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德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尔德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尔德节范文1

制片人布鲁诺・蒙赛尼翁在他的新作《格伦・古尔德后传》中说:“对格伦来说,音乐是一种脑力过程。”这部影片将带领你走进古尔德的音乐脑海――一个精彩纷呈而又不总是那么让人舒服的地方。

“有好多次,我排练了某个曲子,然后在某个星期一的早上十点走进录音间,这时候我满脑子同时有十六种――不是只有两种,而是十六种――不同的意念,思考着这首曲子应该怎么弹法。”古尔德在片中的某处一边沉浸在自己的辉煌音乐里,一边说道。“这种有多种途径可选的感觉的确是一种相当美好的奢侈。”

在片中另一处,古尔德大谈对人群的畏惧,好像充满了偏执,他说:“我讨厌观众。不是说作为个体,而是大群体的观众,我讨厌。我认为他们是一种邪恶的力量。”至少他对自己深信的观点敢作敢当;1964年,他抛弃了蒸蒸日上的演出事业,蜗居在老家多伦多,过着他所说的“一种霍华德・休斯式的秘密”生活。(休斯是美国富商、飞行家,创办休斯航空公司。20世纪50年代起曾陷入怪异的隐居状态。)

这部制作考究的影片2006年10月20日晚在纽约的沃尔特・里德剧院首映,以此展开长达一个月的《揭开古尔德面纱》电影节。这是林肯中心“表演艺术大师”系列的组成部分。该片最近也由“理想观众”(ld6ale Audience)公司发行了影碟。

同晚放映的是蒙塞尼翁先生执导的另一部影片,古尔德在去世前一年的1981年录制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蒙塞尼翁是一位音乐家兼制片人,在林肯中心“表演艺术大师”系列中还有他的其他作品。他和古尔德的交情很深,据他自己撰写的节目介绍说,他执导过七部“以古尔德为主角”的影片,编辑过一套23集的电视系列节目并撰写过四本专著讲述古尔德。

仅仅把古尔德先生称为《格伦・古尔德后传》中的一个主角人物掩盖了其更加深刻的含义。影片中弥漫着一种半宗教颂扬式的空气,它的叙述是通过一系列画外音角色,这些人都是在古尔德去世后才认识这位音乐家,并且由此而深刻触动自己的生活。

这种敬畏迅速蔓延,不断地谈论到神父与先知,并联系到上帝,甚至让深受古尔德感动的观众也感到乏味,尤其是对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1981年第二次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录音给人带来狂想一般的感受(古尔德正是以他1955年第一次录制的“哥德堡”而名声大噪)。不过,一位被蒙塞尼翁先生称为莫斯科宣传家的俄罗斯女士把古尔德先生描述为“一个神话般传奇的人物”,人们对这种评价还是认可的。

蒙塞尼翁在他的一项更有争议的陈述中说,古尔德先生“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地方”。实际上,古尔德晚年的整个公众角色即便不是造作的,似乎至少也是一件考虑周密的艺术品。

他生前总是不断地被人拍摄,即便是自己在拍片时也是如此,而且他也沉溺在这种关注当中。当一位摄影师走近录音间里的古尔德,问他:“给您拍张照片怎么样?”古尔德先生却猛然变了脸色抗议道:“非拍不可吗?”

人们往往忍不住会把古尔德晚年的整个公众生活看作是一场表演,整个世界就是他的观众:既被他所厌恶,又受到他热切地奉承。他在一辆火车上用一只手在空中比划着弹琴,指法显示出是肖邦的作品――当然是一如往常带着手套(因为据称这只手血液循环不良),看起来宛如一只布袋木偶。他面对动物园的大象指挥并唱着的音乐。

但是,整个影片的核心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古尔德的音乐表演当中,不论它们是怎样的支离破碎。实际上,这种支离破碎多少和古尔德式的审美相一致,他正是从无以计数的细小片断当中精心选择合成制作出富于冲击力而一气贯通的录音的。

人们满怀惊异地看到古尔德先生即便不动手指头,他丰富的头脑也总是携带着那么多的音乐,而且不需要乐谱。(来段理查・施特劳斯配器密集的歌剧《埃莱克特拉》,还要配上热情高唱的人声线条?没问题!)最不可思议的时刻是古尔德先生一边流畅地穿行于巴赫未完成的《赋格的艺术》末段赋格的段落,一边滔滔不绝地进行主题分析并引用阿尔伯特.施韦策的论述。(施韦策,法国基督教牧师、哲学家、医生及音乐家,曾获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

尔德节范文2

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这一带被称为人间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些地方,多是一马平川,河网交横,芦荡连天,放眼望去,没有尽头。水清清,草绿绿,天蓝蓝。一叶渔舟从天地相接处荡来,似从天而降,又似水中冒出。天籁般的渔歌由远渐近,常使人忘了自己身在何处。难怪诗人感叹:“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川南长江水乡,却又是另一番景色。这里是丘陵地区,山峦起伏,高高低低。长江在我家门口拐了一个大弯,从西北方流来,向东北流去。站在长江拐弯处向上游望去,滔滔大江向胸中涌来,顿觉心胸能容山川;转身看下游,大江从心中滚滚奔腾而出,平添万丈豪情。一条条溪水,从江边深深浅浅的山沟里流出,汇入长江。溯溪而上,溪边又有一条一条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溪水,从高高低低的山沟淌出,汇入溪中……江河、大小溪流,像粗粗细细的血管,布满了大地。山、丘被水滋润得生机勃勃。天高云淡,山青青,林葱葱,水潺潺。

溪边的山坡上,是一片片鳞次栉比的梯田。天旱的时候,用龙骨车从溪里往梯田中车水;雨水多时,把一梯田的水放入溪里。水,使这一带成为鱼米之乡。秋天,稻子熟了,山、丘披上片片黄金铠甲,富足而华贵。冬日,田里蓄了水,像一片片镜子镶在山坡上,天上的白云仿佛在山坡上飘动。水,养活了这一方的生灵。

水乡的孩子,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记得儿时,一天不玩儿水,就打不起精神。玩儿水的诸多方式中,最有趣的当然是游泳了。但是,学校不准,父母不让。因为常有人游泳溺水而亡。父母允许、孩子又喜欢的玩法,就是抓鱼了,既好玩儿,又可以改善生活。在水深的河里、溪里摸鱼,是要大本领的,我们几个小伙伴不大行。我们经常干的,是竭泽而渔。

梯田放水,是将田埂打开一个缺口,让水流到下一块田里。天长日久,在缺口下方田边便被冲出了一个坑,我们成之为田巴荡。田巴荡的水比田里的其他地方深,于是,鱼虾常集聚在那里。我们穿着短裤,光着胳膊下到田里,用手挖泥,在田巴荡周围垒起一道埂,形成一个小水荡。然后用小水桶把水弄干,小水荡里的鱼虾便全成了我们的猎物。

待我们年长了些,在田巴荡抓鱼便不过瘾了。于是,我们找一段小溪,用土垒两道坝,截出一个水荡,再用桶将荡里的水往外泼。等到剩下不多水时,使劲把水搅浑。大大小小的鱼虾、甚至泥鳅便纷纷浮出水面,张着嘴 吧嗒吧嗒地出气。我们浑水摸鱼,常常收获颇丰。拎着沉甸甸的鱼筐,一路上嘻嘻哈哈,将笑声洒在山坡上、小溪里。回到家中,还能美美享受一顿。

前些年回到家乡,儿时的伙伴相聚。“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大家兴奋、高兴,也颇多感慨。家乡不足50里的江面上,先后修了4座长江大桥,江南、江北的人,再不用乘小船在风浪里摆渡过江了。大家兴奋不已。柏油路修上了山,打从村前过,人们再不用风雨里肩挑背磨赶集了。众人又高兴了一番。

天南海北侃了一通之后,谈到了儿时的竭泽而渔。伙伴道,那时虽然竭泽而渔,但仍然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而今哪里还有鱼啊!我有些不解,问为何?伙伴曰,如今田里、溪里水少了,又用化肥、农药,鱼虾都快绝种了。想起回乡看到、听到的种种,我惘惘然。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乡亲们已经不再愁吃饱肚子,但无法挣钱,住的房子、穿的衣服仍很寒酸。家乡还是穷。种田只能糊口,年轻人便纷纷外出打工。好些田荒了,春不再种,冬不再蓄水。秋天,漫山遍野的黄金甲只剩下斑斑点点。冬春,山坡上节次鳞比的镜子打破了,只有几块碎片。这些年,雨水本来就时多时少,冬天再不蓄水,田干了,小溪干了,大溪水少了。

大溪、小河里的水不仅少了,而且浑浑的,有些地方飘着黄红色的污斑或白色的泡沫。大家不再敢下河游泳。当年,我们渴了,就趴在溪边痛痛快快地喝一顿儿。如今,江南水乡,连喝水都成了问题,怎么会是这样?乡亲们说,是造纸厂、化肥厂、农药厂……做的孽。

尔德节范文3

第一次接触二次元是在很早以前的一个夏天。

已经记不得是那个夏天了,只记得那个夏天很热很热,热的人不想出门。也记得那时的我很闲很闲,闲的我无事可做。于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我接触到了动漫。精致的画面,唯美的人物,奇幻的剧情,刺激着我那颗幼小的心灵。但恐怕我真正所热爱的是那些二次元世界的所有主角的灵魂。于是,当别人在玩玩具时,我在看动漫;当别人在看动漫时,我在看动漫;当别人在看电视剧时,我还在看动漫。是的,二次元和三次元的这堵墙真的隔得太厚。站在一顿电视剧迷中,他们用一样的目光看着我这个迷恋于二次元的异样生物时,我的心似乎被狠狠地刺了一下。不是的,不只是我在看。这不是幼稚,这是另一种成熟,这里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这里是很温暖的地方,这里不比三次元的世界虚假,相反的,这里很真实。我不指望你们能跟我一起,但希望你们不要强迫我从我的第二个世界里出来。他们教会我的,很多,至少,比你们多。有时候,独自一人呆在家里,看着动漫,顺便让暖哄哄的太阳照着自己。想到有一个傻瓜说不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幸福到不可自拔。身边的人总是换了又换,但他们去常与我相伴。我爱那个世界,爱那些人无可救药。因为他们,我活得比夏天更灿烂。考试考差了,心情总是心烦意乱,甚至不想去上学,但在想到二次元中的人们都在为他们的社团,他们的家园奋斗着,他们什么时候也像我一样失败一次后就灰心丧气?对啊,怎么可以!提起笔,埋头订正错题,为下一步做准备。是他们,奋斗着我的人生!上网时,发现一些三次元的人类不齿Cosplay,说什么穿奇装异服到处乱跑。我只想说:“你们一定没看过动漫,一定不懂他们为你们口中那所谓的奇装异服所准备了多久。”但我没有颠覆世界的能力,他们其实也没有,但这和我深爱他们无关。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什么让我如此深爱他们。或许是因为他们在遇到强敌时不肯退缩;或许是因为他们历经沧桑依旧笑靥如花;或许是因为他们为了同一个梦想奋斗。还是因为他们为了亲人可以奋不顾身?他们用最美的声线描绘着未来。当然,I want t obe with you。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还是会傻乎乎的追动漫,因为:二次元,我的第二个世界!

初二:熏染丶鬼魅

尔德节范文4

入耳式耳机在普通耳机的基础上,以胶质塞头插入耳道内,获得更好的密闭性,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下也可以用较低的音量欣赏音乐。入耳式耳机由于和耳朵结合紧密,大大减少了漏音,可以营造很好的低音质感,增加音乐细节的表现。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挑选一款性价比高的产品才是王道。

漫步者H230

市场价格:138元 推荐指数:4

漫步者H230是漫步者入耳耳机中的入门级产品。外观设计时尚,乳白色的外壳颇有些苹果风格。耳塞的前端部位采用了银色铝前盖设计,充满动感。H230采用镀金3.5mm接口,附送三对大小不同的橡胶耳塞,可根据自己的耳道进行选择。音质感觉在使用不同直径的耳塞时也略有不同,直径越小,入耳越深,重音部分表现也越好。另外漫步者H230在包装中还有一条2.5毫米转3.5毫米直径的转接线,让它可以使用在更多场合,比如手机上。

苹果iPod入耳式耳机

市场价格:180元 推荐指数:5

苹果iPod是当下很多年轻人首选的音乐播放器,而附送的普通版耳机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iPod的音效。不过苹果推出的iPod入耳式耳机也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苹果iPod入耳式耳机也附送三种不同尺寸的橡胶耳塞,确保耳机戴着安全、舒适。苹果iPod入耳式耳机的发声腔体较大,谐振效果好,确保音质完美,在高音部分十分真切,而低音更是入耳式耳机的强项,因此性能比较均衡,再加上不算太贵的价格,让苹果iPod入耳式耳机成为苹果Fans的首选。

索尼MDR-EX300SL

尔德节范文5

??我生在七十年代初,生活不算富裕,仅仅是刚脱贫的状态,可童年世界却依然充满了乐趣,撷取记忆中最靓丽的几朵小花,和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的六一,我们学校要举行联欢会,早早的,我们就开始准备了,自小喜欢唱歌、嗓音还算甜美的我很快进入了老师和同学的视线,为了不辜负老师和伙伴的青睐,我认真地准备、训练,可到临近比赛的前一天,我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服装。当时,我们姊妹五个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我的衣服几乎全是两个姐姐穿小穿旧的,要上台了,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找不出来,我又不愿意为了这点小事去向爸爸妈妈张嘴,因为幼小的我已经知道爸妈的不易,可演出关系到班级的荣誉呀!我当时急得直掉眼泪。

??老师知道了,小伙伴们也知道了,局面立刻有了很大的改观,李丽拿出妈妈给她新买的橘黄色连衣裙,小英拿来了自己最喜欢的粉红色的凉鞋,刘曼丽把她洁白的,绣着花边的袜子也贡献了出来,班主任刘老师把她女儿的大红蝴蝶结也扎在了我头上,那一刹那,我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公主,被伙伴们拉着站在镜子前的我几乎不敢相信镜中的自己,演出的内容和情形早已经淡忘了,可这宝贵的一幕却如此清晰地铭刻在心的屏幕上,永不褪色。

??小学四年级时,县里举行大型广播操比赛,记忆中的那天,阳光特别灿烂,在我们学校的广阔的操场上,几千名学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我穿着白色上衣,黄色的短裙,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站在我们班领操的位置上,神采奕奕,随着音乐声陶醉在那美好而幸福的一刻,尽管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可那壮观的一幕依然那么清晰,鲜艳的红领巾像一团火焰,燃烧着激动的心。

??五年级的六一,印象更深刻,因为这一年的六一,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的文艺汇演,在那陌生的大舞台上,我表演了男女声二重唱《外婆的澎湖湾》,还表演了独唱《校园的早晨》,时至今日,依然感觉到当时的一个个难忘的镜头:站在台边的紧张不安,上台后看到台下黑压压一片人时的兴奋,演唱结束台下掌声响起来的激动,不满十一岁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众人瞩目的感觉,我想后来我之所以在学校和工作单位显得落落大方,可能与我童年时代建立的自信分不开吧,事隔两三天,我们的演出实况在广播上对全县播放,我凝神注视着家里的广播匣子,心里的自豪油然而生,每次播放,我都会放下一切聚精会神地听,那时候,我也成为姊妹五个当中值得爸爸妈妈最为骄傲的一个。

??我的童年虽然贫穷,却也很富有,它荡漾着我儿时的欢乐,流淌着老师和伙伴朴实真挚的情意,散发着一份自信和幸福,感谢我的童年,装点了我缤纷的梦,成就了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桢风景。

??想想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可我却时常想,他们长大后记忆中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会留下像我一样铭刻在心中的美好时刻吗?

尔德节范文6

1901年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六届步枪体操节,表演瑞典体操的队伍也首次超过德国体操。通过对丹麦体操相关史料梳理发现,在后续创办的民众高等学校中,体操与演讲、诗歌一起成为民众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后逐渐向平民社会发展和传播,演变为丹麦民众启蒙复兴运动的三大标志,并成为一种传统仪式在民众高等学校等多种场合中开展,成为平民阶层反对国内君主专制主义和反德运动的主要象征性活动。瑞典林氏体操在瓦莱基尔德民众高等学校的登陆不仅开启了丹麦体操文化新的里程,同时也标志着丹麦平民文化时代的到来。    

瑞典体操在丹麦的流行是历史选择的必然,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的原因。政治上,1848年丹麦颁布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时期农民阶层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身体和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为之后农民阶层进入到民众高等学校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同时由于1864年丹麦在与普鲁士的战争中战败,深刻引发了整个国家的反省和思考。在“堤外损失、堤内弥补”口号的指导下,丹麦整个社会阶层开始反思国家以往的内政外交政策,由此也掀起了丹麦“救亡图存”运动,而在这场运动中瑞典体操作为培养民族意识,实现民族复兴的手段,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启蒙运动和大众民主文化产生的结果。瑞典体操也因它代表了农民阶层文化诉求及随后崛起的丹麦自由党的利益而登上了历史舞台。文化上,19世纪中叶受到丹麦教育家格伦维特民众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首先于1844年在丹麦罗丁郡创立了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这一时期民众高等学校将民众意识启蒙和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而瑞典体操就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首要手段,与此同时在丹麦体操家克努森等人对瑞典体操的大力倡导下,于19世纪80年代丹麦国内掀起了一场用瑞典体操代替德国体操的身体文化运动。另外,相较德国体操而言,瑞典体操更具科学性和卫生性,其注重审美功能和理性的教育方式也更受到丹麦教育界的认可,并逐渐从平民阶层向社会上层传播,逐渐替代了德国体操成为丹麦主要的身体文化。    

这一时期形成了丹麦体操重要的瑞典体操流派,对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克努森(K·A·I}nudsen,1863一1949 )、拉斯穆森(N·H·Rasmussen , 1854一1924 )、库尔(P " L·Cour,1846一1908)、萨利·哈格丝特伦(Sally Hogstrom,1863一1939)。    

(1)克努森是瑞典体操进入丹麦的领路人,曾专门到瑞典接受体操训练,并在1904年出任全国体操督学,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瑞典体操在学校层面得以开展。克努森专门为瑞典体操进入丹麦学校编写了一本以瑞典体操为主要内容的体操教科书:书中系统的阐述了其形态创生体操(Form一郊vinggymnastics)理论。在书中他提出体操的目的应是塑造和发展身体的和谐统一性,而非那些过分重视四肢的发展而忽视躯干整体的体操理念。并且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体操练习来预防身体发育中的骨骼变形,并着重关注学生脊柱、关节、肌肉的状况。另外,他认为口令变化和游戏类的体操更适合儿童操练,书末他还强调体操教师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体操教师是人类肉体的雕刻家[191。克努森这本关于形态创生体操理论的体操教科书广泛被丹麦学校作为教材使用[zol,书中有关脊柱健康的论述远早于医学界关于脊柱健康的相关研究[191。二是克努森对婴儿体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在其论文“The Infant ' sBack" }zl}中阐述了婴儿动作与身体形态的关系,认为婴儿大运动的自然发展是婴儿成长过程中的必备阶段,尤其是爬行姿势是将来两足行走的预备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克努森的婴儿体操理论为婴儿被动体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克努森的体操观点多是从实践和经验出发,在当时生理学、解剖学发展相对滞后的年代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2)拉斯穆森是第一个接受瑞典体操正规训练的丹麦人,也是早期瑞典体操进入丹麦学校的执行者。1884年他将瑞典体操引入到瓦莱基尔德民众高等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瑞典体操,拉斯穆森曾多次到瑞典皇家中央体操学院系统学习瑞典体操,后出任瓦莱基尔德民众高等学校的体操科主任,同时他作为丹麦体操委员会委员之一,参与了1899年丹麦教师体操手册的编制,并随后出任丹麦体操委员会主席。   

拉斯穆森的体操思想深受格伦维特民众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农民因长期劳作形成的拘楼驼背、步履蹄姗的身体形态是中世纪农民阶层地位卑下的封建标签,而体操的目标就是让农民阶层摆脱这一形象,是实现农民阶层争取自由平等地位和自身意识觉醒和第一步,通过体操的训练可以发展人的社会意识,所以他认为体操与农民大众文化是相互统一的,并提倡在民众启蒙运动中将体操作为重要的身体文化进行培养。拉斯穆森还认为体操教师应该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能带给学生温暖、激情并能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就像灯塔的光亮一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使麻木的丹麦人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苏醒起来,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奋斗和拼搏。  

库尔是丹麦历史上著名的气象学家和教育家,有“丹麦的爱迪生”的美誉。1884年在目睹了瓦莱基尔德民众高等学校开幕式上的瑞典体操表演以后对瑞典体操大为推崇,并随即开始组织教师对瑞典体操进行学习,并于同年11月将瑞典体操引入到ASknV(阿斯科夫)民众高等学校。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