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技小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理科技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理科技小论文

物理科技小论文范文1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39-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王文章教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涵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及其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地方理工类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一般以通识教育为主要途径,课程设置以开设单一的通识公共选修课程为主,教学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赏析为主,课程名称多以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赏析、民间文学艺术赏析、民族地区手工艺制作技艺赏析等民俗学和民间文艺为主,教学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2)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3)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节庆礼仪、民间体育、竞技等;4)蜡染、刺绣、雕刻、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赏析等。教学理念也部分触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中蕴涵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调动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一、地方理工类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传授知识的义务,是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拥有独特的教育文化资源,聚集着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把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教育的基地,对于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为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因而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既要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又要培养优秀的文化传承人,同时也要通过培育一大批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文化新人,扩大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此,高校需要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以便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服务。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科学研究的需要

高校应发挥科研和人才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体制更加健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加丰富,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为更多的受众群体服务。为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一定的学术带动作用,把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1.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华夏灿烂的汉文化遗产,也包括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遗产,因而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养更多、更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和管理者,使其参与到遗产保护活动中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目录分类和保护技术等,增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鼓励大学生勇于肩负起传承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重担,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2.构建课程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技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职业素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问题等。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等。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保护理念和意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职业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地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以及部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巧、技术辨析(非商业机密类)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实现了间接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对接,有利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传承人。

物理科技小论文范文2

摘 要:本文中,对如何培养文科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文科物理课堂的效率,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及通过率,进而提高文科学生的学科素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48-01

高二年级学生分文理科之后,文科班的物理课老师都不愿带,因为课堂上学生不愿学,老师也不愿教,导致文科物理课成了无聊的鸡肋,学生老师都是为了应付学业水平测试而上课,平时老师随便讲点儿,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写其他作业或自习,等学业水平测试前突击复习背测试模拟题,考完了就都解放了。这样的教学现状,对老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影响老师工作积极性,对学生则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课,玩手机,睡觉,甚至养成了不良的考试习惯——为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在考场上出现各种违纪舞弊行为,所以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我去年带高二两个理科班和三个文科班的物理课,决定改变这一现状,培养文科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文科物理课堂的效率,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及通过率,进而提高文科学生的学科素养。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各种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新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兴趣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从内容编排到文字描述都比较具有文学色彩,适合文科生学习。如第一章第一节课文的第一段就以“接引雷电下九天”为段首语,后面诸如“郑和下西洋”、“欧洲人的远洋探险”、“划时代的发现”、“伟大的预言”等很多类似的语句。从第一节上课开始,我就注重针对教材特点,和文科生的学习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重视课堂,重视物理知识的积累。每次遇到文字优美的课文,我都会叫学生用不同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时一人单独朗读,有时多人齐读,有时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完,我则以评委的口气来给他们做点评,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指出他们读书过程中的优点或缺点,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把课文里体现的物理知识掌握住了。

学习一些重要物理知识点的时候,我结合教材特点和文科生的认知特点,把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的小故事穿插在课堂中,让学生在故事中潜移默化的把知识掌握住。例如学电磁感应时给学生放映了特斯拉的人物传记视频,介绍特斯拉传奇的一生;给学生讲奥斯特、法拉第的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学生对这些科学家了解羡慕敬佩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物理课上瞌睡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二、从学生发展角度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利用制作精美的课件,课件中穿插flas、视频资料吸引学生上课时愿意抬头看、愿意听。我平时讲课时尽量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不沉闷。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实验,亲自动手得出的实验结果,记忆更深刻,相关的物理知识掌握的也更牢固。比如学习安培力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线圈,动手演示,总结出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左手定则。学习电磁感应时,课堂上用大量时间让学生分组做教材上的几个小实验,并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演示,让他们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牢牢地记住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等仪器的使用,文科教材上本来没有,但我认为作为一名高中生,这些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应该是一项基本功,于是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叫他们学习这些基本技能。课堂上我详细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演示,课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来办公室动手练习,我则手把手的辅导,直到每个同学都学会使用为止,把技能练习落到实处。让学生感觉到学会这些基本工具的使用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做了技能上的准备。

三、多种课余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结合学校教科研处的活动以及文科生学习特点,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给他们提供一些简单有趣的课题:如厨房革命(研究各种厨房小家电的耗电量)、有趣的静电、魔术与物理、古诗词中的物理、身高与体重的比例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研究性学习做的有声有色。还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论文征文评奖活动,把获奖小论文打印出来制成展板在校园展出,专门举行了颁奖仪式;利用周末时间带领他们去参观科技馆等活动。多种多样的课余活动让学生看到物理知识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课变得越来越来有趣了。

物理科技小论文范文3

1.科学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管理之中

科学教育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坚持真理、勇于实践和献身事业等科学精神的教育。例如,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家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使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汲取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力量。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在各学科(尤其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逐步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逐步形成“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特色。

2.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之外,教师还注意适时地介绍生活中的最新科学动态及前沿科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周末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开展科技小创作和小实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课外活动是搞活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有效载体

1.编写教材,组建科技社团

学校组织有关教师编写了一册(共五章)切合学生实际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校本教材供课外辅导活动之用,并组建了科技学社、物理科技活动小组、化学科技活动小组、生物科技活动小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科幻画创作小组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科技社团或科技活动小组参加活动,并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科技知识学习、开展科技创作等,既培养了特长,又张扬了个性;既培养了刻苦研究、不怕失败的精神,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深深地明白科技要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道理。

2.专题探究,开展校园科技活动月

作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我们重视通过专题研究和实验,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学习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科学教育特色文化的形成。例如,我们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知识培训和挑选有价值的课题(例如,“酸雨的形成”“家居污染”和“城市光污染”等),让学生自主调查研究并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开展科技创新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学校在每年11月的校园科技活动月中,对学生的优秀科技作品按照科学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科幻绘画和科技创新成果四种类型进行集中展示、问辩、评奖和表彰,让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体验到活动的紧张与快乐,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喜悦,并在体验中锻炼成长。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已经初步形成点面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良好局面。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科技小制作和科幻绘画等参加省、市、区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屡有斩获,在潮州市更是首屈一指。2011年,城南实验中学率先成为潮州市首所被省科协、教育厅和科技厅联合命名表彰的“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物理科技小论文范文4

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 王宗生

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基本的事实依据

通过近几年,本校物理教师对本校高一至高三学生学习物理情况的了解,以及学生家长反应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不浓、物理成绩上不去等问题,物理学困问题日渐突出。物理学困生人数不减反增,学困现象提前出现(以往高三出现的物理学困问题,近几年,高一、高二就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学困问题突出,但帮困活动收效不明显。因此,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物理难学”,物理学困问题困扰着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新教材改革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培养,强调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更是一门实验科学,注重观察与实验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另外涉及知识点多、灵活、技巧性强和应用广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物理的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分析学困问题原因,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开展切实可行的帮困活动。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学困生情况展开调查,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物理学习现状;对学困生情况分类统计,分析学困原因;针对不同的学困原因研究探讨相应的帮困办法;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和总结经验,初步形成改变物理学困现状和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与建议;将帮困办法推广应用,高速有效地解决高中生物理学困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困生的个人情况。

2)、了解学困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和学困生家长交流沟通。

3)、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学习。

4)、分析学困生的学困原因。

5)、听取学困生任课教师意见。

6)、帮困办法研究和实验、总结。

7)、提出改变学困现状的办法及建议。

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高中各年级中大部分学困生、学优生学习物理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和部分学困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听取部分学困生的任课教师对学困生情况的反应以及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原因,探索出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

4、研究的进度计划

研究初期:

1)、对学困生的个人情况展开调查。

2)、对学困生的分布情况展开调查。

3)、有关文献的研究学习。

4)、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和学困生家长联系,全面了解学困生情况。

5)、征求学困生任课教师意见。

6)、通过排查、调查将学困生个人、家庭和分布情况列表统计。

研究中期:

7)、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及阶段性分析。

8)、帮困办法研究和实验、总结。

9)、改变学困现状的办法及建议交流、实践。

10)、在教学和帮困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总结、交流、改进。

研究后期

11)、将合理有效地帮困方法全面推广和落实。

12)、汇总各阶段的调查、分析、研究、交流、实验的有关记录。

13)、撰写有关内容的论文或总结调查报告。

5、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首先,我们有较好的学生资源;我校是阜康市唯一一所高中学校,学生人数多,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不同,学困问题较突出且多样,学困生分布范围较广,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优势资源,同时更显现了开展此课题的必要性,也为我们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

其次,我们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同时,对本课题研究也有一定的准备;我校物理教师致力于物理教育事业,在怎样上好物理课,开拓学生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等方面不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实施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研究》,是在我校2002年开展的“探究式教学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中学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3―2006教育科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创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子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顺利结题并获阜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阜康市教育科研的空白。我校物理教师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经验、心得;探讨关于物理教学、学生学习物理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此课题参与的物理教师更是有着课题研究精神和研究热情。

第三,我校领导对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并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以支持;我们物理组以前的课题研究,正是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才顺利结题并获阜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项课题研究过程中,除我物理组全体教师外,学校还投入信息技术组教师4人,摄影摄像人员1人,打印文印人员1人,投入资金15000元之多。目前,学校领导依然鼓励和支持我们搞课题研究,学校每学期给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个小课题研究任务,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就是按学校的要求开展的。

6、预期研究成果与得到解决的问题

预期研究成果:通过调查问卷、谈话、教育引导等方式,对高中各年级中大部分学困生、学优生学习物理情况的进一步详细、全面了解;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大部分学困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听取部分学困生的任课教师对学困生情况的反应以及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总结、归纳出造成物理学困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教师交流探讨,探索出新课改后,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以及具体实施细则。

总结实施帮困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完善帮困活动。

得到解决的问题:以学生为本,客观地总结、归纳出造成学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对于特殊原因的学生特殊对待)。

物理科技小论文范文5

一、建构主义和性别议题的关系

由于建构主义的出现和发展,科学家倾向于认为性别不仅是生理上区分人类的指标(sex),更是一种社会通过家庭、学校、工作等一系列社会活动而赋予人类的行为方式(gender).这种赋予在人类社会成立之初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拥有良好体力的男性拥有“好战、领导地位、声音洪亮”等等这些标签,而女性则是“恋家、柔弱、整洁”等等.现在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智力、辩证思维等超越了体力成为首要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但只要这种“男强女弱”的刻板印象还存留在社会之中,生理性别还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制约因素.建构主义的提出正好破解了这种现象,它告诉人们,只要通过消除性别的家庭、学习培养,生理性别(sex)不会再制约人类的发展,而社会性别(gender)将会消解,不复存在.随着这种消解,人类个体开始变得“双性化”,因为没有了生理性别的束缚而成就更多.

二、性别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关系

鉴于社会性别(gender)是由社会和文化造就,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这种差异将会被最终消除.然而,现今初中物理教学不但没有缓解这种冲突,反而通过分文理科、区别对待加剧了刻板印象.当然,我们要尊重现有的差异,作出相应的调整,也要为了消解这些差别作出努力.

初中正是学生青春期的开始,第二性征的发育,性别间的隔阂初现,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性别关系,共同进步.而初中物理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理性思维,空间维度的想象,这对学生学习方法、个人发展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尊重社会性别的差异,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指导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做得更好.下面从建构主义的四个因素分别讲解性别相关的教学方法.

1.情境

按照新课标中的指示,学生应该从物理教学中培养理性思维的同时,发现和感悟美.物理的美有许多,自然之美、简约之美,还有对称的美、精准的美.“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首先需要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话语平稳有力,目光柔和,用词简单精确,甚至可以使用更简洁明了的幻灯片排版,都可以让教学变得更有味道,更有美感.

同时,教师上课的时候还应该“心中有性”,与学生分享科学家的趣闻轶事之时,增加一点女性的角色,不仅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很好地调动女生疲软的心态:“原来还有这么厉害的女人可以做物理的研究工作.”有意识选择女学生来提问指导,鼓励她们求知求解的精神,消除她们的恐惧感.特别对于有些理科很优秀的女孩子会有恐慌:“我是不是太像男生了?我是不是不应该比男生厉害?” 课堂上女性角色的增加会有助于这种思想的消弭.

2.协作与会话

协作,即在班里将4到六名性别不同、层次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共同学习.这样的协作小组有两个意义:一是通过本组协作分工,共同完成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小论文等等;二是通过与别组的小竞赛、抢答等方式激发紧张的氛围,调动积极的情绪.比如开展设计电路与组装实验课时,请男生做老师指导女生,让女生来动手,增加女生动手的机会,也增加女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会话分为教师和学生的会话,即平时的课堂讲课,也是学生间的会话.这里主要讲学生间的会话.教师需引导学生会话的内容,譬如物理描述的精炼.还需注意引导男同学放下对于物理学习的优越感,平等对待女同学,减少不恰当的语言:“你连这个都不会”,“你物理太差了,我不想教你”等等.

3.意义建构

物理学习包含多种思维: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抽象、演绎等等.其中以抽象的概念最多也最难懂,教师通常实物化抽象概念:譬如电生磁,把看得见的小铁片放在电路旁边,当通电流的时候即可看到小铁片在动.实物化是解决抽象事物的最好方法,应该多多益善,让更多的抽象思维稍差的女同学看明白.

物理科技小论文范文6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一直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西方教育家也提出了“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上述这些思想都是分层次教育的理论基础。所谓高等教育阶段的分层次教育,有两方面的含义:①同一门课,不同的专业使用不同的教材;②同一门课,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生,可选择不同的授课层次和授课内容[1]。分层次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打破所有学生同一培养模式的僵局,利用鲜活的、为不同学生量身打造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新的实验教学环境下,学生自我追求的目标越来越高,所选择的实验课层次逐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2]。

二、物理化学实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课程组承担着全校理、工、生、农等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指导工作,根据专业教学大纲的不同,化学和应用化学这两门理科专业的物理化学实验独立设课,计108学时;而工、生、农专业的物理化学实验与基础理论课相结合,实验部分计33学时。课程组根据教学班级编制实验班并开展工作:实验教学分层次培养,分为基础层次、提高性层次和科研性层次三类,它是在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的同时,把大纲要求的教学与开放性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既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又能使能力强、兴趣浓的学生在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3]。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注重纵向分层次,使实验教学循序渐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筑高地;也注重了横向的分层次,将实验等级不断提高,依据学生的专业及他们的意愿和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实验,给予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一)基础层次

基础层次主要包括工、生、农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占开展物理化学实验学生的80%以上,该层次强调实验与理论教学统筹协调,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基础技术与实验方法。目前开设实验8个,涵盖了化学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表面化学的内容。其中电化学部分开设实验1个:波根多夫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可使学生对铜、锌等电极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学习电极制备与处理的基本技能以及电化学测量体系的组建、电解池与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等基本操作;通过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训练基本物理量电势的测定以及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在教学上,由教师严格把关,把实验要求、原理、步骤等较完整地提供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实验,达到感性认识的训练目的。

(二)提高层次

提高层次实验开放的对象为本学院化学和应用化学这两门理科专业的学生,每年向约80名学生开放。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完成实验,达到更高层次上对电化学的全面掌握,除了基础层次的实验内容,引入一些实验技能要求较高,知识点覆盖更广泛的实验,同时开设设计性实验。该层次开放必修实验13个,此外还有3~5个设计性实验。目前的电化学设计性实验《金属-空气电极的制备及性能检测》是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原有实验《铅蓄电池及其充放电曲线的测定》改进后开设的,克服了原有使用成品密封铅蓄电池,学生无法观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结构,只能简单操作测试仪器,实验内容单一的缺点。并且金属-空气电池是目前化学电源的研究热点之一,改进后的实验内容不仅涵盖了原实验内容的设计要点,更是结合了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情况,贴近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教学上,结合理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提高层次的学生能在预习过程中就能够结合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基本掌握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是由学生进行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的讲解,实验指导教师做补充并指出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引入讨论课或小论文等环节。提高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报告正确,实验讨论合理。上述措施旨在端正理科专业学生的科研态度和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实践工作打基础。

(三)科研层次

科研层次的教学是结合我校“大学生实验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基金项目”进行的,该项目于2012年7月开始启动,旨在鼓励和支持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强化实验技能,参与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增强本科生创新、实践、创业、就业等四种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参与项目的本科生需要开展的是某一科研课题的研究,以有关物理化学实验技能为基础,充分利用物理化学基础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项目开展两年多来,第一批项目已经结题,学生均反映基础层次和提高层次学到的一些实验技能,如电池测试、粘度测定,比表面测定等测试技术都能用在科研实践中,相关理论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三、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室建设的作用

实现分层次实验教学后,实验室的建设也可以分层次进行。2014年,课程组出版了新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使大学物理化学实验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针对更新后的设备,对基础层次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如《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同时,结合本次课程组教师的科研成果增加了一些提高层次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药物有效期的测定》、《TiO2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等。对科研层次主要是引进先进的精密仪器,提高测定准确率,目前物理化学基础实验室已更换了比表面测试仪,不仅能在实验教学中起作用,更能为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分析测试平台,利用测试数据发表的科研成果也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及时地改进实验方法,不断更新实验题目,充分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室的建设。

四、结束语

上一篇鲁迅写的文章

下一篇海参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