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行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行业范文1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与《电子商务》合作,发表主题为“部分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连载文章,同时选取中小企业、电力行业、网络广告、电信业、银行业、证券业、网络游戏等领域,进行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研究,根据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行业提出电子商务应用的对策与建议,起到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
继2002年我国电力行业启动市场化改革之后,作为电力行业主导者的国家电力公司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电力信息化,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进程,从而拉开了电力信息化的帷幕,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渐显端倪。
我国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电子商务是指市场主体运用现代电子手段和互联网络等从事的商务活动。破解电力垄断格局之后形成的分权体系下,电力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涉及到五类主体:电力原料及设备供应伙伴、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据此,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类:
1.电力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应用。最明显的表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作为独立的电力企业,要适应网络经济的需要,迟早都要走上信息化之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ERP、OA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主,小到企业邮件服务器的配置,大到企业财务、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实现基于企业基本数据库的生产流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科学高效管理和企业自身资源的协调运作。发电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生产管理系统(MIS)、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在电力企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从1994年开始,国内电力企业就开始尝试ERP.国华电力前总经理顾峻源参观香港中华电力时,震惊于香港中华电力管理系统的一只“哭泣的小猫”,于是在2003年春组织了包括承担管理咨询及系统实施的毕博公司、担任项目监理的德勤公司、专注财务软件实施的大唐兴竹软件公司,以及专注进行电力软件开发集成的博奇公司在内的强势力量,开始上马ERP项目,使得集团层面能够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通过对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的实时掌握,对企业的资金运作、人力资源变化的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企业每年降低发电成本5%.
2.电力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应用。发、输、配、供形成了电力产业链条,而各自又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链条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实现电力上网,需要有网络竞争价系统的支持;输、配、供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电力调度、远程监控读表、故障定位等,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有用武之地。江西县级自动化电力调度系统选用浪潮英信NC1000硬件平台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管理复杂的网络,能实时有效地捕捉到各地的用电信息,然后自动地通过发电机组和继电器调控系统,实现电能在各个子网的均衡。北京供电公司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实现了电能计量的实时遥测,实现了2500位大客户的远程电量采集,并实现了35千伏以上的电力客户、10千伏或630千伏安以上容量电力客户的自动计算电费,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大批抄表劳务人员解放了出来。
3.面向外部伙伴的电子商务应用。电力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相应的供应伙伴,发电、输电、配电设备采购需要供应商,尤其是发电企业需要电煤等原料供应,这些都可以利用电子采购来实现。浏览各大电力企业的网站,不难发现项目招标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各独立企业之间资金结算离不开金融机构,需要利用电子转账系统。
4.面向用电客户的电子商务应用。虽然电力行业长期垄断、电力供不应求使得电力拥有“皇帝女儿不愁嫁”之优势,但市场化改革分拆了电力产业,电力也以商品的身份走进了市场,这使得电力营销成为关系到电力企业命运的工作,电力客户服务也日渐提上日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用电客户需要通过市场购买电力商品,获取信息、竞价购买、电费缴纳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实现。近期伴随着电力危机的频繁出现而不断升温的需求侧管理,更加突显了电力资讯网、电力市场(EM)、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已经起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零打碎敲,缺乏全面规划。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有全面长远的战略规划作前提,否则将难以为继。目前我国的企业在打算应用电子商务时,要么对高额固定投入的要求望而止步,要么病急乱投医匆匆上马,这导致电子商务的应用收效甚微甚至全面告败,人们开始怀疑电子商务的先进性和必要性。电力企业也有如此经历,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国家电力公司的要求下,纷纷触网,不管结果如何,先上一点再说,一方面赶上了信息化的潮流,另一方面能算得上在位者的一大政绩。安装一个财务软件,建成一个公司网站,就叫应用电子商务了。这样零打碎敲,没有战略规划,遇到问题再修修补补,无法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而更多的就表现为外界所看到的“烧钱”。
2.各自上阵,不能整体协调。电力行业长期的高度垂直一体化和垄断造成了企业机制不灵活、电价偏高等弊病,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以全新的电力运作模式面对市场竞争。业界纷纷擎起分权大旗,独立行事,各行其是,尽量减少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惟恐有“垄断复兴”之嫌。然而电子商务强调战略协同,单兵作战是无法体现“团队生产”优势和发挥“网络效应”的。
3.偏重硬件,观念不够深入。电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也需要基本的硬件、软件的投入。但单靠这样的硬投入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信息化建设只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物质准备,电子商务则更强调“商务”,强调“理念”。众多电力企业着手开展电子商务,基本上完全依赖技术部门,而在经济规律的把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交易与竞争、客户需求导向意识等方面做得很不够。信息化的外壳完备起来了,但电子商务理念不能深入,依然无法体现优势。电力电子商务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嫁接到传统的电力行业,而是全面的、彻底的、深入的电力企业革新,从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到电力交易、客户服务,都要渗透全新的电子商务理念。
4.注重技术,轻视商务环节。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中,明显偏重于技术,从各类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就能看出,而竞争意识、营销观念、市场交易、客户需求等往往被长期处于国有体制、多为技术出身的电力企业领导所忽视,因此当前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电子商务应用的要求。
5.偏爱实践,理论指导不足。电子商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目前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而电力产业运行规律、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理论和应用模式探讨研究严重滞后,跟不上实践的需要,使得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缺乏理论指导,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依托电子商务缔造电力航母
通过对电力行业运营的考察、对电子商务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对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行业拥有明晰的产业链条,比一般的传统产业更适合于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建设只是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准备;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全面规划,整体协同,利用先进理念深入彻底地改造电力运行机制,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我们要加强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理论研究,探寻电力行业电子商务运行规律,发现、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为此,我们要依托电子商务,充分整合资源,缔造电力航母,促进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良性、高效发展。首先,深刻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含义,把握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的规律。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先进生产力,贯穿于企业运营全过程。正如IBM倡导“随需应变”(OnDemand)电子商务一样,要对客户和市场一切的变动更敏感和更灵活地做出有效响应;采用可变的成本结构来提高投资效率和财务结果的可预测性;让战略合作伙伴承担周边次要任务,而自身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灵活而可靠的信息运作环境,企业既能对新的问题和变化进行调整,还能提供高度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行业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将电子商务理念融入各个操作环节,整合全行业资源,形成整体优势,提升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
电力行业范文2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不合理,人力资本不能按照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参与分配,导致高管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营短期化行为较为普遍,造成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日益恶化,极大地损害了广大股东的权益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动摇了证券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研究为理顺上市公司的利益分配关系,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保护广大股东的投资热情,实现上市公司乃至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假设一: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报酬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委托理论,公司股东与高管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企业面对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股东为了防范问题,会设计一个最优报酬计划,并通过可观测到的业绩指标来决定高级经理人的薪酬,尽可能将经理的报酬和企业的业绩联系起来,激励高管人员采取符合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减少高层经理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导致的成本和风险,从而使经理有足够的动力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最终增加股东的收益。同时,由于公司高管人员的年度货币收入取决于公司的绩效,高管人员为了自身的收入最大化,必然努力工作以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使自身的薪酬水平随着会计盈利的增加而增加。
假设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薪酬水平与公司规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osen(1982)构造了一个理论模型,认为企业是一个层级组织,企业的产出由管理、监督和生产决定,能力越强的经理要求在生产中控制更多下层员工的人力资源。根据管理理论,公司规模越大,组织中的管理层级也越多,高管人员控制的资源也就越多,而每一层级在薪酬上的差别使大公司的高管人员更有机会使其高薪合法化。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企业复杂性将要求管理者具有更高的管理技巧,从而企业会聘用更高价的经理人。因此,大型企业中高级经理能力所产生的租金要远远高于小型企业,其报酬也就相应地更多。国内外大量研究(Kaplan,1997、Baker,Jensen和Murphy,1988、魏刚,2000)发现,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公司高管人员的报酬也会随之增加,即当公司规模增加时,高管层级差报酬也会随之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假设三: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股本中国家股所占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中普遍存在股权结构畸形,即国家股大都具有绝对控股地位,而国有资本主体一直处于缺位状态,这对于激励机制的效用发挥无疑具有抑制作用。由于受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上传统“大锅饭”现象的影响,使得国家股比重较大的公司在薪酬制度设计上不能完全走向市场。因此,国家股比重越大,高级经理人的薪酬水平越低。而国家股在大部分电力上市公司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就导致了电力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相对较低。
假设四: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报酬与其持有的股份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委托理论,当高管人员没有拥有公司股份时,他们就会回避风险较高且收益较高的项目,而选择风险较低、收益较小的项目;当高管人员拥有公司股份时,他们就会投资收益较高的项目,从而使自己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这样,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就紧紧地捆在一起。由于高管人员不断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当他们持有企业的股票越多时,他们将会视企业为利益共同体而为之奋斗,促使利润增加,提高经营绩效,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金报酬补偿。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采集来源
本文的实证研究以2005年12月31日前在深沪两地发行A股的全部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共56家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对2005年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所采用的样本数据来自于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网站刊登的有关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摘要和巨潮资讯所披露的电力上市公司数据信息(其中有些数据系直接取得,有些数据系经过加工计算后所得)。
(二)变量选择及说明
国内外许多研究一般使用Tobin’sQ值(即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的比率)来衡量公司的价值。本文认为,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远远偏离其价值,而且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也难以估算,Tobin’sQ值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绩效。所以,本文采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的绩效。同时本文研究所用的薪酬数字并没有将股票期权纳入,而只限定于上市公司年报所披露的货币性年度报酬,包括工资和奖金等。另外,由于高管人员隐性收入的资料难以取得,所以本文研究的高管人员薪酬中不包括此项。对于企业规模,本文采用公司的资产总额表示。在本文的研究中,为了进一步研究高管人员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及国家股对高管人员薪酬的影响,分别设置了高管持股变量和国家股变量。详见表1。
(三)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提出的假设,笔者构造以下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
①每股收益可准确描述上市公司每股股本的盈利能力,但却不能说明净资产的盈利能力,而净资产收益率的特点恰恰相反。因此,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经营绩效指标。
②本文的高管人员不包括独立董事。
式中βi(i=0-4)为系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分析
笔者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就样本数据的各有关变量数据指标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和计算(见表2)。从表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是工资加奖金,实行年薪制的很少,对于西方极其普遍的股权激励的报酬形式,即使是在最便于推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这种激励手段仍然处于“真空”状态。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总体持股数量较少,持股比例偏低,统计结果显示,高管人员总体持股数量的均值约为百万分之六,总体持股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最高也不过为0.02%。值得关注的是,高管人员“零持股”现象严重,在56家上市公司中竟有53家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为零。另外,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之间高管人员报酬差距明显,前三位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报酬的平均数最高的达到86.67万元(股票代码000037),而最低的仅为1.14万元(股票代码000426)。我国电力行业56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7.013%,盈利状况一般。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国家股比例均值为41%,约占总股本的五分之二,与其他地区类似。
(二)回归分析
我们对上述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表3—表7所示:
R2=0.913F=114.953DW=1.616Y=0.951+0.421×X1+0.617×X2
分析以上结果,由表5、表6可以看出X3、X4与Y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44、-0.235,也就是说电力企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与国家股比例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没有支持假设三;同时高管人员是否持股,对公司经营绩效并不能产生显著影响,即不支持假设四。而由表3、表4可以看出X1、X2与Y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0.441,即电力企业上市公司高管报酬总额与公司绩效(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假设一成立;电力企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报酬总额与公司规模(资产总额)正相关,即假设二成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Y、X1和X2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具体的函数关系式为:Y=0.951+0.421×X1+0.617×X2,且在9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
四、研究结论
(一)电力企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高管人员持股并没有对高管人员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国家股比例与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也没有显著的负相关性
这说明高管持股比例和国家股比例对高管的薪酬影响不显著。对于这种结果,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电力企业上市公司近几年来进行改革,国家对其政策以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之间形成竞争趋势,国家对其影响越来越小。另外,我们的研究没有考虑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获得的非货币收益——灰色收入(如公费吃住、旅游、出国、购买豪华轿车等),而这些可能会为高管人员提供足够的激励。同样,电力企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偏低(见上文描述性统计),“零持股”公司的比例达到94.64%,如此低的持股比例根本无法把高管人员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根本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而且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在任职期间不能通过二级市场买卖本公司的股票。这样,除了在公司初次发行、增发新股或送配股时可以取得公司股票外,没有其他增加持股的渠道。国家对内部职工股的发行和交易也有严格限制,这使得高管人员的持股处于一个十分僵硬而自我封闭的体系中,导致拥有股权的激励效应荡然无存。因此,在电力企业上市公司中高管人员的年度报酬与国家股比例没有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人员持股对高管人员没有产生显著的激励作用。
(二)电力企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
这说明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目前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的制定基本上结合了企业的业绩指标,开始摆脱过去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脱钩的现象。实证研究结果也显示,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净资产收益率)越好,高管的薪酬越高。这是因为在电力企业上市公司中加强业绩与薪酬间的联系对发挥薪酬机制的有效作用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企业在制定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时开始认识到了业绩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中结合具体的薪酬结构来挑选业绩的衡量指标,全面配合解决现代公司制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关系所面临的激励不相容问题。
(三)电力企业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年度报酬与公司规模正相关
这说明电力企业上市公司在制定高管人员年度薪酬时,主要是根据公司的规模。实证研究结果也显示,电力企业上市公司资产的规模越大,公司资产总额越多,高管人员的薪酬越高。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目前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制定的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电力企业高管人员为其自身利益只注重追求公司规模(总资产)的增长,而忽略了公司盈利的增长,只做“大”不做“强”。
五、研究局限
电力行业范文3
关键词:环境审计;电力行业;环境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5日
一、电力行业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电力行业在环境保护上一直努力,但综合近几年上市电力公司的财务报表、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书仍发现其在环境审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环境审计信息披露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发电厂仍处于煤炭发电阶段,而煤炭燃烧时的有害气体,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环境会计数据信息的披露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在电力行业的财务报表中很难发现披露任何有关环境会计财务信息,比如绿化、排污和生态恢复等方面的相关支出,且其社会责任书和环境报告书中只是提及环境数据,而在环境会计费用方面却只字未提。
(二)环境审计人员不专业。在有些电力公司环境报告书中提及公司开展了相关的环境审核工作,并完成报告及送审。但是,其中未提及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环境审计,表明这些电力公司没有聘请专业的环境审计人员进行环境审计工作,因此环境审计人员不专业。
(三)环境审计监管不严。在有些电力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处理情况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力度,体现出环境审计方面监管不严格。
(四)环境审计积极性不高。有些电力有限公司在环境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提及其按照国家要求,且对外公布的只有2013年和2014年的相关环境报告,每年定期的按照国家要求公布,报告主要是应政府和投资者的要求,并不是自主披露,这说明其环境审计报告的积极性不高。
二、电力行业环境审计问题原因分析
(一)环境审计信息披露分析。对于电力行业环境审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1、从国家角度看,政府可以通过汇总分析各上市公司的环境审计信息,了解社会企业对环境保护相关情况,从而出台相应的措施。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环境审计信息披露列入环境审计体系的内容中。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在高速消耗着不可再生能源,要想转变成低能耗的发展模式,需要大规模的调整市场结构,环境审计信息披露在政府决策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完善环境审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对国家宏观管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从企业角度看,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情况可以让企业客观地了解自身在环境方面的不足,有利于企业对内部管理的改进,提升企业在广大公众心中的社会形象,使企业盈利与环境保护达到完美的结合。同时,上市公司一些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他们都需要通过环境审计信息来判断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以此来评估上市公司未来经济收益和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审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环境审计信息,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决策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环境审计人员专业性分析。对于电力公司h境审计人员专业性问题,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会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环境审计人员稀缺,环境审计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审计领域,它不仅包含着审计相关知识,更涉及到环境方面的知识,对相关的审计人员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审计人才的多元化对审计领域十分重要,国内审计人员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人才,如果想要适应环境审计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环境类人才的培养。
(三)政府监督力度分析。电力行业应该时刻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但在环境审计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布环境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显得捉襟见肘。其原因就是政府对环境审计监管力度不大。首先,政府没有对环境污染企业进行明确的划分,让部分企业逃脱了政府对污染企业的相关监管措施;其次,政府没有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认定,有些企业只是象征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举动;最后,政府没出台强硬的措施对不披露或者低调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进行惩罚。
(四)环境审计动因分析。电力行业近两年的环境报告数据中,相关环境报告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也是现在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出现的状况。目前,国内环境信息的企业大多数是由于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强烈要求,也有的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环保公众形象,而真正为了履行社会义务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在政府或投资者逼迫的情况下的非自愿的环境信息披露,这样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电力行业环境审计完善建议
(一)加强环境审计研究工作
1、加强环境审计与资源节耗的研究。将不可再生资源的节耗与环境审计理论相结合,尽可能地使能源的损耗成本估值核算更加精准。同时,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和内容,让环境审计工作理论上更加标准化,审计框架上更加模型化,从而加强研究应用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的适应性。
2、加强环境审计与生态建设的研究。将审计工作和生态建设连接在一起,创新绿色核算方式,在核算实践领域中加以运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开展,结合国内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开创出更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环境的审计模式,使上市公司能够更加全面地进行环境审计工作。
(二)加强环境审计人员的培养
电力行业范文4
关键词:电力行业;职业病;职业卫生防护
目前,由于部分电力企业重视不够,使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出现了“断层”现象,有些企业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动态监测率、职业健康定期监护检查率有所下降。为使电力行业职业卫生安全工作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法制化管理的要求,保护电力职工的健康安全,本文将从电力行业的上游到下游分析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最后从职业安全卫生治理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电力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电力行业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其中发电有火力发电、水利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等,本文以火力发电为例进行研究。发电环节主要生产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升压变压器及高压开关等设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工频电场、高频电场、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在火力发电中,煤在锅炉中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化学毒物,因锅炉设计为负压燃烧方式,烟气在正常情况下由烟囱引至高空排放,化学危害较小,粉尘危害严重。各环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详见表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工频电场、噪声、六氟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煤尘。[1,2]
二、电力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危害程度也不相同,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危害特性相关资料,针对主要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做出说明。[3]
1.工频电场
侵入途径:机体体表。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当肌体处于高压交流电场时,可使肌体的正负电荷发生迁移运动,产生100~200?A的位移电流,可影响细胞膜的物理化学效应,致使细胞膜的精细功能受到损伤。
2.噪声
侵入途径:听觉器官。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操作人员耳鸣、耳痛、头晕、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位移、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失直到噪声聋等症状。
3.六氟化硫
侵入途径:吸入。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当吸入高浓度六氟化硫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皮肤和粘膜变蓝、全身痉挛等窒息症状。
4.氮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一氧化氮浓度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5.臭氧
侵入途径:吸入。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对眼睛结膜和整个呼吸道有直接刺激作用。吸入后会引起咳嗽、咯痰、胸部紧束感,高浓度吸入会引起肺水肿。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甚至发生肺硬化。
6.煤尘
侵入途径:吸入。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长期接触高浓度生产性粉尘,可使工作人员身体发生多方面不良改变及职业病,引起以肺组织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职业病――尘肺。
三、电力行业职业卫生防护相关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从职业病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4]
1.工程防护方面
(1)为有效控制化学毒物危害,日常操作或者巡检应注意检查设备的密闭性,避免因操作疏忽等原因导致有毒物质逸散。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六氟化硫断路器中湿度、泄露、绝缘电阻、耐压试验等方面的检测,杜绝弧光放电的产生。
(2)为有效控制噪声危害,对机组等噪声设备进行隔离或采取隔振、减噪措施。
(3)为有效控制工频电场危害,工作场所的高压设备采用屏蔽线、屏蔽网环、遮板等,且应有良好的接触。
2.个体防护方面
(1)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在电力行业内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标准化、规范化行业管理。
(2)安排配备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按国家和行业规定为职工配置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考核制度监督使用。如:高空作业、高压巡线时穿戴合格的以金属丝织成的屏蔽服,并带好防护手套、防护帽等。对有噪声的作业场所进行巡检时要戴好耳塞或防护耳罩。
(3)规范电力行业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对进入电力行业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质量控制。
3.职业卫生管理方面
(1)结合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制定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规划与实施方案并加强落实。
(2)按照法规要求,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的合同告知。
(3)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1)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提出的职业健康体检周期,对新入职员工实施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对在岗职工实施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对离岗职工实施离岗职业健康体检。
(2)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异常职工的进一步医学检查工作,注意加强该岗位工人的轮换,减少工作人员持续接触危害因素的时间,并注意加强岗位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的监督。
(3)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
5.职业卫生培训方面
(1)充分利用电力行业现有职业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建立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计划。
(2)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3)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并持续改进。
四、结论
电力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工频电场、噪声、高温、氮氧化物及臭氧,常见的职业病为噪声聋、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职业性急性有机氟、氮氧化物、硫化物中毒,应针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增强企业的法制与防范意识,健全责任制管理,完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监测、评价及防护措施,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参考文献:
[1]金培华.电力行业供电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预防对策[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职业健康论坛论文集,2004.
[2]杨乐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电力行业范文5
关键词 世界经济;中国电力行业;影响因素;政府调控
2003年7月国务院出台《电价改革方案》以来,电力体制改革政策不断出台,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正在打破延续了几十年的电力垂直一体化管理体制,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中国电力市场呈现由区域垄断走向广域竞争的态势。
1.宏观经济步伐趋于平缓
作为国名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展望未来世纪经济稳步复苏,相应中国经济也将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这必然促使中国电力行业持续发展,刺激电力市场的投资与消费。我国电力行业拥有广阔的前景。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稳步复苏的轨道。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继续呈现“双速”复苏的特征,2012年经济增速将有所回升。从2011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明两年世纪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4.4%和4.5%。这两个数据与IMF今年预测的数据保持持平,低于2010年的5%的增速。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货币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的影响,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经济由政府刺激政策下的恢复性增长向常态增长的基本态势已经初步形成。
2.影响电力行业的因素
2.1 济周期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分析
电力生产行业的波动与经济实体走势密切相关,并且出现与经济走势较为一致的周期波动特征。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趋势良好,2010年下半年国家为了完成十一五期间制定的节能减排任务,针对工业用电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用电需求呈回落趋势,作为十二五局之年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1年要更加积极稳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2 货币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尽管201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以此同时的是物价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10年至目前迫于通胀压力我国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两次加息,继2011年1月上调准备金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至19%,大历史新高。2011年货币政策名为稳健,实为紧缩,政府将高举“防通胀”的大旗,“流动性回收”成为宏调调控中心,部分信贷需求受压,将会使作为资金密集的电力行业受到较大影响。
2.3 产业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2.3.1 市场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对应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工业结构的政府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工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我国启动了一系列电力行业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到目前为止共经历四个阶段。
2.3.2 电价改革 我国电力行业在厂网分开后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和运行规划,上网电价仍实行政府定价,当前电价是电力生产企业与电力供应企业交易的价格,销售电价是电力是电力消费终端购买电力的价格。我国政府出于稳定社会电力供应的目的,主要限制销售电价的涨幅,而相对于电力供应行业垄断的市场格局而言,电力生产行业竞争性较强的市场价格促使电力生产在上网电谈判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使得电力生产企业难以转嫁劳动力。煤炭资源的价格上涨,周期波动等经营环境不利变动造成的成本压低,形成了“市场煤,计划电”的能源价格体制,因而削弱了其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电力供需平衡,局部偏紧
2010年,电力行业企业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经受多重困难和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全国电力消费需求将保持总体旺盛。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保证电煤供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存在时段性电力供紧张局面。电力供应方面,在新能源发电,跨区电网建设级农村电网价格的带动下,2011年电力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力需求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与2010年下半年电力消费受到抑制相比。2011年主要用能行业电力需求将出现一定反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4.7万亿千瓦时左右,教2010年有所回落。
参考文献:
[1]《2011年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国研网行业研究部,2011,3(4).
[2]《2011年中国软启动器发展趋势级投资价值研究报告》,产业经济研究院,省略
电力行业范文6
关键词:电力行业 改革模式 市场调控
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电力行业在不断的进行变革,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虽然这种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力行业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电力市场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不能对电力行业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1.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电力行业改革从垂直一体化的模式发展到目前的竞争模式,尤其是将电厂和电网分开之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每年新增发电装置的发电能力在不断提升,国家对一些落后发电机组进行了替换,提高了发电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率,尤其是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将平均煤耗降低了三十多克,不仅提高了总的发电量,而且提高了对各种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但是,从目前我国电力改革的现状来看,改革的并不彻底,这就给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下降,在最近的电力行业调查中发现,我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在最近两年内下降了接近一千个小时,这也就意味着将近七千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没有的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量的资金投放到电力市场中,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
第二,电力行业的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的能力有限。虽然国家在近年来放宽了对电力市场的管理和控制,但是由于电力是保证我国经济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条件,电价的制定还是由国家发改委决定的,这就导致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发电中使用的各种能源的价格提高了,但是电价并不一定上涨,发现企业对各种电力能源涨价的事实接受不了,很多火电发电企业在目前大量存在亏损现象,发电所带来的收入并不能与发电成本相抵消。
第三,电网建设与发电厂建设不配套。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电网的建设是比较全面的,在这些地方加大电力生产,那么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往往建立发电厂之后,但是没有设置配套的电网,很容易造成电力窝电现象的发生,或者是一些地方虽然电网建设比较全面,但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电力生产跟不上,导致电力设备停机,发生缺电现象。
2.如何加强新时期的电力改革
2.1实行政企分离
目前电力行业政企分离在不断深化,很多电力部门已经基本实现了政企分离,但是在一些小的乡镇中,当地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还有很多的控制权利,这样就限制了电力企业作为自由的主体参与到电力市场的竞争中去。所以在目前的电力行业改革中还需要对政企分离不断深化,将政企完全分开,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只有宏观的调控,不能对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重的干预,让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打破以往的垄断经营形式。
2.2完善电力行业法律体系
要改变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对其活动进行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要根据目前的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首先,在在修改《电力法》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将建立有序规范的电力市场作为立法的目的。其次,要用法律的手段确定电价,并且对电价进行控制,保证市场能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中体现出其调控作用。再次,建立相关的法律对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各种活动进行监督,保证电力市场的有序运行。最后,随着目前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在有关电力行业的法律中要逐渐加入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的条款,从而保证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改变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的管理方式
电力产品与市场中的其他产品是不一样的,由于电力对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所以电力企业的发展并不能完善依靠市场进行调节,需要国家在适当的时候加强对企业的管制。在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要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不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缺乏主动性。另外一方面,在新时期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中政府主要担任的是指导的作用,所使用的行政手段要逐渐减少,要以经济手段为主,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来进行对电力企业的宏观调控。
2.4电价改革
价格是调控市场的最有效的杠杆,以往我国电价受政府控制比较多,电价并没有准确反映出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要转变电力行业的改革模式,核心的就是要对电价进行改革,包括电价的制定,电价的管理等等。在电价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对发电商、电力公司以及电力客户三者的利益进行综合的考虑,电价的制定要准确反映出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对电价进行宏观性的调控就可以,具体的制定则由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电力企业在发展中的亏损问题,而且也有效保障了电力客户的利益。
3.结论
电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电力行业进行改革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所以为了改变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要对新时期电力行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电力行业能更好地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泉,高玉君.电力改革三十年回眸与展望[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