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文1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指导策略;兴趣;语言积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65-01

一、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三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写作的门槛,我们应多鼓励,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在他们的习作中多挖掘闪光点,一句话写的好,一个词语用的好,我都会夸奖他是个小天才,学生们对写作的信心就会慢慢增加,自然就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慢慢地会朝着你所期望的发展!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三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提笔应先练眼力,写作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写秋天的作文时,我就带他们在校园里领略秋天的景色,引导他们观察秋天事物的特点,比如秋天的风、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花坛里的花,学校外的田野和果园等等,他们兴趣极高,甚至能组织好优美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物,写出了较多优秀的作文。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主要是观察事物突出特点,从多方位由表到里的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这也是写作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比如在观察落叶时我就引导学生:“在空中飞舞的黄叶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蝴蝶,有的说像扇子等等,然后再指导学生组织语言,讲述的再具体生动些,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还要重视展开想象,这样学生的作文一定更为生动!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在我们指导孩子写想象作文时,我们通常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习作。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指导他们写出好的想象作文之前,必须丰富他们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贮备。

五、指导学生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打好抄稿后我会先挑出几份师生共同修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又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先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看看是否通顺有没有病句,然后找出错别字,再酝酿一下表达的感情是否正确,最后再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等,自己修改后,重新抄过,再交给同桌,或小组成员大家讨论互改,总之 ,在反复的斟酌修改中出炉了很多优秀的作文。这些作文交上来之后我会把较优秀的请小作者读出来给大家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在积累和学习。总之 ,重视作文的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条件。

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于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美丽家园》一课时,要让学生到校外享受家乡美丽,于是可先让学生明确这次活动不仅是去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得用笔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自己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通过观赏游玩,目睹家乡的各种景物,感受家乡的美丽,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及时鼓励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文2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初始阶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是三年级学生学习习作的主要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会观察是三年级学生说真话,写实事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是让他们讲谎话。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杨桃,让学生看关于杨桃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杨桃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杨桃花的色彩、形态,杨桃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阅读中积累语言

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时要抓住几个重要人物,几个重点镜头,要注意周围人物和运动员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小学生的作文除了生活的积蓄之外,语言的积蓄也很重要。这里要提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能力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阅读教学必须是读与写的结合,阅读教学应该有两个过程组成的:一是由语言内容,二是由内容语言。前者,对课文达到初步理解,后者,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目前,在阅读课上仍然是重第一个过程,而忽视第二个过程。因此,学生在语言上受益不大,这也是学生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

基于这一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我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课文写得非常美。我让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并让他们把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让我惊喜的是在写“秋天”的作文时,很多同学都用上了课文中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积累语言,我还专门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好词好句的积累本,并让他们利用每天中午自习的时间看作文书,有针对性地安排积累那方面的内容。比如积累秋天的景色、人物的外貌等等。并利用时间展示他们的积累成果,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能保持热情。

三、学自办小报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最好的办法让学生自发地去读写。自办了班报。每次小报一发下去,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就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引发心理上的共鸣。他们津津有味地反复阅读,热烈讨论,特别是作文被录用的学生更是心花怒放,还把小报拿来给家长看呢。自办小报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兴之所致,情动而辞发。”因为它除了转载别的报纸上的文章,刊登“下水文”,拓宽学生思路,还特别注重本班学生习作的发表,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某学生的习作发表了,就能成为小作者产生学习上飞跃的动力,有可能成为他一生中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起点。同时,大家因此受到鼓舞、感染,产生竞争心理,从而出现良好的学风。

四、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五.展览学生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我常常在作文课上先给学生作必要的写作指导,然后当众宣布:“今天,我同大家一道限时作文,时间为××分钟。”学生听后无不兴趣倍增,恨不能一挥而就与老师决一高低。试想想:在这样一种其乐融融的作文氛围中,还有谁会抱怨作文难写,还有什么作文写不好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文3

春天,小花小草们从长期的睡梦中苏醒了。小花绽开了笑脸,小草吐出了新绿。这个花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邻居奶奶正愁小枣树没地方种呢,妈妈告诉奶奶可以种在小花园里啊!自从小枣树“住”进了花园,每天都有几只鸟儿在花园里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夏天,小枣树长高了一大块儿,小花、小草在小枣树的树荫下蹦蹦跳跳,玩的可开心了。我们家的小狗也经常在花园里玩,有时围着花园跑,有时趴在草地上睡大觉、晒太阳。还有些老人在花园里喝茶、拉呱、打牌、下象棋等。

秋天,小花和小草慢慢变黄了,而小枣树呢?它啊,结了许许多多的大红枣。邻居奶奶听说了,高兴的不得了!我和奶奶赶紧去摘,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三十多个,没想到小枣树竟然结了这么多枣子,真是不可思议啊!

冬天,小花、小草还有小枣树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它们盖着厚厚的白雪棉被,做着同样的美梦,幸福的睡着,睡着……

我爱小花园,我爱美丽的小花园,我爱可爱的小花园,我爱永远充满欢声笑语的小花园!

欲把花园比西子,一年四季景美丽!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困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相对落后,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够“对症下药”,致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本文将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困境进一步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关的突围建议。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知识面狭小

由于农村的教学物资匮乏,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只能局限于教科书,这使学生的知识面狭小。而且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有限,生活单一,没有丰富的习作素材,又因为学习竞争力较小,往往养成了不爱看书、读报的懒惰习惯,因此,也就缺少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并逐渐导致自身的阅读写作能力下降。

2.教师对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近些年,由于国家对农村学校的监管力度不足,从而使大部分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把课本的知识教给学生,也不对其拓展延伸,这就无法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教师的教而不启,使得学生只能一味地听从教师教学。

3.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受到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就无法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久而久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下降[1]。

二、针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策略

1.教师应利用农村广阔的天地进行教学

尽管农村的教学资源匮乏,但是农村却也有着丰富独特的教学资源,像农村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广阔的天地这是城市中所没有的,因此,农村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写作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贴近生活,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第一单元《写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教室外面观察景物,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到景色的美丽,从而产生真实的思想情感,并将自身的感悟应用到写作中。像秋天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去操场观察秋天景色的特征,以及秋天事物发生的变化,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2]。

2.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文章,积累其中优美的词汇,才能在写作时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能有效地将这些语句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生活中传统文化》,教师要让学生先搜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材料,然后让学生交流探讨。包含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很多,有民族艺术,如书法、国画;有民间艺术,如木偶、剪纸;还有传统节日活动,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等。通过交流,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也丰富了习作的素材。

3.教师应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教师可以在平时帮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学生会将每天发生的事情用优美的语言写到日记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良好的写作能力。作文形成的基础就是日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和词句,以便轻松地应用到写作中。在刚开始训练学生记日记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记日记的作用与意义,掌握日记的格式,每周都要写观察日记,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让学生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写,不要让学生每天写的日记如同流水账一样。教师也要及时地批改学生的日记,改正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关乎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农村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作文的作用与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只有主动学习作文,才能够逐渐地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文5

本人担任“小学生段篇积累与语文学习能力之内在联系的研究与实践”科研项目的实验教师,实验年级是三年级。 现就关于小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与“写作”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感悟自然,观察想象——积累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买了什么牌子的新摩托,妈妈又烫了什么新发型,家里人的言谈举止……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

让小学生观察事物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如以到野外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野外里有游人、有房屋、有花、有草、有树、有山、有水……,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就要让学生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内容来进行观察,根据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一目的来选择的话,应该观察的是:小草绿了吗?花儿开了吗?还有忙碌的人们……

其次,观察要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一只白兔,由整体到局部。从整体的顺序,先说外貌、颜色;再说局部的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说它的生活习性。观察之后,他们说出来才有说服力、有条理,写出来的内容才不会杂乱无章,反映出来的内容才真实可信。再次,引导他们观察事物要认真,抓住事物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规律这一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读者。最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如我布置学生早晨起床后观察自家玻璃上结的霜花,写一写霜花的美。我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小猫,睡觉的姿势,洗脸、捉老鼠的动作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二、 指导阅读,欣赏段篇——积累语言。

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了《积累伴我成长》这本书,根据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选择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句段篇指导学生诵读积累。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学写读后感。开展各种生动活波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

三、促进积累转化——让万事万物汇入笔尖

1.积累观察到的景与物,达到胸中有物脑中有景。有了积累,学生写起作文就不至于无物可写、无言可发。生长在农村的学生,美丽的大自然一年四季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景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学生记住冰雪融化、小草青青、百花争艳的春天,荷花飘香、树木葱郁、烈日炎炎的夏天,五谷芳香、硕果累累、漫山红叶的秋天,白雪皑皑、北风萧萧、天寒地冻的冬天。

2.积累观察到的人与事,写出真情实感。写人写事是学生习作最基本的内容,可往往也成为三年级最厌倦的事情。因为他们刚刚接触作文。其实生活原本平淡,有时候一个举手投足就已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人性的美与丑。例如:指导学生写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外貌、心理、动作、性格特点;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指导学生习作应力求完成课标中“观察社会”的要求,留心且积累身边的人与事。教育学生坚持求真求实的写作态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求真知,做真人。还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审美指导,让学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他尊,理解与信人,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这样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来,有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求真求实,写出真情实感。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提高;作文;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借助多媒体声、图、文并茂的效果,我把多媒体引入了农村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习作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不再怕写作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觉得多媒体技术给农村作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妙处。

1.运用多媒体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兴趣,做事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在观察中,自然敷衍了事,有“眼”无“心”,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在大脑中留下的表象只是轮廓而已,有时可能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到作文时,自然是脑中空空,没有内容可写。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借助多媒体直观、生动、新异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动态地展示与作文要求相关的情境,向学生提供逼真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写作,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如:

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农村孩子每天都踏着自己家乡的美景上学,可是他们却对家乡的美景熟视无睹,没有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又怎能写出家乡的美来呢。于是,我把平时拍摄到的家乡的美丽景色,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将农村的美丽景色在学生眼前一一再现,并配以优美的音乐。面对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熟知的家乡美景,学生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求知,去发现,去创新;促使他们进行情感的表达、流露和交流,有了不吐不快的感受。作文由苦差事转变为学生的情感交流和需要,学生从“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这样,家乡的美景由学生的笔下写出来,学生无比欢快,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有了写作兴趣,就不怕写不好作文了。

2.借助多媒体加强习作训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社会知识面窄,词汇积累少,写出的文章词不达意,有时甚至不知道写什么,这就给平时的习作训练造成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一改平时对学生大谈作文的意义、作文的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而巧妙地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等优势,将多媒体手段运用到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让学生有所说,有所写。如:在教学《秋天的果园》作文课上,对于“秋天的果园”,可以说大部分农村孩子不是很熟悉,要想把秋天的果园的特色写出来,是何其之难呀。为此,我将秋天果园里果实成熟的情景、人们丰收的情景制作成幻灯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一一观察,在学生观察每种水果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水里的形状、颜色、味道,它像什么,用什么词语来比喻更恰当,更新颖,更能吸引读者。看着五光十色的水果,看着果园里人们一片丰收的情景,秋天的果园的特点便一览无疑,学生也不愁写不出好文章啦。

3.借助多媒体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谈起写作文,许多孩子都感到茫然无措,他们常常对我说:我不会写,我不知道写什么,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的话:若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只有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发。叶圣陶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走入生活,去说去写生活,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习作是有实用的东西,从而对作文产生好感,产生趣味,同时利用习作这个载体,去解读生活。但是农村的孩子一般都很羡慕城市生活,喜欢城市生活的霓虹闪烁,高楼林立,公园里的鸟语花香,游乐场里欢声笑语。他们忽略了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忽略了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忘记了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场景,与妈妈一起耕作的劳动场景,还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风土人情……为了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习作”,我把平时拍摄到的“孩子们课间做的游戏”、“班中的生活、学习”、“农村里的娶新娘”、“田野里农民伯伯的丰收”等学生熟悉的场景,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知道,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我们所熟悉的人,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从而激发其自主地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经验多了,素材多了,作文题村也就更宽、更广、更有新意了。

4.借助多媒体优化作文讲评途径。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修改共同构成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们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然而,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与批改,轻讲评与修改的现象。这种“轻视”直接导致了作文教学劳而无功,收效甚微。究其主要原因是:其一,教师认为作文讲评课太难上,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批作文又太花时间,少有时间讲评;其二,受传统作文教学定势的影响,对于提高作文讲评的有效性缺乏思考与实践,少数教师虽有时也进行讲评,但形式多限于读几篇优秀作文,提几点注意点,效果并不好。而多媒体计算机则为作文讲评构建了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省时省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进行修改讲评,学生一目了然,再加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自己的文章学生总是找不出问题所在,而对于别人的文章总能 慧眼识珠,很快发现问题所在了。通过多媒体进行作文互评,双向交流,学生便可从同伴的作文中取长实短,从而大大提高作文的讲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