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语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4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语文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具有人类文化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其本质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具体的运用,在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获得健康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1.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中一系列方法和措施的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锻炼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校园活动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1],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有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还有的教学方法二者兼顾。总之,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其主要的目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授知识。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在我国古代就已经进行了语文教学活动,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依然注重知识的传递,所采用的方法是语言,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向学生传递完整的知识信息。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满足学生需求。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除了教师的“教”之外,还包括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中主要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传递知识体系之外,更加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和发展,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为我国培养人才。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为我国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语文教学以正确的理念为主导,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细挑选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2],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性人才队伍。

2.中学语文教学坚持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教育学生方面也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使用一种单独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综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避免因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进行有机的融合,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原则:

(1)注重因材施教。现阶段我国普遍实行素质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自主的发展,在这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因材施教[3]。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特殊年龄段的人群,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接受语文教学时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全体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

(2)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教学中实行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这种方法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有效进行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并且学习效果良好,与成绩的高低有着正相关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其使用的特殊价值,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洛南县保安镇文峪小学 杨爱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隐性教学[N]. 商洛日报,2013-10-31003.

中学语文教学范文2

英文名称: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2155

国内刊号:61-1031/G4

邮发代号:52-2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中学语文教学范文3

在网络上学生还可以随意的创造一个有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学习热情。例如:在《雷雨》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后,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关于作者以及他写作《雷雨》时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网络视频观看话剧《雷雨》,通过多媒体可以自编自演课本剧《雷雨》,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方便理解文意、深入探究主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并且由于网络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这种特性将知识本身、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便于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的形成。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

1.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一。毫无疑问,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网络上储存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经过筛选、组织和整理之后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分享、转移和处理这些资源。这样的特点也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学习中的选择性和交互性也大大提高,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可是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好坏参半,学生的分辨是非和自控的能力不同,受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就不同,从某种角度讲也就给中学语文教师带来了困难和麻烦。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合理的选取和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络学习的方法。

2.网络开放性和自由性过大。语文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在现今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在阅读方式上,从单纯的文本阅读过渡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写作方式上,从手写过渡到打字、扫描甚至是语音输入,一切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在远程交流中获得和解决,十分便捷。近年来,在网络上以语文学科为主题的资源信息网站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开放性也越来越明显,对语文教师来说,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地去制作课件,随时需要随时找,总能找到合适的。但是同样也有一定的弊端,这样的便利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心理,拿来就用,不钻研思考是否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此以往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虽然制作精美,但是华而不实,实际效用不大,一整堂课下来可能教师和学生都收获甚微。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在一些不适合的情况下使用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在教授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只要介绍一下写作背景,通过反复朗读,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就能够感受到内容中所要呈现的画面。可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直接出示幻灯片或视频影像资料,就会扼杀掉此时学生本该有的想象力,联想的能力也得不到训练和培养。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两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激励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养成博览精读的习惯,使学生适应网络开放性的阅读方式和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优势,适应这个科技时代对他们的超文本能力的要求,因为学生们自身素质不尽相同,所以这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3.网络环境复杂多变。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本学科的教学任务,从某种层面说还承担一定的德育教育任务,而网络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良思想,会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意识,这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路上设置了障碍。在网络环境下传统语文的规范正在不断地被日渐流行的网络流行语和网络文化冲击着,中学生处于叛逆期,他们追求个性,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而多姿多彩的网络文化刚好迎合了他们的品味。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创新,使得中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规范语文用语的学习兴趣,他们热衷于参与创造网络新词和流行句式,甚至改编古诗词,使用过分暴露的不文明用语,这些行为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对规范中学生文明礼貌用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身先试法,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用实际行动支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中学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德育;爱国主义情怀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当前我国的中学教学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在中学整体教学中,语文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其分值较高,更在于其综合性较强。中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时期,教师需要掌握其身心变化,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使之形成良好的三观。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差别,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一旦中学生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极易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阻碍所击垮,进而影响其整体发展[1]。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可以磨炼中学生的性格,进而使其勇于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难关。

(二)使学生具备政治信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有所增加,但也容易被一些新事物、新理念所影响,加之此阶段学生的判断能力不强,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容易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能够及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逐渐提升其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学生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

(三)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根基,是国家长久发展的栋梁。因此,中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及文化科学涵养将对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能够逐渐培养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情怀,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应当为学生展开树立爱国意识、促使学生逐渐具备为国献身意识的一类德育。爱国主义情怀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传统美德,在德育研究范畴中始终属于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中语文学科当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爱国教育课文,身为教师,必须对教材展开深入研究,以便将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并且充分将学科和爱国情怀融合到一起。比如,教师在讲授《最后一课》时,因为本课十分感人,教师应当在对学生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学生的爱国思想激发出来,从而加深其情感体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较少,其爱国情怀尚处于表面,加之本文大背景为战败的法国,这就会使学生有一种陌生感,加大了德育的难度。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在正式讲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明确学生是否对有所了解,并让知道的学生分享例子,随后教师还应当将的艰苦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逐渐激发其爱国情怀,使其带着这种情感体验进入正式的学习,使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增强[2]。

(二)联系实际生活对于中学生而言,能够充分激发出其情感的内容,重点在于与其最为贴近的现实生活,这也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一环。语文学科具备意境美、形象美及语言美等众多优势,而身为语文教师,应当对这些优势进行有效利用,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字,感受到课文当中存在的真善美,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向上,升华其真挚情感。然而单纯的课堂教学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以课堂为基础,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使学生有榜样可以参考和学习,并且借此培养学生知恩图报、重视亲情、热爱自然等道德情操。比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简单的笔墨就能够将父子情深之感充分表达出来,尤其是在火车站内,父亲为“我”买橘子时各种动作的详细描述,虽然写出的文字朴实、简洁,却将人间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学生处在叛逆的青春期,教师可以借助此文让学生回想日常与父母之间的各种互动,并且让其将那些难忘的瞬间都写出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被激发出来,更能够使学生被带入作品中,使其主动思考亲情的伟大,最终升华学生对家长的热爱及感恩之情。

(三)借助课外活动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课外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主要是由于其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更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活动当中逐渐受到熏陶。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开展以爱国、爱父母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及相关电影、书籍的评析会和品鉴会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将德育充分渗透,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使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获得合理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烈士公园,或者走访慰问模范家庭,并且引导学生动帮助班级中或校内的贫困生,进而从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应当确保每一项活动都能够具备层次性、针对性及全面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确保课外活动整体氛围及具体内容都积极正向,必须利于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这样就可以最终将语文学科课外活动的德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通过情境创设刺激中学生感官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教师在日常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已经成为其最为得力的教学助手。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展开情境创设,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全面刺激,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直观地刺激中学生的心理及情感,进而使学生在深入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对情境展开更加明确的分析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画面中的直观视频、图片等,能够全方位强化学生包含同情心、同理心、环保意识、感恩意识等在内的道德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与现实之间的人生观差距有所了解,从而对文章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时,语文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一起生活学习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借此情境,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海伦凯勒的故事对其再塑生命成功的原因进行探讨,促使学生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体会其热爱生活、生命的积极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良好品格,从而有效实现德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范文5

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二、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因此,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强化三点:

第一,积累。语文学习应从积累语言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背诵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主要指背诵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我们的学生,思维就有了凭借,表达就有了材料。

第二,互动。掌握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际,而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在互中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

第三,熏陶。汉语言讲究神韵、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时,不宜用纯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熏陶,营造各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在感悟的过程中渗透理性分析,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三、重在拓展、选择与凝结

现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息的,一切现实的、虚拟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

语文教学的职责就在于打破传统的时空界限,在时间上,融历史、现在与未来于一炉,“融历史于现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类历史遗产的精华引入课堂,让学生来学习。而“让未来融入现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前沿的动态,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扇智慧的窗户。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需处理好几组关系:

第一,信息的无限性与选择的有限性的关系。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某次教学来说,其选择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第二,问题的复杂性与教学的典型性的关系。语文教学打破时空界限之后,一些必然的,偶然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形成复杂的意义形态。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不拘泥于“一课一题”,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兜圈子”,使教学成为一团“乱麻”。相反,要透过复杂的问题,抓典型,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这就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目标又不拘泥于目标,既有主题,又关注到“去中心”的话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四、重在牵引、护航与调控

第一,引导学生对意义进行探寻与创造。语文学习不管形态如何多样,但其价值应定位在对人的关怀和促进人的发展与创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语文学习看作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小场景”的话,那么每一次语文学习都贯串着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创造。

中学语文教学范文6

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是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在萌芽阶段,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人生和未来的目标。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不可否认,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自主的去学习、钻研、发现。而学生的这一系列表现也会同时促进语文教学创造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终将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的良好的的教学和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威廉•亚瑟•沃德说过“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是讲解,优异的老师是示范,伟大的老师是启发。”显然,教师的作用更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创设各具特色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成果。如在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首先在导入时给学生播放一首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接着再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几个体现伟大母爱的片段,由此先让学生进入一个温馨的母爱情境中,学生此时心中会思绪万千,很有可能想到自己和母亲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再把学生从万千思绪中引导出来走入课文,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会提高很多,在课堂结束之前,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母爱的理解,最后,还需要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自觉性、方向性、长久性,这样慢慢的转化为稳定的内部动机,把学习语文的兴趣转化为一种习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说:“优秀的教师无不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十分精通如何从继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古往今来,很多优秀的教师首先都是深通心理学,能恰到好处的把握学生的心理。例如:古代教育学家孔子通过多年的育人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方法,当今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于漪等也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一定要创新语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这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之一。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质疑精神

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要注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合二为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出来,留下一些值得学生去自主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敢回答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去和老师辩驳。爱因斯坦认为,“问题的提出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教师要从创造教育的本质来出发,着重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相关知识的提问能力。我们都知道“问题”来源于好奇,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甚至可以让学生们大胆地对既成的结论提出质疑。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中:愚公为什么不选择搬家,为什么要连累子孙受这样的苦?这个问题最为能被学生所质疑,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上,要做到有质疑有答疑,有答疑有交流,有交流有深度。在每节课结束之前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还要互相比一比谁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形成了自主参与意识,不要担心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争论的面红耳赤,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耐心的为学生讲解,而学生通过这种争论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和论辩能力,从而学生的创造意识也在不经意间形成了。通过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不单学生提高了思维能力,教师也会及时得到反馈,加强日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通过自己热情的教学来激发学生,让学生们带着疑问积极实践、主动探索,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学习水平。

三、语文教学方法要求新立异,开展创新活动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注意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一定不能死搬硬套,更不能一成不变。教学方法的新颖独特、不拘一格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如教师在教授同一种体裁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有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有的可以从文章的标题、作者入手,有的文章可从人物的特点入手,还可以从文章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入手,学生们会感觉到上语文课新鲜、好奇、有趣。教师在在教学方法上经常变化更新,灵活多变,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对学习语文的新鲜感,同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将与日俱增。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课堂情况改变把学生关在课堂里死啃书本的旧观念,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处在青春萌芽期,大多数的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有一些男同学,贪玩,进入学习状态很慢,要想让他们快速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如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可以带学生到教学楼下仔细观察学校的草坪,树木,盛开的花朵。回到教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物然后再走入原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并鼓励学生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类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学语文创造教育的保障。

四、深度把握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