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严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季严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季严寒

冬季严寒范文1

前卫廓形Soft Sculpture

对于廓形的设计,如今已经成为分辨一个品牌是否足够有功底的标准之一了。从女装界流行开来之后,本季众多男装设计师也借鉴上世纪60年代突飞猛进的未来感时装,产生出新的廓形:人人都爱的Bottega Veneta以插肩袖及经典的战壕式风衣为范本,巧妙设计出略带泡泡感的圆肩式大衣,迷人的深棕色及垂感良好的面料都为其添色增彩;同样采用插肩袖营造蓬松感的还有Z Zegna,大量经典款风衣由此手法改良,焕发出崭新光彩。驼色当道Crazy About Camel

这是知性的色调,也是本季男装最重要的标志。驼色的流行在于它的独特并不夸张,吸引眼球的同时更能抓住人的心灵。EmporioArmani秀场上数款驼色长款130大衣配合细腻的羊绒、羊毛混纺面料营造出梦幻之感,让人感受如新鲜牛乳般温暖;Ports 1961以经典的驼色双排扣羊毛大衣配合剪裁良好的长裤及圆形框架眼镜,烘托出知识分子的气质。如果你嫌以上两家未免有些过分成熟稳重,那么就参考一下D&G的做法——同样是驼色双排扣大衣,却配上色彩艳丽的条纹毛衣、灯芯绒长裤和球鞋,尽显学院派青春气息。

经典延续Classic Type

不同于女装的争奇斗艳,男装很多都以经典风格支撑每一季度的重要Look。作为拥有长久历史的大衣,其经典风格更是深入人心。Yves Saint Lau rent就以法式情怀演绎新季度男装,带有一丝军装风格的格纹羊毛混纺大衣搭配蓝色高领毛衣及九分长裤,带出纯正的欧式时装灵魂;Dolce&Gabbana则将枪驳领双排扣大衣和条纹西装套装用现代手法的裁剪打造出新世纪优雅Gangster的味道;备受小清新男女爱戴的Agnes b也不甘落后,经典的单排暗扣大衣通过图腾丝巾与棕色系毛衣、长裤及短靴的搭配,着实让那些喜爱复古造型的人看得如痴如醉。

过膝长度Over Length

“长度决定风度”——这是2014冬季男装大衣最重要的风格之一。以膝盖为标准,大衣下摆超过其10CM的都算得上是最时髦的长度了。Emporio Armani本季最重要额定大衣款型被定名为“130”。顾名思义,衣长在130CM的长款大衣配合时下正火的驼色及品牌独具匠心的人造毛面料,为那些身形高挑的男子带来气宇轩昂的完美气质;Dolce&Gabbana推出的皮毛大翻领的宽版长大衣搭配经典款的白色衬衣与条纹西装长裤,仿佛意大利黑手党般令人敬畏;Jean Paul Gaultier则将中性风格糅合进大衣的搭配之中,透视衬衫、紧身长裤等设计师最爱的Signature Pieces让长款大衣与众不同。

糖果礼盒Candy Coats

孔雀革命再次莅临2014冬季男装界,各式冲击力十足的糖果色调齐刷刷地用来诠释经典大衣款式。近年来备受瞩目的Burberry Prorsum在设计总监Christopher Bailey的带领下,以数不清的明快色调装点改良式大衣,而抽象图案印花的毛衣及可爱的毛绒帽子更令整体造型丰满动人;Bottega Veneta这个经典老牌,似乎也有冲破彩虹的欲望,醒目的橘红大衣瞬间点亮看客的双眼,叫人有立即买下来的购物冲动;向来火辣的Versace虽然不像前两位那么夸张,却也在冬季新装上以靓丽的蓝色、玫红色短身大衣撑场,是更为实用化的选择。

复古风貌Good Old Days

正是因为大衣拥有悠长的历史,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造型更成了我们值得借鉴的模板。Kenzo在2014的冬季,以英式花卉图案为灵感,推出一系列繁复印花Look,而通过古着款式的大衣,则更平衡整个系列;Dior Homme在KrisVan Assche的笔下,越发彰显出难得的意境之美,宽松而充满层次感的穿搭,重写了大衣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D&G则上演缤纷五彩的校园舞台剧,粗呢大衣与双色针织开衫及荧光色灯芯绒长裤叫人想起以往的美好年代。

混合新风格New Born

作为覆盖身体面积最大的单品,大衣是改变整体造型绝佳的服装。而设计师们也乐此不疲地用各种巧妙构思解读着新季大衣风潮的改革。被众多时装敬奉为至上品牌的Lanvin仍一如既往地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不锁边的结构风格羊毛大衣用毛绳的腰带束缚住,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时装语言;Ann Demeulemeester Dsqua red新一季上演冰山来客戏码,黑色大衣窄腿牛仔裤及多种皮质配件的混搭风格实穿又时髦。

新颖材质New Fabrics

除了款式上的开发,面料也是决定一件时装能否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元素所在,向来喜爱在面料上下足功夫的Z Zegna在全新冬季系列中,以类似泡沫塑料感的特殊皮质,塑造出宽大、雄伟的男子汉形象,是时装收藏家极为钟爱的款式;Versace则将传统皮革压制出凹凸感的波纹,仿佛是从经典电影《骇客帝国》中走出来的未来战士般令人印象深刻。

冬季严寒范文2

关键词:寒冷;屋面排水;设计;防冻

屋面排水有着多种类型,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到了冬季经常会出现建筑屋面排水管道冻裂的情况,这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建筑屋面排水系统的防冻设计工作。下面笔者对严寒地区屋面排水的主要方式以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 北方寒冷地区建筑屋面排水的主要方式

1.1 无组织排水

无组织排水是指自由落水的排水方式,在屋檐上设置管道,使雨水可以顺着管道直接排出,这种排水方式适合应用在底层建筑上,但是对于临街或者高层建筑并不适用。

1.2 有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是指利用天沟以及雨水管在房屋顶部到地面设置排水装置,其可以分为内排水、外排水,内排水主要是在屋内进行排水,具有维修简单的优点,但是造价比较高。外排水是在室外设置雨水管,其不会影响建筑室内的美观性,而且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

1.3 综合排水

综合排水在公共建筑中应用比较多,其可以结合建筑的功能对排水装置进行改良,具有安装灵活的优点,在标高不同的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北方寒冷地区屋面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挑檐沟集中落水斗外排水:一般檐沟宽在300~400mm左右,高度250~400mm左右,前面封口,有效排水高度为140~250mm,水斗内铺设镀锌铁皮,在冻融期内每天上午(北京时间),约十一点钟左右屋面上的冰雪开始融化,下午约四、五点钟屋面冰雪开始冻结,而首先冻结的是排水口(铁皮导热系数大),而屋面融化的水仍在向排水口汇集,冻结后封闭水斗。

2.2 女儿墙外落水管排水:管径一般为DN80~DN100,由于落水管为铁质和PVC材质,导热系数大,有效空间窄小,经过几天的冻融循环落水口完全封闭,影响排水。PVC雨水管由于屋面温度和大气温度的差别,在冻融循环期,会出现南侧女儿墙根雨水口冻结,北侧雨水落水管冻结的现象,导致排水系统失去作用,屋面保温及防水构造遭到破坏。

2.3 屋面较小坡度对排水不利。目前工程中,仍有部分设计屋面的坡度为2%,坡度太小流速慢,不能及时排走屋面雨水。严寒地区平屋面设计中除要计算足够的雨水排水口,落水管截面以外,排水坡度设计以2.5%以上为宜。

3 北方寒冷地区屋面排水设计的优化方法

3.1 对于10米以下的小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平屋面挑檐自由落水。这是最经济也最有效的严寒地区屋面雨雪冰水排除方式,但建筑造型单调,檐口处理基本没有变化。适用范围有限。

3.2 对于低层或多层坡屋顶住宅及小型公共建筑,采用坡屋顶成品檐沟排水系统。由于坡屋顶水流速度较快,成品檐沟相对宽浅,PVC落水系统能及时将雨水或冰水混合物排走,因此应用中未有反馈出现冻融循环期间堵塞雨水口的案例。造价稍高,但檐口造型有多样选择。

3.3 对于低层或多层坡屋顶住宅及小型公共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宽浅檐沟排水系统。道理和前者类似,经济性稍好。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小区为例,坡屋面设宽浅挑檐沟,截面宽度700宽,檐沟排水坡度2%,水落口附近排水坡度10%,再加上物管部门在容易出现雨水排水系统冻胀堵塞的时间段内加强巡视,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冬春季屋面雨雪排除问题。

3.4 对于高层建筑或者工业厂房建筑,多采用的是有组织排水系统,在室内布置排水装置,而且需要做好室内的保温工作,设计人员应保证保暖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避免排水管道的正常使用受到影响。在冬季气温都在零下,所以管道内需要充气,将管道外的积雪融化,这样才能正常排水。对于女儿墙的装饰造型,可以充分发挥设计者想象,体现出民族风情,这也可以达到美化城市、美化生活的效果。楼上无冰凌,地上无冰块,居民自由出入,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证。采用PVC管材,不另设管。抗风害免费用。采用集中内排水,有女儿墙围护,不受大风的危害,减少屋面维修和维修费用。日常运营维护费用较高,但综合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复杂,分块较多的情况,便于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完善雨水排除系统。

4 北方严寒地区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要内容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在对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防冻工作,设计人员应对室内雨水系统、污水系统以及室内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系统进行优化处理。

4.1 室内雨水系统及污水系统

建筑房屋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只有做好排水工作,才能保证业主的正常生活。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一定要做好排水管道的优化设计,保证雨水系统与污水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在景观阳台上可以设置地漏,还要做好阳台的防冻工作,在室内做好保温工作。

4.2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以及消防系统主要是靠建筑外墙的管道井发挥功效,由于室外的温度比较低,所以设计人员可以考虑管道井与采暖管道井合用,在屋顶消火栓的设置可以考虑安装在采暖口或者水箱附近。室内采暖还需要做好管道系统的保温工作,消防用的喷淋可以设置在管道井内,这一设置不适应布置在楼梯间不保暖的位置,会引起管道冻裂,从而影响消防功能的正常发挥。建筑地下室中,如果采暖效果不好,则可以设置干式灭火系统,以免管道内的水冻住,这种系统可以不充气,但是需要提供足够的电量,物业单位需要按照值班人员定期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如果地下室采暖功能正常,则可以布置湿式系统,主要是采用喷水的方式进行灭火。在一些厂房建筑内,由于采暖不佳,所以在设置消防系统时采用的是自动喷水系统,管道内平时不充水,只有使用时才进行喷水,这可以防止管道出现冻裂现象。

结束语

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在进行建筑屋面排水设计时,应考虑到气候对排水系统的影响,做好排水管道的防冻工作。北方冬季积雪比较厚,为了保证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需要做好铲雪工作,而到了春季,积雪会慢慢融化,排水量比较大,容易造成屋内渗水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在优化屋面排水设计方案时,应充分的考虑到外界自然因素对排水系统性能的影响,还要安排物业人员定期对积雪进行铲除,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功能正常发挥,才能保证业主居住的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李忠,冯爱荣,王岩,张欢,王振杰,朱培世.村镇建筑太阳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J].建设科技,2012(9).

冬季严寒范文3

关健词:防寒;栽培;冻后处理

龙眼冻害的发生与气温降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气温下降到0℃时,嫩叶、幼苗受冻害,-1.5℃老熟叶片受冻害,-2℃当年生枝条受害干枯, -4℃持续3小时连续4天以上,树龄5~10年生的主干、主枝受害,甚至整株死亡。而且,龙眼冻害的发生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方位、树龄树势、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有关,同一产区地域愈北的受害严重。果园地势向南,周围有水体冻害较轻,谷地、低洼地受害重。南向的树冠比北向的冻害重,幼苗、幼年树、新梢受害重果园管理差,没有控冬梢的受害重。为了减少龙眼因寒流造成的损失,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防寒措施,供参考。

1 冻前预防

1.1合理选址 种植地不能随意北移,要看冬天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

1.2培育健壮的秋梢 龙眼秋梢是来年结果母枝,也是龙眼过冬主要枝梢之一,龙眼秋梢是否健壮影响其越冬防寒能力,龙眼末次秋梢在10月中旬放出为好,放梢前薄施1次氮肥,淋水,增强树体养分积累,能有效地抵御寒流。

1.3冬季清园、防冻 ①冬季清理或深埋枯枝、病叶,使用石流合剂喷施,防治越冬病虫。②树干涂白:用生石灰10kg、硫磺粉1kg,加水30~40kg,搅拌均匀,调成糊状,涂刷主干一、二级分枝,可减轻冻害。③树盘培土:结合冬季清园深翻,对树盘1m直径内用塘泥、草皮泥等进行培土,培土中心高度达到树干嫁接口以上10cm处,可有效保护嫁接口。来年春季扒开土墩,以利龙眼快速生长。④稻草覆盖:冬季在树盘周围1.2m直径内,用稻草、秸秆、油菜秆等覆盖10~15cm厚,或用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温度;对树干及一二级分枝用稻草绑扎,起到树体保暖作用。

2 应急措施

2.1果园灌水 在降温之前,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引水入果园,全园灌溉,或者喷水淋树盘,成年树每株100~120kg,可补充树体水分,增加土壤与空气湿度,提高土温,减轻冻害。

2.2喷水或防冻药剂防冻

2.3 果园薰烟 寒潮来临时,果园备好谷壳、锯木屑和草皮等易燃物,每隔10m一堆,易燃烟物掺少量废柴油,可提高烟雾热气,晚上10时后熏烟。

冬季严寒范文4

【关键词】既有线;涵洞接长;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下行线K212+339 1-3m框架涵既有右侧为1-3.0m梁小桥,长6.79m,左侧为1-3.0m框架涵,长6.2m,总长12.9m,为排洪兼交通而设。因西北上行联络线并行陇海铁路,既有涵洞右侧(靠近1-3.0m梁小桥侧)需要接长7.42m,涵洞基坑底部比路肩低4.7m,从涵洞流水面下挖1.2m。涵身采用C35砼,基础和端翼墙采用C20砼,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桩长11m,桩径50cm,桩间距1.1m*1.1m正方形布置,桩顶设30cm厚砂垫层。接长施工基坑开挖采用明挖基础法施工,基础及涵身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墙顶C15混凝土采用光面竹脚板现场立模浇筑,钢筋混凝土盖板采用集中预制办法。

二、施工准备

(一)既有线光缆、电缆保护措施

(1)工程开工前必须先对施工地点地下管线、结构物、光缆、电缆的走向作详细的了解,由安全科负责,作好标志,做到心中有数。并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电缆、光缆线路三米范围内,严禁机械动土施工,人工作业时,禁止使用铁镐与尖耙,逐层开挖,同时派专人现场监护。

(3)路基填筑、软基处理、结构物开挖前三天,必须和设备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用专用探测仪器对地下的光缆、电缆进行探测,作好标志后再动土施工。

(4)出现特殊情况,要特事特办,及时汇报,同时在损坏部位的两端各挖出1.5m长的电缆,以便修理备用,缩短修理时间。

(5)当施工便道及施工用地与光缆、电缆及地下管线有干扰时,先考虑绕行,无法绕避时,在征得设备管理单位的同意后,采用外套钢管,挖明沟加盖板等方法予以保护。

(6)大型机械设备通过光缆、电缆区时,不得直接从上面经过,应采用垫钢板、木板的方法加以保护后方可通过。

(二)既有涵洞端墙铺砌拆除

浆砌片石铺砌采用破碎锤和人工风镐相结合的方法,从上往下、从铁路外侧向铁路内侧逐步拆除。只对涵洞铺砌部分拆除,不拆除端墙底部基础。在凿除作业时派专人观察路基铁路端墙部位有无变形,如有变形应立即通知现场工务等配合人员,按照现场配合人员要求立即对既有线路抢修。端墙铺砌拆除时对既有线路进行不间断观测,每次列车通过时对轨面高程测量一次,发现高差大于2mm时,立即通知现场工务等配合人员,按照现场配合人员要求立即对既有线路抢修。

(三)临时排水

涵洞自身排水,宜采用先堵水、后用临时排水管排出的方法,通过采取封闭式排水措施,确保涵 洞临时排水,不得出现漏水浸泡基坑的现象。涵洞有条件改道排水时,可在基坑外侧改道排水,同样也要采取临时防渗措施,防止水浸泡地基的现象。

三、接长施工

(一)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文件由线路控制桩放出涵洞中心位置,然后用经纬仪测出涵洞纵横轴线护桩。施工时由护桩恢复涵洞中心点。测放基坑开挖边线用石灰洒出。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核审批。

(二)基础施工

1、基坑开挖

在既有线坡脚以外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修整。在既有线坡脚以内基坑采用人工开挖。

2、基底处理

基坑深度达到设计高程后,在天然状态下清楚浮土,检查地质情况和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填写质量验收记录。

3、基础施工

基坑检验合格后立即进行基础M10浆砌片石砌筑,砌筑时严格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进行,片石砌筑必须砂浆饱满密实。根据设计要求,每隔3m设沉降缝一道,缝宽3cm,用沥青木板填塞密实。基础襟边以上边墙被土掩埋部分表面必须平整,砂浆勾缝密实平贴。础砌筑完后在涵身部分预留接茬石,接茬石埋入基础浆砌2/3,外露1/3。

4、基坑回填

基础砌筑完成后并经检验合格后立即组织基坑回填。回填材料为透水性良好的级配碎石或级配砂卵石。回填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填,人工配合分层对称夯填,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

(三)墙身施工

墙身砌筑及墙顶混凝土浇筑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墙身与墙顶混凝土之间预埋片石做接茬。砌体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各段水平砌缝大致水平。段内各砌块的砌缝互相错开,砌缝饱满。根据设计文件,涵洞墙身及翼墙设计为浆砌片石,墙身施工时涵洞墙身按片石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砌筑使用挤浆法,片石在砌筑前用水冲净,清除表面有裂缝及易风化得片石。砌筑时片石应安放稳妥,表面缝的宽度不得大于4cm,砌体表面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得大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填腹部分的砌缝宜减小,在较宽的砌缝中可用小石块填塞。

(四)涵节接缝

涵洞沉降缝及涵节接缝,严格按设计文件留设,上下对齐、贯通、直顺,防水层安排在冬季施工时,严格按冬季工艺操作规程施工,做到不开裂、不起鼓、不渗漏。基础施工完成后,先按要求处理基础部分的沉降缝,然后在基础两侧进行对称分层填土夯实。在沉降缝处各宽30cm,襟边以下20cm范围内暂不填土,待做完防水层后。及时恢复基础周围地貌。

(五)盖板施工

1、盖板施工材料控制

盖板施工所用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钢筋品质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钢筋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分批存放,钢筋存放时须设标识牌,标明材料来源,是否自检(包括见证),自检时间,申报情况,拟使用部位以及材料产地、规格、数量。钢筋进场时,本部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共同对钢筋按规范要求和频率抽取钢筋样品,进行力学试验,并同时应进行见证试验。钢筋试样的力学性能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否则应清除出场,严禁使用。钢筋加工在平台上进行,加工成型的材料按有关规定要求摆放、保护。

2、模板制作安装工艺

盖板模板采用1.2厚竹胶板,模板采用加条木骨肋。肋木采用10×10cm方木做横向肋骨,横向肋骨间距为50cm,纵向设置三层肋骨,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外面支撑可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支撑。模板接缝采用泡沫条塞填密实,并用腻子刮平,在模板安装调整好模板后,重新进行中线和尺寸复核。自检和报验通过后方可浇筑砼。

3、盖板涵拼接的技术要求

支座垫板采用三油四毡,提前预制成支座 垫板块,安装盖板前平铺在台帽上。若台帽不平整, 则用1:2水泥砂浆将垫板支平。确保盖板四周均匀 受力。 鉴于涵身容易出现竖向裂缝的现状,涵台采用钢筋砼结构。严格按照通用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防水层施工,涵台顶部两侧做好排水盲沟,不允许出现盖板漏水现象。涵洞洞底铺砌进出口必须做挡水墙,防止铺砌时出现脱空现象。 凡用块片石砌筑的涵台铺砌和八字墙均用1:2砂浆勾缝,勾缝凸出5mm,先填后勾,保持美观整齐。变形缝止水处理,用沥青麻口填塞,暴露面用水泥砂浆勾缝。当拼接部分采用箱涵时,止水 要做特殊处理。

(六)洞身混凝土施工

涵洞板座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的方法,建立搅拌站,由混凝土罐车运送到现场,搅拌站均采用自动计量的砼搅拌设备。试验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把好砼拌和物的材质关、砼配合比关,同时控制好砼拌合、运输、灌注、捣固、养护等关链工序,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保证结构内实外美。冬季施工时,砼采用暖棚火炉养护方法。寒季涵洞砼施工时,砼掺加防冻剂,确保砼质量。

(七)防水层、保护层及沉降缝施工

接长涵洞顶填土0.8m≤H≤1.5m,两侧侧墙部分直接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施工,其涵洞顶防水层做法:抹一层M10水泥砂浆垫层粘贴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卷材3cm厚C40细石砼且成2%人子坡。防水涂料按甲、乙两组份配比准确、搅拌均匀、涂刷均匀、无漏刷现象。沉降缝设置位置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采用沥青浸制木板,且箱涵内侧的沉降缝镶嵌5cm深聚氨酯弹性胶,外侧粘贴50cm宽的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铺装面层必须平整、干燥、无凹凸不平、蜂窝麻面,且应保持干燥。防水涂料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进行配比,每次搅拌量以30kg为宜。搅拌均匀,搅拌时间约为3-5min。

参考文献:

冬季严寒范文5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涵洞隧道

1工程概括

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黔西至织金段项目主要工程量如下:路基土石方776万m3,路基填筑578万m3,防护及排水工程31.37万m3,涵洞及通道4014.99m/124道,分离式隧道2890m/3座,互通式立体交叉3处,中、小桥662.249m/17座,大桥2567m/8座,特大桥2511.66m/2座(钢构、斜拉桥),沥青混凝土路面75.9万m2。由上可知,工程量较大,并且涉及到的桥梁涵洞工程较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桥梁涵洞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视,提高工程质量。

2涵洞施工技术问题

2.1盖板预制及安装

在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黔西至织金段项目中,公路盖板涵工程在具体施工中,盖板顶层覆土较厚,若在具体施工中,有重型车辆通过,在盖板上容易出现裂缝,最终将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预制盖板过程中,在加工主要受力钢筋时,端头的长度和角度都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1]。安装盖板时,底板隔离需要深入到混凝土中,从而最大长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自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降低主要受力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

2.2台背填土施工

台背回填是公路涵洞施工中质量控制作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具体施工中,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施工内容进行处理,导致回填处出现大范围沉降,将会引发严重的路基病害。例如,“吊车”、路面破坏、路基沉陷等[2]。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引起台背填土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原地面上的台背回填宽度并没有达到台高的两倍,回填材料与填筑材料压缩模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在回填过程中,分层填筑厚度与规定范围相比超出了标准值,同时由于回填材料的质量存在问题,导致施工中,压实程度无法满足相应的规定要求。(3)压重时间不足,将会降低路面稳定性,通车之后有可能会导致沉降情况的发生,影响工程后期的使用效果,并且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

3解决涵洞施工的技术问题

3.1盖板涵施工的合理性

盖板涵施工的流程见图1盖板涵的具体施工如下:(1)严格依据施工图纸进行基础定位防线,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完成对中线、变现、标高的确定。(2)基坑开挖,严格的依据技术交底、安全进行。如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人工的方式开挖深沟,在对施工环境检后,确认地线无管线后,可以利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工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避免超挖现象的出现,同时要确保边坡的准确性,针对施工中深度超过4m的盖板箱涵基坑,针对边坡需要利用塑料薄膜完成相应的防护[3]。在利用机械开挖接近设计的边坡边界或坑底标高时,应当预留30.0cm的厚度层,采用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开挖。堆到基槽边200cm外,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是,高度要低于150cm。在工程施工中,做好对支撑和边坡的检查控制工作,施工中所使用的车辆的行走需要远离边坑,避免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3)基坑休整。在挖好基坑后,需要对基坑进行休整与抄平处理。

3.2台背回填技术

涵洞工程中,在具体施工中针对量测均匀的涵台的锥坡和台背进行填土作业时,作业运输机械的选择要依据填土的具体厚度而定。如果涵顶填土厚度不大于50cm,在施工中不得应用施工机械或重型车辆,涵顶厚度接近100cm时,不得利用大型机械施工,同时也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以上内容都是台背回填过程红必须要主要的内容,在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黔西至织金段项目中施工中,加强对以上内容的注意,可以明显发现工程的质量与类似工程相比有所提高,由此可见注重以上内容对于公路涵洞工程的质量来说意义重大。此外,在台背回填压实过程中,对回台背填料进行分层摊铺,从而确保压实工作能够得到标准。在本次工程具体施工中,当填至设计标准时,继续填,直到超过设计标准20cm后,在进行压实工作,强制沉降回填料。此外,应当在施工情况允许下,尽量延长压重时间,避免通车后发生大幅度沉降,影响工程的后期施工。此外,在涵洞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沉降缝的设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依据相关的设计要求,在箱涵涵身中,每隔约9m设施变形缝,但凡是地基填挖交接以及地基土质出现变化时,都需要设置相应的变形缝,一般情况下,变形缝的宽度应当控制在2~3cm。在变形缝内侧镶嵌经受油浸的软木板,厚度通常为2cm,在外层填塞止水密封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整个变形缝不仅呈竖直情况,而且都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立模堵头出必须坚固、稳定,沉降缝的布置见图2。

4隧道施工技术

结合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黔西至织金段项目的具体施工情况,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4.1明洞施工

在具体施工前,需要做好测绘放样工作,要控制好基槽挖掘力度。在洞挖处,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应用敞口放坡法。对于承载力基底物探工作开展中,对基底的探测可以通过地质雷达进行,同时在对地基进行承载力实验过程中可以利用重型动力触探仪完成[4]。在确定基地承载力能够满足具体的设计要求后,要及时完成仰拱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标准,延长工程的施工寿命。

4.2钢支撑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断面情况进行认真检测。检测挖掘平面的具体情况,如果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挖掘力度未达到施工标准或过度挖掘的情况,需要对挖掘平面进行再一次处理,从而确保证挖掘面的质量能够得到标准。通过检测在确定挖掘面符合要求后,要尽早完成混凝土的喷射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对钢架的方位进行明确,为日后施工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促进我国公路隧道工程行业的发展。

5结语

公路涵洞及隧道工程施工中,应用良好的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具体施工中不仅要掌握国家对于工程的规范和具体要求,而且还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对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经验进行积累,从而不断使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需要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使公路涵洞及隧道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提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郭鲁.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灌浆法加固技术的应用[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2):112-114.

[2]赖学辉.浅谈公路工程桥梁隧道施工安全评估监控技术[J].通讯世界,2014(24):228-229.

[3]贾绍强.公路工程桥梁涵洞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9):26-27.

冬季严寒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20-02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来的“双基”教育目标扩展到“四基”教育目标,其中提出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概念。这一概念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内涵,力求改变以往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观,为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一、“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

如果仅从字面上来解读,“基本活动经验”就是学生在经历了基本活动后,留下的体验、感受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在解读“基本活动经验”这个概念时,我们必须明确两个核心概念:一是“什么是经验”,二是“什么是数学活动”。

关于“经验”,不同时代、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解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经验出自实践与行动”,他们认为经验与“理性”没有关系。而到了西方哲学的启蒙时期,哲学家们对“经验”有了全新的解读,这一时期以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认识为代表,他认为“经验有两重含义,一是经验的事物,另一是经验的过程”。从他的言论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经验是一种知识、技能,经验也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历与感受。

从英汉互译的角度看,“经验”的英文单词是“experience”,它有两种理解:作为名词时,它是指经验、体验,经历、阅历;作为动词时,它是指经历、体验,感受、遭受。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看,“经验”也有两种词性:作为名词时,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作为动词,指经历、体验。由此看来,经验以“静态”与“动态”两种状态存在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到:没有独立于活动、体验之外的经验,也没有独立于知识、技能之外的经验,经验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体验、感受。那么,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经验的积淀?

数学领域的活动非常丰富,有“尝试证明”“操作验证”“练习活动”“交流探讨”等形式。张奠宙老先生认为数学的活动还应该包括“模式直观”“解题经历”“数学想象力”“数学美学欣赏”等内容。

因此,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可以这样解读:学生经历“数学性”活动,获得对数学的体验与感知,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则是强调数学教育教学要有“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结果”。

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路径

关于活动经验的获得,美国的学者研究较为深入,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这样几位:一是科尔比,他认为经验获得需要“具体体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四个过程,且这四个过程常常是循环的;二是戴尔,他创立了“经验之塔”学说,他认为经验就是学习的途径,一切学习都应从经验中开始,最好是从直接经验中开始,当直接经验出现空白时,就应用“替代性经验”来弥补;三是布鲁纳,他认为经验获得可以三方面入手,首先是“直接体验”(也称动作表征),其次是“映像性表象’,再次是“符号性表象”。

从三位专家的观点可以看出,经验的获得需要“过程”“反思”“内化”,即通过具体活动的参与,进而反思所经历的活动,最终内化为能够理解的、合乎逻辑的、抽象的经验。

三、“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

当我们理清“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及获得路径后,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得建构有效的“基本活动经验”获得的教学思路,使“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走向深入。

1.要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

从“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路径来看,经验的获得首先要有“活动”以及“活动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活动及过程不仅是一些常规的数学“解题”活动,还包括学生亲自参与的数学探究活动及过程,更包括“在具体的、带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来思考、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活动”。

例如教学例题:下表是某个城市某一周内的最高气温数据,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成一个柱型统计图。

如果我们从“知识、技能获得”这一目标出发的话,当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后,这样的目标就达到了。但是从经验获得的角度来思考,这样的制表过程不能给学生带来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只局限于图表的制作,当图表制作完成,过程即告结束。此时我们不妨将此题进行改编、拓展,将“制表”的这个要求改编成“记录日常数据、制表,再分析问题”。虽然改编后的问题难度加大,但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改编前的问题只是要求学生解决问题,以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为目的;而改编后的问题,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这一系列过程正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不可缺少的环节。

2.要加强活动经验的内化

从经验获得的途径来看,除了要有具体的活动过程,还要有对活动的反思、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经验的实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既要让学生对经验进行感性触摸(亲身实践),又要让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不断地追问,更要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深度反思,从而让学生在“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之中形成独特的见解。

例如,“剪、移、拼”是图形面积推演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学阶段的图形面积计算,先是从长方形开始的,而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用“剪、移、拼”的方法将其变成长方形,继而得出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剪、移、拼”这些经验方法基本上处于形象感知阶段,还不能将这个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在新的问题情景里灵活地调用这个经验。此时,我们继续对“剪、移、拼”这个方法进行指导、分析,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获得三角形的求解方法后,继续鼓励学生运用此方法求解诸如梯形、正六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深度理解与把握“剪、移、拼”这类方法。

三、“基本活动经验”的思辨

从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与实践的角度来看,似乎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必须依靠“亲历亲为”,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在指导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中,要理清以下两个认知。

1.“亲历亲为”并非就能获得经验

学生经历了数学活动,不一定就能获得活动经验。从两个方面来看:(1)就个体而言,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是与其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以及他们对活动的感知力有很大关联,不同的学生对“数学”感悟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他们对经验的获取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就经历的过程而言,活动经验的获得呈现一定的层次性、规律性。一般来说,第一次参与活动,所获得的经验往往是“原发性经验”,也称“经验雏型”;当第二次再遇到与第一次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时,获得的经验为“再生性经验”;第三次遇到类似情境时,获得的经验是“再认性经验”……只有当经验内化为“经验图式”才能称为真正的经验。又如通过运用“剪、移、拼”等方法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经验的获得。当学生首次利用“剪、移、拼”等方法来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所获得的用“剪、移、拼”等方法来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验”(或称方法),一般称为“原发性经验”,此时的经验还不能为大多数学生吸收内化,学生还不能灵活地运用此方法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此时他们虽经历了“亲历亲为”,但他们并未获得相关的真正经验。当学生再次利用“剪、移、拼”等方法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由于情境再现,此时他们对“剪、移、拼”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会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平行四边形计算方法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再生性经验”。当学生再次遇到用“剪、移、拼”等方法来求解其他图形面积的时候,他们能在之前经历的基础上,反复地总结、反思、内化,进而全面获得这种经验。由此来看,经验有时需要在多次类似的数学活动的反复经历中获得。

2.经验并非总是“亲历亲为”

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是不是一定要“亲历亲为”呢?并非如此。虽然从经验的获得路径来看,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虽然要关注亲身实践,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要亲历亲为。“亲历亲为”只是经验获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方式。正如史宁中所说:“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学教学中实践操作、推理、演示等手段进行有效整合,并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替代性经验”,从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获得类似于“亲历亲为”的经历和体验,最终促进学生获得丰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