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污水监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污水监测范文1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环境监测是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各种科学数据。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中起着眼睛的重要作用。污水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分支,本文针对污水监测进行了分析。
1.水样的分类
1.1平均污水样
在一个或几个生产周期内,按某时间间隔分别采样数次,对于性质稳定的污染物,可将数次样品混合均匀一次测定,对于不稳定的污染物可在每次采样后分别测定,然后各次测定值与平均值,可用连续自动采样器,取一个生产周期的水样进行分析测定。
1.2定时污水样
根据排水的规律,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每小时采样一次,找出污水量最大,污染物浓度最高,危害最大的排放高峰,每个水样分别测定。可将采样周期内的数据平均,作为一个生产周期的平均值。
1.3混合污水样
在排放的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将一个排污口不同时间,采样的污水杨,根据流量大小,按比例混合水样,得到平均比例混合水样,这是获得浓度最常才用的方法。
1.4顺势污水样
当污水的组分随时间、空间发生变化时,或因为某种需要在适当时间间隔后相应的部位采集瞬时水样,分别测定水质的变化程度或瞬时状态。
2.污水采样方法2.1污水的监测项目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执行。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油类、DO、粪大肠菌 群细菌、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2.2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水深小于或等于1m时,在水深的1/2处采一样。2.3注意事项2.3.1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3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2.3.2.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2.3.3用于测定油类、DO、粪大肠菌群、细菌、悬浮物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2.3.4在选用特殊的专用采样器(如油类采样器)时,应按照该采样器的使用方法采样。2.3.5采样时应认真填写“污水采样记录表”,表中应有以下内容:污染源名称、监测目的、监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污水性质、污水流量、采样人姓名及其它有关事项等。
2.3.6凡需现场监测的项目,应进行现场监测。
3.污水水样的保存方法
3.1冷藏法
水样在2-5℃保存(一般冰箱的冷藏室可满足此要求),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速度,这种方法不会妨碍后续的分析测定。
3.2化学法
3.2.1加杀生物试剂法,在水样中加入杀生物剂可以阻止生物的作用。常用的试剂有氯化汞(HgCl2),加入量为每升水样20―60mg。对测汞的水样可加苯或三氯甲烷(CHCl3)每升水样加0.1-1.0mg,
3.2.2加化学试剂法,为防止水样中某些金属元素或有机物质在保存期间发生变化,可加入某些化学试剂,如加硝酸(HN03)调节水样pH值,使其中的金属元素呈稳定状态,加硫酸可抑制细菌生长和有机碱(氨和胺类)形成盐,加人NaoH与挥发性化合物形成盐类,如氰化物和有机酸类
4.水样的运输
4.1水样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损失和丢失,要包装好,贴上标签、密封好。
4.2储存水样的容器可能吸附、玷污水样,因此,要选择性能稳定、杂质含量低的材料作容器,常用的有硼硅玻璃、石英、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最常用的是硼硅玻璃、聚乙烯瓶。
4.3运输过程要求尽快,常用监测车、汽车、船,甚至飞机。
4.4水样的运输,水样采集后,原则上要尽快分析。因为水样离开水源后,原来的平衡可能遭到破坏,在各种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作用下使样品的成分发生变化。样品分析越快越好。有些项目如pH、电导率、水温等还要求现场测定。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仪器、场地等),往往只有少数项目可以在现场进行,大多数项目仍需送往实验室内分析测定,有时因人力、时间不足,还需将水样在实验室放置一段时间后才能测定。
5.物理性质的检验
5.1水温
可用温度计来测定,最普遍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深层水的温度测定也可以选用颠倒温度计,颠倒温度计一般装在采水器上,由主温表和副温表组成,主温表观测水温,副温表观测气温,已校正因环境温度改变而引起的主温表读数的变化,测试时随采水器伸入预定深度,放置5~7min,提出、读数。
5.2浊度
所谓浊度是指水的混浊程度。水的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等悬浮物质引起的。水中所含的杂质中,除呈溶解状态的分子、离子和其他粒子外,其它全部物质都是使水呈混浊的原因,混浊度是水样对光线散射和吸收所产生的一种光学现象。饮用水的浊度不仅影响水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产生混浊的物质中容易隐藏病原微生物,因此,饮用水的水质对浊度有严格要
求(≤30,特殊情况≤50)。某些工业用水也不能太混浊,如冷却水浊度太高易堵塞冷凝器和管道。地面水浊度太高,有些是由于泥沙造成的,如黄河水浊度可达几十克/升,通常称之为高浊度水。但有的也可能是由工业污染造成的。因此,在选择给水水源时必须测浊度。
6.污水检测方案的制订
6.1收集资料
6.1.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6.1.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6.1.3水体沿岸的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等。
6.1.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6.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6.2.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6.2.1.1大量污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6.2.1.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6.2.1.3饮用水源区;
6.2.1.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6.2.2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6.2.2.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6.2.2.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 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6.2.2.3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
6.3.湖泊、水库采样点布设
对不同类型的湖泊、水库应区别对待。为此,首先判断湖、库的河流数量,水体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及动态变化,沿岸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扩散与自净规律、生态环境特点等然后按照前面讲的设置原则确定监测断面的位置:
6.3.1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
6.3.2以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饮用水源、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弧形设置监测断面。
6.3.3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
7.污水监测原则
7.1基础数据可靠
认真研究基础资料、基本数据,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充分掌握水质特点和地域特性,合理选择好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7.2针对水质特点选择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投资和处理成本合理的处理工艺,积极慎重的采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使处理工艺先进,运行可靠,处理后水质稳定的达标排放。
7.3避免二次污染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妥善处置处理渗滤液工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臭气等,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7.4运行管理方便
建筑构筑物布置合理,处理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力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以利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运行费用。
7.5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使处理后的水能够达标排放。
8总结
本文对环境监测中的污水监测进行了侧重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监测方面的细节。
参考文献:
污水监测范文2
1 关键性因素――样品的代表性由于生活污水处理中被监测的水样极不均匀,要想得到准确的COD监测结果,关键是取样要有代表性。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1 充分振摇水样
对原水①和处理后水②的测定,取样前应将样瓶塞塞紧充分振摇,使得水样中的粒、块状悬浮物尽量分散开,以便移取到较为均匀、有代表性的水样。对处理后已变得较清的出水③和④,也要将水样摇匀后再取样测定。充分振摇后水样的测定结果不易出现较大偏差。说明取样较有代表性。1.2 水样摇匀后立即取样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不均匀的悬浮物,若摇匀后不快速取样,悬浮物会很快下沉。摇匀后立即快速取样,虽然由于振摇产生了气泡(在移取水样的过程中部分气泡会消散),取样的体积会因残余气泡的存在而在绝对量上存在一点误差,但这点绝对量上的减少所引起的分析误差与样品代表性的不符所造成的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摇样后放置不同时间的水样与摇样后立即快速取样分析的测定对照实验发现,前者测出的结果与实际水质状况有较大偏差。1.3 取样量不能太少
取样量太少,污水特别是原水中某种导致高耗氧的颗粒因分布不均很可能移取不上,这样测出的COD结果与实际污水的需氧量会相差很大。对同一样品采用2.00、10.00、20.00、50.00mL取样量做同等条件测定实验,根据数据统计规律显示取10.00、20.00mL水样测定的结果规律性大有改善;取50.00mL水样测定的COD结果规律性非常好。
1.4 改造移液管,修正刻度线
由于水样中悬浮物粒径一般都大于移液管的出口管口径,因而用标准移液管移取生活污水样时,水样中的悬浮物总是很难取上。这样测定的只是部分去除悬浮物的污水COD值。这样测出的结果势必误差很大。因此用细吸口的移液管吸取生活污水样品测定COD无法测出正确的结果。所以移取生活污水水样特别是有着大量悬浮大颗粒的水样时,一定要将移液管稍加改造,将细孔的口径加大,使悬浮物可以快速吸入,再将刻度线进行校正,使测定更加方便。
2 调整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加入量
在标准COD分析方法中,重铬酸钾的浓度一般为0.25mol/L,在样品测定时的加入量为10.00mL,污水取样量为20.00mL。当污水的COD浓度较高时,一般采用少取样品或稀释样品的方法来满足以上条件对实验的限制。但对于生活污水特别是原水来说,无论是少取样还是稀释水样都不能保证所取样品有足够的代表性,这时应该适当调整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加入量,以提供充分的氧化剂。对于上述出水③和④来说,即使将取样量提高到50.00mL,加入10.00mL浓度为0.25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时,对二者较低的COD水质来说仍显过大。此时应适当调低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加入量,以使反应后样液中剩余的重铬酸钾适量。实验发现,当重铬酸钾浓度降低到0.025mol/L时,分析的滴定终点不易观察,色变不显著,所以对COD较小的出水③和④,建议用浓度为0.05 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对于高浓度的原水用浓度为0.5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适当地调整加入量使最后样品的滴定体积与滴定空白的体积有显著的差减量。
3 调整滴定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硫酸亚铁铵浓度计算公式如下:C[(NH4)2Fe(SO4)2]=0.250×10.00/V[(NH4)2Fe(SO4)2]
当硫酸亚铁铵浓度为0.1mol/L时,10.00mL、0.25mol/L的重铬酸钾一点都不被消耗,需滴定硫酸亚铁铵的体积为25.00mL;当重铬酸钾被样品中的还原性物质消耗一半时,最后硫酸亚铁铵的滴定体积为12.50mL。从减少分析滴定误差的角度来看,应使滴定体积在20~50mL为佳。因此建议将硫酸亚铁铵浓度调整为稍大于0.05mol/L(若小于0.05mol/L,空白消耗硫酸亚铁铵的体积将大于滴定管的容积50.00mL,起始点和终点就要读数两次,将加大分析误差)。一般以0.055mol/L为宜。这样使滴定空白的体积控制在45mL左右,使样品的消耗体积与滴定体积较为适当。COD的计算公式: CODCr=(V0-V1)×C×8×1000/V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水样体积,mL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8――氧(1/2)摩尔质量,g/mol(C×8×1000)/V相当于硫酸亚铁铵对O2的滴定度TO2/(NH4)2Fe(SO4)2,
即T=C×8×1000/V
污水监测范文3
关键词:环境监测 化学需氧量测定 试验条件的控制
化学需氧量是描述水质有机物污染的程度,评价水质好坏和污水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也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
水样的化学需氧量与样品的代表性及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监测结果。因此,水样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结果受分析条件的影响较大,必须在监测过程中加以控制,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本文结合化学需氧量监测的实验情况,将影响化学需氧量监测结果的条件及控制方法总结如下,愿与大家共勉。
1 水样制备
1.1 水样的采集
在对水样进行采集时,考虑到被检测水样极不均匀,应该注意保证取样的代表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在水样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
1.1.1 充分振摇水样
为了使检测的水样具有代表性,在对原水进行取样前应对样本进行充分振摇,目的是使水样中的悬浮物尽量散开,使水样更为均匀。对于经过处理设施处理过出水,在检测前也要对样品进行充分振摇。大量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对水样的化学需氧量进行检测时,经过充分振摇的水样更具有代表性,其测定结果更加稳定准确。
1.1.2 水样摇匀后立即取样
污水中的不均匀悬浮物很多,在进行充分振摇后应立即取样,避免因悬浮物迅速下沉而对水样代表性造成影响。即使用移液管吸口在样本的上、中、下不同位置提取样本,其浓度与实际污水情况仍然存在偏差。因此,务必做到将水样充分振摇后快速取样。尽管振摇会导致气泡产生,容易使样品在体积上存在少许误差,但相比前面提到的样品缺乏代表性的情况,其误差不会对结果造成决定性影响。
1.1.3 取样量不能太少
对于化学需氧量浓度高的水样,可以用量筒进行多次逐级稀释。需要注意的是,取样量不能少于5毫升。如果取水量过小,容易出现污水中的某些导致高耗氧的颗粒无法被吸取的情况,这样检测出的化学需氧量结果会与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同等条件下,分别采用2.00、10.00、20.00、50.00mL取水量进行检测实验,发现2.00mL原水测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相比之下,10.00、20.00mL水样测定的结果则较为稳定;化学需氧量结果规律性最好的是50.00mL水样。实验充分证明取样量对于最终检测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移液管吸口的口径大小也是影响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的因素之一。特别是遇到水样存在粒径较大的悬浮物时,标准移液管会因为口径小而很难将水中的悬浮物吸取上。与此同时,由于口径太小,移液管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吸取足够量的水样,而经振摇后均匀分布的悬浮物已经开始沉淀,此时吸取的样本与真实的水质存在误差,从而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当遇到污水水样存在较大悬浮颗粒的情况时,继续采用吸口较小的移液管来提取样本就不符合科学检测的操作规范了。此时应该采用口径较大的移液管,保证水样中的大粒径悬浮物能够被快速吸入,进而确保最终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因此,在对化学需氧量浓度较大的原水进行检测时,要确保提取的水样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仅仅考虑重铬酸钾加入量及滴定液浓度要求而减少取样量是不可取的。应该保证水样的吸取量满足检测需要,在此前提下,再对重铬酸钾加入量及滴定液浓度进行调整。
1.2 盛装水样的容器
盛装水样的容器有特殊要求,要禁止使用塑料容器。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塑料容器的材质中混有催化剂、增塑剂等物质,容易对水样造成有机污染;另一方面,一些塑料容器容具有许多微孔且交联度低,水样中的有机物容易被其吸附,导致检测结果数值偏低。因此,要避免选用塑料容器,而最好使用磨口塞的玻璃容器。
1.3 水样的保存
在保存水样时,先用水样将盛装的容器淋洗一下,保证容器内外吸附成分一致。采集水样后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测,防止因水样中的微生物的作用导致化学需氧量发生变化。对于需要进行暂时保存的水样,可以适当加入硫酸,使其pH值
1.4 水样的均化
废水中往往存在一些固体大颗粒或悬浮物,实验证明,它们给水质的均化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容易影响所提取水样的代表性,造成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与实际水质存在较大偏差。
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水样均化对于确保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真实准确的重要性。对快速测定水样化学需氧量的方法来说,尤其要注意确保水样的均化。在实际中,可以用水浴超声器作用5分钟来达到均化效果。
2 试验条件的控制
化学需氧量指标具有很强的条件性,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任何一个条件如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的变化都会给化学需氧量的最终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实验条件、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控制。
2.1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加入量
在对污水进行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实验中,一般要采用浓度为0.25mol/L的重铬酸钾。在污水提取量为20.00mL的前提下,样品中的重铬酸钾加入量为10.00mL。针对一些污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的情况,为了满足上述实验条件,通常情况下都采取减少样品提取量或者对样品进行稀释的方法。但是对于生活污水来说,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有效满足样品应该具有足够代表性的要求。此时应该对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加入量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实验,我们把重铬酸钾浓度降低到0.025mol/L,此时不容易观察分析的滴定终点,而且颜色变化不明显。因此,如果出水的化学需氧量较小,我们可以使用浓度为0.05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如果原水的浓度较高,我们可以提高重铬酸钾的浓度,采用0.5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并对加入量进行适当调整,保证样品的滴定体积与滴定空白的体积的差减量足够明显。
2.2 滴定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硫酸亚铁铵浓度计算公式如下:
C[(NH4)2Fe(SO4)2]=0.250×10.00[(NH4)2Fe(SO4)2]
当硫酸亚铁铵浓度为0.1mol/L时,浓度0.25mol/L、体积10.00mL的重铬酸钾丝毫没有消耗,需滴定25.00mL的硫酸亚铁铵;由于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作用,重铬酸钾被消耗一半时,最后硫酸亚铁铵的滴定体积为12.50mL。为了减少分析滴定误差,滴定体积最好保持在20~50mL。因此,建议使硫酸亚铁铵浓度稍大于0.05mol/L,通常情况下以0.055mol/L为宜。这样使样品的消耗体积与滴定体积较为适当。
2.3 其它控制条件
①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做到细心细致,保证溶液配制的准确性。实验中的试剂使用要做到统一规范,避免带入系统误差。
②为了防止有机物对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影响,在对仪器进行清洗时,尽量避免使用肥皂水,而应该用清水或酸来淋洗。
③水样回流消化分解时,为了防止出现有机物挥发而影响化学需氧量测定的情况,要做到充分冷凝。
④对于化学需氧量浓度高的水样,进行多次逐级稀释时,取样量不能少于5ml。
⑤加热回流期间,禁止断电、停水,以免化学需氧量检测结果受到影响。
⑥回流冷凝管不能用软质乳胶管,否则容易老化、变形、冷却水不畅通。
⑦用手摸冷却水时不能有温感,否则测定结果偏低。
⑧滴定时不能激烈摇动锥形瓶,瓶内试液不能溅出水花,以免影响测定结果。
3 结束语
实践表明,保证污水样本具有充足的代表性,是对生活污水进行水质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关键环节。很多因素都会对样品的代表性造成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将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样本化学需氧量检测还会因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S].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2版.
[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上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污水监测范文4
关键词:废水;环保;回收利用;成本;质量;节能减排
1 概述
预拌商品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水。例如:(1)生产主机(搅拌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必须清洗,否则,砼垢就会越积越多,一则增加搅拌电机的负荷,再则,加快设备磨损、老化。(2)在搅拌车装料时,往往会有些混凝土漏在地上,如不及时用水冲洗,废料就会硬化。(3)搅拌车在卸完料混凝土后,罐内还会残留一定数量的混凝土,日积月累,就会影响车辆的载重量,同时也会增加车辆的耗油量,所以搅拌车经常要洗刷料罐,这是产生废水(污水)的主要来源。这些污水中的主要成分为:砂、碎石、水泥、煤灰、矿粉等不可溶物还有可溶性原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混凝土拌合用水和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总称,包括: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和海水等。”的规定。目前,许多搅拌站都利用水池将污水储存起来,在水池上部装上搅拌机,使之污水中的不可溶物不会沉淀。然后,向污水中兑入清水,使之成为生产用水。在设备清洗环节内部形成闭路循环,从而达到零排放。此举为公司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达到了环保要求。
合理的使用污水,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解决污染环境的难题。但是,如果盲目的、不规范的使用污水生产,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我们经常会接到客户的投诉,反映混凝土的塌落度不稳定)。甚至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最怕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
我对公司的污水进行定时、定点的取样检测,其记录数据如下:
以上表格显示,污水的不可溶物(水泥浆)含量波动很大;污水的不可溶物含量范围较大。最小值8.78g/L,最大值113.88 g/L。甚至更高。由于我们是采用污水洗刷车,当没有清水补充时,污水的含固量就会越来越高,对生产极为不利。
2 监测与使用
首先,我们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lg(1/T)=Kbc):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厚度b成正比的原理。制作一个检测装置,它可以随时检测污水中的含固量,向控制设备提供一个模拟信号。控制器根据模拟信号的大小,控制变频器的频率,调整污水抽水机的转速,达到控制污水量的使用。其控制流程如下:
当生产系统工作时,按配方要求,向搅拌机下骨料、粉料、助剂、水,这时清水泵和污水泵同时启动,(方案一:污水取样在主管道,只有生产时才检测水质的含固量。方案二:专用小水泵实时取样。)污水泵提供污水样,通过检测器检测、分析后向控制器提供一个模拟信号,同时向显示板,指示污水的含固量。(也可以定做成触摸屏显示)如果检测的结果,污水的含固量在正常范围内,(4%以下)控制器发出指令,变频器启动,污水泵运行,向生产线“液体称”供水。如果检测器检测结果:含固量超4%,控制柜向变频器提供一个负信号,降低变频器的使用频率,污水泵转速减慢,随即出污水量减少。说明:清水泵的转速不变,也就是说,配方的用水量不变,污水量少时,清水量增多。当污水的含固量超过10%时,控制器关闭变频器,污水泵停止工作并声、光报警。同时控制器开启清水电磁阀,向污水池中注入清水。只有污水中的含固量在使用范围内,污水泵才能启动。当某一标号,不能使用污水时,可以手动关闭污水泵。
3 投资与效益
混凝土搅拌站产生污水是必然的,科学的使用污水生产混凝土是明智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的“污水监测控制器”,投资金额少,但它所产生的效益无法估量。
4 附图
参考文献
污水监测范文5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后评估 大气监测点位
0 前言
根据统计资料,截至2012年5月底,福州市区已建有3座城市污水厂投入运营,处理能力达42.5万吨/日,这些污水处理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但是污水及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却越来越严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多数污水处理厂在设计和建厂时估计不足,有些污水处理厂被城区包围或临近城区,且多数污水处理厂基本采用敞开式处理构筑物露天运行,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已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环保部门收到的居民投诉日益增多,恶臭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恶臭来源
污水处理厂的臭气产生源主要分为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臭气源主要分布在进水泵房、预处理、初级处理、污泥处理上清液等,曝气池的搅拌和充氧也会产生部分臭气。污泥处理系统中的臭气来源主要分布在污泥浓缩、厌氧消化后的污泥脱水和污泥堆放、外运过程,由于对不稳定污泥进行压缩、剪切作用,产生蛋白质类生物高聚物,其分解产生大量臭气。恶臭物质主要是氨、硫化氢、甲硫醚和甲硫醇等。
1.1 恶臭成分
生活污水包含足够的有机硫和无机盐,微生物消耗有机物、硫和氮,分解有机物形成了各种有机气体组成的恶臭,恶臭中主要的无机气体是硫化氢和氨气。
硫化氢气体是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中最常见的异味气体,有氢气体是在厌氧条件下细菌还原硫而形成的SO42— + 有机物S2— + H2O +CO2,S2— +2 H+ H2S。在pH为9左右,99%以上的硫化物溶解在水中,硫以没有异味的HS形式存在,如果pH保持在8以上,硫化氢气体不会释放,低于这个pH值,会从污水中释放出来,而pH大于9时会释放出氨气。
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经过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产生大量的氨气。正常pH值条件下,氨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但当pH值升高时,氨气极易挥发,因此在使用苛性碱作为调节剂的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氨气浓度通常很高。
1.2 恶臭污染源
在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浓度最高处为污泥处置工段,恶臭逸出量最大的工段是好氧曝气池,在曝气过程中恶臭物质逸入空气。表1为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排放气体中硫化物的百分比。恶臭物质的逸出主要来源于预曝气池和曝气池,所占比例和曝气设计参数有关。
表1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气体中硫化物的百分比
处理单元 硫化物释放
进水构筑物
粗格栅
曝气池
预曝气池
初沉池(不包括堰) 4%~5%
4%~5%
4%~5%
50%~60%
1%
1.3 恶臭物质逸出方式
污水处理厂的恶臭物质逸出量受污水量、污泥量、污水中溶解氧量、污泥稳定程度、污泥堆存方式及数量、日照、气温、湿度、风速等多种因素影响。恶臭物质扩散有两种形式的衰减,一种是三维空间的物理衰减,另一种是恶臭物质在日照、紫外线等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化学衰减。恶臭的排放形式与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关,可以是无组织排放,也可以是有组织排放。目前城市污水厂的恶臭一般以无组织面源形式排放。
2 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
污水处理厂恶臭主要以无组织形式排放,无组织监测点位的设置是污水处理厂后评估大气监测的关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8—2000)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了设置的原则和方法。但实际监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形,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监测方案。
2.1 采样点位的设置
在监测前需全面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收集环评及批复、竣工验收及批复、气象等有关资料,了解污染源的产生位置和影响情况,从而为监测点位的设置提供依据。
监测点位应包括周界浓度最高点或排放源下风向的浓度最高点。需结合无组织排放废气的颜色、嗅味和地形等特点来判断待测污染物的运动状况和可能的浓度最高点,并据此设置监测点,设置的基本原则为:(1)一般监控点设在周界外10m范围内,与排放源的距离为2~50m,采样口高度为1.5m。(2)当采样口周围有树木、围墙等障碍物时,须将采样口抬高,并高出阻碍物20~30m。(3)有多个不同种类无组织排放源多处排放点时,应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给予解决。安排无组织废气的种类,与排放源的距离设置监控点,并结合企业的平面布置,尽可能减少监控点的数目。
污水处理厂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为100~300m,首先应根据环评结论、现场嗅闻调查预估大概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在下风向离厂界10m,50m,100m,150m……300m处设置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应包括无组织排放浓度影响最高点。
2.2 监测时间选取
应选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气象条件。采样时段应选择上午9点之前,16时之后,熏烟天气以上午8时~10时之间最为适宜,同时要注意避开阳光较强烈的天气和时段。
3 监测实例
下面以福州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说明无组织废气监测的点位设置原则。
3.1 恶臭来源
污水处理厂恶臭主要来自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污泥浓缩池及储泥池、污泥脱水机房。主要污染物为氨气和硫化氢。
污水监测范文6
色谱分析仪主要由气路系统、色谱分离柱、检测系统组成。为保证目标样本分析检测的正常进行对色谱分析仪各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连接安装等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在日常的环境污水监测中常遇到有机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如苯系物、有机磷、有机氯等。气相色谱分析成为经常性检测手段,本文将着重介绍气相色谱分析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化学分析中的二个概念
化学分析的目的:
1.要确定被分析物是什么性质,即给物质定性。
2.要确定被分析物中每个组份的含量的大小,即给物质定量
三、色谱仪器的重要指标
色谱分析仪器完成分析过程的工作原理:在已有效地对多组份样品进行分离后,用已知的标准物来比对、衡量目标未知物。由上述的工作原理可知,色谱分析仪器对同一种样品分析后所得结果的重复性是最重要的指标。
色谱仪器的重要指标主要有:
保留时间的重复性(重现性)
气相色谱仪器GC靠温度控制的稳定、气体流量的稳定、检测器的设计及制造手段保证其重复性。液相色谱仪器LC靠高压输液泵流量的稳定、检测器的设计制造、流动相的配比来保证其重复性。
2、色谱峰面积或峰高的重复性(重现性)
3、色谱仪器的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
4、色谱仪器的灵敏度(敏感度)与最小检测限指标(Mt)
四、气相色谱仪的介绍
气路系统
为了使检测过程中气相色谱仪器工作的稳定,气源(空气AIR、氢气H2、氮气N2)最好使用高压钢瓶供气。另外处于安全的考虑要特别注意连接管线的密闭性,尤其是氢气!
气路系统的主要部件:毛细柱进样口
气路系统的主要部件进样口主要分为填充柱进样口和毛细柱进样口,按照进样量又可划分为无分流/分流进样口,考虑到色谱分离柱的承载量限制,实际检测中一般使用分流进样口。由于在大多数的检测分析中所使用的分离柱有填充柱和毛细柱的区别,所以进样口的结构也有所区别。如右图所示为分流毛细柱进样口。
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检测器的分类
(一)、按性能特征分类
1、对样品破坏与否分为:
破坏性检测器:如FID、FPD;非破坏性检测器:如TCD、PID。
2、按响应值与时间的关系分为:
响应值为组分在特定时间内的累积量,积分型;响应值为组分在特定时间内的瞬时量,微分型。
3、按响应值与浓度还是质量有关分为:
响应值为取决于载气中的浓度,浓度型检测器,峰面积随载气流速增加而减小,峰高不变;响应值取决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质量型检测器,峰高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峰面积不变。
4、按不同类型化合物响应值的大小分为:
检测器对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响应基本相当,或各类化合物的响应值之比小于10,称通用型检测器,如TCD、PID;当检测器对某类化合物的响应值比另一类大十倍以上,为选择型检测器,如FPD、ECD。
(二)、按工作原理分类
对检测器的要求
1、希望在无组分流入时,即仅有载气通过检测器时,其响应信号曲线-基线,是稳定而无波动的,即噪声和漂移的要求。
2、希望极痕量的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就有响应,即灵敏度和检测限的要求。
3、希望在某些情况下,所有进入检测器的组分均有响应,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仅对某种类化合物有响应,即选择性要求。
4、希望保持高效毛细柱的分离效能,就有死体积的要求。
5、希望十分窄的谱带快速通过检测器时,峰形不失真,即检测器的响应时间要求。
6、希望定量正确可靠,即相对响应因子、线性和线性范围的要求。
五、气相色谱仪使用中的问题及解决
无峰或峰很小
解决方法:
A.色谱柱是否与进样口和检测器正确地连接。
B.进样口是否漏:更换进样垫,检查进样衬管是否损坏
C. 色谱柱是否与进样口连接?
D.FID点火了吗?FID高压静电正常吗?
E.柱中是否有载气,拆开柱到检测器一端检查。
F.火点着了吗?用一个玻璃片放在 FID 出口----有无水蒸汽冷凝?
检测仪器的输出值-- 数值是否大于 0.0?
观察色谱数据工作站或积分仪的输出信号有无变化
基线不好的问题
解决方法:
1.检查气源的纯度,更换气源;加装气体净化。
2.检查气路系统是否被污染,清洗被污染处。
峰型不好(拖尾)
解决方法:
最大的可能是柱过载,减少进样量或将样品稀释若干倍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试一下较厚液膜的其他色谱柱,前伸峰和拖尾峰均说明是非线形的分配――即色谱柱与样品不匹配,使用不同选择性的色谱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基线漂移
解决方法:
正确地使用高纯度的载气。
色谱柱老化。
色谱柱的最高使用温度不能超过该柱所规定的最高温度极限。
进样口温度与检测器温度要高于色谱柱的最高使用温度。
基线噪音
色谱图的基线噪音太高原因是进样垫流失或衬管被污染、气源可能被污染、实验室可能有异常的气体、检测器可能已被污染。
解决方法:
密封垫的类型不对或使用时间过常,需要更换,新的密封垫在柱温箱中老化过夜,以除去易挥发性化合物,密封垫不能超过使用温度(350 ℃);较脏的样品每进样15―20次后,更换新的衬管;选择正确的在线气体净化器 (traps),每使用四瓶气体,至少要更换一次气体净化器; 清洗检测器。
分析过程中基线位置突然变化
分析中出现基线偏离或漂移:
A、不规律地升高或降低
B、在整个色谱过程中基线不规律地升高或降低
偏离或漂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前次色谱过程中的残余的低挥发性流出物。
解决方法:
确保在两次进样之间有足够的平衡时间,检查体系是否有漏。
【参考文献】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