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产动画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产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范文1

一、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成功的原因

(一)制作技术过关,实现超立体感官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使用了3D技术,大手笔的投入使硬件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动画电影制作方第一次将卡通影片提升到专业表演的层面,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接受了专业知识的培训,这就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拥有可爱的声音、搞笑的动作和丰富的表情,进而使观众感受到高品质的立体感,这将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二)老少皆宜,适合大众的观赏水平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获得了观众的一致的好评,是因为它更加符合大众的观赏水平。在观看的影片的时候,小朋友们欣喜若狂,大人们也觉得非常轻松,这就改变了以往动画电影的模式。影片中的环节吸引着所有的目光,在欢笑的同时观众也感受着精彩和刺激,使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影片中主人公“强哥”是一个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他每天都辛苦的劳作,“李老板”每天都用电话遥控着他进行砍树。“光头强”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寓意,比如白领可以在他身上感受到工作的疲劳,所以这比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电影中的反面人物“光头强”也有善良的一面,他温情的一面是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因此“光头强”角色的塑造比较成功。[1]

(三)情感丰富,传播正能量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处处充满着正能量,将感动、亲情、震撼和欢乐融合在一起。影片中增加了一个角色“嘟嘟”,她是影片中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起到导火线的作用,使影片的情节更加的丰满和复杂。人与熊联合上演了搞笑、温馨的情感大戏,影片中的画面让人感觉惊险刺激、哭笑不得,且又感染着每一个,让观众觉得非常符合现实生活情景。

电影版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将电视版中的缺点全部摒弃掉了,整个影片中充满了正能量,整部影片融合了正义、智斗、友情和亲情在其中。电视版的核心思想是绿色、环保,光头强是一个反派,他每天都在破坏森林;电影中的光头强改变了以前的形象,他变成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他和熊大、熊二一起保护嘟嘟。为了救回嘟嘟他们与坏人斗志、斗勇,以前的矛盾关系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矛盾。[2]坏人的贪婪是邪恶的源泉,他们渴望得到遗产,最终使他们丧失了人性。影片所表述的主题就是金钱给人造成的异化和腐蚀,这样的主题比电视剧复杂,更能体现出社会化的特点。

二、 净化后的细节

影片中的光头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电视版中的许多细节被净化了。猎枪变成哄嘟嘟开心的水枪,这也给角色背景增添一些内涵,光头强使用水枪来哄嘟嘟,这也表现出光头强自始至终都是在玩水枪。这样的修改,大人们会觉得非常的牵强,光头强用一把水枪追的熊大和熊二满森林跑,这与常理相背离。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就会觉得非常的搞笑,这样的设定在今后的后续作品中应该延续使用。

语言方面也发生了改变,过去光头强都是大喊“臭狗熊”,影片中却使用了昵称“小熊熊”,这样也使得影片的暴力程度被降低了。电视剧中,随处都可以听到“臭狗熊,你给我站住”之类的话语,但是影片中却一点也没有,影片中会出现的暴力程度较弱――“小熊熊,你们气死我了。”影片语言的改变不仅受客观因素影响,还与故事的剧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影片中光头强、熊大和熊二他们是同盟,这与电视剧版的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不难发现这部影片是建立在同盟的关系基础之上的,暴力性的语言得到了弱化,这样光头强的称呼也会觉得非常可爱。

三、 光头强被好人化处理

长篇叙述二元对立世界观故事情节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引入新的反派人物,原来的反派通过好人化处理变成了主角的同盟,这样的叙事模式会经常的使用到,比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猫和老鼠》中的Tom等。使用这样的处理办法表明,新反派人物的出现使原有的法则被打破了,需要有新的英雄来改变现实情况,从而使世界恢复到原来的和平中,影片中光头强角色的转变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使用了性能序列理论和普罗普的叙事模式,电视版的光头强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电影中他却成为了好人。影片中小嘟嘟的出现,使光头强原来的生活全部打乱了,在一系列的巧合中光头强被警察当成了劫匪,同时真正的劫匪也在关注着他,因此光头强必须要躲开追捕。影片中一开始的时候,光头强多出了一种嗜好,那就是洁癖,这在电视版中却从来没有体现过,这也是从某一细节上对光头强的好人化处理,在影片中光头强扮演着英雄和受害者的角色。这时候熊大和熊二不再是主角了,它们被放在了次要地位,扮演着帮手和施惠者的角色。[3]它们在小嘟嘟被坏人劫走以后,与光头强结成了同盟,小嘟嘟的出现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为了照顾小嘟嘟,原本对立的双方却变成了同盟一起与邪恶势力作斗争。尽管故事的表现手法有点老套,设计的悬念过于的程式化导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却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四、 类型的拼贴

《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融合了《财神当家》和《宝贝计划》的故事框架结构。遗产的情节与《财神当家》完全相同,影片的过于相似,使得小朋友们都可以猜到故事的下文。剧情姑且不谈,影片的场景、语言和角色都可以让人达到“脱帽”的程度。光头强第一次看见小嘟嘟的时候会让人联想到《宝贝计划》的开篇情境;熊大和熊二潜入到光头强家的情境又和《功夫熊猫》中的阿宝初次来到翡翠宫的场景一致等等。对于《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影片中出现这么多借鉴的地方,作者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第一,国产动画电影的类型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国产商业动画电影的制作环境比较的脆弱,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国产动画电影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影片使用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使得《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这部影片获得了丰硕的商业收益,这部影片在三天之内票房就到上亿元,这也是最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的最好成绩。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运气得来的,而是市场正面的回应了符合标准的动画类型片的成绩。该影片使用了许多类型化的拍摄形式,例如喜剧、动作片、特工片和警匪片等,假如只是简单的拼贴,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究其原因,影片在确保表层叙事连贯的情况下,对其深层次的含义也进行了明确的表达,故事结尾在阐述亲情的时候,尽管套路比较陈旧,但是也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这也使得大人观众们可以较好的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

第二,《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与《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比较,前者的类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向成熟的方向发展,这是这部影片值得赞美的地方,但是也意识到其中的不足,类型化叙事手法在使用的时候,存在着拿来主义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改善。《熊出没》系列电影自上映以来在创意上面使用的都是加法原则,怎样好玩就使用怎样的形式,觉得有用的就直接拿过来。《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也是这样的思路,不仅仅添加了人物小嘟嘟,光头强也有了改变,他有了洁癖,同时还成为了机械研发的天才,制造飞机对他来说都轻而易举。这样的叙事手法完全的借鉴了《卑鄙的我》中的小黄人的研发天分。这一点上,钢铁侠也许是他们共同的模仿偶像,这样的情况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灰太狼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4]主要的问题是,影片中飞艇大战和飞机制造的戏份尽管很精彩,但是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光头强直接开着自己拼凑的飞机就来了,这和早期拍摄的蜘蛛侠电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或多或少的让人感觉有的错位。《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这部影片出现这样的错位感,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部影片没有自身的特点,过多的借鉴别人的精彩。从这一点上看,《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就要比《喜羊羊与灰太狼》略差一些,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的认为光头强和灰太狼之间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这样的既视感,影片的制作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量避免,不然角色的个性魅力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将创意叠加在一起,在一段时间内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影片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就要有属于自身特定的魅力。只有不断的创新,影片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紧随别人的脚步只能换取片刻的成效,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实力,一味的拼贴不会获得永久的成功。

结语

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动画电影的整体制作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自上映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观众对这部动画电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的成功预示着国产动画电影的原创力在不断提高,国产动画电影要想走出国门,就要不断的挖掘原创力,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着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倩.从《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看国产“合家欢”动画电影的打造[J].大众文艺,2014(21):201-202.

[2]和水英.《熊出没》系列动漫电影的“小糊涂与不完美”――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学张力与价值构建分析[J].电影评介,2015(12):26-29.

国产动画片范文2

备案数据开始有点靠谱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官方网站“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专栏的数据统计分析,2012年共批准立项580部、470721分钟,备案部数在同比增加2.5%的同时,备案分钟数同比减少4.3%,这说明动画项目的平均片长在降低。这是在2010年达到历史高位59.5万分钟之后,连续第二年进行减量。以当年实际产量和上一年备案数量进行比对,2012年完成率达到了45.3%。从2008年最近五年的情况来看,实际完成率一直稳定在43%~53%。这也说明,即使是国产电视动画片剧目正式立项备案后,实际完成率仍常常不到一半。

童话和教育题材仍唱主角

根据《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制度暂行规定》中对于国产电视动画片的题材分类标准,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划分为现实、历史、教育、科幻、童话、神话、特殊和其他八种题材。2012年进行制作备案公示的全国国产电视动画片按题材划分依次为:童话题材259部、184434分钟,教育题材132部、146566分钟,其他题材58部、49672分钟,历史题材60部、48229分钟,现实题材39部、23666分钟,科幻题材15部、9968分钟,神话题材13部、6147分钟,特殊题材1部、99分钟。按照各题材所占比例大小,以童话和教育题材居多,分别占39.3%和31.3%,合计占总体的70.6%;其他和历史题材所占比例也均超过了10%。

动画生产省份扩大并集中

2012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95部、19793集、222938分钟,分别同比减少9.2%、1.8%和14.7%。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生产的省份更加广泛,共有24个省份以及中直有关单位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自2006年以来,共有10个省份以及中央电视台连续七年制作生产国产电视动画片,按照产量依次为:江苏23.4万分钟,广东20.3万分钟,浙江19.5万分钟,湖南11.3万分钟,辽宁8.0万分钟,福建7.0万分钟,北京5.5万分钟,中央电视台5.3分钟,上海3.9万分钟,重庆2.7万分钟,黑龙江1.5万分钟。2012年,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合计271部、164889分钟,分别占总体的68.6%和74.0%,高于去年。

十大制作机构进入门槛大幅降低

自2004年以来,我国原创动画片制作生产机构大量增加,2012年制作生产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机构有214家,比2011年减少10家,这是我国原创电视动画片制作机构首次减少。按国产动画片生产数量,我国原创动画片制作生产十大机构合计生产83部、72317分钟,分别占总体的21.0%和32.4%,行业集中度仍旧较为偏低,其中,安徽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莞水木动画衍生品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神画时代数码动画有限公司、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苏州卡酷影视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均为新上榜机构,而且东莞水木动画属于新生机构,此前并没有生产过一部国产电视动画片。相比往年,2012年十大制作机构的进入门槛大幅降低,从2011年的最少5466分钟下降到3920分钟。

动画产业基地需加强管理

目前,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动画产业集群,中部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动画产业迅速崛起。2012年,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210部、123715分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生产数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是:南方动画节目联合制作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园、福州动漫产业基地、深圳市动画制作中心、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12年,湖南金鹰卡通基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家基地的年产量为零,长影集团自2007年以来连续6年为零,中影集团有5年为零,应当考虑像三辰卡通集团一样进行摘牌,以实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动态管理。

国产动画片范文3

〔关键词〕真人动画合成片数字技术三维动画

2015年暑假,国产奇幻电影《捉妖记》创下了票房神话,以24.28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票房冠军电影是一部真人动画合成片,这标志着真人动画合成片已经打破了其受众低龄化的定位,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中青年观众群的审美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虚幻的动画艺术与真实的电影艺术相融合,符合了当今电影主流消费群体的审美定势,数字技术不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依托动画艺术创造出了电影的主体,这也预示着数字时代下真人动画合成片将会迎来它的新机遇。

一、《捉妖记》:一部从实拍电影中脱颖而出的真人动画合成片

所谓真人动画合成片是指“动画片同其他类型的影片相结合,且不处于次要的、辅助的地位。”如美国电影《兔子罗杰》、捷克电影《爱丽丝的仙境》等。长期以来真人动画合成片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三维动画的出现弥补了二维动画空间表现的难题,三维动画同真人实拍相结合的合成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美国电影《精灵鼠小弟》、《蓝精灵》等,但仍无法撼动真人电影的主流地位。出人意料的,《捉妖记》从如《道士下山》、《太平轮》等同期上映的诸多真人数字电影中脱颖而出,并夺得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的桂冠,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熟的数字技术与流畅的三维动画。

1、数字技术:一场燎原的电影革命。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默片到有声片,每一次技术的变革带给电影的都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数字技术”这个词汇对于大众而言早已不陌生,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巨变。值得注意的是上映于2009年的美国科幻电影《阿凡达》,在中国还在摸索数字技术之时,该片就凭借纯熟的数字技术,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视觉奇景,完美建构了宏大而天马行空的虚拟世界,并以破竹之势横扫全球。对于《阿凡达》所引发的视觉风暴,中国电影从开始的望尘莫及很快发展到积极参与。2012年的国产电影《画皮Ⅱ》、2013年的国产电影《西游・降魔篇》等诸多电影中,对于数字技术的运用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这种对于数字技术的使用与探索不单单停留在构建虚拟场景与影视特效当中,利用无形的数字技术模拟出一些虚拟角色,使其与真实演员对话、互动,是数字技术在电影中应用的精髓所在。如《画皮Ⅱ》中的妖狐,虽然只出现在为数不多的镜头当中,但却为观众展现出了真实演员所无法比拟的视觉震撼。

2、三维动画不等同于数字技术,真人动画合成片不等同于使用虚拟角色的电影。虽然在《画皮Ⅱ》和《西游・降魔篇》中都使用了数字技术,并构建出了虚拟角色,但是却不能称之为真人动画合成片,正如我们不能称《阿凡达》是一部真人动画合成片一样。在电影《阿凡达》中,约60%的镜头是由数字技术完成,它的核心亮点是使用数字技术创造出的虚拟主角―――纳美人,但其并不具有动画的特性。动画因“画”的成分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不单单指绘画,而是泛指一切具有艺术特质的工艺,如剪纸、泥塑、木偶等都可以涵盖在内。在数字技术当道的时代下,将一切数字技术构建出的以逐格拍摄为基础的虚拟图像皆称为三维动画,是一种对动画概念的误判。因为动画的“艺术性”要求主观的注入人为因素,不论从造型或是运动都具有较高的假定性。某些完全依靠数字软件的自助运行技术手段;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摒弃人为主观创造因素而产生的虚拟图像并不具备动画的“艺术性”,故而不能称之为三维动画。例如《阿凡达》中的虚拟角色―――纳美人,虽然该角色展现了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一种外星生物,但是其给人的感觉相当逼真,它的运动是对于自然界生物的模仿,虽加以创造,但很大程度地依靠了软件的自我运行。又如拍摄于2012年的美国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中一段主要情节是主人公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印度洋上乘船漂泊了227天,这只孟加拉虎是该片的第一配角,也是一只由数字技术构建出的虚拟角色,但是它严格遵循了老虎的客观运动规律和外在形态,不允许个人的主观发挥,不具有动画的“艺术性”,所以它是一只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出的虚拟角色而非动画角色。综上所述,只有当数字技术这种抽象的符号依托在动画的“艺术性”之上,创造出主观性的而非依靠软件自主运行、模仿客观世界的角色,并利用其叙事,才能创作出动画。所以《画皮Ⅱ》和《西游・降魔篇》中的魔幻角色同《阿凡达》中的纳美星人一样皆属于力求完真的典范,但却不具有动画的艺术性。

3、《捉妖记》:一部具有“梦工厂”气质的中国真人动画合成片。电影《捉妖记》同《兔子罗杰》一样,是一部典型的“真人动画合成片”,二者皆具有动画的两大特性:“叙事性”及“艺术性”,不同的是《兔子罗杰》是真人实拍同二维动画相结合的影片,而《捉妖记》主要使用的是3D数字技术,虽技术手段不同,但艺术内核相同。

由动画导演转变为电影导演的案例并不少见,《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就是其中之一。许诚毅最初在香港担任卡通制作人,后于雪莱顿技术学院学习电脑动画制作,之后他迎来了动画创作生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梦工厂的动画电影《怪物史莱克》。在电影《捉妖记》中,观众也不难看出梦工厂的影子:圆润可爱的主角小妖王“胡巴”以及一众极具风格化的妖怪,皆具有漫画般夸张变形的外在形态―――“给物质世界重新赋予概念化的外貌。”小妖王胡巴眼神清澈、憨态可掬,通体雪白的它像一根白萝卜,观众仅从他的外形特征就可以对他单纯无邪的内心产生认同感,这是卡通风格造型的一大特点:解构现实,以符号化的卡通形象带给观众一种既定概念。在《怪物史莱克》等梦工厂经典三维动画电影中也遵循着这样一种造型规律:概括的、几何形态的外形轮廓以及细腻而夸张的面部表情―――外形即身份。带有梦工厂气质的不仅仅是角色外形,同样也体现在角色表演上:《捉妖记》中的动画角色一律采用流畅的卡通化表演,也称之为“弹性规律”―――角色在受力时产生挤压变形,这样的运动规律在美国动画片中占有主要地位。

这种将虚幻的动画艺术同写实的电影艺术相融合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亦真亦幻的新鲜体验,成熟的数字技术令这部魔幻巨制如虎添翼,最终使其异军突起,登上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巅峰。但这部影片同样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论是技术、外形或是表演,对成熟的梦工厂动画的借鉴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同样也显示出了一些弊端,比如妖物的动画角色造型中国古典特色感不强烈,若将其中的动画角色置于电影情节之外,观众很难分辨其归属地。可以看出,在无形的数字技术的支撑之下,虽然消融了动画与电影之间的屏障,找到了二者的美学契合点,但也同样消除了传统二维动画中的物质特性与质感,使动画与数字同化、使电影与数字同化。这也是在数字时代下,电影与动画共同面临的难题。

二、《捉妖记》:打破国产真人动画合成片受众低龄化的定位

伴随数字技术成长的新一代受众群。真人动画合成片虽然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观影感受,但对于已经形成既定思维的成年人来说,这种形势并不容易接受,因为成年人的审美定势相对强大,他们习惯于接受相对写实、整体的艺术形式。其实在《捉妖记》之前,中国电影就开启了对于真人动画合成片的探索,比如2001年的中国香港影片《老夫子2001》、2007年上映的大陆影片《宝葫芦的秘密》以及2008年上映的中国香港影片《长江7号》等,但这些影片都难以逃脱受众低龄化的现象,或者说其影片定位就是面向儿童这一年龄段的观众。但是《捉妖记》这部真人动画合成片之所以创下票房神话,一方面,“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影响势必存在;另一方面,中青年是其观影主力军的事实也是不可否定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推断:主流观众群的审美定势已经发生了转变,“80后”、“90后”这两支群体已经称为当今观影的主要消费群体,相较于之前主流观众群具有的稳固的审美定势,他们的审美更具灵活性。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伴随数字技术共同成长,深受数字技术的熏陶。

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从1977年美国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开始,之后的《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以及《阿凡达》一步步标志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从探索时期发展到全盛时期。同样,数字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也有着相当长的历史,1986年美国皮克斯公司推出了具有三维空间感的纯数字动画短片《玩具跳跳灯》,标志着一种新的动画形式―――三维动画的诞生,之后三维动画的发展势不可挡:《玩具总动员》、《无敌破坏王》、《功夫熊猫》、《冰雪奇缘》等一系列三维动画影片风靡全球,并在艺术同商业上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数字技术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游戏、广告、互联网、电视,甚至医疗、军事、工业,数字技术无孔不入,渗透到人类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伴随这一切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早已对数字技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近期,一部美国“真人动画合成片”引起了观影的新浪潮,这部上映于2015年的《像素大战》讲述了外星人以街机游戏的方式向地球人宣战,它们毁灭地球的方式是将人类“像素化”,电影全篇充斥着各色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出来的具有老式街机游戏风格的动画人物,并且“像素”,这个数字时代产生的特有度量单位似乎早已注入观众的大脑,观众并未觉得构建这个“像素”和人类世界并存的世界观是一件难事,相反的这似乎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潜意识。

三、从《捉妖记》看国产真人动画合成片的发展

如上诉所言,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中国中青年观众群的审美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虚幻的动画艺术与真实的电影艺术相融合,符合了当今电影主流消费群体的审美定势,这意味着一个属于真人动画合成皮的新契机已经到来。电影《捉妖记》已然国产真人动画合成片的新突破,但在突破的同时必须直面一些问题。首先,《捉妖记》这部以三维动画著称的电影并非完全的本土之作,中国数字技术行业同相关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其次,简单地追求视觉奇观迟早会被观众所厌弃。《捉妖记》因其玄幻题材的特殊性,一次性大量地向观众呈现了妖界的视觉奇景,但是难掩电影的内涵短板,缺少对于题材内在精神的深度挖掘。最后,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面对数字技术不可逆转的同化特性,我们究竟如何做到真人动画合成片的民族化、如何做到数字电影的民族化是电影人难以逃避的课题。

注释:

国产动画片范文4

Section 1

档期狭窄 单片票房难创新高

儿童观众的电影票房总量,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期。两三年前,票房能够过千万的国产动画片寥寥无几,而到了2011年,票房千万级的国产动画片已经一只手数不过来。2012年8月,没有任何品牌积累的国产动画片《神秘世界历险记》上映三天就突破1000万元的票房,神奇的吸金能力被业界誉为神话。只要有市场,投资就一定会闻风而动,同时国家针对动漫产业的各项鼓励政策也在背后为动画电影频频助力,经过一两年的准备,大量国产动画片进入密集的出炉期。

在此情形下,曾连续几年拿下寒假档国产动画片票房冠军,并迫使其他同类影片片方“让道”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已经很难一家独霸寒假档。从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看,5岁的“喜羊羊”遇到了更多对手。2012年,上海美影厂的《大闹天宫3D》加入了寒假档竞争,斩获5000多万元票房。《巴啦啦小魔仙》出品方上海卡通先生影业的董事长王磊告诉记者,由其出品的另一部动画片《洛克王国2圣龙的心愿》也将在2013年的寒假档上映。另外,像《绿林大冒险》《夺宝幸运星》《魁拔2》《科学小子》等国产动画片大都处于整装待发状态。

有业内人士此前表示,国产动画这块大蛋糕,一个“喜羊羊”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喜羊羊”系列多年来几乎是独霸寒假档,就连在暑期档“旁生”出一个《我爱灰太狼》,也在“逢羊必火”魔咒下收获票房佳绩。近年来,一些国产动画实力越来越强,以求在“喜羊羊”之外分得一杯羹。国产动画片已然呈现“群雄并起”之势。

扎堆上映 几家欢乐几家愁

不到三天就有一部新片,对主打儿童观众的动画片市场而言,这样的上片速度注定是无法被很好消化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能否再创票房新高,尚且使业内人士心存疑虑,更何况其他动画片。以前,作为儿童电影传统档期的寒假,相对暑假而言一直都有鸡肋之感,但正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在2009年的横空出世,造就了一个动画片的传奇。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第一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过往4年里,电影票房从2009年的9000万元左右一路飙升到去年的1.6亿元,每部续集都在创票房新高的现象,连好莱坞都无先例。寒假档期因此也被炒热。

今年7部国产加1部合拍动画片扎堆上寒假档,其密度之高前所未有。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10部以上的同质影片短兵相接,场面激烈可以想见。其后果当然显扎堆拥堵。国产动画片总体票房上升的同时,单片票房则会互相牵制,很难出现新高。

尽管竞争者众多,但院线和影院人士都一致看好“喜羊羊”的票房号召力。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张斌告诉记者:“如无意外,‘喜羊羊’应该蝉联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的头衔,唯一的悬念是今年能否继续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同质竞争 谁是动画王?

国产动画片范文5

纵观近几年动画产业的急速发展,动画产业比起同样作为创意产业的网络、游戏等行业,更难获得风险资金的青睐,也更难建立起一套健康良性的产业运行机制。国家为本土动漫提供了各种“优越条件”,虽然有产量上的大幅度提升,但动画精品却少之又少。

扶持政策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差距

播出政策不断调整。2003年,动漫产业被列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2004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电视台播出进口动画片不得超过40%。同年,广电总局要求1/3以上的省级和副省级电视台要开办少儿频道,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动画片总量的60%。《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知中指出力争用5―10年时间使中国动漫产业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此后为了扶持国产动画片,国家广电总局在的《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中明确规定全国各动画频道、少儿频道在每天17―21时的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国产动画栏目或自制的少儿节目,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及境外动画资讯节目和栏目,极大支持了国内动漫企业的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提出“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创意园区、基地的鼓励政策现状。基于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扶持,中国动漫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动画、卡通频道纷纷开播,动画产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成绩背后难以掩盖的是,大部分的中国动漫形象设计和剧本创作显得简单粗糙,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据相关媒体报道:“在省级电视台播出一分钟补贴1000元,在央视播出1分钟补贴2000元钱,出口1分钟补贴2500元钱等等。一些资本实力薄弱的动画企业,疏于在产品质量上精耕细作,而是托后门找关系,不惜一切代价到各级电视台亮相,为的就是播出后成功获取政府的扶持资金。许多制作水准颇为低劣的动画片被送到一些电视台播出,收视率无从谈起,却能凭借与电视台的播出合同从相关地方政府或部门领走补贴。”

政府支持动漫产业政策的利弊。政府制定的相关产业政策既可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毫无疑问,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因为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过,近年来“补贴”政策带来的负效应在个别领域也开始显现。现在的扶持政策,由于缺少对动漫产品在市场层面的检验机制和衡量标准,特别是对于动漫企业按播放集数补贴的粗放管理模式,这导致很多动漫企业为生产而生产、为补贴而生产,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却没有产生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创作理念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差距

根据《国产电视动画片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制度暂行规定》中对国产电视动画片的题材分类标准,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划分为现实、历史、教育、科幻、童话、神话、特殊和其他八种题材。2012年,各类别生产动画片分钟排序依次是:童话题材、教育题材、科幻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神话题材、其他题材及特殊题材。

目前国产动画片还是以童话、教育类题材为主,两个题材的动画片占2012年备案动画片总部数的67%,说明我国动画面向的受众还是低龄儿童,这就不得不让人把动画跟儿童划等号。长此以往,动画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逐渐沦为窄众传播,那么电视媒体收视率自然不高,进而不能构建品牌效应。根据BTV卡酷少儿卫视对动画片的收视评估来看,《喜羊羊系列》收视名列前茅,平均收视都在1以上。而更有历史意义,制作水平、美术造诣均为上乘的《淮南子》在四岁以上的平均收视仅为0.35。

曾参与制作《花木兰》《美女与野兽》等迪士尼动画片的美国肯渡动漫影业总裁刘大伟说,中国动漫产量巨大,但精品很少,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的动漫现在还是“制作”,而非“创作”。“好的故事最重要,中国动漫如果想顺利推向市场,那就必须在故事情节上下工夫。

产业链构架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差距

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大部分国人看到的都是国外动漫产业相当高的金钱回报。加之政府宽松鼓励政策的相继出台,更让人们看到了金钱利益的巨大诱惑。在这种环境下,“急功近利”成为了目前我国一些动漫企业的普遍心态。加速生产、不注重产品质量、动画形象粗制滥造等种种现象导致我国动漫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而为数不多的优秀原创动画,通常被各大发行公司、媒体平台低价垄断瓜分,致使原创品牌损失,推广力度分散,最终产品终将被淹没。

一直以来,电影、电视、杂志和书籍等传统出版发行渠道一直是动漫产品的主要传播渠道,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动漫作品通过Flash等操作便捷、进入门槛低的新技术渠道,快速进入新媒体领域并得到包括生产者和观看者的青睐。在动漫发展的传统强国日本,电影、电视、DVD、纸媒等传统渠道仍是动漫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新媒体则作为传统渠道的一种延伸和有效补充,势不可挡。韩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更是利用了网络技术优势,比如,动漫形象流氓兔,通过简单的flas,短短几年就风靡世界。

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市场也纷纷投向动漫市场。土豆网、奇艺网纷纷加大对动漫产品版权的投资,动漫产品新媒体版权价格飙升,2011年11月土豆网以1000万元的价格获得《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的网络播映权。目前该片在土豆的点击量已超过1400万。可见,新媒体领域是国产动画绕过电视台低价垄断形式传播的首选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国内与国外联合制作的影片越来越多,《熊猫总动员》《三国演义》《藏獒多吉》等多部影片陆续浮出水面,吸引外资越来越成为动漫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雄厚资金的注入也能为优质动画的生产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优势动画企业还可以通过预售动漫作品的方式取得初期制作资金,盘活投资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国产动画片范文6

从年初贺岁档上映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熊猫总动员》和《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到暑期连续上映的5部本土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兔侠传奇》《藏獒多吉》《赛尔号之寻找凤凰神兽》《摩尔庄园冰世纪》,下半年《洛克王国!圣龙骑士》等动画新片也即将推出。此外,今年的进口片中也有不少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Rio)、《功夫熊猫2》(Kung Fu Panda 2)、《赛车总动员2》(Cars 2)、《蓝精灵》(The Smurfs),随后的《快乐的大脚2》(Happy Feet 2)也有可能引进内地,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新片《丁丁历险记: 独角兽号的秘密》(The Adventure of Tintin)也是一部真人扮演的3D动画片。

在上映数量增多的同时,2011年动画片在市场上的整体表现也有大幅提升:之前在6月份,好莱坞动画主将《功夫熊猫2》票房一举突破6亿元,再度刷新了内地市场动画电影的卖座纪录。国产动画阵营中也不乏亮点:《喜洋洋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票房顺利达到1.48亿元,此外今年还有多部国产中低成本动画片票房过千万。

面对动画势力的增长和国产动画片的复苏,不由地让人思考:动画电影的春天真的来了吗?基于这一市场热点,本刊结合业内采访和落地活动――8月27日,《综艺报》和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优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国产动画电影论坛在京举行――对目前电影动画的市场空间、趋势、问题试图给出一个整体描摹。

2011:动画复兴年?

相比之下,今年的本土动画片亮点更多,隐隐出现了一个群体上阵的苗头。

动画电影理应是市场表现较为稳定的类型――在欧美等成熟电影市场,主打家庭观众的动画电影都有一定票房保证,作为一个类型,动画片的市场表现不是最突出的,但却是起伏最小的。此外,面对当前电影3D化的潮流,相比真人电影,之前已经实现了制作电脑化和三维技术主流化的动画相对更容易实现与3D的结合――目前好莱坞的动画大片基本已经全面3D化,而在中国,动画也是本土电影3D化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现在已是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实就在短短几年前,内地每年还只有少数几部动画片能进入影院,基本就是迪士尼(Disney)、皮克斯(Pixar)等好莱坞大公司的当季作品,票房也就在几千万元上下,当时业界还有“动画票房难过5000万元”的说法。突破出现在2008年,梦工厂动画(Dreamworks Animation)主打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在当年上海电影节上的亮相收获了满堂彩,业界普遍认为其将成为首部票房过亿的动画片,最终该片也很争气地大卖了1.8亿元。

《功夫熊猫》的成功拓宽了动画电影的市场,引起了更多主流观众对动画片的兴趣,也增强了影院经理们对动画电影的信心。随后在2009年暑期,《冰河世纪3》(Ice Age 3: Meltdown)和《飞屋环游记》(Up)携手过亿元,此后好莱坞动画大片过亿元已不再是什么难事。同样,《喜羊羊与灰太郎》也在2009年打响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第一枪,在事先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该片最终取得了高达8500万元的优异票房,并发展成为内地首套成功的商业电影系列。

进入2011年,动画片的增势再度提速。仅是今年1-8月,动画电影就已经实现了12.2亿元的总票房,这一数字也远远高于往年。国产动画的表现也大有起色――2009年总共有8部本土动画片上映,累计票房为1.5亿元;2010年的成绩则是1.7亿元;而今年截至8月底就已有23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累计票房达到2.7亿元。

往年国产动画的表现往往取决于一两部电影的表现,比如2009年本土动画片的总票房基本就来自《喜羊羊与灰太郎》再加一部票房7200万元的《麦兜响当当》;而在2010年,国产动画的放映场次其实是有所下降的,总票房的增长主要是来自《喜羊羊与灰太郎2》相比前集的票房提升。相比之下,今年的本土动画片亮点更多,隐隐出现了一个群体上阵的苗头――除了《喜洋洋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毫无悬念破亿元以外,另一些本土动画也有不俗表现,例如年初上映的《熊猫总动员》首周就有2420万元进账,最后累计收入超过了4700万元。作为内地第一部打3D牌的本土动画,虽然《熊猫总动员》的成功有偶然性,但随后上映的《兔侠传奇》《赛尔号之寻找凤凰神兽》《摩尔庄园冰世纪》首周末也都实现了1000万-2000万元的票房。就中小成本国产商业片的情况而言,首周过千万已属相当不错的成绩,对比一下好莱坞的3D动画大片,《玩具总动员3》去年上映时的首周票房是3150万元,今年的《里约大冒险》首周也就是2240万元。

口碑和票房的背离

原创动画电影能否进一步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吸引更多成年观众。目前国内原创动画片的受众定位还是过窄,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成熟之处就在于其受众取向相对模糊。

今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反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各有风光和郁闷之处:一些影片虽然成功达到票房目标,但在品质和口碑上颇受诟病。上文提到的很多相对卖座的作品在某电影专业网站上的受众评分基本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就市场走势而言,这些影片在首周取得不错的成绩后,往往第二周票房就会出现急速下滑――《兔侠传奇》首周1210万元,但第二周立马跌至380万元。《熊猫总动员》1580万元的次周收入好看一些,但第三周也立马跌至450万元。同样,《赛尔号寻找凤凰神兽》《摩尔庄园冰世纪》等片的票房曲线也呈类似加速下跌情况。

相对于这些“叫座不叫好”的影片,另一些相对比较“叫好”的本土动画电影却未能实现理想票房。前不久上映的《魁拔之十万火急》在业内口碑不错,此外,就制作质量而言,中日合拍的动画电影《藏獒多吉》也相对突出,但这两部电影在内地的票房反响很差,上映首周均未能进入票房榜,这意味着两片上映首周的收入连200万元都不到。《魁拔之十万火急》出品方、北京青青树动漫CEO武寒青介绍说,上映之前公司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营销的花费就达到了300多万元,但影片最终在内地的票房只有区区350万元。

品质和票房背离,国产动画目前的这种情况有其背景原因。一方面,动画片要叫好很难――即便在好莱坞,动画电影在创作、制作和管理的专业水平上也属极高难度产品。此外,电影的制作品质和卖座能力从来都不能简单画等号。而在内地,动画长久以来又是一个相对“内向”的领域。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国产动画电影收获的好评多数来自业内,其与实际卖座成绩的落差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中国动画产业目前对市场和观众主流的认知仍有相当距离。

这种因不熟悉市场而带来的定位矛盾在国产动画片中普遍存在。

例如一些国产动画片电影上映前总是着力宣传在制作上如何达到国际水准,如何不逊色于好莱坞动画,但影片上映后遭到质疑后,主创又改口一味强调中美动画的差距是多么巨大。除去宣传策略,这种表述上的前后不一也表现出国产动画目前对自身定位存在某种偏差。这一点从片方对票房的预期和反应中也可见一斑,比如之前的《兔侠传奇》,其市场表现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实事求是地说,首周1210万元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只是与片方之前口号喊得太高,所以相比之下显得落差甚大――失望源于目标太高。从当前市场预期来看,国产动画比较和参考的对象应该是内地的中小成本商业片群体。

另一方面,今年国产动画市场反响出现明显起色,背后固然有动画产业本身的发展原因,但大背景因素不可忽略,比如增速迅猛很重要的缘由之一就是国产动画市场基数很小。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电影市场整体环境的变化。内地电影市场的扩容已经进入了一个阶段,2011年内地银幕总数有望突破一万块,终端规模的升级加大了对内容产品的需求,市场出现的大量新空间需要更多内容产品。事实上,增长也不只在动画这一块,国产中小成本今年整体都颇有亮点。

市场空间多了,竞争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相比以往,当前内地电影市场反应更为灵敏,因此也需要片方更精明和更灵活的运作。银幕空间虽然有了,但一旦新片在影院上映后表现不佳,就会面临立即下片的命运。这种局面也是当前所有中小成本电影共同面临的挑战,动画自然不例外。只是初来乍到的国产动画片对此似乎还不太适应,很多影片在运作上也存在问题。比如宣传营销的节奏,有时片子刚刚获得了点儿好评,但首周的票房也出来了,排片立即就下去了,即便随后作品的口碑和关注慢慢上升,但片子在影院市场上已经没有空间。

此外,也要考虑国产动画电影现有的受众定位。就内容性质而言,当前的本土动画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衍生动画片,其之前往往有电视剧、网游等相关内容产品的铺垫,在低龄观众群中具有一定号召力,对成本和制作品质的要求较低,因此相对容易获得更好票房。今年,卖座不错的本土动画中除了《熊猫总动员》,其他基本都属此类。相比之下,《魁拔之十万火急》《藏獒多吉》等原创动画则缺少营销、宣传卖点和观众基础,其市场命运比较依赖作品品质,而这就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也意味着更大的商业风险。

目前,国产动画片的主要市场还是在于低龄观众。从长远看,未来国产动画,尤其是原创动画电影能否进一步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吸引更多成年观众。目前国内原创动画片的受众定位还是过窄,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成熟之处就在于其受众取向相对模糊――《功夫熊猫2》这样的大片都能覆盖到全年龄层观众,如果没有成人观众的支持,仅靠低龄观众“小手拖大手”不可能做到6亿票房。其实《喜羊羊与灰太郎》系列的稳步前进,在一定程度上同样源于其能在保证作为基础的低龄观众的同时,不断地吸引都市白领等成人观众群的兴趣。就此而言,《魁拔》等片在观众群延伸方面的努力从值得肯定――毕竟,动画电影也是电影。

政策和市场

目前的国产动画或许更需要的是产业化方向上的有效引导。

和电影、网游等主要通过自身市场进步取得发展的产业不一样,中国动画这几年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政府与相关政策的支持。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此后各种扶持措施相继出台,尤其是国务院在2006年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广电总局也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各级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在每天17时-20时不得播出境外动画节目。这给国产动画直接带来了宝贵的市场空间。政府相关部门近年来对动画的政策扶持是持续性的,比如今年文化部就又会同有关部委了《动漫企业进口动漫开发生产用品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这也是文化产业领域首次获得减免进口税收的优惠政策。之前在7月份,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也表示将在年内出台“十二五动漫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相关扶持策略和政策。

对内地动画企业来说,政策扶持来得恰逢其时。

2006年以后内地动画业开始出现了一个增长,各地的优惠政策也逐渐出台,动画基地建设兴起。加上前两年正好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很多原本依赖海外代工的动画企业顺势转型内容原创。这些都直接激发近几年中国原创动画生产“井喷”――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2007年国产电视动画产量突破10万分钟,一举超越日美等传统动画大国,而在2011年,业内预计国内电视动画产量将达到33万分钟。

不可回避的是,国产动画在数量激增的同时,质量相比以往出现了明显下滑。个中缘由:相对产业的膨胀速度,市场本身并未同步壮大,比如电视台收购价过低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动画业界,另一方面,扶持政策也影响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比如很多地区都有针对动画内容生产的优惠政策,一套节目能在央视播出就能得到相应的补贴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动画制作越来越远离市场。

目前的国产动画或许更需要的是产业化方向上的有效引导。毕竟面对全国现有的数千家动画公司,优惠和奖励再多也只是撒胡椒面。既然是产业,就必须得由市场支撑而非政策支撑。因此目前的问题似乎不在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相反正是因为市场化操作太少,使得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国产动画要想真正取得突破,必须自身更积极地走进市场。

在制作资源、经验均有欠缺的情况下,国产动画要想迅速提高内容品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合拍。今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片中,《熊猫总动员》和《藏獒多吉》就都是合拍。前者是中德的合作,其也是2009年中国政府赴欧经贸促进团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惟一正式签约的项目。《藏獒多吉》的运作更是历经多年,2007年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就对记者谈到过这个项目,其日本合拍方Madhouse也是国际业界声誉一流的动漫公司。从实际品质来看,《藏獒多吉》这样的作品确实体现了合拍的进步。

不过另一方面,合拍从经营上看,其带来的海外投资和市场以及专业技术无疑是国产动画急需的,但从产品本身看,合拍也有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创作层面,目前国产动画专业水准的严重不足体现得格外明显,其实《藏獒多吉》等片还是更接近日本动画的主流面貌――除了编剧,影片的主创几乎全部来自日方,制作品质得到保障的同时,这样的合拍片距离内地主流观众的审美兴趣存在差距也是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