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蛙泳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蛙泳教学

蛙泳教学范文1

关键词:蛙泳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蛙泳是一项古老的游泳姿势,是人类模仿蛙类在水中的游泳姿势而摸索出来的一种泳姿,早在1900年第二届巴黎现代奥运会上就有这个项目的正式比赛。目前,许多有条件的学校都开设了游泳课,并在游泳教学时,首先对蛙泳进行教学。由于游泳教学受季节影响较大,游泳课只能在夏、秋高温季节进行,课时很少,如果学不会,跨年度再学,动作就会有反复甚至遗忘。所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熟悉水性阶段采用互助教学模式

游泳教学与陆上其他项目的教学明显不同,人在水中运动时,无支撑,呼吸不能随性,身置由直立变成平卧,身体悬浮并有失重感觉,特别是游泳初学者开始下水学习时对水有恐惧心理,为了克服对水的恐惧,初学者在身体和心理上必须对水的特性和环境有所了解。

熟悉水性是了解环境的必要步骤,也是学会游泳的前提,熟悉水性的方法很多,如水中行走、水中憋气、抱膝浮体、伸展浮体等。这些方法都能对初学者熟悉水性、克服对水的恐惧有着很大的帮助,但这些方法都是以个体为主,虽有效果,但教学时间长,学生掌握较慢,所以在练习时,我们针对大多数同学表现出脚不敢离开池底,不敢浮体、畏水心理较重,练习时有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少数同学因为得不到帮助而因此产生厌水心理等现象。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教学模式,使初学者尽快克服对水的恐惧,教法如下:

第一,将学生5人编成一个组,5人在水中手握式围成一个圈,听教师口令做头浸入水中憋气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使学生掌握吸气后下水、嘴出水面后吐气等技术。

第二,教学队形同上,吸气,头浸入水中后,双腿浮起后向身体后方伸直并拢,伸直并拢后,双臂也开始向前伸直并拢,将身体的腿、臂都伸直并拢后就开始站立。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手握手,学生就不担心身体在水中失去平衡,也不担心被呛水,掌握就容易多了。

第三,待学生双臂、双腿伸直并拢后,互相握手全部松开,让身体浮于水面,待腿下沉时,手臂压水,同时屈膝、抬头自然站立。

再熟悉水性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要对学生反复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二是指导练习和讲解要交替进行,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蹬池壁滑行阶段强调“先后次序”

初学者在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心理后,又学会了浮体,就可以教学蹬池壁滑行技术了,蹬池壁滑行技术动作并不复杂,但如果忽视了先后次序,学生在练习时容易产生蹬壁时头还在水面上的错误动作,从而身体姿势没有处于良好的流线型状态,蹬壁后身体迅速下沉而停止,所以,在教学生这一技术动作时,我们反复强调“头先下水,后蹬壁”的技术要领,使学生练习时少走弯路,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很快掌握滑行技术,学习兴趣大增。

(三)腿部动作教学阶段,采用形象教学

蛙泳的腿部动作是蛙泳技术的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技术。蛙泳的腿部技术动作比较复杂,教学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普遍的教法是陆上教会学生做辅助练习,然后教师在水中做示范,学生下水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这样教学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纠正错误的动作,而纠正错误动作很难。在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过分收大腿和脚不外翻。为了防止错误动作的形成,一开始就要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通过形象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科学道理。目的是一开始就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知道动作的正确与错误,就会在练习中尽量避免错误动作的出现。

蛙泳的腿部动作的教学,是整个蛙泳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蛙泳腿部动作时,必须把技术动作的科学原理讲懂、讲通、讲透,使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划臂与蹬腿的配合采用口诀教学法

在教学划臂与蹬腿的过程中,有两个要点,一是划水时双腿伸直并拢保持不动,如果划手时收腿,会使蹬腿动作提前,这时双臂还未伸出,身体阻力很大,动作就会紊乱,动作的协调性就会破坏。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突出“双手划臂,腿不动”这一要点。二是当双手伸过头顶后才能蹬腿,因为划臂时双腿不动,收手时双腿才能做收腿翻脚动作,收手后迅速将双手前伸,当双手伸过头顶后,双腿立刻蹬夹水,这时双臂伸直并拢,双腿也伸直并拢,身体成流线型向前滑行,这一动作的要点是“手过头顶,快夹水”。

(五)完整动作教学掌握“两个时机”

蛙泳的一个动作周期采用一次换气、一次划臂、一次蹬腿的配合,在这个完整的周期里要完成吐气、抬头、吸气、低头、划臂与蹬腿一系列的复杂动作。如果在各个动作的连接上不注意动作的时机,动作节奏就不会正确。学生找不到做动作的时机,整套动作就会紊乱。所以在教学完整动作时,要教会学生掌握两个时机。一是身体向前滑行,要抓住头刚露出水面这一时机,当头刚露出水面时,立刻将吐气、抬头、划臂三个动作同时完成,此时要求学生双腿伸直并拢不动。二是吸气时低头,双手伸过头顶时蹬腿这一时机。这一时机的出现是在抬头吸气后,迅速伸手过头顶后,立刻做蹬腿动作,蹬腿的时机是这一动作的关键,如果做早了,双手还未伸过头顶,此时蹬腿身体阻力很大,动作不协调、不正确。蹬腿做晚了,身体就会沉入水中较深,头不易露出水面,只能依靠大力划臂,才能使头露出水面,这时身体起伏很大,身体沉入水中更深,使换气不能进行。所以蹬腿的时机是在吸气后,双手伸过头顶后立刻进行。

蛙泳完整动作的配合,是蛙泳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会了完整动作的配合,就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训练,通过不断刻苦的练习,才能使动作由不熟练到熟练,才能从游不远到游得持久、轻松、优美。所以完整动作的教学是蛙泳动作的最后环节,抓住这两个环节做动作,是教学完整配合动作的关键所在。

三、效果对比与分析

通过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班蛙泳教学课时由原来的16课时缩短到12课时,节省了4个学时。下表是实验班完成12学时,对照班完成16学时,对蛙泳50米进行技术评定的成绩对照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班16学时与实验班12学时的成绩还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对照班除了在良好级别上比实验班多1人,优秀和及格的人数都不如实验班,更重要的是,对照班不及格人数有6人,而实验班只有2人,而这2人经过2个学时的练习后,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对蛙泳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注意游泳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是对一定对象的心理倾向。游泳兴趣是学生从事游泳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游泳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目的就容易达到。在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水搏斗位于水相处,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养成终身参与游泳锻炼的习惯。

(二)注意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也称自我效能信念,它是个体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游泳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多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稍高于学生的现实水平,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先前希望追求的水平标准。

(三)注重教学中难点的突破

蛙泳技术各个阶段有难有易,怎样突破技术教学难点变难为易,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是抓住关键技术的教学,二是教师具备纠正学生易犯错误动作的本领,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如果让学生错误动作固定化将很难纠正,甚至不可逆转。

蛙泳教学范文2

摘 要 蛙泳技术是中小学游泳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小学生对蛙泳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从从水感、技术教学、发展素质、纠正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纠错,才能有效提高蛙泳技术、技能水平。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蛙泳技术 教学 纠错

一、培养水感

(一)呼吸模仿。按节拍打口令:低头慢吹――抬头快吹、快吸(或1吹2快3吸)。

(二)水中呼吸。水中体会呼吸节奏,再过渡到整个头部浸入到水中去慢吹的呼吸练习,连续有节奏的多次进行。要求:整个呼吸练习都要张开眼睛,并尽可能不要用手擦抹脸面部上的水。

(三)水中行走。向前走、后退走、螃蟹走、结合各种泳姿的手臂动作向前走。

二、技术学练

(一)选择内容。蛙泳的技术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每个动作周期都有明显的间歇阶段,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做好下一个动作的思想准备。

(二)遵循步骤。游泳教学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不仅要包含水性、游泳技能的循序渐进,还包含心理上的循序渐进,应先学习腿部技术,其次是手臂技术和呼吸技术,最后才是配合技术的学习。

1.腿部动作要领口诀:蛙泳蹬腿像青蛙,向后蹬夹向前滑;收腿脚跟臀边靠,两膝相距似肩宽;边收边分慢收腿,翻脚脚尖向两边;用力向后蹬夹水,两脚并拢漂一会。

2.手部动作要求:蛙泳手臂对称划,桃型划水向侧下;两手屈腕来抓水,屈臂高肘向后划;划到肩下快收手,两肘用力向里夹;双手平行向前伸,伸直放松往前进。

3.手脚协调换气口诀:在蛙泳教学中,呼吸是一个教与学两方面共存的难点。在进行蛙泳完整配合练习前,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两臂同时一划水,抬头吸气紧相随;收腿翻脚蹬夹水,吐气水中用鼻嘴;收手同时慢收腿,两臂前伸再蹬腿;

三、注重教法

(一)示范法。注重示范的组织与位置。教师在水中示范时,学生最好是在岸上观看。陆上动作的示范,队形可呈横列式或半圆式。示范要主次分明,示范前应引导学生明确观看的重点和次序。同时要注意示范“面”和速度。如蛙泳在改进手臂的入水点和划水技术时,则多进行正面示范;在蛙泳腿蹬夹技术时,可作背面示范。示范时动作为了使学生观看更清楚,可用较缓的进度进行示范。

(二)讲解法。教师的讲解力求简明扼要,抓住关键,生动地反映游泳动作的要点或要求,如腿的“鞭状打水”、两臂的“中交叉”配合、“高肘屈臂”划水等在。教师应在学生下水前(陆上)将教学内容、要求以及组织教学的措施等讲解清楚。学生下水练习后,再根据情况作一些补充。

(三)直观法。在教学中,运用挂图、照片、幻灯是比较方便的,在室内课时运用较多。在游泳教学中,有些动作只用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其动作结构与细节,提高教学效果。

(四)手势法。由于游泳教学环境特殊,利用手势来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游泳教学个的基本手段之一。游泳教学机可充分利用手势来指挥开始、停止、组织队形,示意游距、绕游、下水、上岸等,也可用以协助对技术的讲解与纠正错误动作。如蛙泳腿的翻脚动作和蹬夹水动作,都可以用手势来表示。至于手臂的动作,利用手势来示意就更加直接了。

(五)分层法。既要学生分层。通过测试、观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然后将水平相当(同质组)的分为一组,组数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分三个层次组,分别为入门组、提高组和优秀组。又要内容分层。对于入门组,以熟悉水性,克服怕水心理为主,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游泳技术动作。提高组则以速度和耐力练习为主,巩固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优秀组则以自主练习为主,对自己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高,并进一步改进技术动作。既要学练分层。游泳教学应“立足低层次,兼顾中、高层次”。由于游泳项目的特殊性,低水平层次(入门组)是教学的重点。

四、发展素质

(一)重协调能力。协调性是少儿游泳教学的重点。可通过各种跳绳、高抬腿、前后踢腿、内外踢腿、并腿前后跳、左右侧跳、快速收腹跳、蛙跳、矮步走、前后交叉步等专门练习和游戏发展协调性。

(二)重柔韧素质。要根据游泳特点重点发展肩踝和躯干的各关节及肌腱和韧带的柔韧性。少与力量法结合起来,既发展了柔韧又提高了力量。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既发展了柔韧又固和提高了技术。既要持之以恒又要循序渐,练习时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受伤。

(三)重耐力素质。从有氧耐力着手,可逐渐增加距离,逐步增加练习的时间和重复次数,提高缺氧承受能力,为发展速度耐力打基础。

(四)注重速度、力量素质。小学游泳要兼顾速度和力量训练,提高学练必须的素质保证。

五、纠正错误

纠正错误动作是反复讲明动作要领,通过陆上模仿、分解练习,加强对正确动作的感觉和意识,如蛙泳臂划水太后、手超过肩的延长线的错误动作,可要求学生先甩前臂和手掌划水进行纠正:

(一)扶板蹬腿,肩部前伸,蹬夹结束两脚并拢。体会由蹬夹动作结束所产生的惯性带来的流线型滑行感觉。

(二)双臂前伸做徒手蹬腿练习10米。体会身体的流线型姿势,提高动作的经济性。

(三)蛙泳划臂3次,蛙泳蹬腿3次,蛙泳划臂3次,蛙泳配合3个动作连续交替游。改进和提高划臂、蹬腿和呼吸间的配合。

(四)两次划臂、一次蹬腿配合游,或一次划臂,两次蹬腿,吸气时嘴尽量贴近水面。可改进臂、腿和呼吸的配合。通过这些练习体会蛙泳流线型滑行姿势,接着进行蹬腿和伸臂练习,徒手蹬腿,每次蹬腿做一半划臂动作,只外划即前伸,以便收腿蹬腿时身体保持流线型姿势,体会身体重心随肢体运动方向的移动而产生的变化。

参考文献:

蛙泳教学范文3

摘 要 基于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天津医科大学蛙泳选修课对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效果进行研究。随机选取选修蛙泳课的58人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期初和学期末学生的蛙泳技术、体能、理论知识、游泳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五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我校的蛙泳选修课均能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 课程目标 蛙泳 天津医科大学

游泳运动深受不同人群青睐,有条件的高校均将游泳课作为大学生的体育课开展项目之一。普通高校的游泳教学是否满足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的要求呢?笔者以天津医科大学蛙泳选修课为例,量化评价蛙泳教学对于《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天津医科大学选修游泳课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个班,共58人进行研究。将蛙泳课前后的技能、体能、理论知识、学习态度、以及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教育学、教学评价理论、游泳专业理论等方面文献资料,为课题的选题、确定评价体系、设计教学实验和检验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2.特尔菲法

拟从学生的蛙泳技能、体能水平、理论知识、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五个方面进行考查,制成咨询问卷,请专家对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合理程度以及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指标的可行性做判断。发放问卷2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问卷的结构效度为90,内容效度为90.91,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3.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设计问卷3份:《天津医科大学蛙泳教学效果评定专家咨询问卷》、《游泳学习锻炼态度量表》、《大学生学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问卷》。

4.教学实验法

学期初,对由同一教师任教的共58名学生的游泳技能、体能、游泳理论知识、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五个方面测试,并参与蛙泳学习。学期末,对58名学生五个方面再次测试,并将两次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实验周期为18次课,每课时80分钟。

5.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学生的技术、体能、理论知识、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五个方面数据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二、教学实验结果

(一)蛙泳技能的比较

运动技能的教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内容。学期初和学期末两次对学生进行蛙泳技能考核,包括技术和不间断游进距离,考核遵循《游泳运动》中的《蛙泳技术评定标准》。

对教学前后学生技术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

对教学前后不间断游进距离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

我校教师以直观、准确、规范的示范和简洁的要领讲解,结合练习重点、练习难点和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易犯错误给出有针对性且有效的纠正方法,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二)体能发展的比较

对实验前后的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生各项体能指标及总分实验前后的平均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69―96之间,处于较好水平,浮动不大,体质状况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三)理论知识的比较

对实验前后理论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

(四)学习态度的比较

对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期末学习态度总分以及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现和行为控制感五个维度P

(五)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比较

对实验前后学生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将游泳技能、体能、理论知识、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五个方面作为评价《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是科学合理的。

2.天津医科大学蛙泳课的教学能够在一个学期内使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蛙泳技能,绝大多数学生能不间断游进25米以上;能够使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各项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自主锻炼;能够端正和改善学习态度;能够培养学生互助协作、团队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韧顽强的意思品质。能够较好的实现《纲要》的基本目标,实现部分发展目标。

(二)建议

1.各高校体育课教学应统一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结合《纲要》的课程目标制定。学期末,教师应围绕课程目标就教学效果进行总结。

2.高校间定期交换教师执教并交流,相互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5-98.

蛙泳教学范文4

关键词:乡土资源 化学课程 挖掘利用 课程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必须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地域、学校差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乡土资源,与化学新课程相整合,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乡土资源热点或经典问题,在化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运用乡土资源材料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乡土资源的含义、作用及价值

1.1乡土资源的含义

乡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乡土资源是某个区域拥有的独特的素材,包括自然地理资源、社会发展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等。具体而言,是指我们出生、成长或生活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社会发展等。如:泉州形成的以南安水头为中心、包括石井和永和的石材产业等矿产资源集群区,晋江磁灶、内坑和南安官桥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区,惠安崇武、洛阳等石雕产业走廊,这些的形成与泉州的自然地理资源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晋江各镇都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如:陈埭鞋业、英林服装、磁灶陶瓷、内坑拖鞋、安海机械、罗山食品等这些是晋江社会发展资源的重要体现;从古至今形成的具有各个地方特色的,保存下来的历史价值的人文历史资源都是乡土资源。

1.2乡土资源的特点

乡土资源具有地域性、亲和性、社会性、丰富性等特点。乡土资源的地域性,是指乡土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弘扬本土文化或产业,这些的形成都与所在的地域特点密不可分;乡土资源的亲和性,是指乡土资源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最为具体直观的,是学生最为了解熟悉的资源,也是学生最为自豪的资源;乡土资源的社会性,是指乡土资源的大众化,是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载体;乡土资源具有丰富性,乡土资源可从广义和狭义角度理解,其所涉及的范围广,种类繁多等体现出丰富性。乡土资源具有这些特色,因此,将乡土资源与课程相结合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3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

开发与整合乡土教育资源,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科的德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如:内坑中学构建的以“红色德育”为主题的德育体系,该课题结合内坑镇革命老区特色,把内坑镇革命老区优秀乡土革命资源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结合,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在体现乡土特色同时革命传统资源也得到继承。学校同时也根据周边的产业分布情况,开发具有内坑特色的乡土资源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促进课题研究,彰显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

2乡土资源在化学课程上的应用

2.1设置具有乡土特色的课程导入

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化学教学中,导入得好,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或其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化石燃料的利用》一课,煤、石油、天然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沼气池在学校附近村里使用情况导入,材料为学生熟悉的题材,学生从自己常接触的燃料上,找到共鸣,引起兴趣和思考;《空气的质量》一课,从身边的瓷砖厂燃烧带来的烟尘及拖鞋制造厂燃烧带有高分子有机物质垃圾所产生的烟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的严重,引起学生的关注及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和必要性;化学《必修1》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可从泉州地下资源相关报道导入,泉州已发现和探明了煤、铁、铅、锌、钼、高岭土、石灰岩、玻璃砂等一批大、中、小型矿床情况,结合目前泉州乃至晋江的矿产开况,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2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情境

采用适时引入乡土资源材料的办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迫切追寻问题、学习教材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运用乡土资源使学生有亲近感,从而产生认同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才能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通过巧妙利用乡土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激活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如:《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一课,结合学校附近的鞋材加工企业、拖鞋制造业、安海造纸生产情况,来设置一系列情景,让学生对塑料、纤维、橡胶、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有一个更具体真实的认识;在《硅酸盐产品》一课的教学中,水泥、玻璃、陶瓷都是学生熟悉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在学校周围也能找到生产厂家,我们的学生对这些都是比较熟悉的,在情景创设上启发学生思考身边的这些社会资源的用途,再迁移到这些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甚至组织学生参观生产的工艺流程,对学生的乡土资源教育将更有效。

3化学乡土资源课程形成中教师的角色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乡土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化学教学的渗透中,教师应该成为乡土资源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教材、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所处的地域,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加强了化学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能动的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乡土资源。

蛙泳教学范文5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教学管理;普通话等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16-01

普通话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对学生日常学习交流与日后进入社会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普通话等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普通话水平的主要手段,能够系统、直观的考察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目前,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试成绩数据库,对往年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试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但隐藏在其中的深层次信息却没有被发掘。因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的整合学生的普通话等级考试情况并做好完善的预测与分析工作。

一、数据挖掘技术在普通话等级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对于我院普通话等级考试成绩数据库中大量信息储存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现状,现引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的整合学生的普通话等级考试情况并做好完善的预测与分析工作。通过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学生的户籍、专业与普通话等级考试成绩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依靠数据挖掘技术,从普通话等级考试成绩与学生户籍、专业分析中提取了大量有利于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的信息,对我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实现了我院为社会提供大量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普通话等级考试信息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

1、数据库体系与结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使传统的数据库体系与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传统的数据库体系主要是对单一的数据资源进行处理、决策与分析,在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大的局限性。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后,能够将存储的数据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提取后将其转化为公共的数据模型,便于检索人员直观的分析,也能与数据库中原有的数据进行充分的整合。

2、新型数据库的设计

新型数据库的设计主要采用三层数据建模的手段,构建出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与物理模型设计三种不同的模型。其中概念模型层主要是对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试分数进行概括性的整体描述,整理出较为简洁明了的数据信息,以供检索人员分析与利用;逻辑模型层主要是对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试成绩的应用进行分析,列举出主要的应用范围;物理模型层是对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试成绩进行物理分布,设计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物理数据信息。

3、新型数据库的设计流程

将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源清理出符合分析范围的数据,设计等级考试成绩的数据仓库,使用Microsoft决策树创建OLAP 数据挖掘模型一,使用Microsoft聚集创建OLAP数据挖掘模型二,最后通过两种模型的建立得出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4、数据的抽取、转换与装载

(1)数据的抽取。传统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是简单的将检索人员所需要的数据从数据源中转移出来,因此用户在使用时会附带得到部分不必要的数据,降低了检索的效率与有效性;而新型数据库数据的抽取是将数据源信息进行清洗与转换并与原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更为全面的数据信息供检索人员使用,显著的提升了检索的效率与有效性。

(2)数据的转换。数据转换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信息的选择、分离与合并、转化、汇总与修饰,便于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数据转换的主要方式有许多种,常见的转换方式有格式修正、转码、解码、字段分离、信息合并、日期/时间转化等。

(3)数据的装载。数据装载作为新型数据库数据信息检索最后一个环节,通常涉及从源数据库系统、数据准备区数据库传送大量的数据到目标数据库。类似于数据的抽取数据的装载有三种类型:初始装载、增量装载和完全刷新。

三、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普通话等级考试分析的结果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我院普通话等级考试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

1、普通话等级考试一甲的通过情况。目前,我院没有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一甲标准的学生,因此学生获得普通话等级考试一甲证书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2、普通话等级考试一乙的通过情况。目前,我院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一乙标准的学生较少,通过学生生源地基本为城市,因此学生获得普通话等级考试一乙证书的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3、普通话等级考试二乙的通过情况。超过一半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能够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二乙标准,加强对这些学生普通话的培训可以提高学生获得二甲与一乙的可能性;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部分能够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二乙标准,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培训可以提高其获得二甲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王祥斌.数据挖掘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

[2] 刘丽娜,杨东方,赵羚云.应用在图书馆中的数据挖掘技术[J].制造业自动化.2011(20).

[3] 马 佳.基于NET平台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评测数据库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学习科学).2010.

蛙泳教学范文6

1数据挖掘的含义

数据挖掘,英语为“DataMining”,意为从海量的不完整的辨识度不清晰的人类使用信息中,找到其中人们不能一眼发现但是有助于人们需求的那部分信息。由此可见,数据挖掘是一种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数据挖掘作为一种高等信息手段,包涵了许多学科,它将以往的基本信息转化为高级信息并进行分类加以搜索,从大量的信息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来辅助决策。其中,信息库、自动化、逻辑领域它都有所涉及和运用。传统的信息整理系统,只是简单的信息整合与分类,不存在搜索功能。相对于此,数据挖掘的优势在于提取、整合、筛选三者合一,大量的节省了人们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一般来说,数据挖掘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数据清理、数据收集、数据选择、数据变换、数据挖掘、数据评估、知识表现这七大步骤。

2数据挖掘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2.1数据挖掘与教学质量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了解学生对于老师教学的满意程度,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其一,面对面谈话;其二,通过填写意见表或反馈表。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学生与老师的接触过于直接,这样的模式下,很多学生不敢正面表达对老师的意见。对于计算机这门新学科来说,学生对于它的陌生度很高,如果老师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学生也无法获取到有用的知识。随着信息技术在新兴教学系统的运用,数据挖掘被利用到了教学质量评价之中,计算机的教学评价也被纳入其中。通过建立教育质量评价系统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放心的提出教学意见或建议,能够对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进行公正的评价,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对于计算机教学这种新型学科来说,能提高学生对于学科的正确认识,端正学习态度。

2.2数据挖掘与计算机考核

传统的考试以试卷为主,试卷的批改则以老师为主。而数据挖掘运用于计算机考试之中,考试的模式从纸质试卷,变成了计算机的模拟操作。从学生的操作答题到学生最后试卷的得分上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能够有效的发现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压力,而且计算机批改更为标准化,相对来说会给人更公正的感觉,避免了学生的不悦情绪。数据挖掘运用到计算机考核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教学上的需求,从而再结合教学质量评估中,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要求。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在总体学习。

2.2数据挖掘与学生兴趣和教学

数据挖掘通过对聚类分析法的运用,可以将学生按照兴趣分为多个类别,引导老师在教学中,针对性教学,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数据聚类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分类,是指对于静态数据分析的一门技术。它是把相似的对象通过静态分类的方法区分出不同的组别或者多个子集,而存在于一个子集或组别的对象都会有相似的属性。通过应用这种数据挖掘的技术,可以分析出大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接触计算机较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极少会用计算机来解决,所以这类学生不会对计算机的学习有多大的兴趣。第二类,对计算机的接触频率不高,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的认知正确并表示接受,采用分组学习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第三类,接触计算机比较频繁,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是依赖心理,这类人在计算机的学习上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找资料,问老师,通过自学能基本满足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数据挖掘方法下分析出来,学校有必要改进现有的计算机授课方式。

2.3网络教学系统的引入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对于学生的学习,多半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要难点的掌握。要点时,老师一般会花较多的时间去分析,去深入,而面对有的知识,通常会一笔带过。这样的差距,对于某些好学的学生来说,会相当难以接受。在计算机的教学上,引入网络教学系统,赋予学生满足自身知识需求的一个通道,网络实际就是一个巨大信息库,里面有各种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学习自己想要了解但是老师并未给出详细教学的知识。而这种网络教学系统实际上就是数据挖掘的网络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数据挖掘形式被多方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2.3数据挖掘与计算机学习状况

计算机学习状况是计算机教学中老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对学习状况的了解是日常老师的观察加上考试成绩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优良问题。而在数据时代今天,学生评测系统已经出现,它也是利用了数据挖掘的原理,所创建的一种符合当下教学需求的软件。通过对学生考试答题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学生对应的知识漏洞,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这样的方式不掺杂人的感情因素,会更为客观。虽然老师的观察能力不可置否,但是,长期的教学活动会让他们的情绪有偏颇,难免出现评判学生有失公正的现象。计算机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制定出对应的学习计划,生成复习方案。在测验完毕后,可以将所有的信息都发给学生,让其自身去补充自己的不足。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数据挖掘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数据挖掘是一种很是独特的信息整理方法,在将数据挖掘运用于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从微观上来说,数据挖掘运用于计算机教学,有助于改善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帮助教师分析自己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失,推动计算机整个学科了解计算机教学对于社会的意义,以及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是对实践有用;从宏观上来说,这实际上是数据挖掘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有助于教育系统的强化和完善,从教学质量评价到学习质量评估,都是在分析教与学两个过程中的不足,并以更为科学严谨的方式,给教学活动制定合适的方案,用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学习的意义,推动学生的计算机学习。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