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课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巨人的花园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巨人的花园课文

巨人的花园课文范文1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艺术形态,主要读者是儿童。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二学段教材中童话故事类课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经典童话就有6篇,分别是《陶罐和铁罐》、《七颗钻石》、《巨人花园》、《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幸福是什么》。它们是不同国家的优秀童话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个单元的课文全部是童话。这些童话,必然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他们阅读的窗口。

可惜,当前许多童话阅读教学忽视了“童话”这一体裁的特性,呈现偏执的教学倾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偏重于灌输知识。那童话类的课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呢?

一、重温: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因此,童话教学的基本目标可以定位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童话的语言浅近、口语化,但并不平庸、苍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既通俗明白、晓畅又有艺术的美感。童话的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儿童对童话的理解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的不同而不同,童话内涵也因此变得丰富。所以,教师应该利用童话作为载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认为: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大于逻辑。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创新的精神。

对童话这样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幻想色彩的文体,儿童能否品味它的味道至关重要。儿童因为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现实世界千奇百怪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要解开这些“疑团”,儿童唯有借助想象去解读童话。童话故事以语言为媒介,展示 “第二世界”的真实可感的形象。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载体。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是: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呈现多变性;在各种情绪中,激情占优势,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情绪激昂,但持续时间短;他们的情感不断丰富,同时稳定性不断增强;高级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

童话是以一种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世界上一切情感:爱与恨、情和仇、喜和悲、乐与苦、敬与畏等。儿童在欣赏和感悟童话时获得的情感体验来自他们的生活体验,在肯定或否定的心理中,他们获得了喜欢、愤怒、悲伤、爱慕、厌恶、赞赏等情感体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情感也得到不断丰富,审美品位也不断得到提高。

二、实践:童话教学策略的运用

童话教学的核心价值已经明朗。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呢?现在以《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谈一谈第二学段童话类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在把握主要内容中感知童话曲折的情节

【片段一】

师: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呢?

生1:我觉得巨人的花园是非常漂亮的。

生2:我觉得巨人的花园是雪花飞舞的。

师: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生:因为巨人回来之后,把孩子们都赶走了,不让他们在花园里玩,所以花园就变得荒凉了。

师:原来巨人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行为有关。谁能根据板书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说,略)

师:我们刚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叫课题扩充法,就是先对课题进行提问,然后把答案连起来。

童话故事往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受花园的变化;接着,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明白花园的变化其实和巨人的行为有关;最后,根据板书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初步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进入三、四年级,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应结合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学习用抓中心句、过渡句、合并段意、课题提问法等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用选择、填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去年的树》一课,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学生概括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追问:为什么这样,经过怎么样,结果呢;鸟儿的三次询问,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像这样根据课文特点,设置一些有坡度的问题,使之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概括的过程中,要求语言要简练,但教师切不可包办代替。

(二)在练笔中领略童话丰富的想象

【片段二】

师:这样的语言还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漂亮的花园,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他们都会玩些什么呢?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写一写吧。

出示:春天鲜花盛开,孩子们___________。夏天绿树成阴,孩子们___________。秋天瓜果飘香,孩子们___________。冬天白雪一片,孩子们___________。

生1:春天鲜花盛开,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和花园里的蝴蝶、蜜蜂捉迷藏呢。

生2:夏天绿树成阴,孩子们坐在树底下讲故事、聊天,互相嬉戏打闹着。

生3:秋天瓜果飘香,孩子们争着抢着摘果子吃呢。

生4:冬天白雪一片,孩子们在雪地里扔雪球,踩脚印,玩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不仅看到了巨人那座漂亮的花园,更看到潜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花园:孩子们嬉戏玩耍、尽情地徜徉在花园中的快乐场景。

童话突出的特征是想象丰富。课堂上的练笔活动自然离不开想象。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其形象思维占主导,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构造新的想象空间,改编、创编童话故事。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木偶有了人类的所有表情,又踏上了去大千世界旅行的行程。一天,他来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名叫“不笑国”。在“不笑国”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见笑容。小木偶在“不笑国”里会有哪些遭遇呢? 让学生续编故事。通过续编故事,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在对比中走进童话神奇的意境

【片段三】

师:是呀,正当巨人在花园里裹着毯子,瑟瑟发抖的时候,村子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读——

师:而巨人的花园却是,读——

师:就这么一墙之隔,墙外面是百花盛开,墙里面却是——(学生读);外面是绿树成阴,里面却是——(学生读);外面洋溢着春天的温暖,里面却充满了——(学生读)。真是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

(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同时出现吗?可是童话里却奇迹般地发生了,真是神奇。像这样把两幅不同的画面进行对照比较,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让我们再次用朗读来感受对比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吧。

(小组对比读)

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这是本课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村庄与荒凉的花园”,让他们发现童话的这一表达特点。

童话类课文,除了对比,往往还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叙述奇异的故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与瑰丽。比如,《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教师就可以以“水罐的神奇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并探索了水罐的神奇变化;并紧扣“神奇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来展开教学,把孩子引入童话般的课堂,分享童话带来的神奇魔力。

(四)在朗读中品味童话优美的语言

【片段四】

师:(出示1、2小节)巨人的花园起先是多么漂亮呀。谁能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美美地读)

师:这么美丽的花园,你喜欢吗?村里的孩子们呢?

(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在花园玩耍的情景)

师:谁愿意通过朗读读出孩子们在花园玩耍的快乐?

(学生兴致盎然地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洋溢”的意思)

师:是呀,整个花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现在,让我们合作来读读这个总分段式,一起来感受这洋溢着欢声笑语的花园吧!

(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教师通过三次有目的的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巨人花园的漂亮,还体会到孩子们常年在花园里玩耍的快乐。这样的反复朗读,促使学生更好地品味充满情趣和意味的文章语言。

童话的语言一般优美自然、活泼明快。通过朗读,学生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受到感染;同时,在朗读中,他们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不乏优美深情的语句。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小鸟和大树的四组对话,通过朗读表现文章的意境和情感,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感受作者语言所具有的强大表现力。此外,对文质兼美的童话类课文,还可以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主动积累词句的习惯。

(五)在揣摩中感受童话的人物形象

【片段五】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你们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巨人的任性、冷酷?

(交流巨人训斥孩子们的三句话)

师:从哪些词看出巨人真的生气了?他为何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1:从“生气”“训斥”“叱责”可以看出他越来越生气。

生2:他心里想:我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师:巨人如此自私!你能想象他当时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吗?

生:瞪着眼,叉着腰,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

师:读了这三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1:这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生2:这是一个脾气暴躁、任性冷漠的巨人。

教学中,教师抓住巨人的语言,品析“生气”“训斥”“叱责”三个表示生气的词语,引导孩子想象巨人斥责时的语气、表情,从而使学生走进巨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任性、冷酷。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极具个性特点的。对童话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童话形象的特点。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细的品析,引领孩子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将孩子们的惊奇、激动等不同情感融入对文本的理解和个性化阅读中,让孩子们轻松走进童话人物的内心深处。如《陶罐与铁罐》一课,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孩子们紧紧抓住关键词“奚落”“恼怒”“傲慢”“谦虚”等进行细细揣摩,在阅读比较中体会问号、感叹号、句号等标点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而更好地理解铁罐傲慢无礼、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陶罐有理有据地争辩,不卑不亢,一点也不懦弱的性格特点。

(六)在自由对话中领悟童话深刻的道理

【片段六】

师:小男孩并没有逃跑,他的举动终于让巨人明白了——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生1:有孩子的地方就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生2:儿童多处春光美。

师:从此,巨人拆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天堂,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此时的巨人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巨人?

生1:巨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巨人。

生2:幸福的、与别人分享快乐的巨人。

师:是啊,巨人的幸福源于他学会了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快乐。

这已是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巨人前后态度变化这条主线,进行语言训练、思维启迪 情感熏陶。学生在反复的交流中逐渐明白做人要学会分享,不要太自私这一中心主旨,真正体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童话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基于文本的,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是儿童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和情节的了解而获得的自然成果。童话思想主题的理解,一定是学生在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中获得的。如《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三个牧童有了体会之后,文章揭示了幸福的含义: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这些思想怎么传递给儿童呢?教学时,要紧扣文中三个青年(包括他们小时候)的所做以及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三、思考:童话教学的感受

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笔者认为在童话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童话教学要以童话放飞想象

童话和其他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超凡的幻想性,极富儿童情趣和游戏精神。学生置身于童话的幻想里,成为其中一员,就能获得想象中的成就感、解放感、自由感。因此,童话教学应做到让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心灵进行碰撞,让他们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快乐的体验。学生以生命体验唤醒童话,同时童话也以鲜活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从而使童话化成为他们的精神养料。

(二)童话教学要以童心引领入境

童话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简洁、活泼、生动。品读童话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教学童话类课文时,我们要以多种形式的品读来带领孩子走进美的语言之中,学习童话幽默风趣的语言,并透过语言体味童话神奇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揣着一颗童心去引导孩子品读出童话的神奇境界,让孩子真正入情入境,保护好孩子那颗美好的童心。

(三)童话教学要以文化丰厚文本

教师应该扎实地学习一些童话的基本知识,阅读较多的优秀童话作品,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运用这方面的知识能力去影响、熏陶、培养学生,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欣赏童话,引导学生把握童话作品最本质的特征,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中真正放飞思绪,在童话的王国里自由驰骋。

巨人的花园课文范文2

【片断一】了解童话,感知神奇

师: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故事,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主要特点?生:童话故事里发生的事情都特别夸张神奇,想象力很丰富。生:童话往往会采用拟人手法,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有感情。生:每个童话都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师:是的,童话它想象特别丰富神奇。让我们走进《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故事,想象一下画面,哪些地方你觉得特别神奇?(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神奇之处。)生: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就绽出嫩芽了。生: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生: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生:插图上,巨人这么大,孩子这么小,这也非常神奇。师:为什么你觉得这几处描写很神奇?生:现实生活里人根本就没有魔力的,不会一下子让桃树发芽。生:孩子们一走,花园里怎么就变冬天呢?这太奇怪了。生:村子里是春天,围墙里是冬天,这怎么可能!师:你发现了吗?故事里的这些神奇之处,都是跟谁有关?生:跟孩子有关,孩子在花园里,花园里就有春天。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孩子先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的特点,提炼出“想象丰富神奇”这一主要特点。从体验神奇之处入手,让孩子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对神奇之处的质疑,产生研究文本的动力,最终得出“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这一学习主线。

【片断二】感受美丽,体验快乐

师:请你去找找,孩子们没有被赶走前,花园是怎么样的?生: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师:会读书的人能把一段文章读成一个词。这段文字你们能把它读成哪个词?(生自由朗读,并把这个词语写在这段话的边上。)生:我把它读成“生机勃勃”,我从“孩子们都喜欢到那里玩”感受到了那里面肯定很热闹。师:你很会读书。(板书:生机勃勃)你还能把这段话读成哪个词?生:我想读成“美丽”。因为它写到“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师:你发现了花园的四季都各有特点。(板书:美丽。并将四个描写季节的词语字体变红。)师:爱幻想的人还能把一个词、一句话想象成一段美丽的画面。想象一下,读着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花园里摘果子,吃果子,真开心啊!生:我看到了花园里鲜花都绽开了笑脸,蝴蝶蜜蜂都飞来了。生:我好像看到小朋友们堆了个大大的雪人,正躲在雪人后面打雪仗呢!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在你们的描述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花园的美丽,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这美丽的花园吧!(学生深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段话,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浓缩精华,只用了四个词语来描写花园的美丽。我们必须通过想象,把浓缩的内容释放出来,以便更深刻体会蕴含在里面的情感。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再由一个词想象一幅画面,让孩子先在朗读中初步感受,通过想象加深对“美丽、快乐”的体验,最后通过朗读激感,为后续的读写结合做铺垫。

【片断三】读写结合,想象幸福

师:巨人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任性、冷酷赶走了孩子,赶走了美丽的春天。他明白这一点后,他立刻做了什么?生:他立刻拆除了围墙。生:他立刻把花园还给了孩子。师:当初他写的“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现在怎么办?生:把那几个字改成“欢迎入内”。生:可以改成“孩子的乐园”。生:写上“所有的孩子都请进来”。师:做了这一切后,孩子们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里,此时的花园变成了孩子的――生齐答:乐园。师:从此以后,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会如何快乐地玩耍、幸福地生活呢?在四个季节中,抓住一个季节描写巨人和孩子的幸福生活。(学生自由想象,创编故事)学生交流。生:春天鲜花盛开,所有的花朵都绽开了笑脸!巨人和孩子们找来最美的鲜花编成一个大花环。孩子们把花环戴在巨人的头上,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生:秋天鲜果飘香,花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诱人的香味让路过的孩子也跑进了花园。最调皮的孩子坐在巨人的肩膀上从高高的树上摘下苹果,把苹果塞到巨人的嘴里。巨人觉得真甜啊!师:此时此刻,不仅仅是孩子们感到快乐,――生:巨人也感到了快乐。师:你从巨人的遭遇上明白了――生:只有分享才能得到快乐。

【设计意图】王尔德的童话语言特点是优美,设计读写结合时,将之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四个词语放进去,请同学想象画面,感受并积累童话优美的语言。

巨人的花园课文范文3

一、以读促情,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与指导。显然,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以情动情,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撞击中与课文内容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从而更好地朗读好文本。如教学《去年的树》时采用不同方式的读,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这篇童话的特点的重要手段。第一次树与鸟的对话要读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之情。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让人多么无奈、多么伤感。树的话中包含请求、期盼:“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做出了保证:“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是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所以,读鸟与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三个角色的回答,其身份不一样,朗读时也应有所不同。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忧伤的语气,因为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声音要显得平淡,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小姑娘的回答则要稚嫩些。

二、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会引起对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兴趣,是兴趣的先导。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其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巨人把孩子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问题: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巨人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激发了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迫切希望获得解答。

三、通过合理想象,创设情境

提到听故事,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不感兴趣,上童话故事也是如此。教师在授课前,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童话故事,情节性强,具有曲折性、悬念性、趣味性等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在上《小木偶的故事》时,让学生续编:有了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如果再次遇到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它的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1:熊警察会揭穿小红狐说谎的事实,并把小红狐关进牢房。

生2:小兔子开始同情小木偶,并陪同小木偶上医院看病去。

生3:老婆婆自己就是老中医,她会亲自上山采药,给小木偶治好了病。

凭借充满童真童趣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编并不困难,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想象练习很感兴趣。

四、通过课文插图,创设情境

以图画再现,创设情境,这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乐于接受的认识特点。低年级学生已经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不能持续太久。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大多配以精美的插图。教学中如果我们巧妙地利用这些插图,则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就配有一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观察的精美插图。“智慧的女儿”听到三个牧童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后概况道:“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智慧的女儿在图中的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个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情节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课堂情境性。

五、通过表演,创设情境

巨人的花园课文范文4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这就要看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思、多听、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鼓励、信任、尊重等感情信息,激发、鼓舞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我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文时,积极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了解巨人由自私而变得有爱心,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最美的是人的心灵,每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博爱无私的心,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教学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孩子们赏析童话,品味生动细腻的语言。但这节课却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复习导入之后,让几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进行评价,他们主要从错别字、声音大小、朗读语气、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价,可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都是指出别人的不足,借此机会我告诉他们评价时要用赏识的眼光,先说优点,再委婉地指出不足,还可以指导读得不好的学生再次去读。接下来的评价中,孩子们开始学会找别人的优点,被评价的学生也是洗耳恭听,不时还会意地点点头,跟着读得好的同学去读。

案例:我们班张×在听李×朗读完之后,委婉地指出他没有读出巨人的特点时,我问他:“你能举例说明吗?”他说:“比如,当巨人从妖怪朋友家回来时,看到一群孩子在他的花园里玩耍,他说:‘你们在这儿干什么?’他没有读出巨人那种自私、愤怒的口气。”我接着追问:“那你能读一下吗?”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老师,我也读得不太好。”我说:“没关系,试试看。”于是他读了一遍,确实读得一般,这时,我说:“老师试试看。”于是,我变成了巨人,粗声粗气地吼道:“你们在这儿干什么?”当时,把学生吓了一跳,有的同学在下面小声说:“像,像。”其实,连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读的。接下来我让学生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自主阅读,赏析童话生动传神的语言。然后全班交流学习收获。当一名同学交流:“春天来临时,自私的巨人的花园却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这个句子时,他说:“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块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明小花也和孩子们一样不喜欢这样一个自私的巨人。在肯定这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又表演了一回,我把自己假想为一朵花,做出从草中正在探出头的动作,嘴里说着:“春天来了,我要欣赏一下外面的美丽景色,那是什么,‘闲人莫入、违者重罚’,巨人怎么这样,真没意思,回去!”于是,我做出把头缩回的动作,学生又被逗笑了,这时班里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也想试试。”此时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一下子变得热闹了,就连平时不善言表的蔡×也想演演。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让我体验到了表演的快乐,同时也把孩子们带到了精彩的童话世界。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教师应该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创设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真正体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学理念,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

参考文献:

巨人的花园课文范文5

一、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性

笔者在听课时经常会发现,有的老师的课堂提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低年级学生初次阅读课文时,教师就提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的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感到无从着手。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堂提问必须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兴趣。

二、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统领性

传统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课堂上教师处处皆要问,大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到某一句话某一个词语的意思,都要作为问题提出来,于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实课文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解读时要充分发挥课文的整体功效。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一两个统领全课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要问题,层层递进,逐步落实教学目标。

如教学《颐和园》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喜欢颐和园的哪处美景?为什么?引导学生先感知颐和园美景的整体印象,然后对颐和园各部分景物描写进行细读,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的方法。这样围绕教学目标这一“轴心”,巧妙地设计出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三、切实注重课堂提问的关联性

课堂提问的关联性是指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把握、重点部分的品读、关键词句的揣摩和人物的评价等方面有着必然的联系,注重问题的衔接与连贯,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相互关联的问题体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它要求教者以整篇课文为载体,以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准绳,设计出一系列目标明确、内容相关、环环相扣的问题。

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巨人喜欢花园吗?为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巨人喜欢孩子吗?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你喜欢巨人吗?喜欢这篇童话故事吗?为什么?这样由三个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情感、由读懂课文到读懂童话,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起到“百毛皆顺”的研读效果。

四、力求体现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善于提问的老师,如同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的部分着手,然后再砍坚硬的节疤,这样,关键部分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学生学习的渐进性。教师要从总体教学目标入手,在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参与学习。

巨人的花园课文范文6

早自习前清逸和我说她不愿意演白雪公主,晟宁也不想演巫婆,我和思礼商量换了一个剧本,最后定下演课本剧《巨人的花园》,这个故事也是大家很熟悉,演员一下就定好,接下来就是排练,我们本来打算下午排练,但是没有地方,放学时就让他们回家熟读课文,旁白必须滚瓜烂熟,演员一定要掌握好人物的特征和要求。

还有两天就开班队会,我们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库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