曾经说过,学语言就是要最聪明的人,下最笨的功夫,简言之,就是必须背。

钱文忠《潜艇宣言》

一.当我们和其他人的FANS有冲突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有素质的一群;二. 如果你是学生或从事某种事业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勤奋的一群;三.当别人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有爱心的一群;四. 当我们的人生,事业,家庭,爱情等不顺利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坚强的一群;五.当想到和某人的所谓“深仇大恨”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理智的一群;六.当我们的家人年已老迈,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孝顺的一群;七.当我们取得某些成绩时,别忘了我们是潜艇,和钱老师一样,我们是谦虚的一群。

三字经百家讲坛范文2

主持词

【开幕词】

(女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男1)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合)大家上午好!(女2)寒冬时节,孕育着生命的重演;(男2)伴着冬日的暖阳,我们走向绚丽的春天。(女1)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走进春天;(男1)扬起希望的风帆,我们走进春天;(女2)揣着共同的梦想,我们走进春天;(男2)带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走进春天。(女1)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男1)我们欢聚一堂。(女2)我们在这里畅诉友情,(男2)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女1)回顾刚刚过去的2018,我们留下了一段段佳话。(男1)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女2)全校师生同心圆梦、奋力拼搏,(男2)教育教学成绩居全县前列,在全县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中,我校取得骄人的成绩。(女1)展望即将到来的2019,我们砥砺前行奋斗不休!(男1)我们紧跟县委和教体局的节奏,(女2)落实德育目标不打折扣,(男2)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女1)我们展示社团的成果,(男1)以此作为新年的庆贺;(女2)实现树品牌提升品位,(男2)立志从成功走向卓越。(合)淅川县思源学校“德育社团汇报展演“现在开始。

*********************************************************************

1、古来圣贤都重视言传身教,留给了我们许多教育后代的佳作,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其中的名篇。下面,请欣赏“知雅明行诵读社团”报送的配乐朗诵《诫子书》。

2、弘扬传统文化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内涵,涵养我们的素质。“经典咏流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风之韵舞蹈社团”经过不断地探索,开创了以舞蹈传承文化的先例。下面,请欣赏“风之韵舞蹈社团”报送的舞蹈《千年游》和《牵丝戏》。

3、“小小百家讲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推出了许多国学经典作品。《三字经》和《明日歌》滋润了一代代学子的心田,下面,请欣赏“百家讲坛社团”和“知行国学社团”表演的《三字经》和《明日歌》。

4、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功夫更是驰名中外。许多外国人看了中国功夫都赞叹不已,直呼“Chinese Gong fu”。相信下面“太极拳社团”带来的武术表演《男儿当自强》一定会让你震撼一把。

5、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你一定没见过;这是一场诚实守信的考验,他们能通过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下面,请欣赏“七彩虹文学社”报送的情景剧《诚信考试》。

6、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服装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穿越时空,欣赏一场时装秀。下面,请欣赏“儒雅艺术社团”报送的节目《时装秀》。

7、众所周知,德育教育应该渗透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学子,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也必须尊重古代圣贤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下面,请欣赏“演讲与口才社团”报送的快板书《弟子规》。

8、百善孝为先,孝老人心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父母的养育之恩岂是我们能报答得了的。下面,请欣赏“漫寻故事会社团”报送的情景剧《父母恩情大于天》。

9、在2018淅川县首届中小学生诗词大会中,我校勇夺桂冠,其中最重要的是凭着我思源学子对诗词的喜爱。县委宣传部在《致全县中小学生的一封信中》,也号召大家畅游诗海词林,体味诗新时代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淅川。”更是唤起了大家对诗词的热爱,这不,几个酷爱诗词的同学今天就要现场赛诗。看,他们来了。下面,请欣赏“诗词鉴赏社团”报送的小品《我爱诗词》。

10、朗诵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节目——“朗读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同学掌握了一些朗诵的技巧,我们的内心不难被他们的朗读所感动。下面,请欣赏“播音与主持社团”报送的朗诵《别了,我爱的中国》。

*********************************************************************

三字经百家讲坛范文3

关键字:中职德育;读经习拳;素质

一、当前中职生素质与社会、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中职生作为未来产业大军的主体和骨干,是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社会能否继续保持稳定与和谐,“中国制造”能否在世界立足,中国经济发展能否继续领跑世界。

中职教育面临的任务十分神圣,从社会层面来看,中国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离不开大量明事理、遵公德、守法纪的公民群体。和谐社会需要中职教育培养出明事理、遵公德、守法纪的合格公民。从企业层面来看,生产安全事故高发不下,企业员工心理素质问题等,需要中职教育培养出有技能还得有良好行为规范意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劳动力资源。

当前职高生素质与社会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中职教育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职业学校里,德育工作是基础和核心,成才先成人思想已成为职教人的共识。各职业学校也各显所能,在德育管理模式上不断拓展和创新。职业类学校在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之时,更要寻找内化式的德育模式,来助推中职生的素质提升。不妨尝试一下“读经习拳”这种内化式的德育新模式。

二、“读经习拳”模式助推中职生素质提升

读经,就是读中华文化最有价值、最有用的经典。针对中职生文化层次,主要是让学生读中华民族经典中的《三字经》《弟子规》及《四书五经》等,这些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常理常道。

1.读经,有助于学生从典故和经义中明事理

以《三字经》为例,这部仅有一千多字的著作,在我国流传了数千年。它的思想本身就是我国儒教文化的高度浓缩。其思想对我国人民的影响,可谓深刻。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人们所公认,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

2.读经,有助于孝文化的传承,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百善孝为先,《三字经》《弟子规》中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些典故对于学生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培养有很大影响。《弟子规》中,也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怎样敬重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做子女的通过应、行、听、承来表现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人格尊重。现今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伦理教育中成人,从父母那里索取被认为理所当然,孝敬父母在他们眼里是感性而模糊的,更不要谈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子女了。所以,学习《弟子规》,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孝悌自觉意识,还可以使他们知道孝悌之行为。

3.读经,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

良好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今天的校园里,很多学生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让师长瞠目结舌,感到不可思议。学生德育教育要从人的基本行为礼仪与文明举止抓起,要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形成文明礼貌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与生活态度。《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朝起早,夜眠迟”,要求弟子珍惜光阴,养成勤勉学习的生活态度。

读经典,是一种心灵的教化,对于学生健康人格养成不无积极意义。

习拳,就是让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太极拳。我觉得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一种能使自己终身受用的健身强体的锻炼方法。而太极拳作为一项讲究自然和谐的有氧运动,人人可练,不受场地和器械限制,随时随地都能练习,据专家考证和实践证明,其健身强体效果不比游泳锻炼差,而且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调和,以柔克刚”这些要诀对于陶冶性情,消除紧张,抑制浮躁作用明显,这跟我们追求的让职高生能静得下心来,祛除身上的浮躁和戾气,不谋而合。太极的阴阳调和、以柔克刚等核心思想融合了中国儒家、道家和易经等博大哲学内涵,练习太极的孩子更易理解中国文化,性情更随和、气质更儒雅。学练太极拳不但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益智强体,而且能使学生从中汲取祖国传统文化的营养,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养成良好的心理品格和行为习惯,值得我们推广和学习。

三、“读经习拳”在中职类学校实施的可行性及设想

“读经习拳”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中职类学校实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教材、师资、时间都能够得到保障和解决。读经教材易找,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子文书都很方便找到,程度低的还可使用注音读本;对经义解读资料也很多,有“弟子规文化网”“弟子规公益网”等网站,里面资料比较健全,有蔡礼旭老师(40集)、杨淑芬老师(65集)等大师对弟子规的视频讲座。百家讲坛有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44集视频、解读《弟子规》22集视频,这些专家讲座可缓解学校师资问题。时间上中职类学校为提升学生内在素养也舍得挤出时间。

设想和建议:将读经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作为语文课、德育课的拓展部分。每周安排1~2节课,其一是早读课时间。内容由浅入深,学校规定《三字经》《弟子规》在校必须选修到相应学分才允许毕业,程度好的班级学生鼓励其选读《论语》。学校层面每学期组织经典读诵比赛、读经感悟征文活动、名人名家讲座等形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读经的积极性。太极拳纳入体育课考核项目。学校层面将其设为大课间活动内容,组织每日一练。为调动习拳积极性,每学期组织太极拳团体和单人表演、比赛,不定期组织与高手交流等形式。

三字经百家讲坛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早读效率;早读课堂模式;朗读方式

语文教学开设早读课是新课标继续倡导传统教学的“重视知识积累、提高文学素养、促进学生识记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更是对学生进行身心等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早读的好处很多:多读多背,有助于更好地锻炼记忆力;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另外,在阅读中还可以增加知识内涵,全面提升思考力,改进综合素质和气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身心健康……

尽管教师对早读已经非常熟悉,但是真正有效利用这珍贵的几十分钟的人并不多,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影响早读课有效性的问题有:朗读内容基本都是课本上的朗读背诵课文,这样对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与阅读习惯极其不利;读书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道通过今天的早读课达到什么目标,知识取向性不明确影响读书的质量;还有学生怀着“滥竽充数”的心理,使朗读流于形式。

于是,我根据学生知识基础,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早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等,准备对学生进行早读实践性指导。

一、明确早读教学内容及目标,提高早读效率

早读课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我一般是在前一天放学时布置第二天早读的内容及要求,早读的时候在黑板上再写出本次早读内容及要求,使全体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开发有特色的早读课堂模式,拓展学生视野(或课外知识)

早读课堂形式不像课堂教学那样严格,但它能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性,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早读来说,好的组织方法是体现早读价值与吸引力的重要保障。

通常我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的早读前十分钟都是课外知识拓展时间,时间充足,避免学生得不到充分展示而失去兴趣,然后做2~3分钟小结,后二十几分钟主要是当天或前天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这样也不会偏离早读本质。前十分钟内容也是提前规定好的。周一:新闻播报――来自新闻媒体、生活见闻等内容;周二:名言警句荟萃;周三:优秀作文、精彩片段赏析;周四:配乐诗歌朗诵会《三字经》赏析朗读教学,周五:自编小课本剧表演。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广为流传。百家讲坛《三字经》全集中,钱文忠老师曾经提到,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因此我向学生推荐这本读物,不仅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历史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

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提高朗读水平

1.教师示范朗读或领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他们的朗读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模仿阶段。所以,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多领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或者听录音,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边读边点拨,边读边评价,边读边自省。

2.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

我一般采用的做法有:(1)大显身手竞赛读:小组之间赛读或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随机点读等形式。这主要是激起朗读的乐趣和斗志,始终能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参与其中。(2)声情并茂配乐读。这主要在学习新课前或朗诵优美句段时使用。通过创设浓烈的朗读氛围,帮助学生去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体验朗读的艺术魅力。(3)同桌互读互背。这主要用于复习旧知和背诵课文或优美片段的检查。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小面积地最清晰地了解到学生个体掌握情况。(4)在拓展性的朗读中,主要采用自由自在朗读法,即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起立或坐着,或摇头晃脑或正襟危坐等,大声读出来。(5)情景再现。对课文中有故事情节的精彩片段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让孩子担任角色,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情感等,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四、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生充满信心

1.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教师千万不可吝啬自己的表扬与激励,教师的表扬不但能让学生对每天的早读都充满期待,更能提高他们一整天学习的热情与信心。但是,我们的评价又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说成好,就会混淆视听,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找错误的进行学习、模仿。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2.同桌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性评价

每个人其实都很在乎别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虽然他们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都会聆听,去判断好与不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认可自己,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的。

3.自己对自己客观性的评价

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难能可贵的,可学生毕竟是孩子,只要他们能说出一点点,就已经达到提高的目的。

在我们不断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早读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学生对课前十分钟兴趣十足,知识拓展成效显著,最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已经不再认为早读是枯燥乏味的了。

三字经百家讲坛范文5

一、建设绿荫书社,积淀教师学养。

在林荫路实验小学,有这样一群教师,她们喜欢每天手捧心爱的书籍潜心阅读,然后找每一个合适的时机交流感受,或走廊的擦肩,或办公室的驻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她们心中对读书的热爱从未流逝。

绿荫书社的成立,是一种偶然,更是必然。从2006年的创办至今,绿荫书社已度过7载春光,无限浪漫与回忆温暖着这些有着温婉情怀的教师们。

《让书香浸润心灵》、《秋日私语》、《走近红楼梦》、《寄语坡》、《我们一起走过》、《守望幸福》,无论是论坛、庆典,还是沙龙,对经典的每一次共享都是她们前行的力量,一生与书为友,与经典相伴,教师的学养与日俱增。

她们在绿荫博客、绿荫会刊里里抒写学习的感悟,抒怀生活的热情。当国学走进校园,她们的博客里便多了读《弟子规》的感受,多了对《增广贤文》的理解。绿荫会刊里也增加了《国风》一栏,《初涉玉文化》、《温润之器》皆是老师们兴致的所在。而写诗填词,也日渐成为了教师们的另一种兴趣和爱好。“冰峪骄阳妩媚,清风树影婆娑,溪轻林秀映婀娜,恰似天人合作。”是她们对冰湖沟由衷地赞美;“初月暗迷离,江天渡鸭暖。水短情长依旧恋,潇潇暮雪远”道出了江月初上的情怀。

二、携手文化讲坛,拓展教师视野。

松花江文化讲坛是吉林市图书馆面向全体市民的公益讲座。每周日下午的1:30至3:30进行,这个时间常常是座无虚席。自“松花江文化讲坛”走进林荫的视野,与她的约会便成了我们生命中温暖的相遇,因为每一次的聆听都会是一次洗礼,每一次聆听都会让我们成长。

我们与百家讲坛的主讲康震、王树增、刘小川、郦波、蒙曼、商传、安意如等知名学者面对面,感受着他们的睿智与聪灵,拓展了教师的视野,让我们的灵魂一起高洁。

康震的《走近坡》为我们再现了坡忧伤而又鲜活的一生、商传教授的《永乐大帝》为我们解读了远迈汉唐、毁誉参半、最谜样、最传奇、最痛苦的帝王朱棣充满谜团的人生。聆听蒙曼教授讲的《武则天》,让我们看到了武则天的勇气和智慧在盛唐环境下真实地绽放。梅铮铮教授的《解码关公》为我们还原了正史中的关羽。

受松花江文化讲坛的启发,学校开辟了绿荫文化讲坛,除邀请各类专家外,也鼓励校内教师走上讲坛,将自己丰富的教育、生活、文化资源与大家共享。

开坛以来,吉林市电视台齐立元主任、北华大学沈健教授、市教育学院庄大山老师、市第一实验小学张曼凌主任、刘红丽校长等先后做客绿荫文化讲坛,为老师们做了《艺术与生活》、《变化的社会 创新的思维》、《塑造阳光心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走近弗里达》、《大爱与阳光同行》的讲座,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给林荫路小学的教师带来了成长的不竭之源。

三、研发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成长。

传统文化经典浩如烟海,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选取了精华篇章,汇编成了《林荫路实验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教材》。该教材包括了《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诗词、古文等国学精髓,博取众家精华,融合一体,以最少的篇幅最大程度地向学生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优的选择,最佳的效果,那套略显稚嫩的校本教材恪守着对学生的引领,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地有章可循,有本可依。

四、开设书香课程,厚重学生底蕴。

校本教材是依托,是媒介,而书香课程的实施则成为了林荫路实验小学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书香课程从实施开始便纳入了学校课时计划之中,有了校本教材做依托,书香课程得到了稳定而有效地落实。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二年级由黄睿主任主讲《弟子规》,教师精心的解析,学生琅琅的诵读是对经典的最好传承;三四年级由周凌颖校长主讲《诗词》和儿童文学作品赏析,对一代伟人的敬仰,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对优质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都在书香课程的相伴下中日渐浓厚;五六年级由刘红丽校长主讲名家名篇赏析,冰心、郭沫若、梁实秋、龙应台、梵高、达芬奇,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无处不在引领。

学校每月考核一次,由主讲教师出题。一年级以口试为主,二到六年级笔试,与晨曦书语测试同步进行,在全校公示成绩。考试形式同月考,闭卷,串班,严格批改,渐成常规,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制度保障和规范管理中得到提升。

五、借助环境熨帖,陶冶师生情操。

走进林荫路小学的校门,即可见由我市著名书法家张运成题写的校名,苍劲雄浑的大字正是对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

踏上楼梯,便是循着古典文化的芳香前行,“人之初,性本善”“凡出言 信为先”会让你轻以迈步,因为楼梯上张贴的《弟子规》已经在敦促着你,优雅前行。

三字经百家讲坛范文6

语文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应该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俯仰即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提高语文素养。比如工具书、影视资料、一般的图书、报刊、广播、电影、网络、博物馆、辩论赛、演讲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广告标语、文物古迹、日常生活、重大事件等等。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我们应该拓宽渠道,迎合学生的兴趣,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希望能够打破教材的局限,开发语文资源,实行课内课外的交流,让生活积累更好的为应用服务。

我们可以充分的发挥五官以及大脑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该做到眼睛留意,耳朵倾听,多看善听。比如说广告,铺天盖地的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它通过电视传媒、报纸网络触击我们的视觉,甚至街头巷尾的墙壁广告业不绝于眼。其中一些优秀的广告词就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举个例子来说吧,“胃,你好吗?”这是一种胃药广告词,简洁明了,意义丰富。既有“喂,你好吗?”的意思,又有“胃,你好吗?”的含义。“药材好药才好”短短的六个字利用谐音的手法,充分展示了药材的质量好,药的疗效好,言有尽而意无穷,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再比方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那都是我们的瑰宝。新课标要求学生多记忆一些优秀的篇目,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古文的诵读,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些歌唱演员的古诗新唱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过演唱者的倾情演绎,再加上环境的渲染,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中说蕴含的思想感情。我们知道学生是比较喜欢歌曲的,他们在学会歌的同时记住了词并理解了诗词的含义与意境,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虞美人》李煜由皇帝沦为囚徒,眼前的春花秋月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故国的雕栏玉砌和昔日的良辰美景,于是,慨叹“朱颜改”而哀伤物是人非,悲苦无奈唱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满腔忧愤。像《长亭送别》、《三国演义》卷首语等一些好歌如果让学生用情演唱,再细细品味,那肯定比老师的机械讲解要好得多。既加深了记忆,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同时也带动了应用。

另外电视节目当中也有很多对学生有益的知识积累。如《百家讲坛》节目,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记得我们经常指导学生看易中天的《品三国》,有几次考试恰巧就碰到了这样的题目,当然看节目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充实自己,前段时间播出的《三字经》等栏目就非常精彩,如果错过了,那真是一大损失。

再次用心感悟。生活中与我们语文息息相关的东西无处不在,用心观察,细细琢磨,会发现语文真是奇妙无穷。过春节了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对联,寒假作业中,我布置过这样的一道作业:收集春联中各行各业的对联各三副。比如开学时交流,一学生拿出了他的对联:多吃一点少吃一点多少吃一点,早来一餐晚来一餐早晚来一餐(餐饮行业)。这副对联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平而不俗,细细琢磨在“多少”“早晚”上下足了工夫,颇有韵味。“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行业),表面看上去一般,其实是一语双关,表达了理发师高超的技艺,读来妙趣横生。这就是语文,生活中的语文,看得多了记得多了,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就会应用了。

上一篇爱情已死

下一篇数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