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大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送别诗大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送别诗大全范文1

五言绝句大全(一):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0、《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暮秋山行》

唐·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14、《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6、《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7、《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8、《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0、《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言绝句大全(二):

1、《访隐者不遇》,唐·贾岛《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P66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玉台体》,唐·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藳砧归。

5、《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6、《寻胡隐君》,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7、《山村咏怀》,北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8、《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9、《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0、《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11、《华山》,北宋·寇准

仅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2、《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七步诗》,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fǔ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遗爱寺》,唐·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15、《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xié,此物最相思。

17、《梅花》,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líng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8、《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9、《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1、《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2、《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3、《舟夜书所见jiàn》,清·查zha慎行

月黑见xian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4、《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2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6、《27、《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8、《乐lè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9、《山中》,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30、《鹿柴zhai》,唐·王维《小学生必背古诗70篇》P26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i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1、《对花》,唐·于濆fen

花开蝶满枝,花落蜂还稀。惟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32、《蝉》,唐·虞世南

垂緌rui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3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5、《风》,唐·李峤

解jiě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6、《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7、《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an于yú夜遁逃。欲将轻骑ji逐,大雪满弓刀。

38、《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yǎo杳钟声晚。荷he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39、《书事》,唐·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40、《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

42、《桐》,唐·薛涛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43、《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44、《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5、《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6、《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qǐ窗前,寒梅著花未。

48、《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49、《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0、《夜雨》,唐·白居易

早蛩qióng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51、《蚕妇》,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52、《游春曲》,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53、《怨情》,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54、《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55、《咏风》,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56、《弹琴》,唐·刘长卿

泠líng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57、《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pēi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8、《秋夜寄邱员外》,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59、《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60、《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证明霁jì色,城中增暮寒。

61、《哥舒歌》,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62、《听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63、《送崔九》,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64、《新嫁娘》,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65、《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6、《行宫》,唐·元稹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67、《何满子》,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68、《送上人》,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五言绝句大全(三):

1、《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

9、《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0、《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3、《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4、《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5、《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6、《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7、《送崔九》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18、《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

· ·

· ·

· ·

· ·

· ·

· ·

· ·

送别诗大全范文2

关键词: 哭嫁 女子 韦应物 杨氏女

一、哭嫁习俗的由来

“‘哭嫁’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汉族地区哭嫁习俗的大致情况是‘花轿待起程时,女方父母、兄嫂、姐妹要以哭相送,边哭边诉说一些祝愿的吉利语,认为哭的越凶,女儿越会发子发孙。新娘听到母亲哭声后,方能应和着哭,表示生离惜别’。”《易经》中就有对远古时代婚礼的描写,如《屯封》:“屯如■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譹?訛为什么一伙人乘马逡巡犹豫不进呢?这不是抢劫,而是为婚姻而来的,女子悲恐哭泣。李镜池先生在《周易正义》一书中对此诗解释为:“《周易》所记,是奴隶社会情况,在较早阶段,当有野蛮期婚俗的遗留。但在《周易》编著时,这种婚俗早就过去了,文献上很少见,这是从早期筮辞中选录的。对偶婚是一种族外婚。族外婚在当时相当困难,故人《屯》卦。”?譺?訛男子抢婚通过武力手段,由此可见,后世新娘哭嫁,也许是远古抢婚的遗俗。邱国珍教授在《哭嫁面面观》一文中通过对各地哭嫁歌的分析,认为哭嫁起源于掠夺婚。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掠夺婚已渐渐消亡,而改为迎亲的仪式,但哭嫁这一仪式却依然流传了下来。

二、诗歌中的哭嫁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亦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送杨氏女》

杨氏女,韦应物长女。此诗作于建中四年秋。韦应物长女于归杨姓,溯江远行,韦应物送之。“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从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杨氏女自幼丧母,所谓无恃,《诗·小雅·蓼莪》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譻?訛后因之以“恃怙”为母亲、父亲的代称。古时女子出嫁哭嫁的不只有新娘本人,女方父母、兄弟姐妹也要以哭相送,杨氏女只有父亲与由她养育长大的小妹相送,凄苦之情更是可想而知。

首先是父母哭嫁。文献中最早记载有关哭嫁的是《战国策·赵太后新用事》一文:“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譼?訛《说苑·权谋篇》云:“齐景公以其子妻阖庐,送诸郊,泣曰:‘余死不汝见矣。’”?譽?訛齐景公迫于无奈将女儿嫁于吴王阖庐,这应是父亲送女儿出嫁的滥觞之作。韦诗中“居闲使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即是韦应物在送女儿出嫁时的真实情状。妻子早逝,父女三人相依为命多年,临别在即,忽感不舍,涕泪横流,难以自已。回看由长女一手照顾的小女儿,眼泪更是难以抑制地流下来。可知韦应物内心的痛苦纠结。“尔辈苦无恃,抚念亦慈柔”,因为怀念亡妻,对女儿也就疼爱有加,一个慈父的形象跃然纸上。“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内训即封建时代对女子的教育。《后汉书·曹世叔妻传》:“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训诫儿女一般是母亲的职责,《礼记·内则》曰:“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治丝茧,织■组?学女事以供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俎醢,礼相助奠。”?譾?訛而杨氏女因丧母自小缺乏母亲的教导,侍奉姑婆的事情让韦应物很是替女儿担心;“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纵使担心,不舍,还是为女儿找托身于一个贤惠人家而感到欣慰。《礼记·曾子问第七》曰:“嫁女之家,三月不熄烛,思相离也。”?譿?訛其间不单是哭嫁,同时还有对女子的训诫教导:教女子循规蹈矩,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与媳妇。《诗经·桃夭》是一首描写姑娘出嫁的赞歌,诗中反复咏叹“宜其室家”,女子不仅要有“灼灼其华”的美貌,更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修养,秀外慧中。韦诗中“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即是韦应物临别时对女儿的万般叮咛,嘱咐她到了婆家要勤俭持家、诚信待人、遵守礼仪孝道、恪守妇德规范。句句肺腑,至情至性。《诗经·豳风·东山》云:“之子于归,

驳其马,亲结其编,九十其仪。”?讀?訛描写一位随周公东征的战士,在回家的路上回忆迎婚的场景:他乘马迎亲,新娘亲人为新娘施衿结■,反复叮咛。

其次是新娘哭嫁。作为婚礼的当事人之一,新娘哭嫁的原因相对来说就要复杂一些。

第一,告别亲朋好友。女儿出嫁就意味着离开自己成长的地方,离开亲朋好友和疼爱自己的父母。哭嫁即是对离别的不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不能尽孝的两难处境都在哭泣中得到了宣泄。诗中“两别泣不休”即是作为长姊的杨氏女与小妹依依不舍,感伤涕泣。诗中虽没写到父亲与女儿的相泣,但我们推而论之,韦应物于大历十二年左右丧妻,杨氏女此时的哭别自然也暗含着对父亲的不舍及担忧。古代女子嫁人后没有娘家人的回接是不能主动回家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被婆家赶回娘家,母亲曰:“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讁?訛即使贵为皇后,回娘家也有诸多礼法的约束,何休注《公羊传》称:“诸侯夫人尊重,既嫁,非有大故不得反,唯士大夫妻,虽无事岁一归宁。”此文当必有所受。因此,一旦结婚就意味着与娘家的永别。《邶风·泉水》也是一首写卫女思归的诗歌,通过虚无缥缈的想象描写来呈现出女主人公深沉的思乡之情感。陈雷《读诗识小录》评曰:“全诗皆以冥想幻出奇文,谋与问皆非实有其事。”

第二,告别少女时代。女子嫁人即是新生活的开始,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变更像是一个成人礼,她们的哭既表达内心对告别少女时期自由生活的愤懑痛苦,也含有一定的抗争意味。正如博克所说:“过渡性礼仪在任何群体的社会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为应付任何社会都会发生的生活危机提供了一般的方法,并且向个人和群体演示一个人的社会行程。这一礼仪具有重要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功能。”?輥?輮?訛“这些过渡性礼仪还包括怀孕与分娩,订婚与结婚、死与葬以及与旅行有关的形式。”?輥?輯?訛在传统礼教的强大影响下,女性在婚嫁问题上的个人意愿被制度性地全面忽略,必须被动接受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的婚姻,苦楚悲戚之情自是难以言表。《孟子·滕文公》有云:“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不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輥?輰?訛“男不自专娶,妇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用媒妁”《(白虎通·嫁娶》)。“媒”这一存在给青年男女带来交往便利与合法性的同时也是一种阻碍与困扰。在古代,女子与男子的婚礼就是一个类似成人礼的过渡性礼仪。关于这一点,诗歌是以父亲的身份和心理从自身情感角度来描述,因此关于杨氏女的内心活动我们不得而知,但一个待嫁女子的惆怅感伤之心理古今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这种心理应该是共通的、普遍的、永恒的,正如父母对儿女的疼爱。

第三,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在古代,女儿一旦嫁出去了,不仅见不到父母,连姓氏也随了夫家。女子要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侍奉姑舅和丈夫;进入一个妻子和媳妇的角色,承担相应的义务。面对未知的生活,前路渺茫,内心无疑充满了恐惧疑虑,哭泣大概是其可以尽情宣泄情感而不被别人讥讽的合情合理的唯一渠道。文学作品中女子嫁入夫家命运凄凉者数不胜数,无非是因为这样的现实在当时社会乃至整个历史长河中都具有普遍性。如《诗经·氓》中也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輥?輱?訛的现实描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被婆家赶回娘家,就是因为犯了婆婆所谓的“七出”之一,即不顺父母。宋代诗人陆游与爱妻唐婉离异的缘由则是“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后村大全集》)可见古时女子的幸福并不由自己做主,随时可能被剥夺。唐代诗人王建的《新嫁娘词》描写了一个新婚女子在夫家初入厨的惴惴不安之情:“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輥?輲?訛因为不熟阿婆的食性,或咸或淡,所以先使小姑尝过,才敢奉上。沈德潜评论云:“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唐诗别裁集》)白居易诗云:“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輥?輳?訛虽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忠也,但也从侧面揭示了妇人命运被他人摆布的悲哀现实。

三、结语

哭嫁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历史性的现实存在。从个体来看,则又会面临各种不同的情形。只要有

婚姻,就一定会有女子离家,父母送亲哭嫁的情况发生。无论别离如何使人黯然神伤,男女结合总归是值得庆贺的喜事。窥一而可见全貌,暂且不论女子嫁人后生活之艰辛与否,仅从别离这一角度来说哭嫁无疑具有一种人情美。首先是男女新婚,喜结连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礼记·婚义》说:“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輥?輴?訛婚姻无疑是一桩顺遂人情的喜事;中国古人早已将“洞房花烛夜”列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其次是血缘亲情的不舍。哭嫁最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莫过于父母与女儿的分别。即使像韦应物这样的一地之长官在人伦亲情面前也是舐犊情深,与常人无二致。“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輥?輵?訛

在古代宗法制社会里,人们对土地的依附与眷恋远超我们想象,与家人共存是其基本的情感需要,亲人别离无疑是对此种需求的一种隔绝,骨肉情深在离别之际也就越发显出它的动人。■

?譹?訛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0页。

?譺?訛 李镜池:《周易通义》,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页。

?譻?訛?讀?訛?輥?輱?訛 周振甫译注:《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4页,第207页,为77页。

?譼?訛 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70页。

?譽?訛?譿?訛?輥?輴?訛 卢元骏注译:《说苑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第453页,为521页,第416页。

?譾?訛 孙希旦:《礼记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72页。

?讁?訛?輥?輯?訛 徐陵编,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2页,第37页。

?輥?輮?訛 p.k.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輥?輰?訛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30页。

?輥?輲?訛 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276页。

?輥?輳?訛 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0页。

?輥?輵?訛 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2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