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奴隶社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奴隶社会范文1
(江西省南昌市歌舞剧团,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奴隶社会是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东方的夏、商、周、春秋战国,西方的古希腊至古罗马都是奴隶制时代。文章试基于奴隶社会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选取两种比较有特点的音乐——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和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侈乐作为研究方案,比较探讨这一时期的中西方音乐,以发现中西方音乐文化在阶级社会最初形成时期的异同。
【关键词】奴隶社会;古希腊·古罗马;中国;中西方;音乐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中西方音乐
(一)侈乐
夏朝最后的帝王桀是一个贪图享乐的统治者,而音乐往往是统治者追求享受的重要途径之一。侈乐流行于中国整个奴隶社会时期,在形制上有三个特征:(1)奏乐人数多;(2)乐器种类多;(3)旋律怪诞奇异。笔者认为这种音乐体现了奴隶制社会下宫廷音乐的两个特征:
1、王权至上,体现英雄崇拜
从上古三代乐舞开始,作乐的目的就显现出奴隶制王权意识。尤其是《大夏》中歌颂大禹治水的故事,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这里的“以昭其功”点明了作《大夏》的首要目的——为了体现皇族王权的尊贵和独一无二。这种英雄崇拜和王权意识在宫廷音乐中占据重要位置数千年,这同时也代表着原始社会音乐文化向奴隶社会音乐文化的转型。
2、追求形式,超出伦理
《管子·轻重》中有记载: “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j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夏桀有许多女乐工,其演奏音乐的音效也是大得惊天动地。三万人虽是虚数,但可见奏乐人数之多,因而声音极其响亮。这种音量上的增大、音域上的拓宽,乃至追求过分的知觉体验,已经不再具有内容性的音乐诠释。过分注重音响效果的新奇来体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领导者,但也显示了统治者在追求音乐享受方面不断要求达到更高更“美”的境界。
(二)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1、文化上的反向征服
古罗马人擅战但缺乏浪漫情怀和想象力,因此他们对古希腊人以及古希腊文化有着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们瞧不起古希腊人生活方式的自由散漫,另一方面对他们的文化成就充满崇敬和向往。古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大部分乐器:原古希腊酒神乐器阿夫洛斯管进化成类似的提比亚管;增加了里拉琴和基萨拉琴的体积和琴弦数量;管风琴也仍然存在,但是其形制更为巨大。
2、军乐
古希腊时期每四年定期举行一次体育竞技运动会。有一种音乐为运动会渲染气氛,象征着竞技选手健美的身体和矫健的身姿。这种音乐被古罗马人吸收后,也代表着战士的斗争力量,但它在古罗马人手中向着实用化发展,军乐用无形的音响效果提升战斗力,威慑对方军队。古罗马人把军乐视为生活中的必需品。
二、奴隶社会时期中西方乐器表现的文化特征
(一)中西方乐器象征不同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人类在蒙昧时期所产生的心理现象。
在华夏文明中,氏族部落成员认为鱼是一种生殖力超群的动物,鱼腹多子,繁殖力极强。这些特点使得原始社会时期乃至奴隶社会时期的人们相信它们身上寄寓着强大的生殖力量,人们希望能将鱼的繁殖能力转嫁到自己身上。鱼形埙是生殖崇拜在中国上古时期乐器形制的体现,商朝人祭祀活动频繁,埙用于各种祭祀仪式,被当时的人们尤为看重。
(二)中西方乐器的实用功能
从夏、商、周直到春秋战国,东方战争中大多用鼓声作为提示音,宣布战争的开始或进攻敌军的信号——鼓在东方历史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觑。而古罗马更是一个热衷于征战的民族,铜管乐器是古罗马军事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示前进和撤退、新的一天的开始、战败的哀嚎等等消息。
古罗马战争中的铜管乐器和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鼓乐有着三个共同的特点——提示性、喧闹性、好斗性。他们作为与外界沟通和传递信号的桥梁,在战争中起着提示开战、鼓舞士气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铜管的材质决定了其音量大、传递远的特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中,击鼓人的击鼓速度和击鼓时机对士兵的战斗士气产生巨大影响。
三、奴隶社会时期中西方音乐家社会地位的矛盾性
音乐家的地位在中西方奴隶社会时期都有着十分矛盾的表现。当时社会既离不开音乐家的创造力和演奏能力,又看轻他们获取报酬的方式——用创作音乐或演奏音乐的手段获取经济上的财富。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女乐地位并不高,可以作为王侯贵族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或是君予臣的赏赐,或是殉葬时的陪葬品。作为宫廷专职的女乐虽无爵位,但享受国家俸禄。春秋时期的师旷和师涓都属于宫廷专职乐师,他们常参与国家大事的占卜,进谏国君等事务,还努力将自己的实力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以当时的乐师除了要精通音律还要懂得人情世故,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音乐家并不能单纯靠自己的音乐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们仍是奴隶阶层。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对于音乐家的评价是既钦佩又轻视。钦佩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并毫不犹豫地为他们的服务支付高的报酬。轻视的原因是“他们不是常规地属于可以从中找到有修养之人的世俗的环境……他们的活动的商业的特性足以使他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古罗马时期,剧场观众席的前几排禁止音乐家、演员以及入座。但同时又创立号角演奏者协会,这些音乐家在罗马军队中被广泛利用,并且他们有着自己的地位头衔和独立的经济收入,在军队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士兵而是军官。
四、结语
奴隶社会范文2
岔路河镇岔路河村地处永吉县西部,由岔路河、窑堡、河东三个屯组成。全村共有16个生产合作社,1130户,5355口人;现有耕地303公顷,其中水田122公顷,旱田181公顷。全村共有党员107名,设10个党小组,其中有致富项目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75%。在永吉县县委、县政府和岔路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年的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6年6月,吉林市审计局协调资金30万元用于该村自来水工程的建设。投资2万元,培养了10名大学生;投资近20万元,完成岔路河村窑堡屯的自来水改造及净化工程;投资10万元完成了河东桥的建设和河道1000余米的清淤治理,其中使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8万元,解决了河东回族农民多年来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投资300万元,新建了6米宽,720米长的沿河水泥路,既缓解了镇内交通紧张局面,又起到了防洪的作用。2007年投入300万元成立了慧泽供水有限公司,解决了镇内居民饮水问题。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2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和10公顷土地的征用,为引进企业搭建了发展平台。投资60余万元完成了二座农桥建设和近千米水田供水渠道水泥护砌工程的前期工作,为节水灌溉提供了可靠保障。启动了“回民区安居工程”,投资10余万元进行了水泥道路的开通、基础的整修,为明年的水泥路建设奠定了基础。投资近30万元,新建沼气池100户,为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投资5万余元对道路环境、农民居住环境进行了两次集体中整治,动用车辆200余台次,出动人工1000余个,使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治理。每年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200元,今年共为80位老人发放养老金1.6万元。积极动员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有90%的农民参加,报销近5万余元的医疗费。
积极创建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绿色水稻协会、养牛协会、养猪协会、养鸡协会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努力培育经纪人队伍,各类经纪人已达30余人。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8次,参加2400余人次,有10名村民被选送到农广校进行大专函授培训学习。
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岔路河村领导班子认识到,要想真正做好工作必须做到:积极主动,努力赢得上级领导支持。为了让上级领导了解岔路河村,他们主动上门汇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设想、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上级领导从精神上给予支持,从项目上给予帮助,这为今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村明年准备侧重解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的问题,重点抓好屯屯通水泥路建设、自来水净化改造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农民安居工程建设、环境整洁村容村貌建设、农民文化娱乐体育场所等六项建设。在现有水泥路建设的基础上,投资490万元,建设窑堡、河东二个屯4.5米宽24500米长水泥路。建设一个中心转盘和一处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场所,解决农民休闲时文化体育生活的活动场所问题。
奴隶社会范文3
一、实施收费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
2006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规定,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凡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同时,国家还规定,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予偿还其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需要人事服务的,由有关机构提供全面的免费服务。
二、消除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各项措施初见成效
2006年,国务院决定在西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在此基础上,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惠及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此外,国家将继续实行免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
为确保上述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防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发生,从根本上消除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清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收费项目。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后,学校除可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外,学校其他各项代收费,包括教辅材料费、学具费、校服费、保险费、体检费等一律取消;并取消存车费、热饭费、饮水费等其他一切服务性收费项目,相应的合理支出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坚决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同时,规定由政府财政资金建设的学生宿舍,原则上不收住宿费,所需相关费用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开支;使用其他资金建设的学生宿舍,在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全部落实到位前,如学校经费确有困难的可适当收取一些住宿费,但从2009年春季开始全部取消。
在加强教育收费监管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降低了中小学教材价格和城乡中小学教学用电价格。2006年5月,全面降低教材印张和零售价格,限制豪华版教材出版,仅2006年秋季学期就减轻学生经济负担12亿元。2006年6月,降低中小学校教学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19元,城乡中小学校每年减轻负担约20.6亿元。
三、着力推进城乡用电同价努力减轻农民负担
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一系列惠农电价政策,共减轻农民负担约500亿元。
首先,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价。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两改一同价”工程,在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用电同价。至2003年底,全国各省(区、市)完成农网改造的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同价后,农村居民用电价格降低至每千瓦时0.5元左右,比“两改”前平均降低约0.23元,结束了几十年来农民用电价格一直高于城市居民的历史,每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约420亿元。
其次,大力推进城乡工商业用电同价。200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了推进城乡工商业用电同价的力度,要求各地尽快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截至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等19个省市已基本实现城乡工商业各类用电同价,约占农村非居民生活电量的70%。内蒙古、江西、甘肃、新疆、贵州、山东等6个省(区)的部分地区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价。每年可进一步减轻农村、农业电费负担约60亿元。
第三,降低农村养殖业用电电价。历史上,农业生产电价中养殖业和种植经济作物的用电执行非普工业电价,电价水平比农业生产电价每千瓦时高0.2―0.3元。为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文件将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用电改为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价0.25元左右,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约13亿元。
第四,降低中小学教学用电电价。2006年6月,将农村中小学教学用电由执行非居民照明电价改为执行居民照明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15元,每年可减轻农村电费负担约10亿元。
四、出台《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努力缓解 “打官司难”的矛盾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司法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人民群众反映的请律师难、律师收费高、打不起官司等问题入手,在认真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2006年4月制定并了《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办法》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原有的律师收费管理办法做了诸多修改和完善,突出体现了便民利民的特点。《办法》强调,政府制定律师服务收费应当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律师事务所要严格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对经济确有困难、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公民,可以减收或免收律师服务费。《办法》严格规范了律师服务收费程序和收费行为,明确了风险收费的适用范围和最高收费比例,完善了律师服务收费争议解决机制和对律师收费的监督检查机制。《办法》的出台,对于规范律师服务收费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五、出台系列措施抑制门票价格过快上涨
针对近年来部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上涨过快,提价幅度过高的问题,为规范门票价格管理工作,抑制门票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规定,对地方管理的门票价格进行严格规范。
200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与宗教活动场所有关的游览参观点对宗教人士实行门票优惠问题的通知》,规定宗教人士进入游览参观点前往宗教活动场所免收门票。2006年2月,下发了《关于做好红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提高认识,落实各项门票价格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重要节庆日等免费向社会开放。2007年1月,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门票价格提出严格的管理规定:一是明确提出门票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应充分体现公益性,对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游览参观点,要从低制定门票价格或免费。二是要求同一门票价格的调整频率不得少于3年,并限定门票价格每次最高提价幅度。三是对一些地区门票价格过高、社会反映强烈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依据《价格法》进行干预或建议地方政府纠正。
六、全面调整政府定价药品价格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政策,努力缓解群众看病贵的矛盾,取得了积极成效。
――全面调整政府定价药品价格。为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组织开展全面成本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召开20余次专家评审会议,陆续降低了抗肿瘤、抗生素、心脑血管等20多种类近900多种药品零售价格,平均降价20%,最大降幅达到80%。据悉,今年3月底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出台近500种药品价格调整方案。全年降价金额将达到200多亿元。同时,为保证廉价药品生产和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方面的建议,积极采取措施,适当提高部分临床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品价格,使得一些已在市场逐步消失的经典老药,开始恢复市场供应,比如糜蛋白酶、苯巴比妥、艾司唑仑等。
――严格限制医院销售药品的加价率。在全面调整政府定价药品最高限价水平的同时,将县及县以上医院销售药品的加价率严格控制在15%以内,改变了医疗机构销售药品过程中出现的加价率偏高的局面,促使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预计降低医院销售药品加成率后,将使患者受益上百亿元。
――积极推动社会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大力发展社会卫生服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鼓励患者到社区看病,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鼓励各地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零差率的试点工作。目前,北京、湖北等地已开始陆续实施,并通过政府采购等方法,较大幅度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售价格,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检查,全年共查处各类医药价格违法案件1.4万件,涉及违法金额3.3亿元,已实施经济制裁2亿元。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8起医药价格违法典型案例,震慑了医药价格违法行为。
七、将采取六项措施继续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价格问题,将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完善医药价格监管政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采取有力措施,继续缓解群众看病贵的矛盾。
一是修改现行药品定价办法,调整药品价格监管范围,改进药品价格核定方式,规范政府定价程序,提高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二是继续降低部分偏高的药品价格,挤压中间环节不合理空间;研究确定经典老药目录,通过提高价格或指定生产、简化包装、降低成本等方式,积极鼓励廉价药品的生产和供应。
三是强化药品成本和价格的调查监测工作。建立药品成本普查制度,对重点品种开展成本专项调查,建立健全药品和原料药市场价格监测体系,确保价格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
四是对高价值医用耗材价格进行必要干预。在进行为期一年多的广泛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适时出台医用耗材价格的干预措施。通过加强价格调查和监测,市场价格行情,引导企业合理制定价格,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规范医用耗材购销和使用行为。
奴隶社会范文4
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维护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健康应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好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就此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光。
——严格源头监管,为百姓生活生产、安全健康服务。有人说,食品安全是“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问题。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部分都是人以下的手工作坊,且大都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实际,做好食品监管工作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质监部门的同志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不负重任、不辱使命。只有抓住食品生产的源头,才能解决食品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使老百姓吃得安心,党和政府放心。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把安全监察的触角延伸到乡村、街道办和社区等基层组织,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依靠名牌牵引,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对于质监部门来说,努力打造名牌,推进名牌战略工作的实施,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发现可能培育的“种子”,继而精心浇灌、施肥、除草,逐步培育形成名牌。因此,质监部门的同志,要和企业一起,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深入挖掘内部潜力,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为培育名牌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宣传名牌,利用“质量万里行”、“质量月”、“·”等活动,大力宣传名优产品,以名牌产品的效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打击“假冒伪劣”,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在加大质量监督的同时,要对有质量问题的企业进行曝光和建议吊销营业执照,对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实行强制收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制假售假行为和手段更有隐蔽性和高科技性。因此,打击假冒伪劣,积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质监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质监部门必须坚持专项整治和区域治理相结合的打假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一案一图两手册”的要求,切实抓好打假工作。同时,重点整治对名牌产品和名优企业的假冒及侵权等违法活动,规范市场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突出地域特色,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以对农产品的种植、培育、采收和加工实施科学、规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中原,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奴隶社会范文5
关键词:医疗保险;和谐社会;宣传力度
1. 前言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年风雨历程,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有中国特色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基本实现了公费、劳保医疗福利型医疗保障制度向基本医疗保险的历史性转变。医疗保险基金被广大参保群众称为“救命钱”,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举足轻重。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极为重要。
2. 医疗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医疗保险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医疗保险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证了劳动力正常再生产。
2.2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
医疗保险通过征收医疗保险费和偿付医疗保险服务费用来调节收入差别,是政府一种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手段。社会保障的根本原则就是社会公平,社会保障是所有社会成员效用的最大化。著名经济学家A.C.庇古教授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扩大一国的经济福利,因为穷人得到效用的增加要大于富人效用的损失,使社会总效用增加。”它通过设计一种制度,使人们不因没有特权而受到伤害,不因分工形成的社会地位而变得卑贱。
2.3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对患病的劳动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是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重要社会机制。
2.4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医疗保险和社会互助共济的社会制度,通过在参保人之间分摊疾病费用风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型社会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3. 如何积极推进医疗保险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3.1规范城乡医保基金监管模式
为最大限度发挥城乡医保基金效益,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应该将医疗保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将各级财政、集体、社会力量扶持和城乡居民缴交的医疗保险资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对医保资金支付严格执行“双印鉴制度”,做到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专门设立了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账户,实行市县“两级审核制”,逐月审核结算,做到一个机构、一个办法、一个指标,并定期将参保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补偿资金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城乡医保基金会计统计制度和财务管理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建立城乡医保基金预决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财政、审计机关依法对城乡医保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基金的运行情况。同时,要依托社区管理的社会化机制。构建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牵头,城市社区服务组织参与,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管理服务体系。
3.2完善基本医保制度,不断扩大基本医保的受惠面
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大额补充保险的基础上,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大额补充保险,参保人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商业承保公司按规定支付。积极研究制定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出范围和门诊特殊病种范围政策;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数量。
同时,实行信用评级管理,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质量。出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费用管理等情况进行考评。同时,建立仲裁纠错制度。联席会议设立基本医疗保险违规项目仲裁委员会,负责对基本医保违规项目争议进行仲裁。
3.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参保意识
城镇居民比较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只有将政策的优越性讲清楚,使政策“入脑、入耳、入心”,才能提高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吸纳更多的居民参保。对从居民医保中剥离出来的部分人员,要做好政策的解释和说明工作,确保平稳过渡。要结合财政分级分类补贴政策,以享受重点补贴人群为重点,让补贴政策家喻户晓。针对低保户和学生等特殊群体,劳动保障部门要与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提高制度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开展宣传,使广大城镇居民充分认识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并做好跟踪回访,为明年城镇居民的持续参保打好基础。
3.4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要增加经办人员数量。各级政府要支持和关心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协调有关部门为经办机构增加编制和人员,必要时可以合理利用公益性岗位。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各地要针对居民医保经办工作实际需要,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让经办人员了解政策、熟知流程,提高业务素质。三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一些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公手段还比较落后,办公场所简陋,甚至部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托手工操作,管理服务工作很不规范。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建立起医患和谐、群众满意的管理服务体系。配强工作人员,抓好专业培训,增强管理和服务能力。科学设置参保、缴费、就医、支付等各种流程,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药机构的直接结算。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的统计报表体系,完善报表制度,拓展和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化管理。
4.结语
总之,医疗保障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病有所医的目标,对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关注。
参考文献:
奴隶社会范文6
扶余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着力打造“增收致富、素质提升、便民畅通、平安稳定”四大工程,努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长效机制。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精心实施“增收致富”工程。一是针对农民致富信息闭塞、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群众缺乏技术的实际,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到农家、科技人员到农家、技术培训到农家、农民信箱到农家、政策宣传到农家、绿剑护农到农家”的“六到农家”活动,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上的“农业科技咨询”,将多方搜集的科技致富信息及时送到群众手里,引导群众找准发展路子,调整产业结构,并定期不定期深入村屯为群众提供各种生产技术服务。二是结合“三创两建”活动,不断深化“双向培养”工程,确立各类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先锋基地”,引导农村产业化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遇,尽快破除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体制,努力使项目进村、技术进村、服务进村,努力做好失地农民再就业工作。
二、围绕“乡风文明”的要求,精心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一是组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理论宣传团,进镇入村宣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把思想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规划中来,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主人。二是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通过组织“一乡一村”的农民文化节活动,不断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同时以创建“文明村”、“五好家庭”为载体,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主旋律,积极开展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宣传身边的典型、农村新风貌。三是加大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力度。巩固发展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三、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精心实施“便民畅通”工程。一方面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农村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线路改造、退耕还林等建设,为农民创造饮水卫生、用电方便、交通便捷、信息灵敏的生活、生产环境。通过编制《扶余县村屯整治规划》,对新农村村容作整齐布署。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乡镇非公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对生活区与工业区进行有效区分,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围绕“管理民主”的要求,精心实施“平安稳定”工程。一是全面推行联络员制度,为村民提供全程服务,做到公开办事时间、地点、内容、服务人员和投诉方式。二是积极探索农村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级民主选举,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思想好、作风好、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民主制度。逐步建立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三是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把依法治村落到实处。积极推行县级领导接待日和镇乡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工作网络。认真组织农村干部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干部依法治村,引导农民依法致富,自觉调整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