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范文1
关键词:前科学概念; 概念例证; 归纳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68-001
科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也是形成科学学科结构的基础。以构建科学概念为主线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达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的主要体现。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五个要素分别是:概念的语词、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例证和前科学概念,只有紧紧围绕这五个要素去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与方法,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一、关注前科学概念,促使产生认知冲突
前科学概念是错误概念和相异概念的综合表达,是科学概念教学以至科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小学生往往带着各种各样的前科学概念进入到科学教育中,可见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因此,关注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通过直观形象的科学对比现象,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产生新的问题,开始进入新的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这种关注前科学概念的设计过程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常用的一种导入和揭示课题的方法。如《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我们会分别出示:植物、蝴蝶及其幼虫、麻雀、蛇、老鹰等实物图,让学生利用前科学概念来做“谁吃谁”的游戏,并让学生说说“谁来吃老鹰?”整个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了到底“谁吃谁”的认知冲突,不但开始进入了食物链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还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科学概念的建构做好了铺垫。还比如在《斜面的作用》中,我们也通常会用“盘山公路”、“卡车装木桶”等科学现象来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开始“斜面可以省力”的科学概念构建过程。
二、引导概念内涵,体验、归纳特性与规律
概念的内涵是科学概念的核心,它反映了事物特有的属性。由于小学生学习思维具有强大的直观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科学概念的建构必须要从具有显性特征的现象或规律入手。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地体验与观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积累后,再以归纳的方法来逐步建构科学概念的内涵。在《运动与摩擦力》中,在引导学生建构摩擦力科学概念的内涵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如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说说如何感受到摩擦力的;然后一起做“手掌与桌面摩擦运动”、“拉小车游戏”;最后让学生来归纳共性的现象:物体运动、接触面产生摩擦、感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和归纳,就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建构摩擦力的概念内涵。
三、辨析概念外延,排除影响概念内涵内容
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是概念的量的规定性。对小学生而言,概念的外延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它很容易在他们建构科学概念内涵时产生“诱导性”,从而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混淆,导致科学概念建构的失败。只有引导学生对概念外延进行辨析,排除会影响概念内涵建构的内容,才能明确概念的内涵。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学生很容易会被产生声音的科学概念外延所迷惑,他们会把“摩擦、碰撞、运动”等现象看成概念内涵――震动的外延。为此,我们就需要逐步设计辨析活动,排除它们对概念内涵的影响。如先让学生拉橡皮筋和用力慢慢弯曲钢尺,观察是否有声音产生;然后让学生对比静止状态和处在震动状态的橡皮筋与钢尺;最后让学生敲击鼓面,观察鼓面的震动。这一系列的辨析,让学生明确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内涵。
四、突出概念例证,逐步巩固建构的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的形成离不开概念的例证支持,概念例证一般包含正例、反例和特例,一般小学科学概念的构建主要依靠正例和反例的支持。概念例证的实施过程贯穿着整个科学概念构建过程,例证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推测、设计、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了科学思维能力,还逐步巩固了新建构的科学概念。在上述课例中,《斜面的作用》和《运动与摩擦力》主要通过正例支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逐步建构“斜面可以省力”、“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质量轻,摩擦力小,物体重量重,摩擦力大”三个科学概念;《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正例支持的基础上,还利用了反例――按住震动的鼓面,声音马上停止,帮助学生巩固“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
五、淡化概念语词,强调科学概念形成过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范文2
关键词:“三三五”模式;小学3~6年级;数学课堂;实践与思考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人教版小学3~6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围绕“三三五”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展开思考和论述。
一、“三三五”模式
“三三五”模式的组成公式为“三环教学环节+三级教学内容+五元教学过程”。其中“三环”是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三级”囊括了A级基础类、B级导学类以及C级拓展类教学内容;
“五元”则包括了学生独立预习单元、合作探究单元、小组交流单元、课堂巩固单元、课后反馈单元教学过程。
二、实践与思考
1.“预习与质疑”――主动求知
“预习与质疑”是“三三五”模式的独立预习单元,顾名思义,即是指教师向学生提出课前独立预习的要求。通过学生的预习,学生会对“新知”产生疑问,学生带着质疑上课,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生生互助、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三三五”模式中教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它主要包括了3个模块的内容:
(1)质疑与探究
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需要将学生的预习成果延续下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对组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每组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将学生评选出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提出研究流程、方法、时间等建议,之后由学生开展组内、组间讨论和交流。
例如,在进行“测量”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在预习时会对新课中的单位、大小和其应用范围产生疑问,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就问题形式进行流程建议,例如,“同学们,我们讨论的时候,首先思考在生活中测量较短的物品,可以使用哪些单位,测量较长的物品可以使用哪些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哪些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哪些单位?”“你们觉得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类似于1毫米?”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把握课堂节奏,合理安排学生的讨论时间。讨论时间结束后,由学生推选优秀的小组或者个人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学生讨论结果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纠正其中存在的误区,促使全班学生“扬长
避短”。
(2)拓展
这一模块是指,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课堂中讨论的结果,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难度深化、范围延伸,从而促使学生再一次进行合作探究。
例如,在进行“百分数”的教学时,首先通过质疑与探究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组织学生采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家这个月的用电比上个月节省了百分之几?”“音响原价800元,现价500元,降价了百分之几?”等。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经过再一次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适当点拨,最终学生会明
白,弄懂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准“单位1”,即寻找问题中“求谁占谁的百分之几”。
(3)检测
课堂最后,教师可以从教材的检查卧内容中抽选出几道检测题,其中,题目难度需要包括A、B、C类内容对应的难度,并要求全部学生独立完成A类题目,B类题目可以自主选做,C类题目则作为“挑战”项目。课堂中,教师可以批改每组第一个完成A类题目学生的检测单,以获取学生的教学效果信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辅导。B、C类难度的题目指导可于课后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3.“整理和预习”――链接新知
这一阶段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整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存在的问题、课末检测中做错的题目以及原因,通过整理,本身就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此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再次思考学到的知识,重新利用这些知识解决自己做错的题目。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知识,有了之前的经验,学生在预习新知时会进一步思考,从而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进而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三五”模式是一种“聚焦课堂”“延伸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联合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良好地链接起来,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促使学生从小问题入手,不断进行质疑、探索、总结,进而帮助学生真正内化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范文3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 科学性与严谨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35-01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逐渐的得到了重视,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科学一定要以探索为中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科学原理的印象,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这些都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某些科学课堂上,由于在设计实验和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不科学、不严谨的现象,这种情况对于刚刚了解科学的学生们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了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工作重点。
1 配套科学实验材料,注重实验设计
在很大的程度上,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材料极大的影响着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说,在讲到岩石分类时,如果出现岩石种类不全的情况,那么将会导致课堂没有说服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类情况将会经常出现,老师为了方便教学,在实验的设计上并不是非常科学,导致了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材料与设计的不配套,比如说,在讲到钟摆原理的过程中,会讲到摆的长度对摆动次数的影响,而老师由于课前准备的不充分,并不能让学生对摆长与角度充分的了解,因此,学生无法在相同的角度落摆,造成了实验的不严谨,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在放摆的同时,固定一个三角板或者量角器,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摆的角度,那么该实验就会更具严谨性。而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与生活相关联,只有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才能够有兴趣,例如,在讲到摩擦起电这节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实验材料,木梳、铅笔、纸屑以及丝绸等等都是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更加的贴近生活。所以说,老师不能一味的方便教学,而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将实验设计与实验材料配套,才能对实验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会使实验更具科学性与严谨性。
2 科学实验过程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
在实际教学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实验的严谨性,但是在保证其严谨性的同时,也要让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将所设立的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可以接受,所谓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也就是说将实验的难度降低一些,因为较高难度的实验会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大大的增加了实验失败的几率,将实验难度降低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更加能够懂得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因此更好将知识掌握。这样不但在选择实验的时候要学生可以接受,也可以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比如说,在小学五年级加热冷水这节课,一般的老师都会利用密封透明塑料袋进行实验,这也是学校为实验准备的材料,但是这种塑料袋极容易在操作的过程中漏水,也不方便学生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给实验加大了难度,因此,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气球,在气球装水后在口处打结,这种简单的改变不仅简化了实验,同时也更方便学生操作,加大了实验的成功率。因此可以说,简化实验过程,降低实验难度能够将科学性与严谨性显现出来。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被引进了学校当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让课堂更生动,学生能够直观的通过声音与图像来感受科学,在这一点上,能够让学生的科学实验更具科学性。与此同时,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连,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其严谨性,比如说,在一些科学知识的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在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向学生展示科学现象。例如,在讲到声音形成与传播时,传统教学模式虽说也能将实验表达,但是会影响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吸收”,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用真实的图像与声音向学生演示声音的传播,这样更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牢固掌握,使实验更加具有严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实验更具科学性与严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同样具有科学性与严谨性。
4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实验的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状况,造成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也就影响着小学科学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因为学生如果对学习失去兴趣,何谈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因此,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成为了现阶段教育部门及学校老师的工作重点,目的也在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也就是说,多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保证学生们都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的指正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老师也要向学生多提出问题,比如说,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出现了什么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轻松的将知识掌握,在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讨论学生之间的实验数据为什么出现不同,并针对产生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彻底了解实验的方法与原理,这样教学模式能够增加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习,同时,也提高了科学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5 结语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小学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懂得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性与严谨性。当然,这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