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祭孔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祭孔文范文1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控;监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大型高层建筑纷纷出现,改善了我们的城市面貌,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目前这些建筑基础工程普遍都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因此其结构的坚实程度将直接决定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混凝土坚实程度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及体积变化引起的,为了避免由此产生的裂缝,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全程贯穿温度检测和控制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常采用的方法是分层连续浇筑法。该方法具有便于振捣,有效降低浇筑块温升的优点。将浇筑混凝土的各项材料数据进行测算,在浇筑过程中温度参数应控制在下面的范围内:1混凝土的浇筑温度Th=(Mc+K×F)Q/C×p不宜超过28℃;2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应在25℃之内;3混凝土的温度骤降不应超过10℃。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温控措施包括保温和降温两个方面。

1.1保温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保温材料覆盖保温,保温层的厚度选择应该视当地日夜温差和天气恶劣程度而定。应选取一定的监控设施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如果混凝土内部升温较快,而外部表面由于保温层较薄导致保温效果不好的时候,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就有可能超过控制值,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增加保温层厚度。而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小于20℃时,就可以适当拆除几层保温层,拆除后,通过温控监测设施继续监测内外温差,确保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控制值。当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度之差接近内部与表面温度控制值时,即可全部撤掉保温层。冬期施工时,保温养护的时间要保证混凝土在受冻前能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并要冷却到5℃时,方可全部撤掉保温层。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也可采用蓄水养护保温。蓄水深度一般10mm~30mm左右,可根据蓄水深度在四周砌砖墙表面抹防水砂浆或用黏土筑成小埂,并设进出水管。通过调整蓄水深度控制温度。

1.2降温措施

1.2.1降低骨料、拌和用水的温度,通常采取以下措施:①对骨料喷水雾予以预冷,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但须注意选取一定的排水措施,保证骨料含水量在稳定水平。②选取水温在5℃~10℃的地下水或者冰水,增强降温效果。③在炎热的夏季,应将骨料放置在搭阳棚下2d~3d后使用,可使骨料温度相对曝晒温度降低2℃~4℃,还可将成品骨料堆积起来,高度控制在6m~8m,通过底部和地垅取料也可以比暴晒下的骨料温度降低3~4℃。

1.2.2最好选择低温季节和夜间进行浇筑,夏季的温度较高,如果在白天浇筑混凝土,应加快浇筑的速度。同时减少混凝土日光下的暴露面积,降低混凝土拌和物因吸收太阳光造成的温升;夜间尽可能将混凝土入仓速度降低,以便混凝土散发出早期水化热。

1.2.3当夏季温度较高时,输送混凝土的泵管上可覆盖一些包装纸或者青草等材料,并经常对其喷水使之保持湿润,以减少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过程中而造成的温度回升。

1.3其他温控措施

1.3.1斜面分层施工法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特点采用“斜面分层,薄层覆盖,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斜面每层浇筑厚度约为50cm。可利用层面散热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混凝土振捣时间保持在15~30s左右,结果以看到砂浆上浮、石子下沉且没有气泡出现时为止;插棒间距400~500mm,呈梅花状布置;振捣时振动棒快插慢拔,要插入下层50~100mm。保证上层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防止出现冷缝。

1.3.2采用二次振捣法

混凝土终凝前采用二次振捣法,可以将因泌水在粗骨料及水平钢筋下部所产生出来的水分和空隙排除出去,进而有助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握裹力的提高,并避免混凝土沉落导致的裂缝出现。

1.3.3埋设冷却水管

在浇筑混凝土前可将一层管距1.3m的φ48mm水管埋设在基础厚度范围内。设计通水循环为水流方向可变,有助于削减混凝土早期20%~25%的水化热。

二、温度监控技术

2.1布置温度测点

可在混凝土内部垂直设置10根测杆,在每根测杆沿承台设置5个测点,同时在混凝土外部四角设气温辅助测点4个,使得温度测点一共达到54个。通过热电耦补偿导线与微机数据采集仪将每个测点连接起来,保证混凝土建筑物各部分温度数据的及时检测记录。

2.2测温监控

从混凝土开始浇筑起,每个测点就开始投入监测,微机数据测量仪每小时会自动生成一份温度监控报表,通过设定安全温度区间,然后设计标准值报警方式,这样可以保证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监控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警报,进而通知有关温控技术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杜绝了因水化热而在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的问题出现。

三、总结

实践证明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时候,只要施工方法得当,采取的保温和降温措施可行,就完全可以把混凝土内外层温差值控制在25℃的范围之内,从而使得混凝土在浇灌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裂缝,从而保证了浇筑质量,为今后建筑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提供稳固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沈虹,赵永亮,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J], 《珠江水运》2004年第05期.

[2] 李富平,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8期.

祭孔文范文2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巡回检测报警;温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M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85-01

1、引言

温度采集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单片机控制温度采集控制系统就是为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而设计的。采用PC机控制进行温度检测、数字显示、信息存储及实时控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系统以52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温度控制报警显示系统的设计,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温度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系统运用主从分布式思想,由一台PC作上位机,单片机作下位机,进行温度数据采集。该系统采用RS-232串行通讯标准,通过PC机控制单片机进行现场温度采集。温度值既可以送回主控PC进行数据处理,由显示器集中显示,也可以由下位机单独工作,实时显示当前各点的温度值,并对各点进行实时温度控制,并具有超温声光报警功能。工作原理如下:当单片机采集温度低于所设定的下限温度或高于设定的上限温度时,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系统,把温度信号通过单总线从数字温度传感器传递到单片机上。单片机在处理数据之后,发出控制信号改变报警和控制执行模块的状态,同时将当前温度值发送到显示电路显示。本设计选用LED数码管显示器,采用蜂鸣器报警。

为了实现预定值的设置,本系统采用的是直接和I/O口连接的三个按键来实现,分别代表循环切换键、加1键和减1键。循环切换键用来设定报警值,加1键和减1键用来设置温度的上下限值。O定完参数后,再按一次功能键,系统便进入了监控状态。

3、系统的硬件设计

(1)系统的硬件组成

本系统的设计包括对温度的采集、转换、显示以及报警等环节。系统的硬件主要由AT89S52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LED数码管、电源、RS232、蜂鸣器等组成各个功能环节的元器件构成。

(2)元器件的选择

1、PC机采用普通的个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是一种能独立运行,完成特定功能的设备。个人计算机具有优良的性能,使用广泛。由PC机控制AT89S52单片机,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2、本设计中的下位机采用的是单片机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系统。DS18B20利用单总线的特点可以方便的实现多点温度的测量,轻松的组建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抗干扰性好、设计灵活、方便,而且适合于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它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直接将被测温度转换成船行数字信号供微处理器处理。DS18B20具有体积小、线路简单等特点。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诸多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

DS18B20最大的特点是单总线数据传输方式,DS18B20的数据接收和发送均由同一条线来完成。本系统为单点温度测试。DS18B20采用外部供电方式,理论上可以在一根数据总线上挂256个DS18B20,但实际应用中发现,如果挂接25个以上的DS18B20仍旧有可能产生功耗问题。另外单总线长度也不宜超过80M,否则也会影响到数据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用单片机的多个I/O口来驱动多路DS18B20。本设计采用的是单路温度传感器测温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使用一个MOSFET将I/O口线直接和电源相连,起到上拉的作用。

3.单片机

本设计最终选用ATMEL公司的8位单片机AT89S52作为本系统的CPU。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AT89S52的特性:与MCS-51产品兼容,包括引脚;8K字节可编程闪速程序存储器,寿命:1000次写/擦循环;全静态工作:0~33MHz;3级程序存储器加密锁定;256×8位内部RAM;32条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8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从掉电模式中断恢复;看门狗定时器;双数据指针;断电标志等。

4.键盘以及显示电路

键盘电路比较简单,设立三个键K1,K2,K3。其中:

K1(“”键):循环切换,可以选择设定温度传感器的上,下限温度报警值。

K2(“”键):在设定传感器的上,下限温度报警值时,按“”键,设定值加1。

K3(“”键):在设定传感器的上,下限温度报警值时,按“”键,设定值减1。

显示电路用显示器作为人机接口,尤其是作为本系统的温度监测仪器,是必需的。常用的显示器件主要有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它们都具有耗电少,成本低,线路简单,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智能仪表场合。本设计选用共阴极LED数码管显示器。我们所用的显示器主要用于显示温度值。

4、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软件分为PC机软件和单片机软件,PC机进行现场可视化检测,单片机负责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PC机和单片机之间采用主从式通讯。

本系统软件采用汇编语言来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具有代码效率高(编译后的指令代码占用存储空间小)和执行时间短等优势和特点。[7]由于单片机的存储器等资源有限,单片机应用程序中经常需要面对硬件操作,且对程序执行的时间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或限制。因此,选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具有诸多优势。

单片机中的程序分为主程序和各个功能模块。主程序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用来协调各执行模块和操作者的关系。功能模块则是用来完成各种实质性的功能如测量、计算、显示、通讯等。

功能模块共有6个,分别是温度转换开始子程序、读出温度值子程序、根据温度进行控制子程序、温度显示模式设定子程序、温度数据计算处理子程序、显示数据BCD码刷新子程序、数码管显示子程序、键盘扫描以及按键处理程序、单片机与PC机串口通讯程序。

5、结束语

祭孔文范文3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概念

针对航空发动机型号,现有的PDM技术已经可以较好的对其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由于实际装配中,单台航空发动机技术状态强调可追溯性,即对于每一台发动机在排故、维修、大修时需要明确其装配技术状态历史,就必须对单台发动机进行装配技术状态管理。进行单台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管理的基础是结构化的数据模型,装配环境下的技术状态数据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物料信息、工艺信息与检验信息。这里的物料信息是指产品基本信息及组成产品的各种零/组/部件的信息;工艺信息是指装配各级物料节点所执行的工艺/工序/工步的信息;检验信息是指执行装配的关键项进行检验,具体表现为相对应的检验项的规定值与实际值。物料信息、工艺信息、检验信息都可表示为树形结构。它们间也具有复杂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工艺与部件或组件对应、检验表与工艺对应、检验项与工序对应、子检验项与工步对应等。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多装多试的特点,单台发动机在其生命周期的多次装配中会频繁的发生物料信息、工艺信息和检验信息的改变,集中表现在由于串换件、寿命件的到期等,发生各级物料(部件/组件/零件)的变化;由于采用不同版次的工艺、针对个别发动机装配下发的技术文件、技术通知、工艺更改单等会产生工艺信息的变化;物料或工艺信息改变同时也伴随产生了检验信息的变化。因此单台发动机的装配技术状态不仅与同型号同批次的其他发动机的技术状态不同,在其生命周期内本身的技术状态也随时间变化。所以,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必须包含两个方面,从空间上说,要用尽可能用简单的模型表示出错综复杂的物料、工艺、检验信息的对应关系;从时间上说,要准确地刻画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定义

以下对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在时间条件约束下的物料、工艺、检验等信息进行定义。定义1: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模型,C={M,PAC,R,T}。其中M为物料信息集合、PAC为工检信息集合、R为关系集合、T为时间。当物料信息集合为整台发动机的物料信息时,C表示单台次发动机T时刻的技术状态;当物料信息为整台发动机物料信息子集时,C表示相应部件、组件等的技术状态。定义2:物料节点集合M:航空发动机某一时刻物料集合为:M={m1,m2,m3…,mn},n∈N,N为自然数;mi={IDmi,a1,a2,a3,…,ak},k∈N,mi∈M。M中mi可以是产品、部件、组件或者零件,为产品任意级物料节点。mi中IDmi为物料节点的唯一标识,a1,a2,a3,…,ak为这一物料节点属性,比如关键尺寸、物料寿命、是否为关重件的标识等,可灵活的根据需要进行实例化。定义3:工检信息集合PAC:PAC={pac0,pac1,pac2,…,pacl},l∈N;Paci={IDpaci,b1,b2,b3,…,bl},t∈N,paci∈PA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虽然物料信息和工艺信息节点不是同级一对一的关系,对于具体的发动机产品,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也总是伴随着唯一的物料节点出现,这里不妨将相对应的两种节点合并为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也是适应了许多先进发动机制造厂商实行的“工检合一”的需要。对于每一个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paci,IDpaci为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的唯一标识。类似于定义1,b1,b2,b3,…,bt亦为paci(1≤i≤l)工艺信息节点的属性,当paci为不同级别的工艺信息节点时,属性可以实例化为工艺版本、关键工序标识等。当paci为工序级节点,若bj={IDbj,CheckContentbj,CheckStandardbj,CheckValuebj}表示一个子检验项,其中,IDbj唯一标识了该子检验项,CheckContentbj为子检验项的具体内容,CheckStandardbj为检验项的规定值,CheckValuebj为检验项的实际值,该属性可给出单件产品由于每次装配产生的检验项信息,一般表示执行一个工步产生的检验信息。定义4:关系集合R=MR∪PR∪MPR其中:MR={r|r=(mi,mj),若埚mi和mj的父子关系,mi,mj∈M};PR={r|r=(paci,pacj),若埚paci和pacj的父子关系,paci,pacj∈PAC};MPR={r|r=(mi,pacj),若埚mi和pacj的对应关系,mi∈M,pacj∈PAC};该集合可以确定出技术状态模型中存在的物料信息节点之间、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之间、物料信息节点与工艺及检验信息节点之间三种关系。图2展示了一个简化了的技术状态模型的具体例子,该模型具有三层物料信息结构。左面的部分为单台发动机产品的物料状态,右边的部分为与之相对应物料的工检信图1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息,用连线表示存在相关的关系。

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数据模型的基本操作

单台发动机单次装配执行其间,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会因装配的执行随时间动态变化着,表现为技术状态模型中各集合元素的变化。集合元素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操作,令Ci={Mi,PACi,Ri,Ti}为Ti时刻的产品/部件/组件的技术状态,Ci={Mi+1,PACi+1,Ri+1,Ti+1}为Ti+1时刻的技术状态,Cpa1={Mpa1,PACpa1,Rpa1,Tpa1}为pa1部件/零件某时刻的技术状态,用两种算子进行表示:加法操作算子+:+(Ci,Cpa1)={Mi∪Mpa1,PACi+1,Ri∪Rpa1∪Rst,Ti+1}加法操作为发动机装配时增加技术状态物料节点的操作,附带了工艺节点的增加和对应关系的增加。减法操作算子-:-(Ci,Cpa1)={Mi-Mpa1,PACi+1,Ri-Rpa1-Rst,Ti+1}减法操作为拆卸发动机零部件的操作,该操作会产生发动机技术状态物料节点的减少,而且附带了工艺节点的减少和对应关系的消失。由以上的两种基本操作函数,可以得到更加复杂的技术状态改变的操作。例如,对于航空发动机的换件技术状态变化,可视为经过了-(Ci,Cpa1)和+(Ci,Cpa2)操作,用pa2替换了pa1部件。对于单台发动机的每段或每次装配,可以认为其技术状态经历了数个加法、减法操作。例如C1为某次装配前的产品的技术状态,C1={{m1,m2,m3,m4,m5},{pac1,pac2},({m1,m2),(m1,m3),(m2,m4),(m2,m5),(pac1,pac2),(m1,pac1),(m2,pac2),T1},首先拆卸掉部件,pa1,Cpa1={{m2,m4,m5},{pac2},({m2,m4),(m2,m5),(m2,pac2)},T1},即进行了操作-(C1,Cpa1),得到C1′={{m1,m3},{pac1′},({m1,m3),(m1,pac1′)},T1′};然后进行了操作+(C1′,Cpa2),装配上部件pa2,pa2的技术状态为Cpa2={{m6,m7,m8},{pac6},({m6,m7),(m6,m8),(m6,pac6)},T2};得到C1={{m1,m3,m6,m7,m8},{pac1″,pac6},({m1,m6),(m1,m3),(m6,m7),(m6,m8),(pac1″,pac6),(m1,pac1″),(m6,pac6)},T2};如图3所示。实际中的操作可能会拆卸到零件级,这里适当简化为拆卸到部件级。4沿时间轴发动机装配技术状态快照序列的生成单台发动机首次装配自T0时刻开始,在其生命周期内会经历数个加法、减法操作,形成关于时间轴TS=(T0,T1,T2,T3,…)的发动机单机技术状态快照序列CS=(C0,C1,C2,C3,…)。首次装配过程中,零件装配成组件,组件装配成部件,进而装配成发动机整机,这期间发生的对装配技术状态的操作体现为大量的加法操作,由零部件的技术状态合成为发动机的技术状态;非首次装配,则还会发生大量技术状态减法操作,最终表现为整机技术状态随时间不断的更新。与其他复杂产品不同,航空发动机生命周期中要经历多次拆卸-装配的过程。这样可以把时间轴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包括新机一装、新机二装、旧机排故的一、二装、旧机大修的一、二装等。TS中时间Ti的取值不同,会引起技术状态记录详细程度不同。记录的密度越大,对技术状态追踪的也就越详细,但占用的存储空间就越多。当Ti取值为装配执行过程中若干时刻时,序列CS可以对装配过程进行记录。现设Ti为每次装配结束的时间,(Ti-1,Ti)时间段则为两次装配间的时间段,在本时间段内,假定不对微小的技术状态变化进行记录,得到的覆盖全时间轴技术状态快照序列如图4所示。

祭孔文范文4

转眼间,来到了2031年,我和小芮都成了科学家。有一天,我们把恐龙DNA转到鸡蛋里,做成了一个很大的“恐龙鸡蛋”。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终于培育出一个很大的小公鸡,过了一个月,它长成了一个N大的公鸡。这只公鸡又大又壮,冠子像血一样红,土黄色的眼睛像两个路灯一样大,还有一张月牙形的咖啡色嘴巴。它的翅膀就像两把巨大的羽毛扇,它的尾巴像扫把一样,一下就把鸡舍扫的干干净净了。

有一天早晨,我们发现公鸡不见了!就立马跑出去找,后来,在广场找到了它。它的周围围了好多人,有游客,有新闻记者,还有交警。有的在和它合影,有的在拔它羽毛,还有人躲在远远的地方议论。我们走过去,得意洋洋的把公鸡叫回了家。

从此以后,我们就成了名人。

祭孔文范文5

烟里有一种对人身体不好的东西——尼古丁。

一枝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25g的香烟里的尼古丁可 毒死几头牛,40至60毫克纯尼古丁可以毒死一个人。

尼古丁的危害也是相当的大,它可以引起胃痛或其它胃病;还会使人引起心律不正诱发心脏病;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癌症的爆发。

香烟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是大家所应警惕的。

祭孔文范文6

焙烧控制系统应用的控制技术

1边火道控制技术

由于边火道侧墙密封问题易造成漏风、温度低和边火道挥发分析出量少的特点,预热区温度不易控制,在控制模块中,提供边火道温度单独设定的方法,通过提高边火道的温度设定,解决预热区边火道温度低的问题。在焙烧实际操作时,如果高温炉室采用远程控制火道设定温度为1200℃,边火道增加30℃偏移值即设定为1230℃,这样可使高温炉室各个料箱的水平温差控制在5℃以内;处于挥发阶段的炉室,边火道加15℃的偏移值时,各料箱的水平温差最小。

2料箱温差控制技术

制品在焙烧过程中能否均匀升温,直接影响了制品品质、能耗、产能及炉口设备寿命,是焙烧控制的重要目标。公司环式炉料箱深度为6600mm,是国内最深的炉型。缩小前后温差与上下温差是面临的难题。通过优化燃烧器、负压控制、燃烧架上下游功率控制及燃烧架各火道的均衡控制等一系列技术,使得火道及料箱上下、左右、前后温差在要求的范围内。为了缩小火道的上下温差,加强了对各火道负压的调整。通过排烟架的蝶阀控制,各火道负压控制在-100~-130Pa,零压控制在-10~0Pa,现在火道上下温差由以前的50℃缩小到30℃以内,保证温度场均匀分布和产品均匀受热,保证了上层和下层产品的均质性。为了缩小炉室的前后温差,在自动控制时,采取调节上下游功率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上下游给气量,从而达到缩小前后温差的目的。手动控制时,采用只点下游烧嘴的方法,根据实际温度情况,控制好给气量,掌握好升温速度。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目前环式炉的前后温差已经由以前的100℃左右缩小到50℃以内。

3火道负压综合控制技术

通过系统运行在许可的负压范围内,实现焙烧区和预热区火道温度的自动控制,使其保持跟踪对应区域的温度设定曲线变化,从而保证各炉室实际温度曲线满足焙烧工艺的要求。上述所有控制都与火道负压综合控制相关,彼此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由于是在同一条火道中,因此必须对负压进行综合控制。在中控室管理机上设置优化控制软件,通过模糊控制,多变量最优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对负压进行综合控制,以达到最优效果。

4预热炉室温度控制技术

在炭电极焙烧运行过程中,预热炉室只靠高温炉室和挥发炉室的余热,无法满足正常的升温需求,造成焙烧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根据这一问题,利用辅助燃烧架提前加热的方法,提高预热的升温速度。投产时,工艺设定产品温度达到230℃后停止加热,出现了部分废品,因火道局部温度高导致上部保温料过烧氧化严重。根据这些问题,采取逐步降低提前加热温度的方法,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降低到180℃的预热温度。目前,挥发前期升温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杜绝了上部保温料氧化现象,而且还降低了天然气消耗。

5焙烧炉数学模型技术

通过大量的实验及数据分析发现,焙烧炉的升温曲线对于炭电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对于6600mm深的火道来说,燃烧装置仅用少量热电偶来测量温度,不能全面反映温度场分布状况。因此通过对焙烧炉火道温度进行测试,了解火道内其他各点的温度数据,对于保证炭电极的质量、炉体的使用寿命及天然气的能耗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电极规格、不同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认真的摸索与试验,现在已经取得了大量成熟的数据,并建立了焙烧炉温度场、挥发分析出、烟气排放、热平衡及制品焙烧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模型。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