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选秀活动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选秀活动策划范文1
“既活动也营销,既营销又活动”乃是媒体的营销活动的最终目标。然而目前媒体的活动大抵缺乏营销,或者没有做好营销,为何会出现种种不足,未能真正挖掘出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呢?新活动传媒董事长王伟在其新书《活动的力量——后广告时代的营销突围》中指出,其要害在于我们开展活动营销的历史还很短,我们的媒体尚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的活动策划团队与执行团队,更没有成套的行动机制。
活动策划是活动管理的第二个阶段。策划就是预测和决定一项活动都需要哪些内容和工作,以及如何让这些活动内容和工作揉合在一起。策划通常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宣传等要素。
做任何一件事,人才都是最基本与最核心的力量,不同的人做同样一件事,其收效会明显不一样。专业化的活动策划人才,专业化的品牌推广人才,专业化的媒体资源整合人才,专业化的经营人才是活动得到专业性保障的唯一标准,团队有效的执行力和整合力是媒体活动成功的必备要素。
为什么国外的洋品牌在国内大行其道而国内的活动任凭媒体如何宣传,运营商如何卖力,观众仍觉得老土,仍觉得不够有吸引力?我们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活动的策划不够高明。看看国内的媒体活动,同质化现象严重,差异化难以体现,真正有创意的活动少之又少。“超级女声”火了之后,全国一窝蜂地上马选秀活动,相亲类活动火了之后,全国又一窝蜂地大搞相亲类活动……
好的策划是成功的一半,专业的策划团队才能拿出最好的策划方案,在这里不想长篇累牍地多说,通过下面这个例子相信大家一定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战国时期,一个名为甘茂的大将自秦国逃出后,准备逃到齐国去,但是要怎么样策划下,才能让齐王收留自己,并重用自己,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呢?他在函谷关附近遇到了战国名嘴苏秦的族弟——苏代,苏代同样是一位谋略深远的纵横家。甘茂就给苏代讲了个江上女子的故事,暗喻自己虽然落魄,但是还有一定的作用,希望苏代能够帮个忙,安排个一官半职来做。
在详细了解了甘茂的优点后,苏代就先西入关中游说秦王了,他向秦王详细分析了甘茂这个人的优缺点,并将用或不用的利害关系说的非常到位。苏代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并不是一般人;他在秦国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几朝重用。由崤山、函谷关直至溪谷,秦国的险阻要冲,他无不了如指掌。万一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就对秦国十分不利。”秦王一听,当然着急了,忙向苏代请教对策,苏代说:“您不如多备厚礼,以高位重金聘其回国。他要来了,把他软禁在槐谷,老死在那里,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秦王说:“好。”于是,许给甘茂以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到秦国去迎接他。但甘茂推辞不去。
于是,苏代又到齐国,对齐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眼下秦王给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齐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国,其实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如果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以甘茂之才,如果让他统帅强秦的军队,秦国对齐国来说可就难以对付了。”齐王说:“好。”于是,赐甘茂为上卿,让他留在齐国。
选秀活动策划范文2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美德;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认识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真与伪、真情与矫情的能力,使他们明白真情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和那些无欢而喜、无忧而戚、逢场作戏、矫情取宠的“虚情假意”判若冰火,决然不同;
4、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让他们热爱劳动,勇于尝试。
(二)活动步骤
1、参与实践活动,享受体验的乐趣;
2、撷取生活中人的种种情绪或感情,将它们有声有色地摹写出来;
3、人人准备一个小作文本,每周写一两篇家务劳动的真情体验文章。
(三)活动反思
通过种种体验,反思自己的感情是否真挚。事实上,个人感情既有高昂的一面,也有低沉的一面,若一味地唱高调,也就流入了另一种造假。当然,真情的倾诉也应有适当的节制,如果感情倾诉失“度”,使人感到滥情,也不好。
新闻盘点
一、温暖的巴金
2005年10月17日,巴金这盏灯灭了,他的逝世提醒人们要把心中的另一盏灯擦得更亮。巴金是为数不多的与我们生活在同一时期,其名字又在文学史上如雷贯耳的人。他的代表作《家》《春》《秋》几乎家喻户晓。1978年,巴金完成了他晚年最伟大的作品《随想录》,对十年“”岁月进行了反思,这种敢说真话的态度,使很多人把巴金称作一盏灯。因为无论是阴霾的日子,还是各种思潮百舸争流的当下,他都在那里静默而坚定地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二、靓丽的“超女”
2005年,一场名为“超级女声”的选秀活动使数千万中国人狂热了大半年。这是一次平民大众的“造星运动”,令无数青少年倾注了火辣辣的激情。即使自己不能成为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何洁等演艺“新星”,但至少也能闪亮登场,去真情体验一回。“超级女声”的成功,告诉爱做梦的少年们:真情体验一回,一切皆有可能。
三、灿烂的“十运会”
2005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在南京开幕了。这虽然不是很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但对于广大运动员,尤其是广大志愿者来说,无疑是他们参与的较盛大的活动,灿烂的“十运会”是他们辛勤付出、真情体验的最美好的回忆。
热点综述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中“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无疑“新课标”所提的这种“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包括了审美情趣、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等内容。从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范围来看,“真情体验”依然是各地出题的主流。
选秀活动策划范文3
商业是无孔不入的,所以,奥运会肯定少不了商业的“掺和”。事实上,绝大部分企业从奥运营销中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可口可乐的盈利猛增了21%,达到了9.67亿美元,以致该届奥运会被业界笑称与尊称为“可口可乐奥运会”,全球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韩国三星加入TOP计划后,通讯产品从1998年的39亿美元上升到了1999年的52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一年三星的通讯产品销售额又增长了44%;三星品牌认可度也从5%上升到了16.2%。悉尼奥运会悉尼举办前一年,海外的VISA卡持有者在澳大利亚的消费增长了23%,达到了15.5亿美元,VISA也是赚得盘满钵满!
可是,这样一块肥肉,真正从中得到预期利益的又屈指可数,除了这些营销“做精”的企业,相当部分赞助企业只是捧了个“人场”,巨额的赞助费投下去,投入产出并不成比例。据统计,正常的营销1亿美元可提升品牌价值1%,奥运会营销可以提升3%,而这3%的平均值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一些标杆企业的5%、10%、12%组成,相当部分企业的品牌与奥运会前的品牌价值无异!
那么,标杆企业到底是如何做的,才使他们得到“做精了”的美誉,才使他们的投入产出比非常突出,才使他们成为表率,为业界津津乐道的呢?下面我们试着主要以可口可乐和三星为例,全面解读奥运营销成功的真谛!
贴上标志“轰炸”事件
可口可乐公司是奥运会的TOP赞助商,在可口可乐公司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可口可乐要让奥运会主办城市变成一个红色的海洋,我们要搞“红色运动”!是的,在北京,我们已经从媒体以及媒体之外的各个角落都深深感受到了可口可乐的这种雄心正在变成现实!以下这些事实也简单勾勒出了可口可乐公司的2008年奥运营销脉络:
2001年7月13日申奥日,可口可乐启动“金色的喝彩”纪念活动与纪念产品。可口可乐北京公司的所有一线业务、市场人员以及广告公司成员都在自己的工作场所候命。当宣布北京成功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那一刻,北京所有的可口可乐公司预订的路牌、候车亭广告等全部换成新的广告牌;同时,北京主要的现代卖场如家乐福、京客隆、物美等货架上全部换上了可口可乐庆祝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新金罐包装;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会徽隆重揭标,可口可乐公司推出100万罐印有奥运新会徽标志的可口可乐限量精美纪念罐;
2004年6月9日,雅典奥运火炬接力经过北京,可口可乐公司选拔接力选手,制造奥运火炬传递纪念罐,分发小红旗与纪念品;
2004年夏季主题促销,“要爽由自己-2004年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
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诞生,可口可乐公司又适时推出160多万罐印有鲜活可爱吉祥物形象的可口可乐纪念罐在全国21个城市同步上市;
2007年7月底,可口可乐公司的“爽,即将到来”与8月2日始的“爽起来”平民庆奥运倒记时一周年活动隆重开展,整个北京城已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而最为重要的可口可乐公司连续几年的“爽”主题也得到了非常流畅的贯彻,与可口可乐奥运主题得到了完全的配合与协调。。。
。。。。。。
从上面这些其实还存在很多很多的可口可乐奥运营销案例与事件可以看出,奥运会营销的一个核心点,那就是:贴上标签做事件营销,尽量将奥运的资源嫁接到自己的产品、品牌、推广、促销活动上来。我们可从以下内容中来细细口味这些真谛:
一、取得奥运会赞助商资格或者产品供应商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营销价值的事件。几乎所有品牌在获得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或独家供应商时都要对这一事件进行宣传报道。但要做好这件事的宣传,可不一定容易!这些事件的营销价值并不一定等同于新闻价值,而是与新闻有同样的时效性,但价值远大得多。这个事件不只是取得资格的宣传,而是要契合到产品与品牌上来,即要“放大”与“整合”。如可口可乐公司一定会将这个放大到人、物、品牌等具体上来:主要领导会出来支持与发言,这又成为一个特别新闻,主要代言人会来到媒体前进行鼓动,这又多了一个特别新闻,一般平民或者很多平民消费者会被在可口可乐公司的活动设计中由于受到其营销的感染而主动站出来给可口可乐做宣传,这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的新闻与传播点,假如还有特别或者神秘的万众期待的嘉宾出现,那就更出彩了;主要产品会做出纪念产品,来纪念这特别的时间与盛会,会做出一些特别定制的与产品与奥运有关联的纪念品赠送给某些组织与人员,增进情感,会在某些重要的销售场所如大型商超面前做特别陈列纪念,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一般会重新设计特别的与奥运结合的专门品牌形象,来代表新一轮的品牌运动。。。。其实,所有这些,可口可乐做营销事件与国内很多企业的不同是:可口可乐不仅是要给奥运会锦上添花,更重要的目的是为自己的传播与营销添砖加瓦,为他人作嫁衣裳并不错,但多少给自己留下独有的有价值的东西才是奥运赞助的根本!
二、除了依靠事件之外,还要善于制造事件与活动。可以说,自从花费巨资取得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商或者独家产品供应商后,每个企业都是处于投入与出还没成正比的阶段,需要制造一些事件来取得奥运营销的产出。可口可乐以及其他很多企业在这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成功的典范,在关联、公益、互动、冠名、代言上继续做好文章,如:可口可乐与联想一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联手,出售以特制联想电脑为奖品的可口可乐产品;可口可乐在火炬接力经过北京过程中推出“雅典2004奥运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护跑手选拔”活动;“要爽由自己-2004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大型巡回路演活动;2007年倒数一周年“爽起来”活动;中国银行与搜狐推出定位与广大青年学生和时尚一族的借记卡-“长城CHINAREN校友卡”;中国银行、联想和VISA共同推出奥运信用卡;VISA关联性赞助美国十项全能队、NAB梦之队、美国体操联合会等,中很香港赞助“亲子乐FUN FUN羽毛球双打同乐日”、中行海南分行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周”等活动;麦当劳在北京28家餐馆提供28条长7米的长卷邀请北京市民签名表达对北京奥运的支持;三星网上征文,大众网上问答等宣传奥运知识与奥运精神;联想的“征选奥运火炬手”“为奥运设计火炬,为你设计天逸”大型选秀与暑期促销活动等等。
奥运营销,首先是标志营销,应该说100%的合作伙伴、赞助商与独家供应商都会做。但是,成功的奥运营销应该是标志营销、事件营销、活动营销、人物宣传营销、关联营销、路演营销、礼品与赠品营销、平民(消费者)运动等的结合体。一个单独的标志营销,企业得到的最多只是知名度或者一些美誉度,但要让顾客产生忠诚度,形成消费情感,甚至在这一特定阶段产生消费文化,则还需要将标志的内涵进行挖掘,并体现到自己的各项相关活动与事件当中。
当然,我们也要记住,从企业取得奥运会合作伙伴、赞助商或者独家产品供应商那一刻开始,你就得开始启动奥运营销策略与执行活动。可以说,可口可乐公司奥运营销成功的秘诀不只是那一段奥运项目竞赛时间,而是因为前期从申办开始到举办前一段时间,可口可乐已经执行了几年的奥运营销,已经取得了非凡的营销成就!
撕下标志“深耕”营销
以上是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和独家产品供应商的专属权利,这些企业用巨额赞助费用换来的独特优势资源。那么,对那些本身没有机会或者实力去取得这种合作伙伴、赞助商及独家供应商资格的更多的企业来讲,他们如何做好奥运营销呢?
奥运会是一个大品牌,它在人们的头脑中是公平、公正、永不放弃、积极向上的精神化身。奥运会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赛事及商业性体育行为,在人们心中,是为国争光、弘扬国威、激发激情、成就梦想的载体,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联想。通过宣传奥运,使企业品牌和奥运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联系,无形中提升和延伸了企业品牌的价值和内涵。可是,对于一个非赞助商而言,明示或者暗示其与承办国奥组委、国际奥组委之间的关系、活动以及未经授权的广告宣传商业识别或其它活动都应该是不允许的,与奥运标志、奥运活动、赛事等进行积极的联系成了一道极高的门槛。
但是,这道门槛虽高,只要企业有足够的营销能力,还是能在正统的奥运营销之外,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耐克的隐性奥运营销,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耐克公司在可口可乐公司总部所处的亚特兰大做足了营销功夫,巧妙地在奥林匹克城和奥林匹克公园旁,设立了耐克体验中心,搞一些观众互动参与的大活动,给人们免费体验享受运动欢乐;同时,耐克公司还雇用了很多大学生在场馆外向观众分发有耐克标志的胸牌挂绳,便于观众携带门票。当戴着有耐克商标的挂绳的观众出现在场馆时,人们还真以为耐克是该届奥运会的赞助商!自然而然,耐克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传播效果,营销能力被世人啧啧称赞,品牌形象同样在没有掏一分钱的赞助费情况下同样得到极大提升!
那些没取得奥运会赞助权的企业这样做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其实,那些真正能在奥运营销的赞助商,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有这种“没有(撕下)标志就深耕营销”的观念与能力。正是这种“没有(撕下)标志仍能深耕奥运营销”的理念,他们才可能将奥运营销做得出色、出奇、出彩。 我们先来看看可口可乐公司在这方面做奥运营销的一些独特经验:
一、成立的专门的奥运部门,首先是一个活动策划与执行部门,而不是奥运广告执行部门或者奥运标识应用部门。这个部门承担的更多的是奥运活动的策划以及贴近地面营销的一些工作,通过这些活动策划,将广告、标识、推广、促销、路演等整合到一起。也就是说,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完全不是去取得资格、取得标识应用、取得广告优势的一个举动,而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我先不考虑这个标识与赞助权,我从营销上出发,觉得这样大型的事件,我应该做些什么样的活动策划,才能取得更好的品牌传播与活动执行效果。我们现在看到的2008年奥运会的活动主题已经基本清晰,那就是要让可口可乐的消费者“爽起来”,而这“爽”起来的主题,可以说是可以与奥运会赞助相剥离的。可口可乐公司想的是,我要贯穿我的主题,奥运会赞助都是为我这个主题服务的。
二、功夫在奥运会外,即在消费者身上。可口可乐公司80年间多次的奥运赞助经验,使其深深懂得奥运是最好的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应该利用它来进行一次全民奥运而不仅仅是资金赞助。所以,可口可乐公司最终的奥运营销目的落在了消费者身上,更多的是一些消费者主题活动。许多专家认为,只有与企业品牌、产品、消费者、市场渠道以及网络等支撑企业商业利益相关的活动才能称之为营销。一家企业成为奥运赞助商之后,就是看活动本身是否与企业的产品、品牌、形象以及相关营销行为很好地、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认知。也有的专家甚至认为: “体育赛事赞助失败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由于过度以品牌为中心,而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可口可乐的营销就是要组织活动让消费者参与,让大众参与。任何活动都要把消费者与可口可乐的品牌和产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有的促销、推广和传播手段,都必须以联络消费者和产品品牌为首要和最终目的。”可口可乐公司总结自己的奥运会消费者导向战略,可用这句话来说明:“我们的战略就是令消费者、餐厅经理、零售商和各大瓶装厂的代表增强他们对奥运的记忆,从长远看,收益就会体现在他们对这个可口可乐品牌的忠诚度上”。同时,他们认为:“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定位不是在运动员和赛事本身,这些都是次要的,它的宗旨是让普通的消费者来分享奥运会。可口可乐奥运赞助活动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她一如既往的奥运策略,即将所有的活动定位在普通大众身上!”
选秀活动策划范文4
在现阶段,对于大多数处于弱势地位的地市级广电传媒而言,加强区域合作,不失为一个有效整合媒介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的手段。赣粤闽湘四省九市区域广电协作体的成立,是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探索区域广电传媒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
合作共赢的基石
地方广电传媒在竞争的态势下,一方面利用熟悉本土文化的优势,利用本土化的亲和力,稳定既有的传播区域和传播优势;另一方面,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更要触角向外,寻求跨区域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
成功先例。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越激烈,越需要有效的合作。目前传媒之间的合纵连横越来越常见,大家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合作来迅速提升竞争实力。
2007年9月6日,贵州电视台和甘肃省广电总台正式签署合作发展协议,开创了中国第一家采用资源共享、联合经营方式的省级电视台合作模式。2007年12月5日,深圳广电集团和桂林广电组建“深桂广播电视合作体”,合办桂林人民广播电台旅游音乐广播和桂林电视台科教旅游频道,在宣传管理、节目制作、队伍建设、广告经营等方面全面合作,为跨区域广电合作、资源整合及市场营销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当前,“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大武汉”经济圈等纷纷崛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呼唤区域经济时代的媒介形式。广电传媒跨区域发展、协作在全国已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地方特色。区域内广电传媒独有的地域色彩、受众的贴近性,是其他传媒无法比拟的。任何地方都有地理、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地方特色。因此,开展跨区域的节目交流无疑会受到异地受众的青睐。在赣粤闽湘四省九市约17.2万平方公里3700万人口的区域中,山水相连,文化相近,血缘相亲。这一切都呼唤具备良好合作“先天条件”的四省九市广电传媒跨区域联手,协作共赢。四省九市广电传媒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相互之间不存在收视和广告方面的竞争关系,使得区域内广电传媒合作具备了天然的基础。
共同愿景。赣粤闽湘四省九市地缘相邻,都是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自古以来就经济往来密切,各种交流频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信任、合作、互助的友好传统和地域友谊。天下广电是一家。相同或相似的发展环境,使各市的广电传媒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机遇。正因为这种“天时、地利、人和”,让四省九市广电传媒走到一起,共商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的方式
如今,传媒竞争和传播多样化,对区域广电传媒的挑战日益加剧。“协作才有出路,联合才能共赢”,只有走区域合作的新路子,才能做强做大区域广电传媒。
一、加强学术交流。
处于弱势地位的区域广电传媒,如何应对挑战,强化自身发展?区域广电传媒可以搭建载体,相互沟通与交流,共享学术成果。一是定期举行联席会,由各市轮流组织。二是不定期举办“合作与发展”论坛,探讨区域广电发展。三是创办《协作体会刊》,定位为理论性学术期刊,兼为成员之间提供动态交流之用,或者利用既有的省属广电新闻期刊每年出版一期协作体广电发展论文专辑。通过组织新闻研讨会、大型节目研讨会、广告经营策划经验交流会、节目主持人经验交流会等等,提升人员素质和节目制作水平。
二、建立节目资源共事机制。
目前,我国地市级广电传媒数百家,频率(道)总计几千个,每天播出的节目难以数计。目前的现实是花大价钱和大精力制作的节目播出几次就束之高阁,弃之可惜。首先,通过区域合作,完全可以建立一个节目平台,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把各台闲置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好节目进行交流或交换。其次,利用各台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制作反映地域特色的节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共同的市场和渠道,使得区域内广电传媒在相关业务单元上有机会对价值链上的活动进行共享。另外,区域广电传媒还可以探索如何对现有联合购片模式进行调整,或者如何对版权时限、分配方式进行创新。
三、扩大传媒之间的合作。
我国传播媒介长期在划定的区域市场中单兵作战,循规蹈矩地耕耘“一亩三分地”。其实,单一的传媒和单一的市场导致效率效益低下。我们知道,打破界限,跨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将成为未来大众传播的主要模式。目前的区域广电传媒之间的联动相对较少,完全可以借助传媒合作的机会,开展比如异地采风、采访、观光、旅游考察、培训等形式的互动活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新闻合作。充分调动新技术、新手段,结合新传媒,开展一些深层次合作。首先,共同开办四省九市广电合作网站,有利于扩张区域广电媒体的影响。其次。构建新闻专题节目互通平台,不仅实行新闻互换、新闻资源共享和特色专题互播,对输出台而言是一个节目品牌的延伸,对输入台来说可以扩大节目来源,提高关注度。第三,每年组织一次大型采访活动,由一个成员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议题,邀请所有协作体成员共同采访,同步播出。近年来,吉安市广电局先后与大连广电局、深圳广电集团、杭州广电集团合作,组织市县记者先后到大连、深圳、杭州等地开展异地新闻例会、异地新闻采访竞赛以及《天南地北吉安人》拍摄活动。大连广电局也派出主持人、播音员到吉安共同录制《走进井冈山》和《红蓝之间》大型节目,在两地播出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6月,吉安广电传媒与中央驻赣和省直新闻媒体联合采访吉安市“决战‘两区’、跨越发展”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系列报道《静悄悄的急行军――吉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在各大媒体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第四,创办一档互动式的资讯类节目,以协作体内各地经济社会内容为主,无疑是加强协作体内各城市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第五,开展协作体城市间PK类节目、选秀类节目和生存挑战类的节目,搅活协作体各城市间广电节目的互动氛围。
活动合作。赣粤闽湘四省九市面积与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蕴含着独特资源和巨大商机。围绕这一独特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既凝聚人气,又提升传媒影响力。现在社会上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很多,但真正有影响的并不多。因此,如何找到卖点,吸引公众眼球,这是共同举办活动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是开展户外活动、企业联姻活动。近几年,吉安交通广播每年都与广东、浙江等地交通广播联合 组织“春夏秋冬上井冈”千人自驾游活动。二是以综艺、竞赛、评选为手段,联手策划歌手大赛、中秋晚会以及真情人物评选等主题活动来提升影响力。三是加强四省九市旅游市场合作与交流,合办旅游节目,提升区域旅游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经营合作。近几年,媒体合作已经进入一个合纵连横的时代,合作走向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2007年4月8日,广州日报、钱江晚报、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江南都市报等17家主流报纸成立“中国城市第一传媒联盟”,为各地报纸间的跨区域合作与经营提供了一个高端互动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活动策划、联合营销、整体互动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标志着我国都市类报纸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强强联手、深度联合的新时代。广电传媒跨区域经营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但是随着区域广电协作的发展,地域局限必然要突破,在经营上进行地域延展将是广电传媒拓展经营的有效途径之一。一、可以进行广告经营合作。首先,搭建区域广告联播平台,形成稳定的市场价格,保持市场份额的稳定增长。这种广告合作的横向联合,不仅有利于扩大各地广电传媒的区域影响力,也有利于促进广电传媒产业化进程。对于广电传媒而言,这种通过区域广电联合平台投放的广告大多数是全国性的品牌,和本地的广告并不冲突,反而无形中扩大了本地的广告市场规模。其次,联合主办节庆、会展等大型活动来加强经营合作。通过及时介入各种类型的大型会议、展览展销活动、体育竞技运动、大规模商品交易活动以及庆典活动、节庆活动等,吸引商家参与,并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企业。二、可以进行产业经营合作。协作体成员单位可以依托广电节目进行产业合作,特别是服务类专题节目,将其产业化运作,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参股产业项目,积极探索潜力大、见效快的经营项目,创造条件组建集文化、艺术交流、展览展示、音像制品、教育培训、文艺演出、礼品礼仪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传媒公司:可以依托广电核心资源,吸引外力,开展多种经营。
人才合作。推动广电传媒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决定着广电发展能否提速加快。近年来,吉安市广电传媒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在吉安电视台建台二十周年时的“紧缺的人才可以特殊对待,一人一议,一人一策”讲话精神,采取“内外结合,刚柔并济”的办法,实现“精英在域外,效力在广电”的理念和目标。这次的区域合作更是为包括吉安广电在内的各协作体成员单位提供了一个科学利用和培训人才的平台,我们可以积极通过区域间交流,一对一地跟班学习,邀请知名主持人、编辑记者讲课等多种方式提高人员业务水平。
规避问题
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意味着新元素的加入与融合。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但要开展良好的合作,除了要求合作各方认识高度一致外,还要注意规避几个问题。
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区域广电传媒从业人员必须解放思想,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和局限性,认识到合作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放办台,以达到提升自身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其次,区域广电传媒之间的合作不能丢掉自身的地方特色,相反,要在合作的同时,努力张扬其地域性、贴近性的特色优势,固守阵地,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本土化”的地方品牌节目,从而与本地受众建立起更为亲密的地缘、亲缘关系,以此赢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与循环。
选秀活动策划范文5
【关键词】湖南广电;第三轮改革;机会与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50-2
牵手盛大、牵手淘宝,与青海卫视深度合作,湖南卫视跨区域、跨媒体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纵观湖南卫视发展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三次改革。
第一次改革:始于1993年魏文彬出任湖南广电党组书记。改革内容:引入竞争机制,作为改革“试验田”的湖南经济电视台成立;通过内部机构调整,栏目制片人制,赋予制片人必要的人、财、物支配权;并实行栏目淘汰制,初步建立了现代传媒集团的产业基础。1997年《快乐大本营》走上卫视荧屏,随着《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还珠格格》等引爆娱乐话题,湖南卫视的品牌初步建立。湖南广电改革第一阶段特点是“分”:分频道、分资源、分人员,分出了活力、分出了湖南广电的天下风光。
第二轮改革:2000年开始,12月27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湖南电视台、湖南经济电视台、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合并,成立新的湖南电视台;这次改革在2002年启动,以内部整合为目标,关键步骤是创建三大平台:即播出平台、生产平台、营销平台。在此阶段,成功推出《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大型娱乐节目,湖南卫视远远领先其他省级卫视,在上星频道中位居前列;湖南卫视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
一、第三次改革背景分析
经过第二次改革以后,湖南广电的集团化架构已经基本建立,正是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化改革,才成就了湖南卫视自身的品牌,但是不彻底的企业化改革仍然遗留了不少问题,对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了障碍。
首先,结构性体制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总台的强制性兼并无异于拉郎配,频道彼此之间依然是貌合神离。尽管理论上一再强调要统分结合,分散经营和集中管理相结合,但集团和高层领导班子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的组织结构解决不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
其次,在跨区域、跨媒体、跨资本、跨产业这”四跨”中,后三者居于手段或载体层面,跨区域才是诉之于目标层面的。跨区域的出口有很多,主要是湖南卫视、网站、电台和报刊。国际性大传媒集团无一例外是多媒体的扩张者,要实现跨区域大传播,就要跨媒体,光有一个湖南卫视肯定不够。湖南广电的频道网站各自为政,分散经营,应加以整合,加紧网上音视频流媒体建设。
因此,正在进行中的第三次改革,湖南广电第三次改革以政企分开、管办分开为目标,是在新旧媒体逐步融合的背景下开始的,2009年,湖南广电的改制方案获批,此次人事任免正是完成官办分离的步骤之一。湖南广电启动第三轮改革,核心内容是“组建一个市场主体,从体制内走出去、从国内市场走出去”,将旗下湖南卫视等频道的可经营性资源以及天娱、快乐购物、卡通频道的全部资源(总值约十几个亿的资产)组装进入新成立的文化实体,打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全新的大型现代传媒集团。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2006年3月17日快乐购物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营业。在自制剧方面,从1997年造成全国轰动的《还珠格格》,再到后来的《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等均叫好又叫座,《丑女无敌》更是风头强劲,不但首开中国媒体通过购买国际版权改编海外长剧的先河,同时,湖南卫视重金礼聘策划编剧团队、宣传营销团队,在打造影视歌、广告植入、衍生品一体的立体化“丑女品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湖南卫视在跨媒体和跨区域合作中都迈出了重要步伐:2009年5月,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在香港开播,成为其国际化的第一步;2009年7月中旬,湖南卫视网与金鹰网合并,统一为“金鹰网”;11月12日,湖南广电与盛大结盟成立盛视影业公司;年末,湖南卫视牵手淘宝成立合资公司;近期参与青海卫视的运营,扩充电视平台整合资源。
在资本运作中,湖南广电旗下产业也在加紧谋划未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控股的号称“中国传媒第一股”的湖南电广传媒,投资参股的三家公司即将在创业板上市,湖南电广传媒正在加速推进电广传媒有线电视网络的跨区域整合。
二、机遇与风险并存
文化产业经历了“阵痛”,如今,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媒体改革处于一个“爆发”阶段,而湖南卫视作为一个传媒巨头,正走在第三次改革探索的前沿。通过以上对湖南卫视产业延伸发展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
首先,产业链延伸的机会。从媒体发展的角度看,目前传媒生存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电视传媒来说正是一个机遇。这次来源于技术层面的大变革将带给整个媒体市场、文化市场一次全面冼牌,资源重新整合,品牌重新定位,电视媒体的产业格局也将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无论是快乐购、自制剧还是与新媒体的合作,它们所揭示的共同主题都是电视传媒的产业延伸,资源整合、跨界运营的方式。这种延伸把内容生产、技术开发、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产业集群。
第二、跨区域、跨媒体整合的机会。中国的传统媒体,都是按照行政区划、地域建立起来的,随着媒体的扩大、特别是电视上星以后,这样的现状显然不符合现在的发展要求了,势必要做出相应地调整,无论是来自市场的调整还是行政力量的调整。与青海卫视的合作,是两家省委的决策,也是在广电总局的协调和支持下建立的合作关系。他也反映出中国电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要跨地域、跨行政、跨媒体的整合。
第四,大规模制播分离改革的机会。湖南卫视将向青海卫视输出节目和主持人,这种节目输出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制播分离,例如青海卫视《花儿朵朵》这个项目组向(湖南)经济电视台定制的方式来合作。青海台购买湖南卫视的节目是市场行为,一样要议价,按照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华立的说法,未来少数几家卫视或“卫视集团”占据全国卫视大部分收视市场份额的格局将会形成。这次改革中,整合了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多方面资源,成立一个新的总台,目标是管理和制作分开,责权更加清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或将改制为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原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将担任总台台长,分管平台播出;而湖南广电资产中可经营的那部分将剥离出来成立芒果国际传媒,原湖南电视台第一副台长张华立将担任MIM总裁,分管内容。
第五,大规模资本运营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做大做强的机会。解决好融资问题是广电企业运作模式创新的关键前提,广电产业必须具备长线投资意识,广电产业经济实际上是建立在观众注意力经济基础上的影响力经济。做电视实际上就是做品牌,要建立和维持观众的忠诚度(包括行为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一定要通过做品牌来培养起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受众,做电视不是不是一次性消费,要通过连续性的生产来获得回报,在可持续当中获得赢利。
因此,上市是湖南卫视长线运作的结果,湖南卫视频道包装鲜明,节目统一度高,市场理念成熟,选秀、偶像剧、主持人等等,湖南卫视力图把每一个单元都当成产品和品牌来做,在内容的经营上,湖南卫视的思路是成熟的,经验是丰富的,运作也是长线的。因此,现在所看到的其公司化运营也好,上市也好,都是湖南卫视长线运作的一个结果。
当然,由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个探索的成本会比较高,会有相当大的风险。
(一)多领域投资的风险
湖南广电走上产业化道路以后,非常注重盘活手中的资本,积极地向房地产、旅游、影视、报纸等其他产业进军,把大笔的资金注入那些原先并不熟悉的领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湖南广电在多元化投资的道路上是四处碰壁。某些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它不仅仅影响了原来的主业―电视节目的再提高,更严重影响了整个湖南广电集团的前进脚步。在这一点上,上海文广就做得相当成功,它们的投资方向基本集中在传播主业这条纵轴线上,如文艺院校、新闻媒体、影视公司这三大块。这样投资的效果就是集中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走上资本良性循环的道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湖南广电有必要学习上海文广的经验,把不相关的附业果断地分离出去,主动减轻负担。然后把自己的主业――影视传播更深入、系统地组建起来,形成一个传播主业“合”,附加产业“分”的战略模式。
(二)节目同质化,重复建设的风险
原湖南台台长欧阳常林称,湖南卫视将在频道和栏目包装、娱乐节目和大型活动策划制作,以及主持人输出、独播剧输出、组建团队等方面与青海卫视进行广泛合作。改版后,一批湖南台的品牌栏目《背后的故事》、《百科全说》、《天下女人》《越策越开心》、《白日梦工厂》等已现身青海卫视。如此看来,若仅在表象上对湖南台娱乐节目生搬硬套,而不深挖青海文化,无疑加剧了媒介间的程式化、同质化,尤其在两者的合作更是一种内耗,如果处理不好,对湖南卫视的品牌也是一种伤害。
(三)体制破冰的风险
中国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双重悲哀:一方面,计划经济按照行政区划建立起来的有悖媒体发展规律的结构,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广电集团除了文化产业的属性,自身的宣传喉舌功能同样重要,体制方面的不会一下子打开,作为先行者湖南卫视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这点从“超女”的一波三折中就可以看出。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M].华夏出版社2005.
[2]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王云峰.“电视湘军”的改革发展之路[J].中国记者,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