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考核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范文1

[关键词]小组考核方式 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 高职 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122-02

一、课程原有考核方式及其弊端

(一)课程原有考核方式

“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是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最初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试卷满分100分,试卷成绩即课程成绩;后来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的考核项目和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至70%,平时成绩的项目也涵盖了出勤、纪律、提问、作业、报告等。改革后教学效果虽然有提高,但依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需要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全新的构建。

(二)原有考核方式的弊端

1.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考试方式其目的功利化、题型标准化、评分精量化和形式单一化,导致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

2.难以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水平。卷面考试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不能全面考查学生运用所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3.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减少了人为误差,但由于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唯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主要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侧重过程考核的“小组考核方式”

(一) “小组考核方式”的分数构成

小组得分总系数=小组人数×0.85=∑每位成员组内得分系数

个人期末考试采用试题库抽题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

评分方法说明:各小组的得分总系数由该小组的成员数决定,每位成员给予0.85的系数,例如该小组有5位成员,则该小组的得分总系数是0.85×5=4.25。每位同学的组内得分系数由所在小组在学期结束时讨论互评决定,小组内每位同学的组内得分系数之和等于该小组的得分总系数。

(二)过程考核内容(小组得分项目)

考核内容说明:以“出勤”项为例,该项总分为10分,由学委分别对每次课进行考勤,缺席1人次扣其所在小组1分,任课教师负责汇总每节课各小组的得分。

(三)“小组考核方式”说明

1.教师的考核对象不再是全班所有同学,而是对各个小组进行考核,某位同学表现好,那么不再单独给该同学加分,而是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同样,某位同学表现不好,也不再给该同学扣分,而是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扣分。

2.该考核方式第一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组内评分时有同学因“面子问题”不好意思给某位同学低分,而采取平分系数的办法,这种平分系数的方法容易造成某些组员浑水摸鱼和搭便车,对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有负面作用。为防止出现这种无差别的平分系数,需特别规定:小组内第一名的组内得分系数至少高出最后一名0.3,另外不能有三位同学的组内得分系数相同。

3.每次课的考核分数总分不需要是100分,只要每次课程对每个小组的考核项目是一样的,最后将小组各次得分相加就可以了。这样同一门课程里即使同时有理论课、实践课、实训课或是理实一体课程,都可参考该考核方式进行,简化了同一门课有多种授课形式的考核方法。

4.依然保留了卷面考试,但总分值只占30%,作为课程结束后学生复习课程内容的一种动力存在,而小组的过程考核方式才是课程考核的侧重方向,占到总分值的70%。该考核方式可根据不同的课程需要,加大或减少小组过程考核分数和个人期末成绩之间的比例。

三、侧重过程考核的“小组考核方式”的优越性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原来的考核方法,学生只需要期末时突击学习,学习内容还需要教师划出重点,对于学习过程则置于次要地位,甚至明明知道老师提问的问题,也不愿意主动起来回答。但在新的考核方式下,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会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在荣誉心与团队精神的驱使下,同学们会主动回答问题。“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课程实践证明,在新的考核方式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情况经常出现。另外,创新性项目占20分的分值,促使在布置实训项目时,同学们能主动查阅课外资料,做出很多有创新性的方案和产品。

(二)有利于保证课堂纪律

高职高专的学生跟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学习的自律性低,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课程实践证明,某些学生上课迟到如果扣的是他自己的平时得分,他是不太在乎的,但如果扣的是小组的分数,还没有哪位同学不在乎,刚开始一两节课可能还有同学上课迟到、玩手机等,但之后整个课堂纪律就非常好了。

(三)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

新的考核方式利用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也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为了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通过团队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完成任务后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感更强化了团队精神。教师在利用该考核方式时,也需要多方面强化团队精神,例如上课时要求每个小组同学坐在一起,上课提问时,每位同学每节课只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某个同学已经回答过一次问题,他知道下个问题的答案,那他只能把答案告诉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由其他同学来回答,只有所有的同学都回答了一遍,该同学才可以有第二次回答机会。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提问的问题不能是死记硬背的内容,不然会打击学生争抢问题的积极性,最好是根据实训过程情况提出,需要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才能回答的问题。

(四)简化了教师的考核工作,提高了课程考核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只需对各个小组进行考核即可,考核对象从班级所有人降至仅有几个小组。以“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为例。班级有36人,分为6个组,每组6人,原有的考核方式需要对每个人进行考核,对于只上一门课的专业课老师来说,仅仅熟悉36位同学这个工作量就很大;而按照新的考核方法,理论课时分小组学习,实践课时分小组进行实训,教师只需对6个小组熟悉就可以了,对每位同学的考核通过组内互评可有效反映。教师的工作量从原来的事无巨细简化为抓住重点,这样就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中去。

(五)有利于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传统考核下,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考试临阵磨枪,往往还能拿高分,使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过程考核方式摒弃了传统考核的缺点,作为教学的指挥棒,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鼓励、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以“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课程为例,同学们普遍反映没有期末考试的烦恼,都主动配合新的考核方式,别的小组扣的分数对自己都是深刻的教育,别的小组得的分数对自己都是鞭策和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四、结束语

经过对“食品贮运与保鲜技术”的几轮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了一种全新的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创新性地构建了侧重过程考核的“小组考核方式”。实践证明该考核方式能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最终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夏继军.基于过程考核的《电机维修实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2(6):44-46.

[2] 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5):172-173.

[3] 郑家佳.高职教育专业课过程化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2011 (11):70-73.

[4] 阮予明,傅勇清,黄庆专.高职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31-35.

考核方式范文2

一、国内考核模式现状

1.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实行考试制,有的院校期末成绩占到学生总成绩的100%,而有的学校采用期中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模式,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只是用一张或几张卷子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模式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应付考试的心理,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现状,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

2.考试内容局限于课本

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考核都只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平日上课听课并不认真,而是在考试前突击背诵重点内容、阅读教师的课件获得及格的分数。这样考试的弊端之一就是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取巧心理,平日对学习敷衍了事、考前突击式学习。另外,仅限于课本的考试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对新的考核方式的探索

针对现在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新的考核方式: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和灵活的考核内容。

1.多样化的考核模式

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较为成熟的考核模式。目前,在美国、澳洲和欧洲很多高校,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多种模式,除了大家熟知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个人论文、小组论文、小组演讲和个人演讲均占据学生最终考核结果很大的比例。如与公司财务分析相关的课程中,论文选题通常是让学生选择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处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然后对两个公司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给教师;而在审计课程中,论文的题目选择通常是教师为学生指定上市公司,要求学生识别审计重点,并给出对应的审计方法。

(1)加入论文的考核形式

对某些课程的考核,我国高校也可以考虑使用论文的考核模式,使论文成绩占据学生总成绩一定的百分比,并且使论文的选题侧重于实。以审计课为例,审计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确定让学生分析的上市公司,让学生自己去搜索与该公司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对审计方案作出设计与分析。又如:关于公司策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论文的尾部提出公司应向何种方向努力,如何改善企业的薄弱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以及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管理会计课程中的产品定价问题,可以让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品牌以及这些品牌的定价策略。

(2)加入小组演讲和小组论文的考核形式

对于学生来说,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很多大型企业的招聘环节中,都设有小组作业的环节。如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中,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环节对求职者能否拿到工作offer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个小组成员合作能力差,很可能就会造成整个小组的分析结果不理想,导致小组的大部分甚至所有成员都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其次,在学生参加工作后,团队合作能力也显得至关重要,很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强的合作能力可以加快工作的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利于就职者的职业发展。

小组论文和小组演讲的考核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国外高校里,学生为了完成论文和演讲,会在论文和演讲的准备过程当中举行很多次小组会议,对论文内容和演讲内容进行分工,共同讨论,甚至争论,最终确定论文内容和演讲内容。在小组成员共同沟通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意见上会出现分歧,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思考如何说服其他的小组成员、如何说服自己改变想法以及反省自己想法的不足,以有效地完成团队任务。这些过程无疑都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小组论文的考核模式存在一个弊端。由于小组任务由整个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因此可能会存在某个成员依赖于其他成员,对自己被分配到的任务敷衍了事,小组内其他成员为了保证小组任务的顺利进行,可能会把较为懒惰的那位成员的任务一同完成,因此,如何防止这种现象成为使用小组考核形式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小组论文在上交前,教师会让学生填一个打分表,打分表中让小组每个成员对其他的成员进行“贡献打分”,教师在评分的过程中会考虑此项贡献打分,因此虽然小组论文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因此如果小组中有某个成员贡献过少,这名成员并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3)加入个人演讲和小组演讲的考核形式

我国高校教育的考核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口头表达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并不像很多国外的高校,会要求学生在对一些案例进行完书面的分析后,还要求学生将分析结果制作成PPT,通过在全班学生面前演讲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很多大学生在进行求职面试的时候不仅心理上非常紧张,而且肢体语言以及与面试官的眼神交流都做不到位。经常演讲的学生经过讲台上的锻炼,在面试环节中的紧张情绪会得以缓解,肢体语言更加得体,在面试环节中也懂得运用适当的眼神交流。

2.灵活的考核内容

(1)加入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题目

目前国内高校绝大多数学科的考核内容都只局限课本,应该考虑适当加入能刺激学生发散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题目。例如:很多美国高校的考试会加入考察学生思考和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能力的题目,有一些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都会获得理想的分数;而德国大学的考试题目当中没有选择题,有些科目的考试学生可以携带教材、课堂笔记及其它材料。

(2)针对通过证照考试的学生,进行部分课程的免修

国内高校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都会在学习期间进行证照考试,这些证照考试可以为学生将来的求职提供有利条件,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证照考试。比如:对通过某些证照考试的学生可以进行某些科目的免修,或者使证照考试的成绩占某些相关必修科目期末成绩一定的百分比,还可以使与证照考试相关的科目的期末考试尽可能多地采用证照考试历年的真题。这样一来,学生就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必然会提高。

考核方式范文3

关键词:影视广告;实践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近年来,国家对全国高校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相关政策,对在校大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9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未来大学将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旨在高标准、严要求压力下,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对高校教育实践课程的实践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使应届毕业大学生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影视广告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制作过程持续时间长。影视广告的制作包括选题、材料收集、创意实现、脚本写作、镜头拍摄、镜头合成六大步骤,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因此,影视广告实践课程需要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更好地进行有机融合,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当前影视广告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影视广告制作周期长的特点也决定了影视广告无法使用期末定点考试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重点以期末最终作品作为考试结果进行评分。因此,目前各大院校的影视广告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以考查为主,考试分值分配比以最终作品为侧重点,即结果性考核。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重点课程,隶属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平台模块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实践性非常强。目前的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分值分配指标为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的50%、期末成绩占学期成绩50%,属于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的成绩比。其中平时成绩的分值分配为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提问、操作等随堂内容),占比30%,实验报告写作占比70%。期末成绩以期末学生提交的影视广告作品为考核内容。这种成绩分配指标是已经改革过的纯实训课程考核方式,大幅提升了平时实践的部分所占分值,但成绩的所占比仍有侧重偏颇,带来的问题如下。

1.1考核时间不充分

影视广告有着制作周期长、实践性强的特性,由此限制了影视广告的考核方式不能经过传统的闭卷、固定时间的题目考试,因此在学期期末,影视广告制作过程需要给学生放宽一定的时间进行完整的影视广告制作。大多院校期末结课后,学生拥有一到两周的复习时间,影视广告制作的过程就集中在这两周内,在学生期末复习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下,要有详细的团队计划、分工、形成创意、安排服装、化妆、道具、约定拍摄、细致剪辑等一系列工作,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完成,从而导致影视广告最终成片效果与学生制作能力水平有较大差距,从而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根据课程性质与专业内容,改革考核实践,以解决学生期末考试时长不足的问题,开学之初即算作开始考核,每一次课程参与度、课程练习完成情况、团队合作形式均为考核内容,教师全程参与,整个学期根据课程进度逐步完成学习和考核内容,练习实训即考核,考核时间充裕,学生能更加细致地完成作品,达到实训效果的最优化。

1.2考查学生能力的真实度不足

课后考查课程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提交的考试作品真实度不足,经实践证明,课后考查的考核方式,实践结果仍然以期末固定作品为主,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平时课程学习实训的环节,影视广告制作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环环相扣的内容,单一的课后考查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是否独立作业完成作品,从而导致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结果存在不真实现象。

1.3考查内容深度与广度不足

以期末作品为主的考核方式,学生仅分组提供一份影视广告作品,首先,单一的作品不能很好地体现整组学生的学习水平,其次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个体对影视广告系列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可能出现部分学生的学习重点偏颇,考查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稍显不足。因此,要对考核成绩评定办法进行改革,具体包括对成绩分配占比的调整,增重平时成绩,将期末考核的部分内容移入平时练习的成绩,激发学生平时训练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更新。有效的考核方式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解决部分问题:第一,解决学生不太重视前期创意和表达的能力;第二,解决学生不太重视作业进展情况及写作能力的培养;第三,解决考核时间紧迫的问题;第四,解决考核内容不全面的问题。

2影视广告课程考核方式的具体改革内容

2.1需重新合理分配考核指标分值

为了综合考核学生学习与掌握各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情况,同时突出实训操作与能力培养,必须在实践与理论以及知识与能力考核模块的设计中做到全面平衡且重点突出。影视广告课程考核成绩为百分制,总评成绩包括平时过程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平时成绩占比7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由课程分阶段实训成果、实践过程表现及实践报告构成,其中课程分阶段实训成果占平时成绩的70%,实践过程表现占平时成绩的10%,实践报告构成占平时成绩的20%。期末成绩由实践总成果评定成绩。影视广告课程考核指标分值分配表如表1所示。

考核方式范文4

关键词: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探索

课程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中涉及到教学活动的本质问题。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的构成了考核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不只是诊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参照系,而且是师生教学行为的引领者和监督者,并且能够在教学评价体系与师生教学行为的良好互动与作用中得以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以研究和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环节为抓手,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

现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对应用性强的管理类课程采用了以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即将日常学习的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边学边做边考核”的全面、客观、系统的真实体现学生能力的新式考核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促进教学改革逐步向“以素质、能力本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树立素质教育的考核观。

1 目前课程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笼罩,一直以来,“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未得到推广。现行考核模式受这种思维的影响,以“素质、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没有被体现,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高等教育办学的目标定位,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总之,目前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

1.1 对考核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促进和发展教育的手段之一是建立在教育机制体系基础上的考核机制,起到一种激励和竞争作用,主要用来检查教学效果,同时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考试的真正目的没有被学生和管理者包括授课教师在内充分认识到,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未被真正调动。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成为最终的结果。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学的最后环节就是考试,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会以考试结束划上句号,学生学完一门课程的结论理应以考试的形式得出。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获取学分、获得文凭和学位就要通过考试,这就促成了短视行为,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积累被忽视了。

1.2 考核内容不合理 教材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依然是考核内容的主体。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这无疑形成了负面的导向。并且无形中鼓励了学生死读课本,使得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学习时间都用在了有限的课本知识里,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求知兴趣下降、阅读范围变小的后果。在大学课程学习中,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第一层面是基本知识和理论与基本技能;第二层面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面是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调研中发现,我院的大多数课程考核,仍然停留在对第一层面的检测,对于第二层面的检测涉及较少,更谈不上第三层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了。目前许多课程的考核内容仅限于教材,内容覆盖面狭窄,命题仍然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普遍的现象是教什么,考什么。

1.3 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目前,闭卷、开卷或半开卷的三种形式是常用的考核方式,核心基本上都是书本知识,形式死板、单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得不到全面考查。尽管,这些年我院也在不断创新考核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闭卷考试还是最常用的。一直以来,考核方式的单一化,使得一部分学生惧考,学习积极性下降,考试时力求与老师所讲的知识和书本内容一致,侧重记忆标准答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得不到很好地检测。在这种考核制度下,为数较少的高素质人才在绝对值上的增加是被有效地促进了。但是对于从模仿、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中一路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讲,很难从整体上适应信息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1.4 考试题型不合理 在考试试卷中,填空、选择、改错、简答、名词解释是构成试题题型的主体,论述、案例分析为辅,即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的比例过小,而占较大比例的是客观题。这种考核只注重了知识点的细节测量,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结构整体性地把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扼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讲,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在这种标准化考试中得到了提高,但是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学生发散性思维等都得不到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够充分发表等。

1.5 考试成绩计算片面 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是构成许多单科课程的最终成绩。但是70%-80%是卷面成绩,占的比例较大,剩余的20%-30%是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出勤等。由于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学生的升级、毕业证的获得都要与考试成绩挂钩,这就使得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地看重期末成绩。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突击或考试时投机取巧,在考场上作弊。最终成绩如此核算夸大了卷面成绩,导致学生只追求高分的获得不注重能力的培养。

2 关于新型考核方式的思考

2.1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美国哈佛大学斯克里芬教授于1967年在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概念,布鲁姆将其引进教学领域,将其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在某一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使教学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考核,其目的是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其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终结性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终结性考核中,多以测试为考核方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定完全以考试成绩来定。它的优点是易于量化,不足之处是比较片面和不完整。原因是它评估的是学习的结果,与学习过程毫无关系。而且这种考核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是配角,缺乏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只是被考核的对象而已。

形成性考核是为了学习的考核,而终结性考核是关于学习的考核。两者各有利弊,应将两种考核有机结合。

2.2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的优势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手段便是考核。具体说来,要研究制订以凸显“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考核标准,形成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模块化,使得每个课程模块在考核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考核了学习态度甚至包括学生掌握的技能。要达到上述考核要求只有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

①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突出能力考查。“综合考试”是什么?从考试内容看应包括前面提到的三个层面的内容,即考生需要对一门课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内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考试形式上看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课业设计及其他评价方式。在命题过程中,试卷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试题不应当简单的重复课程教学内容,而应是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课程教学内容,做到不但强调了基础、拓宽了领域,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运用且有所创新。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模式,由重书本知识考查、轻能力培养,重记忆考查、轻创新精神的培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方式。

②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达到成绩构成多元化。目前,考核应提高平时考核的强度,改变对闭卷考试过于注重的局面。对平时考核的加强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的次数,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如:课前分享、课上提问、课堂讨论、课业设计、课程论文、调研报告、角色扮演等,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更全面地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学生成绩构成中应加大形成性考核成绩(后面附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性考核构成)的比重。就一门课程而言,从成绩构成上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平时学习表现;b平时作业成绩;c期末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在学校规定范围内给予上述三方面不同评分比例。(如下表)

④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与合作。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考核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采用的案例分析的形式,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形成性考核体现为在平时课堂上的案例讨论,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在这过程中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

⑤形成性考核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形成性考核贯穿于每个学期每门课程的始终,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大学里,学生学到不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策略,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相比于中学教育,较高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成为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首先,在大学里,如何安排课余时间、掌握哪些学习内容、选择什么样学习资料、综合运用哪些学习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靠学生自己完成。其次,大学阶段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敏感,能较快地接受新事物等特点。因此,他们喜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并愿意尝试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3 新型考核方式的探索

尽管新型考核方式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但是根据当前教学实践看,教学改革尚存在困难,如形成性考核涉及档案建立等,所需的时间精力、经费与终结性考核的纸笔测验相比,其操作过程需要设备和物资的支持。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探讨更加省时省力、可操作的各种工具和方案。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把握以下策略:

3.1 教学改革与考核方式改革相匹配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考核模式改革又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全面考核观的树立,片面考核观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十分艰巨的任务。

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的不同、课程项目的不同,先从教学改革入手,用先进的教学思路指导考核实践,设计考核方法,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即由传统教学按章按节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打乱章节重新组合成模块,每一个项目教学模块包含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实行分项目教学、分项目考核。项目重点紧紧围绕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去组织教学与考核。

3.2 系部要对形成性考核过程进行适时监控 目前,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并没有纳入教务处每学期的常规教学检查。因此,系部教研室要对此过程进行监控,并且把形成性考核作为每学期教学检查的重点,由教研室主任不定期抽查实行教学改革的教师对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情况,具体详细的查看形成性考核过程中作业、课业设计、作品的完成、批阅、评分等情况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等,避免出现形式上注重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没有具体实施的现象。此外,每位实行教改的教师手中要有学生的平时成绩登记表,不定期抽查学生的到课率,通过每堂课对学生的提问来杜绝学生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诸如逃课、在寝室睡觉、课上玩手机等,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对形成性考核实施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今后的整改措施,使形成性考核工作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入展开,普及到更多的课程。

3.3 注意创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考核氛围 考核氛围的民主、平等和温馨,可以增加反馈信息的畅通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首先,教师要做到“用心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卖点”,在教学考核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考核对象是全体学生,做到“眼观八方”,教师本人除了眼神的转变外,更要注意从言行、语气、语调、语态、面部表情等方面调控自己,如,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对话弯下腰来,与学生平起平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甚至是知己,信任、激励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其次,在考核过程中,判断考核内容的对与错,教师表现出的意识是“先接受”,“宽容”,特别是对学生比较突出错误的宽容,甚至是让人哄堂大笑的错误。此情形下,作为任课教师应学会控制局面,先不加以对错的评价,可在善意微笑后,加以安抚,鼓励,接着让其他学生再回答一次或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最终的评价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

3.4 重视信息资料的收集 考核评价是为作出某种决策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作出解释的系统过程。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是考核的重要特征。决策的正确程度与收集到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然而,一直以来,整天忙忙碌碌、埋头苦干的一线教师,根本没意识到,信息的收集和资料的积累的重要性,这便是教科研工作的良好开端。

在思想观念上,教师首先应是一个“信息资料的收藏家”。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倡导形成性考核。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可以由教师或专人进行以往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师生都共同创设了许多优秀活动、案例、作品、教具和资料;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逐渐形成有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信息源,为教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肖瑛.考试改革是高校构筑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工程[J].教育与现代化,2003(2):40.

[2]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汤旭慧.在课程教学中试行形成性考核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9):15-17.

[4]段善利,李萍,魏军.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内容和方式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6):79-80.

考核方式范文5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考核;实验成绩;动手能力

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环节加强其系统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以后难以适应岗位要求。这说明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力度还不够,高校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仍需改革[1]。如何采用适当的考核方式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实验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实验考核方式是检验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它也是实验教学的指挥棒。实验考核方式可以改变师生对实验教学的态度,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真正达到检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实验多种多样,既有从属于理论课程的实验,也有单独设课的实验;既有需要普通PC机的实验,也有需要特定实验设备的实验。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我们考虑通过平时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构成、实验考试方式三个方面结合,形成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实验考核方式。

1平时实验成绩

实验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它除了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关键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

作技能,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和改进实验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应该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即通过对每个实验项目考核来实现。学生完成单次实验项目的过程主要包含有实验纪律、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提问及讨论、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平时实验成绩即为学生单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值。

(1) 实验纪律。实验纪律主要从学生有无迟到、早退、缺课,以及实验中有无大声喧哗、是否爱护实验器材,是否注意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评定[2]。实验纪律占单次实验成绩的10%。

(2) 实验预习。由于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难于做到同步进行,另外,实验过程可能会涉及到程序的调试,因此,为了保证实验教学时间和质量,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写出预习报告,即说明实验原理、内容、步骤,阐述实验的关键,完成主体程序设计,预计产生结果,指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在实验前提交给指导教师,否则不得进行实验。指导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预习报告质量给出预习成绩[3]。实验预习占单次实验成绩的10%。

(3)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以巡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07]230号);湖南理工学院教研教改课题项目(2008D01)。

作者简介:张舸,男,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嵌入式应用;刘利强,男,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下一代互联网及网络应用;周细义,男,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实践教学管理。

视的方式,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对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主动性、仪器操作的正确性、动手熟练程度等进行全面考查。实验结束后,检查实验数据,有明显错误的要求学生重测或重做,对于合格者,指导教师在其原始数据上签名,最后,根据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正确及熟悉情况、实验数据情况等给出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操作占单次实验成绩的50%。

(4) 实验提问。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可以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或提问,也可采用针对实验项目的思考题进行提问。提问以交流的方式进行,尽量不干扰学生的实验,最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提问占单次实验成绩的10%。

(5)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指导教师签名的原始数据表)应于实验完成后一周内,以实验教学班为单位交给指导教师。不能按时交实验报告的学生,成绩将被扣分。指导教师应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对有错误的地方作记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实验报告有规定的格式,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实验分析和结果、实验思考题等内容。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合理给出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占单次实验成绩的20%。

2实验成绩构成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评价有其特殊性。对实验成绩的考核,单看平时成绩或进行独立实验考试均有其局限性。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实验分为从属于理论课程的实验和独立设课的实验两种。如程序设计语言,总学时72,实验学时8;程序设计实验,总学时36,为独立设课的实验。根据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因“课”制宜,采取不同的实验成绩构成方式,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对从属于理论课程的实验,由于实验学时少,且多为验证性实验,不便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实验进行全面考核,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一部分(如30%)同学进行操作考试,其余同学笔试、实验成绩构成以平时实验成绩为主,占实验考核成绩的70%,操作(或笔试)占30%。

对独立设课的实验,采取“全面考核”的方式,这种方式考核的实验成绩全面客观,但教师工作量大,所需时间较多。我系现独立开设五门实验课程,具体为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数据库系统实验,每门课程均为36学时。除平时实验外,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期末的操作考试和口试。实验成绩构成为平时实验成绩占50%,操作考试占30%,口试占20%。

3实验考试方式

从第2部分的实验成绩构成中可以看出,实验考试是实验考核的必要手段,它主要可分为口试、笔试和操作考试三种方式。

(1) 口试。口试的主要内容是各实验的思考题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学生抽签回答。由于口试题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一般均与理论教学的知识点相关,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进行回答,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察过程。口试可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验的整体认识,并能判断学生对实验整体过程的把握程度。

(2) 笔试。为了保证学生实验成绩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我们强调期末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图表绘制等,考核侧重于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常规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3) 操作考试。操作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列出已做的实验(可取某一部分内容),学生当场抽签,在规定时间内当场完成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参与操作考试的实验项目一般是“三性”实验项目,可以考察学生综合处理问题,完成实验的能力,直接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考试可以参照平时实验成绩的考核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两个方面,其中实验操作占操作考试成绩的60%,实验报告占操作考试成绩的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实验按照是否与特定实验设备相关,分为需要特定实验设备的实验和仅需要普通PC机的实验两类。对于两类实验,实验报告的考核要求有所区别。对于需要特定实验设备的实验,实验报告的考核按照传统的实验报告考核方式进行。对于仅需要普通PC机的实验,即主要采用软件编程方式实行的实验,采用软件工程的过程方法书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考核。

4实验考核方式的影响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对实验教学、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实验教学,要求改进实验方法,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对于实验指导教师,要求其增强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实验指导能力;对于实验室管理,要求实行开放式管理形式,方便学生课外自主进行实验。

(1) 实验教学。传统实验教学方法首先由老师将实验的一切仪器设备准备好,学生则对照指定的实验指导书,利用指定的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照方抓药地”做实验,只要测出基本正确的数据,便是万事大吉。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学生和教师重视实验课,实验教学的地位提高了,实验的目的也更加明确――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4]。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自己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由于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一般也是乐于积极地去思考和验证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有不理解的问题向指导教师询问时,教师要给以启发和诱导,而不要直接回答。通过改革,改变过去“抱着走”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2) 实验指导教师。实验考核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由于考核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局限于实验设备本身,

很多问题会扩展到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学生主动求助指导教师的情况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实验指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3) 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有力保障。实施开放,实行学生自主实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由于开放实验室特殊的实验方式,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开放实验时没有在规定学时内必须完成规定内容的压力,没有与基础好的同学同室实验时的压力,他们可以从容地、安心地思考、实验,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开放实验时则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方法、调整仪器、观察实验现象[6]。

5结语

通过实验考核方式的调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基础更加扎实,实践能力普遍提高。由于对实验进行严格的考核,师生对实验教学普遍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也提高了;由于有一定的难度和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一般都会主动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实验时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具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严格的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也有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邹长明,于群英,李孝良,等.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的实践与成效[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31-332.

[2] 王勇,宋万年. 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105-107.

[3] 曾明荣. 改善实验条件,完善考核制度,实现师生互动――探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143-147.

[4] 孙连荣. 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4-5,12.

[5] 赵文敏,胡华,周怡. 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116-1118,1136.

[6] 凌亚文,华中文,张爱萍,等. 开放实验室的实践和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5(5):672-673.

Discussion of Examination Methods of Experiment about Computer Specialty

ZHANG Ge, LIU Li-qiang, ZHOU Xi-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0, China)

考核方式范文6

关键词:高职 课程考核方式 多样化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生学籍管理及教育评估都有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理论和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其课程考核也正逐步由传统的规范化、单一化的笔试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在此情况下,对各种考核方式的产生、特征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的剖析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推动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的步伐。

一、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必然性

1.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意见同时指出“要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可见,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改革不仅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的推动,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

2.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是全面、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需要

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考核相关的命题与评价等工作能正确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改革,有利于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大纲内容,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还能鞭策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激发老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3.高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是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需要

课程考核具有导向性,高质量的考核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之真正符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生高分,差生低分”这一自然分配规律;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引导学生将精力投入到有助于提高知识、技能的地方;有利于鼓舞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功课,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技能和技巧;消除平时用功与考前加油均得高分或只得低分的这一打消积极性做法等。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主要课程考核方式的利弊分析

1.闭卷笔试

闭卷笔试是一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在高职课程考核中仍占有一席之地。闭卷笔试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针对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命题,在阅卷方面难度较低,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评判,能够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对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可以让学生把应知的知识更好地掌握。闭卷笔试的不利之处在于容易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不重视知识的平时积累,把通过考试寄希望于考前的强化记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固守教学大刚,重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更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一页纸开卷笔试

传统的开卷笔试中学生可以将书本、笔记等资料带入考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如果采用传统的开卷笔试方式,学生可能在考前不去系统地复习,考试当场翻书、抄笔记,不能达到考试的目的。目前有些高职院校推出了一种一页纸开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在考前某一时间,发给学生一张考试专用纸,学生可把课程所有内容进行总结与梳理,将他认为重要的同时也是他难以记忆的内容摘抄在这张考试专用纸上,考试时只允许学生将这张考试专用纸带入考场。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这种方式仍然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试,无法检测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会使学生形成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抄书的学习习惯。

3.实践性考核

高职教育正在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都设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性课程,同时也在不同的课程中设有实践性训练环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掌握进行评价,单纯依靠纸制的试卷无法进行,只有通过实践性的考核才能进行评价。比如,类似于程序设计这类课程,如果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个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并以最终程序的运行效果作为考核的载体,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某一程序语言的掌握。实践性考核还可以小论文、作品的方式作为考核的载体,也可以以完成某项任务作为实践性考核的内容,以完成任务的效果作为评判的依据,等等,实践性考核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性。实践性考核方式促进了学生对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引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4.口试

现代社会沟通与表达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口试可以促进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高。除了一些口试性的课程,比如英语口语、普通话等课程本身只有通过口试来衡量学生的水平,更多的课程都可以尝试进行口试。口试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考核方式,在口试中,学生与教师直接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可以扬长避短,随机应变,在自己理解透彻的地方尽量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胆识和自信;教师通过口试倾听学生陈述与阅读学生试卷的感觉和效果有所不同,写在纸上的答案如果是错的,教师不能及时纠正,而学生口头陈述却可以及时纠正,口试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问题的角度和难度,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口试的灵活性使师生双方都有了一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通过口试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机会,学生可表达他的观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培养了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考核方式的思考

1.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要根据课程的性质、类型、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对于理论性较强、注重应知性质的课程,或者同一门课程中属于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闭卷笔试或开卷笔试的方式;对于要求学生理解、会运用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强调技能的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的课程采用操作性、实践性的考核方式会有较好的效果;要评价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口试是一种不错的考核方式;一些实务性、操作性的课程,采用实践性考核方式更符合课程的要求。

2.同一门课程,根据不同的内容也可以穿插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大学英语教学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于听和写的能力可以通过听力测试和笔试进行评价,通过口试可以测试学生的说的能力,间接地也可以测试学生的读的能力。这样,在一门课程中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衡量。

3.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要积极提倡口试、一页纸开卷考试,技能实践考试、总结报告、技术型课程设计、大作业等考核形式;同时,由于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仍需要充分发挥传统闭卷笔试的作用。

4.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要改革课程成绩的评定标准,改变过去一考定结果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过程性成绩的评定与记载,并在综合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

总之,课程考核是指挥棒,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取长补短,灵活运用,逐步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从而对课程教学改革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