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范文1
对水污染说“不”
这本书中,有首小诗令我印象深刻:“涓涓小溪,扭动透明的身躯,流出绿的山冈。
滔滔长河,舞动雪样的浪花,流过广褒大地……”这是一幅诗中美景。是啊,涓涓小溪,扭动透明的身躯,流出绿的山冈。滔滔长河,舞动雪样的浪花,流过广褒大地。徜徉在这养的美景之中,能不心旷神怡吗?在我的老家,原本有一条干净、明亮的小河。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清的都可以倒映出青山碧岭,河底下的小鱼小虾都看得一清二楚。我经常和小伙伴们来这里游泳,捉鱼虾,小河边总是荡漾着笑声。可是现在,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笑声没有了,小河上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河水宛如被施了魔法,变色了,变成了黑色,还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一只只小鱼的尸体随处可见,我好像看到了小鱼临时起伤心的说:“都是那群可恶的人类害死了我和我的同伴……”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了河水变色的秘密。原来,住在小河边的人们懒得把垃圾拿到大垃圾桶去倒,就随手扔到了小河里。还有一种原因,小河的上游有几家黑心的企业为了方便自己,就把污水排到了小河里……我们要对水污染说“不”!
节约纸张,保护森林
看了人们乱砍乱伐树木的故事,我心想:也许有一天,我们再也听不见小鸟在枝头欢快的唱歌了,只有小鸟“嘤嘤”的哭泣声。那是因为小鸟的家园——森林,变成了一张张白纸。然而,人们却不珍惜,反而还浪费纸张。新的笔记本被随手扔进了垃圾箱;在崭新的本子上乱写乱画;每天放学以后,抽屉里堆满了废纸,好似一个小型垃圾场……当我们在浪费纸张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森林已经光秃秃的,就是因为我们浪费纸张呢?只要我们节约用纸,生活就会多一份绿色。节约一张纸就增添一片绿,让我们行动吧!
点滴小事,从我做起
有一次,我随手就把一张纸扔在地面上。妈妈看见了捡起地上的纸扔进垃圾桶,问我:“前面就有一个垃圾桶,为什么不扔到桶里呢?”“我、我……”我一时说不出话来,只能是我个不停。接着,妈妈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所以,保护环境也要从点滴做起!”妈妈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我们应该对这些不好的现象感到惭愧!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美丽乡村;浙江;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41-03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历史文化悠久,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物之邦”之称。浙江省全省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全省常住人口5 477万人。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4 60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63 266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
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浙江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遗忘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浙江长期坚持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促进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省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壮大;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激发了农村老百姓创业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得浙江成为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2012年,浙江省城市化率大幅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6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 550元,年均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 552元,年均实际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7∶1;城乡养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和探索,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快了农村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形成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独特品牌。
一、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
美丽乡村,是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是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十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2010年,浙江省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专门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提出到2015年,全省70%左右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6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至此,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升格为省级战略,并揭开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
二、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整治阶段(2003—2007)。早在2003年,以同志为时任书记的浙江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做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着力发展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对1万个村进行环境整治,以达到“环境整洁、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其中要把1 000个左右的村建设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村和农村新社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8—2011年前后)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进入为期五年的全面整治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0年9月,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在安吉县召开,会议要求科学描绘美好蓝图,精心打造乡村美景,加快改建农村住房,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使美丽乡村成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品牌。同年12月,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据此,各县市根据本地规划,综合考虑各地不同的资源秉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一批高立意、接地气、振精神的地域性品牌孕育而生,如自在舟山、潇洒桐庐;秀山丽水、田园松阳;金色平湖、阳光温岭;龙游天下、梦留奉化;幸福江山、人间仙居等等。
第三阶段:品牌提升阶段(2011年前后至今)。2011年9月,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桐庐县举行,会议提出要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浙江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水平。2012年10月,全省美丽乡村现场会在丽水进行,会议提出要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和文化村保护利用为重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和农民住房全面改造为基础,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2013年11月,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在温州召开,会议提出要不断拓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努力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快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路。各地在具体实践中,以文化村建设、农家乐、特色景点和特色产业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提升了美丽乡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和特点
一是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2010年,浙江省专门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和“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的总导向,着力建设 “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省85%的规划保留村、43个省重点历史文化村落、200个中心镇、4 000个中心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县(市)层面,不少地方都邀请知名专家和学院名校担纲规划设计任务,以先进的理念指导规划编制,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建设实践。如德清县拨付专项资金,委托浙江大学以(2009—2018年)为规划期限,统筹村庄布点、精品线路、中心镇、中心村等区块布局,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安吉县则立足于建设“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高标准编制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乡镇和村级层面也纷纷编制了乡镇规划和行政村规划,从而形成了山水村、田园村、古村落等各具特色的村庄建设思路与技术编制。
二是注重建设的高标准。浙江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较高的建设标准,通过统筹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环境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各地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建设标准和品位,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如德清县制定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考核标准与计分办法》,按照“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目标要求设定26项指标,评定总分为100分,按80%计入最终考核验收得分(另外20分为建设投入项目和特色工作项目),指标远远高于全国同类标准。桐庐县大力实施“5525”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5条“美丽乡村”风情带,开展5大乡村风情节、重点培育25个风情特色村,努力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弘扬乡村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当地农民。
三是实现投入的多元化。浙江省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效筹措建设资金,十年来,浙江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 200多亿元,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从2003年的4 000万元增加到6.6亿元。同时,政府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推进林权、海域使用权、农房、土地经营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等抵押贷款,推广建立政府和社会各方入股的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如德清县每年安排“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专项资金近亿元,对于成功创建“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的行政村县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500万元,并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长效管理资金,同时部门对口资金、上级项目配套资金、社会资金等都成为了德清县建设“中国和美家园”的资金来源,确保了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四是突出品牌的特色化。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各县市在具体实践中,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品牌。如德清县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原则,努力建设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 “中国和美家园”;淳安县以千岛湖为核心打造“秀水家园、美丽乡村”;桐庐县深入推进“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建设;遂昌县积极打造“中国最洁净乡村”为特色的“金山林海、仙县遂昌”;仙居县以“人间仙居、美丽乡村”为建设品牌等等。围绕地域品牌,各地还培育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景观带和精品村,如德清县培育了西部环莫干山异国风情休闲景观带、下渚湖湿地公园景观环线、中东部历史人文景观带等等。
五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省内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正在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紧迫现实,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启动了以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为主要对象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共确定了历史遗存十分深厚、村落保护较好的历史文化村落971个,其中省重点村260个。浙江省委还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省财政对每个重点村安排500~700万元的补助,并给予每村15亩建设用地指标。2013年全省用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专项资金达到7.8亿元。如永嘉县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办法》,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不少于2 000万元资金用于历史文化村落规划编制、修缮维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挖掘和宣传教育。
六是强化服务的便民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浙江省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在服务平台方面,各县市都制定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几乎所有“美丽乡村”都建有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党建服务站、文体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等内设站室。在养老服务方面,浙江省通过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各方面公共服务。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将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行政村建成一大批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从设施建设向内容提升。
七是坚持管理的长效化。一是实施动态管理及奖励制度,明确具体实施范围、责任主体和奖励政策,实行县市、乡镇、行政村三级联动机制和月督查、月通报、年终考核制度等。二是实施“清洁家园”网格化管理,责任到镇、到村、到组、到人,确保了农村卫生管理全覆盖。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建立镇、村、组保洁队伍,从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进行全方位长效管理。如德清县专门出台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按照组织管理、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社会评价等六方面41个指标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一等奖的每年奖励15万元,二等奖的每年奖励10万元,三等奖的每年奖励5万元。一些县市还尝试引进城市物业管理模式,建立“乡镇物业中心”,试行物业管理社会化、公司化运作模式,从而提升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如今走进浙江的美丽乡村,环境优美,街道洁净,河流清澈,随处可见定点摆放的垃圾箱和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村庄面貌已焕然一新。截至2012年底,浙江全省已经完成了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24个,全省村庄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优美的人居环境,更让他们尝到了创业、致富的甜头。如今,农村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以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以民宿避暑、养老养心等为主的养生经济,以运动探险、拓展训练等为主的运动经济,以寻根探史、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推进美丽乡村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据统计,2012年浙江省接待游客首次破亿,达到1.13亿人次,同比增长20.9%;全省农家乐特色村、特色点数3 012个(其中村717个、点2 295个),直接营业收入88.35亿元,同比增长25.3%。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度假村、农家乐是在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古村游、休闲游、乡村游已经成为农家乐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建设美丽乡村是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美丽中国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实惠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而浙江,这个古老、秀美、蓬勃发展的省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宝贵财富,值得珍藏、品味、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
[2] 安吉县人民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模式[J].绍兴三农,2010,(6):20-22.
[3] 王丽娟.和美家园德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8-32.
[4] 王桂厅.从“浙江经验”看海南“美丽乡村”建设[J].今日海南,2013,(6):46-47.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范文3
1、科学发展重实践,节约能源是关键
2、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3、使用节能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4、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5、低碳新时尚 中国正能量
6、低碳每一天 中国美一点
7、心系民生,厉行节约
8、点点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
9、天天低碳日 人人低碳行
10、节能有道 节俭有德
11、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
12、节能低碳,绿色发展
13、有水生机无限,无水万物枯竭
14、节能 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15、越低碳 悦生活
16、气候改善 始于低碳
17、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依法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18、节约,节下的是品质;浪费,费掉的是未来
19、同心节能减排,共享蓝天碧海
20、节俭养德 低碳环保
21、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22、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
23、多一份低碳 少一份“霾”怨
24、机关节能靠大家,率先垂范意义大
25、逐梦绿色交通,实现低碳发展
26、绿色出行,从我开始
27、能源连着你我他,节约能源靠大家
28、节能有道 节俭有德
29、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
30、同享低碳精彩 共赢绿色未来
31、全民同心 低碳同行
32、节能环保,你我同行
33、建低能耗机关,做勤俭公务员
34、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35、依法推进公共机构节能 建设节约型政府
36、勤俭节约,点滴做起
37、降废减损提质,节能降耗增效
38、节约资源 提高能效 保护环境 造福后代
39、凝聚低碳力量 共筑中国梦想
40、降低损耗齐关心,开源节流增效益
41、低碳城市 宜居可持续
42、低碳城市 宜居可持续
43、发展公共交通,倡导低碳出行
44、为了明天更美好,请节约使用能源
45、提倡科学用电,营造节能社会
46、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47、节约能源身边事,一点一滴显素质
48、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49、为文明喝彩 为低碳点赞
50、选择低碳 绿色相伴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范文4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咨询交流的平台。在亚运到来之际,一张小小的邮票还可以架起你与各国小朋友友谊的桥梁,是彼此心声的传递。不仅如此,一张张邮票更是警醒着人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让体育精神把和平传递,让战争成为历史 。
亚运邮票充分的展现了岭南文化,同时透过亚运会这扇体育竞技的窗口,向世人展示亚洲文化的多元素与和谐。中国邮政在6月30日广州亚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发行了广州亚运首套纪念邮票——《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五羊造型如冉冉升起的红日,预示着东方辉煌的明天,也预示着广州第16届亚运会将会圆满成功!五只可爱的吉祥物满怀信心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暗喻着中国将会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也暗喻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将努力拼搏,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坎坷,他们都会在风雨中挺起胸前进为祖国再创辉煌!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只要中国人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借助着亚运的平台,将在广州相聚知己。虽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们总有一天会分离。但是,我,们却可以用信件传递彼此的心声,让邮票连接我们的心,同时它也见证了我们深厚的友谊。
让邮票提醒人类要环保,1972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保日”。我国邮电部于1988年的世界环保日发行了T127“环境保护”邮票。可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了世界的焦点。早亚运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更应该重视环保问题!不仅是为了不让外国人看笑话,更重要的是为了借着亚运的平台,向世人宣言:“环境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如果再不重视,我们的家园——地球将不再美丽,不在可爱!”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范文5
PowerPoint的使用,会形成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其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效果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充分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目标集中,大大增强无意注意,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地球地图”部分时,先让学生看了几张幻灯片:古代天圆地方,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卫星地球照片。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这几幅图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到底是什么形状的?真的是一个球型星体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漫长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讨兴趣。再播放一组幻灯片:一对在船上降生的双胞胎,先出生的哥哥却比后出生的弟弟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这种事?告诉学生等学完了经纬线和时区、日界线知识你们都会解答。通过这一连串的演示,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神秘莫测的地理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自觉性,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地理教学中,众多的地理概念、术语、地名、地理事件,难免使学生产生无从下手记忆的窘迫。但是,适时适量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最佳的情景,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变得有形、有色、有声、有光、有动、有静,丰富多采,变化万千,让学生永远有新鲜感,使不同渠道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实现并强化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记忆。比如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时,由于地名多、知识点分散、空间跨度大,学生往往觉得头绪太多,难以掌握。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预先制作了许多幻灯片:把中国的某些省级行政单位轮廓简化为学生喜爱的动物图形,如山东省——骆驼,黑龙江省——天鹅,——雄鹰,广东省——大象(鼻子),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燕子,云南省——孔雀等,然后利用分组竞赛的方法记忆各省区简称和行政中心。以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学生如临其境,看得全神贯注,记得兴趣盎然,繁杂的内容,众多的头绪,就在这边看边读边想中,牢牢地记住了,收到了颇佳的教学效果。
再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地中海气候特征的有关内容,我制作了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幻灯片,通过对这些幻灯片的反复切换放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照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的异同,加深了对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特征的理解。一看一比一思的过程,不仅牢牢记住了这部分内容,还大大提高了学生横向比较、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丽中国美好家园范文6
关键词:公共空间;镶嵌艺术;关系
一、公共空间和镶嵌艺术的定义和类型
1、公共空间
又叫公众场所、公众地方、公共场所。是一个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纵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譬如,城市街道、广场、草地、喷泉、建筑等人们不用缴费或购票进入,或进入者不会因背景受到歧视的空间。一般地说,公共空间主要用于聚会、市场和交通出行。
另外,从哲学、(城市)地理、视觉艺术、文化研究及社会研究等范畴来看,公共空间是关键性理论的某些标准。公共空间的定位似乎渐见迫切,因为资产涉及愈来愈多所谓“共享空间”。共享空间是公共空间最早的例子。其中,“公共空间”的私营购物中心,就是“私人空间”(私人场所)的例子。
公共空间的建设,体现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可能。公共空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构化的权利空间和个人化的私密空间相区别;另一种是公开和共享,公开是对所有人开放,共享是无条件(免费,非预约)的开放①。但实际上是没有完全自由的公共空间的,因为有些公共空间场所虽然不需要支付钱款,但是有例如拒绝衣冠不整、流浪汉露宿、游客等附加条件。公共空间,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给人欣赏、参与和使用艺术品、艺术活动、艺术行为和艺术设施的空间。镶嵌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存在于私人空间,更可以存在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互动交流等。
2、镶嵌艺术
镶嵌艺术历史悠久,在艺术长河中镶嵌艺术有也有低谷,但是它的魅力从未被忽视过。马赛克(Mosaics)是彩色玻璃料器的音译名,因为大部分镶嵌画是由玻璃料器制作的,因此我们便习惯用“马赛克”代替镶嵌。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材料也可以用于镶嵌,比如贝壳或者天然石材等等.实际上,一切耐腐蚀的硬质材料被有机地排列组合并黏结固定后形成图案或绘画,这样的工艺都可以称之为镶嵌。例如,中国园林(公共空间)中用鹅卵石铺成的甬道,漆画艺术中的贴蛋壳工艺,还有在工艺品上用贝壳镶嵌的龙、虎图案等等。但是中国的镶嵌没有形成独立的平面工艺技术,而西方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镶嵌体系。
今天,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多优秀的或古老或现代的镶嵌作品可以欣赏、学习和研究,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镶嵌作品多是用玻璃料器、鹅卵石、大理石等这些不怕风吹雨淋的材料,具有持久耐用性;二是大量早期镶嵌工艺多是用于铺陈道路、地面等公共空间中,在后期的考古挖掘中,这些地面镶嵌作品因为地面建筑物的倒塌掩埋而得到很好的保护。镶嵌工艺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所欣赏并且实际运用,出现在更多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中.
公共空间能为镶嵌艺术提供多种存在的空间可能,为镶嵌艺术家提供了参与方式和多种空间选择利用。反过来,镶嵌艺术可以更好的赋予公共空间艺术品位和城市文化内涵,为公众塑造更美好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
二、公共空间为镶嵌艺术提供空间基础
公共空间为镶嵌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在公共场合中,能够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兴趣的艺术作品,例如:雕塑、纪念碑、演唱会等,才是真正具有公共性的艺术作品。公共空间的性质能够为镶嵌艺术提供更广泛的关注和创作造型可能。例如,镶嵌艺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班牙最富盛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安东尼高迪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改变,使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镶嵌艺术从单一走向繁复,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绘画走向设计,从室内走向室外。高迪运用了多种材质和异形的料器进行镶嵌装饰,与传统的镶嵌手法有本质的区别。他别出心裁,创造性地运用了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碎陶瓷片、天然石材、贝壳、玻璃碎片等多种料器,料器的边缘也不再是规则性,有的是砸碎玻璃或瓷器时所产生的自然裂痕,呈不规则的几何形,并把质地、光感、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纹饰不同的陶瓷料器完美地组合成美丽的图案。
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特征的空间环境,为走向室外的安东尼高迪的镶嵌作品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例如:其位于格尔公园入口处的巨型镶嵌雕塑作品――蜥蜴,通体都是由彩色碎瓷片按照它本身的形态特征进行有规律地镶嵌,色彩饱和,在镶嵌着白色碎瓷片的台阶的映衬下,格外引起公众的注目和喜爱。
随着中国政治民主、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文化的崛起,以公共活动空间为中心的环境建设愈来愈多,大众的主体意识开始萌生,公共空间的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互动性愈来愈多的被公众所关注。镶嵌艺术正好具备以上所有特点。公共空间也正好为镶嵌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
三、镶嵌艺术为公共空间增添多元艺术气息及文化内涵
公共空间为镶嵌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反过来,镶嵌艺术又为公共空间增添了多元的艺术气息及文化内涵。镶嵌艺术这种与市民公众互动性极佳的艺术种类不仅仅可以赋予公共空间多元的艺术气息,而且能够培养公众与公共空间艺术作品的互动意识和提高文化艺术品位。镶嵌艺术介入公共空间的形式,首先体现在它的材质运用上,镶嵌艺术的材质运用广泛,大多数都是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比如碎玻璃、碎陶瓷、天然石材、贝壳、人造石材等等。其次体现在公众对镶嵌艺术可以共同参与并进行后期维护、互动。这就是镶嵌艺术为公共空间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创作镶嵌艺术的时候,设计师往往会与周遭的环境紧密的结合,使镶嵌艺术本身具有艺术性的同时,对公共空间还产生一定的延展性。设计师通过对环境、建筑、园林等元素的统一考虑把握后,利用建筑空间、自然空间等造景元素来进行创作,使镶嵌艺术本身与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形成融合和相互美化,为公共空间增加更多的艺术内涵,不仅给公众以美的视觉感受,还给公众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参与互动的可能。
例如,安东尼高迪在巴塞罗那修建的米拉公寓,建筑物上大量采用镶嵌工艺。碎陶片、碎玻璃拼贴在抽象的螺旋状的建筑物外,如同波涛汹涌的海面,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交相呼应。现如今,米拉公寓已不再仅仅是私人空间了,而是博物馆,它的镶嵌艺术和建筑更是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涌入巴塞罗那,只为欣赏这奇异的建筑、让人称赞的镶嵌艺术和感受丰富的城市人文内涵。米拉公寓为巴塞罗那的公共空间增添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四、结语
公共空间与镶嵌艺术,是在相互的作用中显示出艺术空间的美感。他们在形体、材质、色彩等各个因素中都相互交融。好的镶嵌艺术能为公共空间增色,公共空间也为镶嵌艺术提供了大量的存在空间。设计师只要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既充分展示公共空间的环境文化特征,又能够表现镶嵌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阐释艺术美学思想。以赋予公共空间更多的艺术文化色彩,承载公众的艺术梦想,让公众生活愈加美好。(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