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的家长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感人的家长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感人的家长会范文1

可以想见,校长的话别会一定很特别。

就在头一天,副校长Sieck-Zietzlof 女士给每一个小学生发了一张便条:"明天将是校长最后一天在本校工作。我们有一个出其不意的想法,就是请每位学生明天上午带一枝花,中午11点在校园中心岛举行话别会,也欢迎家长到场。这个主意没告诉校长,请保密。"

第二天近中午时,孩子们早已坐在校园中心最美的植物园石阶上,每人拿着一枝鲜花。远远望去,鲜花满山。 家长们则像坚强后盾,和孩子们站在一起,面朝那个不久前刚刚完工的柳枝拱门。它把中心岛烘托成一个天然舞台。

很快,副校长搀着被蒙住双眼的校长走到了“舞台”的中央,那里有一把象征皇位的椅子,还有人给校长戴了一顶皇冠。因为谁都知道,校长的名字和“皇帝” 的德语发音相同,这样的安排真是用了心思。

终于,校长的眼罩被取下,面对举着花向自己欢呼的孩子和充满笑意的家长,他的眼睛湿了。镇静了一下,他忍住眼泪开玩笑说,他一大早到校后就被控制了,并且被告诉不许出校长办公室。 现在,他明白了。他非常感谢大家的好意。他说,他将会想念学校和学生的。

谁都知道,校长是为了在退休之前的最后几年不再离家太远而调动的。因为校长太太也一个校长,并且家在另外的城市。每天,校长都早早出门,从高速公路开车几小时来上班, 这么多年,从没有改变。接着,教育局的官员盛赞校长的功绩,并十分同情地说,现在该是校长与家人团聚的时候了。

谁都知道,是校长一手建成了这个当地最美丽的小学, 他还被当地报纸称赞为最有远大目标的校长。

记得我们家的小男孩 LEO 入学前,我们曾收到校长寄给每个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除了祝贺和欢迎孩子入学外,还有几份说明材料。其中有一张是需要购 买文具的清单,文具中包括红、黄、蓝、绿、白几种颜色的塑料夹,并特意注明黄的要不透明的。

孩子上学后我们才知道,那些软夹子分别装各门功课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而那个不透明的黄夹子,是用来交换学校和家长信件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信箱”!

这个夹子之所以用明黄色, 是由德国邮政的颜色而来的, 而充当邮递员的, 则是不知不觉中的孩子。

校长有什么通知,老师有了什么季节报告,学校要举办什么活动,孩子回家就会说:“快看黄夹子,里面有给你们的信!”

而你若要回应或者对老师有什么问题,写张条子放到黄夹子里。第二天孩子上学,老师会打开每一个学生的黄夹子,取走家长的信件。

就这样,因为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个特殊的黄页夹,家长就不会错过学校的每一个活动,也不会耽搁对孩子的了解;学校呢,对家长的要求也一清二楚。这样,既免去了通知来通知去的麻烦,也省去了对孩子表达不清的担忧,真是两全其美。

我们家的男孩从一年级跳到二年级后,我们正想了解需要为孩子购买什么教材和作业本时,黄页夹里就有条子了。除了约我们与新老师见面外,我们想知道的,单子上都有。

一来二去,交流通畅得很,孩子也有了提醒你的责任感。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就这样巧妙、便利而安全。

同样是在这个校长的带领下,校园被改建成了这一地区的典范。 学生和家长们曾在校园里进行过一次次像过节一样的建校劳动。

原先的校园, 特大的中心空空的,只有几棵参天大树。校长是在家长会上宣布修建计划的,他还把设想画成了一张大图, 贴在布告栏上。你若不同意,就去提建议, 校长会诚恳欢迎。

开始,有些家长觉得建校计划与教学关系不大,不那么上心,有些意见。但是新校园的设想,首先让孩子们兴奋。校长也有高招,在地区资助外,要自己筹资的时候,来了个募捐活动。不是直接敛票子,而是结合进了学校运动会。

可是,这怎么结合呢?听我一说,你肯定叫绝。

运动会那天,最后一项是围着室外运动场全体长跑,跑一圈,捐0.3欧元。孩子们都想显示自己的速度、耐力和强壮。最后, 高年级有的孩子跑了11圈,一年级的跑了3圈 。 LEO是7圈,该捐2.1欧元。因为LEO把祖父母的名字也报上了,我们的捐款数就是10.5欧元。最后,学校共募得捐款4千多欧元。这个数字连同用途,被公布在一个大黑板上。

所以,当校园里有大卡车卸沙子、运石头时,家长们心中就有数了。果然不久,就接到了学校通知,请家长与孩子分时分批参加新校园建设。

那是一个星期六,阳光灿烂,是过惯了阴雨天的德国人最高兴的天气。 还没有到学校,就看见通往学校的路上,家长和孩子们一身工作服,带着各种工具往学校走,那架式好像是出席一个大的庆祝活动。孩子多的人家,干脆开着车,带着一车的孩子和工具。

你会说,怎么就那么煞有介事?告诉你, 这就是典型的德国人。你想像不出德国人是怎样看待体力劳动的, 他们能将你认为是受苦的事情,变成快乐的节日。而且要劳动就要像劳动的样子,从上到下,连工作帽和手套都配备着, 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劳动的地方肯定有泥水,孩子们全部穿着防水裤和胶鞋。

关键是,德国的家长们已经有这个意识了:修建新的校园,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有责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让人佩服的是,劳动日的安排极有秩序,分工也十分合理:首先,分上、下午组。其次是母亲们带领女孩子和年龄小的孩子们,在园丁指导下植树; 父亲们则带着男孩子铺石头小路。 一个小学生的妈妈说:" 瞧这些男人们,活干得多漂亮,像是专业人士铺的。" 另一位妇女说:" 他们已经在自己家练过手了,是到这儿比赛来了。" 你别说,这话还真有道理。因为住在这个小区的人们大都有自己的房子, 自己家的建设绝对少不了前花园,那么,铺路也是小试过的。这样,爸爸们在校园里的比赛场面就十分有趣了。

最完满的安排还是在教学楼的大厅里。三两个家长专门做后勤,摆好桌椅, 设立休息角,供应咖啡、茶和矿泉水,还备了几箱苹果。午饭也是由她们准备的,有新烤的奶酪面包,还有热了的香肠,让人蘸芥末吃;为下一拨家长和孩子准备的则是几个自家烤的蛋糕。

劳动过后,大家端详着成果,还真的挺棒: 一座木头吊桥,几座阶梯小山,数个苗圃,树林和弯曲的小路所衬托的全景已初具规模。 后来,加上园丁的帮忙,校园中心变得美丽如画。谁能不说校长有远见卓识呢?

所以,当小学生代表念话别词时,他们真诚地带上了自己做的拼贴画送给校长做纪念;老师们则吹拉弹唱,表演了有趣的节目,并纷纷赠送礼品。因为校长的家在海边,所以,礼物中有海边度假用的沙滩椅,有防晒眼镜,甚至有太阳油。家长代表的讲话最感人,她是噙着泪花以诗来叙述校长的功绩的。

最感人的家长会范文2

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亲情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必要性――当代小学生亟需加强亲情观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比如家庭观念、幸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影响了家庭生活,甚至由此引发出诸多家庭矛盾。家庭暴力、学生离家出走,乃至亲人之间相互残杀的惨剧都时有耳闻,学生的亲情出现了问题,一些小学生对于亲情的认识甚至存在严重偏差,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对父母之爱缺乏感恩之心。中华美德提倡敬老爱幼,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天性,但是,很多小学生对父母的亲情之爱并不懂得回报,认为理所当然。他们享受着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疼爱,却压根没想到自己也应该关心父母长辈,缺少或没有感恩之心。其二,漠视他人亲情。每个人身边的亲情都是最为珍贵的,然而,一些小学生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除了不能领会父母的亲情之爱,还无法体会到他人对亲情的珍惜之情。在同学或朋友为失去亲情而悲痛的时候,这些小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冷漠和无情,令人看后心寒。

2. 可行性――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亲情教育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特点,还具有人文性特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依据新课标编写的几个版本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都编排了大量的亲情教育课文。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弘扬民族文化,体现伦理亲情”方面更为突出。在教材的“阅读与积累”“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等几大板块中,都分布有亲情教育的内容。笔者对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进行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教材上的阅读课文共有286篇,与亲情相关的课文共有48篇,超过百分之十五。仅高年级阅读课文,直接表现亲情的,四年级课文就有《但愿人长久》《桂花雨》《第一次抱母亲》,五年级课文有《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少年王冕》《清平乐 村居》《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六年级有《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鞋匠的儿子》等,此外,还有一些虽然不以表现亲情为主题,但其中有着美好亲情渗透其中,给人以情感的熏陶,如《二泉映月》。该文表现的是一种对生命、对生活的抗争,但课文中字里行间仍然可以感受到师父(其实是阿炳的亲生父亲)对小阿炳的慈爱,已经长大后的阿炳用琴声对恩重如山的师父的怀念。此外,其他板块的教学内容也有亲情教学内容,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亲情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感氛围,以情传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情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感气氛中,就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文中的情感因素,首先自己受感染,然后再把获得的感情融化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去体会更丰富的情感。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月光启蒙》一课时,教学伊始,我就为学生营造起一种浓浓的亲情氛围,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对学生说:“月夜下,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着动听的歌谣,那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尤其配上母亲那甜美的嗓音,那就更让人怀念无比。”接着,配上音乐进行范读。在我充满情感的语言之中,在听到我配上音乐的范读时,学生都沉浸在了那浓浓的母子亲情之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再把自己朗读课文时候的感觉,分享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畅谈自己记忆中家中长辈最感人的画面,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情感,阅读文本中的情感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共振,实现了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升华的目标。

2. 在习作和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亲情。爱是一种体验,学生只有到生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亲情教育内容,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亲情内容,产生亲情体验外,还要精心设计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感受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亲情教育。

笔者经常根据当天或最近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际情况,布置亲情作业或开展课外亲情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巩固对亲情的认知和理解,用心去体验家庭生活的浓浓亲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习作2”《爸爸(妈妈),我爱你》时,我就组织了一次亲情课外活动,活动的主题和名称就定为《爸爸(妈妈)的爱》,我让学生先用一周的时间对父母进行具体的观察,看看父母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为自己付出了哪些,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也可以用镜头拍摄下感人的瞬间,在下一个周一的班会课上进行交流。结果有的学生看到了爸爸的严厉,那是一种父爱如山的严肃;有的学生看到了妈妈因为赶早给自己做早餐而来不及梳理的凌乱头发,那是妈妈默默奉献的爱;还有的看到了妈妈那双为了让子女穿戴整洁干净而常常泡在洗衣粉里导致一到冬天就开裂的手,那是一种从来不图回报的付出;还有的闻到了父母身上的汗味,那是人生的艰辛坎坷。一次的付出很容易,可是一生的付出就很不容易了,而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生默默地为自己的子女付出。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司空见惯的身边小事,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对亲情的可贵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在活动之后都情不自禁地喊出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习作也完成得很出色,内容不再空洞,流露出了真情实感。之后,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念给爸爸妈妈听,并且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结果在家长会上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反馈。家长都说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

这种人人参与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通过对亲人的具体观察和深入了解,密切了与亲人的关系,加深了与亲人的感情,从而培养了他们美好而健康的亲情,并形成正确而健康的亲情观。

3.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亲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亲情观。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要把它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去。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将亲情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特色,使整个校园充满亲情氛围。

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极为重视亲情教育,学校的板报、走廊,都悬挂有表现亲情的古诗和名言警句,比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百善孝为先”等等。笔者作为语文教师,又兼做学校的书法教师,我在组织学生书法竞赛时,要求书写的内容必须与亲情有关。对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进行装裱,除了展览,还长期挂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供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观摩、品味,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的亲情观念获得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