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建议
1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张以及高校教师师资的不断优化,全国各高校尤其是地方性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新进了大批年轻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或者正逐渐成为这些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直接承担者。高校要肩负起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使命,发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文明传承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精干高效、专兼结合和富有创新精神与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且随着国家对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的提高,势必会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首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比不上综合性的重点高校,在队伍的结构、 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实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以及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素质结构中是否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基本条件之一。再次,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最近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以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较高的科研能力不仅使青年教师能将自己的所学和研究应用于社会实践,不但可以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还能有助于青年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中更上一层楼。
2 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2.1 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氛围不高
近些年来,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研究生,他们虽然在年龄上占优势,并且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在大都普遍认为搞科研、做项目是教授、副教授这种层次才能做的事情,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就可以了,再加上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大都十分强调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意识,进而整个青年教师团体也就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2.2 教学任务重,科研经费不足
目前,许多地方性高校的师生比都很大,加上青年教师体力旺盛,又无太多的家庭牵绊,许多青年教师每周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有时甚至达到每周二十几节课,另外加上学生管理工作等,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时间有限,无暇顾及科研。另外地方性本科院校本身科研经费的不足也是牵制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原因之一。
2.3 缺乏团队建设,科研层次不高
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经费的有限,许多青年教师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外出参加过学术研讨会,并且缺乏重量级的学术领军人才,既无法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也无法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术团队,即使从事一些科研工作,普遍层次不高,质量欠佳,这些都限制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2.4 科研指导缺位,没有科研长远规划
地方性本科院校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但是引进之后的科研指导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许多地方性本科院校没有真正培养好、利用好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加上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制度和约束机制不到位,更是阻碍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3 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3.1 培养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
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不断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这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土壤。一方面学校要把青年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开展一系列科研活动,如举办科研长廊,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来作学术报告等,及时传递科研信息,传授科研方法。不同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之间也可以进行科研交流,拓宽青年教师的科研视野,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兴趣。
3.2 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形成科研激励机制
在科研经费方面,地方性本科院校应逐步增加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的经费,在校级课题的申报上要多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机会,让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在省部级课题的申报上要逐步取消论资排辈,鼓励青年教师去多参与,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创新型课题。地方性本科院校学校要建立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对一些有潜力的科研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同时制定科学、合理、公平的科研绩效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3 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多出高层次精品
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成立时间短,经费缺乏等原因,缺少某一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使得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十分困难。地方性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引进一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迅速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学术团队,另外一方面要有目的地培养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带头人、小组负责人,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科研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增强集体科研、团队攻坚能力。学校要有意识地树立一种团队攻关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团队,要尽快培养出在某个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研究团队,同时要积极创造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条件。
3.4 实行科研导师制,制定长远科研规划
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搞好科研,如何申报项目,如何获取第一手的科研信息等,无论是从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课题的申报,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指导。一方面,学校科研处的工作人员可以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专项课题申报、开题指导,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邀请一些国内知名专家为青年教师进行科研专题知识讲座、学术报告会,从而提高青年教师们在课题申报、成果申报、论文撰写方面的水平。另外一方面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自身科研生涯的规划,比如在职称申报方面需要申请哪些课题项目,在一年中某些特定时间段应该申报哪些项目等等。
4 小结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高等院校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高, 需求的专业领域也不断扩大, 高等教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众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积极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去,而搞好科学研究是对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科研能力的不足,地方性本科院校也要不断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氛围,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进而以科研能力的提升带动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庞海燕.基于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1(04).
[2] 周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及科研能力的提高[J].黑河学刊,2012(10).
[3] 伍玉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1(05).
[4] 魏若男.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中的问题及提高科研能力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7(05).
[5] 冯莉.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对策探析[J].企业导报,2012(22).
[6] 彭军,习运群.地方高校教学型学科教师科研现状思考[J].科技广场,2012(12).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2
较比发达地区,我市尚属于发展地区,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究其原因,除了地域等因素以外,经济以及各类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除了缺少吸引人才的优势以外,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毕业生返乡建设的热情有待提高。据统计,我市每年向国家著名院校(清华、北大、北师大、人大、复旦等)输送的人才与年递增,但这些院校的毕业生返乡建设者却寥寥无几。
表面上看,是因为我市经济与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但实质上,是由于很多同学缺乏对家乡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
缺乏对家乡的感情,其责任不在于学生。因为一个学生从进入幼儿园到考上大学,几乎就是完全的两点一线(家——学校),很少(也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家乡。因此,虽然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但是对于家乡的印象、对于家乡的认识说不清也道不明。对于家乡不了解,就很难谈得上热爱;不热爱就很难谈得上有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热情。
由此可见,对我市在校生普及吉林史地教育是非常需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吉林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吉林未来发展的希望寄托,更是在教育领域为了吉林未来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过去,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也开设过乡土史地的校本课程。但是,由于乡土历史或地理课本都是以学校为单位编写,力量和条件有限,所以,难免在具体内容中会出现科学性、正确性、可读性等问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将之纳入研究工程,集中我市史地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二、研究设想
1、研究目标:
普及吉林史地教育,提高吉林青少年热爱家乡的情怀,从小打下将来为建设家乡作出积极奉献的思想基础,为吉林未来发展服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实验法:根据新课改要求,编辑适宜于中小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并列入史地课表,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将之融入史地课教学 ,将值得吉林人民骄傲的吉林的秀美山川、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传统文化……等,通过教学,潜移默化的地融入学生的身心,使之产生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之情,进而形成为家乡的进步与发展奉献的情感。
3、教材内容:
1、小学:
一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风光)》吉林著名风光介绍(以图为主)。
二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人物)》介绍为吉林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吉林人物(以图为主)。
三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物产)》介绍吉林著名的产品(以图为主)。
四年级:《可爱的吉林(吉林文化)》介绍吉林文化、教育、艺术等。
五年级:《吉林史地(上、下册)》综合介绍吉林。
六年级: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2、中学:
初中一年:《吉林历史(上、下册)》
初中二年:《吉林地理(上、下册)》
初中三年: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3、高中:
高中一年:《今日吉林》近期吉林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介绍。
高中二年:《吉林的明天》吉林待开发领域与项目,吉林的未来展望。
高中三年:学习任务重,不开设。
每册学习量确定在10课时以内。
4、实施措施:
在全市分别在市直和各县(市)区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建立1—2所实验学校,先行实验研究,总结理论和经验。
以上教材的设置目的、教学目标、课时、具体内容等另定。
5、课题组织:(待定)
6、研究时间:(待定)
五年。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吉林市吉林史地教育研究领导组和课题组,统一领导此项研究工作的实施:
领导组
组长:(待定)
副组长:(待定)
成员:(待定)
2、聘请专家编撰组,负责教材的编写指导。
专家组
组长:(待定)
成员:(待定)
3、做好教材使用的跟踪研究指导和修订工作。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校企联盟;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一、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内涵
1.广义上的实践教学能力。广义上,把实践视为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属于部分包容的关系。实践教学能力就是一种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工作中的能力。
2.狭义上的实践教学能力。狭义上,把实践视为与理论相对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设计、实习与社会调查等活动。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能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具体包括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质量监控能力以及研究反思能力。
本文所阐述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特指狭义上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校企联盟背景下,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青年教师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李培根院士曾多次指出,未来的高等教育应该把首要目标放在学生的主体意识上,教师在实践环节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充分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运用不断更新的技术知识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依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明确学生对自己毕业时实践能力的预期,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求青年教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据2013年教育部数据,80%以上的教师很少研究改变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大多会采用一些简单科学原理的验证和应用,而学生只是通过书本上的实验程序操作得出相关数据。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要求青年教师破除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或项目教学法等新式教学方法。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并将前沿科学知识与行业发展动态相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会贯通。
3.自身的发展要求青年教师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我国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各大高校,然后直接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他们尽管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缺乏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实践经验的匮乏将严重阻碍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
三、校企联盟背景下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面临的问题
1.青年教师主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意识薄弱。长期以来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形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加之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的束缚,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意识淡薄。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较多关注对知识本身的传授,而缺少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甚至以培养学术型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虽然经常带学生进驻企业实习,却不能以此为契机来实现自我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2.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缺乏实质性要求。一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入职资格门槛较低。在我国,几乎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新进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没有实质性的要求。二是,我国高校实行校企联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校生实习场地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校企合作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往往会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3.企业培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参与度较低。当前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现象。校企合作的本质是合作双方通过建立契约关系而展开的一种逐利性行为。毋庸置疑,企业强调经济利益,以盈利为目的,而高校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相比,企业对社会效益的追求度较低。企业参加合作的意愿度、合作中企业的投入力度以及选择的战略组合的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联盟背景下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
1.更新青年教师教学理念。与学术型院校相比,应用型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与技术。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主动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丰富实践经验,以学生毕业能力要求达成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设计能力与组织能力,随时进行教学反思,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院校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度。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可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入职资格。国外应用型院校对教师聘任资格要求较高,如: 美国聘任教师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和实践经验,德国则需要同时具备博士毕业资格与五年工作经历才能应聘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参考国外的要求,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对新入职的教师的实践经验做出相应的要求。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意识的引导。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加拿大,应用型院校注重通过业务进修的方式实现教师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更新技术知识,教师每3年须返回到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实践,或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或定期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与参与企业产品开发等,以此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
3.增强企业合作以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积极性。研究表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收益越大,企业参与的意愿度就越高。首先,建议政府实施主导作用,积极为校企双方创造有利于合作发生的制度环境,通过信息指导、税收补偿等在行业中引导企业参与,促使企业增大与高校合作的投入,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建议本科院校依据与企业共同的科研技术需求,成立企业建设项目小组,选派经验丰富的资深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积极发挥智库和科研的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提供发展策略,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促使企业积极配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4.采用多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应拘于单纯的某一种形式,而是需要采用多种方式。①观摩与调研。这是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最基本的形式。②指导实践。青年教师带学生进驻企业实习,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的同时,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沟通,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③挂职或兼职。根据教学需要,聚焦实践内容,选取合适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参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与产品研发等实际工作,依托企业平台强化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④科学研究。青年教师进驻企业,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⑤培训。学校利用校企联动机制,聘请相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及资深专家作为兼职导师,为青年教师开展生产经营实践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4
在本学期,教科处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自主发展”为宗旨;以课题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养为抓手;坚持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研究,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让课堂成为实验室;坚持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力求做到“研教结合、研培结合、反思提炼、同步发展”;实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发展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营造、培植学校特色的动力和渠道,为教师成长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动力和渠道,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服务,使教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动力和渠道;进一步落实教育科研的群众性、示范性和实验性,为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
1、切实抓好各立项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为下半年“十五”立项课题顺利结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⑴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及全校教师参加“XX年度苏州市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同时,积极为课题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或参评、交流创造条件。
⑵省级立项课题“多方位加强普通中学美育的实验研究”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将成为“十五”课题结题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结题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传是文集”第三辑“美育文丛”的编撰及出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目前各本书稿的初稿已经完成近九成,我们将在9月份组织人员对各个分册书稿进行修改、统稿、定稿。同时,我们将联合课题组撰写“美育”课题的结题报告。
⑶组织各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成果汇编,撰写结题报告,填写需提交的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等,向上级教科部门提出结题申请。
⑷进一步落实课题组长负责制和考核制,加强过程管理;配合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会议,开展学习、研讨活动;配合课题组合理使用研究经费,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⑸在准备“十五”立项课题结题工作的同时,我们将认真思考“十一五”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课题,并为该课题的立项和实施进行初步认证。我们设想发动全校教师就此问题开展讨论,共同选择、拟定学校新的主课题。
2、认真做好“导师制”工作,青年教师培训以及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成熟提供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树立教科意识、改进教科方法、提高教科水平提供条件;为学校骨干教师更上一层楼、挤身“名师”行列提供条件。
⑴做好“导师制”工作。今年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不多,所以,本学期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对**、**两年的“师徒结对”进行必要的调整,向导师和青年教师提出明确目标和任务,并加强有关的检查和调研,以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要求。
⑵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今年的青年教师培训将以组织或协助其他部门组织有关的教学比赛为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本学期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工作三年以内(含三年)的青年教师中开展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评比活动。同时,我们将协助教务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评优课等比赛活动。此外,我们还要组织3次专题讲座,主题包括如何组织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生管理,如何进行反思提高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9次研讨。在新学期中,我们要继续追求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实用化,努力实现“引领思想,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促进成长”的目标。
⑶本学期,我们准备为即将评职称的教师提供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拟开设两次讲座,一次是有关论文撰写的通识讲座,一次是针对职称论文评审要求的专题讲座。
⑷本学期,我们还要着力抓好教育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我们首先要制定“教育科研骨干培养条例”,明确科研骨干的入选条件、权利、义务以及培养方案。
在确定人选之后,我们将组织他们开展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
⑸同时,独自或配合教务处认真组织教师外出观摹、学习和交流活动。
3、加强有关新课程的研究,组编两期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教研参考》(第一期已经下发教师)。同时,协助教务处做好新课程的实施、管理、培训等工作。
4、努力构筑教育科研的平台,精心组织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评比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展示教育科研的成果提供机会和舞台。
⑴继续办好《**教育》,使之进一步成为我校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拟组编以苏州市“十五”立项课题成果汇编为主题第45期《**教育》。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办好《**教研参考》和《传是》“杏坛论语”版。本学期,拟组编以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为主题的第8、9期《**教研参考》以及四期《传是》“杏坛论语”版、XX年第3期《江花》。我们将积极参加**市优秀教育刊物评比,力争取得好成绩。
⑵认真组织各项教育科研竞赛,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本学期,教科处将组织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科院、苏州市以及**市教研室和教科所组织的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江苏省中小学各科教学教案评比、江苏省中学青年教师“五四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江苏省“师陶杯”、苏州市“师陶杯”、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市创新教育论文和个案评比、**市课程改革成果评比等活动。
5、认真做好职称论文评审的组织工作,完成上级教科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处室做好工作。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校外教科培训、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并加强同其他教科先进学校、学术刊物的联系。
三、成员分工
洪敏:全面主持教科处工作,协调处室内外关系;对外联络与宣传;处室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教师教科考核;编辑《**教育》、《**教研参考》、《传是》“杏坛论语”版。
殷金方:青年教师培训;“导师制”工作;教育科研骨干培养工作;组织“江花”文学社活动和编辑《江花》。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科研素质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科研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1]。高职院校能否实现科研创新、具备发展后劲,并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提升及科研潜力的发挥与否。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内涵及基本构成
(一)科研素质的内涵。
科研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素质。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素质、组织科研的素质、信息处理的素质、开拓创新的素质、沟通协作的素质和文字表达的素质。具体来讲,科研素质主要包括项目申报素质、项目实施素质和成果提炼素质等。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基本构成。
1.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及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求知欲,简单地说就是想不想做研究。培养科研意识是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科研意识的青年教师,才能培养出较强的研究能力。
2.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学和学科研究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各种途径、手段和工具,是指掌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进行测量统计,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方面的具体方法。
3.科研精神:科研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主要包括: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密切配合协作;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等。科研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是激励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支柱。
4.科研技能:开展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科研技能包括发现、提炼及解决科研问题的技能,即“能不能出研究成果[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技能必须建立在一般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并结合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培养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5.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是科学研究的规矩。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学术道德基础之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必须增强自律意识、恪守学术诚信、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平,这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问题
(一)科研意识不强,功利思想严重。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青年教师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教学才是中心工作,科研是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事,不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必须做的工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具备科研行为的比例平均不到40%[3]。一些新进的青年教师对科研的概念比较模糊,不懂科研是怎么回事,有的青年教师虽然萌发了一定的科研意识,但是科研激情不高,不能真正潜下心来搞科研。大部分青年教师只是到了评职称、定骨干教师、申报教学成果奖及精品课程等需要科研成果作学术支撑时,才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对科研工作抱有严重的急功近利想法。
(二)缺乏科研实践,科研能力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有博士学位及副高以上职称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低,缺乏科研骨干及科研领军人物。由于缺少高水平的专家指导与引领,青年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研究课题,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和可行性项目报告。不少青年教师由于缺少科研实践,连开展科研的基本方法、申报课题的基本程序、科技查新的基本步骤等都模糊不清,更不用说各类科研基金申请。青年教师在研究活动中显得力不从心,有关数据显示高职院校60%以上的教师缺乏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不会利用数字化期刊[4]。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主持科研项目的能力,存在课题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等问题。
(三)申报经验不足,畏难情绪明显。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以本科和在职研究生为主,学术素养并不高,缺乏科研应有的方法论要求及科研项目的申报经验。当前有的青年教师虽然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想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但是,由于从未申报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对申报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环节不了解,缺乏相应的课题申报经验,致使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仓促申报、草率出笼、屡报屡败,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对科研申报产生畏难情绪。
(四)合作意识不强,组织实施能力差。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过于关注能否主持科研项目,对参与的项目积极性不高,甚至长期游离在团队之外,这种状况不能实现团队的真正合作,合作只是为了申报课题而进行的名义上组合,这不利于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使项目研究因缺乏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扩展,缺乏思想的交流与互动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科研团队的合力效果得不到体现。另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承担科研项目后,在负责项目时由于科研经验的缺乏,使其在研究过程的总体设计、规划、分工安排等方面能力缺失,容易导致立项的教科研项目难以如期完成,即使如期完成也没有很高的研究质量。
(五)缺乏严谨的科研精神,科研态度不端正。
遵守学术道德、具备严谨的科研精神是科研的必要条件,也是高职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基本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今一直在倡导学术道德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但总体上社会对学术不端的宽容度超出底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学术素养培养上的先天性不足导致了其科研态度的不端正,一些青年教师将写论文当成任务应付了事,甚至为完成科研工作量考核及评职称而出现诸如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科研成果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这些行为有悖于科研精神,也不利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真正有效提升。
三、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原中专校升格后组建的,科研工作没有得到像教学工作一样的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的激发需要定期聘请一些治学严谨、科研水平高的专家和学者举办科研知识讲座,传授科研的基本方法,使广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转变观念,逐步提高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科研意识,认识到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激发青年教师个人科研需求和内在动力,要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和青年教师个人科研能力的差异性来制定激励政策,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专长,使每个青年教师都有机会并乐于从事科研工作。
(二)加强科研学术道德建设,端正科研行为。
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应当从完善学术道德开始。当前青年教师受外界环境影响,对学术道德的认识不是很到位,在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将科研活动当差事,随便应付。导致科研论文低水平、重复研究,出现各种学术不端行为。高职院校应该给教师提供优质的科研文化土壤,要告诫青年教师科研活动的原创性和创新性,绝对不可以抄袭、剽窃和篡改他人成果。对于青年教师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惩戒。只有青年教师的态度端正,在科研活动中遵循科研道德,才能激发出青年教师的科研自觉,促使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动产生正效应。
(三)加强指导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加强指导与培训是快速提高教师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第一,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科研理论知识,确立科学的价值观,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对科研问题的洞察力,掌握科研方法与技巧。第二,通过引导青年教师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充实与提高自己,优化知识结构。第三,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提供他们外出交流、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平台,拓宽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第四,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参加访问学者的学习与实践,以全面改善他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树立青年教师科研典型,创建高水平科研团队。
科研活动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与协作,组建学科研究团队是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科研素质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师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团队研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进行研究,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开阔视野,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通过培养科研团队,在团队中树立青年教师典型及学科带头人来提升青年教师科研素质。以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科研典型为核心组建科研团队,给予团队活动经费,实行指导教师制度,借助“传、帮、带”的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带动青年教师一起搞科研,使他们在科研实践中迅速成长。
(五)开展行动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最终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开展行动研究不仅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获得良好科研成效的方法,而且也是提高其科研能力,加速专业成长的重要渠道。青年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时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和大胆创新,可以从简单的,小的课题研究入手,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实现科研素质的提升。通过组织与发动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下达的各类研究课题,增加院级课题立项数目,开展院级预研课题等方式,为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伍玉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1.5.
[2]徐元俊.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5.
[3]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范文6
为了盘活优质教师资源,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继续深化“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 “青蓝工程”。
为确保此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专门制定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并做到期初有落实、期中有检查、期末有验收与总结。力争通过开展“青蓝工程”活动,使青年教师半年入门、一年过关、三年成骨干。
一。目的和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经大势所趋,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力开展“青蓝工程”活动,就是在践行“让学生会学乐学”的办学理念。就是要快速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校骨干教师梯队,为学校的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二。内容和形式
1.“青蓝工程”活动内容是聘请我校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尽快成为合格教师,成为教学骨干、能手,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2.“青蓝工程”活动采用“一带一”的形式。要求指导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指导,本活动聘期为一年,可以酌情顺延,但不能超过三年。
三。措施与要求
1、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应按新课标要求,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结构、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虚心请指导老师审阅教案。2、被指导的青年教师要主动邀请指导老师听课,并积极听指导教师的课。要求指导教师和被指导青年教师每周相互听课至少2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要求被指导青年教师要写好每一节课《听课心得》。
3、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被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审阅教案,给出评价意见或改进建议。要耐心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及时提出评价意见并写好评课意见。要求指导教师每月底上交一份活动情况记录(教科室统一印制)。
4、指导教师要跟踪、了解被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认真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研、课改、和课题申报与研究等工作,使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课题研究,并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教科室定期召开“青蓝工程”座谈会,并进行阶段评估。要不定期检查被指导青年教师的教案、听课本和《听课心得》,要检查指导青年教师每月上交“活动情况记录”,要验收学期末“青蓝工程”活动总结或论文,要每学年评选一次“青蓝工程”活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