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课程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范文1

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非常高的自由度,学习者在什么时间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进度如何都是自己掌握的。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主体定位,在课程设计时注意设计讲授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尽量挖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使学习者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2.3重视交流的原则。在MOOC环境下的课程主要是学习者学习,课程设计者提供讲授。但是对于学习来说只有这两点是不充分的,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与设计者之间的交流,帮助学习者解答问题,让学习者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强化知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课程资源多元的原则

MOOC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自己喜欢的网络终端来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对于微课程设计来说,简单的提供视频是不足够的,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多元的教学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2.5简单清晰原则。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学习的课程非常多,学习者接收到的信息量也非常大,这时学习者可能会不知道如何选择而影响其自主学习。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该简单清晰,减少无关信息的出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MOOC环境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在MOOC环境中微课程的设计与传统的网络课程设计不同。传统的网络课程有明确的学习者,学习者的组成比较简单,MOOC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MOOC平台中注册学习,因此,在MOOC环境中进行课程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类型、需求,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在MOOC环境中,微课视频也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在传统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视频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在MOOC环境中,微课视频则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视频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这几个方面。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知识被构建的基础是网络,学习者处于连通的网络之中,通过网络工具与其他学习者、课程设计者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协作。针对以上分析,MOOC环境中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分成: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教学资源设计、学习测评三个模块来进行。其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设计包括: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测评设计包括:学习测评、教学管理。其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是基础,教学资源设计是主体,学习测评是保障。

4、计算思维微课程设计应用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MOOC环境下根据前面的分析进行计算思维课程的微课程设计。首先学习者需求分析,潜在的学习者主要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其学习的需求是为了提高教育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的需求是为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思维学习技能。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对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进行总体的了解掌握关键的概念;掌握计算思的维核心组成部分;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注意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分割后进行课程设计,搭建教学平台。我们选择Udemy课程平台作为计算思维微课程的课程平台。首先进行课程管理;创建课程提纲;添加资源模块;编辑测试模块,通过测试模块可以及时的将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反馈;Udemy中,每一节课的内容页面的右侧都有问答页面,支持URL、图片、嵌入HTML等,学习者可在这个区域进行提问或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参与到问答中来;Udemy中还包含笔记模块、聊天模块,学习者可以通过笔记模块来记录笔记,通过聊天模块进行讨论;Udemy中还包含通知模块,可以话题、课程安排或者一些活动、要求等。

5、结论

微课程设计范文2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24200夏晓琴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处在从计算机网络时代转向智能化移动互联时代.个人拥有的移动智能终端逐步普及,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移动学习等新理念悄然走进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等.微课程在教育领域悄然兴起,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呢?

微课程简称微课,它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是网络时代下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资源形式.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的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其次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视频的时长短,一般为5~10分钟左右.再次容量小,一节微课总容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实现移动学习.因而掌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成了新时期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微课程开发、制作显得格外重要.本人去年有幸参加江苏省首届微课大赛,获二等奖,我想结合自己微课设计制作的过程谈谈微课制作的体会.

首先是微课内容的选取.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中考考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即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我选取的“万能瓶”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实验装置,它是由集气瓶、双孔塞和一长一短两根导管组成,结构简单,作用却很大,但对于它的使用尤其是它的进出气导管的选择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进入中考复习,学生基本能理解“万能瓶”的作用,但对于在不同情况下,气体到底应该“长进”还是“短进”总有点迷糊,有些同学干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即使在答题时答对,其实也并未真正理解.所以我选择了“长进”OR“短进”这样一个开口很小的内容作为微课主题. 针对这一主题我作了初步设计.

“长进”OR“短进”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复习“万能瓶”的使用方法,学会根据“万能瓶”的不同作用选择正确的进气导管.通过探究、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将物理上有关知识迁移到化学中解释或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与环境:PPT录屏软件 录像机(或手机).

教学过程:动画展示“万能瓶”集气时的气体流向,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选择进气导管;实验演示“万能瓶”验气、洗气时必须遵循长进短出;由洗气错误操作引出“万能瓶”另一用途――量气.

设计理念与特色:通过动画、演示化隐现为显现,化抽象为具体.

第二、微课资源准备.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为求本微课达到预期效果,本人从微课适用对象、学习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导学、自我检测等几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为了增强可视性,我在课件PPT制作上结合动画将肉眼看不到的气体进行动画处理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同学们可通过视频观看到气体流动的方向,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实验演示化隐为显对“万能瓶”进行理论分析,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方法,从而轻松突破难点.对于关键总结性的内容我还在课件制作时配上字幕.最后,本人还精选了五道针对练习,供学生看完微课后进行自我检测.

第三、 录制微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在录制微课时,教师应尽量做到切题迅速,讲授线索清晰,尽可能只有一条线索,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讲解与剖析,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视频的录制最常用的方法有有录屏式、外拍式 、课堂实录、软件合成式等几种形式.由于微课“长进”OR“短进”在课件PPT制作时使用了大量的动画,所以我在录制视频时主要采取录屏形式,辅以录音和字幕.而在错误操作模拟时则进行了外拍式,二者有机结合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微课程设计范文3

1、教学时间短。

实验发现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时间在10min左右,成年人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时间虽然比青少年长,但依然不超过20min。所以一段长达45min或者更长的教学视频,肯定会造成学习者认知负荷过重,精神疲劳、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而微课的时间一般都限制在了3-10min,在这段时间里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保持高度注意力,学习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

2、教学内容短小而精悍。

微课内容单一,目标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讲解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片段化视频,分别标明知识点内容,并配以辅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碎片化学习,只学主要的,一次学一点,有针对性的学,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避免了满堂灌式面面俱到的学习,也弥补了课堂当中无法针对知识点或技能进行深化讲解的缺陷,使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3、资源文件小。

微视频及配套的辅助资源容量小,资源总体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便于教师在线观看和研究。也有利于学习者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

二、微课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微课,高郊完成《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微课视频及学生参与微课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0min,基于微课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设计过程如下。

1、微课的制作。

(1)微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min,使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少量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有郊克服长时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2)微课内容要与所讲的知识点紧密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应分布在不同微课中,且越细越好,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3)微课的难度要适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微课最后要说明的问题,不要太多,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但解决方案要有多种;难度要适中,不要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为太简单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的问题会使大部分同学产生畏惧感,进而影晌同学们的参与程度。

2、围绕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微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从微课实施的环节来设计,包括分组、讨论、汇报等阶段,微课教学课堂活动各阶段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微课学习过程中。在设计分组时,可以采取就近分组方法,即相邻的3到6个人组成一组,并尽量考虑层次均匀搭配。对微课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设计要点是:就微课中提出的观点进行探讨时,讨论的时间要合适,小组讨论的时间一般为3到6min,因为有些小组会迅速得出讨论结果,而有些小组则很长时间得不出结果,这会使他们失去耐心、产生挫败感;且讨论时间过长,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汇报阶段,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也可教师指定小组进行汇报,具体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决定汇报形式。若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进行汇报;容易的问题,则可由教师指定汇报的小组。但千万不要总是采取辩论的形式汇报,这可能使参与意愿不高的同学永远置于学习之外。感觉讨论与自己无关,而不参与讨论过程。

3、坚持在每周利用微课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一次教学活动。

刚开始,可能有部分同学参与意愿不强,这时一定要多鼓励。实验表明,比起仅仅通过讲、听和看,通过课堂讨论获取知识会更容易、信息量也更大。加入课堂讨论设计的课堂,将更有活力和激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坚持一段时间定会有意外收获。

三、结束语

微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微型学习;微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应用模型

伴随各种新媒体的兴起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微博、微信使用量持续增长,为满足用户需求,短小精悍的数字化阅读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种阅读形式传播速度更快,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互动性。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微课”教学模式,推动“微时代”教学进程,关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微型学习作为现代数字化学习模式,依托微型视频资源,通过文字与图片更直观形象地展现隐性知识。基于此,文章着重对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微型学习背景下的微课程教学提供意见参考。

1.微课程设计

1.1教学内容微型化处理

1.1.1内容主题鲜明。以微课程微目标为标准,选取短小精悍的内容。并且各小组微视频可负载完整知识点,可与相邻知识点相关,但不必完全组合。尽管提倡视频内容为小结构的、小模块的,但并意味着这些内容是杂乱无章的碎片,而是以教学主题为依据将教学内容转变为相关微课程,避免影响原教学内容的有序性与完整性,保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着充分的黏合度。1.1.2微型化处理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契合的材料,如对于认知负荷较低的良构性知识,可对知识点进行分割处理;对于内部错综复杂的非良构性知识可进行逐层分解、由浅入深。在内容分割上,旨在以微小知识点为学习者提供单一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主题,为学习者筛精取华,使学习者可利用较短的时间掌握重点学习内容。具体而言,就是将教学内容以“主题—中心议题—学习对象”的方式进行分割,将微视频内容归诸学习对象,一个学习对象包含一个知识点。例如以学习地球自转的内容时,以地球自转为微内容主题,以自转方向为议题,对此,以自转方向和南北极判断方法为对象进行探究学习。

1.2基于试听媒体技术进行媒体设计

1.2.1课堂实录。这种微课程视频相较于传统课堂视频,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内容时,需把握好时间,拍摄时应采用中近景景别拍摄方式,将视频焦点集中于教师和投影屏,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字幕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凸显其提示、强调的作用;镜头调度上应利用推拉变化指示教学内容的变化。在当前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在微课程的拍摄中,可借助ipad、智能手机进行拍摄,如拍摄实验操作流程,后期对字幕、声音做处理。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一线教师开展微视频教学。1.2.2内容演示视频。这种微课程设计方式,主要针对视听演示性内容,对此,可利用屏幕录制软件结合PPT进行视频制作。首先,开启录屏软件,按计划随之播放PPT,利用耳麦将教师解说内容与PPT内容同步保存,后期编辑时,利用会声会影软件编辑处理前期录制时的不足与缺陷之处,并制作提示字幕。除此之外,还可依据教学内容制作个性化微型教学视频,不让教师出现在视频中,而是展现教师的手写板书与相关内容解说,更好地引领学习者融入其中,强化学习效果。

1.3突出情境感染力的可用性设计

信息化时代下,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其中精华型学习资源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资源构建时忽略可用性设计要求。对此,在微型学习背景下,微课程设计应注重可用性设计,以学习者为本,注重用户体验。例如,在微课程设计中穿插小故事,增强微课程的艺术吸引力与表现力,以最小粒度的知识内容负载更具实效性的学习内容。

2.教学应用模型

微课程利用教学视频,将学习测试与反思教学相结合,就微视频而言,在微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翻转课堂指的是利用教学视频展现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可在课前观看到需要学习的问题,便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笔者立足于翻转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微课程实践教学经验,设计微课程教学应用模型,如下图所示“微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都在发生创新型改革,将微课程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学之中,将逐渐成为现代教学实践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引领教学的深化改革,为学习者提供具有感染力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微课程设计可充分利用日益普及的移动终端,利用智能手机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将微课程切实融入学习者学习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顾凤佳.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学习课程设计原则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60-66.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微课程设计范文5

微课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首先,微课程的时常较短,通常在五到十分钟之间,且包含的字数较少,具有言简意赅而概括性极强的特点。其次,微课程的制作和传播十分方便。掌握简单的PPT技术或视频制作技术,就能够进行微课程的制作。在制作完成后,通过微博或微信、QQ等进行网络传播。学习者在接收微课程内容之后,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占用时间较少,且学习效率较高。随着微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就能够充分利用其进行教学,发挥其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设计和应用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时,首先应当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保证其主题的鲜明性,确保知识点的短小精悍,能够对学习主题进行总结概括,并将其教学内容转化为微课程内容。如在六年级教材的第二课中,“智能楼道灯———红外线传感器”这一课程的微课程设计,应避免将所有知识点涵盖其中,而应抓住重点内容,进而进行针对性而清晰化的分析和讲解。其次应对微课程所用媒体进行有效设计。微课程的开展需要借助相应的媒体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因此,应对相关媒体进行合理化设计。教师可充分利用如今越来越普及化的视频拍摄和制作设备,利用智能手机和电脑完成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在拍摄过程中,应控制好镜头取像,做好后期字幕和片头片尾的制作。此外,做好微课程的可用性设计。微课程内容应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艺术性的有效结合,避免其过于枯燥而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知识讲解,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并获得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由于小学生仍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其课堂连续的有效的听讲时间有限,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利用微课程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微课程内容新颖,且针对性较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实现针对性学习。在微课程的教学指导下,学生能够针对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选取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在观看视频内容后,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视频内容能够反复多次观看,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同时,微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得其能够掌控自己的学习,避免跟在教师的教学进度下,导致相应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效果不佳。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程教学注意项

1.有效处理微课程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使用微课程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虽然微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当应当认识到其与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微课程的使用,其主要目的是辅助教师的教学,使得教师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满足,而不是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直观,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学,双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方便,能够方便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建立,形成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素养。微课程则无法做到学生与教学对象之间的互动,只能是单纯的重复。协调好微课程与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2.以教材为根本,选取代表性的重难点。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性依据,因此,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在开展微课程教学时,也应当将教材作为主要依据,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保证课程内容符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创新。微课程的内容应当是教材内容的精炼和提取,而不是简单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微课程当中,导致微课程的特性和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对于学生产生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四、结语

微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在日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伴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教学手段的日渐丰富,基于目前的网络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微课程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应用。通过开展微课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因而,应当倡导以传统语文教学为基础,同时应用具有良好互动价值的微课程教学方式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这是近些年来在国际教育圈流行的一个词汇,这是一种教学形式可以应用到绝大多数的课程教学之中,它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最先创造,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主要的应用方式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在线学习,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方式。微课是通过最大化的压缩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讲解重点的教学知识点,在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内讲清楚一个问题。微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详尽、精湛的学习资源,同时以其相对短小的视频长度,通过对于一些零碎时间的利用,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也提供了明确目标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学校的日常学习,这种情况基本相当于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即通过课堂上的师生面对面互动交流教学方式,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制作微视频的方式辅助进行教学工作。

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二)微课程资源结构设计

在对微课程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其进行特色鲜明的命名,从而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其次微课程要求的是内容短小而详实,因此必须对于教学重点内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引出要探讨的内容;虽然微课程时间很短,但是在时间上要求很精简却在内容上要求非常详实,因此对于微课程的主题思路过程的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最后还要在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对于学生要有一定的互动过程,从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三、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具体应用

(一)应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程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有限致使其在对于某些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而微课程的所具备的具象化,形象性的特点恰好能够与教材设计缺陷实现互补。

例如在讲授《观潮》一文时,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去过钱塘江,甚至都未曾到过海边因此对于潮水的涨落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文中所描述的宏伟气势也就难以感受的到,而教师若是通过应用微课程视频则可向学生直观的展示钱塘江潮的雄伟气魄,进而再结合以文章当中的描写如“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来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二)应用微课,解决课文疑惑

在课堂教学之中开展师生互动问题探究活动,可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难题。应用微课程教学,将课文当中的矛盾因素同学生学习感兴趣的方面以及课文深入进行有机的结合,寻找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并通知密切相连。

例如,在讲授《雪》一文时,学生常常会对一些比喻描写感到困惑,不明白其具体的作用价值何在,对此教师可应用微课来找出相应的比喻描写,如:“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然后可通过多媒体设备配上小孩子被冻的通红的手,以及另一幅普通小孩子的手,通过对比学生自然而然的便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寒意。由此学生也便能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并在不经意间化解了疑惑问题。

(三)应用微课,培养写作兴趣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同时写作也促使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在作文写作时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写起,所写出的作文也常常会出现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其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学生没有立足于生活实际进行作文写作。而应用微课教学则恰好能够借助其直观性的感受来促使学生将作文写作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

如在对学生指导“孝亲”题材内容的写作时,可以在学生写作前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如《感恩父母感恩教育》、《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孝亲为了明天更好的记忆》等公益广告。在课程教学的广度层面,可将对于家的概念适当的延伸与拓展,例如将我与父母的小家可拓展为我与父母及祖父母的大家庭,并由此可导入《中华有福,孝老是福》,以及针对如何爱家而展开拓展活动,并由此可导入《勤劳人家,福运长久》等相关公益广告内容。在这样的较为氛围中学生的孝亲、感恩之心被唤起,学生在写作之时自然也就有话可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合理应用微课教学,可更为有效的激发其学生的情感体验,此时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并理解课文语言,促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所学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军.初语课堂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15,(5).

[2]唐轶.利用微课程建构翻转型课堂初探――“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课例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