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际交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际交往范文1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际交往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失调的人际关系起着病原病因的作用。那些单身独居、亲戚朋友很少、不参加社会交往、缺乏社会联系的人比那些与亲人、朋友、社会活动密切的人相比死亡率高2―4倍。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不可能只独善其身而过得健康、愉快。人需要一种依属感,需要有社会联系和同别人分享内心的感受。对许多人来说,艰难困苦并非完全不能忍受的孤独。人常常因为不懂得与外界自然、社会和人接触、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经常陷入莫名其妙的苦恼之中。
心理学专家研究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裨益。据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鲁姗斯豪斯对2700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后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尤其是男性,寿命都比较长;那些没有亲密的社会活动、极少与亲戚朋友往来的孤独者的死亡率要比喜欢交往的人高3倍。
现代生活中人的孤立、疏远对人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它不同程度地削弱人的免疫力而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相反,生活在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中、人际交往多姿多彩的人,比那些不爱交际、过单调沉闷日子的人不易患病。据美国疾病控制防治中心对7000名成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最好、朋友最多的人死亡率最低。
生活的充实即意味着不断增加人与外界社会的联系,生命就旺盛。如果仅限于你居住的那个小天地,以此满足你的物质福利欲望,便一定会损害身心健康。
社会联系的破坏对人有很大的精神创伤。人如果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接触,外界广阔的天地就会变得狭小。例如,当退休时,通常是想象的安度晚年的时光,但同时也将会从受人尊重的环境中悄然离去,老朋友、老同事日渐减少,既是生活天地缩小的时候,又是开始感到孤独的时候,同时也是感受到身体不适、易于生病的时候。
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北欧国家的自杀情况检查,发现挪威的自杀率较丹麦和芬兰低 20%―30%。在研究这一现象时,研究人员发现挪威人的社会活动整体水平较高,人们与家庭及朋友的联系比较密切,参与社区活动比较积极,从事定向社会活动的人较多。丹麦中年妇女的自杀率是挪威同龄组妇女的4倍。其原因是丹麦妇女往往很孤立,缺乏与朋友的联系,在工作中施展才能的机会较少,对社会活动没有什么兴趣。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赫伯特・罗宾斯说:“一个真正成功的数学家如果诚实的话,一定会检讨他的人生是不是错过了许多富有意义的人际交往――跟妻子、孩子、同事、朋友们的交往等等。年纪愈大就愈不愿意为了数学上的成绩去付出这些代价。定理总比不上友谊,尤其是年纪大的人。”
人际交往范文2
幼师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幼儿感受交往的乐趣
中班幼儿一般是4~5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相比小班而言,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同幼儿的性格、认识水平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就不同。比如,有的幼儿性格开朗,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就强,而有的幼儿性格内向、害羞,这就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多给幼儿创造一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和乐趣,进而变得愿意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如,我们可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角色扮演活动,主题要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如海宝小超市、乖乖兔病了、今天我是服务员等,让幼儿扮演导购员、顾客、医生、乖乖兔、服务员等角色,这样,我们既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乐于投入角色的扮演中来,又锻炼了幼儿的沟通能力和与人交往技能,一举多得。
二、加强对幼儿的交往指导,使幼儿掌握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年龄小,还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在跟其他小朋友交往时,可能会出现争、抢、打、骂等不良行为,这就要求作为幼儿学习行为指导者的我们加强对幼儿的交往指导,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
比如,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如,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听到别人说“对不起”,自己要说“没关系”;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你”;和同伴、老师分别时,要说“再见”……另外,我们要教给幼儿在与人交往中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具体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如幼儿在玩积木、画板时,如果产生了矛盾,要教导他们绝对不可以攻击对方身体,而是自己做出让步,或者是达成统一意见大家一起玩;或者,我们可以向幼儿提问一些有关与人交往的问题,如“如果你和同伴在玩贴纸时,你们产生了矛盾,同伴生气打了你,你会怎么办呢?”“教室里有一个喜洋洋玩具,你和同伴都非常喜欢,你会怎么做呢?”等等,如果幼儿的回答合情合理,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如果想法错误,我们则要作出指出和纠正。总之,我们要教给幼儿正确的与人交往技能,以此促进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对幼儿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总结各种符合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的与人交往措施,从而为幼儿一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师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要点
一、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之间的交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怎么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来帮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首先,要教给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语调要柔和,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其次,要让幼儿更多的注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总看到别人的缺点,拿别人的缺点来取笑别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尊重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目地听从别人。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教师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怎样做,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最后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开辟了“玩具的新家”,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孩子在入园前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通过幼儿游戏活动他们可以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强夺、捣乱等,体验交往的乐趣。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孩子们的内部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快乐地学习。因此以满足孩子的情感为提前设计好教学活动,多采用小组探索、讨论等形式,让孩子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满足内心情感需要的同时掌握了知识技能。在一次认识蜗牛的活动中,我先将蜗牛这个主题给孩子,提出一些关于蜗牛的问题分支,让孩子们自己分工去寻找关于蜗牛的资料。第二天,我又带孩子去找蜗牛,然后养蜗牛,请孩子们分组观察蜗牛,探索蜗牛的秘密,让孩子在相互的争论、辩论和互助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也许孩子们所找到的知识还不够完整,也许在语言的组织上还不够妥当,但是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在对蜗牛进行探索和讨论。当他们在一起共同为一个问题寻找到答案的时候,他们学到的就不光是知识,更多的是知道了怎样和自己的同伴交往,怎样快乐地学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实现了认知、情感和技能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比其他孩子更会察言观色,更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一个友善的微笑、亲切的问候、充满爱意的抚摸都会让他兴奋不已。对待这样的孩子,老师最好蹲下来和他们谈话或交流,首先在视觉上给他平等的感觉,日常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尽量采用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抚摸头、肩膀等身体语言和动作,用充满爱的、鼓励的眼神注视他们,创造较多的语言沟通机会,让这些孩子充分体验到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
教师如果注重交往互动的价值,对胆小、内向的幼儿充满爱心、尊重,善于用适当的方法接触和引导他们,实行双向交流沟通。那么,这些孩子对教师也亲近、信服,容易接受教育,敢流露自己的情感、自尊、自信,有一定的创造精神。那些自信心差、胆小畏缩、缺乏上进心的孩子,从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中都感受到了老师的喜欢。
幼师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关文章:
1.幼教如何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2.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3.如何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性;交往的障碍;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是人际关系的构成条件,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它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尤其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大家都努力通过人际交往来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人精神愉快,充满信心,而且会使人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比如:抑郁症。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且价值高。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不断完善自己的经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获得和交流知识信息的社会活动。在当今信息化充斥的社会里,那些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必然在自己与社会之间筑起一道道屏障,从而孤陋寡闻。因此,人际交往不但能够使人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信息的沟通又必然成为大学生成功道路上的剂。
二﹑构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普遍较低,本人认为除一些客观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原因。
1.不愿意去交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出于个人动机比如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等原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用和需要,因此导致不主动,甚至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回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二是家庭教育。家长与学生的命令式对话不利于从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心态和习惯。三是学校教育。我们传统的学校,语文课上主要以读书、看书为主,很少有说话方面的训练,因此有的大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和任务,但当与人沟通和交往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心理焦虑等心理现象,最终养成不愿与人交往的习惯。本人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时抓起,这样在拥有良好心态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从心里重视人际交往的意义,从而积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2.不懂得如何去交往。很多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知识,不懂人际交往原则,如何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如何掌握人际交往的发展阶段,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不利的因素等。因此他们普遍感到人际交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不知该怎样相处,相处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
3.不擅长去交往。据调查,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一般刚入校的大学生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且适应能力较慢,尤其是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特别紧张,不够大胆,不会主动交往,甚至有少数同学有自闭心理,又加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技巧,缺乏交往的经验,有时候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他们交友的愿望也很强烈,但总感到没有机会。本人认为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不熟练,阻碍了他们和他人交往的顺利进行。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比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要遵守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换位原则、以诚相待原则、礼貌原则、互利原则。
我认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老师以及与其他人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探讨不同的学习方法,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总之,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人交往,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人际交往的作用,都会为大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人际交往范文4
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就是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这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时,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这种美化有可能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其缺点的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她(他)看来也是无所谓的,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让人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
人际交往范文5
关键词: 人际交往 中职班级管理 学校生活
人类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耦合的网络体系,每个人都处在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类型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此话也许说得绝对些,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中职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所以培养好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无论是对其在校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是对其毕业后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及意义
人际交往是指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有关人员通过各种手段,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和意向,进行沟通、理解并发生相互作用的交际活动。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社会化即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从而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开始发展自己的过程。如果没有其他个体的合作,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个过程的。从人际关系中得到的信息、机遇、扶助可以助人们走上成功之路。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中职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中职学校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也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际交往就是个体学习、掌握并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过程。
2.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影响,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个性,有利于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
3.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
人际交往能够消除孤独、交流情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人往往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同时心理学家也从各个不同角度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如果人们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交往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那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他们有着一系列有利于积极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个性特点,如友好、可靠、替别人着想、温厚、诚挚、信任别人等。
二、中职学生特点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个性心理问题。
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或属于留守少年,感受到的家庭温暖很少,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精神上萎靡不振。部分学生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就不理想,可能受到社会、老师、家长的忽视、轻视甚至鄙视,不少中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2.学习心理问题。
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这些使得不少学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对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3.自我心理问题。
不少中职学生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听到的只有指责和不满,常常看到歧视的眼光,以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即使是那些稍微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自暴、自弃现象严重。而一部分中职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又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因此很少考虑尊、重别人,只一味索取,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三、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途径
职业教育的任务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不仅要指导就业,更重要的是要指导人生。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前提。
学校是学生一生中可塑性最强时期的主要环境。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是构造青少年社会经验和他们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与情感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爱,可以从中陶冶感情,学会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对待别人,养成热情合作的性格。相信人类有美德,世界有真理,才能较容易地把这种关心他人的感情、行为从学校扩展迁移到其他的社会环境中,从而切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2.开设团队游戏课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最佳方式。
团队游戏是一群人遵守一个或若干个规则而进行的健康、快乐的游戏活动。这种旅游活动通常通过情境设置、参与活动而达成某个目标,如愉悦身心、竞赛、合作、沟通、训练、教育和辅导等。将团队旅游引入心理辅导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会沟通、树立自信、学会表现,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最佳方式。
3.发扬团队精神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个群体不能形成团队,就是一盘散沙;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当然就不会有战斗力。一个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团体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经常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在参加活动中学会沟通、学会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创造精神,激发他们与人交往的热情,从而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使他们团结进取,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加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组织管理能力是现代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在学校范围内,主要是通过成立班委会或学生会等方式来培养这一能力,它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做法能激发学生的工作愿望和工作热情,增强学生间建立人际交往关系的积极性,同时增长才干、增添自信心,积累与同学间相互交往合作的经验。
总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中职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中职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2]郑永廷.人际关系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方略,学校管理[J],2006,5.
人际交往范文6
――帮助残疾学生减轻人际交往的心理压力
有人际交往心理症结的残疾学生,绝大部分对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虽有自卑、自我为中心、多疑、封闭、嫉妒等心理问题的存在,事实上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和关心,希望有人能倾听他们的诉说,有人能帮助他们对内心矛盾做出解释。这就要求我们特教老师合理地应用疏导、沟通、宣泄等心理辅导策略,帮助他们把内心的苦闷表达出来,缓解其情绪压力,以达到消除心理问题的目的。
――帮助残疾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不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教师应让残疾学生学会正确地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在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在与别人的交往和团体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认识自己应负的责任和应有的义务,从而自觉地调节情绪,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要帮助残疾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如果不能正确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或只看到自己的缺点,都可能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因此,增加残疾学生的自我认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通过情绪体验,保持健康的情感生活,通过自我监控,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交往习惯,不断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才能使他们的个性获得健康发展,交往活动顺利进行。
――教育残疾学生悦纳自己和他人
能否悦纳自己是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积极和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悦纳自己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状态。这里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对待得失,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了解缺陷的性质、成因及后果,消除他们对缺陷的耻辱感。明白自己的独特性,从各方面找出真实自我,建立自尊、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引导残疾学生认识接受痛苦与困难是生命的一部分,协助他们用积极的方法面对痛苦和失意。同时,要教育残疾学生相信他人,接纳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善于取他人之长。要让他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社会,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心理状态,具有了这种心理状态,既有助于人际交往,也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让残疾学生学会喜欢自己,也喜欢别人,学会爱他人并能体验和接受他人的爱,尊重自己,同时更尊重别人,以奠定平等交往的心理基础。
――教给残疾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
在人际交往中,当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需求时就会产生交往冲突,这就必须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心理调适。让残疾学生学会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苛求他人,不要追求完美,要学会谅解别人,;让残疾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会使心理上的距离缩短;让残疾学生学会关心:关心别人要无私,关心别人,别人也会转而关心自己,一旦彼此之间能互相关心,人际关系也就自然亲密了。
――教给残疾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在指导残疾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时,首先要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以诚相见,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残疾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发展程度的限制,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自我中心,即只按自己的意见、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人际交往中心理症结的重要原因。教师要教育他们尊重和关心他人,使他们逐步脱离认识上的自我中心。其二,指导残疾学生待人处事要热情诚实、谦虚友善,要讲究礼貌、学习礼节等。其三,学会微笑和赞美。一张笑脸就是一封介绍信,自然的微笑会使别人悦纳自己,在交往中真诚地赞美别人的优点有助于交往的成功。每个人多少都有一些值得赞美的地方,通常学生可能由于太注意自己,因而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赞美之处,如果能仔细观察,并对别人的优点不嫉妒,就能发现确实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赞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