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别人家的老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别人家的老师范文1
文/琚金民
一日,佛印禅师和坡在一起打坐参禅。坡问佛印道:“禅师,我像什么?”佛印答道:“像一尊佛。”佛印又反过来问东坡:“你觉得我像什么?”苏轼不禁笑道:“像一堆牛粪。”佛印听后,不仅不发怒,而且还笑望东坡。
东坡回家笑着把这件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对坡说道:“像佛像粪,皆由心生。佛印心中有佛看你像佛,你心中有牛粪看人像牛粪。”
在生活中,美与丑俱在,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快乐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净化心灵,擦去蒙尘,洗去灰垢,我们就会变得悲观失望,也可能成为“丑”的制造者。古人云:“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如果我们用美好占据心灵,丑陋就无立身之地,心是美的,世界也是美的,人也是美的,“纤尘不染”的美丽洁净心灵会将一切尘垢洗净,尘世的是非曲直也会轻易化解。
感悟:心是什么,世界便是什么。心是美丽的,世界便是美丽的;心是丑的,世界便是丑的。心中有阳光,世界便风和日丽;心中有芳香,世界便香远益清;心中有污浊,世界便臭气熏天。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别老盯着人家的缺点
文/余小倩
《韩非子·大体》有云:“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意思是,对别人的小差错不故意挑剔,也不刨根问底地追究责任。为人处世要多一分宽容和“糊涂”。这与古代谚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异曲同工之妙。
管理者对下级、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以及夫妻之间,发现对方有错误,都有提醒和纠正的责任。但若“过度负责”,无论多小的毛病,都要明察秋毫地指出来,让听的人分不清轻重主次,而且有被挑剔、苛责的感觉,那就适得其反了。这种过度刺激会引发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因此,真正高明的劝诫者,并不会“言劝”,而是“身劝”。即自己做到100分,只要求别人60分,受劝者不会感到被逼着改变,而会因为感动而主动改变。此外,好心助人时也要注意,别光想着“我发现了哪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考虑“别人能接受多少?什么话对别人有用?”
男人心理年龄比实际更年轻
文/卫津
科学家发现,尽管老年人身体机能日渐衰老,但他们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平均年轻13岁,其中男性心理年龄更显年轻。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姬·史密斯领导了这一研究。
别人家的老师范文2
>> 别人家的…… 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经验 “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爱情 别人家的高考 别人家的父母 看看别人家的餐桌 别人家的于丽 不想做“别人家的孩子” 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善用“别人家的孩子” 只算别人家的账 别人家的奇葩福利 “别人家的孩子”赢了吗 别人家的超级学霸 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不要学“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电影院 瞧瞧别人家的员工食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以“别人家”的教育为镜 以“别人家”的教育为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欣 王亚宏")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4 年2 月25 日上午,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在上海建平中学西校听数学课并与中国学生交谈
丹尼尔站在讲台上,身子向前一探,一袋彩虹糖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向着围坐在教室左后角三张桌子旁的中国学生飞去。
一个男生站起身,接住了来自英国的外教给予随堂测验优胜小组的奖励。他的T恤蹭过背后的黑板报,上面写着 “鸣战鼓,亮刀枪,同学们,上战场,上战场,与敌逢,自古来,勇者胜……”
这是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英语夏令营的一个镜头。包括丹尼尔在内的34名英国外教跟从丰台区14所学校选拔出的300名中学生聊摇滚,后者则让他们的英国老师们感受了“撕名牌”的乐趣。
对丹尼尔而言,这更像是“预热”,几天后他将离开北京,到2000多公里外的贵州省六盘水市进行为期一年的英语教学。 来自中国上海的老师在英国福克斯小学教授三年级学生分数知识
在此之前,丹尼尔对六盘水一无所知,借助网络查询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夏令营主办方的介绍,他干脆地答应了前往这个“人少、有历史、有景观、有特色”的中国西南城市。
而另外103名英国外教将前往上海、苏州、济南、武汉、重庆等16个城市任教。丰台营里的34个英国青年去上海的最多,有10人,苏州、佛山、重庆各4人。
这个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同以英国文化协会为主的多所机构联合开展的“外籍教师引智项目”始于2005年,英方负责在全境遴选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来华担任英语教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则负责对接国内的公立学校和教育机构。
教育出口“向下走”
被纳入中英人文交流机制框架的教育双向交流,最近5年呈现“向下走”的趋势。
2011年10月,中英两国政府在英国签署《中英教育伙伴关系行动计划》,一致同意未来将“在基础教育领域加强政策对话和研讨,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开展汉语教学合作及优秀中小学结对项目”。
2014~2015年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牵头的、包括“外籍教师引智项目”在内的多个英籍教师项目,已累计吸引英国青年教师191人,分布在中国21个省、40多个城市的150余所中小学,直接受益学生达6万余人。
在夏令营里,来自丰台区长辛店一中的带队老师很羡慕英国的年轻同行,“孩子们都不愿意下课。”
“Relax(放松)”,“Fun(乐趣)”是丹尼尔和搭档丽贝卡的板书,他们把一幅幅电影海报做成PPT,让学生一边聊电影一边记单词:Romance(爱情片)、Science Fiction(科幻片)、Comedy(喜剧)。
更具故事性和冲突感的桥段发生在英国。
英国汉普夏郡伯翰特中学引入了5名中国老师,请他们用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执教50名13到14岁之间的9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中二年级)学生一个月,然后让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在考试中“一决高下”。
这场教育实验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动,并派出一个摄制组跟踪拍摄,制作出名为《我们的孩子是否足够坚强》的纪录片。
丹尼尔的第一反应是“过分夸大”――他与被媒体称为在课堂上拥有“暴君式的控制力”的中国老师相识,“很好的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
在80岁的英国人约翰・莱斯特看来,中式教育对纪律的强调并不稀奇,“我上学的时候,正赶上二战结束不久,在学校都要求遵守纪律。”
而丹尼尔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是“尊敬师长、求知欲强,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所欠缺”。他曾让孩子描述心中的英雄,“几乎都是卡通人物。”
“中国能从英国及西方学到的是鼓励学生更有创造性,更加独立,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理查德・斯宾塞的孩子曾在中国上学。他认为,“让英国孩子参与中式教学的实验,能让英国学校清楚地看到与中国(学校)的差异,那些纪律良好的中国孩子,在数学、科学这些可比较的学科中,比英国孩子的学习进度领先两三年。”
英国需要一堂中国课
斯宾塞的评价,同英国官方教育机构的决策不谋而合。
2014年3月4日结束访华行程的时任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在《每日电讯报》撰文,题目是“英国的学校需要一堂中国课”。
她写道:“就上海而言,炫目的基础设施或许是它的外在形象,初次造访者会被其惊人的建筑震惊。但是它的摩天大楼,它的雄心勃勃,都建立在数学之上。这样一种对这门学科的尊重,以及每一个孩子对此持有的信念,是真正启发我们的。”
而在被上海小学生当面“震惊”之前,2013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了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2)结果。数据显示,上海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能力均为世界第一。
数学成绩方面,上海学生平均得分613分,英国学生仅为494分。
更有英国成人教育服务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缺乏基本数学技能,英国成人每年因购物时没发现商家找的零钱不够,而多花了超过8亿英镑的冤枉钱。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认为,数学差导致工资水平降低、公司利润减少、政府税收削减,每年带来20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这相当于GDP的1.3%。
当数学关乎经济前景,英国教育系统与中国启动了为期两年、花费1100万英镑的交换学生项目,以期结束“15年的停滞”。这是英国首次推广中国国家教育体系的教学法。随后,“九九乘法表”、上海小学生使用的教辅材料“一课一练”都走出了国门。
2014年9月底,英国教育部选派72名小学数学教师到上海考察;随后来自上海的数学教师分批赴英,在试点学校授课4周。
质疑一直存在。《卫报》的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认为:“中国的学校都是些考试工厂,英国人又何必要复制这种模式?”他说,“中国的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英国人开设的私校里去,中国的学生也都挤破头到英美的大学中留学。他们都意识到,从长远看,依靠强制、程式化的学校并不能带来创新、竞争力以及快乐。”
但随着越发频密和深入的交流,中英两国教育界人士都意识到,项目的意义绝非简单复制和粗暴移植。
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公参沈阳说:“通过教育交流和经验分享,中英两国的教师共同致力于发现两国教育系统的差异,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伯翰特中学的斯图里奇校长也认为,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这段经历都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别人家的教育是“镜子”
自2003年以来,已有200名英国志愿者赴中国新疆、甘肃、江西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公立学校,做一年英语教师。
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将加强中英青少年交流纳入重要教育成果。
而一项名为“中英伙伴学校交流计划”的教育合作项目将在2015年11月开始。30所中国中学将与英方合作学校开展以“科技、工程、数学、语言、体育、艺术和创新力”等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项目,计划在2016年至2017年新增项目学校70所;2017年至2018年,将从中英校际交流活动开展较少的省份再选出100所学校,重点扶持。
目前在耶路撒冷工作的英国教师安娜・布伦斯科告诉《t望东方周刊》:“在教学方式中,并没有对或错的定论。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教育文化,这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传承。”
但“向不同的教育体系学习,对于学校的领导层来说总是好事,优秀的教师会一直探寻最佳教育学生的方式”。英国学校工会副总干事凯森・詹姆斯说。
2014年10月初,结束中国考察的72名英国教师开了小结会。他们肯定了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如珠心算、扑克和乘法口诀的价值,也发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政治优势”。
别人家的老师范文3
“攀比妈妈”――让孩子厌烦
事件回放:
五岁的炫炫看到妈妈来幼儿园接她回家,很是高兴。可是刚一走出大门,妈妈就皱着眉头责怪道:“刚才我听见你们王老师又表扬茜茜了,说她今天在课上回答问题特别积极,下午默写生字还得了100分。你什么时候也能让王老师表扬一次啊?你看人家茜茜多棒啊,学习还好,你怎么就不行呢?明天你要比茜茜表现好,要不然妈妈就生气了。”听了妈妈的这番话,炫炫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专家点评:
“你看西西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在孩子眼里,天下最好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妈妈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不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邻居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强。在指责和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是否也该换个角度去考虑,究竟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因为自己内心的缺失而让自己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希望?
总是拿自家孩子的不足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发展。如果妈妈经常批评自己的孩子而赞扬别人家的孩子,还会让孩子对同伴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认识:妈妈很讨厌我,她一点儿都不喜欢我。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大多来自于爸爸妈妈对他的评价,而这种肯定式的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如果父母总是强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就会使孩子习惯性地做自我否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一遇到困难就恐慌、退缩,这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潜在伤害非常大。
别人家的老师范文4
中午下雨下得好大,一上午都没怎么下,刚放学那边雨下的就跟倒水似得,老天看我们放学就这麽不给力。放学因为要去奶奶家,一打下课铃就连跑带挤的往车站跑,今天下雨车难等,再加上同学太多,还收伞干嘛的,所以耽误了好久。下了车我就一个劲的往我奶家跑,到地方敲门没人在,我估摸着是我奶借我去了,在门口等了好大会,鞋子开胶都被我粘好了,我奶也没回来,我这才下去给我妈打电话说。眼瞅着我奶不过来,就在楼下要了碗面皮,肚子饿得难受,刚吃了一口,我奶过来了,看到我奶过来我本来还高兴呢,刚想打招呼,就听见我奶在那训我,我招谁惹谁了,那么大的雨跑过来还不是想陪陪她,你去接我没碰到我,到头来还怨我了,说我一放学又钻到哪玩去了,家里饭做得好好的还在外面买着吃等等,我想解释一下呢,连着机会都不给我,端着饭去阳台吃了。我真想不明白,我到底做错什么了,都不搞清楚状况就在那说我,我比吃黄连还冤枉,气得我跑到厕所哭了半天,我一想我爷刚去世,不能再气我奶了,擦擦泪跑出去跟我奶道歉去,真冤枉,啥错事都没干还要挨训,一般人估计都受不了这委屈。擦,忍着吧。。。谁让我小孩。
下午上课更衰,第三节语文课,刚打上课铃老师进来,我提醒我旁边的两位仁兄起来上课了,他们俩睡的正香理都不理我,我有推了几下他们才起来,这到巧了,又被我们语文老师逮到了,他还以为我在后面和别人乱着玩聊天呢,稀里糊涂又被训了一顿,临放学让我们预习一下下篇新课文,说晚上放关于李白的视频,我下课特地问老师要的网址,说晚上回家看,我要是早知道后头的事,闲的没事才去要着破东西呢。
晚上到是不下雨了,就是有点小冷,回到家随便吃了点东西就跑过去看视频了,刚开开没一分钟呢,就被我爸训了,我们家电脑和电视宽带连一起的,我这边一放视频,电视那边就会卡一会,我刚开开,我爸那边肯定是卡了点,我怨的跟狗一样,上来就说我,问我在学校里这时候是在干嘛,我本来以为我爸关心我不让我那么早就学习呢。结果我就是自恋,后面接着跟我来了一句,在学校里这个时候是玩的?说我不玩电脑可能死,我晕。今天我真是走了一个月的衰运了。一直被冤枉,一直都没有解释的机会,我算是看透了,我奶是我长辈,老师是我长辈,我爸还是我长辈。长辈批评我这种孩子是不需要理由的,随时批评,这句话不是口空来风的,平时就是这样,我现在被整的在家里都不敢多说话了。长辈,切,根本就不会考虑我的感受,我都这么大的一个人了,说训就训,有时候我都想不明白,你心情不爽干嘛宠着我撒批评,我招谁惹谁了。有时候就是这样,本来好好的好好的,就因为你心情不爽了,再加上我可能说错了点话,或者做错了一点事,逮着我就是一顿训,不想还不气,我现在是越想越气,家里钱丢了,找我的事,你的钱丢了管我什么事,考的都怀疑我,我拿钱有屁用,最开始在家里说钱丢了我还想解释一下,后来再个家里说这种事我都不想理了,我解释有屁用,在解释都是怀疑我,自己钱弄丢了,不好好想想杂丢的,就会说别人。还有天天拿我和别人比成绩,我奶是,我妈是,我爸是,总之我的长辈都是这样,总拿我和别人比,我和别人能一样?靠,天天跟我说别人家的孩子好,别人家的孩子考多少多少分,别人家的孩子多牛,我就一点优点都没有?我学习差点怎么了,我没好好学?我没努力?日,人家比我聪明,让我咋弄,我基础比他们差,让我咋弄?现在我够努力的了,我在提高。你们这群光看重点不看过程的人,光看着我成绩不好了,难道我正在一点一点努力,一点一点提高都看不出来?气死人不偿命的。你们就会天天对着我说,看看人家谁谁谁家的孩子多好,人家天天咋学的,人家天天咋吃砸穿得。不说这些我还不冤枉,说到这些我更冤,别人孩子好你怎么不要别人家的孩子去,都是看别人家孩子好,就我没点好?人家咋学的?我除了周末贪玩点,平时见我玩过么,回家就在那学,在学校还在那学,就是基础比人家差,我在杂学也要一点一点来啊。我又不是神。人家孩子咋吃咋穿我不知道,我也不想说,你们自己好好想想,我是跟你们提过吃还是提过穿了,你们说吃什么,我提过意见了?我主动向你们要过衣服?除非我裤子磨得不能穿了,外套烂的不能封了。鞋子都开胶我怕你们说我不懂事,粘不粘不都没跟你们提过,今天下着个雨,你咋就不能接我一次,像这样的事我提过意见了?你们大人总是这样,总会拿我和比人比,总是只能看到我的缺点而看不到我的一点点优点,说我浪费钱了,说我不懂得节省了。你们一天就给我这一点钱,还嫌我浪费,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就是那几天嘴馋点,吃了几袋薯条,结果被嘟噜了几天,就是我嘴贱,好好的吃那干吗。凭良心说,自从我上初一开始懂事以后,我根本就没怎么提过过分的要求,一件衣服我都能穿别人几件衣服的时间,天天在学校一直学就够累的了。回家以为能放松下,比学校还累。还要看你们脸色,你们心情爽,我运气就好点不会被训,你们心情不爽了,我就得无缘无故的被骂。我真的已经无奈了,在我自己看来,比起别的孩子我要好太多了,成绩不太理想又能算啥,成绩就是我的一切是不?我们班30多个男的30个都吸烟,我吸?我们班男的那个不找对象,天天去唱歌,我去?一个个都看着跟多好的一样,哪个不比我差得多,小孩不该干的哪个不干,我这么自觉,你们却一点都看不到,你们只能看到别人的好,却一点都看不到别人不好的一面。而我呢?你们只能看到我的不好,我好的一面你们一点都没看到过,坏蛋就是坏蛋。你们就是坏蛋。一群不知道理解人的坏东西。
别人家的老师范文5
虽然衣食不缺,但总感觉现在的孩子少了些什么。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作文是《我的父亲》,苦想了大半天,想不出父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工作普通,长相普通,没什么特别,既没有大雪天背我去医院的经历,也不会在失意时讲出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只会自己点燃一支烟,默默地,抽走自己所有的愁思。于是,父亲普通,作文更普通。试卷发下来,老师只是勉勉强强的给了个及格。转头看后面的A君,正抱着试卷得意地笑,我拿过来看,他淡淡的说了一句“瞎蒙的”。在他的作文里,他的父亲很伟大,冒着鹅毛大雪背他去医院;甚至还有击退歹徒的故事。我知道,这些都不是真的,但老师给了他一个近乎满分的成绩,于是,我有了些感悟。
又是一次的作文,还是那个题目《我的父亲》,这一次,我胸有成足。在这一次的作文里,我的父亲不再平凡,他扮演了很多的角色,父亲、老师、朋友。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身份。那个父亲很伟大,他也会冒着风雪背我去医院,也会给我讲出许多大道理。。。简直成了圣人。可作文写完了,我却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只是感觉那个父亲很陌生,像。。。别人的父亲,管他是谁的呢,只要能给我高分就行,其他的,我不在乎。试卷发下来了,果真如愿以偿,老师给了一个很高的分数,但是却高兴不起来,是别人的父亲帮我考的高分。于是,所有的作文都是行尸走肉一般,写别人家的父亲,写别人家的母亲,写那些我不认识的人,写那些现实中不存在的人和事。
家长、老师总抱怨,说孩子爱撒谎,说孩子不诚实。也不知他们想过没有,是谁,抹杀了我们的真实。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带着一个面具,遮住真实的自己。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
别人家的老师范文6
“他们班一共多少人啊?”
“本来40个人,上个月有个学生移民了,不知道补没补上。”
“就算40个人,说第22名,不比倒数第18,好听得多啊?”
萍姐边摇头边翻微信,“22名也是分到下半边儿了。给小蕾补习的老师暑假出国了,一忙没再找,俩月就拉下这么多。这孩子真不让我省心。”
萍姐开启诉苦模式,午间聚会变成了妈妈们的诉苦大会。
晶晶说,儿子5岁,调皮多动。从上了幼儿园开始,老师三天两头打电话来告状。她看到书中说,多动的孩子是因为需要消耗掉多余的体力,所以给儿子报了跆拳道,严寒酷暑都带着孩子去上课。没想到,幼儿园老师继续来告状,原来顶多推搡别的小朋友,学了跆拳道之后,居然会助跑后飞起来踢人。
有句俗话是:老公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我对此深表怀疑?这个人有养过孩子吗?还是全世界就我是那个最倒霉的母亲?怎么人家的孩子都个个乖巧懂事、爱学习,轮到我,孩子就变成调皮、捣蛋的问题儿童?
当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强,我们心里极美,有优势;可是当自家的孩子比别人差,我们就百爪挠心,坐卧不安。
良好的学习成绩,可以保证孩子进入比较好的大学,更容易被大公司聘用,人生相对有保证,比较稳定。但是一旦工作之后,W习优势的影响就慢慢地减弱,因为在社会中出头和在学校里面考试,要求的品质和能力并不完全相同。
事实上,能够在社会上做出成绩,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功”,除了极个别是那种天赋异禀、做什么都优秀的人,更多是在学校里面表现中等,但是有后劲儿的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太优秀的学生,常常因为无法适应工作中与学校不同的评定优秀的方式和体系,总是觉得不公平,跌下金字塔,从而表现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