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课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走月亮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走月亮课文

走月亮课文范文1

衣裳”,生动的比喻将秋姑娘形象化了,秋姑娘可亲可近。“秋姑娘来了,她走遍每一个地方。”秋姑娘是可观可感的,无论白天与夜晚,秋姑娘都与我们在一起。秋姑娘无时不在,她的身影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前,与我们同行;秋姑娘无处不在,她的足迹遍及每一个地方,与我们做伴。

教学建议:①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启发学生拓展说说,秋姑娘还会藏到哪里,聆听小诗人精美的诗句与创造。② 积累诗中精彩的短语,让学生有基本的短语可以模仿,从而逐步走向创新。

(2) 《给刘洋阿姨的信》课文解读:课文以信的格式出现,让学生对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文分为2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向刘洋阿姨提问,让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连续发问,让无数个问题在学生脑海中闪现,从小学会提问,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探索太空无穷奥秘的兴趣,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关注科技的种子,从小热爱科学。第2自然段以一个问题收尾和关心刘洋阿姨的身体健康作结,富有人情味。

教学建议:① 教学时不做过多的生硬分析,而重在激发疑问,启发学生提出更多新问题。② 教学时要思路开阔,重在点燃学生喜欢科技的热情。

(3) 《河里的月亮课文解读:这是一首儿童诗,精致小巧,意境优美,乐趣无穷。诗歌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很有新意;使用了对称和反复的手法,前后呼应,韵味悠长,给人以美的熏陶,带给人惊喜与欢乐。“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对称之美,动感十足,一下子把人带入无比优美的境界中去了。“滚圆,滚圆,晶亮,晶亮”,形状迷人、色泽晶莹透亮,可爱无比,让人不禁为之深深吸引与陶醉。月亮忽然被游过来的鱼儿撞碎啦,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富有诗意的勾勒,一下子把天上人间融合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写实哪是幻想。一块,两块,天上的月亮被小鱼吵醒了,真的像有那么一回事,东晃,西晃,“碎了的镜子”还在晃动呢!慢慢地、悄悄地,水里的月亮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由静到动再恢复静,遥遥相望,美美的、甜甜的感受充盈心中,美不胜收。

教学建议:① 这首儿童诗美在意象,美在意境。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切忌作过多的分析,破坏诗歌整体的美。② 教学时注意整体感知与切入,注意图与文的结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歌创设的美好的意象中。

(作者单位: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给刘洋阿姨的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豆豆给刘洋阿姨的信里究竟说了些什么话?听老师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把语文书翻到105页,坐端正,双手捧书,书本稍稍往外斜,字字入目。

2. 教师范读课文。

3. 小朋友们听得可认真啦,会听也是会学习哦!你们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 听老师读了课文,小朋友们自己也读了课文,我们大家来看,豆豆在信的开头就说――(出示句子“刘洋阿姨:您好!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多有礼貌的孩子,上来就甜甜地称呼“刘洋阿姨”,还不忘问候一声“您好”,“您”字中有个“心”,说明是从心里很尊敬刘洋阿姨呢!“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豆豆用商量的语气,向刘洋阿姨提问,多懂事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 豆豆究竟问了刘洋阿姨几个问题?都问了什么问题呢?我们来仔细读课文。

三、 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 请小朋友们再次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豆豆究竟问了刘洋阿姨几个问题?在每个问句后面标出数字。

2. 现在,谁来说说看,豆豆问了刘洋阿姨几个问题?(指名说)

3. 豆豆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从太空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出示字卡:从)从:是一个平舌音、后鼻音。(指名读)

4. 豆豆问的第二个问题是――您在天上能不能给家里人打电话?(指名读)

(出示词卡:打电话)我们打电话时要说话,“话”字的左边是言字旁,说话时舌头要动,所以“话”的右边是“舌”字。

5. 豆豆问的第三个问题是―― 还有,“天宫”里没有水,您怎么能像鱼儿一样,从“神九”游进去呢?(指名读)(1) 点红词语“还有”:已经问了两个问题了,问第三个问题前就要说“还有”。(2) 点红词语“天宫”:小朋友在电视剧《西游记》里看到过,天宫就是指神话中天上天帝、神仙居住的宫殿。这里的“天宫”,指的是在太空中让宇航员居住的舱体。(出示书上图片)(3) 点红词语“神九”:(出示书上图片)这就是“神九”,又叫“神舟九号飞船”,是一艘载人宇宙飞船。(4) 点红词语“游”:(观看视频剪辑)航天员进入天宫的动作,就像是在游泳,蓝色的舱内工作服,使他们看上去宛若漂游在大海中的“蓝鲸”。

6. 豆豆问的第四个问题是――老师说,从太空回到地球上,人是很累的,是吗?(出示字卡:回) 大口套小口,像水打旋转,转来又转去,回到家门口。“回”就是走向原来的地方。地球是刘洋阿姨原本居住的地方,刘洋阿姨从太空回到地球上。

7. 豆豆一共问了四个问题,加上开头一句商量的问句,五句话里都有问号,怎样读好这些问句疑问的语气呢?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再请同学在全班朗读问句,教师相机指导读好“吗、呢”等语气词,语调上扬,通过范读进行指导。

四、 齐读课文,整体回顾

1. 豆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问完问题后,在信的结尾还不忘关心他人。(出示句子:刘洋阿姨,您可要好好休息呀。)

2. 豆豆对太空的生活很好奇,也激发了我们对太空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封信。

五、 复习字词,指导写字

1.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学习生字。这些生字你还记得吗?

2. 指导写字:“电、回、豆”

(1) (引导观察)它们都有“口”(点红),“口”字的两条边竖向里斜。

(2) (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虽然都有“口”字,但“口”字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电”中“口”字扁而宽;“回”中外“口”大,里“口”小,都要写得方方正正的;“豆”中“口”字只占小小一部分,要写得扁而小。

3.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 展示学生书写,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再次练写,不要用橡皮擦掉原来写得不好的字,只要后面写的字比原来写得有进步就好。

六、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豆豆小朋友在2012年7月15日,写给刘洋阿姨的一封信,感受到了刘洋阿姨在太空生活的神奇,练习朗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又学写了生字。大家在上的表现很棒!

(作者单位:南京市梅山第一小学)

一、 导入新课,学读轻声词语

1. (出示月亮图片)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板书:月亮)“亮”字和“月”字做朋友时,读轻声,谁能读好这个词?

2. 晴朗的夜晚,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出示词卡:天上)“上”在这儿也读轻声,谁来读读这个词?

3. (出示河里月亮的图片)咦!天上的月亮怎么到河里啦?

4. 以评促读:你的知识真丰富!河里的是月亮的影子!(板书:河里的)“里”“的”在这儿也读轻声,谁能读好?

5. 月亮倒映在河里,还发生了有趣的现象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这个课题里有三个轻声,听老师读。谁能把课题读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河里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歌。听的时候要注意:眼睛看着字,耳朵听声音,字字入目,声声入耳。

2. 你们听得真认真,还有的小朋友小嘴巴也跟着动呢!老师看出来了,你们也很想读读,是吗?让我们借助拼音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词语连读不拖音。

三、 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 学习1―4行诗句。(1)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2) (出示词卡:滚圆)谁能读好这个词?(教师通过点评朗读和引导观察月亮的图片,指导读好“滚圆”)(点红:滚圆、滚圆)两个“滚圆”,这月亮可不是一般的圆哪,谁来读?(每个字都读饱满了,第二个词力度应有变化,可以变强或者变弱,凸显月亮的圆润。)(3) 月亮不仅滚圆滚圆的,还特别亮,哪个词语告诉我们的?(出示词卡:晶亮)谁来读读?“晶”字是后鼻音,你读得真准!谁再来读读这个字?你们看,“晶”字是由三个“日”组成,一个太阳已经很亮了,三个太阳叠加在一起,就更亮了,亮得耀眼。指导读这四行诗句,节奏可以缓慢些。

走月亮课文范文2

师: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配合老师做一件事,听好了!请闭上你大大的眼睛,用你聪明的脑袋,回忆第一次走进你脑海中的月亮,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生1:圆的。

生2:很亮。

生3:里面有玉兔。

生4:有嫦娥奔月,有吴刚折桂的传说……

师:那你听说长了腿的月亮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下面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并有“鬼才”之称的陕西作家贾平凹的散文《月迹》。

板书: 月 迹

贾平凹(wā)

(重点讲述“凹”的写法和读音,凹读wā)

师:其实啊,第一个发现长了腿的月亮的可不是贾平凹先生,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就曾写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千古佳句;王维也曾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千古名句。但是,贾平凹笔下长了腿的月亮究竟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52页。

为了能够让长了腿的月亮走得顺畅,走得坦然,首先,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我们一起帮月亮扫清行走路径中的障碍,那就是文章中的生字、生词。

请看大屏幕。

清 晰 倏 忽 嫉 妒 粗 糙

面面相觑 笑容可掬 相依相偎 了无踪迹

请同学们跟老师,将每个词语读两遍。

二、走进文本,理清线索

师:从同学们那急切的眼神,老师知道大家已经急不可待了,很想知道那长了腿的月亮究竟是个啥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第1~3段。请你看过文章之后,回答老师两个问题:1.文章哪些词语告诉我们月亮是长了腿的? 2.这个长了腿的月亮首先出现在哪里?又是从哪里消失的?(分析: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教者尽可能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从动作方面来回答,二是从形态方面来回答,这样回答起来思路就比较清晰,层次就比较清楚。学生找到了“溜”和“爬”这两个写动作的词之后,我们可以接着这样分析。)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动词一般是用来写谁的?

生:写小孩的。

师:很好,恰恰就是这样的动词,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长了腿的月亮如同这群孩子一样,可爱、灵巧、调皮、好动。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从形态这个角度来表现月亮也是长了腿的呢?大家可以从课文的第3段去找一找,哪些词语表现了月亮的形态变化。

(学生找到“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了无踪迹”这一组词后,接着继续分析。)

师:月亮从一开始的白道儿到最后的消失,恰恰验证了月亮也是长了腿的,但遗憾的是,它跑啊,跑啊,竟然最后跑没了……

师:那么老师要问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这个长了腿的月亮首先出现在哪里?又是从哪里消失的?

生:中堂里的一个穿衣镜里。

(板书:中堂里)

师:有一首歌,唱得很好,“月亮走,我也走”,既然这样,我们也走啊,跟谁走,跟奶奶啊!那就让我们跟着文章中的奶奶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到哪里?

生:院子里。

师:好!看它能跑到哪儿去!

(板书:院子里)

师:到了院子里,孩子们找到了月亮了吗?

生:找到了!

师:哪里看得出?

生:玉玉的,银银的。

师:啊呀!是两个叠词,可老师觉得,这里也可以用圆圆的,亮亮的来表述啊,你们觉得哪一个表述更好一些?

生:“玉玉的,银银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个叠词不仅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形象和色彩,而且表达了这群孩子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师:分析得真好!大家是不是可以给这个学生点掌声?!

师: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写孩子们在院子里寻月的时候,还写到了一棵桂树,这又有何用意呢?(分析:学生可能有这样的回答:一是与下文奶奶说月亮上有桂树相照应,二是为下文写孩子们认为他们“已在了月里”埋下了伏笔。)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是透彻,你们和文章中的那一群孩子一样的棒,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真让老师佩服!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奶奶在引导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好像犯了个错误?

生:是的,我发现了。

师:犯了什么错误?

生:一是说月亮里的人是女的,让孩子们有点失望,因为这群孩子中只有一个女的,伤了两个男孩子的心。二是说月亮里的女子跟三妹一样漂亮,这让三妹有些“狂”,就是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时髦的词语,叫自恋。甚至她竟然狂妄地说这月亮是属于她的,无形之中再一次伤害了两个男孩子的心,这让两个男孩子产生了嫉妒。

(板书:嫉妒)

师:文章写到这里,我们不禁为奶奶捏一把汗,怎么办呢?奶奶,你犯这样的错误,你该怎么收场呢?

生: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月亮竟然奇迹一般出现在每一个人的酒杯里,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师:奶奶毕竟是奶奶,老到啊!一个字:神!简直太有才了!

师:其实啊,奶奶的神,不仅表现在她化解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更神的是,我们发现奶奶还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认为,不能让这群孩子独自占有这个月亮,她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拥有这个月亮,拥有这份美丽。所以,她竟然说出了一句让孩子们更觉得月亮神奇的话,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月亮是每个人的……”

(板书:神奇)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群孩子有没有同意奶奶的这个说法?

生:同意了!

师:是的,这就把孩子们寻月的地点又搬到了另一个地方……

师:什么地方?

生:院子外。

(板书:院子外)

师: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又怎么样?

生:满足

(板书:满足)

三、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师:同学们,讲到这里,我倒要问一下你们,那月亮真的长脚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说月亮长脚了呢?由此你联想到哪些东西?

生1:孩童的好奇心。

生2:孩童丰富的想象力。

生3:孩童的美丽胸怀。

生4:孩童对美的追求。

生5:如何保护孩子的童心童真。

生6: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童心童真。

师:刚才大家都分析得很好,那么为什么能有如此的感悟,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跟着奶奶和这群孩子一起去话说“月”。

师:好!这一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课后请大家完成配套训练中的第1到第4题。

附板书:

月 迹

贾平凹(wā)

寻找月迹 心理变化过程 感悟心迹

中堂里 失 望 好奇的心

院子里 嫉 妒 童真的心

神 奇 美丽的心

走月亮课文范文3

一、创设趣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生具有喜新、好奇、求趣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与氛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有位教师在《庐山的云雾》导入环节用多媒体出示庐山云雾美景:云雾笼罩在山头,云雾缠绕在半山;云雾弥漫着山谷,云雾遮挡着山峰……

(生欣赏时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刚刚大家看到的是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谁来说说它的特点?

生1:庐山的云雾充满了神奇色彩。

生2:我从屏幕上看到的庐山云雾好神秘呀!形态多种多样,变化速度很快。

生3:在庐山游览,伸手都能摸到这飘来的云雾,好像走进了仙境。

生4: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我真的好想去看看!

师:有位游客来到庐山,就被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陶醉了,回来后用生动的笔触写了下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庐山的云雾》。

(生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

从欣赏美景到畅谈感受,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尽管在描述庐山云雾特点时有些零碎甚或肤浅,但课文描绘的情境已入眼入心,极大地激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语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言植根于文字之中,“咬文嚼字”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多媒体对文字内涵的直观呈现,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鉴赏,揣摩其用词的精当,真正领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不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水平。

《广玉兰》一课文质兼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如对广玉兰花瓣色彩与质感的描述:“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我们看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读了这段文字,大家一定想亲眼目睹一番,就让我们把目光先聚焦在广玉兰的花瓣上吧!(出示多幅广玉兰盛开的图片,最后定格于花瓣的特写画面。)

师:看了图片,你觉得作者的形容是否贴切?

生1:乍一看,广玉兰的花瓣是白色的,如果不是读了作者的描写,真的很难发现上面那一点淡淡的青绿色。

生2:从“渗透”一词中,我感受到这两种颜色不是简单的添加,而是融为一体的。

生3:我觉得用“玉琢冰雕”来形容广玉兰花的质感已经很贴切了。

生4:我不这么认为,“玉琢冰雕”让人觉得花瓣很生硬。你看图中的广玉兰花,除了洁净,还能看出它很柔韧、富有弹性。

师:是呀,这段描述让我们感受到广玉兰花瓣色彩与质感真是妙不可言!

多媒体的介入,让广玉兰花瓣变得栩栩如生,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他们的思维和想象随之变化,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得更加深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创设思境,催生学生语言表达

多媒体为学习提供了生动的表象,犹如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抽象内容具体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一个个特定的氛围中去感受,去想象,去表达。

《望月》一文的教学,教师把小外甥的话转换成诗句的形式用多媒体出示:

月亮像什么?/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一一/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读读这首小诗,它写出了什么?

生:月亮的形状在不断地变化。

师:让我们来看看月亮在每个月当中所发生的奇妙变化。

(出示月亮由新月至圆月再到残月的变化图片,学生观察。)

生:好奇妙的变化呀!我觉得月亮除了像眼睛,还像小船,像镰刀,像圆盘……真是太多啦!

师:同学们不妨模仿小外甥的话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小诗。

生1:月亮像什么?/像花瓣,盛开的花瓣。/这是一朵骄傲的花瓣。/它很喜欢炫耀自己的美丽,所以一一/每一次合上了,又――/忍不住大大地张开,/每个月都要大大地张开一次。

生2:月亮像什么?/像天使,天上的使者。/这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天使。/他一会儿把自己变胖,/一会儿又把自己变瘦/每天――/都在变幻着自己的模样。

上述教学片段图文对照,相映成趣,学生很轻松地踏入文字意境之中,不知不觉产生创作的冲动,主动投入语言实践,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课堂上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走月亮课文范文4

最后妈妈解释道:"月亮也是星星,它叫卫星,因为它呀总是绕着地球转个不停。"这句新奇的话让我慢慢停止哭泣,我一边抽咽,一边似懂非懂地望着天空那枚弯弯的月亮。

不管星星到底是什么,什么又可以算作是星星,总之我不可避免地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迈入了学生时代。

小学三四年级是我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候每到星期四,放学总是很早,我们几个小孩就来到我们的根据地---医院宿舍区里一个安静的小亭子,周围有假山和喷泉。现在回想起来,大家也就是在那里说说话,尽自己的能耐把众人逗笑。对于这种不经大脑的胡言乱语我最拿手,不久我就被公认为"笑话大王",于是每次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家里,我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总让爸妈很是纳闷,但是看到我开心他们也就开心。

那阵子,我感觉自己很富有,什么都不缺。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换了班主任。新班主任是一个习惯以武力来树立威信的人。他爱用书扇同学们的脸,只是因为他们迟到,或是背不出参考书上对课文某段话的理解。如果他觉得手里的书不够分量,就随手拿起最近的一张桌上的书,两本叠在一起,然后揪住你的耳朵(对戴眼镜的学生他会很体贴地替你摘掉眼镜),没头没脑地来回扇这么几十下,直到自己手酸为止。那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撼了每个学生的心,然而后来我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我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有迟到的毛病,有时上课也忍不住说说话,再加上我对参考书里莫名其妙的段落大意和课文解释完全没有兴趣,更不要提背诵了,所以当时我是为数不多的经常挨打的女生之一。然而我从没有哭过,也没对家里提起过。直到一次,爸妈同事的小孩挨了打,向他们哭诉,我爸妈听说后才问起我来,因为那小孩与我同班。那次我们是一同挨打的(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一批批地排着队挨打)。我知道瞒不过去,但也只承认被打了这么一次。那小孩的家长去学校反映过,根本没有用,后来他依然时常挨打,而且班主任对他是狠狠地打,提着衣服领子用皮鞋踢,然后重重地掼在水泥地上。

那时的我开始变得麻木而忧郁。我不对家里提起,是因为我在家也一样时常挨打。我固执地想,既然亲人如此,那么老师为何就不可以打我呢?我在家挨打还有哭泣的理由,因为我知道打完之后必然有安慰和短暂的温柔,那么在学校我有什么哭的必要呢?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如果暴风雨必然到来,那就勇敢地承受吧。无奈的时候,我也常很阿Q地用那古老的名言来安慰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应用题和抄不完的课文。我爸爸监督着我必须在他规定的时间上床睡觉,我也从来都不反抗。不管作业有没有做好,时间一到我总是很顺从地睡觉去。但是躺在床上,我一直醒着,等到他们都睡下,我又悄悄地爬起来做功课。不敢开大灯,只开电风扇的灯。昏黄的灯光下我争分夺秒地抄着课文。那是在冬天,我甚至不敢穿好衣服,怕弄出声响惊醒大人,那样的话我就完不成作业,也就逃不了第二天的一顿打了。我边抄边打着冷颤。

同样,就像习惯挨打一样,几次之后我也就习惯了这样做作业的方式。甚至抄课文的时候也不再紧张,偶尔还悠闲地想起白天一些有趣的事情。坐得久了我甚至会站起来走动走动。

那次我站起来走到窗前,漫不经心地拉开窗帘,张望了一下外面漆黑的天空。于是天边那颗硕大的星星,就那么毫无预兆地映入了我的眼帘。刹那间我屏住了呼吸,呆呆地注视它大约有5分钟之久。它是那么地明亮、圣洁和灿烂,在遥远的天际独自闪耀着清水一般柔和的光芒。我整个人就像被施了魔法,一下子平静下来。

我放下窗帘,重新坐下来,继续写我的作业,心里面除了平静,还是平静。

平静是一种力量,很久以后我懂得了这个道理。

在那艰苦的一年里,那颗星星陪着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每天早上起来我也会见到它,它在东方,在蓝紫色的天穹下,等待着朝霞将自己渐渐淹没。

它叫启明星,因为它出现在东方。如果它在西方现身,那么我们就该称之为长庚星。而它实际上就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与地球相邻,它的名字是金星。

后来我一直留意着这颗可爱的星星,我看着它从东方慢慢地转到西方,从容不迫地暗示着宇宙间一切的流转与变迁。

走月亮课文范文5

一、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

阅读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基础与前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1.阅读教学紧扣板块主题,习作训练内容明确,为学生进行单元综合训练奠定基础

如,《小小的船》一课所在板块的主题是“有趣的夜空”。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补充句子“圆圆的月亮像……”这个比喻句,是修辞方法教学的渗透。在理解课文时,问“弯弯的月亮像……”,学生纷纷说出了“弯弯的月亮像香蕉、镰刀……”,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运用修辞方法,学会了表达。课后拓展延伸:“月亮并不只是圆圆的或弯弯,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呢?”补白“……的月亮像……”,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表达的愿望。

2.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兴趣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调动学生习作训练的积极性

如,教学《真美与真糟》一课,文中的母亲对孩子的表现总是赞美和鼓励,而父亲却不留情面地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文中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态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接近,学生急于向同学诉说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抓住这个学生感话兴趣的话题,安排小练笔,写写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是与非的认识,习作训练收到实效。可以通过日记等多种形式落实“写”的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关的话题,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去写,去再加工、创造。

二、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标明确“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文材料。”习作目标中也有“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越强。

1.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兴趣

如,教学《武松打虎》一文后,让学生谈谈:“武松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进而提出:“你还了解武松哪些英雄事迹?”如果我们走入《水浒传》,你会认识更多的英雄,知道更多的英雄故事,这样会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可以用每堂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诗朗读、讲故事、演讲等活动,还可以开展读书汇报、古诗汇报、课本剧表演等大型的读书汇报活动。

2.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在学生心灵播下热爱书籍的种子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学生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习惯的培养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比学生更有韧性,更有耐力,更有恒心。

3.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正确的方法有列提纲、抓重点词、熟读成诵、名言警句、诗歌等,可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

走月亮课文范文6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片段1】

轻声播放歌曲《小星星》,同时向学生展示夜空星星图。

师:小朋友,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星星。

生2:蓝色的天空。

师:是的,晴朗的夜空中,许多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多美呀!这夜空中还缺少点儿什么呢?

生:月亮。

师:(师出示圆月)月亮有时是这样的。(师出示新月并贴在图上)月亮有时又是这样的。

师:你觉得这一弯新月像什么?

生1:像香蕉。

生2:像镰刀。

生3:像小船。

……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师:现在请大家听一首歌――《小小的船》,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听完后大家一起告诉我诗歌中说这一弯新月像什么。

【分析】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画展示、音乐渲染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快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种情境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形象记忆占优势的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考、表达,也为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美读演读,促进理解

【片段2】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月亮不仅仅是月亮,它还变成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叶圣陶爷爷也觉得月儿特别像小船,那我们再看一看,月亮什么地方像小船呀?

生:月亮的两头都是弯弯的,小船的两头也是弯弯的。

师:是呀!月亮在夜空中飘荡,(播放《摇篮曲》)弯弯的月儿多像小小的船呀!蓝蓝的天空就是蓝色的大海,朵朵的白云就是大海里的浪花,月亮船呀就在这云海中飘呀,荡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这两句美美地读一读,你可以读给自己听一听,还可以读给同伴听。

生美读诗歌。

师:在我们好听的读书声中,月亮船微笑地看着我们,这么可爱的月亮船,小朋友想不想上去坐一坐?

生:想。

师:那我们闭上眼睛,跟着音乐,乘着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我们飞出了教室,飞上了蓝天,坐上了月亮船。让我们随着月亮船一起摇啊摇……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师:现在我们坐在月亮船里,你睁大眼睛到处看一看,你一定能看见很多很多美丽的东西。大家看见什么了?

生:蓝蓝的天。

生:闪闪的星星。

生:小星星,它真可爱!

师:你也很可爱!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小星星。那我们把这一句美美地读一读,让小星星知道,我们是多么喜欢它呀!

学生自由练读。

师:这么惹人喜爱的小星星,这么美丽的蓝天,这么可爱的月亮船,让我们把整首诗歌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1读。

师:谁还想读给大家听?

生2读。

师:我们所有同学一起读一遍,告诉星星和月亮我们是多么喜欢他们。

全体学生齐读。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让我在音乐声中,做上自己想做的动作,一起背诵这首儿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悄悄地看上一眼。

播放《小小的船》伴奏。

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背诵儿歌。

【分析】《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想象,使自己置身于美丽的星空,坐在神奇的月亮船上,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学生那种要发现、要探究、要表达的需要顿时被激发起来,学生快乐地诵读着,自由地探索着,尽情地体验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因而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这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传达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同语调、不同感受喷涌而出。特别是最后的演读环节,这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再现了课文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学生伴着音乐边舞边读、边舞边唱,这样学生就不会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促进了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整合艺术,提升感悟

【片段3】

组织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小小的船》。(同学们还可以边舞边唱)

师:多美的景色呀!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老师忍不住把他们都画了下来。

多媒体展示教师绘画。(星星在晴朗的夜空中眨眼睛,一只弯弯的月亮船挂在天空。)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个小画家,这时候手里正握着一支画笔,你想把这美景画下来吗?

生:想。

师:先说说你们想画什么?

生1:闪闪的星星。

生2:我还要画上弯弯的月亮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