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旅行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球旅行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球旅行记

月球旅行记范文1

关键词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丘陵山区

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投资,对周围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营造是生态化丘陵山区绿地,也是可持续绿地的方式。其遵循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通过生态设计来实现。森林村庄绿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从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丘陵山区农村绿化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自然村落绿化率较低,村容村貌较差。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掀起农村绿化热潮,建成了一批绿化示范村。虽然许多学者对村庄绿化思路、模式、树种选择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影响村庄绿化的因素较多,亦无固定的成熟的绿化模式可循。以仙居县上张乡田垟村森林村庄绿化为例,对丘陵山区节约型森林村庄绿化设计作一探讨,以供同行借鉴。

1区域概况

田垟村是仙居县南部丘陵山区一个自然村落(行政村),位于仙清公路(国防公路)的东侧,上张乡南端、黄岙水库(步路乡)北端。村北为坡耕地和马尾松林,南边是水稻田即较为开阔的沟谷地带和马尾松、毛竹林,村东边是窄长的沟谷地带且越往东越狭窄,西边是沟坑和马尾松林山体。村庄座落在北边山脚,村前的开阔地宽150~400 m,海拔高270 m左右。自南往北山坑水注入黄岙水库。全村186户,总人口583人。靠山脚民房多为20世纪70~80年代翻新或重建的,也有部分是古民居,靠仙清公路为较具现代气息的3~5层楼房,排列布局较合理。

山区人多地少是普遍的实情,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森林植被得到初步恢复,伴随而来的是野生动物数量增多,尤其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山间零星耕地无法耕种或抛荒或退耕还林,再加上坡度为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因此,可耕作的土地只限于较开阔的山谷地带和村前村后的土地,山区农民对可耕作土地尤为珍惜。

2与环境紧密结合的森林村庄绿化设计理念

2.1尊重自然

尊重田垟村的现状,设计结合地形地貌,尊重自然式、地域性、保护性、补偿性的生态设计理念。尊重丘陵山区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和建材,保护节约自然资本,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尊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1]。

2.2因地制宜走节约型绿化之路

贯彻节约型用地绿化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化用地和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满足森林村庄绿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2]。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四周的山体与村内的实际情况,少用或不征占用农耕地。采用山体抛荒农耕地、荒山、疏林地改造进行森林村庄的绿化建设,村内利用空隙地、路旁、屋边进行插绿点缀美景。

2.3以人为本

在丘陵山区自然型村庄绿化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需求,以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为前提,因地制宜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绿化选用树种尊重村民意愿,以示人文关怀,多种吉祥树种。通过环境改造与绿化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2]。

3森林村庄绿化设计

3.1浅水森林景观

靠近田垟村北端的黄岙水库南端的库尾湿地,原为沟谷地带的农耕地,水库蓄水后不能耕作,枯水期为荒滩,可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枫香、乌桕等树种。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垂直高差)1 m处采用枫香、乌桕、桤木等树种,苗高1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线以下1~2 m处,选用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树种,苗高2 m以上;在水库设计标高水位以下2~3 m处,选用3 m高以上的大苗。栽植配置为2 m×3 m或3 m×4 m。苗木不能截干、截顶。栽植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苗木带土球或裸根,土球直径35 cm以上。栽后壅土至幼树根际部或用石块压在根际部,提高幼树稳固性以利成活。在丰水期只要幼树顶端高出水面都能成活[3-4]。

3.2村北山体的改造绿化

村庄北边山体下端多为坡耕地,多数地块处于荒芜状态,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前提下,发展毛竹用材林或笋、竹两用竹或果木经济林。果木类可选用桃树、杨梅、梨、樱桃、猕猴桃、柿树等。保留田埂、地埂上的乔木树种,以保持物种多样性。采用块状整地,块状整地规格为100 cm×100 cm×20 cm,栽植时间同上。山体中上部位的马尾松林加以改造利用,郁闭度在0.3以下的林地,采用块状清理植被,块状整地造林。选用枫香、木荷、黄檀、湿地松等树种,运用不规则造林配置,保留林地内阔叶乔木树种,对其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和修枝。苗木规格一级苗以上。常绿阔叶树苗木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不能作截干、截顶。晴天栽植采用磷肥拌泥浆蘸根,栽植时间同上。郁闭度在0.6以上的马尾松林做好间伐抚育改造,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伐除过密处部分中等木,保留阔叶乔木树种,并做好萌蘖丛的选育、定株和修枝,提高阔叶树比重,使林分较稳定。

3.3村南、村西的针叶林阔叶化改造

村南、村西的马尾松林间有零星毛竹分布,加强毛竹肥培管理,刈除杂草灌木、深挖施肥、合理留笋养竹,促进鞭根向外围延伸,扩大竹林面积,提高竹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马尾松林郁闭度在0.5以下的林分,伐除幼小马尾松个体,保留阔叶乔木树种,按每隔3 m割出1条1 m宽的栽植带,栽植带与上坡方向垂直。带内按2 m间距开挖造林穴,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捡除穴内石块、草根。选用枫香、木荷、柏木、黄檀、湿地松等树种。苗木规格、常绿阔叶树的叶片摘除、栽植时间、苗木处理等同上。栽植后3年内每年块状割草抚育1次即可成林。郁闭度在0.5以上的马尾松林的间伐抚育改造同上。

3.4村庄内绿化

古民居和20世纪80年代翻新的民居,在门前屋后的空闲地,见缝插针式栽种桂花、日本樱花、含笑、紫玉兰、白玉兰、广玉兰、木槿、紫槐、夹竹桃、红花檵木、栀子花等。保留现有的各种果木、树木。在较具现代气息的民居处,于2座民房间的空隙地带,设置微型花坛,宽1.0~1.5 m,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采用红砖垂直构砌花坛。坛内按3~4 m孤植1株桂花或广玉兰,株间按1 m的株距配置日本樱花、夹竹桃、栀子花、红花檵木、木槿等。桂花、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苗高2.0~2.5 m,地径粗4 cm以上,带土球直径35 cm以上。常绿阔叶树栽植时摘除90%以上的叶片,每个小枝条留1~2片叶即可,但不能截干、截顶。其他花灌木带土球或裸根栽植均可。栽植时间同上,栽后浇透1次定根水以利成活。

4自然功能展望

从黄岙水库进入田垟村的第一景观是浅水森林,森林秋冬景色鲜明,别具一格。村后的果园、毛竹林,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果累累,冬景苍翠。村南和村西毛竹、马尾松和阔叶树的混交林相,显现苍翠碧绿的森林景观,又有“枫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色美景。同时,提高森林质量和总蓄积量,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国土生态安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屏障。村内微型花坛和见缝插针式的香花树木,使整个村庄处于鲜花丛中。村庄四周山体、水库滩地绿化美化及村内美化不占用农耕地(沟谷地带),让丘陵山区的村庄掩映在环境优美的绿树红花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家园。

5结语

丘陵山区森林村庄绿化以不占用农耕地为原则,注重山体绿化美化为主体,辅以村庄内绿化。对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选用毛竹、果木进行绿化造林,以实现高效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在绿化美化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山、水、植被资源,通过改造、修复,使之处于森林环抱中。鉴于山区农耕地紧缺的实际情况,沟谷地带的机耕路不进行绿化,以免树荫影响农田的粮食产量,使农民在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有一定的基本粮食保障。设计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尊重自然、地域性、补偿性,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方便农业生产为前提,以示人文关怀。浅水森林景观的设计采用浅水树种,造林苗木不得截顶、截干,浅水树种的树顶只要高出水面就能成活,否则导致造林失败。设计推广全冠栽植,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绿化美化之效。

6参考文献

[1] 徐新洲,芦建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营造——马鞍山花果山公园景观规划思考[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2):130-133.

[2] 朱惜晨,蒋春,黄利斌.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绿化模式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1):135-138.

月球旅行记范文2

炮弹“飞船”

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以及TNT炸药的出现,标志着化学能被广泛应用的年代到来了。1865年9月14日,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开始在《辩论报》上连载他的太空科幻旅行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小说以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美国为背景,一开始便讲述了巴尔的摩城大炮发明家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希望以此实现从地球到月球的载人飞行。但由于这个计划太过疯狂,没有人敢参与。直到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出现,他自告奋勇,准备乘这颗中空的炮弹“飞船”到月球去探险。最终,载着航天先驱的炮弹“飞船”成功升空。但不幸的是,他们没能到达月球,而是在离月球2800英里的轨道上绕月运行。直到续集故事《环绕月球》中,他们才得以返回地球。

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很快就跃出了法国和欧洲。1903年,正在日本留学、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旗手的鲁迅先生,偶然读到了这部小说的日译本,立刻被其中瑰丽的想象所吸引,于是便将其翻译成中文,以《月界旅行》之名出版。在“辨言”(前言)中,他铿锵有力地喊出了“导中国人之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的口号。而在此前一年,电影艺术先驱乔治・梅里爱便根据凡尔纳的小说,拍摄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太空科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人类第一次用艺术手法描绘太空旅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凡纳在小说中描绘的用大炮向月球发射炮弹“飞船”的地方,在差不多一个世纪后,成了美国最重要的航天器发射场。

“米诺夫斯基粒子反应堆”

当然,事实上人类并没有使用大炮,而是用火箭将人类送上了太空。但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大炮还是火箭,应用的都是化学能。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著名作家海因莱因在科幻小说《出卖月亮的人》和《安魂曲》中,描写了人类竭尽全力登陆月球,并最终在地月系中建立起定期穿梭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原子能的出现,让人们利用原子能作为太空飞行动力成为可能。在日本科幻动漫的里程碑之作《机动战士高达》里,编导虚构了一种名为“米诺夫斯基粒子”的超级核材料。这是一种高能量输出,但又不会产生致命核辐射的材料,是宇宙战舰和机动战士最理想的动力来源。装备“米诺夫斯基粒子反应堆”的机动战士高达能够在太空、大气层和地面等全领域环境下进行作战,堪称是科幻世界中“超级动力装置”的代表。

“反物质引擎”

只不过,人类征服星辰大海的野心绝不止如此。为了让宇宙中远隔数百光年乃至数千光年的星系之间能够朝发夕至,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为他笔下的银河帝国设计了一套“超空间”宇航法。不过这是纯粹的科学幻想,与人类现有的宇宙学知识不兼容。当然,虫洞假说的提出,又让科幻小说家们兴奋不已。但是据说,要打开一个足够让宇宙飞船穿越的虫洞,需要把整个银河系的物质全部填进去才行!不过对于科幻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包括《星际迷航》系列中企业号在内的众多科幻影视作品中的飞船,仍旧使用包括“反物质引擎”(靠正反物质湮灭释放巨大能量)在内的各种科幻引擎穿行于大银幕之上。

月球旅行记范文3

附:额,这个是上学时候写的周记,写得不好,请多多指教,有错误的地方,麻烦大家指出来咯。写的很烂我承认,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多提意见。

题目:《我的英雄梦》

内容:

我想做一名女英雄!一名平民英雄?登山英雄?探险英雄?

其实,我想成为一名女航天员,虽然这个职业充满了危险,但是我不怕,还是有一大部分可能会成功的!我好希望我有一身功夫,我可以打败坏人,抓住小偷,来无影去无踪,那样子多好,多棒啊!

在十岁的时候,我才知道有宇航员这个职位,在月球上旅行,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可以在月球上看地球,我可以在月球上种我最喜欢的向阳花,唉!会不会到时候变成了向地花?!月球是绕着地球转的嘛!其实我想去土星,土星多么漂亮,我想亲身经历下那壮丽的景观啊,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

我还想做一个海洋探险家。

月球旅行记范文4

100个人会有100个想法。对于追求“小资”情调的年轻人来说,最风光的事也许是到月球饭店度周末;对于追求高额利润的商人来说,未来最适合淘金的地方应该是月球;对于科学家来说,最佳的科研场所 便是月球。

当我们聚焦月球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并未经营好这块家门口的“自留地”,虽然人类已登上了月球,但留下了太多悬念。长期以来,月球甚至没有火星热,当一个个探测器飞向火星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留意一下月球,也许月球是下一个热点。

对地球来说,月亮是离得最近的外星体,它也因此成了行星科学家们心目中的“无价之宝”。几百万年来,它那形成于远古时期的表层基本上还是原封不动,因而对人类研究太阳系早期的秘密十分有利。

欧洲空间局正在摩拳擦掌,要填补人类在这方面留下的空白。

欧空局此前还从未发射过专门用于研究月球和地球起源的探测器,但它并非没动过这方面的念头。该局曾制订过几项雄心勃勃的探月行动计划,例如“月球轨道观测台”(MORO)计划和“欧月”2000计划,其中既包括轨道器,也有着陆器。科学界曾对这些计划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论证,给予了大力支持。不幸的是,这些计划顶多只进展到设计阶段就没了下文。在人类踏进新千年的今天,欧空局正试图重整旗鼓,在其“地平线”2000和SMART-1计划下向月球发起新一轮冲击。

小巧玲珑

SMART是英文“小型先进技术研究任务”计划的缩写,而SMART-1则是该计划下的首颗探测器。欧空局设立SMART计划的目的是要对某些可能会在今后该局一些重点空间科学探测计划中派上用场的尖端技术进行飞行试验。SMART-1可谓名副其实。它很小,重350千克(包括15千克的有效载荷)。项目的预算也不高,仅为2800万欧元。

别看个头儿不大,但这颗卫星的“功夫”却不浅。它采用了很多先进的航天新技术,将试验通信、航天器跟踪和激光链路遥测系统等方面的一些新方法。它定于2002年底作为搭载有效载荷由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在巡航飞行一年多之后,它将在环月轨道上“定居”约6个月。到达目的地后,SMART-1将运行在一条大椭圆轨道上(近月点约300千米,远月点约10000千米)。如果能剩下足够的燃料用于机动,它的远月点还可能降得更低。

SMART-1在飞向月球过程中将使用一种新型的氙离子电推进系统。它与欧空局最近批准研制的“贝皮・科伦布”水星探测器拟采用的电推进系统相似,这项推进技术被认为是未来行星际航天飞行的希望所在。在这之前美国航宇局已在其“深空”1号探测器(1998年10月发射)上对电推进方案进行了试验。由于地球附近引力环境恶劣和卫星加速缓慢,SMART-1要经过约15个月的漫长旅行才能到达月球。

诊断仪器

在SMART-1探测器总共15千克有效载荷中,自然要设一些仪器来监视上述离子发动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性能表现。这些仪器构成了“电推进诊断组件”(EPDP)。它包括一套复杂的传感器。除监视推力器的工作性能外,这些传感器还将检查氙推进剂是否会产生污染或泄漏。

第二套仪器称为“星上电势、电子与尘埃试验仪”。它将探测等离子体和带电粒子,从而将有助于了解卫星本身和星际空间环境的情况。该仪器还将帮助监视推进系统性能,并有助于研究太阳风与地球和月球间的相互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为时下的热门话题――“空间天气”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料。

除上述主要用于诊断的仪器外,SMART-1还将携带3台先进的遥感设备,可在到达月球后派上用场。这3台仪器分别是一台X射线荧光光谱仪、一台红外光谱仪和一台微型CCD相机。

未解之谜

月球表面有闪光或称“荧光”现象,这是月球元素吸收并重新放射太阳X射线的结果。根据每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太阳辐射将与月球上的元素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之后,这些辐射会带着该原子结构的“印记”重新放射出来。在某一X射线能量水平上的信号越强,以这种特定能量水平辐射的元素的丰度也就越高。因此,通过观察月球某一区域X射线发出荧光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描绘出该地区的元素分布情况。在正常阳光照射条件下,X射线荧光光谱仪将能探测到铁、锰、铝和硅;而在太阳耀斑发生后,因太阳辐射增强,它还可以探测到钙和钛等更多的元素。

科学家们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观测数据。仅以锰为例,它的全球分布情况,将为月球起源和月壳早期演化理论提供重要依据。关于月球的成因,目前最流行的理论是月球产生于早期的地球与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的猛烈冲撞。它是由碰撞溅射出的物质形成的,最初被遍布全球的熔融岩浆海洋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熔岩逐渐分层,较轻的物质浮到面上,并固化成明亮的高地月壳,而较重的物质则沉到月球深处,随后喷发成玄武岩,形成了月面上暗淡的月海。

如果上述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月壳的大致成分应与地球的上地幔成分相似(该理论认为形成月球的物质就来自上地幔)。阿波罗登月航天员从月球上采集的样品中所含的高熔点金属(含有氧元素的矿物)量多于在上地幔中发现的含量,这用碰撞假说可能不好解释。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阿波罗飞船带回的样品只来自月球非常小的一部分地区。它们全都来自月球近地一面的赤道地区。X射线光谱仪对月球全球关键元素的测绘将有助于深化对月壳主要化学成分的认识,从而回答自阿波罗计划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

SMART-1上的红外光谱仪将在近红外波长对月球进行观测,以研究在地幔中发现的某些最普遍的成岩物质在月球上的分布。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掌握橄榄岩(富含铁和锰)矿物的分布。橄榄岩在地幔中分布很广,科学家因此认为它在月壳下层和月幔中也会广泛存在。不巧的是,另一种称作辉石岩的富铁矿物有可能会在紫外线和可见波长上遮盖住橄榄岩的特征。

最吸引该探测器的是迄今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的盆地――月球南极的埃特肯盆地。它是一个直径2500千米、深12千米的巨洞,其底部可能已深达月幔物质之内。SMART-1的轨道将使其在观测该盆地时有一个极佳的视角。通过射线光谱仪来观测关键元素的分布,红外光谱仪来搜寻月幔中富含的橄榄岩。再通过可放在手掌心里的ccD相机把两台仪器获得的光学数据和地质数据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图像。这将使我们对该巨型盆地有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从而改善科学家们目前对月球形成及早期演化的观念。

月球旅行记范文5

当阿姆斯特朗密封好太空服,从登月舱“鹰号”的“走廊”里缓步爬下9级爬梯,走入它在月球表面投下的黑色阴影里。奥尔德林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着陆。这一刻发生在美国休斯敦时间1969年7月20日16时17分43秒。

事实上,“鹰号”降落在“静海基地”的前一刹那,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差点从此与重返地球的机会失之交臂。“鹰号”登月舱从“哥伦比亚号”指令舱中分离后,如发生意外,则无法从月面起飞,指令舱只能独自返回地球。“鹰号”启动推进器并开始下降的过程中,导航计算机失灵导致其飞离了预选着陆区。此时,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来“继续登月”的指令。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操纵“鹰号”。在距离月面仍约9米的上空,所剩燃料仅能支撑30秒钟。终于,他冷静地在遍布砾石和陨石坑的月面找到适于着陆的区域,驾驶“鹰号”稳稳降落。第二位登月者奥尔德林的双脚于19分钟后踏上月球。他环顾四周感叹道:“漂亮,漂亮!伟大的荒芜!”开始月球漫步时,他们十分谨慎地移动着。但随即,他们发现月球地壳很坚固。承载着仅为地球上六分之一的体重,他们像两匹壮马那样跳跃着,在从未有人类踏足的月面刻下了清晰的脚印。

这些画面质量非常有限的影像资料,保存至今十分不易。比如直播录像,当年采用的是慢扫描电视与商业电视的组合,这种拍摄方法大大降低了画面质量:画面先在特殊的显示器上播放,再由普通电视摄像机对着这台显示器拍摄。地面接收站用捕捉到的单色画面信号,向全世界超过6亿人直播了当时的盛况。虽然这段录像存世数量很大,但保存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原版慢扫描录像却在一次日常洗带操作中被毁,所幸之后在位于澳大利亚柏斯的登月直播地面接收站找到了副本。“鹰号”登月舱以每小时2英里的速度向月球表面缓慢降落。这些照片由巴兹·奥尔德林用16mm电影摄像机拍摄而成。在上方的照片左侧显示的是登月舱的窗框和它的支架的阴影,以及阿姆斯特朗不得不手动驾驶“鹰号”以避开的那座火山。“嫦娥三号”登月的拍摄工作则是由“嫦娥三号”探测器及“玉兔号”月球车互相拍摄完成的。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360°环拍,获得了由60张照片分三次拼接而成的全景照片。

美国休斯敦时间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及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登月舱“鹰号”有惊无险地在静海基地(月球坐标0°41'15"N, 23°26'E)着陆,距离计划着陆点若干公里。静海是月球上众多“月海”中的一个,位于月面中央的一处盆地内,低于月球表面1700米,旁边有一条被戏称为“美国一号高速公路”的月面沟纹。中国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虹湾以东地区(月球坐标19.51°W, 44.12°N)。虹湾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光照好,易观测。但根据“嫦娥二号”卫星对虹湾地区拍摄的分辨率达1米的“特写”图片,该地区遍布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环形坑,同时还有许多米级零散石块,着陆并非没有风险。

"阿波罗11号"科学实验组件主要包括一台激光测距反射镜及一台被动式地震仪,以进行捕捉太阳粒子及月震的实验。而"嫦娥三号"及"玉兔号"的实验任务则是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月面实验:捕捉太阳光束和月震

利用宝贵的月面时间,奥尔德林进行了“阿波罗11号”月球科学实验。他正在安放一台太阳风收集器,它将提供关于太阳构成物质的最新信息。暴露在月面1小时17分钟后,收集器的金属滤网捕捉到从太阳吹来的10万余亿个超音速粒子。随后,奥尔德林开始筹备月震实验,记录下大量被推断为附近火山山崩所致的小震颤,以及一次月震。

奥尔德林岔开腿站在月球上,他的金色“盔甲”中反射出人类首次造访所及区域内的一切:科学实验组件、美国国旗、他的宇航员同伴阿姆斯特朗和“鹰号”。他们两人在月球上漫步了2小时20分钟。休整过后,他们朝着与“哥伦比亚号”指令舱约定的汇合地点进发,踏上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重返地球: 锁在盒子里的快乐

7月24日,“阿波罗11号”溅落在太平洋上。别着“大黄蜂号+3”(意为“大黄蜂号”回收船和3名宇航员)的胸针,蓄着新长出的胡须,身着生物隔离服的宇航员们在水手们的钦佩目光中露齿一笑,登上了“大黄蜂号”,被送至移动检疫设施中。这种设施实际上是一辆采用了特别密封技术的不锈钢拖车。设计隔离服和拖车的目的在于保护地球免受来自月球的微生物的污染。

月球旅行记范文6

经过5个小时的飞行,宇航器在月球平安着陆。

“看,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吗?好美啊!”初登月球的杰克兴奋不已。

“住嘴!你当我们是来这里旅行的吗?”我大声呵斥道。“快穿好宇航服(早已不再那么笨重),去检测地下情况!”

我看了一下太空表,还有42小时30分钟,时间紧迫啊!

“各位,快!将‘环宇’反推器准备好!迈克尔,路克,莎利,带上你们的钻洞器,快给我打出一个2000米的洞!”

“队长,不行啊,地表下面好象有什么东西,钻洞器根本无法运作!”

“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行’这个词语,更何况这次关系到30亿地球同胞的性命!大人,孩子都在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我们可以说‘不’吗?给我钻,就是用手也要给我挖出来!”

“是,长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只剩下40个小时了!

“队长,洞钻出来了,已经钻了400米!”

“好!加油,继续钻!”

“是!”

“500米,600米,900米,1000米……”

“队长!地下仿佛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向地面涌出!”杰克汇报道。

“队长!钻动器的温度在急速上升!”

“路克,下去检查一下!”

“哦!不,队长……”(一阵轰鸣声)

“路克,路克,怎么了?路克,请回答”

“轰隆”,猛然间,一团红色的火焰从洞口冲出。

“是储存在月球地下的熔岩,迅速撤离该地!”我命令道。

喷涌出的熔岩将钻洞器炸毁了,巨大的冲击波将我弹出数百米,我眼前一阵发黑,失去了知觉……

良久,我渐渐苏醒:“咳咳……这里是梅格队长……这里是梅格队长……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

“队长,我是杰克,迈克尔和我在一起,其他人……都……死了。”(一阵抽泣)

“……没有时间了,带上还剩下的装备,把洞打完,装好反推器,然后我们回家!要快,我们只有22个小时!”

“是,队长!”

生死22小时

“队长,这是我们仅剩的东西了——两个钻洞器。”

“还好,反推器并没有损坏,立即行动!”

“是,队长!”

“多深了?”

“报告队长,1050米,1100米……1400米,队长!钻头……钻头出问题了!”

“什么!钻头已经彻底变形了!快,把备用钻头拿出来!”

“可是队长,备用钻头……最多……最多……”

“最多什么?”

“最多只能再打500米,剩下的100米……”

“……是……吗……”

“队长,你相信我吗?让我来吧!”迈克尔说。

“……好,就由你来吧,随时报告深度!要快,我们只有10个小时了!”

“是,队长!”

“报告队长,现在是1500米,1600米……1900米“

“卡嗒”“钻头已经到了极限了,队长!”杰克嚷道。

“不,还没有!”迈克尔大声吼道。

“1950米……”迈克尔还在坚持,他的脖颈上爆出了一条条青色的印记。

“2000米,2010米!!!!”

“我们成功了!成功了!”

“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快把反推器放进去!我们只剩4小时了!”

伴随着“咚”的一声,反推器安装成功,并顺利启动。喜悦之心让我一时无语。

“快,我们走!”我命令到。

宇航器启动了,在一阵轰鸣声中,3位“英雄”返航了!

惊人的对话

“参议长,我回来了!”身为拯救人类的英雄,刚才没有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的我难免有些生气。可是参议长依旧严肃的表情让我感到不安。

“梅格,真的,很遗憾,我们失败了!”

“不可能,不可能!”我奋力地敲击着桌子。“我们已经将反推器成功安装并启动了!”

“梅格,你冷静一点,我们刚刚收到线报,反推器的推动力并没有阻止月球的航向,它仅仅为地球增加了3小时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