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行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范文1

1.灰色GM(1,1)模型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被普遍应用灰色预测模型之一,该模型由单一变量的微分方程所组成,通过对复杂系统中起主导要素观测值的拟合,预测并揭示整体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社会经济、管理决策、农业规划、气象生态等各个部门和行业被广泛使用。闵惜琳(2005)建立了广东省科技人才需求量的灰色预测模型,同时验证了模型的精确度。曾波(2009)运用GM(1,1)模型,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了模拟与预测。高红(2014)针对我国制造业电力消费,运用GM(1,1)模型做出了有效预测。因此,笔者认为,顾客的未来消费行为模式,也是一个包含不确定因素的复杂灰色系统,结合RFM模式分析和灰色系统预测理论中的GM(1,1)模型,可对消费行为作出准确预测。

2.GM(1,1)模型的应用顾客的消费行为模式由F和M两个维度构成,即需要分别对每个维度上顾客行为进行预测。首先构建购买频率F维度的预测模型。设原始顾客购买频率F的序列为。发展灰度覾的取值,直接决定了GM(1,1)方程的适用度。当覾≤0.5时,模型对于短期或中长期预测有着很好的效果;当覾>0.5时,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效果达不到预期值,需要对模型中的变量做进一步调整。预测顾客消费金额M,可使用相同的方法,得到M(0)(k+1)的预测数列。根据顾客购买频率F与购买金额M两个维度的预测结果,可分析未来顾客未来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

二、实例验证与分析

1.实例验证笔者选取某商业银行的顾客作为验证对象。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外资银行进驻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顾客资源的竞争,银行现有顾客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了其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判断顾客行为并建立与顾客的良好关系,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对顾客的交易行为能够建立更全面的数据库,本研究所需的顾客数据获取较为简便。笔者依据研究需要,选择样本时间区间为2013年8月~2014年9月共14个月,并从数据中心随机获取158位顾客的历史交易数据。为了保证结果的真实有效,对统计信息缺失或疑似临时账户的31个异常客户进行剔除,剩余127名客户的统计数据进行消费行为分析。将样本分为两组:第一组2013年8月~2014年4月的客户数据作为预测组;第二组为2014年5月~9月作为验证组。最后,依据公式(5),预测在2014年5月~2014年9月顾客消费行为F和M的表现,进而可预测顾客未来的消费模式。通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预测结果与原消费模式一致,均为“FM”,具体结果如表3、表4所示。采用相同的方法,重复以上计算过程,对预测样本中127名顾客未来5个月的行为表现进行预测,结合验证组对应的数据作出行为模式分析。由于预测样本量较大,笔者只列出部分顾客的预测结果,分别如表3、表4所示。

2.检验与分析得到预测结果后,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笔者从模型预测效果和预测精度两个角度作出验证。首先,通过两组数据对比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即比较顾客预测消费模式与真实消费模式,以1个月、3个月、5个月为时间节点,分别对三个阶段顾客消费行为模式的预测效果进行统计,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得到两个结论:一是模型对较近时间节点的行为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预测下一个月顾客行为模式的准确率为91.33%;二是模型预测的准确度,随预测时间长度的积累而降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顾客在与银行建立长期关系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消费行为习惯,即在短期内,顾客自身具有惯性消费行为。所以,笔者建立的模型在短期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此外,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市场环境可能出现较大波动,顾客从竞争对手以及其他消费者获取更多的信息,银行的业务未达到顾客预期等等这些动态因素,均会对顾客的消费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由模型效果检验的结果可知,近期的预测结果准确度较高。因此,只选择“1个月”的预测结果计算试验样本的相对误差值,得到127名顾客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值。(k)的统计值如表6所示。从统计结果看,相对误差均值为0.1149。说明该模型可以用于预测,但尚未达到模型精度0.05的指标标准,距精准预测仍有可改进之处。

三、结论

消费行为范文2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看到某个好笑的商品广告,会到企业网站上继续搜寻相关情报,在觉得有趣的情况下,继续在自己的博客上大肆褒扬,日后,只要在卖场看到这个商品,就会持续购买。如果你有以上的消费行为倾向,那么你正是标准的数字时代生活者。

由于网络普及与网络相关技术的进步,衍生了Web2.0、长尾理论、循环理论等网络新概念,这也刺激了营销、广告从业人员,必须认识这些新名词;另一方面,若是网络都已经进入到2.0的时代,那么置身在网络时代的生活者,每天的消费行为,似乎也应该有重要的变化,于是乎AISAS模式便孕育而生,以理解数字时代生活者的新消费行为,这也就是所谓的消费行为2.0概念。

所谓的消费行为模式,以20世纪20年代经济学者霍尔(Ronald Hall)提出的AIDMA模式最为有名。这里AIDMA五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注意(Attention)商品/服务、产生兴趣(Interest)、产生欲望(Desire)、形成记忆(Memory)、采取购买行动(Action)。2004年,日本电通公司关西本部的互动媒体传播局,又提出AISAS这一数字时代的新消费行为模式。所谓的AISAS模式,意指生活者会注意(Attention)商品/服务、产生兴趣(Interest),藉由网络搜寻(Search)产品,实行购买行动(Action),随后,在网络上撰写自己的感想,与他人分享(Share)意见。

基本上,AISAS与AIDMA两个模式间最大的差异,在于AISAS模式在购买行动前后,分别加上搜寻与分享两个生活者的自发行为。

所谓搜寻,意指积极从生活情报节目、广告商品、广告情报、企业网站、消费者所参与的媒体(Consumer Generated Media,简称CGM,由消费者本身自行所产生的媒体信息,譬如博客、社群关系网站SNS、知识网页等不同的形态,是所有口碑可以衍生渠道的总称)搜集相关商品/服务信息;而分享则是指生活者自行将对于所购买商品/服务的评价、广告印象发表在CGM上的行为。事实上,分享在CGM上的消费意见与想法,很快又成为他人搜寻的情报,而这一情报循环过程,就形成网络口碑(WOM,Word of Mouth)。

3M销售明星 培养之道――《销售与营销管理》6月封面文章

十年来,3M一直试图解决找寻明星人才的问题。有什么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吗?那就是同大学携手培养未来的销售明星。

当3M第一次邀请大学代表来公司的时候,双方讨论了如何展开合作讲授销售课程,以及建立实习项目。结果,大家不欢而散。因为大多数学校都认为你是无法教会一个人如何卖东西的。而且,当时学校课堂里关于销售的内容低于10%。但正是这个事实促使Alabama的 Tuskegee大学开始尝试组织了一次关于销售教育的讨论会,他们邀请了美国西南部14所大学的代表和数位3M员工讨论如何开展销售教学。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3M是大学销售教育方面的领导者,它已经和10多所大学开展了名为“一线行动”的项目,项目的内容是3M赞助大学的销售教学项目,帮助开发课程,并让学生到3M进行销售实习。作为回报,公司可以优先招聘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多元化年轻销售专业人才。

如今,销售人员职业方面的要求与二十年前完全不同。现在的销售人员要具有商业智慧和供应链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很难找到既懂销售,又愿意在这方面发展的人才。3M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做法是培养未来的销售人员而不是坐等现今的人才库干涸。

去年,3M招聘了逾180位销售人员,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通过其“一线行动”项目,比如公司高层到校园进行宣讲,以推广销售这项职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销售,并对销售产生兴趣。同时,3M也提供很好的销售实习项目,这样最终吸引了大量的学生,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示,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做销售。

正是通过和学校的合作,3M解决了自己在销售人员招聘方面的难题,招到很多具备良好的商业智慧的优秀人才。因为这些人中,很多在学校时就参加过3M提供的实习项目,所以他们加入公司很快就能上手。可以说,3M“一线行动”高校合作项目既有助于提升公司品牌,也为自己培养了未来的销售明星。

《国家地理》 创意直邮之旅 ――《目标营销》6月封面文章

提及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你一定会想到那本标志性的宽边黄色封面的杂志――《国家地理》。的确,这本图片型杂志是这家非政府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会所提供的产品远远不止这些,除了旗下的五本杂志,还涉及到图书、DVD、电视节目、教育课程、展览、音乐会和讲座等领域,甚至还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国家地理小蜜蜂”全国性地理知识竞赛。学会的信条就是“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

正如学会这些互补型组合产品,帮助人们去探索“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一样,他们的直邮战役也是在多个部门的专家共同努力之下完成的。也许你会认为,一般来说直邮都是一位作者和一位图画设计者完成的。但是,学会就旅行团、会员、杂志订阅和地图以及DVD的直邮方案都会有从地图部门到研究部门各个部门的参与。

《国家地理》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也自然而然地被带到了直邮战役中。每一位参加直邮项目的员工都必须先阅读品牌方针中关于品牌介绍、品牌管理,以及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方面的内容。

这个有着119年历史的品牌给人的印象就是值得信赖、准确、严谨。因而,这些特征也要反映在直邮信件中,要尽力做到直邮信件内容准确、语法合理。但有时候一个历史太过悠久的品牌也会成为营销创新的障碍,这就要求在推出一些新产品时必须借助一些新方法和新创意。

说道创意,学会制定和邮寄直邮信件的过程也印证了他们的信条“世界以及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他们向整个学会所有部门征集创意方案,然后众多创意不断被试验,直至选出最合适的方案。

每一封直邮信件和每一次的直邮活动都是一次对价格和奖励方案的测试。学会会在邮寄出的信件中选出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也正是通过这样的调查,他们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直邮方案,使之更加有效。

品牌建设 与员工激励共进――《促销》6月特别报道

今天,企业对员工的认可和员工激励计划,比以往任何时候对于增加企业品牌资产都更为重要。当然,让企业的员工激励计划按既定方案进行也具有相同的重要性。那些漫不经心地企图激励员工的努力,只会让你的计划朝着背离良好品牌建设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成功执行员工激励计划的五个重要步骤:

第一步,奖励与赞誉

你将采用什么类型的奖励措施,你将如何兑现这些奖励?没有一项奖励能够适用于每个项目或者每位目标受众。所以保证你的奖励能够有效驱动你的受众,并且和他们达到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相称,这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

第二步,预算

你打算为员工激励计划花费多少钱?你是想进行一个公开的项目还是封闭的项目?基于各种各样的结果,正面的或负面的,花销会有什么不同?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第三步,效果评估

你将如何评估奖励支出对于组织的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另外,企业的员工激励计划应该包括一个清晰的时间表,同时规定每个步骤的负责人,而且还应该将所有将会影响到项目结果的外界因素都纳入考虑中。

第四步,跟踪与管理

员工激励计划的重要好处之一就是能够收集到很多关于结果和流程的重要数据。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数据在优化激励计划和未来设计新计划时都会非常有价值。

消费行为范文3

关键词:消费行为;移动商务;消费安全;隐私保护;移动终端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移动商务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研究”成果(编号:201411654003)

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带动了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消费的大学生数量呈直线上升状态。依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6)》,以手机为终端进行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促使商家采取更多的贸易手段吸引消费者。根据 CNNIC 的报道表明,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利用移动商务中被普遍使用的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移动商务。

在当今这个移动商务时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庞大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已成为各大移动电商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移动电商来说,把握住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就等于把握住了现在和将来。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消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少,价格更加透明清晰,可选择性更多,更加个性化。但是移动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行为也使大学生陷入了隐私易被泄露,遭受恶意攻击的不安全处境。

1.文献综述

移动商务是指利用电脑、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进行商务活动,“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等所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近年来,随着移动商务与消费行为的紧密结合,许多学者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胡娟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如商铺店面环境、代言人、评价等,而且反映了消费者自身心理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喻爽璇将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取决于移动终端的机会,移动电子商务与终端系统的结合会更好地使电子商务得到发展。刘喜怀认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具有情绪性和示范效应,追求新兴的消费方式。李庭春认为网络消费者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在于交易欺诈、合同纠纷等方面。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学生消费行为不仅受外部环境影响,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调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消费模式及消费安全这三个方面对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消费者调查的基本情况

2.1调查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由小组内的3位成员走访各个班级、在各个大学设置有奖调查点以及在各个学校媒体上扩散该问卷邀请同学们填写。问卷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题型,围绕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进行问题设置。

2.2回收问卷情况

本次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35份,其中有效问卷428份,回收率85.6%。调查对象有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其中专科生居多,占69.39%,本科生占20.79%,研究生占27.82%。

3.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3.1使用移动商务的终端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中有76.17%使用手机进行消费行为,18.93%使用的是笔记本,4.44%使用的是平板。手机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物品,它有着强大的通信和上网的功能,易于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购物,玩游戏和社交,因此多数大学生使用手机作为移动商务终端。在移动商务环境下,使用手机终端进行消费的大学生明显多于使用笔记本进行消费的大学生。这种现象可以据以下两点来解释:第一,笔记本虽然较台式电脑容易携带,但是大学生一般只会在寝室、家里的情况下使用笔记本来购物和娱乐等,它的便携性和随时随地性比手机差。第二,手机不仅可以连WIFI,并且可以使用数据网,而笔记本联网存在空间的限制,在外面使用笔记本上网较为麻烦。但是因为一些大学生的使用习惯问题和笔记本拥有的一些强大的功能,比如浏览网页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笔记本的屏幕较手机屏幕更大,看起来更舒适等等。所以,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大学生使用笔记本进行消费。使用平板的就只有4.44%,因为平板主要是用来学习和社交,并且平板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由手机来实现。

3.2网上浏览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浏览社交类、阅读类的比例比男大学生高几个百分点,而在门户类、视频类,尤其是购物类方面,女大学生占比情况明显高于男大学生,因为女大学生对服装、护肤类比较敏感。一般男生普遍比女生喜欢玩网络游戏,但是现在网络游戏类型多元化,覆盖面广,对男女大学生都有吸引力,所以男大学生在游戏娱乐方面只比女大学生高了几个百分点。男大学生喜欢浏览论坛类是占19.23%,而女大学生仅有12.27%,论坛里关于游戏,社会现象,时代前沿等方面的问题讨论较多,而很多男大学生对这些比较感兴趣。因此,男女大学生在浏览内容上虽然有共同点,但是也有各自的偏好。在这个网络社交火爆的时代,大学生中不管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大部分都积极参与网络社交活动。但是,男女大学生在浏览门户类,视频类,购物类和论坛类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必然受其浏览内容的影响,所以男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也有所不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男女大学生共同促进移动商务的发展。

3.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

3.3.1追求方便快捷

信息化的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出行和沟通交流上的便利,也带来了日常消费方式的转变。相对于其他群体,接受新鲜事物迅速的大学生们,对各种新产品热衷的程度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单纯地享受新事物为他们带来的方便,尤其是在消费过程中的省时省力。把握住这个特点,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来说,十分重要。根据图2我们调查问卷所反馈的结果来看,73.13%的受访群体都表示最看重的是消费时的方便快捷。离开家长开始接触社会的大学生们,生活丰富多彩,时间根本不够用,他们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在消费过程中,方便快捷是第一要素。刚接触社会的他们,不喜欢成人世界的复杂,更不喜欢购物的繁琐。购物除了是一种生活乐趣、是对辛勤工作的犒赏外,更多的是一种生活需求的满足,是对自我生活的规划和调节。

3.3.2小额消费为主

目前来说,八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经济基础限定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数额。根据我们对此项的问卷调查总结情况,95.98%的大学生每个月可自由支配的金额在2500以下,而在这之中又有60.07%的大学生低于1000元,基于他们所处的特定人生阶段,基本不会出现大笔消费支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25.3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765万。这么一个庞大群体,其消费能力毋庸置疑。电商平台如果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销售战略,所带来的效益一定十分可观。

3.4消费行为的保护

3.4.1消费者的安全问题

目前,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移动商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网络安全变得极为重要。科技不断发达与进步,给予人们极大的方便,但是网络安全这一部分依然有着不小的隐患,网络诈骗行为时有发生,不仅是消费者自己本身,更多的还是移动商务平台带来的问题。数据表明,有55.61%的人认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缺乏是让他们感到困扰的,33.64%的人认为移动商务信誉度不高会对他们使用移动商务存在担忧,凸显了移动商务在安全方面不足。消费者对于消费安全是很重视的,移动商务在这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3.4.2消费者隐私权限问题

随着应用软件在手机,电脑和平板上的普及,为了更好地使用软件,给生活带来方便,消费者在注册时就会提交自己的信息,使得软件可以了解自己的消费需求,但往往软件就会让消费者开放一些比较隐私的权限。像消费者设备信息,短信,联系人,通话记录等类似的隐私权限,如果后台没有很好地保护用户信息,会给用户带来很多的麻烦。推销和诈骗之类的垃圾短信占了很大的比例,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本来短信是为了减少话费支出而推出的一种低廉文本信息服务,本身意愿是为了给广大消费者带去方便,现在却造成骚扰短信泛滥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软件时关于开放各种隐私权限的问题,消费者不要随意地开放任何与自身信息相关的隐私权限,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结语

目前,消费者在消费行为方面比较关注商品购买方式,消费额度及消费者自身信息的泄漏问题等情况。大学生对于网上购物进行消费的行为是比较提倡的,他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享受自己购物的乐趣,直接在手机或电脑上挑选商品,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可以买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商品。虽然大学生消费主要是以小额消费为主,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所占的基数是很大的,说明大学生消费市场有发展的潜力。同时,既然是使用软件进行消费,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问题,其中比较关注的就是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了。当然,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会让他们对于自己的隐私信息重视,但有些由于刚刚从高中校园过渡到大学生活,对于隐私保护意识不是很强,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对其进行诈骗,最终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每个消费者都有着不同的消费方式,消费态度,尽管消费者行为会有差别,但最终消费者行为本质不会发生改变。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勇于尝试。情感趋势两极化,爱憎分明,面对自己满意的商品评价极高,而对自己不满意的商品评价极低。

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调查,提出建议:

(1)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来制定开发策略。当代的大学生喜欢新事物,追求时尚,商家可利用这一点开发大学生喜欢的产品,在网上宣传产品,一方面是大学生喜欢上网,另一方面也可为商家节约宣传资金。

(2)商品不仅要美观时尚,质量也要有保障。大学生购买商品,首先关注的是商品的外观,然后就是商品的质量问题,企业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会有很大的收获。

(3)培养大学生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大学生未来的消费能力是很可观的,若企业能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产品有连续购买的欲望,培养大学生成为自己的忠实客户,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基础。

(4)用户信息绝不泄密。在进行消费时,企业对大学生消费信息进行保密,不泄露任何有关个人隐私信息,如真实姓名、电话号码等,使大学生能够放心消费。

在此次调查中,所得的样本仅来自于个别学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否代表大学生群体,仍需进一步调查。希望此次调查,对相关专业的人士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3:144.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02:297-300.

[3]喻爽璇.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之――移动终端的机会[J].现代商业,2013,19:58.

[4]刘喜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J].学术交流,2013,03:216-219.

消费行为范文4

本文通过访谈获得旅游行业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而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游客的行为特征,明确游客的消费意愿,从而为企业的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决策依据。调研结果发现,潜在的旅游需求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经济因素仍是制约很多出行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新型的旅游支付方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适当制定政策支持中小旅游企业保持市场活力;规范旅游金融市场需要一定的旅游金融标准出台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关键词:

网络调查;旅游金融产品;消费行为

国家已将旅游金融提高到战略层面,201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支持和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激发了金融机构不断更新服务理念、积极拓展业务,逐步介入旅游行业。

1.国内外文献回顾

Rajna(1994)认为在经济形势较坏的时期,银行会紧缩对消费者的信贷要求和标准,而对经济形势较好的时期,则反之[1]。经济衰退期,信用度较低的家庭获取信贷额度会少很多[2]。Bemanke(1996)以公司为研究对象,得出当经济运行低迷时期,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较难以获取充裕的贷款[3]。有学者指出当利率水平受到限制的时候,整个国家经济体系中不同类型贷款的构成也会发生相应变化[4]。而国内有关旅游金融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旅游金融产品的类型、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5],有部分是关于金融对旅游业的支持研究。而且研究方法主要是资料收集和对现实问题的罗列,多是基于经验研究,基于实证的研究较少。旅游金融是顺时而来,相关定义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观点,研究多是在经验层面,而且多是从企业现状和技术层面开发产品,却较少从游客的需求出发,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2.海涛访谈调研结果

为了对旅游金融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走访了北京市旅游金融发展较好的后起之秀—海涛国际旅行社,通过对其高层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我们得知市场上旅游金融产品的相关情况,并通过调研结果针对性地设计问卷。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市场上的旅游金融产品包括便捷的支付方式、宝宝类理财产品、保证金的监管模式等,旅游与金融的结合从消费信贷到供应链金融,再到企业融资,尤其是较大的公司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旅游金融产业链条。大部分人认为,旅游金融就是旅游业和金融业的结合,这可称为广义上的旅游金融。狭义上的旅游金融是指通过旅游行业进行融资或者有资金上的往来,典型案例是美国运通和我国的“众信旅游”。本文界定的旅游金融是指广义上的旅游金融。

3.网民对旅游金融产品消费意愿的实证调研

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问卷调查展开。本研究以问卷星作为调查媒介,共回收问卷200份,经整理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为85.5%,符合研究要求。据分析,本次调查的统计样本有几大特征:19~30岁是消费主体,其中19~25岁的比例最高为63.7%;月均税后收入在5000元以下,其中学生的比例最高为33.3%;总体学历水平较高,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92.4%;在调研对象中,学生所占群体比例较大,占整个样本的1/3。

3.1问卷信效度检验问卷采用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sα)信度系数来检验信度,对有效问卷在SPSS20.0进行检验,得到信度系数为0.6,表明问卷可信。本研究以KMO值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效度分析。本问卷的KMO值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为0.7,符合以往的经验数据,表明问卷适合做进一步分析。

3.2游客旅游消费描述性统计分析被调研对象在近三年的旅游总次数在1~3次所占比重最大为54.97%;4~6次的次之,为26.32%,有少部分的调研对象在7次以上,这一数据表明该群体出游次数并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调研群体主要是学生有关。发现该群体每年用于旅游的消费中,1500元以下的占比最多,为38%,其次是1501~3000元之间,占比为34.5%。总体来看,每年用于旅游的消费水平并不高。但调研中也有花费较高的对象,这也为我们对旅游金融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可行性。92.4%的调研对象有旅游计划,这对我们要调研的旅游金融而言,前景较好,尤其是对有出游需求却没有经济条件的群体来说大有裨益,而对于经济基础雄厚的游客来说,旅游投资不失为一种投资形式。了解游客计划一项旅游事宜的时间范围,根据游客的消费习惯开发适当产品,满足游客购买旅游金融产品的需求。大部分游客在1~2个月开始规划自己的旅游事宜,游客对自己的旅游事宜规划的时间范围周期普遍较短。这就要求旅游金融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要多开发周期短的产品。完全同意和同意“经济因素是影响出游的主要原因”所占的比重之和为40.4%,而一般占37.4%的比重,这一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开发旅游金融产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为游客消费旅游金融产品提供可能。

3.3旅游金融产品消费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旅游金融产品的统计分析,可以得知现阶段人们对各种旅游金融产品的了解情况以及目前哪种类别的产品更受游客欢迎。有助于探索该产品深受游客喜欢的原因,未来相关产品应该在哪些方面做改进等,对旅游金融产品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调研,大部分人对预付储值卡如“携程宝”等宝宝产品和“牛分期”等产品以及旅游保险在游客消费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大部分游客对上述三种产品了解度较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携程、途牛等在线旅行的知名度有很大关系。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35.7%的游客愿意了解旅游金融产品,52.0%的游客对了解旅游金融产品持可以考虑的态度,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游客对旅游金融产品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这一结果对旅游金融产品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对三款不同类型的旅游金融产品的调研分析为调查游客购买旅游金融产品的意愿及其具体情况,现假设三款旅游金融产品。一为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调查结果显示,消费意愿的均值为2.01,属可以考虑。二为以爱情为担保的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结果显示,游客消费意愿的均值为1.96,属可以考虑。三为贷款旅游。结果显示,游客的消费意愿均值为1.99,属可以考虑。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同期增值利率的选择中,频率较高的是5.3%的5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在存款方式的选择上,74.9%的游客选择分期存储固定金额;在存储期限上,占比最多的是6~12个月的存储期限,从这一调研结果来看,年轻人更偏向于短期风险较小投资,这也和金融市场的利益波动较大有密切关系。储蓄增值型爱情旅游金融产品:游客对爱情旅游金融产品也是偏向于分期存储固定金额,占比66.1%;对于存储期限两年以内。人们分期存储固定金额充分显示了年轻人有一定的理财意识和投资意识,存储期限也相对较短。贷款旅游:游客更偏向分期定额还款的贷款方式,占比65.5%,远远高于定期一次性还款的方式,该现象说明,目前我们逐渐接受分期定额还款的贷款方式,这是一种消费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对于贷款旅游还款总额的选择上,两种还款总额没有太大差别。从上述结果来看,游客对储蓄和借贷的消费方式都能接受,而且最重要的是无论储蓄还是借贷,游客接受的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影响游客消费旅游金融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预期收益率,占比为49.1%;其次是功能用途,占比16.4%。该统计结果告诉我们,游客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其次,旅游金融产品的资金能用于哪些方面。

3.5人口学特征与游客旅游进入产品消费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游客的行为意图和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进行相关分析进行验证。由于旅游金融产品是新颖的产品类型,本文放宽显著性水平为p<0.05的情况下为相关。男性和女性对购买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的意愿、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存款方式选择和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的存储期限较相关,这说明在对了解、购买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而言,不同性别的游客有不同的意见和分歧。这与不同性别的游客的投资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年龄对储蓄增值型金通旅游产品的存款方式、存储期限和以爱情为担保的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的意愿有较显著的不同,这说明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对储蓄增值型旅游产品有其自身独具特色的看法。学历的不同影响看问题的态度和角度。旅游金融产品的意愿、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的存款方式选择、购买以爱情为担保的旅游金融产品的意愿等,这些也都显示了不同的学历背景的游客对同一个问题有其个人独到的看法。婚姻状况对于其对旅游金融产品的消费态度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们从购买以爱情为担保的储蓄增值型旅游金融产品的意愿可以看出,婚姻状况对这一意愿有较为显著地影响。旅游企业或旅游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这一商机为不同婚姻状况的年轻人开发适合的旅游金融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研和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游客有较大的旅游需求,年轻人有超前的消费意识,一定的投资意识;大部分游客有旅游金融产品的消费意愿;旅游部门应多为我国的旅游企业争取一定的资金支持,实现“互联网+”的模式,打通供应链,发挥中小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游客对旅游金融的认知、需求和旅游相关企业的旅游金融产品的供给及旅游相关企业对资本的需求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因能力有限,目前未能了解到金融部门对旅游行业的态度,旅游金融产品是较为后起的产品类型,本文也是在实践中摸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以后更深入的探索和完善。(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本文受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消费者参与研究,项目编号14JGA015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模态智能旅游价值评估、旅游活化与利益相关者博弈研究,项目编号71473018支持。

参考文献:

[1]魏翔,相刚.旅游金融的未来之路[J].经营与管理,2008(3):21-22

[2]杨复兴,舒海.旅游金融的发展思考[J].旅游研究.2012(3),4:20-22

[3]石曦.我国旅游保险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投资证券保险,2013(3):42-44

[4]文娟秀,缪小春.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初探—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213-214,218

消费行为范文5

关键词:性别;年龄;收入;消费行为;茶叶;营销策略;信阳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18

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其健康、绿色、环保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信阳市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主产地,是河南省茶叶主产区、全国重要产茶区之一。因产茶而饮茶、知茶、爱茶,信阳更是茶叶产品的重要消费区域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茶叶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导致影响消费者购买茶叶决策的因素也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从性别、年龄、收入等方面来研究消费者的茶叶消费行为,将对茶叶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开展差异化经营产生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为茶叶经营者提供现实参考。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消费者性别、年龄、收入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调查的内容包括消费者日常饮茶习惯、饮茶种类、购茶频率、购茶目的、购茶渠道等消费行为。

1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以信阳市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并且采取当场回收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3份,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0%。

2.1.1饮茶种类

茶叶消费的区域性很强。信阳是绿茶的主产区,茶文化氛围浓厚,品茶已经成为大多数信阳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由图1可以明显看出,消费者平时饮茶种类绿茶占比重最大。绿茶性寒,能够生津止渴、祛火,是提神清热的最佳饮品。男性消费者主要品饮绿茶,其次是乌龙茶。女性消费者平时喜欢品饮绿茶的占比重46.94%,其次为红茶、花茶,均占比重14.29%。红茶性温,花茶美容,可以满足女性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

由图2可以看出,男性消费者购买茶叶原因主要是自己饮用与送礼,两者占比近50%,单位购买占比重为13.19%。女性消费者购茶原因为自己饮用,占比重75.11%,其次为送礼,占比重为4.89%。茶叶作为礼品,能满足各种层次的健康礼品要求。茶由饮品提升为礼品,正在逐步成为人们送礼的重要选择。

图2性别与购茶目的2.1.3茶叶信息获取途径

由图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消费者获取茶叶产品信息的途径没有显著差别,主要依靠亲朋推荐。在当前茶叶交易信用比较低,消费者辨别茶叶的技能缺失,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过程中往往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地位,容易受到伤害和欺骗。另外,受中国茶行业良莠不齐、茶叶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低、消费者选购茶叶的知识和辨识技巧缺乏的影响,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亲朋好友的推荐。

2.2.1饮茶频率

饮茶频率与消费者的年龄、饮茶习惯直接相关,并且受当地茶文化的影响。由图4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人群多为习惯性饮茶人群,没有饮茶的消费者仅占7%,这可能与信阳地区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因处于茶区,本地消费者大多从小就饮茶。在饮茶的人群中,“每天一次”的饮茶频率大多集中于36岁以上人群,其中46岁以上的消费者饮茶频率最高,占526%,这与中老年群体相对稳定和固化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每周几次”的饮茶频率各年龄段差异较小;“每月几次”的饮茶频率多集中于35岁以下人群,这说明茶区的年轻消费者正逐步养成饮茶习惯,饮茶已经逐步转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由图5可看出,不同年龄消费者饮茶原因有所不同。18-25岁的消费者饮茶主要原因为会客会友,占比重为29.6%,其次为健康美容、休闲。26-35岁的消费者饮茶主要原因为提神解渴,占比重为37%,其次为会客会友,占比重为30%。36-45岁的消费者饮茶主要原因为会客会友,其次为提神解渴。46岁以上消费者饮茶原因为提神解渴。

图5年龄与饮茶原因消费者饮茶原因大多集中在提神解渴、会客会友。茶作为国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提神解渴。随着消费者对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茶叶作为会客会友的最佳饮品。

2.2.3购茶渠道

由图6看,消费者购买茶叶地点主要集中在茶叶专卖店、农户。这是由于大部分的消费者缺乏基本茶叶知识和辨识技能,无法准确的辨别茶叶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而茶叶专卖店和茶农的茶叶产品相对有保证。在茶叶专卖店、农户这些专业性销售茶叶的地方选购茶叶,消费者可以事先品尝不同价位、口感、色泽的茶叶,选择的空间大,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专业的茶店茶叶供应数量较多,销售商之间的竞争激烈,市场信息也比较完全、透明,消费者可以与茶叶销售商进行讨价还价,最终选购到自己喜欢的类型和价格的茶叶。然而在商场、超市里面选购茶叶时,各种品牌、档次、规格的茶叶已经固定包装而且明码标价,不可能完全让消费者事先品尝斟酌。

3收入与茶叶消费

2.3.1购茶价格

从图7数据来看,信阳茶叶市场以101~300元/斤、301~500元/斤为主流市场,信阳茶叶市场还属于中低端消费水平。消费者的月收入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格。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的消费者,购买801元/斤以上茶叶为零;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无购买100元/斤以下的茶叶。由此看出,对于茶叶这种嗜好品,消费者收入越高,购买茶叶的价格也就相对高些。

由图8可明显看出,口感是不同收入消费者考虑最多的因素。茶叶作为饮品,首先考虑的就是口感,尤其是针对绿茶产区的消费群体。由于茶行业的地域性极强,长期存在着“有名茶无名品”的现象,而且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亲朋好友的介绍认知茶叶产品或者茶叶企业。但是这种认知了解的方式,使得茶企的知名度比较低,即使在同一茶产区也很难说出知名茶企。对品牌因素进行分析,月收入4000~5000元、5000元以上的占比重比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较高,但品牌总体比重较低。对于价格因素进行分析,月收入4000~5000元与5000元以上的占比例较低,月收入低于4000元的占比重较高。可以看出,收入水平的高低对价格因素影响较小。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1)男性消费者饮茶种类的选择相对集中单一、女性更加分散多元;而在购茶原因选择上,男性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宽、女性较窄;购茶过程中,亲朋推荐因素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网络知识、专家推荐与广告宣传因素对女性购买决策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2)36岁以上消费者饮茶频率显著高于36岁以下的消费群体,大部分保持每周几次以上的饮茶频率;消费者饮茶原因大多集中在提神解渴、会客会友,但18-25岁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休闲与生活品位象征的功能选择上显著高于中老年消费者;35岁以下消费者购茶渠道首选专卖店、36岁以上消费者首选农户,对商场超市与网购渠道的选择上35岁以下消费者显著高于中老年消费者。(3)消费者选购茶叶的价格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中等收入消费群体是茶叶消费市场的主力,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购茶过程中,口感是消费者购茶时主要考虑因素,但高收入消费者对茶叶口感、品牌与包装因素的关注度高于低收入者。4营销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的结果,茶叶行业生产经营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茶叶行业、企业方面,加强茶叶知识的普及力度,尤其是茶叶加工知识、品质辨别知识、冲泡知识、健康保健功能知识的普及推广,提升消费者对茶叶的了解度,引导大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养成科学饮茶、健康饮茶的习惯。

第二,茶叶企业需重点关注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茶叶产品时尚、休闲、娱乐功能的需求,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茶文化与日俱增的精神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茶叶产品与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三,茶叶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细分消费群体,进行市场定位,采取目标市场营销策略。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收入的消费群体,制定适宜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四,重点选择茶叶产品的口碑传播和公共信息渠道,提高宣传的公益性、休闲性、权威性、文化性,尽量减少信息传播的商业氛围;同时,重视忠诚顾客的培育,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忠诚度、美誉度来扩大口碑传播效应。

第五,采取体验式营销方式,通过提高实际参与感,引导消费者饮茶、买茶。如渠道方面,选择专卖店和茶农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消费者参与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表演等活动;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网购渠道的宣传、开拓力度,重点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与信任度,助推茶叶电子商务,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富桥,姜爱芹.消费者产品知识、知识获取渠道与消费行为―基于杭州市1803份居民茶叶消费的调研数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5257.

[2]李佳,李楠等.农村儿童零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7276.

[3]赵越,韩燕.北京高校羊绒制品消费行为分析-基于北京8所高校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3,(3):189190.

[4]张静,周跃斌.湖南黑茶消费市场调查分析[J].茶叶通讯,2013,40(1):3739.

[5]赵仕红.品牌农产品消费意愿及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基于南京市的调查[J].企业经济,2013,(6):8487.

[6]蓝婷,屠幼英.在杭大学生对茶及茶产品的消费与剖析[J].中国茶叶加工,2008,(1):1316.

[7]刘佳佳,李道和等.消费者茶叶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调查数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9):98102.

[8]管曦,杨江帆等.中国茶叶消费现状与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茶叶科学,2011,(6):546551.

消费行为范文6

[论文摘 要]高校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通过从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和消费心理的特点入手,总结了影响高校学生消费的四大因素,并做出总结。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消费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文化教养、心理素质等。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并表现出特殊的消费行为。

一、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从消费水平来看,有数据显示,2006年高校学生约有74.3%左右的学生平均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另有11.2%左右的学生月消费在200元左右,600元左右的占10.5%。与此同时,有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在经济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如武汉某高校学生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高校学生的月食品支出在230元左右,与生活费月均支出(480元)的比率是47.9%,这可视为高校学生的“恩格尔系数”,从长期趋势来看,这一系数呈现出整体的上升趋势。

从消费结构来看,目前对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多数人认为目前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高校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从消费方式来看,消费方式可以是消费观念及行为的统一体,是同主观意念或动机相联系的消费行为。总体上来说,高校学生消费仍可看作是经验性消费,但表现出了一些特殊的消费方式:第一种是旅游消费:有调查资料表明,有46.5%的高校学生在节假日时曾和同学或朋友外出旅游,有12.3%的同学在寒暑假曾和家人一起旅游过,表明旅游是高校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旅游被高校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消费行为;第二种是电脑消费,1995年电脑开始步入高校学生宿舍,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最能改变高校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因素之一;第三种是电话和手机消费,随着电信资费的一次又一次下调,201卡或IC卡电话在大学校园内普遍开花,调动了高校学生的购买欲望;第四种是恋爱消费,大学校园恋爱被视为一项不谈婚姻的爱情,但两个人的学习生活中也相应增加了额外的消费。

(二)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分析

高校学生的消费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消费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决定高校学生消费的不平衡;二是消费的多样性。高校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高校学生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高校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三是消费的主导性。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在满足生活消费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高校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个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转贴于

二是社会环境原因。目前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高校学生高消费的心理。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学校的贷款往往贷不出去,有的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宁可在家向亲友东拼西借,也不愿向学校贷款,把贷款当作是丢人的事。

三是高校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高校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高校学生消费中常见的。

四是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有关。有人认为现在高校学生的消费是偏高、不合理的,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给高校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

三、基本结论与讨论

关于高校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有的主要在高校学生中多进行国情和勤俭节约教育并加强相关的管理;有的认为应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消费意识,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高校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道德。笔者认为,应加强对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的消费教育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主要为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市场和消费营销等知识;消费品常识教育,主要为常用的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消费生态意识教育,让高校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持续的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需要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它对高校学生的消费伦理、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高校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抗逆能力,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总之,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21世纪国家栋梁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祥禄,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3)

上一篇能力培育

下一篇鼠年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