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

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院长查房;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14-02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卫生部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宏观层面针对医疗机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之一,有助于规范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我院的院长查房制是多学科、多专业合作,提高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自实施院长查房制度以来,监察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一直是查房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这是我院从微观层面上对临床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管理体现。院长查房制通过进行现场调研,采用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多手段对临床科室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质性干预。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体会是院长查房在提高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上确实有效。本文通过对院长查房制在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进行总结,探讨这一工作模式在拓宽药学服务工作方式中的意义。

1 关注抗菌药物管理措施是否得以执行,督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一直是医药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早在2005年卫生部就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根据该原则要求,各地的医疗机构应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落实的实施细则。但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如何执行?这些问题均值得探索。我院为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本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但由于长期以来各级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相关用药规定不完全统一,加之临床医生形成的用药习惯、缺乏对抗菌药物的系统学习以及受非正规宣传渠道的干扰等原因,医生用药自由度太大[2],在临床实际操作的医生并未按要求很好的执行。那么,能否建立一种可行的方式,既可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又给临床留有一定用药余地的工作氛围呢?

虽然有了卫生部的《指导原则》,但在治疗用药与预防用药适应证、分级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并不具体细致,仍难指导临床规范用药。我院的院长查房制在查房过程中除了关注临床科室是否认真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规定,措施是否到位以外,还针对不同临床科室抗菌药使用的特点,敦促药学人员配合部分科室逐步试验性制定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对预防用药的适应症及用药方案作范围规定并适时修订,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符合该科室用药特点的选用抗菌药物的范围,在现场检查时以此为标准,做到了有据可查,结果说服力强,也提高了科室对合理用药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临床直接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患者,加之越来越多的感染性疾病难以控制,来自患者方面的压力等诸多原因,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每一例患者都做到按条条框框使用抗菌药物确实很难。通过有多个专业参与的院长查房,临床医生可针对分级管理措施中与使用抗菌药说明书或使用实际中相冲突的许多问题进行学术争论,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也为医生用药留有余地。此外院长查房时要求科室所有医师及部分护理人员参加接受抗菌药物使用点评,查房结束后还要针对该科室的重点问题进行后期的指导培训,这种针对性的强化培训是补充用药知识点的有效形式。

2 药师借助院长查房,参与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实践

我院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不同程度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临床药师指导临床用药的工作十分有限。毫无疑问,不只是众多的医疗机构和药学界人士都在积极探索“临床药师下临床”适合的工作模式,我们也在积极开展符合我院情况的工作方式。在我院的院长查房中,通过借助行政干预手段,药师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为切入点是一个极为有效的工作方式。

临床药师在参与院长查房时,是监察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执行者。具体来说,就是药剂科临床药学的药师在参与院长查房前对该科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了解科室的整体用药习惯和用药水平,同时到科室抽查病历,有重点的发现一些长期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问题,从药学的角度写出分析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在院长进行质量查房时提交给院长及科室主任,药学人员与医、技、护的专家进行沟通,并现场指导用药,相关的部门进行督导落实。

抗菌药物涉及到每一个临床科室,医师使用抗菌药的频率一般都较高。在参与查房的过程中药师只是重点查抗菌药的使用。发现许多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给药剂量、次数以及联合用药等细节问题不清楚,也不了解为什么β-内酰胺类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需要分次给药,而氟喹诺酮类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可以一次给药,出现不合理使用的几率也较大。如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克林霉素因制品有盐酸盐和磷酸酯两种,给药剂量有所不同,一般感染600~1 200 mg/d,分2~4次给予,但医生在开医嘱时很少根据药物的药效药动学特点来使用,常凭经验而给予1 200~1 800 mg,1 次/d,易忽略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时常还会与甲硝唑、替硝唑等硝基咪唑类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药师针对这一问题在查房时指出,克林霉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需要分次给药,而且单次给药剂量不宜超过900 mg,肝肾功能不良时排泄减慢,可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其同时有抗厌氧菌的作用,故不宜与硝基咪唑类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随后经过复查未再出现上述不合理用药情况,效果较好。通过对这些不合理的、常见的用药问题,在科室人员集体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纠正,阐述理由,不仅提高了药师工作的效率,也是目前临床药师人员较少情况下的一种有效工作方式。而要判断抗菌药使用是否合理,药师也需要与临床医师密切合作,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

除上述提及的药学方面的用药问题以外,临床上多见的是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问题,尤其是外科领域。一般而言,外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以使用目的而定,许多临床医生不清楚预防使用目的,以为使用抗菌药物就是要覆盖所有的可能感染致病菌,两联、三联甚至四联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都有。不了解预防用药的时机,基本上都是术后预防性使用。通过院长行政查房,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多个专业人员参与下都得到了有效解决,临床医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得到了及时更新,相当数量医师已能做到术前30~60 min使用抗菌药预防术后感染。

3 医、药、技、护多角度提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能

影响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因素较多,除了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医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信息更新能力以外,医务工作者之间如医、药、技、护的技术支持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要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不是仅仅停留在医师层面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多种专业知识、多部门的通力合作,涉及临床微生物学、医学、药物治疗学等众多概念和知识,还需结合临床研究的各种信息,才能合理地分析和应用。通过院长查房,各个专业在听取临床医师的意见基础上,协助临床科室更加合理地使用抗菌药,提升了用药水平。

比如药敏试验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合理引用是临床长期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我院也存在同一问题。在查房时感控办、临床药学特别重视临床是否已合理应用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有较多的临床医师常对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了解不够,当药敏试验结果报告某一种细菌对苯唑西林耐药时以为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就可以了,其实,只要对苯唑西林耐药,应该对所有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耐药,经上述解释,弥补了医师专业知识缺陷,配合临床患者信息就能做到合理用药;另有医师认为医院药敏试验的试药太少,临床上不好选用抗菌药,其实国内的微生物实验室均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该标准对药敏试验药物的选择制定了规则,一旦了解了微生物学检测的这些常识就迎刃而解。另外,照着药敏试验结果选对药不一定就能很好地用到患者身上,如果没有护理操作人员的密切配合,要做到选用正确的药及正确地应用于患者还是较难。当前抗感染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变异,使得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困难,此时,多学科专业信息与临床信息的交叉融合能更好地提高用药疗效。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涉及临床微生物学、医学、药物治疗学、护理学等众多的概念和知识,这些只有充分结合临床研究的各种信息,才能合理地分析和应用。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中对其他专业人员知识的充分尊重,及时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院长行政查房的过程中,由分管医疗质量的院长主持,医疗质量组、护理部、感控办、临床药学及科室临床医师都应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多个角度认真分析临床病例和药物等多方面因素,能更好地获得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4 结语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不再是单一学科部门可以处理好的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多个专业参与的院长查房制在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实现抗菌药物管理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提高了临床科室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另一方面在院长查房中组织相关的专科医师及有关专家、药学人员讨论交流,调解各方的分歧,从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着手,能更好地提高医院整体的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301.

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范文2

上半年年中医科在院部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继续发扬“团结向上、协同作战”的工作精神,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加快发展,使医院的各项事业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同时,继续贯彻“以纯中医为主要特色”的基础方针,坚持和发扬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就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因我科室受疫情、开会、业务学习、休假等多因素影响,较去年各项业务指标略有下降,截至6月30日年终盘存,我科室共完成门诊诊疗人次14034人,比2019年同期减少2.20%;业务总收入(不含住院会诊费用)1801634.91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18%。

二、 临床医疗工作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今年我科室把医疗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加强对《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大家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家不断地提高诊疗技术和服务理念,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二)医疗工作

1.严控大处方,努力降低人均门诊费

由于我州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为了给在关外较偏僻县份或乡镇居住的病人提供方便,我们以往经常单张处方开出1-2个月的中药,但这样当病人病情变化时药物不能及时随之更改,存在较大的医疗安全隐患。今年我们将单张处方控制在10天以内,确因病情需要,且居住地交通不便,可适当调整,但最长不超过30天。今年我科室人均门诊费为128.38元,去年同期为131.08元,下降约4.07%。

2.“二甲”复评工作

今年是医院“二甲”复评工作的关键之年,我科室严格按照标准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督促职工查缺补漏完善各项迎检资料。

3. 电子处方系统更换工作

我科室从今年8月开始更换新的电子处方医疗系统。新系统与旧系统之间有不少的差异,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摸索、熟悉。

(三)中药房工作

严格执行中药房工作制度和中药处方的调配流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对药物使用和剂量应用遇有疑问及时与上级药师或处方医生联系确认后,方才进行调剂,避免发生差错。

(四)煎药房工作

严格执行煎药室工作制度,适量加水,熬足时间,保证煎药质量;做好收取药逐日登记,对药房送药时间、付数和患者的取药时间详细登记,严防取错药等事故发生。

(五)中药库房工作

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管与检查,做好药品的月出入库登记;根据中药房的销售情况及时制订药品采购计划,避免出现常用药缺货、断货情况;配合做好电子处方的药品统计、录入工作。

三、医德医风建设

继续开展并完善“三好一满意”活动,加大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职工的服务沟通能力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进一步改善了服务态度,做到了“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四、业务学习情况

由于我科室大多数人员没有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我们每周三下午16:00-17:00(5月1日后改为16:30-17:30)在无门诊病员和其他特殊情况下组织进行《方剂学》知识学习,要求大家做好各自的学习笔记,认真学习。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我科室现在人员严重不足,仅有1名执业医师和返聘药师具有执业资质;中药房和中药库房的4名工作人员中1人为护士,2人为藏医专业,1人为中药专业(但未能考取执业资格);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科室的发展。

由于人员的缺失,我科室原计划2019年在科研和新项目方面拟完成的工作,因受去年年底业务考察学习和今年年初疫情的影响一直未能完成,剩余部分拟在下半年尽力弥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完成。

六、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科室将在院部的领导下,继续积极努力的做好各项工作。医疗安全仍然是各项工作的第一位,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确保全年无医疗纠纷与事故发生;中药房、煎药室和中药库房仍要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同时落实好院部交办的各项其他工作;业务学习方面,继续进行《方剂学》的相关知识学习。

在医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们将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扎实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保障全市人民的健康和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范文3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为了适应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形势,满足广大群众自我保健、自我药疗观念日益增强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药房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作用,组织医药专家和管理人员参照国际公认的相应规范,倡导并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并于2003年3月27日发出《关于实施GPP的通知》。

GPP作为行业自律性规范有四点重要要求:1、药店的药学技术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首先关注的是患者的健康;2、药房所有活动的核心是将合适合格的药品和商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建议,监督药品使用的效果;3、将合理和经济地指导大众使用药品作为药师地一个重要作用;4、药房应该提供优质地、明确地、多样化地服务。

随着这一规范在国内的实施,中国药品经营业除了要加入国家强制执行的必备性平台GSP,又增加了这个可选择加入的竞争性平台,参与行业的正当性竞争。

对于该规范的推出,国内药店的反响如何呢?记者采访了参加首批申请GPP试点的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云霞女士。

GPP是社会药房的发展方向

随着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连锁药店将面临价格、服务、管理的各种挑战,那么连锁药房将如何迎接挑战呢?

张云霞坚定的说:“我们要靠药学服务。GPP是一套全面提升药店经营水平、提高药店竞争力的软件。GPP的工作对于华氏来说是又一次的提高,是更具有内涵的工作,社会药房的生命力就在于药学服务的深度。

药店的生存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要想让老百姓做到“小病上药房,大病到医院”,药房就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药学服务水平,药店的药师有责任和义务为患者(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包括非处方药的咨询,处方药的合理用药,都是药店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坚持走优质的专业化服务道路,才是打造品牌、树立形象、获得民心、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保障。

通过GSP后,GPP帮助我们找到了永无止境的发展方向。”

硬件建设是完成药学服务的基础

GPP要求药店在GSP的基础上设立药学服务区,并配备必要的书籍和资讯,为患者(消费者)提供用药咨询和私密性咨询场所,建立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社区健康讲座和健康公益。

华氏作为试点药店,在GSP基础上,对硬件设施进行了哪些改造?

张总说:首先从设立非处方药销售区和客户服务区开始,在原有的客户服务区内,增设了咨询台,由专门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患者(消费者)提供基本的、准确的保健知识、保健产品和药品的合理使用建议;针对一些患者(消费者)的特殊需要,提供了可以进行一对一交流的空间;把原有的工具书籍进行整理,去掉不规范的医药书籍和资讯,配备上规范、权威的可供药房工作人员和患者(消费者)查阅的医药书籍和自我药疗、自我保健方面的报纸、期刊、医药科普手册、活页等。

其次,对于某些人群(如老人、教师、残疾人、下岗职工、会员等)的服务,除了原有的电话购药、送货上门、缺货登记、代办邮寄药品、店内用药咨询外,新增加了专门服务热线和用药咨询可视电话,满足了患者(消费者)足不出户享受健康咨询的需求。

第三,华氏新店开业之初就与社区建立了健康服务关系,在充分了解了当地居民的需求后,定期为他们举办各类健康讲座、社区健康公益服务活动。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活动,华氏已于2002年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仅2002年,华氏大药房社区教育中心就为社区提供健康讲座110场,参加人数达10000多人,为居民提供各类社区健康咨询、服务活动18场,为6000多人提供了服务。在社区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真正的成为了百姓的好邻居。

第四,在原有的会员制基础上,更加完善了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由相应级别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患者(消费者)建立药历登记表,建立相应的客户数据库,专人负责跟踪和随访工作,及时将相关健康保健信息反馈给患者(消费者)、并提供用药指导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目前药历的建立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药历还未完全被患者(消费者)接受,我们每家社区店从建立10个客户药历开始探索,深信随着药学服务不断的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确实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个人的健康得到了药师的关注和呵护,药历会象病历一样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同。

人员培训是药学服务的核心

GPP对于社会药房的人员及培训也做了具体要求,把社会药房的从业人员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店员、助理药师、药师、执业药师。对各级人员的资格、要求、职责都做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定。

张云霞认为,硬件建设是实现药学服务的基础,但是要想真正把药学服务做深,核心问题是提高药学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任何特色服务都是可以效仿的,惟有药学服务水平是无法效仿的,体现了该店的技术含金量。培训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华氏从成立就十分注重员工的培训工作,可以说华氏成立的5年就是持续培训的5年。

华氏按照GPP的要求,结合自己实际,采用学教结合的办法,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

按照GPP要求,依靠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以下简称OTC协会)的专家队伍,对执业药师和从业药师进行集中培训,掌握GPP要求的所有非处方药适应症及其他常见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用药。然后再由这些执业药师和从业药师下到各门店,对店员和助理药师进行面对面的培训,使店员和助理药师通过实践扎实地掌握病症,真正能为患者(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就医建议和用药指导。所有人员必须通过GPC考试,未能通过者,将被淘汰。充分发挥执业药师的作用,把他们推到了教员位置,让他们承担起培训员工的重任。

张云霞认为:对药店药学服务人员的培训是一个慢功夫,只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培训,从量变到质变,药学服务人员的药学服务水平必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防范措施

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其调剂工作服务质量的好坏, 除了会直接影响的患者的用药安全外, 还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和利益[1]。因此, 如何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 最大限度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是每个药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作者多年从事调剂工作, 通过分析耳闻目睹的多起调剂差错事故, 找出其发生的原因, 并找到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供借鉴。

1 差错的类型

1. 1 药品少拿或错拿[2] 有时由于患者粗心大意, 容易发生漏拿药品;还有在取药高峰时间, 患者较多, 由于药师在发药时核对不仔细, 就会发生错发、少发、或者多发的现象, 而且容易发生药品被错拿的现象。

1. 2 由于相似药品而产生的差错 目前各大医院的药品种类都很多, 存在许多相似药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不同药品外观相似;②同种成分药品剂型不同;③同种药品存在不同剂量;④同一成分药品存在不同厂家等等这些都很容易混淆, 本身就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 一旦调剂及核对人员责任心不强, 极易发生差错事故。

2 原因分析

2. 1 发生调剂差错事故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药师工作时责任心差, 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粗心, 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过程工作, 取药高峰时易受到外界干扰等等。

2. 2 业务知识不扎实, 尤其对一些新药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

2. 3 还存在一些其它原因, 并非是药师调剂错误, 而是由于医师开方时大意, 笔误开错药或者学错用法用量, 或是开电子处方时选错药品信息[3]。还有可能由于收费人员对药品信息不熟悉, 收错药品, 等等。

3 防范措施

3. 1 提高药学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责任心教育, 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3. 2 严格处方调配流程,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调配处方时, 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包括查处方, 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 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严格各项岗位责任制, 严肃岗位纪律, 注重工作中必须注意的细节, 比如不随意接听电话, 不看与业务无关的杂志, 不闲聊等等。

3. 3 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及奖惩制度, 时刻提醒药师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对发生的调剂差错, 认真分析发生原因, 总结教训, 避免再次发生。

3. 4 对一些易发生调剂差错的相似药品, 实行分开摆放, 并制作一些警示标示。

3. 5 合理安排药房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工作时间, 避免工作人员疲劳上岗。在取药高峰时, 加派人手, 分散患者, 给药师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3. 6 开展处方审核工作, 避免一些由于医师或收费人员的失误所产生的差错。

总之, 防范调剂差错事故的发生时每个药房工作人员必须时时警惕的日常工作。必须通过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加强责任心,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调配药品, 坚决杜绝调剂差错的发生, 为患者的安全用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首兵.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国实用医药, 2012,7(4):263-264.

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范文5

按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将药品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别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综合来说,处方药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1、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例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镇静催眠药物等。

3、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

4、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须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自药品实行分类管理以来,随着处方药管理的不断加强,有效避免了药物滥用,对促进合理安全用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一名基层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笔者发现零售药房在处方药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就其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一些思考:

一、当前处方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未严格凭处方销售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的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方针,2000起年对注射剂、粉针剂实行了处方药管理;2004年起对凡未列入非处药目录的抗菌药物(抗生素类、抗真菌药、抗结核药、喹诺酮类、磺胺类)实行凭处方销售;2006年又规定特殊管理药品、抗病毒药、精神障碍治疗药、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溶液和曲马多制剂等十一类药品必须凭处方销售。因此在零售药店的实际经营范围中,处方药其实已占其总销售品种的60%以上。但由于零售药店从业人员中没有处方权,而医疗卫生机构的处方又很少外流,这就造成大多数零售药房处方收集困难。为了维持生存,部分药房铤而走险,违规将处方药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用药安全隐患,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处方药滥用。

2.处方药未按规定管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已对零售药房处方药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药房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店堂内无警示语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非药品等混放,类别标示放置不准确;处方药开架销售;处方药作为赠品搭售 处方药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供货方资质收集不全;未建立健全真实完整药品验收记录、销售记录。这些都给消费者合理选用非处方药、从业人员正确调配处方药、以及驻店药师指导安全用药等造成一定影响或误导。

3.药房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专业知识匮乏

处方药的管理必须依靠药房内从业人员来实施,但从目前药品零售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部分农村药房尚未配备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或药师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导致部分药房对药品分类管理、尤其是处方药管理相关知识不足,处方药凭处方销售意识不强,有少数从业人员甚至将药品当做一般商品销售,有疑难答,有买必卖。

4.消费者对处方药管理认识不足

药品分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自2000年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分类管理以来,各级药监部门大力宣传加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切实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传统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的影响,部分消费者凭处方购买处方药的意识仍然不强:一是凭经验购药;二是贪图省事,不愿找医师开具处方;三是对药房索取医生处方的行为不理解,不愿将处方交给药房;四是一张处方多次使用,给药房处方收集带来不便。

二、加强零售药房处方药管理的对策

1.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当前医疗卫生机构尚在进一步探索与改进之中,以药养医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医疗机构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与自存,纷纷采取设置密码处方、电子处方等各种方式防止处方外流,这不仅造成零售药房处方收集困难,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消费、选择消费的权利。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一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开,让药房从医院分离出来,并将其纳入与零售药房相同竞争环境,从而在保护消费者自主购药权利的同时,也为零售药房提供了处方来源。另外,也可以通过允许零售药房聘请坐堂医生的方式,在消费者购买处方药时,先经坐堂医生诊治处方后再行售药,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

2.加强处方药日常监管

药监部门应在gsp跟踪检查、许可检查、专项检查等日常监督检查中,强化处方药管理,严禁零售药房无处方或药师不岗时销售处方药。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非药品混放,处方药开架销售,搭售处方药,处方药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即应依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严肃查处。药监应加强与工商部门的联系、协调与配合,齐抓共管,对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等违法行为,应在各职责范围内依法严肃查处。

3.加强零售药店从业人员培训

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素质,确保《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是保证处方药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应通过举办药品从业人员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对零售药店从业人员进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知识的专业培训,使其在充分了解药品分类管理意义、目的、方法、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遵守《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自觉防止和杜绝滥用处方药或违法销售处方药行为。

药房执业药师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门诊中药房;草药盘点;执业教育

为考察和评价我院门诊中药房服务质量,我们对门诊中药房2009 年9 月~2010 年8 月草药盘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对账物符合率、差额比率、草药方剂准确性、盈亏原因等分析,结合门诊中药房管理模式,认为用盘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可以作为评价门诊中药房服务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

1 数据与方法

2009 年9 月~2010 年8 月,每个自然月的20~25 日为月盘点时段,根据电脑中门诊中药房当前药品库存打印清单(理论库存量),分组按实物盘点并汇总,按照汇总数据输入电脑。并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①药品盘点帐物数量符合率=(帐物相符药品品种数/盘点药品品种总数)×100%。②盈亏品种比率=(总品种数/总帐物不符数)×100%。③盈亏差额%=(月平均盈亏差额/月平均销售额)×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药品种数量符合率平均为91.94%。说明发药剂量的准确性较高。

2.2 尽管每剂药的品种数、剂量不尽相同,但盈、亏品种数仅为2.69%和5.36%;并且盈亏平均差额仅为销售额的0.69%。

2.3 从盈亏品种数量上分析,亏大于盈。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有水分蒸发失重、抓药过程中散落损失、或剂量不准确。

2.4 影响盘点数量符合率的其他因素还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等。

3 讨论

3.1 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使中药房的层结构、柜橱等全面适应中药保质的需要,建立统一的、现实的、细致的规范化模式,实现标准化管理。

3.2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和《北京市中药调剂规程》,对调剂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能培训,规范教育常抓不懈。

3.3 专职中药师,准确交代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有关注意事项,包括“先煎”、“后下”、“烊化”、“忌口”等,努力强化服务理念。中药房管理是塑造良好药学服务,构造和谐的药患关系的承载者,是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3.4 强调操作程序的严谨性。调剂过程必须使用国家计量标准的戥秤(习称戥子),经常检查按时计量矫正。杜绝手抓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