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的作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人与海的作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人与海的作者

老人与海的作者范文1

 

阅读老人海的心得体会1

 

今天,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小说中老渔夫的乐观坚强、坚持不懈的意志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文中主要讲了一位老人靠打渔为生,在一次出海打鱼时,一连84天都没有捕到鱼,到了第85天,老人终于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与大鱼斗争了两天两夜,老人终于将大鱼杀死。可在回家的路上,却遭到鲨鱼的攻击,老人又开始与鲨鱼进行殊死搏斗,但最终大鱼被鲨鱼吃了,老人带着鱼叉疲惫地回了家。

 

老人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可到第85天,他坚持下海捕鱼,这让我感受到老人的乐观、坚强,我想换做是我,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当我读到老人经过两天两夜的斗争才获得的战利品被鲨鱼吃的只剩骨架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老人虽然失败了,但他仍是个英雄!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不正是缺少老人这种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吗?

 

老人的信仰让我时刻铭记于心--好汉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它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不畏失败的勇气,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2

 

《老人与海》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位老人,以打鱼为生,一生打到了很多鱼,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想到大海深处,去捕大鱼。

 

后来老人去了,在去的第一天,果然捕到了一条大鱼,老人明知这是一条比船身大很多倍的大马哈鱼,却依然跟它耗着,和它搏斗,整整三天三夜,老人终于把它捕上来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老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件事,需要你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你才做了几天就厌烦了,这不行,应该长时间地做下去。在学习中,我们要学习老人的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比如说,一道题,你明知道它难做,要是退缩了,那可不行,应该主动去做它,想办法做出来。这样才对,才好。

 

在生活中,还要学习老人不畏惧的精神。老人连鲨鱼都不怕,敢勇敢地和它拼一拼,难道我们还怕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吗?你怕困难,困难就不怕你;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在生活中,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老人那种乐观的态度。有一次,老人的左手抽筋了,恰恰在这里,一群鲨鱼来了,鲨鱼不断地撕咬着马哈鱼,老人最终用右手赶走了鲨鱼,他说:“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用得是多么恰当啊!可见老人是多么乐观,我们也要这样!

 

在《老人与海》中,作者刻画出了一个乐观、不畏惧、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老人。读了之后,我才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多么无能,但我不能总这么渺小,这么无能!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3

 

今天我读了美国作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一位老人常自在海上打鱼。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的骨架。

 

这是《老人与海》。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服,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地做斗争。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4

 

今年寒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父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就会放弃,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但是在《老人与海》中,瘦弱的老人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把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用舵把来打。他永不放弃,最后得到了成功。我明白了人无论怎样,最怕的就是没有信心。信心就好比是汽车的马达,是人前进的动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老人充满信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5

 

今天,我读了《老人与海鸥》,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来到翠湖,看海鸥,海鸥飞的很热闹。忽然,看到一个老人,他很朴实,衣服、蓝布包都用的褪了色,连喂鸟的塑料袋用的也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很爱海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送餐,他在人少的地方喂海鸥,他把食物放在栏杆上,海鸥都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来吃它的食物,他给每只海鸥都起了名,他说:“老沙,独脚起来一下。”只见水上就跃起两只海鸥。不久之后,有人告诉我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放到了海鸥面前,海鸥就低声鸣叫、低飞,围着这个照片飞来飞去,过了很长时间我们该收起照片了,海鸥像炸了营似的,都朝这边飞来,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白色旋涡中走出来。老人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来看待,久而久之,海鸥对老人产生了感情。老人每月工资并不多,还得买四、五元每斤的饼干来喂海鸥,剩余下来的钱才是自己一月的生活费,这些充分表达了老人对海鸥的浓浓情意。老人的这些奉献都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他还给每一只海鸥起了一个亲切又朴实,能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字。他根据海鸥外貌的不同特征,起了不同的名字。这说明了老人喂海鸥的时间多名长久,每只海鸥的外貌特征都记得清清楚楚,比如,独脚,就是只有一只脚,停下了只能靠扇着翅膀保持平稳的那只。海鸥和老人在一起时间长久了,海鸥就通人性了,老人叫独脚、老沙起来一下,只见水面上就有两只海鸥飞起来,海鸥能听懂老人对它的呼唤。为报答老人对海鸥的养育恩情,老人去世时,海鸥排成两排站在老人面前进行悼念、“翻飞盘旋、低声鸣叫”,海鸥对老人的去世很悲痛,因为老人的去世,它们就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海鸥对老人恋恋不舍,具有深深的浓情厚谊。

 

让我们都来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吧!

 

阅读老人与海的心得体会6

 

本文的主要人物就是《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像亲人一般的伟大的爱。这位老人每个冬天都要去看望海鸥们,而他自己已经把海鸥们看作是自己的儿女。而他自然给每位儿女取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名字,有“独脚”“红嘴”“老沙”“公主”而且海鸥们也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所以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他为了让海鸥吃好,他自己都没吃过这么好的食物,而自己却节约下来给海鸥吃。可见老人与海鸥的情意有多么的深呀!可是最后,老人去世了,当大家把老人的遗像抬过去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海鸥们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然后它们竟然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张照片就是那时候老人喂海鸥的照片,瞧海鸥们吃得多欢呀!可是老人的背已经弯了下去。

老人与海的作者范文2

我与《老人与海》的初次谋面是在一个小书店里。书店名字没记住,只记得它和整整齐齐的书摆在一起。在琳琅满目的书目中,我看到《老人与海》,便拿起翻看,谁知顿生喜爱之情。也许是封面设计得精美,也许是书名给人一丝遐想……在爸爸的催促声中,我放下它,离开了那家书店。此后,我常常幻想书带有童话色彩,也许是受到《金鱼与与渔夫》短文的影响。由于课业重,我一直没能认真地阅读这部世界名著。如今,被文理学院录取,学院开出的书目竟有《老人与海》,我便“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细细品味书的精神之华。

我一口气通读全文,感受颇深。首先回顾一下老人与海的故事吧:老渔夫桑提亚哥年轻时是十分出色的渔夫,那时的他强健有力,曾和一个黑人彪汉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还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对手。到了老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只有一个叫曼诺林的小男孩亲近他,崇拜他。但是,老人的“硬汉”精神丝毫没有衰减,他仍然热爱垒球、仍然会梦见雄狮——他力量无比,精神不屈!他一连84天出海打鱼都一无所获。渔民们都说他交了霉运,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帜”。可是第85天的早上,他又顽强的驾船出海了:他要到深海里去打大鱼。这一次,他真的遇上了比他的船还要大的鱼。他对这条大鱼充满赞意,同时更激起了他的挑战决心。大鱼当然不肯轻易屈服:他时而与老人默默对峙,时而把船拖向深海,时而围着船打转,时而掀起巨浪要打翻船……奋战持续两昼夜。在这期间,老人时不时地和大海、鱼、鸟对话,不断地想起那小男孩,或者回忆往事。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终于使他挺过来,征服了那个庞然大物。不幸的事,就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时,遭到鲨鱼屡次袭击,它们争着撕咬老人的战利品。筋疲力尽的桑提亚哥虽然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但那条大鱼仍旧被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托回岸后,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答案竟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老人的哲学思想:不用客观为自己开脱,而是从自身找原因。“认识自己”的警钟难道不应在全人类脑际回想吗?)晚上,老人睡着了,小男孩在身旁守护着他。那一晚,她又梦见了狮子……直至死去.

老人终究要倒下,这是自然衰亡的法则;老人的精神不倒,身躯倒下了,竖起的是丰碑。这是人类不屈,永远向前的法则。

文章短小精悍,却让读者认识了一位以打鱼为生,勇敢、顽强、智慧的“硬汉”,以及同他一起经历以海为伴,以鱼为友艰苦充实的打鱼生活历程。作者以简洁含蓄的语言在一个短小故事里却蕴藏深刻严肃的哲理意义。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掉,但不可以被打败。”这两句给我的印象极深,感触极大。

是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人是生命组织中最高奇迹,是宇宙万物的“王者”,是一切有机体中最具意识的。成千上亿的人,全都有各自的生活、奋斗、快乐、忧愁、痛苦的经历;全都有各自的劣质需要丢掉,全都要为各自的生存而奋斗。在艰苦斗争中,人类不断磨练自己,挑战自己,最终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因为精神是智慧、勇气、意志的凝结。正如故事中的主人翁,他是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的老人,是一个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勇者。他对打鱼生活的热爱,对大海的那份特殊感情,不正是我们应该对待每一份工作和每一个环境的心智激情吗。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力量,无比的生活激情。我想,这就是作者海明威给读者的精神奉献和思想启迪吧!

有如此之作,作者一定不同凡响。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海明威1899年出生于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当医生的父亲和当音乐教师的母亲从小就培养了他的文学、艺术和体育素质。几经战争的洗礼,他完成了思想上和创作上的转折,又经十几年奔波于世界各地,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视野使他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老人于海》是他晚年的一部中篇力作。作品的诞生颇富戏剧性,但最终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这当之无愧!

老人与海的作者范文3

[关键词] 《老人与海》;自然主义;精神;思考

一、影片《老人与海》概述

影片《老人与海》改编自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是作家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创作,先后获取1953年的美国普利策奖及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作家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可谓是海明威的巅峰式作品。1990年,美国导演裘德・泰勒执导,年逾75岁的老演员安东尼・奎因主演的作品,再现了海明威作品中的理念与精髓。影片讲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没能在海上捕到鱼,在第85天将船划出更远的海面,意外地钓到一条体型比他的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渔夫与大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两夜,终于将其制服,但在航途中,大马林鱼被刺死散发出的血腥味又引来一大群饿极了的鲨鱼,老渔夫奋力与汹涌而来的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只留下一具光秃秃的鱼骨架,老人带着遍体鳞伤,将鱼骨架拖回海港,他坚强不屈、永不言败、视死如归的精神受到人们的赞誉。这部影片延续了海明威式的思想与精髓,彰显了作品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敬,对大自然不吝笔墨地大加赞美。该片不仅关注了自然的价值,还关注自然本体,影片再现了作家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在美丽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渺小而无奈,人无法主宰大自然,但人并不因此成为自然的奴仆,人与自然应当互为对手、朋友、兄弟、伙伴,作品很好地阐述了作家对自然主义的理解。

影片的原著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著作颇丰的美国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海明威以简练生动、凝重深厚的写作风格,以“文坛硬汉”著称的笔锋,在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为美国文学乃至20世纪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电影中表现出来的自然主义精神并非是原著作家的心血来潮,纵观作家的诸多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在众多作品中均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强烈热爱与崇敬,例如《老人与海》中的大海,《永别了,武器》中的蒙特尔山林、非洲的青山、《最后一方净土》中的原始森林、《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森林,作家终其一生保持着与大自然接近的活动,他从葱葱郁郁的大山、波涛汹涌的大海、苍苍莽莽的森林等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并将自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二、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方法之一,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摒弃浪漫主义的想象、抒情、夸张等主观因素,用现实的眼光观察社会,以客观、科学的方法描摹自然、记录现实生活,以自然规律解释人与社会。自然主义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继而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波及美国,产生了美国特有的自然主义文学。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深受达尔文及艾米尔・左拉的影响,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提出了适者生存及物种递变的理论,他指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都是逐步进化改良而来,人与一般动物有着相同的起源,同样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这一进化论思想颠覆了传统神学关于“人类是上帝最高级动物”的论调。而有着自然主义文学鼻祖之称的艾米尔・左拉则构建了自然主义的小说理论,他在强调生物决定论的基础上,认同人的行为受到自身生物本能的支配,同时他又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他看来文学的生命是真实,他主张以科学的视角认识文学,在文学创作中应注重参考资料的翔实及客观描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左拉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具有如下特征:流露自然、表现自然、方法科学、生物学决定论。

三、影片《老人与海》中的自然主义

(一)作品对自然的表现与赞美

影片《老人与海》再现了原著小说的风格,热情地赞颂了大自然的美丽。首先是静谧迷人、五彩缤纷的大海,海水的颜色是深蓝色的,海面时而平静,时而随着流水打个旋儿,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奇异的光彩,海水中穿梭着红色的浮游生物,还可看到发白的黄色马尾藻以及紧靠船舷浮动的具有彩虹般色彩的僧帽水母。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美不胜收的自然中过着自由舒坦、纯真古朴、恬淡自然的生活,从未感到孤独,也没有烦恼。作家借由对大自然的表现与赞美,揭示大自然的特性,对人的品格节操与道德素养产生一定的观照与比拟效果。其次是展现出生命的力量与壮美的大海生物:飞鱼在早晨来临时浮出水面,发出颤抖的声音,而夜幕降临时它们伴随着“咝咝”的声音展翅飞翔;军舰鸟在空中盘旋、飞翔,时而猛然从空中俯冲而下,时而从海里跃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掠过海面;而老人捕获的那条大马林鱼在他看来是姿态万千、风度优雅的,当它在水底潜游时是一抹巨大的黑影,当它跃出海面,它银光闪闪的皮肤及其从容不迫的姿态令人着迷;老人眼中的灰鲭鲨有着漂亮光滑的鱼鳞、银色的肚子以及令人望尘莫及的游水速度;甚至是凶恶的大鲨鱼,也是美丽且勇敢的代表。影片中对浩瀚美丽的大海及其表现生命的力量与壮美生物的赞美,正是其自然主义的有力佐证。

(二)影片揭示自然主义的精神价值

人类在广袤的大自然面前,显得渺小又无奈,而且人类身处的社会环境与大自然一样,都有着高深莫测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人类终其一生,需要不断跟各种与自身命运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抗争。影片采用象征的手法,以大海为背景,以大自然中的种种象征着老人的生存世界,大海是变幻莫测的人类社会,马林鱼是老人人生的理想,鲨鱼则是无法摆脱的邪恶力量,文中一再出现的狮子意象则是老人坚强不屈之毅力的佐证。故事中的老人,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显得极为弱小,老人了解大海,热爱大海,同时又敬畏大海,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时他凭借着自身的头脑及意志,迸发出强有力的力量,他以衰老的身躯,一次次深入大海,以期在大海的怀抱中得到帮助,感受大海给予的心灵上的力量与温馨,他连续85次出海,均一无所获,然而他永不言弃,向着大海的更深处挺进,他以不可征服的强大意志和精神,与巨大的马林鱼激烈对峙,与鲨鱼群拼死相争,他自始至终没有向大海、巨大的马林鱼、凶恶的鲨鱼屈服,这一系列的搏斗不仅仅是人类与自然的抗争,更是与命运及其一切外在的邪恶力量的抗争。这样的抗争,重点不是成败,而是那份无法被摧毁的意志,那份竭尽所能的对抗以及自身尊严的存留,这正是自然主义的精神价值所在。老人在抗争中失败了,他拼尽全力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也未能保全自己捕获的马林鱼,但他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大海中得以永生,他将马林鱼光秃秃的鱼骨架带回海港,其实是将尊严带回,他的精神在抗争中得到超越,他怀抱着与大自然抗争的信念,不断战胜自然、战胜自我,最终获得生命的自由与尊严。原著作家海明威一生都极其迷恋大自然,从他的诸多作品的多次以自然命题可见一斑,他将雄壮崇高美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述之笔端。而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只有具备崇高的道德与精神力量,才能与之抗衡。在这部影片中,大自然激发了年老体衰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抗争的力量、意志与勇气,影片借由老人与大海、人类与自然的纠结抗争,展现老渔夫的顽强与刚毅,塑造出一个战胜大自然的强大硬汉角色。

(三)影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影片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无依无靠,以捕鱼为生,在海边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与大海、自然相依相伴,即便是他一个人在海上,也永远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大海就是他的朋友,他的兄弟,这体现了作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自然观。影片《老人与海》中暗含作家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诚然,人类与自然是冲突的,这需要人类不断地抗争,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获取生命的自由与尊严,存在于自然之中,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也映射了二者的矛盾与统一。人类只有与自然进行抗争,才能充分体现人类的精神力量,然而与自然抗争又注定了必然性的悲剧结局。在影片中,海明威将人设定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他主张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找寻生命的本真,以对抗现代文明下的颓废与虚无。作品中的大海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是神秘、美丽、威严的,老人热爱大海,与大海相依为命,他将大海比喻为女性,认为即便她作出任性的事情,那也是身不由己的,大海的变幻莫测暗示挑战的严峻,大海的女性化暗示自然的魅力,大海的深不可测暗示着种种可能性,包括死亡。老人将海里的生物视为他的朋友、伙伴和兄弟,他为柔弱的黑色小燕鸥伤心难过,替所有被人们杀死的海龟担心,将大马林鱼视作朋友一般的竞争者,对马林鱼大加赞美,认为这条大马林鱼是他见过的最庞大、最美丽、最沉着、最崇高的东西。老人给予马林鱼朋友一般的尊敬,甚至不在乎与马林鱼的争斗中谁是胜者,就连凶恶的鲨鱼,在老人看来也是值得钦佩的,他赞赏鲨鱼们健壮且武器齐全,游水速度飞快,所向无敌。电影对这一系列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表现了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伙伴与朋友、兄弟的关系,这表明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出于同一个生命层次,人与其他生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智力及形状大小之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对立面,但同时也需要平等共处,互为环境的。人类并非生态环境中的惟一中心,要区分人类或是其他自然物是否处于中心位置需要根据其各自的环境,人类在开发利用大自然时,只有依照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大自然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电影中主观性的情感及倾向被隐藏起来,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内心世界得以客观及冷静的描绘,导演试从自然主义的视角,塑造了凡人中的英雄与硬汉,而并不是站在浪漫主义的高度去塑造神话式的英雄人物,这一点正切合了自然主义观点的人物审美原则。人类始终受到自然这个大环境的制约,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制约激发了人类本能的冲动与理想诉求。老渔夫依赖大海生存,热爱大海,敬畏大海,但连续85天一无所获激发了他向大海更深处挺进的诉求,而他在深海里捕获到巨大而尊贵的马林鱼又将大海激怒了,遭受到大海的报复,老人与大海的关系非常形象地再现了孤独的人类在同强悍的外界势力的斗争中已经注定失败的命运。文中的马林鱼同时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与雄壮,老人为其散发出的强大、奇特、高尚的力量所折服,他崇尚马林鱼,一如他对强者乃至对自然的崇尚,他认为谁都不配吃这条体面的大鱼,将其弄死的老人心里背负着深深的罪恶感,这条巨大的马林鱼似乎披上了崇高的光彩,有着一种人类无法超越的神性,然而他从未放弃过征服马林鱼的决心,在老人看来,只有战胜强者、战胜自然,才能体现自己的骄傲与尊严,这也显示了人类在征服自然上表现出的巨大威力与坚强意志。

[参考文献]

[1] 张祝祥,杨德娟.美国自然主义小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吴兆芳.海明威的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

老人与海的作者范文4

[关键词]《老人与海》;电影;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比较

一、小说《老人与海》与电影《老人与海》

小说《老人与海》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一经出版就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为海明威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正因为《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广泛的传播效应以及小说作品独具特色的故事内容,因而这部小说便成为改编电影的文学蓝本,其中改编最成功的应属著名导演约翰斯・特奇斯的电影《老人与海》(1958年上映),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仅观众对其赞不绝口,而且在当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老人与海》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的提名。当然,凭借着电影剧情的吸引力以及演员们精湛表演的衬托,电影《老人与海》荣获了当年奥斯卡中的最佳原创音乐奖。严格上来说,电影《老人与海》完全遵循着小说《老人与海》的故事剧情来拍摄,将“硬汉”桑地亚哥勇猛地与鲨鱼斗争的小说故事成功地搬上了银幕。已上了年纪的渔夫桑地亚哥面对84天都没有捕到鱼的窘况,他做出了独自到深海去捕鱼的大胆决定,并勇敢踏上了出海新征途。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利用象征写作手法寄予了该部作品深刻的寓意,利用大海、马哈鱼、鲨鱼等形象象征现实生活的人与事、欲望与梦想、困难与勇气、抗争与妥协。而在电影《老人与海》中,对于这些象征寓意的表达导演巧妙地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来实现,因而在《老人与海》中小说与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些不同之处,两者形成了对比审美性。

二、小说和电影《老人与海》的叙事视角

在叙事视角上,电影《老人与海》做出了大胆创新,利用本体视角代替了小说中的客体视角,从而有利于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利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来进行叙述,从而凸显出小说叙事的客观性,以清晰讲述故事的内容。于是,海明威通过小孩马诺林的叙事视角来讲述桑地亚哥的故事,这个与桑地亚哥亲密无间的小孩更加了解渔夫老人的行为,同时也更加直观、感性地呈现故事剧情。但是,在电影中其叙事视角变得更加多维化,加入了作家的本体视角,进而有利于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鲜活性,拉近观众与电影人物的距离。

当然,也正是由于电影与小说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因而形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但这种改变更有利于对故事脉络的清晰叙述。在影片中,导演新添加了作家海明威与妻子两个角色,影片之初就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的视角将主人公桑地亚哥引入了观众的视野,海明威夫妇在海边度假时注意到了这个老渔夫,并且激发了海明威的创作灵感,为了获得更多关于桑地亚哥的信息,海明威与妻子多方询问与打听。作家海明威与妻子成为这部电影中的一条重要线索贯穿于电影之中,同时也是实现导演转移叙事视角的主要途径,多元的叙事视角丰富了小说单一的叙事视角,从而增强了电影《老人与海》的可看性。此外,导演加大了小男孩马诺林的戏份,并重点塑造了这个“小硬汉”的人物形象,进而加强了小男孩叙事视角的作用,通过小男孩对桑地亚哥的崇拜从而更加衬托了老渔夫的“硬汉”特征。此外,多维叙事视角的出现淡化了小说故事的悲剧性,老渔夫桑地亚哥不再显得那么孤独寂寞,因为有作家海明威夫妇以及小男孩马诺林对他的关心与牵挂,电影不仅传递出小说勇敢斗争的创作主题,而且还赋予其新的创作主题――爱。

三、小说和电影《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塑造比较

(一)男主人公桑地亚哥“硬汉”形象塑造

在小说《老人与海》中,男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出海捕鱼经历完全是依托小男孩马诺林的叙事视角来进行讲述,而老人的“硬汉”形象塑造除了其与马哈鱼、大鲨鱼之间的斗争以及老人出海前的梦境来展现之外,主要还是通过小男孩的感知与崇敬来烘托。但是,在电影《老人与海》中对于桑地亚哥形象的塑造新增了两条其他线索来营造,导演通过老人的女儿、年轻渔民的思想与言行来凸显。在女儿眼中桑地亚哥已然成为一个老父亲形象,需要她来好好照顾与关爱,而在年轻渔民眼中,桑地亚哥的英雄辉煌、硬汉形象已不复存在,因而他们总是有意无意戏弄桑地亚哥。而这种起初阶段截然相反的形象塑造正是导演良苦用心之所在,为影片后面老人桑地亚哥勇猛爆发、重现辉煌埋下了伏笔。

此外,在电影中,导演不仅想要凸显出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而且还想更多揭示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从而便于观众理解老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而,导演只是重现了桑地亚哥一个回忆的梦境,那就是通过梦境再现了桑地亚哥师父对其人生的影响,在海滩上师父教授桑地亚哥捕鱼技巧时,同时也告诉桑地亚哥一个重要的经验,要想成为一个出色、成功的渔民掌握撒网与扯帆只是基础,他还应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胆量,并洞悉鱼身上的巨大价值,将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到捕鱼中,通过不断努力将自己训练成一个真正的捕鱼高手。师父的教诲影响着桑地亚哥的一生,因而即使年迈,桑地亚哥依旧想要展现自己的勇气与辉煌,再现自己已成为捕鱼能手。通过这种形象的反差对比,不仅凸显了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而且还揭示了桑地亚哥内心对爱的渴望,借此行为来引起他人的关爱。

(二)小男孩马诺林“小硬汉”形象塑造

小男孩马诺林在小说《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对其形象塑造并没有花费多少笔墨,甚至在最初的创作中海明威并没有塑造这个角色,只是为了突出小说叙事的客观性,因而在后来的创作中才添加了这一人物形象,将其塑造成桑地亚哥的好朋友,并以他的口吻与感知来展开叙述。尽管如此,在小说中小男孩马诺林这个形象也是模糊、抽象的,读者对其并没有更多的了解,更谈不上留下什么印象。然而,在电影《老人与海》中,导演重点塑造了小男孩马诺林这个人物形象,马诺林对桑地亚哥倾注了所有的关爱,尽最大努力来排解老人的孤单与寂寞,于是小男孩马诺林以清晰、立体、鲜明的形象得到了塑造。马诺林一直非常崇拜桑地亚哥,敬佩他的勇敢与坚毅,因而他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小硬汉”,老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更加烘托了电影“爱”的创作主题。

电影对小男孩马诺林的形象塑造更多的是展现其对老人桑地亚哥的关爱以及桑地亚哥对他为人处世的积极影响,最终达到烘托桑地亚哥“硬汉”形象以及影射关爱主题。老人桑地亚哥在小男孩马诺林心中永远是英雄、辉煌的象征,因而他也始终以老人为榜样来要求自己要勇敢、坚强与执著,于是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马诺林会经常到海边,一边等待老人的回来,一边向大海呼喊他在镇上经历与听到的事情,希望通过这种呼喊的方式让老人了解镇上发生的一切。即使老人的女儿劝阻他,并告知老人不可能听见他的声音,但马诺林坚信老人说过的话:发出的呼唤永远不会消失,即使在海的另一边老人也能听到。因而当马诺林赢得了棒球赛的胜利时,他立即跑到海边呼喊着告诉老人,当在海边发现老人船的踪影时,马诺林非常兴奋,积极帮老人收网,在回家的路上陪老人说话。

(三)作家妻子与老人女儿的女性形象塑造

在电影《老人与海》中,导演增加了两个女性人物:作家的妻子及老人的女儿,并重点塑造了这两个女性形象,从而弥补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缺失。同时,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丰富了电影的看点,始终凸显出“爱”的主题,进而为该部电影吸引了众多女性观众的关注。在电影中,作家海明威的妻子是一个新虚构的女性形象,在原文小说中这个人物并不存在,而在电影中她却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作用。起初,作家妻子并没有注意到老渔夫桑地亚哥,是丈夫对其的关注引起了她对老人的兴趣与关心,以至于当老人出海两天都没有回来时,她非常担忧老人是否在海上遭遇了不测,于是她立即驱车赶往市政府,请求政府一起帮忙寻找老人。即使并未得到政府救助的支持,但她依然没有放弃,甚至希望丈夫能同她一起驾船去寻找老人,足以可见她对老人的真切关爱。

小说对女儿的描述仅有几句,告知读者其嫁给了哈瓦那的丈夫,跟随丈夫到哈瓦那生活而离开了老人。而在电影中,导演加重了这一女性形象的戏份,她以探望老人的名义在影片之初就活跃在银幕之上,希望老人能随她一起到哈瓦那与丈夫一同生活,于是在影片的开始部分观众看到女儿为极度疲劳而休息在门口的父亲桑地亚哥披上毛巾。但关于这个女儿的形象塑造,导演通过其对老人前后态度的变化来实现,起初她只是担心受到他人指责而回来照顾老人,对于老人晚年生活的关心只是出于责任而非真心。但在影片末尾,当她得知父亲出海两天未归时,她流露出对父亲真切的关心与担忧,因此当她看到老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将船驶回岸边时,她急切跑向老人去帮助他将船靠岸,即使老人拒绝但她依然坚持。如此,女儿对老人真诚、深切的关爱便一览无余,并深深感染了观众的内心。

四、结语

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勾起人们对其的无限留恋,而将其改编成电影作品则是满足人们对文学作品留恋的一种有效途径,成功的电影改编作品能通过影视视角让观众更加形象、具体感知文学作品及其内涵。因此,《老人与海》这部经典文学之作也吸引了众多影视人对其的改编,在1958年美国版的电影作品中,导演与编剧保留了小说作品中原有的故事框架与创作意图,并且对原著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编,尤其是在故事人物形象塑造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于是,《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塑造有了小说与电影的比较,而且在电影中还加重了对小男孩马诺林“小硬汉”的形象塑造,增加了作家海明威妻子与老人女儿的女性形象塑造,从而令电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凸显出小说中的“硬汉”主题,并且传递出爱的新主题。

[参考文献]

[1] 黎明.经典的意义:再析电影《老人与海》的主题精神[J].电影文学,2008(17).

[2] 津沙.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中的电影台词[J].海洋世界,2011(11).

[3] 刘建芳,李绍杰,毛海涛.硬汉与基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10(10).

老人与海的作者范文5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情节,《老人与海》中所流露出来的哲理确实是深刻的,特别是近年来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小说,尤其是其中对于老人的言行和内心活动的深刻描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海明威所想要表达出的强烈的生态意识,主要就是对于大自然的一种崇敬的心理。比如,文中对于老人的描述是具有强悍的外表、热爱自然的心灵,大海作为大自然的代表,海风、海鸟也成为老人对话的朋友,一切自然事物都孕育着希望,这种对于大自然的爱是最淳朴的爱,小船和大海、老人和大海,共同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亲密接触的美妙画面。

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和谐相处思想

1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相对于大自然来说,人类的抗争实在是无比渺小,老人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成功捕获了大鱼,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最终胜利,但是他却没有能够战胜大自然,这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就是人类希望征服自然的生态批判的思想。人类千万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暂时的对大自然的胜利当中,因为不管人类取得什么样的胜利,最终大自然都会对人类进行报复的。《老人与海》试图以寓言的形式和角度,向人类进一步阐明上述真理,即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为敌,而应该与大自然成为朋友,因为人类是无法彻底战胜大自然的,暂时的胜利只会换来大自然更加严酷的惩罚,人类必将在此过程中付出巨大的艰辛的代价。

2坚持遵守自然规律

在文中,老人在与大自然搏击的过程中,差点失去生命,并且千辛万苦换来的仅仅是一副一钱不值的鱼骨架。但是,面对大自然的玩笑,老人并没有气馁,他始终保持着人类昂扬的姿态,但是这种姿态最后的结果被证明是虚妄的、虚伪的。人类对于大自然所发出的对抗宣言,有的时候显得不堪一击,甚至有些荒谬。老人之所以能够在搏击大海的过程中取得胜利,是因为老人深切地体会到,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为敌,而应该将大自然作为最无私的朋友。

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节制欲望思想

1节制向自然索取的欲望

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是丰富的,从文中我们同时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也不能无限的膨胀,必须要有所节制。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另辟蹊径对于《老人与海》中的一些事物进行解读和解释,如大鱼象征了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欲望,老人是人类中的代表,而鲨鱼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文中时刻彰显着对于人类欲望的批判,包含丰富的生态内涵。老人对于自然物质的渴望,也象征着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贪婪,因为老人没有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捕鱼,而是为了获得更丰富的回报,跑到深海里去捕捞大鱼。他认为这不但能够证明自己的尊严,还能获得别人的尊敬。但是老人的行为已经对大自然造成了掠夺,而大自然是不会容忍人类对其肆无忌惮地索取的。老人钓到大鱼的同时,也是其悲剧命运的开始,由于大鱼力气很大,因此大鱼捆在船旁,对于小船有拖曳的作用,为此,老人也发出感慨,那就是不知是大鱼带老人走,还是老人带大鱼走。

2学会辩证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人捕鱼的过程,很鲜明地将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展示出来,结果就是悖逆自然规律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老人在面临失败的时候,也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出海太远了”。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来说,老人能够认识到这个方面,也属于人类的进步,说明他能够正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欲望,认为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大自然是最公正的,也是一直遵循着自己的逻辑和规律运行,尽全力来维持自然界的相对平衡的。但是无论如何,大自然都不能承受和允许人类超越极限的欲望存在。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说,当面临生态危机或者是生存危机的时候,人类更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大自然的要求,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生存愿望是否已经远远地超出大自然的承载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创新审视和反思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在追求物质文明发展的道路上,不管不顾大自然的规律,导致人类在违背大自然规律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甚至对大自然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追根溯源思想

1《老人与海》具有较为深厚的经济根源

经济因素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始终较大,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就需要从事物质生产方面的活动,势必与大自然和周围的环境发生联系,这期间有个度的问题,当人类的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资源的索取速度快于大自然本身的再生速度的时候,大自然的环境问题就相应产生。文中老人桑提亚哥的捕鱼行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养家和维持生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出海太远”,其行为已经超过大自然的承受能力。

2《老人与海》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根源

小说与大自然和环境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有的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定义为主人和奴仆的关系,这就人为地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对立。桑提亚哥捕获大鱼的目的,除为了生存之外,他还想通过成功捕获大鱼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荣誉。上述的种种欲望催促着他做出有悖于大自然环境的事情。但是桑提亚哥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捕获了大鱼并没有使他获得最终的胜利,代表大自然的复仇者———鲨鱼,给予他以沉重的打击,甚至只给他剩下一副大鱼的骨架。

3《老人与海》具有较为深厚的思想根源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控制自然的思想根源就是为了控制人类,征服自然仅仅是表层的现象,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人类成功征服自然,就是为了征服其他的人类,这也是人类控制自然的真正目的所在。黑格尔曾经在《精神现象学》中写到,控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为承认主人的权威而斗争,控制的必然相关物是那些服从他人意志的服从意识。老人对于自己的能力已经失去信心,他总是幻想着自己通过努力再次赢得人们的尊重,而改变现状的唯一方法就是钓到一条大鱼,证明自己仍然是一个优秀的渔夫。

从生态文学批评角度看《老人与海》社会生态思想

1与周边人的和谐相处

《老人与海》中的社会生态,充分地反映在老人桑提亚哥与男孩马诺林之间的和谐相处的氛围和情景之中。马诺林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为了进一步烘托出老人在社会生态方面的一些看法,从一个层面能够有效地反映和展现出其对于社会生态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两者之间存在着真挚的友谊———“忘年交”,同时这种“人情味”也给文章平添了许多人类特有的温情。文中对于老人也进行过外表的描述,通过老人与马诺林之间的洗练对白,展现出了老人与马诺林的真挚友谊,以及两者之间在精神层面上的共同理解。

2在精神层面取得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老人和男孩互相关心;在精神层面上,老人和马诺林协同共进,老人在实际的生活中一直处于独而不孤的心理状态。文中,描写男孩马诺林对老人桑提亚哥的关心和照顾着实令人感动,同时桑提亚哥对于马诺林也是怜爱有加。尽管他连续84天一无所获,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在海上归来之后,仍然接受马诺林的邀请喝啤酒。从本质上说,老人居住的镇子就是社会的缩影。对于老人来说,海上捕鱼期间时刻感受到离陆地不会太远,这也是他信心百倍的缩影和原因,从一个层面充分反映出社会生态在小镇上的体现,这种外部环境也必将促使人类进一步加深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老人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他实际是取得了胜利的果实———一条大马林鱼。面对着由于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的生态失衡现象,老人一直试图在人类的精神层面和社会生态的角度,来寻求到补偿的慰藉。因此,老人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精神状态和平衡,继续保持着优雅的风度。文中此处采取较为简练的语言,重点对于老人的面部表情和双手展开深入细致的描述和描写,也为小说今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铺垫,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底蕴的基础。对于老人来说,生活的艰辛和运气的不佳,远远不能造成他的孤寂,不可能将其压垮,老人依然斗志昂扬、充满自信。

老人与海的作者范文6

【关键词】《老人与海》 海明威 人文精神 现实意义

许多有责任感的作家积极探索社会人生, 表达了对现实的看法和对未来的希望, 海明威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老人与海》这部带有象征性质的中篇小说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这部小说体现了纯朴的人文精神, 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发展的思考, 对理想社会的构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屡败屡战、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困难面前, 尤其是在失败面前永不言放弃, 是一个人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尽管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第八十五天下决心“驶向前方”去钓大鱼。等到真的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等到鲨鱼再来袭时,他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生命对他无足轻重,他不是为生存而战, 而是为信念而战。因此, 面对冷嘲热讽, 他没有退缩;面对连续的失败, 他没有退缩。在桑地亚哥的身上, 体现着海明威对人生的理解, 也是他本身人格的外现。在谈到写作时, 海明威曾说过, 应当坚持不懈地工作, 不要认输。

2.直面人生、挑战人生的奋斗精神

鲁迅曾说过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桑地亚哥也是如此, 桑地亚哥老人所面临的条件极差, 从外部条件看, 由于连续几十天未捕到鱼, 他受到同行的白眼、嘲笑, 小孩也不得不离他而去, 更糟的是从内部条件看老人风烛残年, 精力、体力明显不支, 还要承受失败的压力。这时, 摆在老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就此罢手, 在别人的讽刺挖苦中度过余生; 要么再次奋斗, 力图重新找回曾经拥有的自尊和自信。这两条路,无论是选择哪一条,对于一个处于如此逆境的老渔民来说, 都是艰难的。

3.顽强拼搏、不计安危的牺牲精神

一是残破的小船, 孤独的老人, 与巨大的马林鱼, 凶恶的鲨鱼群, 形成鲜明的对比,海明威似乎把他笔下许许多多的”硬汉子“都集中在老人身上, 把人生所能遭受到种种磨难、无助等都让老人担当。面对强劲的对手, 老人遇强更强, 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思考如何战胜对手, 与马林鱼的搏斗更多的是体现在意志与智慧较量, 最终老人胜利了。二是与鲨鱼的搏斗。虽然老人一次次击溃鲨鱼的进攻, 但在鲨鱼成群结队的进攻下,老人似乎失败了,”八十五“这个数字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但笔者更愿相信老人是个胜利者, 因为老人毕竟捕到了鱼, 其次, 老人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体现了老人不畏强敌的牺牲精神和心态。

4.舍我其谁、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

小说里, 不但表现了双方力量的极其悬殊, 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种敢与一切抗争的勇气和精神。第一, 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是广袤无垠的大海。在蓝天碧海的烘托下, 老人的形象显得高大。第二, 通过描写马林鱼的庞大, 鲨鱼的凶狠反衬老人的英勇。第三, 从人们对待老人前后态度变化, 尤其是小孩的言行中, 可以看出, 老人的行为深深地折服众人。第四, 老人自身的人格魅力。老人身上所透露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毅力, 败而不馁的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小说里, 老人喊出:”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 不甘在困难面前低头, 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正是凭借这样的决心和毅力, 老人展示出不战胜对手不罢休, 与对手拼死一搏的气势。

5.沉稳平和、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态

桑地亚哥的性格还表现在遇事的沉稳、平和、缜密上, 他并不是一个只懂得一味拼杀的人。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挑战与机会并存, 往往会遇到无法预知的困难与失败。人应该如何应对呢?桑地亚哥告诉我们, 应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 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当老人与大马林鱼处于相持阶段时,”他知道, 一个人在海上绝不会孤单的“, 他相信凭借智慧与毅力能战胜对手。当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他积极迎战,”他想, 不抱着希望真蠢“。但他最终能清醒意识到”斗也不会赢了“。当老人失败返回时, 他检讨自己失败原因是”走得太远“。并为下次的捕鱼积极准备着。总之, 老人这种良好的心态贯穿于老人捕鱼的过程中, 贯穿于老人的一生中。

6.关爱人类、 关注未来的博大情怀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最动人的地方还体现在海明威对人类与社会的思考。老人并非只是一个孤立的人,作者把他放在社会、大海这样广阔的背景中来表现, 其中的寓意是令人深思的。海明威希望人类在征服命运、环境的过程中, 能正确学会与之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吴劳译著《。老人与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2] 董衡巽, 《海明威研究 》 [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0

[3]刘秀梅。《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以及象征意义[J]. 考试周刊2007

[4] 董衡巽, 海明威评传[M] .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