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梅花魂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范文1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活动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却一直深深地留在了与会老师心中。其中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过程完整而充实,整个过程给人以忙碌而充实的感觉

本次活动在忙碌中度过。尤其是第二轮准备阶段,观察内容的确定和观察表的设计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中,似乎课前准备只是开课者一个人的事情,其他听课老师只需要到时间拿着“听课笔记”去听课就可以了。长期以来造成了许多老师对于评课的角度和标准都只有模糊的框架而缺乏清晰的概念和准则,听课后对于整个课堂教学也同样只有一个泛泛的印象,从而使得后面的评课往往流于表面。但在这次活动中渗透了每位教师的辛苦。准备阶段就让每一位老师明确了观察的内容与角度,使得听课老师在听课过程中有的放矢。而且,在这个阶段,各位老师不仅是观察角度的确定者,还是评课角度和标准的学习者,许多老师在讨论制定观察表的同时,一边感慨原来课堂观察的角度有如此之多,如此之细,甚至还察觉到自己平时课堂遗漏或者忽视的一些角角落落。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虽然有一些繁复,开始时也有老师抱怨麻烦,但在做的过程中,老师的抱怨声慢慢被发现学习到新知识内容的惊叹声所替代。

二、这种听活动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反思是长远的,认识是深刻的

梅花魂教学反思范文2

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诗意的教学。即使是在备考的高三阶段。追求诗意教学和高考总复习并不相悖。综观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题越来越活,以安徽卷作文题为例,07年《提篮春光看妈妈》、08年《带着感动出发》、09年《弯道超越》、10年写《吴兴杂诗》引发的联想和思考、11年《时间在流逝》,无不关注考生主体精神的构建和发展,强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滋养,让人感到无限的诗意和温情。这说明我们在高三必须摒弃枯燥和模板,关注纷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思潮,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告别冷漠,活跃思维,恢复生气,才能真正地应对高考。

诗意的教学应当浮动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这种情绪、灵气和悟性是师生对人生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课堂经验等各种经验集合起来之后产生的。如果把整个语文教学比作夜空的话,那么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无疑是整个夜空中最耀眼最动人的星光,如果没有这些星光,夜空将是一片死寂,而星光的相互辉映则能照亮最黑暗的夜空。

为了高三语文教学充满诗意,我做了以下尝试:

1 吟咏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在高三如果光是孤立地把古诗鉴赏当作高考的一个专题是狭隘而无益的。古诗鉴赏教学是一个圆点,它辐射出去的应该是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宗法观念、人文现象、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和向往,最能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的丰富和至美。除了背诵默写之外,笔者会利用早读课,和同学们一起吟诵古诗,比如《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等。很多同学兴致很高,往往笔者刚开始读第一句,他们就接着吟咏不已。尤其是《春江花月夜》,虽然高考大纲上没有把其列为必背篇目,但是反复的吟咏,同学们已经深深为之吸引,其音律美、形象美及春水般源源不断的语势,都使得同学们欲罢不能,不仅不再是学习的负担,反而成为繁重的学习中的一种享受。

有时笔者也会补充一些课外的诗作,和同学一起朗读。比如笔者选了《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葬花词》和《咏白海棠》(宝钗、黛玉),自然吟咏,没有刻意去背诵,但有些诗句已自然而然铭刻于脑海,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段香”、“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等都是自然成诵,不仅了解了古诗意象,还能走近名著,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 读童书,找童趣

许多童话书都表现出纯真的心灵,表达出关于生命与生活、爱与责任的真谛所在。笔者重点挑选三部童话书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第一本是《小王子》,那清新的文笔和单纯的世界、那慑人心魂的忧伤和对真爱的追寻,使同学们非常感动。第二本是《爷爷变成了幽灵》,不仅表现了祖孙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幸福快乐的时光,而且蕴含这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死如平静的道别。第三本是《窗边的小豆豆》,可爱、幼稚、思想奇怪和行为惹人发笑的小豆豆,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幸运地走进了巴学园,演绎了一连串的真善美的故事。这是书本身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在笔者朗读的时候,教室里弥散这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气氛,我们每个人感觉走得更近,然后一起和主人公同喜同悲,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童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本不觉得高三是在“炼狱”,连桌子上的强化训练和模拟卷也不再显得冰冷。

童书作家杨红樱也说:“现代孩子普遍的冷漠和老成导致了作文素材的缺失。现在写作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下锅。对所有问题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自然就写出来了。但今天的孩子缺乏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注。”读点童书,不仅可以积累作文素材,还可以让在高考重压下的压抑的灵魂得到解放,抖擞精神,调整心态,积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写作文的时候也可避免无感可发、无话可说、内容空洞。

3 我手写我心

随时随地,把看、读、想的内容记一记。看到的与语文考试有关的精彩内容,可能是一句广告词,可能是一句宣传标语,也可能是一句流行歌词,都可以把它记下来。遇到的典型题例,特别是那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例,动笔把它们记下来,仔细揣摩、领会。有时偶然想到的问题,可能是思维的灵光一现,也记下来,说不定考试的时候能用上大排场。还可以分类别记一些写作素材,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类未来的关注,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等等。

梅花魂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新课改

阅读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正因为如此,作为基础教育起始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的责任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自主阅读,逐步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积累相应的知识,锻炼培养各项语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否有效、高效直接关系学生阅读基础的建立,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什么样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呢?相信不同语文老师会有不同回答。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的学习情况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想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达到锻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必须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真正把他们放到课堂学习主体上,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真知,形成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主体。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的、支离破碎的讲解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各种学习活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有这样的错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种多余的存在。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种“影子”般的存在,在不着痕迹的过程中“导演”好这一堂课。

一、明确课堂阅读目标

毕竟要组织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课内阅读,我们的要求是带有目的性地读。就这一点来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自由是有很大不同的。特别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主体,如果说课堂学习(阅读)目标不明确的话,就可以想象这样一堂课会乱成什么样子,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我们提倡既要保证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要保证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让学生带着目的做相应的阅读。在课堂学习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提倡阅读后的目标检测。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阅读之前,首先对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一是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积累生字词;二是要求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把令人感动的词句子摘抄下来;三是要求他们通过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楚作者通过几件事情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四是在完成上述问题的基础下,尝试从中找到疑难问题,自行解决或者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同学们明确了课堂学习目标之后,阅读就有针对性,很快就能把学习任务解决了。为了进一步验证阅读成果,我还设计了一份目标检测题。通过这样的检测,达到了既检验学习成果,进行相应补缺补漏,又巩固学习所得的目的。

二、教给相应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教师往往要先教给相应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更具针对性,阅读效率才会更高,阅读所得才会有保证。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师布置完阅读任务之后,学生开始大声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人声鼎沸、课堂学习气氛甚是浓烈。只是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到了之后,教师一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才发现原来刚才学生的大声朗读不过是没有目的性的无效学习行为而已。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完阅读任务之后的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是指导学生按照相应的阅读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方法很多,小学阶段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整体阅读法、快速阅读法、带题阅读法、掩卷凝思法、口诵笔述法、未读先思法等。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文体和不同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夜莺的歌声》的时候,在整体上运用了带题阅读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先后运用了未读先思法、快速阅读法、掩卷凝思法和口诵笔述法四种阅读方法。这样,同学们很快就能理清课文线索,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对小英雄机智、勇敢、爱国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象,把课文大体情节较好地复述出来。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标准》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因为想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但是《标准》毕竟给出的不过是一个原则、一个方向,具体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要由教师结合本地实际,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拿出相宜的方式。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一课的时候,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章中,作者好比是导游带着你游览天山,你能说出作者都带我们游览了什么景点吗?二是你觉得哪些景点描写得好?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因为我在组织小组合作的时候引进了竞争机制,所以,各学习小组进行阅读并完成学习任务时互不相让。在组长的牵头下,各小组所有组员合作协同,争取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合作任务。就是这样,我巧妙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既突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加强读后反思引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活动量大。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生读后的反思引导。否则,学生在一堂高强度、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之后,难免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地。因此,不管教学时间多么宝贵,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留出足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检点自己的学习所得,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下一阶段学习目标。

小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在学生课后反思起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引导。更多的时候,教师甚至还要求反思的内容固定化、程式化。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写“从本课学习中,我学到了什么?我遗漏了什么?下一阶段我应该怎么做?”等。等到学生反思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谈谈学后感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开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小学教学参考,2010.

梅花魂教学反思范文4

一、用知识分类论与教学论分析人教版课标教科书中的习作安排

(一)写作内容(陈述性知识)

1、要求表达的的认识有所拓展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记实文,除了传统题材外,增加了现代元素与文化元素,如记事要求写民俗,写参加艺术活动,写对生命的感受等;想象文,拓展了看图作文如漫画作文和图片报道作文,增加了对未来的想象,如“未来的我,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发明”等。应用文除了读后感、书信以外,增加了导游词、活动总结、还要求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

2、要求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

随着写作素材的拓展,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既有对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情感,又有对世界遗产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情感,既有对现实生活,又有对未来生活,既有科学生活,又有艺术生活的审美情感;对以人为写作对象来说,既有对己的反思、又有对别人的敬佩,还有对生命的热爱的情感。

(二)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

1、简化写作程序性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写作技能有所简化,突出最基本的写作技能,比如,“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怎样写具体”“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等。

2、以“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为载体

第二学段以是“我的发现”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比如三下册的发现拟人句的特点,四上册发现“仔细观察与写具体;第三学段是以“交流平台”为载体,交流对课文的表达方式的学习体会,比如五上册的“学习说明的基本方法”,六上册的“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等。

3、以小练笔训练子规则

写作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训练。教材安排小练笔训练程序性知识中的子规则。比如,四上册《颐和园》,“我要学《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在“按一定的顺序写”中,主要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有如,四下册《金鱼游到了纸上》“我好象看到了围观的议论的情境,我想把它写下来”,主要学习对话描写中的“群体的议论”;再如,五上册《落花生》,“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在借物喻理和借物喻人中,主要学习借物喻理。

(三)写作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主要是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构思策略和修改策略。

1、构思策略

比如,三上册第二单元《写熟悉的人》,要求“先想一想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这是初步学习布局谋篇;又如,四上册第一单元《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求“写之前要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这是学习选材;再如,三上册第八单元不限内容习作,也要求“动笔前,先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是立意选材的训练。后面这个例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大家眼里的不限内容和范围特别自由的习作,也有构思的要求。

2、修改策略

从三上册第八单元开始,多数习作要求写完后修改,如,“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写完后,同学间互相修改”。

二、用知识分类论与教学论指导习作教学

(一)写作内容

写作内容属陈述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写作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图式是在两个以上事例的基础上改进的,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写作内容必须要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实例。

1、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与学生的作文关系最密切的图式种类,有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式的实例皆来自社会生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以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2、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

课标教材,由于是按专题编排,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话题和习作内容范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习作内容的图式。比如五上册第二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属爱国思乡专题,课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都是浓浓的乡情;口语交际是“策划一次活动——浓浓的乡情”;习作是“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积累对家乡的感性认识,升华对家乡的感情,有利写好本次习作。

3、课外阅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是直接来自生活,二是间接来自阅读,扩大阅读面,可以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学习了五上册第一单元有关怎样读书的课文,可以介绍名人如何读书的文章给学生,也可以介绍同龄人怎么读书的文章给学生,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4、知识补差

有的习作,到写作前,学生仍缺乏相关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应及时弥补。比如,四上册要求写导游词,写作前,如果学生对世界遗产了解不多,课前可引导阅读有关著名世界遗产的图文;又比如,六上册要求写如何保护自己,课前可印发有关如何保护自己的常识,如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遇到火灾如何保护自己,一个人在家如何保护自己等,还要印发有关小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实例。再如,五下册《看图作文·守门员》,学生有机会接触足球的并不多,多数缺乏感性认识,应通过观看足球比赛录像,阅读文字材料等,使学生对足球竞赛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来指导本次的看图作文。

(二)程序性知识

写作程序性知识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应把指导重点放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技能上。

1、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掌握写作陈述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的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它是可以言传的,是在书本中发现的知识。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比如三上册的“我的发现”中“认识拟人句”,要引导学生掌握拟人句的特征,然后通过练习,掌握写拟人句的技能;又如五上册“交流平台”中的“基本的说明方法”,要引导学生认识举例说明、列数字说明、作比较说明、打比方说明等方法,并在练习中掌握说明的技能。

2、通过小练笔,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小练笔能有效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除。因此,除了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对“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写作知识,也要适当补充小练笔。比如,五上册《回顾拓展》“交流平台”安排的是“人物描写:外貌、动作与语言”,在学生回顾欣赏了课文的有关语段后,应有侧重地让学生练一练。

3、根据习作要求适当补充程序性知识

多数习作之前,教材没有安排小练笔,可根据习作要求,适当增加小练笔。比如五上册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要求“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习作之前,可以随文安排小练笔,学习通过抒情或议论来表达思想感情。对每次习作要补充的程序性知识,最好两个学段统筹安排,比如,写人的习作共有几次,怎么把“用事件来表现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安排进去。

4、程序性知识的课堂指导指导

首先是要做好课前准备。一是要设计好教学目标,确定该次习作重点训练的程序性知识;二是选择体现程序性知识的例文若干篇。比如,五下册《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根据所在单元“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知识——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把直接抒发感情定为本次习作重点掌握的知识,同时学习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的描写中表达思想感情。并确定好直接抒发感动例文《我的感动》,在心理活动或对话中抒发感动的例文《关爱》,在环境描写中抒发感动的例文《暴风雨的日子》。

其次是课堂指导:第一,突出训练重点。每次习作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进行训练。通常是一次习作突出训练一到两个子技能,尽量避免面面俱到,按照明确题意——感知概念——学习例文——形成概念——练习写作”的顺序进行。比如,《我的感动》的习作,首先就是明确题意,要写的是“令我感动的事”,接下来就是感性认识什么是感动,我们为什么会被感动?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再接下来就是怎么表现自己的感动,如怎么在对话描写或心理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感动,怎么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动,在后来就是草稿、交流、定稿。

(三)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是有关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修改文章的方法与规则,它不是一般意义的作文方法,而是选择与使用作文方法的方式与技巧。比如,直接抒感、叙事中表达情感、在环境描写中表达情感等写作方法都属于怎么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程序性知识,但怎样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上述知识,是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必须以学习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为出发点,以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为落脚点。在进行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规则个条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例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有关规则。

1、阅读教学中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渗透

新课标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教科书中,学习表达方式的提示与要求随处可见,比如,五下册《草原》“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五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一些词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三篇短文中找一找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是有关遣词造句的策略性知识;五下册“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和同学交流”,六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练习?你觉得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策略性知识。要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渗透习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2、习作指导课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首先是课前的备课,一是确定每次习作所要学习的写作策略性知识是什么,以此作为该次习作教学的目标;二是围绕写作策略性知识,广泛搜集,精心审计相应的例文;三是准备好有关教具。比如,六上册第八单元习作《记一次艺术感受》,艺术感受的表达,是本次要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围绕艺术表达的学习这一目标,精选例文时要考虑到艺术的主要方面和学生可介绍程度,因此,《我喜欢的一首歌》《我喜欢的一幅画》《看画展》《我学吹笛子》,作为例文。

上一篇心理宣泄室

下一篇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