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雪节气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雪节气古诗范文1
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为欧洲所知,离不开意大利这个文明古国的身影。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马可.波罗,没有利玛窦,就没有欧洲对中国的了解《马可波罗行纪》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社会介绍了中国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全民想象。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意大利后的25年中该书出现了法语、拉丁语、德语、托斯卡纳方言、威尼斯方言版本的手抄本,在中世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本书被誊写了2个世纪,从1477年开始继续被印刷成多种语言文字。历史学家评价道:仅一个人就向欧洲提供了如此大量的新的地理信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马可.波罗的书极大地激发了欧洲人对于旅行、对于新鲜事物和遥远的国度,特别是中国的兴趣,直接推动了巧世纪下半叶的地理大发现,大大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世的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从《马可.波罗行纪》的第一部分就可以看出,马可.波罗希望他的旅行是带有传教色彩的。在书中第六章大汗询及基督教徒及罗马教皇中写道:己而大汗详询关于教皇、教会及罗马诸事,并及拉丁人之一切风俗。第七章大汗命波罗弟兄二人使教皇所中写道:己而大汗命人用靴靶语作书,交此弟兄二人及此男爵,命他们贵呈教皇遣送熟知我辈基督教律,通晓七种艺术者百人来。此等人须知辩论,并用推论,对于偶像教徒及其他共语之人,明白证明基督教为最优之教,他教皆为伪教。如能证明此事,他(指大汗)同其所属臣民,将为基督教徒,并为教会之臣仆。因此,这本书也促使欧洲的传教士们想要去征服非凡又神秘的东方人,让他们成为新的信徒。
二、耶稣会的建立和来华意籍耶稣会士
耶稣会于1534年由依纳爵罗耀拉应当时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需求在巴黎成立,1540年教皇保罗三世批准了其组织形式和会宪。耶稣会士誓愿绝对服从教皇,特别致力于教育使命。
耶稣会建立了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并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耶稣会士,这些耶稣会士们的学术成就对他们在海外,包括中国的传教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期历史中,来自于意大利的传教士较之其他国籍的人做出的贡献更为突出。这既包括最早确立和推行适应中国传统文化传教路线的耶稣会士范礼安、罗明坚和利玛窦,也包括利玛窦之后的郭居静、艾儒略、卫匡国、高一志、毕方济、罗雅谷、利类思、潘国光、毕嘉、殷铎泽、龙华民和熊三拔等著名传教士。
这里要着重介绍和评述的是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儒家文学经典有一定推介作用的罗明坚、利玛窦和殷铎泽三人。
(一)罗明坚与《四书》
罗明坚(Michele Ruggeri)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耶稣会传教士,也是欧洲第一位汉学家。他1543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获得了民法和圣教法的博士学位。29岁时加入耶稣会,1578年和利玛窦等人一起离开欧洲前往中国,并于1579年到达澳门。罗明坚刻苦学习中国语文,他创建经言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教授外国人汉语的学校。为了帮助自己及来华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罗明坚编写了《葡华字典》,第一栏是葡萄牙语词项,第二栏是拉丁拼音,第三栏是汉字,第四栏是意大利文词项。1588年,由于在工作中的失误和想要敦促教皇派使节来中国,罗明坚被派遣回到罗马。但因后来一系列变故导致计划无法成行,罗明坚便隐居萨莱诺,再没有回到中国。
在萨莱诺,罗明坚完成了将儒家经典《四书》翻译成拉丁文的工作,其中第一部分的《大学》译文刊载于1593年波色威诺的《精选文库》中,这是最早在欧洲出版的介绍中国儒家经典的译著。意大利汉学家、教授、出版总监弗朗西斯科.达莱利以保存在罗马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立图书馆中的手稿文献为基础,对罗明坚的《四书》译作做了细致的研究。
(二)利玛窦及其对中国文学的了解
1552年10月6日,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中部马尔凯大区马切拉塔城的一个贵族家庭。马切拉塔是教廷国的重要城市,宗教气氛浓厚,经济、社会发展也十分活跃。利玛窦9岁便进入当地由耶稣会士开办的学校,读完了小学和初中。16岁时他的父亲将他送到罗马大学法学院读书,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耶稣会神父,并最终成为一名饭依天主教的耶稣会修士。
利玛窦在罗马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与教会上层人士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后来的传教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耶稣会视察员范礼安和耶稣会总会长阿桂委瓦都曾和利玛窦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
1578年3月,利玛窦和罗明坚等14人乘船绕过好望角向东航行,利玛窦在印度停留4年后于1582年8月抵达中国澳门。利玛窦起初作为罗明坚的助手,在罗明坚大体确定的传教策略基础上进一步调适和发展,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罗明坚离开中国后,利玛窦抛弃传教士原有的僧人打扮,改换中国儒生的服装,进一步适应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
1600年5月利玛窦一行到达北京,在北京虽几经波折,但利玛窦的广泛交往使他跨越险阻,继续推动着传教事业的发展。他先后用中文撰写和出版了《天主实义》《二十五言》和《畸人十篇》。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去世。
利玛窦很早就开始了解中国文学,这也要得益于范礼安的指点,在中国当时特殊的环境中,必须要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经典作品。正如他在文章中写到的那样,他认为:只知道我们的(指西方的)文学而不知道彼国的文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因此,他开始非常努力地学习《四书》,并翻译成拉丁文,使《四书》配有拉丁文的解述,以便刚来中国的同教会教士阅读,并且希望他的同事能更好地理解《四书》的内容。
利玛窦还十分了解《五经》,有些人认为他熟记《五经》甚至强过许多中国官员,《四书》《五经》都是选拔政府官员的科举考试的规定书目。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建立在两大理由上:1.不了解对话者受教育的典籍就无法恰当地与其交流;2.利玛窦找到了有利于传教游说的极为有利的工具,他在展示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利用中国经典作品的权威性内容,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学的深厚了解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利玛窦写道:用我们坚持并严肃探讨过的方法,以他们谦恭有礼的举止,他们自会重视圣贤之名。我希望我们可以坚持用此方法直至最后,因为这里有许多优秀的思想,所有人都是神学家,现在没有人不好好致力于中国之文学,因为只知道我们的文学而不了解中国的是没用的。尊敬的神父,您会看到这一点是多么重要。我认为这一方法比一万基督徒的功用还大,以此安排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饭依。
利玛窦认真研读《四书》《五经》,因此在1595年开始写作《交友论》时,他也借鉴了孔子关于友谊的一些根本思想。例如孔子在《论语》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俊,损矣。因此,好的朋友能帮助你成就仁德,友谊是仁的结果,而仁是人类的至善至美,在这方面利玛窦认为中国的理论与他熟知的基督教教义惊人地相似。利玛窦在《交友论》中写道:正友不常,顺友亦不常。逆友有理者顺之,无理者逆之,故直言独为友之责矣。平时交好,一旦临小利害,遂为仇敌,由其交之未出于正也。交既正,则利可分,害可共矣。诀馅友,非友,乃偷者,偷其名而僧之耳。永德,永友之美饵矣。凡物无不以时久为人所厌,惟德弥久,弥感人情也。
这种独特的方法在《天主实义》中也有运用。利玛窦为了阐释上帝的真正含义,借用了很多中国古代经典。他写道:吾天主,乃古经书所称上帝也《中庸》引孔子曰:郊社之礼,以事上帝也。朱(朱熹注)曰:不言后土者,省文也。窃意仲尼明一之以不可为二,何独省文钾《周颂》曰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又曰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商颂》云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抵。《雅》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易》曰帝出乎震。夫帝也者,非天之谓。苍天者抱八方,何能出于一钾《礼》云五者备当,上帝其飨,又云天子亲耕,集盛柜兽,以事上帝。《汤誓》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又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酞惟后。《金滕》周公曰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上帝有庭,则不以苍天为上帝,可知。历观古书,而知上帝与天主,特异以名也。尽管利玛窦出于传教策略的需要,对中国古经书有一些误读,他也无法完全理解中国哲学的复杂性和文字概念的多义性,但他的力辩却充分反映了他对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广泛而细致的研读,并通过翻译《四书》将中国的文化思想介绍和传播给西方的耶稣会士。
(三)殷铎泽中国文学的翻译者和传播者
殷铎泽1625年出生于西西里普拉提亚,16岁起进入卡塔尼亚的耶稣会学校,后来成为一名耶稣会士。1659年他作为传教士到达中国,在江西建昌进行传教活动。
殷铎泽热爱中国哲学,对孔子的作品有深刻的理解。1662年他将自己读《四书》所做的笔记以拉丁文刻印出版,题目叫做《中国之智慧》,包括2页孔子传记、14页状学译文和《论语》的部分译文内容。1667年他在广州又出版了《中国的政治道德学》,对《中庸》进行了部分翻译,1669年在果阿(印度)再版时他又添加了对孔子生平的介绍。尽管这部作品的流传范围很有限,但因为1672年被法国作家、旅行家、东方学家戴夫诺收录在他的《各种猎奇之旅之报告》中,因此在欧洲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目前该作品在世界上仅存8本,被保存在最重要的图书馆中。他所译的《中庸》又与耶稣会传教士柏应理、郭纳爵的译作一起合编为《中国哲学家孔子》,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
殷铎泽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和翻译者,他用拉丁文翻译了许多中国文学经典作品。1696年10月,他在杭州去世。
殷铎泽将孔子及其作品介绍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莱布尼茨和坦普尔在读过《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后都对孔子及其思想大加赞誉,孔子在欧洲因此被称为道德与政治哲学上最伟大的学者与预言家。自由派人士欢呼这位被拉丁化了的孔子是人类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之一,是中国的苏格拉底。
三、法国汉学的后来居上及近代意大利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译介
从17世纪中叶起,欧洲汉学的牛耳从意大利人那里落入到法国人手中,有几方面原因:1. 1658年法国从罗马教廷取得在中国、越南建立主教区的权利,这为在这些教区征招法国传教士提供了方便。法国传教士开始与清朝廷有了深入的接触,在对中国研究的过程中,他们编写出版了一些大型出版物。2.法国学者将对汉学的研究科学化、专门化,特别是在法国本土,改变了之前意大利人零散、非学术化的风格。3.在和一系列中法条约签订以后,法国人对中国的研究更加直接。4.法国几大汉学家、翻译家,如儒莲等人的贡献突出。
到19世纪,除了古文经书和科学著作之外,法国学者更注重对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如元杂剧、诗歌、爱情小说等。因此,近代意大利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译介常常受到法国学者的启发,或从法语译本中转译过来。
皮埃特罗安东尼奥麦塔斯塔西奥(16981782)是意大利诗人、歌剧剧本作家、剧作家、音乐剧改革家,长期为奥地利宫廷创作和演出。他秉性平和,却崇尚英雄壮举。1752年,他将歌颂忠诚正义、舍己为人的中国元杂剧价幽氏孤儿改写成意大利文歌剧,题为《中国英雄》,于1752年春天在维也纳美泉宫皇家花园剧院上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麦塔斯塔西奥对《赵氏孤儿》的翻译和改编参照的就是收录在杜赫德1935年出版的《全志》( Description de la Chine)中由耶稣会神父马若瑟翻译的法语版。
阿尔丰索安德莱奥奇是最早对近代中国进行研究的意大利学者之一。他1821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早年学习法律,他向往民主,同情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作为律师他曾为多梅尼科圭拉齐进行辩护,因此屡遭迫害。在他流亡法国巴黎期间,他结识了法国汉学家儒莲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从此一生致力于汉学研究。他在佛罗伦萨的语史学界教授汉语,尤其致力于阅读和翻译中国作品。1883年,他以《佛牙舍利》为题目翻译出版了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一小部分,并于1885年再版。他对中国的法典有很深的研究,写有《论古中国人的刑法》。他的翻译在字面上忠于原文意思,有时会标注音标,但也不乏缺陷和瑕疵。
图罗马萨拉尼所编写的《E书:远东的回声》收录、翻译了中国古代多个朝代诗人的百余首诗作。全书共176页,1882年由出版社出版,分为25个主题:柳枝、渔父、湖畔,镜中女人、秋沙鸭、秋思、梳放者、七夕等。图罗马萨拉尼1826年出生于曼托瓦,是意大利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意大利王国第一位犹太议员。他精通艺术,文学创作风格灵活优雅,著述颇丰。他让意大利人了解了德国浪漫派诗人海涅,推广了欧洲一些不为人知的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他对于意大利文学家卡洛谭卡的研究最为著名。
四、明清时期意大利人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译介的动机及特点
大雪节气古诗范文2
惊蛰,是农历的节气。惊蛰一来,万物就有了新的变化。在我看来,惊蛰,实际上就是一次全新的改变。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惊蛰节气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1俗话说,“惊蛰至,雷声起”。今天是周日,恰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虽然没有盼到第一声春雷的打响,前一阵子淅淅沥沥的春雨倒是停了,久违的阳光开始抛头露面。雨酥酥的,悄然滋润着世间万物。
惊蛰这一天意味着春雷将惊醒冬眠的小动物。清晨,我便怀着这份好奇,将信将疑地去寻找。到了外面,尽管有着阳光的沐浴,我却仍然抵挡不住一阵阵寒意的侵袭,不禁觉得全身都冷嗖嗖的。“冷惊蛰,暖春分”,今年的春天一定是温暖的。
我踩在湿湿的草地上,落叶和层层叠叠的小草发出“滋啦滋啦”的声响,听起来很有趣。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草地把葱绿、墨绿、和茶绿色包揽其中,让人神清气爽。
在阳光的照耀下,玉兰花也铆足了劲儿纷纷冒出了小小的花骨朵儿,鲜嫩的剪影在风雨中若隐若现。
漫步在林荫道间,耳边不时传来小鸟的清脆叫声。它们呼朋引伴,隐匿在树林中,找寻不见。只有那婉转的歌声流泻出来,听的你流连忘返。
我仔仔细细的寻觅每一个角落,湖面上,灌木丛里,柳枝头,山茶花间……只看到了料峭的春意,却没有见到预期中小动物们的影子。心中有了些许的失落,但是我转念一想,也许是因为今天没有了“春雷”的闹铃,它们都没未苏醒吧?
想着想着,我踢到了一小堆泥土,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冻僵的蚯蚓。虽然它奄奄一息,但是新的生命应该正在土壤下面蠢蠢欲动吧?生命就是这样不断的交替往返。
古话说,“惊蛰不耕地,好像蒸馍跑了气。”转眼到了春耕的季节,农民伯伯们还正等着蚯蚓来松土呢。乡下的外婆应该也要开始忙着春耕了吧?早春的土壤水分比较充足,土地尚未解冻。在这一天,哪怕是春雨阵阵,也要保证春播顺利进行呢。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回去的路上,湖边一位正钓鱼的老翁,神色安凝地注视着远方,一根细细的鱼线飘在水面上,不紧不慢。看着他神情自若的样子,仿佛不是在钓鱼,而是像我一样在‘钓’寻春天……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2今年的冬天好像特别的漫长从春节那时候到现在就一直是阴雨绵绵的,让我非常盼望春天的到来。于是我去翻了一下日历,发现今年的3月6日就已经是惊蜇了,按理说惊蛰到了,阵阵雷声就会把正在冬眠的小动物们叫醒,可是今年怎么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呢?春雷婆婆去哪儿了呀?
惊蛰是二十四个节气里面的第三个,它是排在立春,雨水的后面。陶渊明曾写“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我觉得惊蛰和其他的节气相比起来更生动,惊是指惊醒,蜇是只冬眠的动物,有句话是说“惊蛰地门开,冬眠动物全出来”。以前古人认为小动物们都是雷声叫醒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春天到了,地面的气温逐渐升高,小动物们肚子饿了,所以要出来觅食。怪不得今年小动物们都没有什么动静,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裹着大棉袄。
二十四节气都有三候,惊蜇三候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一候是桃花开了,二候是指惊蛰后再过5日,黄鹂鸟开始鸣叫了;三候是指惊蛰后10日,鹰看不见身影而珠颈斑鸠出来活动了。
老祖宗还在惊蜇节气上留了一些习俗呢,如:惊蛰耙地松土、惊蛰吃梨。耙地松土就是说惊蛰的时候要耕地,因为“惊蜇不耙地,好像蒸馍跑了气”。这个时候土壤的水分很多,是耙地的最好时候。惊蛰吃梨是因为这时候天气很干燥,喉咙不舒服,吃点梨可以止咳化痰,润喉咙。怪不得这几天我的喉咙也不舒服,知道了这些知识后,我马上让我外婆买点梨给我吃。
我还知道根据惊蛰这一天的天气,还可以预测以后的天气,比如:“冷惊蛰,暖春分。”今年的惊蛰是个阴雨天,冷冷的。按照这个规律,希望我们能盼来一个温暖的春风。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3喜鹊伸着懒腰细细的想着这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最爱的当属秋分,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也是喜鹊美食最丰盛的时机,想想都是美滋滋的。最讨厌的那肯定立冬后那几个节气,大地都像关进了冰箱里,连吃的都找不到!天气寒冷的刺骨,连朋友都没有几个可以玩的,可讨厌了。想着刚熬过来的冬季就一脸嫌弃,转念一想,最最喜欢的就要来了,那就是惊蛰了,你问它为什么啊?因为它的好朋友们都要醒过来了!想想都开心!
想着想着,天空闪了闪通天亮,紧接着“轰隆隆”雷声阵阵惊天动地!喜鹊一下蹦起来!“来了,来了,终于来了!”飞上飞下来回蹦哒“我的伙伴们终于要醒了,哈哈哈哈……”喜鹊开心的手舞足蹈,心里焦急的想着要不要去看看小刺猬、小松鼠,小乌龟,小青蛙它们醒来了没。
三月的森林,万物苏醒了,生机勃勃。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们惊起活动。喜鹊终于按耐不住心里的喜悦,展翅飞出小窝,飞向森林深处。
小松鼠已经活蹦乱跳的从这棵树爬上那棵树,熟悉的气息让它雀跃不已。看到老远喜鹊飞来了,开心的挥舞着小爪子“第一时间总能看到老朋友!”喜鹊飞停到松鼠旁,激动的说不上话。“先歇歇,我们一起去找小刺猬吧,估计它还睡着呢!”它们的又一起来到了刺猬洞旁看了下没动静,看来真的还没醒过来呢,每次它都是最后一个醒来,今年也不例外呀!它们又去见了青蛙小兄弟,它已经醒来咯,一醒来就练起了男高音。小动物们开心的围在一起聊了好久好久……
夜晚很快来临了,喜鹊趴在窝里,美美的闭上了眼睛。嘴里念着“惊蛰真好,把朋友们都叫醒了…”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4“惊蛰至,雷声起。”走进惊蛰,最打动人心弦的便是惊蛰的那一声春雷,这雷声带着充满诗意的鼓点,欣欣然拉开了春天的帷幕。似乎在漫不经心的瞬间,霹雳一声,天边,有隆隆的雷声传来,仿佛融入了骨髓和灵魂深处。抛弃所有的喜怒哀乐,在怦然心动的颤栗中支起耳朵,仔细的聆听来自天天籁的绝妙音符。
雨是避免不掉的,那种沁人心脾的凉意似乎就是为了迫使大地打个寒颤,让一切从惺忪中苏醒。而春雨,仿佛是云中的精灵,翩然随风潜入夜的怀抱,她来自哪里?窗外嘀哒的雨声和着心灵的颤音,在开窗的刹那,拥我入怀。是杜甫笔下那知时节的好雨吗?天籁之音,时急时缓地敲打窗棂,望不到她轻盈的身影,夜雨迷醉了心绪。凭窗而立 慵懒地读一本古诗,雨打窗棂,倾听她唐诗宋词般平平仄仄的优美旋律。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三月在一场暖风中眩晕了,它轻盈的脚步溅起一片阳光,春天,随着来自天外的那一声召唤,顷刻间忙的死去活来:蛰伏了一冬的虫儿,树儿,草儿不甘寂寞,从严寒桎梏中重新苏醒,会争先恐后地拥进春天。一片春色,在惊雷之声后,淋漓出盎然生机。孩子们过完年,也开始了新的学期。不怪乎有人说:“到了惊蛰,春天才算住稳了江山。”
惊蛰过后,春分便一步步的近了,风开始变得温柔,空气一夜之间清新温馨了许多;小草们争相破土而出,流露出青涩的羞赧草芽儿,春天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浓了!透发出勃勃生机,惊蛰带给人们的,是一春的惊喜,明媚的春日里,随着一天天的忙碌,也将重新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惊蛰来去匆匆,以特有的民俗和方式,释放它节气的韵味,不曾为谁做出过片刻的停留,静静倾听大地耳语,回味季节交替,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播种与憧憬……
惊蛰节气心得体会5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是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十月八日到九日是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大雪节气古诗范文3
小学生冬至主题作文1 为什么人们冬至吃水饺呢?我上网查了查,哦!原来是以前神医张仲景在冬天游访,看见一些流浪的人在街头要饭,耳朵都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张仲景问:“你们的耳朵不疼吗?”“疼啊,可是有什么办法,我们这里已经死了3个人了,好心人啊救救我们吧!”
张仲景看见他们的耳朵像娇耳,就托人做了一顿羊肉娇耳,让人们吃下后喝一些汤,就这样张仲景一直托人做,一个礼拜后,人们的耳朵都奇迹般好了。人们都说,真不亏是神医啊。
小学生冬至主题作文2
昨日是冬至,我与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大伯伯家吃晚饭。
刚进客厅,一阵狗的狂吠传入耳中,那声音撕心裂肺,好像恨不得把我们给吃了一样。其实那只狗名叫“IQ”,他长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雪白的绒毛上,被人“画”上了几笔棕色。原本前年还认识的,今年却对我这么凶,真是奇了怪了。
过了一会儿,我忽然想起来:大伯伯家楼上还装着菜呢!于是我急忙跑上去。
落日的余晖然后蔬果,楼上那一簇簇的绿蔬缤纷多样:有青菜、包心菜、花菜、莴苣……个个长得枝繁叶茂。你可能会问:大冬天的,怎么可能长得“枝繁叶茂”?没错,一开始我也是奇怪,可是你看的那些蔬菜被包裹得这么好我也相信了:花菜的叶子把花菜包的严严实实,包心菜的老叶子也把嫩叶子包的紧紧的……
过了一会儿,大伯伯他们叫我下楼吃晚饭……
吃完晚饭,我看到旁边的火炉里烤着土豆、紫薯,便也想尝试一下。于是,我来到火炉旁,开始烤吃的,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我的头上已经满头大汗,又过了一会儿,土豆、紫薯都被我烤熟了。不过,我可不想“中毒”,所以,我让我的“小白鼠”来吃——妈妈。妈妈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拔开了皮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对我说:“你烤的土豆与紫薯外焦里嫩,好吃极了!”听完妈妈的话,我也拿起一个紫薯吃了起来……果然,紫暮外焦里嫩,还带有甜味,好吃极了!
爸爸妈妈一直与大伯伯聊到7点多才肯回去。
小学生冬至主题作文3
冬至,也叫“冬节”、“长至节”或“亚发”等。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而冬至的时间位于每年的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古时候的冬至那天,漂泊在外的人们都要回家过冬至节,正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现在,有很多地区仍在冬至这天有祭祖等习俗,我们浙江也不例外。在这天,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在桌上摆好香炉、供品等。还有的地方也祭土地神,叩拜神灵,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作为寒冷气候的开始,对多数地区是偏晚的。有首古诗讲到“西北风袭百蓑,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竟艳开。”冬至期间也是我们北半球最短的一天,所以“白天最是时光短”。
小学生冬至主题作文4
说到冬至,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和那呼出气就能结成冰的气温,可我这个“吃货”想到的却是可口的姜饭,美味的水饺,白白胖胖的汤圆和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姜饭是吴川人的传统美食,饭里面有象征着十全十美的十种姜,还有香香的,超级入味的腊肉,软软的糯米。做好的姜饭远远望去像蛋炒饭,近距离看便会闻到一股辛辣的味道和腊肉的香味,这两种味道交融在一起,闻起来让我有一种满足感。
水饺是东北人的最爱。它皮薄肉多,看起来玲珑剔透,仿佛一个个艺术品,让人不忍下嘴。水饺小巧可爱,美味可口,一口咬上去,感到有一股鲜美的汁水从水饺里喷出来,就像喷泉里喷出的水珠,让我所有的味觉都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汤圆最早出现在宁波,当时人们叫它浮元子,是因为汤圆在水中又沉又浮。汤圆有许多种类的馅儿,如芝麻、豆沙、猪油、牛肉等,口感软糯香甜,令我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