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终南别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终南别业范文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范文2
关键词 野生木质藤本;种类;园林应用;大别山区;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Q949.9;Q94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74-02
1 自然状况
大别山位于豫、鄂、皖交界处,西北—东南走向,为长江、淮河的分水岭。河南省大别山区位于豫南,行政区划包括信阳市,辖5县1区,分别为浉河区、罗山县、商城县、新县、固始县、光山县,面积约5 560 km2,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0°6′~32°37′,东经112°40′~114°25′。该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2.5 ℃,日平均≥10 ℃积温4 500~5 500 ℃,平均降水量1 832.8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400~1 600 h,无霜期190 d,据连续5年测定,大别山区与附近的城镇的平均气温、降雨量分别低5.2 ℃、高360 mm。土壤主要类型为黄棕壤黄褐土,pH值5.5~6.5,微酸性。该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及森林小气候特征,降雨丰沛,空气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植物资源丰富,据记载有259科,728属,2 061种[1]。
2 资源种类及攀援方式
2.1 资源种类
据野外调查,河南省大别山区野生木质藤本植物共有81种,隶属于22科、34属,植物名录见表1[2-3]。
2.2 攀援方式
木质藤本植物按攀援方式分为4类[4]。根据不同的攀援能力,适用于不同园林用途。一是缠绕。植物通过本身柔软的茎干左右缠绕支持物而攀援,有紫藤属、木通属、五味子属、铁线莲属、忍冬属、猕猴桃属等,缠绕类植物的攀援能力较强;园林利用以观形为主,适用棚架、栏架、亭架及古树、大树、枯桩的造景。二是卷须。植物通过茎卷须而攀援,有葡萄属、蛇葡萄属等,卷须类植物攀援能力一般;园林利用观果为主,适用于小型棚架、绿篱、房顶等点缀。三是吸附。植物通过气生根的吸附作用而攀援,有爬山虎属、崖爬腾属、常春藤属、络石属 、凌霄属、榕属等,吸附类植物攀援能力极强;园林利用以观叶为主,适用于岩面、砌体、墙垣、坡坎等垂直绿化。四是蔓生。植物通过蔓生的枝条而攀援,有蔷薇属、悬钩子属、胡颓子属等,蔓生类植物攀援能力最弱;园林利用以观花、枝蔓为主,适用于绿篱、盆景、廊沿、坡顶挂帘。
3 园林应用
3.1 优良野生观赏木质藤本植物种类
河南省大别山区野生木质藤本,很多优良的野生观赏树木种类尚未充分开发利用,对16种优良种类评价见表2[5]。
3.2 园林应用
利用野生木质藤本攀缘植物与园林小品结合,可起烘托、渲染设计主题,凸出主体园林小品的意境,把冰冷、粗糙、坚硬的线条,转化为具有温暖、流畅、柔和的视觉效果,调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一是垂直绿化。在陡峭的岩面、砌体、石壁、毛石墙、假山、楼房、桥梁、围墙等工程施工中形成的建筑面,与视线正交,给人突兀的感觉。在园林利用中,在墙下栽植以扶芳藤、常春藤等吸附类木质藤本植物,沿墙体由下至上攀援,墙体上沿或利用客土,再植以观花或观果的悬垂植物,如猕猴桃、凌霄花、忍冬等蔓生植物,上悬挂下攀援相结合,会获得极佳的视觉和景观效果。较粗糙的表面可选择枝叶较粗的种类,如凌霄花、蝙蝠葛等[6],表面光滑、细密的墙面可选择枝叶细小、吸附强的种类,如络石、常春藤等。二是园林小景。利用攀援植物装饰棚架、拱门、亭廊、绿篱、阳台、屋顶等,可形成枝叶茂盛、花果飘香的园林景观,不但可供观赏,同时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纳凉的优雅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点缀作用。棚架绿化以观果遮荫为主要目的,如猕猴桃类、毛葡萄、紫藤等;拱门绿化,选择偏重于花色艳丽、枝叶柔美的种类,如铁线莲、忍冬;亭廊绿化选择生长旺盛、四季常青、枝幕浓密的种类,覆盖亭廊的顶部及侧方,形成绿色长廊或绿色亭,如紫藤、野葛、常青藤、鸡失藤等;绿篱绿化以观花、植物隔离墙为主要目的,结合隔离栅、小型栏杆,栽植小果蔷薇、金樱子、乌泡子;阳台绿化选择茎枝柔软的野蔷薇、云实、忍冬等;屋顶绿化可选择所有攀缘植物。三是生物防护。水土流失严重的土质边坡,在自然植被未恢复之前,有目的地通过人工种植攀缘植物来丰富种群数量和区域生物的多样性,达到生态效果的稳定性和景观效果,栽植以常绿开花、观果类藤本,如凌霄、软枣猕猴桃、络石等[7];石质边坡的岩石表面也会有丰富的地下水渗出,坡脚可挖槽回填种植土,栽植具有气生根的蔓生攀缘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络石、凌霄,并在坡顶天沟处客土或修建栽培池,栽植扶芳藤、忍冬、猕猴桃等,通过下攀附上挂帘,形成护坡美化的效果[8]。
4 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大别山区野生木质藤本资源丰富,种类及类别齐全均衡,具备园林利用开发的物质基础。但对野生木质藤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栽培技术等缺乏研究,忽视了很多优良木质藤本植物资源的价值,很难对藤本植物资源进行可持续性利用;一些药用木质藤本植物的采挖破坏严重,对野葛、紫藤挖根制葛根粉以及对葡萄科植物过度采摘果实酿酒,此种原料出售或粗加工,附加值低,资源浪费严重。
5 发展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对野生木质藤本植物的基础科学研究,对优良观赏树种进行就地和迁地保护,开展栽培驯化,选育良种,加强野生藤本植物的育苗基地建设,重点攻关野生木质藤本植物的苗木繁育技术,积极推进藤本植物园林利用的普及与推广,为园林绿化提供优良苗源。
6 参考文献
[1] 戴天澍,敬根才,张清华,等.鸡公山木本植物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67-108.
[2] 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查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64-69.
[3] 丁宝章.河南植物志(1)、(2)[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988.
[4] 张金政.我国北方城市藤本花卉栽培及应用[J].中国园林,2002(1):75-77.
[5] 陈植.观赏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4-7.
[6] 林小雁.攀缘植物在城市垂直绿化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1(9):81-82.
终南别业范文3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南宗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唐代诗人中,写山水诗的作者并不少,但为何唯独王维的山水诗获得“诗佛”的称呼呢?其实,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禅宗史和诗歌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禅宗和唐诗的发展轨迹几乎是同步的。禅宗源于南朝,梁陈之际流行;唐诗也是从南朝永明体蜕变而来的,近体律诗与梁陈间萌芽;至唐统一天下,禅宗兴起,南宗禅在开元、天宝之际宗风大盛。然而王维却是唐代诗人之中与佛教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了。王维的母亲崔氏信佛,“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请施庄为寺表》)受到这样的社会气氛熏染,家庭环境的影响,佛性禅心早就在王维心中扎根。其后他的宦途多变,经历战乱。参透人生,无意进取,便想找一个安静之所作为归宿,而佛堂禅院,便成了难得的去处。王维是位佛徒。唐代信佛的人很多,但像他那样虔诚,身体力行的却并不多见。他的诗,清幽淡远,空寂恬淡,荡涤尘虑,时时现出一颗佛心。
一、禅与山水诗的融合
王维的山水诗中,渗透了许多南宗禅的影响,无论是从诗歌的意象上,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上、行动上,还是从诗句中字里行间传达出的那份情感上,我们都能深深地体悟出一些别样的感动。其实这些莫可名状的感动,早已不能准确地言说那究竟是禅还是诗了。
中国的诗歌当中包容有各式各样的情感,但是有一种情感是淡而天成的,是疏朗清幽的,是不着痕迹的,是“花落无言,人淡如菊”(《诗品》)的。人生有限,宇宙无限,天人合一,万物似乎有了灵性。王维却是“以寂为乐”,这便是暗含了禅宗的“对境无心”、“无住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不沾不染,心念不起。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容入到自己的诗中,使诗歌显示悠然的佛影禅光。
禅入诗,把诗歌的境界提升了。而诗的作者王维在创作之初就已进入佛者境界,融入山水草木之中,而且人在其中,心在其外,大有鸟瞰大地,驾驭万物之情怀,大有佛法解脱众生,建造极乐世界般的人间净土之胸怀。佛的精神是:众生平等,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使众生皆生于极乐净土之中。
首先,从山水诗的意象来看,这些意象被王维赋予了禅的意味。诗中多描写山、水、云、雨、流泉、幽石……在这样的意境中,诗人是以静坐方式出现的。《旧唐书・ 王维传》曾提到王维“退朝以后,焚香静坐,以禅诵为事”。王维诗中多次提到“闲居静坐”的乐趣。在诗人周围,僧人们大多也是依循传统的禅定仪规修行。
再一层,禅法要求一切皆空,慧能《六祖坛经》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认为若要明心见性,体认自己的性空之本体,必须即事而真。当王维具备了“空性无羁鞅”,“浮幻即吾真”的认识后,便自觉地去除因执虚为实而带来的种种世俗缚累。诗人才能在自然山水的境界中体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的自然之美;而他却是那样似无心又有意地关照着自然界的云生云起、花开花落的种种纷繁变幻的色相。外在的一切都是生灭无常的,于是在诗人笔下,自然万物之真,即为万物之性了。诗人王维便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回归自然的。当他沉浸于白云、清林、跳波组成的大自然境界,并在与大自然之真的融合契合之中时,感到了真正的愉悦,也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二、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
禅为宗教,诗为艺术。禅是 “不立文字”,诗却“不离文字”。
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有三,尤其是辋川诗中可见这种影响:
第一,是直接描写诗人参禅的活动的诗。
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年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我们知道后来的南宗禅有“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之语。由此可以进一步认识王维诗中行坐随缘的禅意。
第二,渗透禅趣的诗。
南宗禅强调“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顺应自然,还归自然便是归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时挂心头,一年都是好时节”。因此,野花幽发,谷鸟幽鸣,空林寂寂,松风似秋,均是参禅悟道的最好契机。王维的禅趣和他特别爱描写那清寂空灵的山水田园,刻画恬静安宁的心境有关。
终南别业范文4
读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教材中的诗歌大多数都是近体诗,它们形式固定,格律严格,节奏感强,便于诵读和记忆。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不断的吟读背诵,展开自由的联想和想象,体味古诗词韵味的美和意境的美。如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如个人表演读,集体朗读,小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就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人那种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再加上教师精炼的提示,自然而然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了。
品
好的诗歌总有其震撼人心的地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有可能打动人们的心灵。例如读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第3联,即言“胜事自知”,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正如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再从艺术上看,这2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在这一读一品之中,学生便深深感受到了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心境,也不由地心向往之。
品诗,还要品它的艺术技巧,这样不仅可以体味到诗歌内蕴的博大与深沉,更可以体味到一种美的享受。如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2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迁的感慨,用典巧妙贴切,感情深沉。
品诗,需要教师把自己对诗的品评技巧准确地告知学生,通过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激情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感受心灵的颤动。
写
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或仿写,例如古诗《君子于役》《石壕吏》《天净沙•秋思》等,或故事性强,或意境优美,可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散文或小说,在写作的时候走进诗人的心灵,更深切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积累
诗词作品多数是诗人有感而发,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到诗歌天地中去寻芳探幽,撷取名篇佳句,分门别类,编成专题诗集。如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学生可以为自己的专辑起一个别致新颖的名字,对诗句作简要介绍和点评,还可以加上前言和编后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随时感受心的悸动。
运用
古诗词中不乏名句警句,或写景优美,或感情真挚,或富含哲理。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们在今天仍然鲜活,有无限的生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古为今用,用诗词名句造句,写小片段,这些写作训练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积极地去读古诗、品古诗,自觉接受心灵的洗礼。
终南别业范文5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咏鹅》 作者:洛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秋浦歌》 作者: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古浪月行》 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马诗》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望二三里》 作者:佚名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越女词》 作者: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 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
终南别业范文6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1.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典型的比如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4)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如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造成的原因: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些变通。晁无咎《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王诗正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其实,诗词曲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二)值得注意的字词
1.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传说中,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
有的“一字显旨”,有的“一字现境”。
2.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
①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③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④拟声词:
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
⑤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就能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⑥数量词: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