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经典名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元旦经典名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元旦经典名句

元旦经典名句范文1

作为一所奉行“德育为本”的百年老校,宁波市镇安小学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镇安特色的国学教育之路。

一、建构国学教育的环境文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以国学精神为内涵改造整个校园环境,从浩瀚的国学文化中甄选精粹,赋予校园丰富的国学韵味,让学生眼观、耳闻、身处之所皆有国学因素,让学生浸润在国学氛围中,欣赏传统文化之美,体味国学的魅力。

传统中国风的校舍建筑风格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古典建筑文化的优美和艺术感,孔子的立像告诫师生教与学的根本所在,校门口的对联“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道出了国学堂的“育人”价值追求;文化长廊上的古训告诫师生为人处事的真谛,宣传栏上的诸子百家名言时刻提醒学生传承先人的志向和品性;教学楼外墙的经典名段润泽着孩子的心灵世界;“诚信书吧”“文化长廊”“义工栏”“毓德堂”等活动平台,精彩地演绎了国学教育的灵动。让学生眼所观、行所致、手所及皆为国学所感染,自觉地融入国学并调整自身的言行举止,潜意识地修正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国学堂还建设了国学教育专题网站,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开放国学资料,展示国学教育的经验,通过虚拟网络架设学校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具有国学特质的文化建设使校园成为一本立体的、会说话的教科书,使学校成为了传承国学经典、养正毓德的文化场,引领学生在国学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国学精粹、积淀传统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开发国学教育系列课程

课堂教学是引领学生学习和思考国学智慧,开展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甬城国学堂不断探索国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策略,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了“修身养性”国艺课程、“养正毓德”德育国学课程、“启智博雅”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并在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宁波教育学院等高校的学者、教授和宁波市教科研专家的大力扶持下,集全校智慧,合力编著了《养正毓德》《小学国语读本》两套国学校本教材。三种课程、二套教材多轨并行,有效滋养了孩子心灵,夯实他们的人生根基,厚实文化底蕴。

《养正毓德》读本包含“爱国”“诚信”“孝敬”“廉俭”“为学”等12个教学体系,均围绕国学经典名句展开。《小学国语读本》则精选了中华传统文学中《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篇章,选取了适合各年龄小学生诵读的经学篇章、历史文章、散文、童谣、诗词等,文体兼备,既有理性思维内容,也有情感教育及审美养成,同时设计了简洁的赏析点拨和实践园,融文化的民族性、教育的时代性、孩子的发展性、学习的趣味性于一体。教材既可供教师讲授用,也可作为学生的诵读读本,还可作课外读物。

在课程实施中,除鼓励学生自学之外,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国学课。为有效实施教学,学校规定教师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周一下午开展教学研讨,鼓励教师采用展示、活动、讨论、表演、沉思等方式学习和感受课程内容,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课程的精神内涵和国学本身的文字和意境之魅力。国学课堂成为了师生文化遨游之旅,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人对话、与传统文化交流,师生一起在诗词名句、智慧短文中领会文人气节,感受文化之美。

三、践行国学教育主题活动

国学教育的核心是引领学生领会国学的精神价值和实践智慧,对国学,学生不仅要学而知,更要学而行,而只有实践指向方能赋予国学旺盛的生命力。为此,学校开展了“国学养正,做一名有道德的人”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坚持“古为今用”,将国学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相融合,在诵读中移植国学精神,让学生在“铭言、

转贴于

知理”中不断“塑形、矫行”,真正践行国学。

“日行一善——做文明有礼的镇安人”系列活动

古语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学校贯彻落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校训,用国学的深厚文化底蕴丰实学生的心灵,让小学生铭记并能在日常行为规范和主题活动中笃行,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正品行,做一个正直善良、举止文明优雅的人。

如“六个好”活动。“六个好”即走好路,吃好饭,穿好衣,睡好觉,写好字,扫好地,看似简单,但关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习惯,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小事”。再如“我是家庭小义工”“我是社区小义工”“我是绿化小义工”“我是交通小义工”等活动,涵盖了学生家庭和社区,引导学生自觉做道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活动带来的不只是学生的变化,老师甚至是家长也都发生了变化。学校“趁热打铁”,引导大家用双眼去发现身边微小的美和感动,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美妙的瞬间,由此,《永恒的雷锋——我身边的感动微故事集》应运而生;同时,学校利用周一晨会、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表扬和宣传这些“微感动”。活动让师生、家长都真切地感受到了道德的正能量,体会到了国学的精神力量。

“百善孝为先”孝德教育活动

孝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 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是一切道德之本源。学校科学地审视传统孝德,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教育要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其糟粕,汲取精华,赋予孝德时代新意,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新孝德教育,弘扬国学中所蕴涵的优秀伦理精神。

建设孝德课程。在现行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基础上,学校拓展了1—6年级的《孝德课》内容,如一年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二年级: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三年级: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四年级: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五年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六年级: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开展“孝亲尊长”系列活动。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学校始终以“感亲恩 颂亲情”为主题,要求同学们汇演一年来“孝亲尊长”的真实事件,并邀请家长参与评奖,活动融艺术、文化、道德教育于一体,弘扬“孝亲尊长”的传统美德。

元旦经典名句范文2

一 发展情况

1 、基础设施建设:在xx年暑假上级投资近12万元为我校高标准新建了3口教室,投资6万余元为10口教室更换了杨木梁,投资3万余元维修了80余米校墙和铺设了硬质路面之后,xx年暑假以来,我校在乡党委政府、市教育局、乡中心中学的大力支持下又投资5万余元,维修了校墙130米,新建了学生车棚。自筹资金近万元新建幼儿园厕所4间,铺设水泥路面200多平方米,油漆了所有门窗,粉刷了全部教室。目前学校幼儿园已是单门单院,玩具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在校生120余人。4-6年级的学生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也与年前全部更换了新课桌凳。学校面貌的新变化,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周围群众的赞扬,在刚过去的督导评估中,也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刘乡长和市教育局孙局长的一致肯定。

2、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市教育局李局长在全市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我校确定了先学后建设的原则,利用双休息日校委会一般人,亲自到梁公林小学,王庄岳村小学,泗水金庄小学等学校进行了学习考察工作,回来后我校以“校校论语墙、班班论语章”为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自行投资投资万余元以经典论语名句墙和24孝为主题对校园环境文化进行了重新布置,制作了铜版字的学生警言名句,挂在教室前面;用瓷砖镶嵌了“祖国在我心中”政区图和校风校训;更换了学校宣传栏,并使宣传栏月月有主题,使之成为关注教育发展,彰显学生才能的阵地,使学校的文化环境上了一个新层次,整个学校面貌也焕然一新。目前,我校各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在进一步的开展之中。

3、教学、教师管理:本学期,由于我校师资变化较大,新分教师较多,为更好的加强教学,让新教师更快更健康成长,在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实行了教师间的结对子,在各班教师搭配上做到每班至少一个青年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并规范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本学期,我们进行了3此业务检查,做到了每位教师一份详细的业务检查表,并存入教师成长档案。再刚结束的期末测评中,我校认真组织,把胡二北教学点的3年级调到土门小学,对3年级以上的班级进行了混编考场,严格监考,公正改卷,各科检测结果已入微机,做到了有案可查。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我们举办了土门小学首届教学开放周活动,老教师上示范课,新分教师上汇报课,进行了多次全校范围内评课活动、教学座谈活动,新分教师在每次听课评课后,主动再向老教师讨教,还常跑到校长室向我和徐校长进行交流。这6位教师全都住校,一周甚至几周才回家一次,为了更好的促进自己成长,在学校放学后的时间里,他们每天晚上都进行近2个小时的学习、备课、练习写上百字的钢笔字和粉笔字,目前除了两位已是本科的教师外,其它4位青年教师也全部在进修本科学历中。

元旦经典名句范文3

关键词: 文化对比 西方骑士 东方士大夫 诗歌

1.西方骑士阶层和东方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背景比较

在欧洲和中国的文明和国家的长期发展中,分别诞生了两个具有迥异特点的政治阶层:西方的骑士阶层和东方的士大夫。骑士和士大夫在各种文化和国家社会及政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意义,甚至可以说,骑士和士大夫就是东西方古代社会的支柱。

在中国,士大夫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尊崇儒学的汉王朝的发展,士大夫阶层在唐宋王朝迎来了鼎盛发展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引入科举考试的王朝,而在宋朝,科举制度逐渐成熟。科举考试的宗旨是不以门第和社会阶级考察选拔官员,而是完全以考生的学识能力水平选拔人才,这样就直接推动了士大夫作为一个主导阶层出现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科举制度在当时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很多考生从边远的四川和岭南赶赴中原京都参加考试,人才选择范围得到了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加强了士大夫阶层。即便在中华文明遭到北方少数民族侵略的大动荡时期,士大夫阶层仍然作为一个稳定政治力量保存了下来。在中国历史上,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建立的。然而,这两个少数民族王朝仍然保留了汉族王朝建立的文官体制和科举体制,同时仍然倚重汉人士人阶层治理国家。士大夫阶层可以说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在各朝各代政治舞台上都占据主导地位的独特群体。

相比之下,欧洲的骑士阶层与中国的士人阶层有着很大不同。西方的骑士明显缺少东方士人身上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是由于欧洲特有的文化和政治情形决定的。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当时欧洲,教会掌管了文化和教育领域,并且把文化教育范围局限在圣经和基督教神学典籍中。这样,教会就间接束缚了知识的传播,使知识渊博的人集中在神职人员中间,骑士阶层的文化素养水平和作为主体政治精英力量的士人阶层相比,明显要低一些。

另外,欧洲历史上长期以来都处于分裂状态,小国林立,战事不断。欧洲国家因为各自人口基数较小,战时不能依靠大量征召普通兵员保障战斗力,因此必须依靠一支人数较少但军事素质较高的职业军队。各个国家的君主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统治,都十分注意招募并培养效忠自己的骑士。骑士在战斗中为君主奋力作战,而君主向骑士赏赐土地和财物以换取骑士的忠诚效力。这种制度就是中世纪的封邑制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国家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骑士逐渐成为封建国家保持稳固统治的支柱力量,逐渐成为忠诚勇敢的象征,具有一种和东方社会迥然不同的文化特质。这种差异性直观表现在文学作品之中。接下来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灵魂入手分析骑士文化和士人文化的差异。

2.士人诗歌

士人诗歌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表达他们向往简和生活,期望能安享平静的田园之乐的心灵追求。这种情感我们从程颢的《春日偶成》中就能略窥一二。程颢,北宋洛城人,是著名的理学家,在北宋神宗朝任御史。他在诗中写到“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诗歌的前两句中的云和微风写出了天空的美丽,而花柳和前川描绘出了地上水流潺潺、植物繁茂的美景。后两句更是点出了诗人乐在其中,钟情于乡野的平静生活。其他很多经典诗歌也蕴含相似的主题思想,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陶渊明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朝的王安石写过“涧水无声饶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这些诗作都表现了中国士人们向往简朴平静的生活,安于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背后有着深刻原因,中国的士人向往田园生活的简朴安宁,很大程度上受到提倡安贫乐道的孔孟思想的影响。另一层原因在于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频繁,中原王朝经历过很多战乱和异族入侵。士人虽然是国家的精英政治阶层,但也无法逃过颠沛流离的命运,即使在和平年代,也要在皇权统治的高压下,如履薄冰地参与政治生活,因此中国的士人阶层逐渐形成了保守安定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也有很多诗歌表现士人们忧国忧民,痛恨奸臣昏君碌碌无为,希望国家能安定昌盛的感情。如宋朝士大夫陆游所写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深刻地体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希望祖国有一天能收复失地、重新统一。即便自己在世的时候看不到,也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在祭祀的时候,将这一好消息告慰自己的在天之灵。很多其他士大夫也表达过同样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唐朝的李绅是一位在诗歌中表达悲愤社会不公、关心民间疾苦等感情的士大夫。他出生在唐朝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历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最后做到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后辞位。李绅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悯农》,他写出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千古名句,深刻地表达了士人阶层对政治黑暗、底层人民生活艰难的深刻同情和深深忧虑。

3.骑士诗歌

相比之下,骑士诗歌更多地反映骑士精神――英勇无畏、追求荣誉正义等骑士应具有的高洁品质。骑士因为作为一个军事阶层服务于君主,所以相对于中国的士大夫而言更重视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这在歌颂骑士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是一部14世纪后期的韵文传奇叙事诗,全诗2530行,叙述了亚瑟王的圆桌骑士之一高文在圣诞夜前夕接受了绿衣骑士的挑战与他比武,并按照约定在一年之后去绿衣骑士的教堂再次接受考验的故事。

在诗歌的开始部分,绿衣骑士作为一个勇猛的战士形象登场,诗中写到If I were hasped in armor on a high steed;No man among you could match me,your might being meager.

他来到亚瑟王的宫殿,向骑士们挑战,看谁敢用大斧向他砍去,并且在第二年的新年元旦接受他的回砍:

“I shall offer to him this fine axe freely;

This axe,which is heavy enough,to handle as he please.

And I shall bide the first blow,as bare as I sit here.

If some intrepid man is tempted to try what I suggest,

Let him leap towards me and lay hold of this weapon.”

当亚瑟王的骑士们因为吃惊而暂时无人做出回应的时候,绿衣骑士又质问道:“what,is this Arthur’s house,the honor of which

Is bruited abroad so abundantly?

Has your pride disappeared?Your prowess gone?

Your victories,your valor,your vaunts,where are they?”

从上文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骑士形象――勇敢、无畏、重视荣誉。当亚瑟王的骑士们对挑战没有回应的时候,绿衣骑士用荣誉感(honour)、功绩(prowess)和胜利(victories)施以激将法。

骑士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同样与当时时代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骑士阶层作为君王最倚重的军事力量常年征战在外,为了能够战胜敌人,必须有旺盛的勇气。他们没法像作为文官的中国士人阶层那样享受和平的生活。多年的战斗生活造成骑士们习惯面对各种困境和风险,敢于接受挑战并且十分重视自己荣誉声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