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拒绝平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拒绝平庸范文1
关键词:设计思维;原创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68-01
设计的实质是什么?在许多从业人士眼里,设计就是某种技巧,甚至把设计简而言之为画图,实则不然。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计算机现今在设计领域广泛应用,丰富和提高了设计的表现手段及工作效率,但是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并不能代替人类设计思维。
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内容极为丰富的心理活动,设计师需要接受社会与时尚元素,融合艺术的理性与哲学思想,逐步培养起属于自我全新的思维方式。
一、拒绝复制,扎实设计的黑白灰
设计的黑白灰,顾名思义,设计的功底。犹如一张好的素描作品要求黑白灰表达完整那般,设计也需要像这样的内涵。素描大师德加说过:“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设计亦是一样。设计素描的写生式,特写式,结构式,命题式这四个阶段,各有个的要求,各有的内涵:侧重想象,抓住物体肌理特征,创造等等,设计思维也正如此,良好的设计思维,不外乎一个好的思维模式,而好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来的,大前提是必须有扎实的设计功底,肚子里有货。然后我们开始思考,开始创新,再来设计,这样才不会盲目复制,设计作品中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注入。设计要有功底,且设计思维则要创新,有自己的个性,所以设计思维的好坏显得特别重要。设计思维不仅仅是沿一根线深入下去的,而是有多重因素共同组成,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这些设计基础必不可少,还有逆反的设计思维,发散的设计思维,创新的设计思维的注入也让我们的设计作品“色彩斑斓”。我们的设计离不开扎实的专业设计基础,更离不开色彩斑斓的设计思维。良好的设计思维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与方法中,存在于我们的不甘于简单复制中。
二、拒绝平庸,远离“快餐设计”
“快餐设计”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那是形容为商业而设计的作品。这也是“盲从”,“现在社会流行什么,什么赚钱,我就设计什么”。这对有些人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但是盲从便是平庸,最不可取,是设计思维倒退的表现。此时,我们会问:“那要如何在不盲从的情况下将设计作品完美的呈现呢?”毫无疑问,从设计思维的无到有,直至膨胀,甚至是一发不可收拾,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运用自己的头脑风暴。
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反省自己,表现自我,有自己的信仰,独到的眼光,不盲从,不骄不浮,把握和权衡每个细节性的问题等都是设计者在设计时应具备的素养。设计作品的优劣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由设计思维的个性及活跃程度来决定的,设计思维的培养很大程度都是对想象力的图片。就目前现状上看,要使设计做到百分百的原创,绝非易事。无论是设计教育的庞杂无序,设计行业内部的情绪困顿,还是设计师精神上的懒惰和灵感的枯竭,甚至有设计者本身妄自尊大的思想,这些导致了各种相类似的设计产品的频繁出现,这使设计初学者感到迷惑和不知所措。我们可以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从更宽泛的视角对问题加以定性,以新的视点重新审视问题,避免过早定论,脱离以往的做法,适时转换思路等。不要为设计而设计,而是用设计思维做设计。大胆设计,创新设计,拒绝平庸。
拒绝平庸范文2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大智慧者往往不可用距离与时间来衡量。
今日红花,明日紫草,世人长逐世之浮华。一厘、一毫之间流失了本源,安于现状,甘于平庸。
君子和而不同,身处于世间淤泥而不染。
长溯数千年前,有柳五棵,有先生一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林中之鸟怎能束缚于樊笼之中?渊中之鱼亦能禁锢于池潭之间?常着文章以自娱,无欲,不争,心如海,世若尘,两册黄卷,一盏青灯。待须发尽白,两鬓似霜之时,风烛残年之际,他文若一生,他心如赤子。不逐名利,不染尘杂,虚室草屋之间,书写的是他的闲余,他的心境:平凡而未庸,为浊富不若为清贫。
又溯数千年,有一鱼,其名为鲲;有一鸟,其名为鹏;有一老者,称为南华真人。虽仅为漆园吏一名,隐居不仕,终老天年,却文若垂天之云,磅礴恣肆,意若万里南冥,深邃宏阔。曾遥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又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此为“随成”,正应无为。虚室生白,他去心斋之中的虚妄和俗情,使之达到无为之境。无用即有用,无为即有为,甘于平凡隐于世,却超然脱俗,不正谓“凡而未庸”?
拒绝平庸,独善其身,修己之心。
拒绝平庸范文3
因为我过的是绿色生活!
为什么我过的是绿色生活?
因为这是哥品味的时尚!
为什么我要品味时尚?
因为哥是一个有好奇心的孩子!
为什么我有好奇心?
因为哥曾经怀想过天空!
为什么我要怀想天空?
拒绝平庸范文4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在阅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考场作文的一些雷人现象,在审题立意等方面为考生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鹰能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不与小鸟共舞,是因为它拒绝平庸;鲸鱼能翱翔于大海,不与虾为伴,是因为它拒绝平庸;虎能怒吼百川,成为森林之王,是因为它能拒绝平庸,在人生中我们应该拒绝平庸,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
“妈妈是个女子。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外公便不让她读书。”
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为《拒绝平庸》,这是摘录于两篇作文中的话。
第一段话看起来整齐华丽,很能吓唬人,实际上是以表面上的热闹华彩与假深沉,来掩盖内容的空洞无物与内心的贫瘠,既不合事实,又不合情理。第二段话是典型的废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不相信这些是读书十二载的高三学生所写,这种识见能力,这种遣词用语的水平,触目惊心!像这种雷人的见解和用语现象,几乎贯穿于整个阅卷的过程中,阅卷场上不时会听到阅卷老师强忍不住的笑声。“感谢”这些考生给我们紧张严肃又劳累的阅卷生活,带来轻松。但作为阅卷老师,笑完以后,更多的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思,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考生怎么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是什么使他们见识如此低俗平庸?是什么使他们的视角如此狭窄封闭?是什么使他们的语言如此平淡寡味?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考生平时阅读少、思考少、写作少。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就要提高语文素养,作文素养,在平时要多读多思多写。读多就识闻广博,思多就缜密深刻,写多就流畅恣肆。
针对考场作文的一些雷人现象,在审题立意正确前提下,特提出如下的应对措施。
一、题记能揭示主旨,忌不着边际
许多考生喜欢在作文的开头写题记。恰当的题记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清人李渔说得好:“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题记主要有点题式、映衬式、悬念式和交代式等形式。
精彩的题记能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样,先让“一枝红杏”带给人春的好信息。如:“一个人想平庸,阻拦的人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的人很多。”“世界的大小,有时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用在《拒绝平庸》上,都精彩恰当。
而差的题记或如佛头着粪,或见一斑而知全文之烂。如:“平庸≠平凡,这我知道。”“要问大千世界什么人最多,无外乎平庸之辈。”“蛹与蝴蝶,毫无疑问,我选择后者。”以上三个题记就有点废话连篇,不着边际,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二、描写要抓住特征,忌粗疏荒谬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特征,具体形象地把描写对象(人、事、物、景、环境)的存在和变化(状态、变化的情态)精细地描绘出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像《祝福》中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描写,《背影》中父亲的背影的描写都很传神逼真。
三、引用能恰到好处,忌出现硬伤
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既能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又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
“柏拉图说:‘任何的成功,与战胜自己的成功相比,都微不足道。任何的失败,与失去自我的失败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刘新吾说:‘麻雀有麻雀的领地与快乐,这些并不是老鹰的生活能给予的。’”
这些引用足见考生读书之广,运用之巧,对《拒绝平庸》很有说服力,很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而下面的引用要么篡改原文,要么弄错作者,这些硬伤严重削弱了说服力。
如“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看样是女生写的,就写成“匹夫有责”也不会让人误解。
“‘仰天大笑出门去,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李白也曾被贬失意”,则是混搭诗句了。
“鲁迅曾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丁说的话,张冠李戴,移到鲁迅头上。不忠实于原话,弄错作者都是引用的大忌!
四、事例能证明观点,忌乱贴标签
据说有80%的考生写议论文,可能是它容易写吧。可是真能写好的人并不多,其中很多问题就出在论据上,把命题当标签,随随便便地就贴在某些有名望的人或有影响的事之上。或者弄错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者编造虚假材料。如有些考生写道:
“爱因斯坦的跌宕人生,不也正是拒绝平庸,追求平凡人生最好的例证吗?”
有人写鲁迅“留学日本,回国之后,他便行医救人,后来,他发现中国人多病于心,心中有恙,人则不强,人不强则国殇,于是鲁迅毅然选择弃医从文拒绝平庸。”
有人把曾子杀猪的故事说成他的妻子杀猪的,把瓦特说成是“中国杰出的发明家”等等,这样的论据怎么能证明观点?这样的文章怎么会得高分呢?
五、结构能合理顺畅,忌简单紊乱
所谓结构合理顺畅,下笔之前能有整体的构思,最好列出提纲,要有文体意识,忌写成“四不像”。
有些考生头脑中没有起码的大纲,看一看题目就动笔,写了开头再想下一段,没有整体的意识。或拖泥带水地“绕圈子”,或东挪西凑地“填格子”,生拉硬扯完成800个字。结果就造成文中脱节、重复、散杂的情况。
写议论文不写成有深度的递进式、正反鲜明的对比式,而多是简单地分解成三个平面的并列的分论点,加一些材料完事。“拒绝平庸,需要1、2、3。”“拒绝平庸,可以A、B、C。”这样的句式比比皆是。如:
“拒绝平庸,要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拒绝平庸,要有一颗耐得住平庸的心;拒绝平庸,要有光彩后超脱平庸的心。”
“莲花能出淤泥而不染,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滴水可以穿石,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小草能破土穿石,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
六、说理能符合事理,忌莫名其妙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理是否说得深刻透彻,这是衡量议论文质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让议论语言生动活泼,让枯燥的说理文采斐然,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就得有逻辑地说话,有联系地说话,学会深入、有见识地说话。
“金龟子游荡草原,缱绻的目光锁住的是几个粪球,却忽略草原的地大物博,于是终日沉浸在裹腹的满足之中,沦为逐臭之夫。井底之蛙贪图井底的安逸,拒绝奔赴大海的怀抱,甘愿碌碌一生,成为别人的笑谈。而雄鹰拒绝平庸,以荆棘为房,削去对家的依恋,以瓦砾为食,炼就尖锐的长嘴,重洗自然法则。拒绝平庸,雄鹰矫健的翅膀划破长空,问鼎苍穹,激起人类我主沉浮的斗志。”既不顾动物习性,一味苛求,又不合事实,任意拔高或贬低,很是没有道理。
而精彩的说理总是朴素中蕴含哲思,平淡中富有深味,如:“人生并不要做独一无二的太阳,那满天闪烁的繁星难道是平庸吗?它们总是平凡却又各放光彩罢了。”“青草平凡,但它绝不平庸,根在土中,心却向着蓝天伸长。愿做一株小草,平凡的身躯中发出‘拒绝平庸’的呐喊。”
七、用词能贴切传神,忌生编乱造
遣词用语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语文功底。“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吕叔湘语)
使用修辞,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如排比能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等等。华丽齐整是美,平淡素朴也是美。有时用妥一个字“而境界全出”,有时改动一个词而尽得风流。
“平庸是什么,平庸是古代动乱时期的归隐热,平庸是方兴未艾的超女热,是骡子是马都敢拉上台面叫唤两声;平庸是东施效颦,平庸是瓦釜雷鸣一般的爆炸头……还自然一个本色,我们要拒绝平庸。”形象生动地批评了各种平庸,对比鲜明,振聋发聩。
“平庸是花,拒绝是严冬。平庸是鱼,拒绝是水。”
“平庸就像机器,没有油,吱吱哑哑,发出杂乱的吵闹声。”
“鲜花终究要插在牛粪上,于是我妈决定嫁给我那平庸的父亲。”这些比喻读后的感觉是什么?胡言乱语罢了。
八、抒情能有感而发,忌无病
抒情就是在记叙文中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它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它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忌无病,也忌不合情理。
“不在乎高,不在乎远,会飞就是鸟;不在乎快,不在乎深,会游就是鱼。平庸不会让鸟儿飞翔,不会使小草拼命生长,平庸更不会让梦想开花。”前后有什么联系呢?鸟儿飞翔,小草生长和平庸有关系吗?
“此时的我惭愧了,难道一个乞丐连享受阳光也要带有一颗乞讨的心,难道我的眼光就那么平庸,只把乞丐定义成要饭的,树儿在嘲笑我,鸟儿在嘲笑我,嘲笑平庸。”
这是考生有一次看到在草地边晒太阳的一个乞丐,出于同情就往罐子里扔了一元钱,结果那个乞丐追上来还给他了,抒发的一番感慨。合乎情理吗?大家认为向乞丐施舍是平庸吗?相信中国会有如此有品位的乞丐吗?
九、故事能曲尽其妙,忌简单图解
《考试说明》要求“构思精巧”。怎样才能精巧?用作家王蒙的话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
清人袁枚则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尺水兴波。故事写作尤要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使观文者蹙眉才舒,又屏息凝神,随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悲喜而惊惧、忧虑,欢欣、狂喜。
如满分作文“和尚指点画家”,考生描写了一个画家“拒绝平庸”的过程,阐发了不仅画画要用心,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用心,才能超越平庸。
而很多考生要么用伪情感或假故事来制造深刻;要么走不出“小我”的境界,只会通过叙写一个小故事来表达一下内心的感受,简单图解一句预设的话语或道理。故事本身就“浅”,表达的感受自然也“弱”,阐发的道理也“陋”。
有的用父亲种桃子过程,最后通过父亲之口说明什么是平庸与不平庸:“很多桃子长的又大又红,看似喜人可口,实则毫无甜味,而恰恰那些带着疤痕不甘平庸的桃子,却是最甜的呀!桃子不甘平庸,人也一样啊。”
有的则编了个小故事,最后,“父亲(或母亲、爷爷等)常说一句话:‘人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
十、结尾能耐人寻味,忌空喊口号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作文中的收尾也是如此。
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音乐,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精辟的话:“我构思的习惯是,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最后的一句台词,最后一笔油彩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败之处往往都在这里。”
考场作文结尾的不足情形:记叙文中结尾“简单”,缺少构思;散文中结尾长篇大论,“画蛇添足”;议论文中语言平淡,点题不足,软弱无力。共性问题是字数不够,口号来凑,常见的是“同学们,让我们……吧”。
聪明的考生能在结尾做到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或抒发感情,动人心弦;或升华思想,给人启迪;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总之能富有文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如:
“只有抬头才能看见星星,只有行动才能追逐梦想,只有拒绝平庸才能使梦想成为现实,才能在崎岖的山路上采撷成功的花朵。”
拒绝平庸范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活动 作业多元化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是一种实际的东西,犹如柴米油盐那样融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学习应是自然而简单的。但在中国,学习英语却是不容易的,它既非母语亦非第二语言,仅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缺乏天然的语言环境,若不加以灵活的引导,很有可能在孩子眼中沦为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机械组合,是一套复杂的语言符号,其学习过程也将变得枯燥辛苦。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诱惑,学生了解外界的渠道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父母,于是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出,教育已不再一味强调学者的“苦”和“勤”,而要呼唤其主动性,于是教材一再地改编,变得更加丰富实用,教者也需多方探究,将孩子吸引到课堂中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Yeats曾说: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bucket,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点燃孩子学习的渴望,说得多好啊!从教十年多来,我也一直在教学中探索,怎样找到那粒火种点燃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避免产生枯燥和厌倦感呢?
我认为多元而精彩的英语课内外活动是让孩子兴趣“保鲜”的有效妙方,同时也可实现“learning through doing”的教学理念。以下几点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 课堂上,寓教于乐,有效激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乐于采取多样的活动方式将学生融入其中。就拿牛津初中英语7B来说吧,在讲授Unit 4 Amazing things的Main task时,涉及的资料信息较多,我抓住初一年龄段的孩子争强好胜这一心理特点,用分组抢答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前后总共只花了大约8分钟时间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语法的学习可以说是英语中最枯燥的了,尤其是时态的掌握很容易混淆,因此在教Unit 4的Simple past tense时,我想了个点子采取“真人show”的方式,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快乐的记住了其中的规律。具体实施如下:课前准备一些孩子们学过的较易混淆地几个时态的典型例句,将例句就主语、谓语、宾语、时间状语等成分进行划分,然后自制一些卡片,在每张卡片上用粗彩笔醒目地写出例句各成分(大小足够班级后排学生也能看清),在课堂上我讲句子中文,请一些同学自愿上台拿着卡片(人手一张)排列出英文例句,活动中全班学生都极其关注,积极纠错,效果很好,孩子们通过游戏形象地记住了各种时态的句式特点及其句型变换要点。
表演(Role play)帮助孩子增加了使用英语的实际体验,在英语教学中也很重要,如Unit 3的A lucky escape, 课本将其设计成了剧本版,非常利于表演,由于涉及的角色众多,我让学生自行分组课后准备,再于课堂上展示,孩子们很积极,效果较好。
在一些课堂活动的实施中,我发现不少孩子始终处于观望状态,如何提高所有孩子的活动积极性和参与率?这是我在日常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也琢磨出了一些好的创意并收到好的效果。如抢答竞赛,每一组总是那么三四个孩子挑大梁,其他的孩子坐享其成,如果这样长期下去的话便不利于整体教学,于是我对游戏进行了进一步改动,唤醒每个孩子的参与意识。在竞赛前,我准备了两副扑克牌,我对孩子们说: Now, let’s play cards. 在孩子们惊奇的等待中我将其中一副牌给每组按同一花色随机发下从A到K的牌(人手一张),然后在讲台上将另一副牌按组相应留下同样的牌,游戏规则如下:仍然是竞赛,但由抢答改为随机,问题由四组轮流来回答,每一组由我抽到牌的相对应持牌者回答,答对给分。在这个神秘而有趣的游戏中,每个孩子的被抽中机会是均等的,由于不知道下一个抽到的会是谁,孩子们个个都必须全力准备,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了。
二、 增设趣味课堂,走出课本
据我观察,在一周的课程安排中,大部分英语课是安排在一天中比较好的时段,便于教授新课,而总有约20%的课被安排在放学前甚或临近周末的最后一节,这一时段,学生注意力较易分散,不利于教学。因此我试着将一周课程分为传统课程与趣味课程两种。前者用于教授新知,后者借助艺术或文学样式,让学生换个角度体验英语语言的原生魅力。
一门语言的美丽之处往往在其艺术载体中得到最大体现,透过这些艺术化的语言,我们总是情不自禁被吸引并喜欢上这门语言。因此在每周的趣味课程中我坚持让孩子抛开教科书,通过歌曲、舞蹈、诗文等文学或艺术载体体验英语作为语言本身的灵动的生命力,就好比汉语中的诗词歌赋一般,英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精神产物,我期望孩子也能从中体验到英语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满足感。
我一般结合孩子的学习程度精选一些励志或情感类歌曲,首先让孩子们去听,猜出大致歌词情节,稍难的歌曲可以显示出大部分歌词让孩子少量填充剩余的简单部分,接下来边欣赏边感受歌词大意,然后反复吟唱直至熟练。课本上讲到颜色时,在同期趣味课程中,我准备了一些描写颜色的英文韵律小诗,让孩子们去模仿去创作。 “Green is the smell of a farm.”, “Blue is soft as a baby’s bottom.”还有“Violet is the taste of ripe fruit.”, 这些都是出自孩子笔下的精妙诗句。有时,也会教孩子一些舞蹈,如流行于欧美乡间的里尔舞曲(Reel), 需要2对或4对舞者共舞,最多达20对,有一首英文歌正好讲解了其中一个版本的跳法,我便和孩子们一起琢磨起来,还请了两三组学生和我一起做示范,随乐起舞,让孩子舞起来学英语。在初中初始阶段,一些英文歌谣如“Teddy bear”和“The hokey pokey”, 都是让孩子动起来学英语的经典作品。
现在孩子们对每周的趣味课程充满期待,课前总有孩子来办公室围着我问这问那,希望早些知道会学些什么。孩子们告诉我,有些我教他们的歌曲已成为班级流行,有一回课前,全班还自发集体吟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希望孩子在学习英语时能乐在其中。
三、 作业多元化,手脑总动员
陶行知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行知先生的启示,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减免机械重复类作业,增加思考型、创作型与任务型作业,由学生单独或分小组集体活动去完成。使作业体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配合生活和现实世界,令学生在思考和动手中练习和巩固所学。
现行牛津教材中每单元都有Main task, 每三单元结束还有一个Project让孩子动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些老师为追进度而往往忽视这一部分,我却不然,在我看来它们是这套教材的精华和亮点。有效利用教材这一部分,可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二、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技能。
反映到作业形式,具体有制作海报及小册子等。如在Amazing things这一单元结束时,我让孩子们去搜索书籍网络寻找amazing things等,制作相关海报,孩子们充满兴趣,在巩固所学的同时又获得了很多新知。另外,每周末的收集“最爱英文系列”作品也是雷打不动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本专门的本子名为“最爱英文系列”,每周要找一件英文作品来记入这个系列,形式不限,歌曲、诗词、文章节选、名言警句皆可,最重要是自己喜爱,并且记录下喜爱原因及从中所学,这项有趣的任务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英语的博大与美丽。
作业不仅要精心布置,及时给予反馈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者若只顾作业的布置批改对于质量却不予置评,久而久之,孩子的积极性便淡化,作业质量也会降低。尤其是创作类作业,没有了新意和创作激情的作品将流于形式,也就违背了初衷。因此,对于孩子们的各项作业我总是坚持及时评价,认真总结,适当时还给予完成杰出的孩子小小奖励。有了这些评价活动,孩子在完成作业后还能进一步反思,产生成就感,这样做不仅达到了完整的教学效果,更维护了孩子的创作激情和学习热情。
比如,每次海报交上后,我会及时找2-3名学生代表同我一起审核作品,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版面设计”、“艺术家奖”、“最有深度奖”等有趣奖项,给优胜者颁发小奖品并且在班级展出优秀作品。每周的“最爱英文系列”较佳作品也会及时通报表扬,并给予这些孩子平时成绩加一颗“星”予以鼓励,还会以短信的形式向其家长表示祝贺。另外,在批改练习册时,若该生有一整项全对,我便在旁边画一笑脸以示欣喜;作业完成非常好时会加注Wonderful, Excellent, Perfect等评语给予鼓舞肯定。长此以往坚持下来,孩子们作业热情日渐增加,作业水准也愈见提高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然得到了加强,实实在在做到学以致用。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师若能在日常教学时切实关心学习者的感受,多思多想,勇于探索,孩子们自然获益非浅。
拒绝平庸范文6
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平凡的事业后矗立美丽的人生。
我们不必去羡慕明星的集万宠于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纵横捭阖;不必去刻意追求荣华富贵。
只要你把握得好,平凡的人生也有别开生面的景致。袁隆平一个农大毕业生,到农校任教。他教学十分认真。他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边教边学,并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他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又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如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破解了中国粮食短缺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平凡的教书匠,不固于三尺讲台,放眼大地,放眼未来,种植梦想和希望,播洒心血和汗水,终于做出了泽惠世界的大事业,收获了沉甸甸的人生。平凡的岗位,拥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个邮递员会向客户作自我介绍,并请客户也介绍自己,为的是当客户出差不在家的时候,他可以把客户的信件暂时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客户回家的时候再送过来。这个邮递员就是邮差弗雷德。弗雷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做到尽善尽美决不罢休。
他的准则是,无论人们怎么慌乱,其他人怎样担心和着急,他都不会因此而敷衍了事。他从未耽误或误投过任何一个邮件。他从不投机取巧,追求绝对准确。他一心一意地为客户着想,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客户提供了不少超值的服务,让每一天都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代表作。在美国,无论是全球顶尖的大公司,还是一些正在成长的中小公司,邮差弗雷德已经成为创新服务和增值服务的代名词,企业每年都设立“弗雷德奖”,专门鼓励那些在服务、创新和尽责上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
弗雷德改变了2亿美国人的观念。身处平凡,但拒绝平庸!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看你是否去寻找,在平凡的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一切不平凡的业绩都出于平凡,把每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不平凡。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工作做成平庸。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满分剖析
文章主题鲜明,只要对工作“情有独钟”,平凡的人生也有别开生面的景致。考生采用了例证的方法。考生对事例把握准确,细节描写真实,极具说服力。举例论证切忌事实不清,这样会让证明的力度大打折扣。考生对事例的准确叙述,应该是源于平常的用心积累和广泛的阅读。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借鉴。文章语言明白流畅且富有文采,表达中紧扣主题。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人各有志为志倾情
读过一些历史书籍,便了解了一些历史人物。向来,我对这些历史人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心想,那么多的古人都被历史湮没了,如果他们没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何以会成为历史名人,然后被载人史册?有关这些历史名人的书读多了,于是就发现,他们真还是各有各的不同。或者理想追求不同,或者所建功业不同,或者是品格不同,或者是人生的态度不同。
曾经,我很迷惑,有人称赞老庄的逍遥,可有人称赞孔孟的激情;有人称赞屈原的执著,可也有人称赞苏轼的洒脱。他们的是是非非,究竟该如何评判呢?就拿庄子来说吧,是个地地道道看破红尘的人,他学问渊博,思想深远,有着很高的名望,就连楚王都慕名遣使请他为相。可是,他对来使说,他宁愿一生在濮水垂钓,看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哪怕穷困潦倒,也不会去做相国。
而孔子呢?恰恰相反,明明知道自己“克己复礼”的主张不会被人采纳,却还要带着一群弟子边行边乞,周游列国,苦口婆心地去游说各国诸侯,让他们停止争战,要为民施仁术。一个崇尚自然,一个热衷政治,可他们都是人们2000多年来不可忘怀的名人,你说,这是为什么?其实,不用多想就有了答案:人各有志。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志向追求的时候,他就会投入全部的情感,甚至独钟于此。
看看杜甫吧,他青年时就赶赴长安,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被朝廷重用,然后“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他却一生不得志,没有能真正获得过一次报效朝廷的好机会。但是,他的政治抱负从未因此而衰减。自己在战乱中逃亡,而心中惦记的却是广大饱受战乱的百姓,于是,写下了“三吏三别”以抒怀;自己困居浣花溪,屋漏无干处,却还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就是杜甫,他心中只有国家与人民,所以无论他自己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他都在忧国忧民。看看这些古代名人,他们因为自己人生有志,便一生为之倾情。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沉迷于某事物者,我们就不要把他们想象成异类了,无论是“香港大学[微博]之宝”的袁苏妹钟情于做一位杂工,还是肢残也不离开讲台的赵世术,前者不以自己的工作为卑,反为做饭扫地投入了真情,后者不认为自己行动不便,只因为他对孩子们情有独钟。
既然钟情于物的人就会留名青史,而袁苏妹与赵世术理当被人们称道歌颂。如果我们也希望自己在世上能留下点什么,那么,选好对象,钟情于它吧。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外婆的糖醋排骨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还是真的,就拿我们家来说吧,老妈喜欢吃清蒸鱼,老爸喜欢吃卤猪蹄,而我呢?唯独钟情于糖醋排骨。
有人说,钟情于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而我钟情于糖醋排骨可是有理由的。在儿时的记忆里,老爸老妈生下我就不管我了,找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就是工作忙,然后,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外婆家。所以,在儿时,最喜欢我的人就算外婆了。外婆做得一手好菜,据说,她的拿手好菜是红烧猪肉。我之所以说是“据说”,是因为我虽然也觉得红烧猪肉好吃,但自从外婆做过一回糖醋排骨给我吃了之后,糖醋排骨就是我的最爱了。
记得那天,外婆说:“乖乖,今天我们吃啥呢?”我太小,并不知道为自己点什么菜好,大概在嘴里乱嘀咕了一句,外婆就说:“乖乖,你说要吃糖醋排骨吗?好好好,外婆给你做。”
那是我第一次吃糖醋排骨,其他的细节都不记得了,但记得外婆做好起锅后,就挑出一块几乎没有斩过的猪排,吹了吹,又晃了晃,是在让它快快凉下来,然后递给我。我就这样一手抓在手里,吧叽吧叽地啃起来。那昧酸酸甜甜的,我就像吃冰棒一样,塞在嘴里舔呀,吮呀,似乎那酸酸甜甜的味永远也吮舔不尽。
自那以后,我最钟爱的菜就是糖醋排骨了。
后来我回城里上学了,外婆告诉妈妈,我最爱吃的是排骨。妈妈当然记住了,但是,不知道怎么的,妈妈就是翻开菜谱,糖呀、盐呀、醋呀、姜呀、葱呀,一一配料都按部就班,却还是做不出外婆的糖醋排骨味来,要么显得太酸,要么觉得太甜,即使酸甜适中,也吃不出口留余香的回味来。
于是,我就特别地思念外婆,特别想吃外婆做的糖醋排骨。
有一次,老爸老妈带我去出席一个档次很高的宴席,席间,同桌的食客啧啧称道一道道菜品,特别是等一盘大闸蟹上桌后,大家更是掰腿取壳,又动筷子又动刀,吃得津津有味。。可是,我怎么也没吃出有外婆做的糖醋排骨那样的口感来。
现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吃的品的食物越来越多,但我独独还是忘不了外婆做的糖醋排骨。后来,每次回老家,第一要告诉外婆的,就是给我做糖醋排骨。现在,外婆老了,眼花了,背也驼了,手脚也不如原来麻利了,虽然馋虫时时在喉咙里爬来爬去,但不好意思再向外婆要糖醋排骨吃了。
老妈说,嗯,我儿懂事了,知道心疼外婆了,说明你钟情的不是外婆的糖醋排骨,钟情的是外婆对你的爱呀。我会心地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