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清玄散文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清玄散文集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1

1、1981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

2、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

3、1990年,散文集《红尘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

4、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

5、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2

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十七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三十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林清玄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其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家”之一。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恬淡自然,蕴含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

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链接中考

《梅香》,2005年重庆市中考试题;《好雪片片》,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随风听笛》,2006年山东淄博市中考试题;《黑暗的剪影》,2008年北京密云中考试题;《生命的化妆》,2008年江苏镇江市中考试题。

大千世界・轻装前行

百花丛里过 片叶不沾身

林清玄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

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

收藏家来开门了,连续打开三扇不锈钢门,才走进屋内。室内的灯光非常幽暗,等了几秒钟,我才适应了室内的光线,这时,才赫然看到整个房子堆满古董,多到连走路都要小心,侧身才能前进。

到处都是陶瓷器、铜器、锡器,还有好多书画卷轴拥挤地插在大缸里,主人好不容易带我们找到沙发,沙发也是埋在古物堆中,经过一番整理,我们才得以落座。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形容那种感觉,古董过度拥塞,使人仿佛置身在垃圾堆中。我想到,任何事物都不能太多,一到“太”的程度,就可怕了。

我们都喜欢蝴蝶,可是如果屋子里飞满蝴蝶,就不美了,再想到蝴蝶就会生满屋的毛毛虫,那多可怕。

我们都喜欢鸟,但鸟太多,也是会伤人的,希区柯克的名作《鸟》,那恐怖的情景想起来汗毛都要竖起。

正在出神的时候,主人端出来一个盘子,但盘子里装的不是茶水或咖啡,而是一盘玉。因为我的朋友向主人吹嘘我是个行家,虽然我据实地极力否认,主人只当我是谦虚,迫不及待地拿他的收藏要给我“鉴赏”了。

既是如此,我也只好一件一件地鉴赏,并极力地称赞,在说一块茶色玉时,我心里还想:为什么端出来的不是茶水呢?

看完玉石,我们转到主人的卧房看陶器和青铜,我才发现主人的卧室中只有一张床可以容身,其余的从地面到屋顶,都堆得密不透风。

虽然说这些古铜都是价逾千万,堆在一起却感觉不出它的价值。后来又看了几个房间,依然如此,最令我吃惊的是,连厨房和厕所都堆着古董,主人家已经很久没有开伙了。

古董的主人告诉我,他为什么选择居住在陋巷,是怕引起歹徒的觊觎。

而他设了那么多的铁门,有各种安全功能,一般人从门外窥探他的古董,连一眼也不可得。

朋友补充说:“他爱古物成痴,太太、孩子都不能忍受,移民到国外去了。”

古董的主人说:“女人和小孩子懂什么?”

告辞出来的时候,我感到有一些悲哀,再怎么了不起的古董,都只是“物件”,怎么比得上有情的人?再说,为了占有古董,活着的时候担惊受怕,像囚犯困居于数道铁门的囚室,像乞丐住在垃圾堆中,又何苦?

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著,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

我们如果把时间花在财货,就没有时间花在心灵。我们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自己的健康。我们如果成为壶痴、石痴、玉痴、古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界的珍贵。

好好吃一顿饭,欢喜喝一杯茶,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又是价值多少?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是“觉悟”。

(节选自《意林》2009年第16期)

引以为戒

对物过于沉迷,最终会成为它的奴隶,偏离生活的本源,因为“我们如果把时间花在财货,就没有时间花在心灵。我们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自己的健康。我们如果成为壶痴、石痴、玉痴、古物痴,就会忘却有情世界的珍贵”。那位古董收藏家无疑是一个活的反面教材,可惜很多现代人与其相似却浑然不觉。活在生活的“百花丛”中,要想不被物质和欲望的“片叶”粘身,需要理性和智慧的驾驭。

1.文中的古董收藏家在收藏古董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2.文章第六、七两段系作者的联想,这两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作者说:“‘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你能说出“那样的生活”的内涵吗?

美文在线・顿悟人生

玫瑰奇迹

林清玄

有一天,突然兴起这样的念头:到台北我曾住过的旧居去看看!于是冒着满天的小雨出去,到了铜山街、罗斯福路、安和路,也去了景美的小巷、木栅的山庄、考试院旁的平房……

虽然我是用一种平常的态度去看,心中也忍不住波动,因为有一些房子换了邻居,有的改建大楼,有的则完全夷为平地了,站在雨中,我想起从前住在那些房子中的人声笑语,如真如幻,如今都流远了。

我觉得一个人活在这个时空里,只是偶然地与宇宙天地擦身而过,人与人的擦身是一刹那,人与房子的擦身是一眨眼,人与宇宙的擦身何尝不是弹指一挥间呢?我们寄居在宇宙之间,以为那是真实的,可是蓦然回首,发现只不过是一些梦的影子罢了。

我们是寄居于时间大海洋边的寄居蟹,踽踽终日,不断寻找着更大、更合适的壳,直到有一天,我们无力再走了,把壳还给世界。一开始就没有壳,到最后也归于空无,这是生命的实景,我与我的肉身只是淡淡地擦身而过。

我很喜欢一位朋友送我的对联,他写着: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每天观望着滚滚红尘,想到这八个字,都使我怅然!

可是,人间的某些擦肩而过,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有情有义又有天真的心,就会发现生命没有比擦肩而过的一刻更美的。

我们在生命中的偶然擦肩,是因缘中最大的奇迹。世界原来就是这样充满奇迹,一朵玫瑰花自在开在山野,那是奇迹;被剪来在花市里被某一个人挑选,仍是奇迹;然后带着爱意送给另一个人,插在明亮的窗前,仍是奇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一朵玫瑰而言,生死虽是必然,在生与死的历程中,却有许多美丽的奇迹。

人生也是如此,每一个对当下因缘的注视,都是奇迹。

我在从前常买花的花店买了一朵鹅黄色的玫瑰,沿着敦化南路步行,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微笑致意,就好像送玫瑰给他们一样。

我不可能送玫瑰给每一个人,那么,就让我用最诚挚的心、用微笑致意来代替我的玫瑰吧!我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相会也是偶然地擦肩而过,在我们相会的一弹指,我深信那就是生命最大、最美、最珍贵的奇迹!

(选自《学生阅读世界》2009年7、8期合刊)

哲思心语

林清玄的散文,向来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专注。如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这篇文章依然延续着林清玄散文的一贯风格,文字优雅、恬静,却道出了深刻的哲理,阐释了生命的因缘奇迹――“人间的某些擦肩而过,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有情有义又有天真的心,就会发现生命没有比擦肩而过的一刻更美的。”

且读且思

1.文章标题“玫瑰奇迹”中的“奇迹”喻指什么?

2.文章第一、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我很喜欢一位朋友送我的对联,他写着:来是偶然,走是必然。”这里的“来”和“走”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4.从文章最后一段中可以看出,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那些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菩提树・失败新说

失 败

林清玄

闻名世界的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被问到他如何成功地设计出独创一格的服装时,谈到两个颇值深思的问题。

一是他认为自己所设计的服装只完成了“部分”,而把一半创造的空间留给穿衣服的人,这样,穿衣服的人才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并且使同一件衣服有极大的不同,依这个观念设计出来的服装不容易失败。

二是他选择衣服布料的时候,总是请布厂拿出设计、印染色、纺织失败的布料,他则依照这些被公认为“失败”的布料找到灵感,裁制出最具独创与美感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总是独一无二,领导着世界的服装潮流。三宅一生的话给我们许多启示。他无疑是当今日本最成功的服装设计师,他的个人收入大约五千万美元。因为他,日本服装业得到国际性的尊敬,东京的服饰新潮能与巴黎、纽约、米兰抗衡,成为世界流行的中心。

三宅一生的服饰近年也在台北登陆,是台北关心服装的人所共知的服装大师级人物。他的“失败哲学”颇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对于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生活的进程最重要的是有成功的进取心,但是,成功不是必然的,唯有在失败的因子里找成功的果实,才可能创造真正的成功。

美国现代大画家路西欧・方达(LucioFontan),早年画油画时受到挫折,心情大为恶劣,有一天坐在画布前面竟一笔也画不下去。他生气地拿起一把刀把画布割破。在画布破裂一刹那,犹如电光石火,他马上有了一个灵感:“割破的画布算不算是一种创作呢?”于是他把另外的画布拿来,一一割破,然后公开展览。这一举动竟使他创造了新的艺术观,成为一代大师。

当然,像他们这样在失败中求取成功的人,历史上不可胜数,我们可以把这种失败称之为“打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因为他们被失败的苹果击中,才碰击出成功的火花。

佛经里有一句话:“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萨以烦恼为菩提。”或说“烦恼即菩提”,意思不是烦恼等于菩提,而是说有慧心的人总能在烦恼中找到智慧,而且为了治愈更多的烦恼,产生更高的智慧。平顺的人通常不会比愈挫愈奋的人有智慧,真正的强者往往能不惮失败的烦恼。安乐令人沉沦,忧患反而激发生存的力量,也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失败当然是一件可怕的事,几乎没有人喜欢失败;可惜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成功者,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些在人生后半段成功的人,是由于他们在人生前半段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的灵感。”唯有在失败中成功,才不只是形式与事业的成功;而是连心灵也成功了。

[注]菩提:古印度语,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9年第8期)

醍醐灌顶

见解的新颖性、论证的逻辑性是议论文成功的关键因素。上述文章中,林清玄先生从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成功原因说起,引出“成功不是必然的,唯有在失败的因子里找成功的果实,才可能创造真正的成功”这一论题,并援引美国现代大画家路西欧・方达的事例和佛经里的话作为事实和道理论据,论证严密,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自己的论点。读罢此文,我们会获得有益的启迪,平添醍醐灌顶之感。

且读且思

1.整体感知全文,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在服装设计方面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方面的因素?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3

作者: [美] BetsyBeyer等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0

定价: 108元

在《SRE:Google运维解密》中,GoogleSRE的关键成员解释了他们是如何对软件进行生命周期的整体性关注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能够帮助Google成功地构建、部署、监控和运维世界上现存很大的软件系统。通过阅读《SRE:Google运维解密》,读者可以学习到Google工程师在提高系统部署规模、改进可靠性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指导思想与具体实践――这些都是可以立即直接应用的宝贵经验。

《不属于我们的世纪》

作者: [美]马修・托马斯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6-9

定价: 46元

所有我们坚持而最终失去的,也许并不那么遗憾。一部关于情感与理想、记忆与慰藉的家庭史诗。触痛每个人心底的脆弱与柔软。一个平凡家庭的史诗,一部伟大的孤绝之书,自弗兰岑《纠正》之后,真正能与其比肩的文学作品。全都在这里――我们如何生存,我们如何去爱,我们如何死去,我们怎样坚持。

《北鸢》

作者: 葛亮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0

定价: 45元

《北鸢》是葛亮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历时七年。小说以主人公的成长为起点,资本家家庭与走向没落的士绅家族的联姻为主线,勾勒民国最风起云涌的断代。那个时代的市井像貌、政客、军阀、文人、商人、伶人在他的笔下复活再现,生动的勾勒出一幅民国社会的生态图景,笔触起落之间无不映照大时代的风云翻涌。

《山中最后一季》

作者: [美] 埃里克・布雷姆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年: 2016-8

定价: 39.8元

1996年7月21日,54岁的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的传奇巡山员,蓝迪在巡逻途中失踪。此后,园方展开前所未有的搜救行动,却一无所获。蓝迪在巨杉和国王峡谷做过二十八年夏季山野巡山员、十多年冬季越野巡山员。山上有什么风吹草动,他立刻就会知晓,这让他的失踪愈加成谜。本书作者花费八年时间,遍访蓝迪的亲人至交,阅读他留下的文字书籍,为我们还原出一个山野之子的人生传奇。

《鞋狗: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自传》

作者: [美] 菲尔・奈特 (PhilKnight)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6-9

定价: 89元

创业过程中,合作伙伴的背叛、开户银行的翻脸、竞争对手的构陷、国家权力的紧逼;狡猾的融资技巧、粗犷放纵的企业文化、近乎不要命的扩张策略……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用朴实、幽默的语言,真实袒露了一群痴迷者创业路上的挚爱、执着,与疯狂。

《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6-9

定价: 42元

《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是林清玄2016全新散文集,全书47篇文章围绕“遗憾”为主题,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真正伤害我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好。只要不失真心,就没有什么可以伤害我们真实的生命。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顺畅的,在途中遇到的各种烦恼恰似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串联起我们美丽的生活。曾经的所有遗憾,其实都是成全。

《深泽直人》

作者: [日] 深泽直人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0

定价: 199元

深泽直人本人亲自整理从未发表过的设计手稿,第一次360度全面介绍其作品、灵感来源、设计过程,从哲学、禅意的角度出发,以日常的所见所闻为设计来源,通过分析物与人的关系、提供人类生活便捷的角度开展并完成产品设计,最终告诉人们“物的八分目”、“饭吃八分饱”的生活理念。

《谁在收藏中国》

作者: [美] 谢林・布里萨克 / [美]卡尔・梅耶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6-8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4

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最好吃的肉羹。”

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摊肉羹非常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且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

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这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

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添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添了半碗。

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

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确实真好吃!”

爸爸说:“就是好吃,我才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

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

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

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佐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吧!

爱是佐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

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这凤山,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

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5

一、解释标题的含义

从分析标题的意义角度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文章标题的内涵及外延进行简要的解释。首先要明确标题的本义,即表面义,然后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一步弄清标题在本文中的语境义及引申义。

【名题精选】

[例1] “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009年江西卷,张炜《木车的激情》)

[例2] 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2008年全国卷Ⅱ,季羡林《马缨花》)

【答题思路】

[例1] 本题考查解释标题的含义,属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考点。首先要通览全文,找到题干要求的信息出处,即题目中所说的“木车的激情”在原文中的具置,其辐射范围大致在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以关键词“木车的激情”为中心,联系其前后的内容,对相关信息进行勾画、圈点、提炼,明确答案。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孔子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参考答案】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例2] 题干要求解释“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即需要我们根据文意,分析“马缨花”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首先要解释‘马缨花’的本义,然后说明马缨花的寓意。马缨花,是花,但是在作者眼里又不是一般的花,是与作者生活息息相关的花。在文章中找出在新旧不同的时代,作者对马缨花的感情的句子,明了作者对它的情感态度变化,进而思考作者对它的感情变化反映出作者什么心态,也就是散文要表现的主题。这样就可准确答题。

【参考答案】

(1)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2)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的心情和对生活态度的变化。

【类题支招】

理解标题的含义,一定要紧扣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主旨;有的标题虽不是文章的主旨,但必与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具有密切的关系。然后从四个步骤来具体分析,即一看二明三探四合。一看标题的本义,即其字典义或常用义;二明,即明确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可以从语段的中心句或文章的主旨句里明确其具体的语境义。三探,即探究标题的主旨义。因为,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往往就是文章要揭示的主旨。四合,即提炼整合答题。从标题在文中所隐含的意义着手,提炼出答案,然后再用关键句补充说明,答题时力求语言简洁,并与题干要求保持一致。

【类题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题。

收藏幸福

池莉

一个人宣称自己幸福的时候,那不一定是真的幸福。去年秋天,我在中央电视台参加一个节目的拍摄,遇上一个少女。在演播开始之前,我们都坐在演播室外面的走廊里,唯有她坐不住。她兴奋得双眼炯炯、手足无措,不断地对我们说:“我真是太幸福!我太幸福了!”她为生平第一次被中央电视台邀请而感到幸福,更为即将被某部领导接见而感到幸福。

我再次见到这个少女是不久前的事情。在北京的一个读者俱乐部里,她静静地坐着,年轻的脸上布满过分凝重的沉稳。后来,她十分沧桑地告诉我:“我是多么幼稚可笑啊!那天我简直就是小丑!当然,我再也不会那么傻了。哪里有什么幸福?狗屁!”

大约前后也就是一年光阴吧,那少女就全盘否定了她以前那么充沛的幸福之感。

幸福到底有没有?当然是有的。只是幸福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和肤浅。

……

关键是自己的心灵,它是否在那一瞬间冲破肉体的层层屏障,直接接受那极度欣悦之感,并且把那欣悦之感攫取回来种植在我们的感觉之中,然后,就有一股甘泉开始在我们的血管里缓缓流淌,长久不衰地滋润着我们的生命,无论在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只要想起它,它就会流淌和滋润。这才是幸福。

说实在的,人的短暂一生,幸福并不多见。它是需要我们精心收藏的。当你埋头工作了许多时日,终于在某一时刻圆满地完成了你预想的工作,你站起身来,推开窗去,恰好这一天外面是蓝天白云,花香草也香,那么,深深地呼吸吧,放眼远望吧,微笑吧,呼喊吧,不要急于结束这一刻,不要忽略了这一刻,这就是幸福。慢慢品味它,享受它,并且收藏它吧。当你独自在机场候机,你的班机一再延误,你烦躁的眼睛在茫然的游动中突然被另一双烦躁的眼睛所理解,你们不由自主地相视一笑,都在同情和安慰对方,如果你的心情忽然就熨帖了一点点,这就是幸福!当你正在痛苦的时候接到朋友的电话,这个朋友仅仅从你轻轻的一声“喂”中立刻就捕捉到你此刻的心态,那么这也就是人生的一种幸福,你应该感恩并且好好收藏它。因为此时此刻与你同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大家都很忙碌,都分别在各自的磁场中,而听到你一声招呼就可以进入你的心情,实在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你孩子梦呓中呼唤你,这就是你的幸福;你丈夫在你突然落后他几步的时候,搜寻你的目光中闪现出一丝失落的张皇,这就是你的幸福,抓住并默默地收藏起它吧。

……

① “收藏幸福”,在作者看来,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请结合全文分析。

②根据原文说说“收藏幸福”,应该收藏生活中的哪些幸福感受?

二、设置这个标题的原因

从分析标题的意义角度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对文章设置标题的根源进行探讨。回答“为什么设置这个标题”类题,常常需要考虑写文章时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相关内容。标题的设置原因,作者写作时的“独特匠心”,这个“匠心”具体表现在材料安排、行文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整合答题时,一般离不开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主旨等因素。这样答题时,说服力强,可信度高。

【名题精选】

[例3]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2009年江苏卷,张笑天《上善若水》)

【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欣赏标题可以从标题的内涵、标题的形式特点以及标题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此题干要求“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出题角度非常巧妙,此文标题为“上善若水”,而写作对象主要为“都江堰”,可见此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联系原文,分析作者以“上善若水”为题的几层原因。本题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都江堰”与“上善”的关系,二是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人与“上善”能否挂上钩,三是作者所抒发的真情实感是什么,即作者赞美的“上善”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

②.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

③.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类题支招】

作文时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文不离题。反之,鉴赏评价文章标题时,也有一个基本原则,即题不离文。分析解答“为什么设这个标题”可抓住三点:一明义、二梳框、三提炼。具体来说,一明义,即明确标题的表面意义。这是“由表及里,挖掘其蕴含的中心意义”的前提。二梳框,即梳理文章的框架结构,理清行文脉络,品味作者的独特构思。有些文章的标题,常常决定文章的选材,有的直接就是文章的中心线索或主旨。三提炼文章中心。找出文章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因为标题大多是文章中心的窗口,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其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息息相关,因为“题不离文”。

【类题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③-⑤题。

思想的天鹅

林清玄

有时候我在想,人的思想究竟是像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具象的事物可以来形容我们的思想?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开的花园中采蜜,但不取其味,不损色香……

偶尔,我觉得思想犹如海洋,广大与深度都不可探测,在它涌动的时候,或者平缓如波浪,或者飞溅如海啸……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是《诗经》中说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鸢或是鱼,上及飞鸟下至渊鱼,无不充满了生命力……

不过,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暂;而海洋则过于博大,不能主宰;鸢呢?鸢太过强猛,欠缺温柔的性质;鱼则过于惊慌,因本能而生活。

如果愿意给思想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古名叫鹄,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它生长于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它善翔,非白即黑;它能安于环境,不致过分执着……天鹅有许多好的品性,它的耐力、毅力与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鹅,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动容。

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使我不至于被思想牵动,而能主宰自己的思想,让它在水草丰美的湖滨自在优游。

……

驯养思想的天鹅似乎不必如此,而是确立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做为天鹅的家乡,让它既保有平衡的双翼(智慧与悲悯),也让它有广大的湖泊(清白的自性),然后就放心地让它展翅翱翔吧!只要我们知道天鹅是季候之鸟,即使它飞到万里之外,它在心灵中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经过数万里路途,在千灾万劫里流浪,有一天,它就会飞回它的家乡。

……思想的天鹅也像是身穿白袍的士子,纯洁、青春,充满了对将来的热望,在起飞的那一刻不能轻视,因为它会翱翔万里,主宰人的一生。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③根据文意,解释“思想的天鹅”应该是怎样的情形?

④根据原文,概括“思想的天鹅”中“天鹅”两层含义的要点。

⑤通读全文,请回答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标题命名为“思想的天鹅”。

【参考答案】

【类题训练】(一)

①不是简单肤浅的新鲜感与兴奋感,而是心灵冲破肉体的层层屏障,直接接受那极度喜悦之感;是能长久不衰地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的喜悦之感,是让我们幸福无比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

②圆满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满足感;班机一再延误烦躁时,得到陌生人的同情和安慰后,心灵的慰帖感;痛苦的时候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之间的心灵相通;孩子梦呓中呼唤你的甜蜜;丈夫细微的关爱与体贴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幸福感受。

【类题训练】(二)

③用“天鹅”来比喻“思想”,作者用天鹅来寄寓自己的理想,希望思想像天鹅一样能时常起飞,带着智慧与悲悯,从清白的自性处起飞,用敏锐的眼睛看世界,满怀热忱地去探索生命。

林清玄散文集范文6

真实的高贵

[美国]海明威

风平浪静的大海,每个人都是领航员。

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欢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以最幸福的人的生活为例——它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麻线。丧母之痛和幸福祝愿彼此相接,使我们一会伤心,一会高兴,甚至死亡本身也会使生命更加可亲。在人生的清醒的时刻,在哀痛和伤心的阴影之下,人们与真实的自我最接近。

在人生或者职业的各种事务中,性格的作用比智力大得多,头脑的作用不如心情,天资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选自《百姓生活》,2009年第9期)

阅读点拨

从结构看,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以形象的比喻开头,紧接着的“但是”,让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人不得不直面人生——那是“一团纠缠在一起的麻线”,只有真正高贵的灵魂能寻到幸福的真谛。作者从生活的表象入手,逐渐深入,层层递进,最后点明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写作手法上看,多用对比是本文的一个特点。“阳光”与“阴影”,“欢乐”与“痛苦”,“性格”与“智力”,“头脑”与“心情”,“天资”与“判断力”,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语言上看,本文的语言简约有力,是海明威一贯的风格。而且处处体现着哲理,渗透着对人生的思考。

陶器与纸屑

林清玄

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玻璃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位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的纸箱。

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了。”

我的石湾陶器本来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成为一个庞然的箱子了,好不容易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它的体积早就超过手提的规定了,如果用空运,破的机率太大,还是不要冒险才好,一个再好的陶瓷,摔破就一文不值了。

后来,我做了决定,决定仍然用手提,舍弃纸箱、碎纸和破报纸,找来一个手提袋提着,从旅馆到飞机场一路无事,但是上飞机走没几步,一个踉跄,手提袋撞到身旁的椅子,只听到清脆的一声,我的心震了一下:完了!

惊魂甫定地坐在自己的机位上,把陶器拿出来检视,果然犀牛的右前脚断裂,头上的角则完全断了。

我心里非常非常的后悔,后悔没有信任包装妇人的话,更悔把纸箱丢弃。这时我心里浮起一个声音说:

“对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它的破报纸和碎纸屑是与它相同珍贵的。”

确实,我们不能只想保有珍贵的陶器而忽视那些看来无用,却能保护陶器的东西。

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从少年带到中年,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于成长了。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

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选自《林清玄自选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版)

阅读点拨

作者在陶器的雅致和包装的夸张中反复选择,终于决定放弃纸屑亲自用手提,目的是为了保护陶器的安全,结果却功亏一篑。他从艺术品的破碎中恍然醒悟“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引发对人生的思索:生活中很多看似没有意义的才成就了精彩的内核,滋养了生命的生长。

文章最后的排比一气呵成,鲜花的高贵与泥土的卑贱、彩虹的绚烂与乌云的阴沉、电影的跳跃与黑暗的静默,世人只注重前者的炫目而忽略后者的奉献。这种从日常生活琐事入笔、篇末提炼主旨的写法,同学们不妨借鉴一下。

流露你的真表情

毕淑敏

学医的时候,老师出过一道题目:人和动物,在解剖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都想由自己说出那个正确的答案。这看起来并不是个很难的问题。

有人说,是直立行走。先生说:不对!大猩猩也是可以直立行走的。

有人说,是懂得用火。先生不悦道:我问的是生理上的区别,并不是进化中的异同。

更有同学答,是劳动创造了人。先生说:你在社会学上也许可以得满分,但请听清我的问题。

满室寂然。

先生见我们混沌不悟,自答道:记住,是表情啊!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有人类这样发达的表情肌。比如笑吧,一只再聪明的狗,也是不会笑的。人类的近亲猴子,勉强算做会笑,但只能做出龇牙咧嘴一种表情。只有人类,才可以调动面部的所有肌群,调整出不同含义的笑容,比如微笑,比如嘲笑,比如冷笑,比如狂笑,以表达自身复杂的情感。

我在惊讶中记住了先生的话,以为是至理名言。

近些年来,我开始怀疑先生教了我一条谬论。

乘坐飞机,起飞之前,每次都有空中小姐为我们演示一遍空中遭遇紧急情形时,如何打开氧气面罩的操作。我乘坐飞机凡数十次,每一次都凝神细察,但从未看清过具体步骤。小姐满面笑容地伫立前舱,脸上很真诚,手上却很敷衍,好像在做一种太极功夫,点到为止,全然顾及不到这种急救措施对乘客是怎样的性命攸关。我分明看到了她们脸上挂着的笑容和冷淡的心的分离,升起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遇到过一位哭哭啼啼的饭店服务员,说她一切按店方的要求去办,不想却被客人责难。那客人匆忙之中丢失了公文包,要她帮助寻找。客人焦急地述说着,她耐心地倾听着,正思谋着如何帮忙,客人竟勃然大怒,吼着说:“我急得火烧眉毛,你竟然还在笑!你是在嘲笑我吗!”

“我那一刻绝没有笑。”服务员指天画地对我说。

看她的眼神,我相信这是真话。

“那么,你当时做了怎样一个表情呢?”我问。恍恍惚惚探到了一点头绪。

“喏,我就是这样的……”她侧过脸,把那刻的表情模拟给我。

那是一个职业女性训练有素的程式化的面庞,眉梢扬着,嘴角翘着……

无论我多么同情她,我还是要说——这是一张空洞漠然的笑脸。

服务员的脸已经被长期的工作,塑造成了她自己也不能控制的形状。

表情肌不再表达人类的感情了。或者说,它们只是一种表情,就是微笑。

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排斥微笑,关于那个时代,我们已经做了结论,于是我们呼吁微笑,引进微笑,培育微笑,微笑就泛滥起来。银屏上著名和不著名的男女主持人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疑问——我们的生活中真有那么多值得微笑的事情吗?

微笑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钱的等价物;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诚恳,微笑只是恶战的前奏;他对你微笑,并不说明他想帮助你,微笑只是一种谋略;他对你微笑,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微笑只是麻痹你的一重帐幕……

当然,我绝不是主张人人横眉冷对。经过漫长的时间隧道,我们终于笑起来了,这是一个大进步。但笑也是分阶段,也是有层次的。空洞而浅薄的笑,如同盲目的恨和无缘无故的悲哀一样,都是情感的赝品。

有一句话叫做“笑比哭好”,我常常怀疑它的确切。笑和哭都是人类的正常情绪反应,谁能说黛玉临终时笑比哭好呢?

痛则大哭,喜则大笑,只要是从心底流露出的对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经得起岁月风雨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

(选自《我很重要》,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版)

阅读点拨

本文的题目如同一面旗帜,表明作者的态度。当越来越多职业化的微笑脱离了灵魂的附着,成为廉价的商品时,一声“流露你的真性情”是不是能让你更清醒?

文章开头的思考题是全文的引子,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表情,而动物没有,以这个至理名言审视生活却发现当人只有表情,而没有感情时,和动物又有何区别?

当大多数人的表情不再是情感的载体,而只沦落为肌肉的一种运动,岂不是你我的悲哀?一个微不足道的面部表情带来的却是社会问题的追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以小见大”的写法。

我的理想家庭

老 舍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把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像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碰硬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

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小树上悬着小笼,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

这就该说到人了。屋子不多,又不要仆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先生管擦地板与玻璃,打扫院子,收拾花木,给鱼换水,给蝈蝈一两块绿黄瓜或几个毛豆;并管上街送信买书等事宜。太太管做饭,女儿任助手——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母女做饭之外,就做点针线,看小弟弟。大件衣服拿到外边去洗,小件的随时自己涮一涮。

这一家子人,因为吃得简单干净,而一天到晚不闲着,所以身体都很不坏。因为身体好,所以没有肝火,大家都不爱闹脾气。除了为小猫上房,金鱼甩子等事着急之外,谁也不急叱白脸的。

大家的相貌也都很体面,不令人望而生厌。衣服可并不讲究,都做得很结实朴素;永远不穿又臭又硬的皮鞋。男的很体面,可不露电影明星气,女的很健美,可不红唇鬈毛、鼻子朝着天。孩子们都不卷着舌头说话,淘气而不讨厌。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

(选自《老舍散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版)

阅读点拨

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于1936年,次年爆发“七七”,中国的正式开始。在那个动荡流离的年代里,作者的理想家庭现实而切近。

一个理想的家庭首先要有“安身立命”之所,作者想要七间小平房,用来居住、读书,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唯一奢侈的是要有一间书房——那是知识分子们的精神家园。住在家里的成员和睦相处,各自都有自己的事做。以今天很多人的眼光来看,这位伟大作家的理想不够远大、宏伟,但在篇末我们却窥见了作者更大的理想——希望中国文明平安。

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

李 娟

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

家里的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儿,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的,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

当然,被揭穿后,也只吐了一下舌头而已。

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

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手持长长的竹竿(后来她用这竹竿为我从橘子树上捅下了许多鲜艳的橘子),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我站在半坡竹林里看了一会儿。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这样的快乐?那年她八十多岁了,已经离开了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

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接过来。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

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她孤零零地被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孤独的、意志坚决的一生仍不曾结束,好像她不得不在死之后还要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

外婆过世的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只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车上继续往家赶,往已经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我知道她还在等我。我不能看破生死,但也能渐渐明白死亡的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断然的中止,而是对另外一场旅行的试探吧?外婆死前有那么多的强烈的意愿,她挣扎着要活,什么也不愿放弃,挂念着这挂念着那的。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舌头,刚满不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

死亡之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馅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书声琅琅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

那次我拎了一只公鸡去乡下看外婆,走过漫长孤独的山路,最后才找到老屋。外婆迎上来对我说:“我很想你,我天天都在想你。”

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你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里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你常常对我说,娟啊,其实你不结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你不要受那些罪了。你妈妈不晓得这些,我晓得的……外婆,现在我才渐渐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团混沌,无可言说,无从解脱。但能想象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选自《我的阿勒泰》,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

阅读点拨

读者朋友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你们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八十岁的外婆调皮地吐舌头的画面?时光的刻刀在外婆的脸上留下它的痕迹,却没办法触及她的心灵,那颗心还如孩童一般。

作者在行文中传递出强烈的反差:外婆垂垂老矣却天真烂漫,居住环境如此简陋却满溢无比的温柔、生命最后消失但开始另外的一场旅行……就是这种对比使我们结识了一位生活的智者。

上一篇创新标语

下一篇妙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