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经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生哲学经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生哲学经典

人生哲学经典范文1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燕出版社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陆续策划出版了《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丛书,将华夏文明的精髓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及性解读,让平时对经典敬而远之的普通大众读者能看得懂、买得起,并能让作品立得住、传得下。目前,该系列丛书已出版第一辑30册。丛书面世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专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丛书是一套为全民阅读量身打造的,关于传统经典名著的大型普及性丛书,涵盖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传奇小说等种种文学内容,是数十位专家学者研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之作。从人文风貌,到历史典故,有故事般的叙述,有学者般的考据;以不同的角度,将华夏文明史上的种种精彩呈现,令读者在随着文字间行走的同时,审视被重述和还原的历史,聆听与感受被深藏蕴蓄的历史传奇。对原典精髓的准确把握,深入浅出的解读,明快灵动的语言,和当下生活的紧密结合,考究的插图和典雅的装帧,使这套丛书更好地体现了学术与普及、轻松与厚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化蝶逍遥游――〈庄子〉之美》《仁义的修为――体味〈孟子〉》《为贫弱者立说――大爱〈墨子〉》《人生的真经――〈西游记〉哲学》《千古谁人共此梦――诗语红楼》《梦华背后的豪杰――水浒人物志》《大江东去浪千叠――虚实三国》《身心的安适――〈菜根谭〉生活法则》《风流天下闻――唐诗故事》……煌煌数十部经典名著,部部精彩灵动,引人入胜。

《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强大的作者阵容是丛书内在品质的有力保障――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冬颖教授、中华书局编审陈虎博士、中国楚辞学会方铭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博导刘韶军教授、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王永宽教授、河南大学郭灿金教授……这些成名学者不仅学有专攻,学养深厚,在学界拥有一定的名气和声誉,而且均在文化普及方面卓有成就,他们轻松通俗、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拉近了经典和读者的距离,让经典变得生动亲切、丰润可爱,让中国的传统不只束缚于书斋,而走向更广阔的大众。

该丛书对经典的解读,绝对摈弃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式的曲解戏说,也不同于简单的翻译、注释,而是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将先圣先贤的哲思赋予鲜明的时代感和推进意义。因而图书内容不是教科书式的枯燥复述,更不是学术报告型的生硬阐明。它将华夏文明的精髓伴着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令读者在轻松的阅读环境里潜移默化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这套丛书不但品质优秀独特,好读,而且耐读,令人回味无穷。

《人生的真经――〈西游记〉哲学》是《华夏文库・经典解读系列》中的一本,颇具代表性。该书由《百家讲坛》主讲人张望朝先生所著。作者对《西游记》的解读摈弃了以往常见的简单阐述与评论,从与人生真知相结合的高度,将原汁原味的原著精华与活灵活现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内容与平常人喜闻乐见的时事相结合,精彩解读《西游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同人物关系中复杂的人性、不同情节中折射出的人生哲学,解读求取真经的真正意义。论述中没有严肃的说教,没有刻板的理论,没有学术著作中的沉重与艰涩。作者以极其轻松幽默的方式,结合当下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游刃于经典与现实之间,还原了经典作品的精髓所在,阐释了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专家的学识、轻松的态度、诙谐的语言,旁征博引,贯通古今,向读者解读了《西游记》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带领读者一同去探寻人生的真经。该书让人在轻松阅读之后有领悟人生真经的痛快淋漓之感。

人生哲学经典范文2

结果他一行如是,用思想煎熬着孤独的灵魂,作为一个哲学家将生命融合到哲学之中。一九八九年年一月三日,尼采走在街上,看见一个马车夫残暴的鞭打着牲口,这个神经脆弱的哲学家又哭又喊,扑上前去,搂住马脖子,疯了。

于是我们的世界之中,一个曾经孤独的人离开了眷恋他的孤独。在一个世界的边缘,早早的将灵魂奉献给了上帝,只留下一具冰冷的躯体。

几十年后,一个满手血腥的芬兰人捧起了尼采的思想,用他肮脏的灵魂肆意的了尼采的意志,把这位无辜的哲学家变成了罪恶的代言人。——这个芬兰人就是希特勒。

于是尼采成了真正的疯子,与希特勒一样。

时间流逝,“酒神精神”与“强力意志”依旧存在于这个世上,经受着褒扬或辱骂。当我听到有人大声喊着:“尼采是疯子”的时候,我感到这个世界没有多大进步。

疯子还是疯子,伟人还是伟人,几个想不朽的灵魂把自己的躯体层层包裹起来装在精致的罐头盒子里。为哲学而哲学的人把自己的哲学变成不可悖驳的经典,为生命而哲学的人把自己的哲学融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从这里我读懂了尼采哲学的含义。

尼采死了,他有他永不停止的思想相伴,这也足可令他欣慰了。

中国古代有一个和氏璧的故事,被顽石包裹的无价之璧,总会有它令世人为之眩目的一天。然而那一天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我看重的是他被冷落至嘲弄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它所有价值都被埋没了,也就是这个时候,它所有的价值都获得了重生。

上帝已经死了,一切价值都需要重估——这是尼采告诉我们的。

嵇康赶死之前奏了一曲《广陵散》,到如今已经失传。我不知道那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但我很看重那一种心境:超然物外的洒脱,淡却生命的恬淡,嵇康不是哲学家,但他有生命,有生命的人便有他的人生哲学。我很钦慕嵇康的人生哲学在对生命的超然和理念的执着上他与尼采一样让我叹服。当他们的生命与意志变成了统一而协和的单一体时,他们便不再是普通的肉的生命,他们便不再属于神的社会和人的社会,他们变成了宇宙中的自我的精神体。

这样的一种哲学式的精神体很难为世界的平凡所接受,于是他们变成了精神外化的象征,成为了异端和疯子,比如说尼采。而事实上人生来就无选择地接受了社会对精神本质的改造,普通意义上的人性都受到了极大的扭曲,能保持这样一种原始的纯朴的人性精神的就变成了疯子个和出世者。

人生哲学经典范文3

关键词: 《周易》 侠文化 天人合一 阴阳太极

《周易》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周易》的深邃之处,在于它由一阴一阳排列组合,包罗时空万象,阐释天人义理,包含宇宙的真理。同时它对中国的侠文化影响至深,本文将探讨周易对中国侠文化的影响。

一、侠文化的思想核心――厚生爱民,仁德,天人合一

侠文化中的厚生爱民意识,与《周易》如出一辙。金庸大师借郭靖之口道出了侠的思想道德核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易・系辞下》说道:“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这种厚生爱民的意识,使这些侠士们的形象光辉灿烂。周易六十四卦第二卦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中非常强调德的重要性。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等,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而侠文化,没有这样的精神内核是无法发扬光大的。

天人合一是《周易》的基本哲学思想,而中国侠文化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指的是与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状态。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和物的完整的宇宙世界。另外侠文化中所强调的“道”,也是集道德、道义、中庸之道、天地之道的统一体。这些在周易中都有论述。

二、孔子与《周易》

《周易》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孔子即是三圣之一。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对周易做了极其深入的研究,并作了《易传》。他将儒家的哲学思想带入了《周易》,丰富了它的意义。孔子提出了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这九个卦加以解说。履,是道德的基础;谦,是讲谦虚;复,是讲及时回复到正道上来。恒,就是讲坚持操守,不能二三其德;损,是说减损个人身上的缺点私欲;益,是道德上的增进;困,是道德好坏的分辨;井,是道德的立足之地,利人而不搬迁;巽,是道德的制宜,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道德就成了教条主义。这些就是孔子认为《周易》所表达的人生的道德标准。这对中国的侠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能遵守这些标准的侠士我们称之为儒侠。《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不仅是儒侠中的侠之大者,而且也是一切侠中的侠之大者。他在《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中矗立起真正的大侠形象,突出了他“忧国忧民”的宝贵的儒家精神,这种忧虑的精神,也即《周易》所强调的“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三、侠文化与《周易》

为了更好地探讨侠文化,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文侠文化和武侠文化。文侠文化同儒家思想是分不开的。儒教,使得侠士们天下为公,他们代表着社会的良心,同样也代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文侠们的人生哲学,是儒。儒,在中国,是哲学,同样也是宗教。文侠们当有苦闷,便写诗作画,抒发惆怅。文人墨客们喜诗书,好丹青,晓金石,通音律,他们是中国璀璨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同时,为了体现自身的人生哲学,他们撷取了诸多元素,赋予其哲学内涵,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愈加生动。

说到武侠文化,不得不提到这些侠士们的武功。首先武功的指导思想是:阴阳太极。《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他认为整个世界是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而太极更发展为张三丰独创的一个武功门派。那么,《周易》中是怎样论述太极的呢?太极,为初为一,可化成万物,又可至无穷。太极原是天地、乾坤、刚柔、阴阳、理气等一切相对事物的混合体,可以不断一分为二。“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就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上达于天命而复归于宇宙的太极。

侠文化中的布阵之法与武功套路,无不与周易息息相关。 “易”这个字本身表现的就是变化,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系辞中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为变所适。”布阵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各种因素都配以五行、干支,充分发挥他们之间的生、克、冲、合关系。之后又变化莫测,可以说将变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诚如古诗所讲:“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至于武功路数,我们所熟悉的“降龙十八掌”就来自于周易的乾卦,如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等。《周易》中的很多爻辞,成为了武功招式的名称。

《周易》的阴阳,是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当阴阳与中医结合,便成了一种方法论。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五行,即金、水、木、火、土,它们在中医理论中,与人体的五脏相配合。中医的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就汲取了《周易》的精华,并把它创造性地和医学相结合,使中医成了一门具有很高哲理水平的自然科学。所以我们说医易同源。因此,我们看到那些侠士们会诊脉、会调理内吸,为自己运功疗伤,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所熟悉的气功,一是要吸收大自然中的天地之气补充自己,二是要强调保持体内的阴阳二气的平衡状态。被历代奉为“万世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就是根据《周易》写出的练功书。

四、结语

《周易》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单单只是启发了侠文化,它的历史功用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去探索。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经历种种坎坷与考验,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周易》蕴含的哲学思想,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同时,我们也应保有一种侠的精神,成为常变常新的人。

参考文献:

[1]祖行.图解周易.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人生哲学经典范文4

孔子在世时就有人称他为“圣者”,他去世后,主要是从西汉开始逐渐神化,最初是统治者修孔庙,以时祭祀,逐渐使平民百姓信奉之。逐渐使儒学具有了双重内涵:既是关注人文、提倡道德精神,强调人生价值、和谐人际关系的生命哲学,又是具有内在超越、终极关怀,把道德神圣化的道德宗教。西方学者多数把儒学视为儒教或东方宗教。中国晚近学者,长期对此争论不休。近年来随着东西方信仰与宗教的多元化、世俗化趋势,又将这个讨论重视起来。许多学者似乎都认同儒学包含宗教性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儒学是否已经完成宗教化。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变化过程。本来我认为儒学有宗教性,在历史上起过宗教作用,但还不是宗教。现在看来,这个认识很不够,不符合历史的发展。现在我认为:儒学演变为道德宗教,已经成为历史事实。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儒学既是生命哲学、政治伦理哲学,又是人文宗教、道德宗教,或曰世俗宗教。这不仅要从儒学结构本身、儒学的演变进行分析,而且要承认一种新的宗教观,用新的宗教观去诠释、定位儒学,用世界范围宗教观念的新变化,用宗教与信仰的世俗化、多元化观念去透视儒学,可能会对儒学的研究造成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一、近代以来学者关于儒学是否宗教化的讨论

概括起来,近代以来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化的讨论不外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认为儒学是宗教。具体的说,儒学本来是关注人、关注人的现世生命价值的哲学和伦理学。但是在历史上逐渐被改造、被演化为道德宗教,由于长期神化孔子,把孔子塑造成为具有神灵的教主。

第二,认为儒学是哲学不是宗教。具体地说,孔子是人,不是神,不是上帝,儒学只讲现世,不讲来世,没有宗教教义、教规、经典、仪式,所以只能是道德哲学,不能是宗教。

第三,认为儒学结构有内在的矛盾,虽然是人生哲学、道德哲学,不是传统的宗教,但在历史上起了宗教的作用。

二、把孔子与道德提升为信仰、崇拜对象

1、“儒”字根据徐仲舒的考证,出于甲骨文……最初的写法,象征一位教士(儒者)在沐浴。甲骨文中有“子需”者,即是子儒,他是殷商时代武丁时期的一位主持祭祖、宾祭的教士。过去有所谓“儒事祖先,交通人鬼”的说法,如此看来,“儒”本就是半人半神的人。孔子在春秋末期所创儒学,也继承了殷商之“儒”的职业特点,擅长祭祖、祀天,除了有人文的理念外,也残留有神秘主义。这是儒学始终保持自己宗教性的一个历史渊源。

2、儒家的天道观、天命观继承了殷商的天道观、天命观。……孔子是在殷周文化基础之上创建儒学的,他既批判了殷周的天神观、天道观,也接受了殷周“天命观”的神秘主义的思想影响,……当然这里的“命”或“天命”概念,已经过了孔子的批判,赋予了人文与道德的内涵。但是……这里的“天”或“命”有浓厚的宗教感情存在其中,有神秘主义超自然、超社会的世界本体与道德本体的价值追求。这是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学能转化为宗教的内在的思想前提与理论依据。

3、后人神化孔子,把礼仪、道德绝对化,把孔子和伦理道德升华信仰、崇拜对象。……由于礼仪文化、伦理、道德是由孔子提倡、建构、发展起来的,因而孔子和礼仪文化、伦理、道德便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逐渐成为被中国人所崇、信仰的对象,这便使作为宗教的儒教有了自己崇拜和信仰的对象。这是儒学转化为宗教的基本条件之一。

4、西汉把儒学演变成为经学,把儒家典籍文献升华为儒家经典。……儒学演变为经学,儒家典籍文献变为经典,正是沿着这条思想逻辑之路,把儒学演变为宗教的。……儒家的经典既有哲学的丰富理念与学理,又有道德宗教的深沉感情与教条。从儒教经典的内容,可以看出儒学结构内在的二重性、矛盾性。所以说,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三、儒学演变成宗教已经成为历史事实

据山东曲阜市文管会编撰的《曲阜观览-帝王祭庙考》中的统计,自汉武帝起至于清末,帝王(亲自或委派专使)赴曲阜孔庙祭孔达196次之多。另外,由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不断加深对孔子的神化的普通中国老百姓对孔圣人的信仰与崇拜的感情的不断提升,自汉代以后历代历朝特别是唐宋和明清各朝,争相大修孔庙,规模越来越大。自明代山东孔庙重修以后,全国修建孔庙的模式遂成定制。据《圣门志》卷一上的记载和统计,及至明清时代全国已经修建了孔庙1560座。大体在县城以上的城镇普遍修建了孔庙。

在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神化孔子,推行教化,当然是为了维护与巩固封建社会的旧秩序。随着神化孔子,也普遍地宣传与升华了伦理道德,神化了伦理道德,使下层普通百姓也都认同并积极参加神化、祭祀孔子的活动。许多下层普通百姓都把孔子盲目作为信仰对象、崇拜对象,他们确实用虔诚的宗教感情侍奉半神半人的这位圣贤。

根据以上历史事实和儒学所具有的内在宗教性,我认为钱穆与梁漱溟先生对中国儒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分析与论断是深刻的、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梁漱溟在1921年就说:“孔子差不多有一副他的宗教。我们不要把宗教看成古怪的东西,他只是一种情志生活。人类生活的三方面,精神一面总算很重,而精神生活中情志又重于知识;情志所表现的两种生活就是宗教和艺术。……我见他(儒学)与其他大宗教对于人生同样有伟大的作用。我们可以把他分作两条:一是孝悌的提倡,一是礼乐的实施,两者加起来他的宗教。”(《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钱穆1940年就论断:“若把中国儒家看作一种变相的宗教,……那是一种现实人生的宗教,是着重现实社会和现实政治上面的一种‘平民主义与文化主义的新宗教’”他又说:“西方宗教是‘出世’的,而中国宗教则为‘入世’的;西方宗教是‘不闻政治的’,而中国重量则是‘以政治为生命的’”。(《中国文化史导论》第六章)他还进一步说:“本来儒家思想可以代替宗教功用的,他是一种现实人生的新宗教,他已具有宗教教义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慈悲性’与‘平等性’,他亦具有宗教家救世、救人的志愿与能力。”(同上第七章)从梁漱溟与钱穆的分析文字看,我认为他二位在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孔子有自己的宗教,当然这是不同于西方宗教的“现实人生的新宗教”。这一点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确。

四、认同儒学是道德宗教的国际背景、学术价值与现代意义

关于儒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讨论,在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何以近年来又重新提起、重新成为热点问题了呢?这必须从国际与国内的历史背景出发进行探讨。第一,从国内背景来看,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放宽了思想控制,恢复了学术争鸣的自由气氛,儒学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敢于坚持自己学术见解的学者日益增多,这就为重新讨论儒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自由讨论的空间。同时,近几年社会上有一部分人产生了“信仰危机”、“理想失落”,因而吸引一部分人去审视宗教、反思儒学,寻求精神寄托,安顿自己的生命。在这种思想背景下,重新讨论儒学与宗教的关系是很自然的。第二,从国际背景来看,近几十年西方出现了宗教多元化、世俗化、边缘化的趋势。……在世界宗教及宗教观念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时代精神去重新审视中国的宗教与宗教观念。20世纪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常常把宗教定义为“麻醉人民的鸦片”,“封建迷信”云云,显然是片面的。还把宗教局限于“信仰上帝”、“迷信神灵”、“追求天国”、“期盼极乐世界”等等,也是不够的。还有人把宗教完全说成是“出世”的,也需要补充。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现代宗教发展的总趋势,主要是多元化、世俗化、边缘化,宗教观念也应随着宗教形势的客观发展而不断调整、不断修改、不断补充,中国宗教应当改革。

世界宗教观念的新变化、新形态,是我们认同儒学演变为宗教的基本理论坐标,是解释儒学本身所包含的宗教性、历代君民神化孔子等历史事实的根本理念。从儒教的文化内涵来看,它是人文宗教、道德宗教。……中国的儒教就是以孔子的权威代替了上帝的权威的道德宗教。

认同儒学是道德宗教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一、认同儒学是道德宗教,是对中国文化固有的宗教性的理性肯定和科学概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进一步揭示和深入挖掘。承认儒学是道德宗教,并不否认儒学是政治伦理哲学。儒学本有二重性,从一定的视角看它是宗教,从一定的视角看它是哲学,既是哲学又是宗教有何不可以呢?

人生哲学经典范文5

1、有些机会因瞬间的犹豫擦肩而过,有些缘分因一时的任性滑落指间。许多感情疏远淡漠,无力挽回,只源于一念之差;许多感谢羞于表达,深埋心底,成为一生之憾。所以,当你举棋不定时,不防问问自己,这么做,将来会后悔吗?请用今天的努力让明天没有遗憾。

2、把行李打开,走上舞台,不管一切的掌声和嘘声,放情忘情地演出,然后走下舞台,回到旅馆,收拾行李,走向人生的下一站。匆匆一生,或许也只是他们演出生命的其中一站。多么美丽的谢幕台词啊———“此生无悔!”

3、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所受的诱惑不够,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4、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五个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往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另外四个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5、每个人都在寻找茫茫人海中的另一半,或许你可以找得到,或许你与它擦肩而过。我相信爱情,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6、一个人,为了富裕而穷尽体能,加班加点地工作,到头来,损害了身体不说,即便挣得手的钱,也只能奉送给医院。他不但无从享受幸福的人生,还要遭受疾病的折磨。这样的人,实在是无知。

7、难道从生到死天天在一起就叫做有缘吗?不!由陌生到相识,由欢聚到离别,由相爱到相怨,都是缘!越见离合悲欢,越是牵扯不清,越有锥心的痛、刻骨的伤缘也就越深!“缘”让我们相聚相知趣知相惜。很庆幸我们在今世遇上了,希看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我还要和你们相遇。摘自短信大全

8、假如全然无忧,就不知道什么是“无忧”了,假如没有别离,就不懂得珍惜相聚了,假如永生不死,就不知道把握生命了。

9、身体需爱惜,生命需珍惜,打拼需适度,生活需满足。当生命走到了最后一刻,纵拥有亿万财产又有何用?

10、忽然很想醉,是因为早已心碎;忽然很想睡,是因为心里早已疲惫。

11、我们求学、恋爱、结婚、工作,经常要面对坎坷、失败、疾病、灾难的挑战,人生也因此布满了酸、甜、苦、辣。实在,有很多坎坷、失败、疾病、灾难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当我们遭遇了大的挫折,心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后,才会明白,只有生命,才是最宝贵的。可惜的是,往往我们有知了,生命也将走到了尽头。

12、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回首沧桑,只想平淡如水。

13、人一生下来,空缺得像一张纸,除了哺乳的本能,()其他的,一无所知。所以,往往我们把婴儿看作无知。而当一个人通过学语、学步、学习,对世界有了一定的熟悉,我们便说,他已经有知了。实在,这不是真正的有知,一个人只有对人生的领悟,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后,才可称为有知。

14、印度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临死前,将自己所有的着作丢进火堆,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假如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人生哲学是“不后悔”。面对人生,既要有当机立断决心,更要有永不后悔的气势!

15、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却是执着!

16、磁场相同的人初相识的时候,自然会互相吸引。但人的感觉如此微妙,有些人在一起的感觉好像朋友,有的人则引发你的激情,有些人则令你想要保护他,或者只是单纯的关心。

17、感情这东西最难的,不在于是不是两个人真的就爱了,难于爱的维持与持久,因为人生并不是只有一天好走。生活毕竟是现实的,人要经历这样那样的考验,不单单是一句我爱你就解决了一些的问题。人生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人就是这样的,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明白一些道理,而很多变化就在经历中发生了。

18、记得称赞一起工作的人。指正别人时,要先维护他的自尊。专心在所做的事,尽力把它做到最好。想一想今天的表现是否与薪水相当。欢喜领受这一天,由衷感恩和满足。依自己因缘安排生活,但不与人比较。

19、是不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躲着一些人物,伴随着欢欣与凄楚。平时把它锁起来,自己不敢碰,更不愿外人知。直到某些心灵澄澈的日子,或是回光返照的时候,世俗心弱了,再也锁不住,终于人物浮现。会不会有一天,当我们临往的时刻,才忽然发现一生中最爱的人,竟是那个已经被遗忘多年的……

20、少年人如同春天,一番雨,一番热,病一次,长一次。老年人如同秋天,一番雨,一番冷,病一回,老一回。

21、人不会由于获得很多爱,而觉得人生有意义,却会由于付出很多爱,而越肯定生命的价值,越轻易获得真正的快乐。

人生哲学经典范文6

关键词:庄子;王蒙;生命;人生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庄子是我国传统文学的泰斗。他的思想及其博大精深,他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之进行研究,硕果累累,王蒙先生也是其中的一员。王蒙先生在晚年深入到传统文学经典的研究中,他差不多用了三年的时间,在七十七岁高龄写完了《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庄子的奔腾》,分别对《庄子》内篇、外篇、杂篇作了转述与解释发挥,作了研讨与推敲,作了共鸣与对话。王蒙先生对庄子是这样定位的:他是一个这样的精神上非常骄傲,思想上非常开阔,见解上非常高明脱俗,表达上恣肆、不拘一格的人。[1]

《庄子的奔腾》主要是对《庄子》杂篇的解读,而杂篇是否出自庄子之手,学者们看法不一。王蒙先生对庄子杂篇的价值比较肯定。他说:“或谓杂篇甚杂,其价值无法与内篇、外篇相比。此话也要分析。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抓得住篇中一些天才的说法,或者尚未成为天才的论述却极有可能被引向、被发挥修补为天才的论述的素材;也就是说,篇中有无通向天才与高端的思辨与智慧的契机。有,就极有价值,哪怕它本不是庄子所书,哪怕它只是无名小人物‘X子’或‘N子’所写。我们的趣味不仅仅在于解说与考证,我们的快乐不仅仅在于淘金挖金,还有拭掉锈斑还我光泽,我们的趣味更在于炼铁成金、点石成金、化平庸为神奇、化杂章为绝唱。管他外篇杂篇、X子N子,这都是先贤参与庄周的奇思妙想、神理鸿文的伴唱与和声,至少是庄周的陪唱者、应和者、修饰者与簇拥者。那么,今人如老王者也不甘寂寞,也唱出了自己的一嗓子,也说了一些前贤庄学家的解释梳注中全无的理解。是狗尾续貂吗?是佛头着粪吗?是别开生面吗?是不但有所开掘而且有所加工,不但有所附丽而且有所发明吗?读者,让我们一起来唱一个庄周大合唱吧!”[2]《庄子》杂篇之价值在王蒙先生那里再次得到了提升。王蒙先生在《庄子的奔腾》中对庄子的见解做了高度的概括。他认为杂篇的妙处首在见解,横空出世,闪闪发光,盘旋伸展,潜龙深藏。繁星在天,叠影大荒,吟咏无端,舞蹈彷徨,启人五内,耀目八方,直入肺腑,发人奇想。唯年代久远之后,有的如天书,有的如咒语,有的如卦辞,有的如祷文,加上各种解释考证,直如怪字堆积,异词泛滥,令人晕菜。王蒙先生对庄子的解读,目的不仅是遍查古今资料以解释说明,更追求的是激活、是弘扬,是互证,是互文,是延伸也是碰撞,是火花也是磁场,是发现也是畅想。是将《庄子》这口古钟当当当、当当当地敲响;是以王解庄,更是以庄解王,尤其是以人生解庄,以世事说王,是探讨它的正解,更是探讨它理论的空间与发挥的奔放!王蒙先生对庄子的解读是从各种比较中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庄子》读起来远不像《论语》《孟子》那样显得正确,但是它比那些好玩、有才。太有才啦,咀嚼玩味,好啊![3]

尽管在解读《庄子》遇到了文字上的障碍,但是,王蒙先生还是克服困难,他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用自己的政治经历、社会经历、人生经历、文学经历,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商与庄生对话,与庄生共舞,揣摩逼近庄生的鱼、兔、意图、意念、雄辩与才华。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深邃的思想和不一样的王蒙先生。王蒙先生从少年到中年再到晚年,经历都不平凡。尤其在新疆伊犁的那段岁月,让王蒙先生记忆犹新。那时的王蒙先生,有许多困惑。他说:“在伊犁,我也奇怪,我也时感糊涂,究竟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百姓,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狂想,什么是不可缺少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我也曾经与芳计议,就此过办城办乡的生活,多生几个孩子,或者抱几个养子养女,最好是少数民族的……多养几只母鸡,养奶牛,养山羊和绵羊,多盖几间房子,建好一个果园类似契诃夫的樱桃园,至少在这里可以建成苹果园、杏园或者葡萄园。每年秋天腌雪里共,每年夏天糖渍玫瑰花瓣,当然要种大量的玫瑰、蜀葵、波斯菊和串儿红,我还要晾西红柿干,做醪糟,最好能购买一辆狄西罗(四轮马车),马脖子系着铜铃,我吆喝着喔喔在伊犁的街道上行车……那样的王蒙先生将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家伙!” [3]王蒙先生是希望过平淡的生活,在遭遇人生种种不幸时,他总是用庄子的人生哲学开导自己,渡过难关。无论发生什么,王蒙先生都坚信自己的理念,他相信逆境一半是自己心理的沮丧造成的。如果不受逆境情绪的控制,那么这就叫人莫予毒了。

王蒙先生在解读庄子时,把重心放在对生命的思考上。庄子在《让王》篇里提到生命的价值,王蒙先生认为此篇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庄子强调的是生命高于权力,为权力丧失害命,智者不取也。第二,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国君轻生,他必然不知爱惜民力民生民人,他必然出手轻率、决策燥戾、好大喜功,国无宁日,民无宁日。第三,治天下之权与生命,哪个更重要?《庄子》硬是主张生命第一,全生第一,其他都是身外之物。第四,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护不住,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住,他是没有把握保护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庄子对生命的重视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观。庄子认为生命既是是渺小又是伟大。王蒙指出庄子的生命哲学内涵是“对于大道、宇宙、永恒与无穷大来说,个体的生命确实是渺小的,然而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有生之年又是重要的,是享受也是奉献,是苦恼也是欢乐,是忧虑也是事功,是欲望也是圆满,是价值追求也是听其自然。与无相比,与零相比,生命是大而又大的机遇与馈赠,是最最珍贵的东西”。[4]王蒙践行庄子的生命哲学,即使在最苦难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可以说王蒙是真正的庄学实践者。

王蒙先生在《庄子的奔腾》中,也提到了对人生的思考。王蒙先生说:“把人生诸问题复杂化、文化化、高深化,是一种学问,是一种积淀,甚至也是一种享受,但是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学问积淀与享受,那就是把人生诸问题简单化、初级化、通俗化,如庚桑子所说的‘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一通百通,一顺百顺,齐活了您哪!”[5]庄子主张简单无为的人生原则,这在王蒙先生那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王蒙先生指出人应该活得单纯一点、素净一点。[6]他在解读庄子时将自己的人生观融入其中。他的观点是人生不要搞得太琐碎,价值不要定得太细密,礼法不要搞得太严格,关系不要推敲得太清楚。王蒙提倡老庄的大而化之、听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原则与处世方式。

人生如何简单化?王蒙先生认为重要的是看待得与失。他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得与失。任何得,从另一个角度看来其实是失;任何一种失,换一个角度看其实是获得。甚至生死也是如此:失去了死,如大病痊愈,当然是快乐地得到了再多生活一段时间的机会;失去了生,得到的死,也可能是伟大的死亡,是辉煌的盖棺定论,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与总括。”[7]王蒙先生人生经历曲折,他重不计较人生的得失,他能苦中作乐,他对妻子方蕤说:“大乱避城,小乱避乡,像‘’这样的大乱,我若是在北京,还不被揭掉一层皮。在新疆,是不幸中之大幸!”[8]

对庄子的研究,王蒙先生是快乐的。在《庄子的奔腾》中,王蒙先生多次提到“幸福指数”这个词汇。王蒙先生认为对庄子的研究过程是一种享受,如果研究者与庄子做不到智力与精神上的共鸣,对《庄子》的解释只能是隔靴搔痒。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庄子》,在王蒙先生看来,《庄子》是一种精神上的体操,给人以新鲜的呼吸,正如作家贾平凹在本书序言中所称“读齐书,游名山,见伟人,以养浩然之气”。在两千多年后,庄子的人生哲学在王蒙先生身上发酵,他坦言是借庄子谈自己的人生与生存环境,他不仅仅是单纯的解读庄子作品,这一点可以说王蒙先生与庄子进行了一个大合唱、大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蒙《庄子的奔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7,第277页。

[2] 同上,第34页,第132页。

[3] 王蒙《王蒙自传,第一部 半生多事》,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5,第309页。

[4] 王蒙《庄子的快活》,北京:中华书局,2010.8,第301页。

[5] 王蒙《庄子的奔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7,第8页。

[6] [7]同上,第10页,第71页。

[8] 方蕤《我的先生王蒙》,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3,第75页。

[10] 谭华《“心如涌泉、意如飘风”的庄子――王蒙先生先生对庄子的第三次解读》,光明日报,书评,2011年7月10日,第005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