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首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这首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这首诗范文1

Abstract: A test is held aiming at the testees' available knowledge. The fact that testees are focused at the course oblidges the test designers to consider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estees' emotions in the test design.Two facets appear at the same time:one is to maximize the positive factors and the other is to minimize or restrain the negative factors.

关键词: 受试者;测试;情绪

Key words: testee;test;emotion

中图分类号:B842.6;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320-02

0 引言

要设计一份好的语言测试试卷应在保证效度(validity)的前提下实现信度(reliability)的最大化。信度是指测试的结果分数对受试者(testers)的表现而言的可靠性,反映了测试分数是否公正和客观地体现试题的做答以及试题是否给受试群(test population)提供公正而客观的答题机会。要实现信度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达到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命题过程中,命题人员除了应避免偏颇性(bias)试题以外,还需充分考虑到以下多种影响受试者情绪的因素合理地促使受试者最大能力水平的发挥。

1 影响受试者情绪的因素

1.1 真实性 (authenticity) 真实性指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运用特点和测试任务(test tasks)特点的一致性(Bachman,Palmer 1996),即受试者在测试中遇到的内容、任务与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目的语的内容、任务一致。这点在阅读理解、听力以及写作中表现明显,特别是听力对真实性的要求更高,因为听力与情景(context)的结合才能保证意义的明确。听力测试材料要有情景真实性,就是要求听力材料的内容必须现实生活中“听”的内容而不是刻录的“读”的内容。听力的材料和阅读的材料本质上有根本区别,听、说连为一体,自然化、口语化、简单化是基本特点。读的书面材料是经过加工的、正式的、高雅的表达方式。其次,真实性还要求情景对特定的受试群而言是否真正的情景(李筱菊,1996)。

1.2 互动性(interaction) 互动性指受试者的个人特点在完成测试过程中的融入程度以及方式,个人特点包括语言能力(language ability)、话题知识(topic knowledge)和情感构思图式(affective schemata)(Bachman,Palmer,1996)。测试决不仅仅是命题者设计命题、受试者被动地做反应的简单的过程。语言测试的四项技能听、说、读、写都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听表面上是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得到信息的行为,但是获取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过程。说的对象不论是演讲的观众还是日常交流的对象,说都是交流双方积极地、互动地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读的互动性则是读者通过文字积极地、主动地获取作者思想,进行思想沟通。写的文字是让读者看、体会作者本身思想,显然具有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性性质。命题人员在设计试题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这种互动。

1.3 情感构思图式(affective schema) 情感构思图式指话题知识感情或情绪上的相关性使语言运用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过去在相似的情景下的情绪经历来评估语言运用任务(language use tasks)的特点以及情景(Bachman,Palmer,1996)。情感构思图式可以直接影响受试者能力水平的发挥,命题人员在命题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选择中性试题,避免出现易引起民族情绪或者让受试着产生冒犯情绪(emotionally charged)的命题。

1.4 话题知识(topic knowledge) 话题知识是受试者把测试和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的信息库(information base),测试为话题知识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份好的语言测试试题应该避免在某个特定领域专业性极强的内容。命题人员在命题过程中,应该避免出受试群普遍缺乏话题知识以及受试群无话可谈或不可置否的题目。测试应该是对大家所掌握的知识合理的考查,而不是对大家无知的、想象能力的考查,命题人员应牢记这一点。

清明这首诗范文2

精品细酌一

江畔独步寻花绝句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阅读思考

1.这两首诗的意象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在《田原乐》一诗中,诗人写景的意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精品细酌二

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阅读思考

1.“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试分析下阕内容以及词人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精品细酌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阅读思考

1.简析首联“转”“日”的作用。

2.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将诗、画、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精品细酌四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阅读思考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在全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感情?

精品细酌五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阅读思考

1.这首词的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象?

2.简析下阕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

精品细酌六

秋山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

阅读思考

1.杨万里的诗从_______角度写秋山之树;范成大的诗从______

_____角度写春天之山花。

2.这两首诗中的“掩”和“熏满”历来为人称道。选择一处,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精品细酌七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阅读思考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简析这首词中词人的思想感情。

精品细酌八

居洛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阅读思考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精品细酌九

朝天子 秋夜客怀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阅读思考

1.这首元曲中,哪些意象体现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绪?

2.试从写景抒情的角度赏析本曲。

精品细酌十

引水行[注]

李群玉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

[注]南方山区用长竹筒节节相连,把泉水从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饮用的地方。

阅读思考

1.“一条寒玉走秋泉”中的“寒玉”是否可以改成“碧玉”?

2.第三、四句描写精确但是并不乏味。试分析这首诗的情趣。

精品细酌十一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阅读思考

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红叶青山”展示的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面,似乎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大吻合。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精品细酌十二

[正宫]醉太平

王元鼎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阅读思考

1.本曲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曲作一赏析。

精品细酌十三

南堂

苏轼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阅读思考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趣,试举两例进行赏析。

2.结尾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这样收尾有什么作用?

精品细酌十四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阅读思考

1.从全诗来看,第一句中的两个“万顷”有什么作用?

2.“柳”在诗歌中多是“惜别怀远”的象征,这首诗中,诗人却翻出新意,试简要分析。

精品细酌十五

木兰花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阅读思考

1.“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烘托了什么样的节日气氛?

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词人是如何写出月色的清明的?

精品细酌十六

二月二日[注]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二月二日:蜀中风俗为踏青节。

阅读思考

清明这首诗范文3

今天是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节日。唐代诗人杜牧写了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前面两句的意思是清明节的时候下雨了,路上去扫墓的人想起了自己的祖先,就很悲伤。我们这里虽然没下雨,但是前两天下了雨,天空还是阴沉沉、灰朦朦的,很压抑。

去森林公园的路上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和汽车,路边上还有人在卖祭祀用的钱和银子等等。今天有许多人去扫墓,还有的去烧纸。路上的人有些很悲伤,表情沉重;也有些人只是觉得好玩,表情很轻松。

清明节是个让许多人悲伤的日子。

清明这首诗范文4

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从宏观来讲,古诗词专题的考查,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向命题:

1.对于唐、宋、元三代作品的考查,要引起重视。就文学水平而言,在唐、宋、元三代期间,古诗词达到了一个顶峰,也创造了后人无法企及的成就,其中的典型作品,代表性的作家,虽然经历了千考万考的淘漉,但依然要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

2.对于“非顶级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要引起重视。所谓“顶级诗人”与“非顶级诗人”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而言,它是相对于出现在学生阅读视野中的频率以及学生对他们的熟悉程度而言的。

从微观上来讲,还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关键词语的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考查又称为“炼字”题,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指定分析某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要求分析其表达作用。二是要求考生指出某个句子中哪个词最具表现力,并对其作用进行赏析。从考查形式上看,单纯考查对关键词的语义理解的题目很少,它一般是与表达手法、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的,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借助一字(词)领悟全篇的能力,具有透过一字(词)弄清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2.对意象赏析的考查。意象是组成作品的重要元素,诗歌正是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人生志趣、价值情感和思想取向的,所以只有把握作者选取某意象的意图,弄清楚作者在某一意象上的寄寓,才能清晰地看到意象的价值,进而能够准确地领悟作品的意境,领会整首诗的价值。

3.对景情关系的考查。对写景诗而言,景情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关系。作者通过状写景物传达情感,景物色调的晦与明、阴与暗,景物状态的动与静,景物现状的宏大与纤细,景物距离上的远与近等,都与诗人的情感取向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在古诗词鉴赏中,历来重视对景情关系的考查,或着眼于整体设题,或立足于局部设题,或从意趣方面设题,或从写景特点上设题,灵活有致,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4.对思想情感的考查。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阅读鉴赏正是要通过作者笔下的景物看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并从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审美上的愉悦。考试命题极为重视这样的题目,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对手法及语言的考查。作者写景、叙事、状物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仔细品味这样的手法同样能让鉴赏者获得美的享受。手法技巧、思想情感等离不开语言,对语言的赏析,在艺术层面上考察诗歌,能够检验出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我们应当从三个方面加强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

2.多赏。要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优秀的鉴赏名篇。只要带着分析、批判的眼光去看,对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3.多练。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自己坚持写一些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的评语,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考查语言

易: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难: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

1.炼字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指出该字,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深层),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评价其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一词统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3.分析语言特色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小结:检测语言时,先解说表层含义,即从字面意义入手,描述该字所在诗句表现的景象;再分析深层含义,即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突出主旨;最后评价以上形式所具有的作用,也就是表达效果。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二、考查意象

易:确认意象的特点

难:分析意象的寓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的画面,概括氛围特点(准确),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三、考查内容和情感

易:检测层次内容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难:检测中心意思(分析全诗情感)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答题步骤: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四、考查表达手法

易:识断表达手法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五、特别注意:以对比鉴赏的形式考查

易:有明确提示的比较

难:无明确提示的比较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或者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菩萨蛮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②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该。②垆(lú)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前放酒瓮的土台子。

赏析

这首词直写江南之美,曲写对家乡的思恋。首句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我”呢?没说。这一点只要与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比较,就很容易察觉韦庄的内心之思。这江南的美是印在白居易的内心深处的,而韦庄只是听他人说的罢了。次句“游人只合江南老”,这游人是谁呢?当然包含作者在内了。“只合”含有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漂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唯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以下几句,直接夸赞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极写江南的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江南人之美。不过,江南是美,可那毕竟不是我的家乡啊。结尾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急转直下,哀伤之情,感人肺腑。江南纵然美好,那不是“我”的久留之地,“我”的心依然属于故乡。然而,现在是有家不能归,即便回家,那离乱的惨景,也会让人柔肠寸断。

就表达技巧方面说,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写江南之美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正面极力赞颂江南之美,实则衬托了作者滞留他乡内心之苦及对家乡的思念,还有对家乡遭受战乱后荒凉惨状的哀伤。在修辞方面有比喻,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从人物形象描写方面说,有两个比喻,一是江南的美女,二是作者。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薰(温暖)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另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吴地人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从火里抢出一根桐木,用它做了一把琴,因琴尾部的木材被烧焦,故称焦尾琴,琴声特别优美。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作者通过对根深叶茂、孤高挺直的孤桐的赞颂,表现了自己正直不屈、磨难越多斗志越坚的品格,也表达了报效明主的决心和献身精神。

首联描写了孤桐的茂密和孤高。这种特质虽是外在的,但它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改变的。为颔联和颈联的描写打下了基础。

颔联由外在的描写过渡到对其内在品质的揭示,突出了孤桐岿然屹立,伟岸不屈,虚心汲取的品性。“虚心”一语双关,既是孤桐内心空通的真实写照,也是自我品性的表白。

颈联继续刻画孤桐的本性,老当益壮,无所畏惧。岁月的磨炼更能彰显它的坚强,骄阳的烤灼更能表现它顽强与旺盛的生命力。

尾联卒章显志,借用典故表达心愿:即愿在清明之世,尽自己所能,甚至不惜粉身碎骨,也要通过变法革新,帮助皇帝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

整首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孤桐,借孤桐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作者对孤桐的描写,既是写实,也是自比。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禅院幽静、空寂、和悦的美妙境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佛门,厌世嫉俗的情怀。

首联使用白描的手法。一个“照”字,不但描写了光照大地的自然之景,也暗示了作者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所蕴涵的对庙宇的赞美之情。

颔联描写通向寺后禅院幽深的小路,禅房所处环境幽静迷人,这样美妙的意境,给人以纯净愉悦之感,唤起身临其境者的深切回味,让人惊叹、陶醉、忘却尘缘俗情。

颈联精炼扼要,含意深切动人。“悦”字突出了秀美的山色使鸟的性情为之欢愉,“空”字突出了潭水的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这两个字精炼传神,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水光山色相应的纯净怡悦。寓意深长,发人深思。

尾联以动衬静,以钟磬之声衬托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幽雅、清静。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超凡脱俗的境界。显然,作者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着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风格淳朴淡雅,构思精妙,寓情于景,意境幽远纯净,读来真的是“心也可以清”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云梦馆[注]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首诗是他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作者的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请简析本诗所营造的意境。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是如何表现“夜雪”这一主题的。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的?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请对首联中的“嗟”字进行赏析。

答:

2.后四句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

答:

2.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分析。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请简析本词的人物形象。

答: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 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运用了 和 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

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作者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答: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 。

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蕊的词和郑域的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

答:

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①帆来重,冥冥②鸟去迟。

海门③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①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②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③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④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1.诗的题目为《赋得暮雨送李曹》,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切题的?

答:

2.请简要分析颈联、尾联如何给我们营造出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

答: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野 步

赵 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塑造了怎样的野步者的形象?

答:

清明这首诗范文5

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中写出清明节的特殊气氛。虽说我已曾学过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但对于出身在历代是基督徒的家庭的我关于好多清明节的习俗不是很了解。

我只知道每到清明的时候会有一种‘艾’的植物可以做艾饺吃,香香的,蛮好吃的,奶奶每年都会做给我吃。

今年清明节前几天,我和奶奶听说航坞山有“艾”采,我们顺便去踏青又采“艾”。我看到山上有好多坟墓,又有好多人在坟前烧香、叩拜、烧纸钱、放鞭炮等。

我便奇怪地问奶奶:“奶奶,他们在干嘛?”

“这是他们信迷信的人在祭拜死去的亲人,烧纸钱呀什么给他们”。奶奶告诉我说,“我们是从来不做这种事的,所以你就不懂了,其实人都已经死了,烧这些纸钱呀,贡这些祭物是无用的了,要活着的时候孝敬长辈。”

“哦,奶奶,那邻居大奶奶他们说起的清明要去望坟,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干这些呀!那我们基督徒也望坟吗?”我好奇的又问奶奶。

“是的,大奶奶家每年都会这样,我们基督徒如有亲人死了,也会去望坟,但不一定要像他们一样要在清明节的时候去,还弄些迷信的东西,如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我们随时都可以去的,你爷爷他们兄弟也在商量等清明节过后要把你太太和你太公的坟搬到航坞山来呢!”

清明这首诗范文6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上一篇动态成本

下一篇八月十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