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度计划格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度计划格式范文1
关键词:EC850PHA温度格点; 锦州地区; 温度预报;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N9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2)06009603
Realization of temperature prediction automation based on
EC850Pha temperature lattice data in Jinzhou District
ZHANG Cuiyan, BAI Xue
(Jinzhou Bureau of Meteorology, Jinzhou 121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ata of EC850pha temperature lattice and SPSS mathematical softwar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in Jinzhou District in the future 7 days was found and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equations of EC850pha temperature lattice data was derived for making the prediction. The automatic prediction of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in Jinzhou District in the future 7 days was realized through the VB programming. Thereby the subjectivity of temperature forecast is reduced and the forecast accuracy of temperature is improved.
Keywords: EC850Pha temperature lattice; Jinzhou District; temperature forecast; temperature prediction automation
收稿日期:201110260引言
近年来我地区气温预报准确率虽然逐年有所提高,但相对全省各市气温预报准确率来说仍然处于偏低水平,究其原因气温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下垫面的性质、洋流、大气热力作用、昼夜长短的变化、人类活动等。就地区而言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较为复杂,5个常规观测站囊括了沿海、山地、平原等三种地形,气温变化较为复杂,前些年各个地区气温变化相差不大,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各测站温度变化几乎没有规律可寻,一天内各个地区温差较大,山地(义县)和沿海(锦州)地区日最低气温最大温差高达6~8 ℃,最小温差不足1 ℃,温差的剧烈变化,使得预报员很难把握这种变化,因此气温预报准确率偏低,同时也没有一种有效的客观温度预报方法,气温预报主要靠预报员对各种资料分析后主观做出预测,因此多种因素使得我区气温预报准确率偏低,此方法利用现有的资料建立一种气温预报客观方法,希望能对提高我区气温预报准确率有一定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的选取、原因及存在不足
1.1.1资料的选取
本文主要采用2007年11月~2008年10月逐日欧洲850PHA24小时间隔的温度格点资料和同期锦州地区5个测站逐日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资料。综合预报因子与预报对象的相关性,选择117.5°E,37.5°N至122.5°E,42.5°N这一矩型区域内的12个格点建立因子库。日最高、日最低温度实况值采用锦州地区5个地面站实际观测值。考虑到锦州地区一年四季温度变化较大,为了使温度预报更趋合理,将温度按我区四季划分,冬季包括11月、12月和次年1月、2月;春季包括3月、4月和5月;夏季包括6月、7月和8月;秋季包括9月和10月。
1.1.2资料选取的原因及存在不足
选择欧洲850PHA24小时间隔的温度格点资料做为基础,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因为台里保存了这种数值预报产品的资料;另一方面多年预报经验认为欧洲数值预报运行比较稳定,趋势预报较为准确。但是此种数值预报产品也存在不足之处,那就是其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较低。直接选择格点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原因,一方面避免插值引起的误差和计算的复杂化,另一方面考虑到模式的空间特征[1],同时锦州的5个地面站均在这一区域内。
1.2资料处理及方法
考虑到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即选取前一天20时850PHA温度作为第2日最低温度的预报因子,选取预报当日的20时温度作为当日最高温度预报因子。依此方法求出未来7天日最高、日最低气温预报值。为了减少求回归方程的复杂计算,采取SPSS数据处理软件,首先分春夏秋冬四季将12个因子全部进入回归分析,得到与锦州本站日最高、日最低气温相关的回归方程系数如图1所示(以春季日最低气温为例)。
图2结构流程图2.2预报平台的建立
对于未来7天日最高、日最低气温预报值,首先调取欧洲850PHA00~144 h温度格点选定区域的12个预报因子(或者4个),制作锦州本站未来7天日最低气温,选择24~168 h温度格点制作锦州本站未来7天日最高气温,再代入4个县站气温与锦州本站的关系预报方程中计算出各自的预报值。对于预报值的输出,一种方式直接显示在界面的地图上,这样比较直观,预报时参考比较方便;另一种方式是在后台按一定的规律输出到文本文件中得以保留,运行平台界面如图3所示。
2.3实时资料处理
为了检验此预报方法的可行性,从沈阳172.19.1.3服务器上调取锦州各地区每日日最高、日最低温度实况值保留在文本中,以便一个月后对预报值的准确率进行检验,|预报值-实况值|≤2 ℃为正确,求出一个月各县站的预报准确率显示在地图上相对应位置。
图3运行平台界面3结语
由于资料存储的完整性和时间性的限制,只选取了1年的资料,资料时间序列较短,会影响预报值的准确性,如果用多年资料的日平均值来建立方程,可能效果会更好些;欧洲850PHA温度格点资料本身时间(24 h间隔)和空间(2.5°×2.5°)分辩率低,此预报方法完全依赖于欧洲数值预报模式,对预报值的准确性也存在不利影响;该方法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运行,才能检验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预报准确程度,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在方法中加入其他因素,以便对方法不断总结完善,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爱敏,路亚奇,李祥科,等.利用ECMWF产品对庆阳极端气温释用效果分析[J].干旱气象,2009(3):288293.
[2]李志勋,田健江,张彤.姿控发动机试验热流参数测量系统设计\[J\].火箭推进,2010,36(2):5358.
[3]于海磊,陈锋,郑勤生,等.低温推进剂液位监测系统设计 \[J\].火箭推进,2010,36(3):5457.
[4]张继光.自动气象站的防雷与接地技术\[J\].电子科技, 2011(6):105107.
[5]杨沛,邹永杰,康鹏.外场RCS测量常用标校方法分析比较\[J\].电子科技,2011(3):6972.
进度计划格式范文2
关键词:城市化;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结构,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在我国当前具有释放投资和消费的巨大潜力。数据显示,我国城市人口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4个百分点,每年可增加消费1144亿元左右,拉动最终需求增长2.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有13亿多人口,但城镇化率只刚刚超过46%,比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比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约低26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约低40个百分点。眼下我国城镇化水平正处在30-70%的加速发展黄金阶段,即使按照年均1.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欲达到西方发达国家75-80%的水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至少还可以持续20-30年。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土地的城市化快于人口的城市化,二是经营城市的冲动超越经济发展规律,三是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不契合。城市化应该是一个实质性的进程,任何浮在表面上的工作都必须落到实处,本文试就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几个实质性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城市化始终是人的城市化
城市是市民们从事生活、生产和政治文化活动并接受教育的场所。城市化不是土地的城市化,而是人的城市化,其要义是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城市建设、管理同样要以人为本,为不同阶层提供公共服务,让广大市民而不仅仅是少数高端人士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美好生活,这就要求除了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城市还能够提供包括公平竞争、依法行政、均等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及商业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以使人们不至于在发展成果的享受方面存在大的差距。同时,这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保障。城市不仅是资源的高度集中,更应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城市不仅是高楼大厦的林立,更应是宜居生活的构建;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数字,更应是公众身份和权利的实现;城市不仅是一种居住地的形式,更是一个与人的身份定位和群体制度有关的观念。“城市”的观念与“公民性”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后者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公民观念,把属于公民或公众的公共生活领域从传统的部落、族群或其他亲缘关系区分开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公共生活方式。
正如伯里克利所言:“一个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而是一个无用之人。”现代社会城市化的发展往往强调了城市对人的异化作用,城市生活使人变得渺小,充斥着无助、孤独和压抑,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全感,但每一个市民都应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被动地生存在城市巨大而冰冷的躯体上,城市的建设说倒底是为了使人过上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每一个市民都应积极主动地关心城市生活品质,创造性地提升城市道德健康和民主政治秩序,这是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一个有责任、有道德、有信仰、有信誉、有修养、有素质、自律强、人际关系良好、重承诺、受信任的公民,是每一个市民自由、理性和自我治理价值的体现。这样的公民观念应该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与“好的城市”密切相关的城市观念,它向往的既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也是一种更公正、更开放、更宽容、更民主的城市生活。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逐步实现人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城市化,才能还“城市化”这一命题以本来面目。
同时,目前我国虽有大量农民工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常住人口,但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也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这就需要逐步消除户籍制度的身份歧视,给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予同等市民待遇。这样能够让更多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农民工在城市留下来,同时也构成缓解“民工荒”问题的有效方式。否则,城市化的内需潜力只会体现为投资性内需而不是消费性内需。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是否把更多的农民工纳为市民,而在于要使进城的农民工同等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也就是说,城市化是否能成功,最终要看城市是否能为自己买单。首先淡化城市倾向,使户籍与公共服务脱钩,然后通过先改内容后改形式的方式来缓和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最后经过一系列过渡环节过渡到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一元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1.5%,只要始终把握住上述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兼顾速度,城市化的过程就不会衍生出“城市化病”、城市病和浅城市化等现象。也就是说,城市化,既要有规模和速度上的追求,更要有“城市以市民为本”的考量。当前我国有2.25亿农民工,跨省的农民工达到1.5亿,据有关部门预计,未来30年,我国还有3亿左右农村劳动力需要进入城镇,将形成5亿城镇人口、5亿流动迁移人口、5亿农村人口“三分天下”的格局。人口迁移艰巨而复杂,在短时期内,大量农业人口潮涌入大城市,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如果一味地追求城市数量多、规模大、人口密集,大肆进行“圈地运动”而不管不顾“城市以市民为本”的科学发展标准,那么只会在“城市化病”、城市病和浅城市化问题积重难返的同时,不同程度地产生“城市空心化”现象,即随着房价高企不下、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和市民人际关系的紧张,一部分市民 “逃离”城市。届时,有城市化之名而无城市化之实,城市化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和提供广阔空间的最终目标也将无法实现。#p#分页标题#e#
二、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应与市场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规模和速度相适应
历史上城市的形成由来已久,但城市人口的大规模集中和规模的空前扩展,则是在二战以后的事。城市化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在我国当前,城镇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和提供广阔的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6.59%,也就是说,我们只用了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
但必须指出的是,城市化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应该建立在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绝不能脱离实际,为了追求城市化速度而不管不顾城市化的方向。城市化率只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表征,城市化的进程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化、信息化的规模和速度相适应,而绝不能脱离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片面注重速度而忽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容量的扩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市场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又为市场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创造条件,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城市化的支撑、要求和配套能力。如果前者的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不允许城市化超前发展,那么城市化就没有超前、超常规发展的必要。如当前重化工业等一些主要产业外移在许多大城市已是大势所趋,对相应的大城市的规模扩张和人口扩容必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旦城市化速度超过现实需要,城市化就失去了其本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可能变形或者变异成过度的城市化。防止出现“城市化”现象,更加注重城市化速度和效益、质量等因素在互动中所形成的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好的问题。
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是看这个国家有多少国际大都市,有多少CBD,而是看资金流、人流、物流能够顺畅流动、高效聚合。目前我国有655个城市正计
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拟建“国际大都市”。实际上这种一哄而上式的“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既无法有效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又无法节约政治资源的使用,浪费了社会资源的提供而无法充分发挥大都市大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会造成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问题的累积,其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弊端显而易见。在我国当前所处的阶段,最需要的并不是过多的“国际大都市”,而是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结构、物质技术条件等不同特征,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较发达地区继续采用以大都市圈为特征的城市化战略以充分发挥、挖掘大都市的辐射能力;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依托县城发展中小城市的城镇化战略,有效提升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形成有利于农民合理流动和顺利实现市民化的梦想,才是最理性的选择。
三、城市化应与新农村建设互利互补
根据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初期,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生产潜力即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部门中,通过这些部门的优先发展,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由此带动其他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但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后,国民经济各部门应保持一定比例的关系而协调发展,因此平衡增长战略又势在必行,此时平衡增长理论便成为指导经济发展的依据。平衡增长是长期过程和目标,不平衡增长是短期过程和手段,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引起平衡增长的可能性正是过去不平衡增长的经历。刘易斯的城乡二元结构理论也应证了由不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理论的合理性。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城乡之间先是处于不平衡增长阶段,两者分离,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快速扩张而农村传统农业部门衰落,农村的生产要素流向城市,城市高度发达而农村相对落后甚至萧条。后是城市生产要素饱和,工业部门生产要素收益下降,“城市病”出现,生产要素回流至农村,伴随着农村的优势逐渐显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此时,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亦即实现平衡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遵循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和刘易斯的城乡二元结构所揭示出的演进轨迹,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出现了城市与农村加剧分离的现象。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在城乡分离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的现象。这样,不但形成了城乡分离的局面,而且形成了经济与社会分离的局面。
一个健全的农业部门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关键性的。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城市提供食品、原料,贡献市场、要素和外汇。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增长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在衰退时它又制约经济发展。近些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农业发展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乃至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农业实现了增长,对于城市和工业的上述五大贡献才能实现。近年来,国际上一些金融资本正从房地产和复杂衍生品投机中转向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国际粮价已不单是商品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已变成了一种金融产品的价格。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我国农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巩固乃至进一步提高现有粮食自给率以减少受外部冲击的范围和程度并管理好农产品流通环节,已成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抑制当前的通胀预期从而确保经济社会整体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源于建国后我国所实施重工业化战略的制度安排的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化倾向,影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正常流动,农业被现代化浪潮抛向边缘,至今尚无法成为现代经济的中流砥柱,无法创造符合现代社会的就业机会,更无法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财富。数亿农民之所以离开家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落后的农业不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而进城的农民既无法享受到与原有市民同等的待遇,又被高企的物价、房价所困扰,从而无法在城市真正留下来,这也就与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主旨相背离。#p#分页标题#e#
另一方面,城市化有利于推进农业采用先进、更有效率的生产技术,实现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二、三次产业延伸,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业一体化经营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还有助于推动乡镇工业向工业小区集中,能充分发挥城镇的积聚效益,集中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从而提高城镇工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乡镇工业迈上新台阶。而作为培养现代化农民的学校,城市化对于农民实现安居乐业市民梦,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由此看来,我们已经走到了从城乡不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的转折点上,应高度重视城乡之间的互利互补性,切实进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制度变迁。当前我国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今天,城市与农村均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化不仅要以城市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的大小为标志,更要以要素互补、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和全面流动为标志,进而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反馈循环、和谐共生。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
总之,经济社会是由多种因素、多个领域、多级层次组成的一个整体,同样会体现系统论和控制论,需要统一协调。如果忽视整体因素,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就很难认识和驾御全局,处理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但若积极地看待这些问题,一旦纠正了它们,也许正可以找到厘清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头绪,正可以成为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一个关节点。未来二三十年,我国空前的城市化规模,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发展空间。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综合、系统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布局和形态的完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市化始终应是人的城市化,说到底是为了使人过上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其进程必须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规模和速度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互利互补,因时、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才能收取实效。
参考文献:
进度计划格式范文3
一、轨道交通工程设备系统概述
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设备系统所占的投资非常大,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占用的总工期时间较长,一旦在设备系统方面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导致工期延误。设备系统不仅构造复杂,而且在与土建、子系统的衔接上也比较复杂,设备系统的采购、安装以及调试等各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下面就以某城市的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该工程项目的总概算额为22亿,其中,设备的总概算约占36%,设备系统主要包括供电、通信、信号、车辆、通风空调、FAS、AFC、电梯、通风空调、车场设备、电梯等部分,本工程的工期预计为4年,其中,设备从采购环节开始,直到全线联调完成共花了2年6个月,整个工程的完工以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标志。设备系统根据参与者可以划分为信号商、车辆商等;根据阶段可以划分为调试商、安装商、制造商和设计商等,这些构成了设备系统参与的矩阵网络。作为整个轨道交通工程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设备系统将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工程的进度,所以,业主必须将设备系统的进度管理放在重要地位,可根据管理模式建立动态进度循环系统,将进度作为核心,对设备的招标、制造、安装以及调试等进行全面监控,以确保工程设备系统的按时、按量、按质完工。
二、设备进度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
(一)从组织上将进度管理落实到位
由于设备系统本身就具有内部构造复杂的特点,因此,需建立类似线性项目组织结构实际管理体系,也就是由设备商、项目集成商、机电监理商和业主构成的管理体系,在监理层次上主要考虑建立两级监理体制,因为各设备系统之间既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同时也相互独立,而且每个系统内部还含有若干个独立的子系统,所以在监理商方面计划聘请项目集成商和机电设备监理商两类监理商,在轨道交通工程四级管理体系中,业主位于设备系统进度管理的中心位置,由于施工承包商和其它所有监理商只是设备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在安排具体工作的时候很可能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其它相关设备系统的影响以及土建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只有业主才能站在整体上统揽全局,协调好每个设备系统之间、土建与设备系统之间以及资源在时空上的矛盾。
(二)动态的进度控制系统
在动态进度控制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业主负责编制设备进度计划主线,承包商根据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分系统设备进度计划的编制,在编写内容、编写原则以及编写格式等方面,承包商必须完全服从业主的要求,业主以此为基础进行设备系统工程总计划的编制。然后,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筛选过滤,生成执行计划,并交由承包商在监理的监督管理下严格落实。业主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同时还应在最后对整个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考虑是否需要对设备系统总计划进行更新和改进,这样便建立了进度计划的滚动管理机制。
三、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备系统进度管理的内容
(一)编制设备系统进度计划
在整个设备系统运行的全过程,都需要设备系统进度计划的指导,该计划对设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设备工程项目实施中占据核心和灵魂的地位。在交通轨道工程项目中,最好准备多种类型的计划,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计划的编制。各类专业进度计划主要指的是各种设备系统的进度计划,它能从横向角度反映出设备系统的进度,根据系统进行划分,可分为信号、供电、车辆等专业进度计划,每一类计划都包含招标、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系统联调计划和接口工作计划。定期计划主要指的是周期性的工作计划,包括季度计划、半年计划、年度计划、总计划等,其中,总计划在整个进度行动中占据纲领性的地位。在计划编制上,要求所有的设备承包商子系统进度计划的编制都必须将工程进度计划指令、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作为根本依据,同时还必须满足业主的总体要求。
(二)设备系统进度的跟踪
1、工程月报和周报系统
要将设备进度动态控制的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构建传递承包商现场设计、安装、调试等信息的快速通道。业主可组织人力开发B/S形式的信息和采集系统,由该系统负责对设备月进度进展的汇报,包括设备制造质量、工程完成情况以及产值等相关数据,并通过网络将这些数据传递到有关单位,以便其及时了解工程的实时进展。
2、图形检查
图形能比较直观地表现进度,在设备进度控制过程中,主要从设备的平面布置和系统图布置两个方面对设备的进度进行考察。设备平面布置图能将全部设备根据平面地理位置如车场、车站、指挥中心等的布局来显示,并将设备的进度信息和清单信息集中展示。设备系统图可将全部设备按照统计格式进行编码,并用不同的颜色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设置,包括设计、制造、调试等环节,颜色的更新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厂商提供,并经由监理检验批准。
(三)设备系统进度控制
在设备系统进度控制中需要用到网络前锋线调整技术,该技术方法主要用于在计划执行中的控制日绘制每个工序前锋的连线,进而反映出延误或超前的时间,以及对关键路线的影响程度。网络的前锋线主要采用两种标定方法,第一种是已消耗时间和预计消耗时间的比值;第二种是已完成工作量和预计工作量的比值。除了利用网络前锋线调整技术以外,还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召开进度会议、对进度计划进行更新等,其中,进度计划的更新非常重要,只有定期更新进度计划,及时纠正偏差,才能實现对工程进度计划的动态管控。此外,业主还应当对工程进度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根据合同内容制定完善的进度计划审批制度,实行奖惩机制,对计划执行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并对轨道交通工程进度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如供电、通信、车辆等进行严格跟踪和控制。
进度计划格式范文4
关键词:监理 成本 质量 进度 控制
适度均衡的加快施工进度,可以在计划工期内得到合理的提前,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质量,可以避免返工,进度则会加快;反之则会因返工,造成工期延后,施工成本增加;投资与质量的关系是质量好要增加施工成本,但严格控制质量,可以避免反工,提高了承包商的施工效益,减少建设项目的经常性维护费用,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反而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不可以说三大目标之间那个最重要,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不同的时期地点,目标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在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是进度和质量,施工进度按最佳工期施工,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使施工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建设工程投资按计划工期交付使用,在预定的期限内尽早的收回投资。因此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产生经济效益,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投资是工程建设的一个资金保证,投资的增减可以通过价值工程原理,从进度、质量控制要回投资效益。因此对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做以下浅议。
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为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控制活动。质量控制的任务主要有:
(1)对影响质量的各种作业技术和活动制定质量计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即确定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
(2)严格按照已确定的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连续检验和评定;
(3)对于不符合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根据质量控制的特点,有效的质量控制应该是事前有预控,过程有监控的主动控制闭环系统。
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因此是质量控制的重点。要真正控制好质量,就必须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入手,深入分析其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杜绝每一个可能发生的质量隐患。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在理论上是从对投入资源的质量控制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
2、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1)各级进度计划的制定和管理规程的规定
协助业主制定一级进度计划。以合同约定的工期目标,制定项目的总体进度安排。此计划对项目的主要矛盾线、关键控制项目、重点协作配合事项和总的建设工期进行战略性部署,因其涉及面广,内容涉及设备材料供应、现场施工和生产准备实施等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的所有活动。一级进度计划是项目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监理工程师要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协助业主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用于指导整个工程的建设。这样一方面树立了监理单位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也为二级进度计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编制二级进度计划
监理工程师应根据业主提供的一级进度计划,结合相关的工程信息,编制切实可行的二级进度计划。二级进度计划中要确立影响全局的进度控制点或关键控制点,平衡各单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的工期应是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工期目标。
(3)制定进度管理规程和关键控制点的考核制度
对于一些大型工业项目,参与建设的单位很多,专业不同,对此监理工程师的任务是制定出适应当前项目的进度管理制度。进度计划中作业的详细程度和应包括的信息(时间、工程量、完成投资和主要资源等),进度计划审批流程,进度跟踪控制办法,工程计量的时间、空间,对进度分析草签的方法;又如对一些进度报表的要求(格式、上报时间、必须反应的信息量),周月作业计划和上报要求,需要反应的主要工程信息,进度计划更新的周期,都要谨慎明确地规定。
(4)建立统一综合性的进度管理体系
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参建单位人员较多,对项目本身而言进度管理是一个体系,上面有业主对项目全局性、关键控制点控制,中间有监理二级进度计划,下面有各承包单位的三级进度计划和各项作业计划,目标层层分解,逐级保障,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进度控制体系。
(5)督促承包单位编制各标段总体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
具体进度计划编制的主体是各承包单位。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承包单位根据二级进度计划和承包单位所采取的施工方法、施工措施及施工机械、劳动力等资源状况编制各标段三级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的合理制定为项目的动态控制、事前控制奠定了基础。监理工程师更多的工作是要依据计划进行协调,适时对进度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防范措施,督促承包单位制定各项作业计划,现场跟踪、检查、记录进度状况,进行信息反馈,进度计划做出对比分析,发生偏离计划时督促承包商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计划的调整。
3、结语
合格的建筑产品是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与规划,才能在工程施工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所以,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合理规划,对施工质量,对施工工期,对施工经济效益,对建设工程投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规划设计,在施工中的关系是紧密的,只有认真的完成质量和进度控制规划设计的工作任务,才可以保证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优良的建筑产品。
进度计划格式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进度管理
Abstract: progress contro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lex reasons, progress is hard to predict. Schedule control is proper, can promote and protect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chieve the goal of investment income; If progress out of control, will greatly influence the quality, investment and security goal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edule control of some of the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gres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主要投资,为了对工程建设中进行检查、控制,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大部分建设单位都派驻甲方代表到工程施工现场监管。由于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造成了甲方代表的重要性,其关系到的工程质量以及进度等。以下为建筑工程进度管理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一、制定完善、科学的计划
计划是进度的保证,是避免盲目施工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业主单位给出建设工期总目标,监理工程师要根据业主的目标编制总体目标计划,并要求各承包单位编制所承担施工标段的总体进度计划。同时在此计划的基础上,横向上分解成总体工程、单项工程、关键单位工程三个层次的控制计划,以单位工程保单项工程的进度计划,以单项工程保总体工程的进度计划;在纵向上,分解成年、季和月进度计划,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年保总体。在各类计划编制过程中要确定关键路线,设置明确的里程碑控制节点。
计划中的工序分解,即确定计划中要表达的施工过程的内容,划分的粗细程度应根据计划的性质决定,既不能太粗也不宜太细。业主的一级计划中反映的是项目各个大项的里程碑控制点安排,细度较粗;监理的二级进度计划是项目的总体目标计划,是项目实施和控制的依据,既要对承包单位的三级进度计划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又不能过于约束承包单位的计划编制和承包单位发挥各自的施工优势,三级进度计划是各个承包单位的分标段总体目标进度计划,细度要低于二级计划的细度,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细化。
计划的分析和判断。工程师要对各承包单位的三级计划在时间和资源上进行分析和判断,看是否符合预定的条件,如设计图纸、设备材料、工序工期、劳动力、施工机械等因素,找出薄弱环节和相互矛盾的方面,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必须强调指出在征地拆迁、设计图纸等因素与施工计划无法统一时,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对可能突破的工作必须确定施工计划的龙头地位,即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以确保各个里程碑控制点实现为前提,以此带动整个项目的进展。
二、加强对进度计划的控制和检查
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工程师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对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正确估测完成的实际量,计算已完成计划的百分率;二是分析比较,将已完成的百分率及已过去的时间与计划进行比较,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计划分析会,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提出纠正偏差的措施,必要时进行计划的调整,以保证计划的时效性,从而保证整个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三是认真搞好计划的考核、工程进度动态通报和信息反馈,为领导决策和项目宏观管理协调提供依据。
施工进度的检查实行“三循环滚动”的控制方法,即第一循环以周保月,第二循环以月保季,第三循环以季保年。
各考核周期(周、月、季)的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如下:统计考核周期(周、月、季)的完成情况并与该考核周期计划、上一级考核周期计划(月、季、年)进行比较,计算该考核周期完成百分数;
当考核周期完成情况与上一级考核周期的计划要求不吻合或发现有进度拖延时,及时进行原因分析,诸如:施工人员或施工机具不足,施工组织不恰当;设计图纸交付拖延或材料供应不及时;自然或天气的原因影响等;
根据分析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并调整下一个考核周期的作业计划,以保证上一级计划的完成,如要求承包单位增加资源或组织突击;催交设计及供应等。
在编制和审查各类作业计划过程中,要严禁脱离上一级计划的指导而随机自行编制,使计划之间失去应有的指导和保证作用,从而造成即使一级计划每次考核都按量或超量完成,上一级计划仍不能得到保证的局面,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三级计划的细度分解足够细,或采用近细远粗的原则逐步细化。
三、督促、帮助施工单位搞好施工组织
抓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工作。进度控制主要审核以下方面:施工总部署,施工组织机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主要里程碑控制点,工程施工所需劳动力的计划,进度考核管理制度等。通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要对施工总体部署作出安排,对分阶段完成的建安量作出规划,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案,对人力、机具、材料作统筹计划,工程师必须对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做到心中有数。
(1)技术因素
技术关系是技术规程约束下的各项目(专业)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只有尊重这种关系,才能确保进度;
(2)组织因素
组织关系是由于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材料等因素的组织和安排而形成的各项目(专业)之间的先后施工顺序,由于组织关系是可变的,必须要对其进行优化和适时调整;
(3)流水作业
是指工序之间的关系,能保证劳动力或机械连续作业,减少停歇时间,以便使施工资源均衡,施工有节奏,有良好的组织效果;
(4)施工顺序
不同的施工顺序,会导致不同的施工工期,因此要通过合理的排序,以得到理想的工序工期。
四、利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进度
在合同签约阶段,业主应制定出合同中有关进度的条款,明确合同工期及界定工期延期或延误的条件,规定承包单位对项目施工进度的责任及相应的经济条款,以减少在合同执行中的纠纷。
在合同执行阶段,严格按合同的条件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有效地督促承包单位按期完成各阶段施工任务。严格进度款拨付签署制度,核定进度报表中的完成情况,确保进度款拨付数额与实际完成相吻合,既要保证承包单位的合理收益,又要防止超报、重报。
严格合同管理,正确区分工期延误或延期的条件和责任,合情合理地办理工程延期申请。
严格执行工程合同中的进度奖罚条件,根据设定的进度目标奖励政策,当实现目标后及时兑现,予以鼓励,以促进工程的施工进度。在施工高峰阶段适时组织劳动竞赛,激励施工人员的劳动热情;根据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必要时组织一些突击性的活动,以保证关键线路上的各项工程正点“到达”。
五、加强技术管理,加快施工进度
及时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使施工人员做到事先心中有数,尽可能的消除设计缺陷,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修改,有效地保障施工的连续性。
优化施工技术方案,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求承包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及时编写施工技术方案。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在实施中不得随意改变。
加深、扩大现场施工金属结构、混凝土构配件及工艺管道等预制深度,以尽量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量,缩短现场施工、安装的时间。
积极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施工进度。
六、加大对承包单位的施工进度信息管理
要求承包单位根据项目监理部的进度管理模式建立符合性、适宜性的进度管理体系。
承包单位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三级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监理部的施工总体进度计划(二级进度计划)制定。
承包单位的年、季、月进度报表按项目监理部统一制定的格式、标准上报。
承包单位在工程开工前需将大型机具进场时间及主要人力资源安排上报项目监理部。
承包单位每月根据项目监理部的要求格式、标准上报人工、主要施工机械安排等详细资料。
七、结束语
进度计划格式范文6
目前国内正在建造的机组有二代加(二代改进型)AP1000、EPR、高温气冷堆等多种类型。其中二代加核电机组成熟、安全、先进、经济,国内在建的同类机组数量近20台。本文主要探讨二代加机组的设计进度管理。
关键词:二代加;核电;设计进度
1 设计进度体系简介
工程设计进度一般分为狭义的设计进度和广义的设计进度。狭义的设计进度一般指以“干特图”或“网络图”形式表现的各设计活动进度要求,通常需建立各相关设计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广义的设计进度一般还包括工程设计文件清单(IED)设计接口手册、设计里程碑等,这些通常以表格或某种数据库的形式表现。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工程设计进度。
狭义的工程设计进度一般分为四级:
a)工程设计二级进度:即设计总协调进度,包括设计二级里程碑和各岛设计二级进度计划两部分。工程设计二级进度一般由工程建设总承包方负责编制。
b)工程设计三级进度:即设计分工协调进度,指依据工程建造二级进度、工程设计二级进度、工程采购二/三级进度等编制的更加详细的设计进度计划。设计三级进度作为设计分工总协调的进度纲领性文件,涵盖各设计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和逻辑关系,明确设计分工、以及关键提资的接口时间点要求。工程设计三级进度一般由总体设计院负责编制。对设计分包院而言,工程设计三级进度为其合同进度。
c)工程设计四级进度:是以设计三级进度为依据,在内容上更加详细的设计进度,是设计单位开展具体设计工作的协调配合进度计划,涵盖该设计单位负责的设计工作,明确与其他设计单位的提资要求。工程设计四级进度一般由承担具体设计工作的设计单位,如设计分包方负责编制。根据需要,总体设计院各专业所可以根据设计三级进度,编制本专业的设计四级进度。
d)工程设计五级进度:是以设计四级进度为依据,设计分包方各设计专业编制的专业设计进度。
此外,根据设计工作需要,各设计单位对一些重要的、复杂或特定的设计工作,必要时需编制专门的设计进度计划,便于对该设计工作进行协调、跟踪和控制。
狭义设计进度体系示意图见图1-1。
对某个具体核电工程,其设计进度体系可以根据该工程的建设组织模式、设计组织模式等进行调整。
2 设计进度计划管理
2.1 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
a)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规划
在编制设计进度前,各设计单位需对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进行统一规划,规划的内容包括需编制计划的数量、各计划覆盖的范围、各计划WBS结构等。规划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基本涵盖责任范围内各设计活动、同层次设计进度在内容上不重叠、便于跟踪管理、与设计分工基本对应。
图1-1 狭义设计进度体系示意图
例如对设计三级进度,根据核电分岛设计的特点,一个核电厂一般需编制总体设计三级进度计划、核岛设计三级进度计划、常规岛设计三级进度计划、BOP设计三级进度计划(通常按BOP子项分别编制)等。
对于二代加改进型机组,其典型的核岛设计三级进度计划WBS结构包括总体性设计、系统设计、设备采购设计、土建设计、运行程序设计、管道布置设计、电气设计、仪表及仪表布置设计、调试和施工支持等。
b)设计进度计划的内容和深度
各级设计进度计划的内容和深度一般应与该进度管理责任方的管理深度相一致。
例如设计三级进度作为总体设计院编制的设计分工协调进度,一般应涵盖工程各设计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和逻辑关系,明确设计分工,以及关键提资的接口时间点要求和一些施工进度要求信息,如土建开工日期、安装开始日期等。
c)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方式和依据
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方式
设计进度计划一般有正排和倒排两种编制方式。采用正排方式编制设计进度计划时,是以设计启动时间为基点,根据外部设计输入条件的落实、各设计活动的正常设计周期、各设计活动之间的设计逻辑关系等,确定各项设计活动的计划安排。采用倒排方式编制设计进度计划时,主要是根据设备采购、现场施工、调试等的需要,确定各设计活动的计划安排。
两种编制方式各有优、缺点,比较如下表2-1:
表2-1
编制方式 优点 缺点
正排方式 设计周期基本能保证、基本符合正常设计逻辑 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倒排方式 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正常设计周期一般不能保证、很难符合设计逻辑
目前国内核电建设实行项目核准制,而且业主愈来愈关注核电的经济效益,追求更短的核电建造周期。另外,根据工程进度控制大纲要求,下一层进度计划的活动完成时间不能晚于上一层进度对该活动要求的完成时间。因此,为了满足工程建设进度要求以及上一层进度的要求,目前的核电项目几乎全部采用倒排方式编制设计进度。
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一般情况下,采用倒排方式编制设计三级进度,需明确设备采购、现场施工、调试等下游活动对设计的进度要求,明确核电工程包含的各项设计活动等。
因此,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编制输入一般包括:
参考电厂或同类电厂的设计进度计划;
工程设计二级进度计划;
工程设计采购二级进度/采购三级进度;
工程建造二级进度,包括工程重要接口时间,如土建开工日期W1清单、安装接口进度MA/MHL/ML/MLB清单、安装调试接口进度EESR、系统调试时间Z-date等(见表2-2);
各设计方的分工等。
在确定各设计活动的时间安排时,除了依据上述各类进度,还应结合工程程序或导则对系统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的出版时间进度要求,各施工合同规定的施工文件提供时间。
表2-2 工程建造二级进度主要内容
接口
名称 描述 出版
原则 涉及方面
Z-date 调试开
始日期 按系统 安装和调试的主接口部分作为安装合同的里程碑,将全部出现在安装三级进度(是将来的主要审查点),设计二级和三级进度的编制前提
W1 土建开
工日期 按标高 土建和安装的主接口,部分作为土建合同里程碑,并列入安装合同,W1是设计二级和三级进度编制的前提
土建房间 土建房间移交日期 按房间
MHL 通风安装开工日 按标高层 部分出现在建造一级和二级进度,将全部出现在安装三级进度(主要审查点),设计二级和三级的编制前提
ML 主电缆托盘安装开始日期 按标高层
MA 管道/支架安装开工日期 按区域
MLB 电气设备安装开工日期 按系统
2.2 进度计划的变更管理
在具体执行已经生效的设计进度过程中,如果各设计方发现某项活动的进度安排不合理、无法执行或外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影响该进度执行,需要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时,可对进度计划进行变更。
进度计划的变更应按照相关进度管理程序的要求填写进度修改单,同时由进度计划修改的提出方在进度变更中填写的变更理由、评估其修改是否会对上一层进度计划、合同关键日、设计里程碑以及下游进度产生的影响;正式提交进度管理部门审批、备案。
进度计划变更的审批流程会随进度变更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不同而不同:
情形一:如果进度变更会对合同关键日、设计里程碑以及下游进度产生的影响,需要发给上级进度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如果上级进度管理部门认为进度变更无法接受,必要时通过协商解决;
情形二:如果进度变更不会对合同关键日、设计里程碑以及下游进度产生影响,则只需发给上级进度管理部门确认、备案;但如果上级进度管理部门认为进度变更对合同关键日、设计里程碑以及下游进度产生影响,则按情形一处理。
2.3 进度计划的升版
设计进度出版后,如果发现某些活动的进度安排不合理、无法执行、需补充或调整内容及进度,且不适宜进度变更(例如变更活动较多),进度出版方可考虑对设计进度进行升版。
进度升版过程中,为便于进度执行方使用以及相关各方审查,升版文件中应有升版说明、修改范围说明和标识。此外,考虑到进度的升版可能会影响上下游进度,因此除需要充分征得直接设计执行部门的认可外,当进度升版导致部分进度与编制进度时使用的上游进度不一致时,还需要提交上级进度管理部门审核。在收到上级进度管理部门书面同意后方可对反馈意见无异议可进行修改并正式出版设计三级进度。如上级进度管理部门对升版的进度有异议,要经双方讨论达成共识后再进行升版。
进度的修改升版不宜太频繁,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作记录,累计达总作业的3%或每半年升版一次,或出版单位或进度管理部门认为必要时,进行升版。
2.4 进度计划的执行
设计进度的执行由设计单位负责;设计进度正式出版、生效后,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或相关程序的要求,每月检查,并在月报中反映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措施,月报的编制应遵循相关程序。对于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每周要检查进展一次。为了保证设计进度的顺利执行,除了设计输入和各种接口资料要满足设计要求外,设计单位各专业要配备足够的、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工程设计人员。
2.5进度计划的跟踪、控制
针对核电厂的设计、建造特点,为更有效的管理设计进度,核电厂对设计进度进行分级跟踪、控制;如设计二级进度由项目管理部门跟踪、控制,设计三级进度由项目的设计办公室进行跟踪、控制。
在设计进度的跟踪、控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手段:
a)在设计服务合同中给出设计进度里程碑;以其完成情况做为合同支付考核依据;有重要意义的设计进度目标作为罚款点/奖励点;
b)对于合同中所列里程碑以及经批准的设计进度的调整,需经过严格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c)审核设计进度的合理性、完整性;
d)跟踪设计进展,督促、协调设计方按计划开展设计;
e)要求设计方根据设计进度编制IED,在IED中给出所有工程设计文件预计出版日期。我方根据IED对设计文件的出版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
f)在设计进度出现延误和发现延误趋势时,通过发文、专题会或协调会推进、协调。
3 设计进度的协调与管理
设计进度的协调与管理主要是解决各设计方在进度编制、进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设计活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问题,以寻求合理的、各方可接受的进度和处理方式。
3.1设计单位内部各专业之间的设计进度协调管理
在设计单位内部,设计进度的协调管理主要是协调各个专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其它专业提供的提资进度、提交方式以及上游专业对下游专业文件的影响。
该类问题的协调主要是通过内部专题会的形式予以解决,主要体现在设计院内部的配合进度中,不会体现在设计进度中。
3.2 各设计单位间设计进度协调与管理
各设计单位间的设计进度协调与管理主要是解决:
a)设计进度对应的设计活动主体(即分工)是否正确;
b)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其它设计院提交的资料、进度;
c)设计院设计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导致的进度延误问题。
3.3 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的协调与管理
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相互制约,主要体现在:采购进度的按期完成依赖于设计方能及时的提交采购所需的技术文件,包括采购技术规格式、采购清单以及部分通用技术要求;设计进度,特别是施工图设计进度的按期完成则需要设备的供方能及时提供包括设备基础、设备外形尺寸及重量重心、电气负荷、控制要求等内容做为设计输入。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的协调主要围绕着上述内容的提交展开。
在具体协调过程中,设计院需求的资料内容、时间以及提交方式主要是通过开工会、与采购部门的协调会、设计协调会等方式予以落实;对于执行过程中存在进度偏差的设计活动,在分析了对进度的影响后,各方协商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提交方式的改进、合理的进度调整等)。
3.4 设计进度与现场施工、调试进度的协调与管理
由于设计进度与采购进度的相互影响,导致部分施工文件存在无法及时出版、可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尽可能减少对现场施工以及调试的影响,设计院会与施工及调试部门充分沟通,根据现场的施工实际的需求以及调试的先后顺序调整文件的出版顺序以及出版时间,调整文件的出版及可用方式(如将图纸拆分,必要时),以尽可能满足现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