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律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见习律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见习律师范文1

论文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性教学;缺陷;实践实习模式

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及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和缺陷

作为成教学院的广播电视大学,具有许多与普通高校不同特点。首先,在校学生大多为在职成人,实行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面授为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上处于准分离的状态。其二,在校学生之间因各自的工作学习时间的不一致,学生学习时间与公检法等部门工作时间的冲突,导致学校无法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组织和安排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参加集中的实践性教学,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等相应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实践性教学活动无法落实到位,整个实习环节形同虚设。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缺失,学生毕业前的作业,如社会调查报告往往是,虚拟、摘抄一个案例分析,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论文也多般是没有任何社会调查事实的基础和自己独立的观点,东抄西凑他人作品的敷衍结果。其三,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存在极大的缺失和反差(错位)。法学专科开设的18门选修和必修课程中,只有律师实务,法学本科20门课程中,也只有法律文书这二门与具体法律实务有关的课程,而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几乎就没有开设。课程的设置仍然是以通识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性的考虑。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学生最大收获就是拿到了预期文凭,而没有学到多少东西。专科的学生毕业后,连起码的法律文书都不会制作,更谈不上“熟练掌握法律辅助岗位所需的技能”了。非法律专科的法律本科生毕业后,连起码的诉讼流程都不了解,就更谈不上熟练操作和运用了。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无工作的在就业时处处受阻、困难重重,已经在职的也因缺乏实践技能和竞争力,压力巨大,危机四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故现行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既不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状况和特点,又不适应电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存在严重的缺陷及弊端。

二、探索实践性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必要性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我国无论是哪种高校的法学教育,均存在着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脱离的弊端,至今仍未有较大的突破和改观。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律职业者必将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群体,专门的法学教育也必然成为通向这一群体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高校法学教育来承担,法学教育向职业化转型势在必行。以笔者所在的课题小组,对本校08秋至11秋三年七届的学生的调查研究为例,其中有85%以上的学生为在职人员,且大多数已经在本单位从事与法律事务相关的具体工作。这部分学生将获取文凭和学以致用或现学现用,为主要追求目标。他们多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往往都带着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来学习,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能迅速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发挥其潜能的过程。希望所学知识与对提高其本职工作技能有直接的效果和作用,并且能迅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条件。另外15%的学生,也大多都抱有将来从事法律方面工作的择业期待,选择了法律专业,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入职的学历条件和竞争就业的基本技能。他们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既不缺乏学习能力也不缺乏参与热情,其缺乏是参与锻炼的条件、机会和场所。“重理论,轻实践” 或者说实践教学环节的缺位,一直是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学生较为明显的缺陷,也是造成学生“学无所获”、“学无所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在进行理论基础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同时,将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知识的获取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精深的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法律规范的法律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律的各种技巧、方法、能力的能力和素质,学会如何与各种人物和机构打交道的能力,学会如何分析、查证事实的能力。构建一种既能适合远程开放教育状况和特点,又能适应和满足电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法学专业社会实践实习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成为推动电大法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弥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法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构建“专业学习与法律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课题和必经之路。

三、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实践性教学指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法律问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能力的活动。学生在此过程中必须完成由一个被动的听课者到一个主动的办案者的身份转换,通过对具体而实际的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技能的提高。

(一)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调整法律专、本科实务性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我国法律教育目前存在的框架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四个层次。为社会提供了从事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学术类法律人才和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应用类法律人才、和以辅助律师、法官、检察官工作为职责的法律辅助类应用人才等三个类型的法律人才。法学专、本科教育在上述格局中位于应用类法律人才、初级应用人才和法律辅助人才培养的底端。据此,电大法学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有必要的法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法律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各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和初级应用人才。法学专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则是:辅助律师、法官、检察官工作为职责的法律辅助类人才。但现实中电大法学专、本科与法律实务有关的课程的设置和其法律人才培养的定位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司法考试改革后,所有法学专科毕业生都被排除在了司法考试的门槛外,这一变化对我国原有的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格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法学专科毕业生如不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学历,则无法参加司法考试,无法获得律师资格,更不可能去从事律师工作。故全国各类高校法学专科在此变化后,都纷纷取消了《律师实务》这门课程。而笔者所在省的电大系统,在司法考试改革实施多年后,在法学专科仍然沿袭老的教学计划,继续开设本应在本科开设的《律师实务》专业课程,这显然是与其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经学校领导同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笔者结合电大法学专科人才培养定位和需要,开始在本校着手对法学专、本科《律师实务》和《法律文书》课程设置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尝试。将《律师实务》调整到法学本科,取消法学专科《律师实务》代之以《法律实务》,增开法律文书和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这样更便于专、本科的学生,根据其择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锻炼,更好的掌握基本技能。

(二)根据教学计划在基础性阶段对规定的课程,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同步推出手机课堂和网上模拟法庭。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年,主要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基础性阶段。笔者所在的课题小组成员,在基础性阶段对规定的课程,除举办案例设计、法律文书制作等多种竞赛外,还在所教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同步推出便于学生学习的手机课堂和网上模拟法庭的设置。课件中设有课程介绍、课程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经典判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规章,法律文书样本,常见合同范本,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等参考资料、在线作业、网上模拟法庭、课程日历等18个栏目,同时还导入了中央大电、省电大、南昌电大学习平台和在线课堂的链接,同步推出的手机版移动课堂和网上模拟法庭,拓展和延伸了传统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空间和实训模式及条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视野,便利了学生的学习,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创设了一个具有学习设备小巧轻便、资源传输方便灵活、物理空间布局自如、人际交流直观真实等特性的实践性教与学的环境,将原来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分化穿插融入到了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见习律师范文2

在旅游产业快速稳定发展之下,相关专业教学逐步兴起。旅游专业是一门极具行业针对性的新兴学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旅游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教学的最主要特点,现阶段旅游职业院校里在教学意识、教学方式、师资团队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整体教学体系构建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点指导意见,以促进旅游管理院校更优质的人才培养。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意识落后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师资力量对于实践教学的意识较为落后,在教学上过于偏向系统知识内容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在教材、课程安排、教学方法上都偏向落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吸收教材知识内容,包括教材所编写的实践知识,知识面以及实践能力受到了限制,导致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较少,无法体现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

(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旅游职业院校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专业旅游教育者较少,院校在相关设备、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许多不足,许多教师都是源自于相关行业进行转行,尽管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对于旅游学科缺乏深入认知,实践教学经验少,师资力量的不足造成了院校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旅游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上缺乏完善严格的制度,教学上传统教学方法不足以及缺乏稳定的实训基地,学生专业知识面欠缺且缺少实训机会,造成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在走向社会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与旅游企业联合办学模式

旅游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给旅游企业培养人才,旅游企业通过在实践工作中检验学生能力是否合格,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当前“产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在旅游教学中十分流行,旅游企业与旅游职业院校在合作中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学校负责学生专业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企业负责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旅游企业难以招聘合适人才的难题,还能通过旅游企业给予旅游职业院校学生相应的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就业率得到有效提高,企业也获得了优质的人才,这是一个互惠互利互相发展的过程。在“产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中,学校还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去旅游企业实习,教师在适应过程中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旅游产业的认知也更为全面,丰富的知识面促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与市场接轨的实践课程体系

旅游院校教学水平、学生能力难以得到较大提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与社会脱节,在一致的发展方向下所采取的方法大相径庭,造成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在旅游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人才需求方向,进行整体划分。

1、按照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适应能力,为学生在走向社会岗位后能有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打下牢固基础。

2、划分就业岗位专业方向,按照岗位对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能力。

3、按照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适当设置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块,提升学生的涵养与个人素质,以及旅游管理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

4、加大建设综合实践教学模块,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学生实践经验。

(三)与现代旅游发展相符的内容体系

旅游企业是不断在发展变化的,旅游管理专业是针对旅游企业输送人才的,在教学内容上若是一味守旧则很难跟上旅游企业的发展脚步。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编订适合旅游职业院校的教材。其次,学校制定切实可行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全新内容的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学校部分的教学中也可以多设计科学的实训内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学生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步入企业后也能更快适应岗位。

三、结束语

见习律师范文3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221-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适应社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意义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等要素。狭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则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1.职业教育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能力、素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

2.现代化特征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了企业的高新技术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因此,对这些职业岗位的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3.社会实践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最快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变化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旅游管理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企业也是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场所,在现代企业里,学生不仅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感受现代企业文化气息。

4.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校企共建就是建立校企之间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专家请来帮助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硬件与“软件”,这样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激发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从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手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能力运用水平,就可以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见解并付诸实施。

2.有助于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展开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开展地区性新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实现学校对地方产业的直接介入。同时,还能以实践教学基地为纽带,对技术、工艺在生产实际中的最新进展以及产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作出及时反映,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高度统一;通过鼓励学生深入企业找课题,在完成毕业设计或专题制作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3.有助于高校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展。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对旅游行业或产业的调查,识别和分解与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相关的专项能力及能力要素,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行业导向性和应用实践性,应该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为落脚点,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线,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旅游行业从事管理工作。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并不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而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括管理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硬件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的软件管理。所需物质条件多,投入量大;要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的“双轨同步”,必须建立起完善可靠的、软硬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有熟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并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较完备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和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个重要条件。实践教学对支撑保障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既要有一定水平的硬件环境,又要有相适宜的软件环境。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成败。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学科理论为依据,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了解旅游产业的需求为前提,针对旅游企业岗位群对于旅游管理人才应对旅游产业需求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结构,确定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和实践教学内容,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较好地实现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建立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验基地目前一般包括客房模拟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旅游企业信息管理实训室等。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型、开放式的实习场所,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学生成才的学习场所,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交流平台。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应该通过协作关系,与有关企业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企校合作关系。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途径来打造“双师型”教师,具体采用以下的措施: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旅游企业参加挂职锻炼;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定期岗位轮换;从旅游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总之,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全面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鼓励、支持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实践教学网站,实践教学工作动态,交流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

在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过程中,要运用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习单位同行评价、实习单位顾客评价、实习单位上级评价等方法构建起全方位评价机制,通过实习报告的评价、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角式的跟踪调查、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时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尤其是注重与国家职业资格评价标准对接的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通过实践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诊断作用来确保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炜.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5).

[2]王保泉,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3]王健.谈高职教育中实验实训的作用[J].山东科技大学高职教育研究,2001,(1).

[4]汪焰,等.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探讨[J].成人教育,2004,(3).

见习律师范文4

    关键词 汇率 经济增长 失业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汇率即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例,也可以说是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的变动即是指因一国货币价值变动或两国货币价值同时变动,所引起的汇兑比价的波动,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却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失业率是指一国劳动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想就业但是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所占整个劳动力人口的比重。

    在今天这个开放性较强的社会,大国货币汇率的稍稍变动就有可能引起国际社会经济的不小动荡。宏观经济学理论说明,政府使本币贬值,将促使出口扩大,进而缓和本国失业率。因此,在不同现实和客观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汇率和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缓和本国失业率和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都有很大的作用。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评述

    着名经济学家Faria,Jo?筋o Ricardo,León-Ledesma,Miguel A.指出,在引入长期真实汇率RERt、真实工资率的对数、真实利率与长期就业率Lt之间呈线性相关的关系。作为对汇率和就业之间相关关系最前沿的理论,该理论从长期角度来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这种类型国家汇率和就业之间的相关性。但是这种理论只是从长期角度进行分析,没有分析短期内的汇率和就业之间的相关性如何。本文试图从中短期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汇率的变动与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2 汇率变动与失业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的汇率与失业率(1997~2004年数据,其中德国是1999~2004年数据,汇率是指的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之间的SPSS线性回归分析(见表1、表2)。

    (1)分析新加坡元汇率X与失业率Y(%)之间的关系,有:

    Y=-5.878+5.658*X

    (2.293) (1.374)

    该式表示的汇率和失业之间所呈现的并不是负的线性相关的关系,而是正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当汇率上升一个单位时,失业率就增加5.658%;汇率下降一个单位时,失业就减少5.658%,即有新加坡元贬值一个单位时,就业则增加5.658%。因为新加坡作为贸易中转站的作用,可以看出它与日本经济的差异,日本是直接进行海外出口的那种,而新加坡作为贸易中转港口,它本身并没有生产很多的产品来出口,而是有很多国家通过它向第三国出口产品,所以自身汇率的变动应该是一种正的线性相关的关系,即当汇率下降的时候有更多的外贸中转业务,可以增加国内的就业。

    (2)分析中国香港港币汇率X与失业率Y(%)之间的关系,有

    Y=-384.743+50.246*X

    (134.429) (17.302)

    该式表示的不是汇率和失业率之间所呈现的负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正的线性相关关系,当汇率上升一个单位时,失业相应增加50.246%;汇率下降一个单位时,失业就相应减少50.246%。这种关系说明港币汇率与香港就业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的线性相关的关系。这种情况有点类似新加坡的经济情况。

    (3)分析加拿大元汇率X与失业率Y(%)之间的线性关系,有

    Y=10.472-1.096*X

    (5.117) (3.498)

    可以看出,汇率在上升的同时,失业率在不断的降低。在加拿大,汇率与失业之间是负的线性关系,当汇率上升时,就有失业的下降;汇率下降时,就有失业的上升。该方程式表示的是汇率与失业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即汇率每上升一个单位的时候,失业率就下降1.096%。

    (4)分析日元汇率X与失业率Y(%)之间的关系,有

    Y=6.450-0.015*X

    (3.391) (0.033)

    同理,该式也表示出,汇率和失业之间是负的线形相关,汇率上升一个单位,失业率下降0.015%。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汇率和失业呈负的线性相关的关系。

    (5)分析德国欧元汇率X与失业率Y(%)之间的情况,有

    Y=14.653-6.071*X

    (1.579) (1.596)

    此数据计算的是德国自1999年加入欧元区之后的欧元汇率与德国失业之间的关系。依据表中分析,该数据反映的是汇率和失业之间呈负的线性相关关系,当汇率上升一个单位的时候,失业就要下降6.071%。

    3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全面规范分析

    通过以上中短期分析可以发现,在5个经济地区中,有香港和新加坡的失业率和汇率之间是呈正的线性相关,也即是有汇率的上升则有失业的上升,汇率的下降则有失业率的下降。而加拿大、日本、德国的失业率和汇率之间是一种负的线性相关的关系。依据这种短期分析可以看出,各国汇率与失业之间通常情况下是那种线性相关的关系,但是依据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情况出现,可以是正的线性相关也可以是负的线性相关的关系,这要依据各个国家的自身情况、对外贸的依存度,以及自身贸易发展的类型,是直接出口贸易,还是发展的转口贸易。

    当然经济本身也有些例外的因素,由于经济的时滞性作用,一个政策可能并不会很快产生那种政策效果,而是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原来状态,比如汇率的上升,由于经济整体本身也具有惯性,它会维持它原来的经济运行状态,所以它也不能马上起到预定的作用,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才会有经济形势的转化。

    除了时滞性之外,还有贬值所能改善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马歇尔和勒那曾经发现了着名的“马歇尔——勒那定理”,即在总收入不变、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条件下,货币贬值能够改善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是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依据这个定理,要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则要有该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更进一步,这种国际收支的改变能否对就业起到真正的作用呢,或者说国际收支有改善,那么就业问题就是真地好转了吗?通常情况下是国际收支的好转,有经常账户下或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好转,如果只是某一个账户下的好转,而另一个账户没有变化或者恶化,那么就不能断定就业情况就一定得到了缓解。如果是外资的涌入造成的国际收支的好转,就要进一步分析国内的这种投资环境的好处,不能马上就此断定外资进入对于国家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好转,外资可以投入生产性行业也可以投入金融性的服务类行业,或者采取间接投资的办法,这些客观上会对就业产生良好的影响,社会的就业率应该会随着这种外资的大量涌入开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必须进一步看到,是不是就业率真的很有持续性呢?未必。因为外资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有技术要求的产业,或者是比较追逐利润的行业部门,他们很重视个人的绩效,很讲求先进技术的巨大生产性作用,所以在外资进入的开始阶段,可能会有就业的上升,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后很有可能因为技术的要求,或者是该国居民的素质因素,就不会给就业施加正面的影响,相反会使得就业率下滑。

    参考文献 

    1 王光伟.货币、利率与汇率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崔孟修.现代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 罗伯特·M·索洛,约翰·B·泰勒,本杰明·M·弗里得曼着.张小晶,李永军译.通货膨胀、失业与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唐国兴,徐剑刚.现代汇率理论及模型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见习律师范文5

一、律师个人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律师诚信的基石

诚信是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律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提高律师个人修养,是律师诚信的前提和基础。

(一)律师应模范遵守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律师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更应以自己的内心信念和实际行动恪守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在以诚信为基础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中,做社会诚信的实现者和维护者,以其广泛的社会活动发挥其守信的示范作用,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承担相应的特定的社会责任。

(二)律师应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诚实信用,要求律师本着公平、真诚与恪守信用的精神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1)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时应真诚地承诺将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2)律师在接受委托后自觉履行委托合同,信守诺言;(3)律师对当事人负有忠诚信赖义务,即勤勉尽责,在法律服务中尽最大努力追求委托人合法权益的最大化;(4)追求工作效率,不得拖延、不得敷衍马虎;(5)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不擅自撕毁、中止合同、解涂委托,以免使当事人的利益受到不应有的损害;(6)律师与法官、检察官、公证员、仲裁员及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关系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律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不得妨碍国家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律师应以诚实守信的行为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律师个体的道德品格反映全行业的道德风貌和水平。

(三)律师较强的业务素质是律师诚信的必要条件。2004年3月施行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把“律师应当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执业水平”列入第二章——律师的职业道德中,可见律师业务水平已经成为律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律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基于自身的工作性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是作为一名律师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是迈向律师诚信的第一步。有了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才能依法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才能赢得当事人的赞赏和信任,从而通过每个律师的诚信实践,提高整个律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二、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是律师诚信管理的重要内容

律师事务所是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管理制度中的基础环节,当然也应成为律师诚信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要向社会提供诚信的法律服务,就必须加强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完善的律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使律师事务所真正成为律师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诚信、专业法律服务的基本单位和载体。

(一)加强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防范和控制律师道德风险为目标,健全律师事务所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律师诚信执业奠定制度基础。

1、建立和完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准人与退出机制,把好律师诚信的基础关。在已经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基础上,从学历、经验、人品、效率、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方面对人所律师展开综合评定,把好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入口关;对严重损害律师职业形象和律师事务所声誉的律师个人,打开律师事务所的出口,令其退出。

2、完善律师事务所对律师执业活动,特别是对律师诚信状况的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制度需要完善:(1)案件受理制度,主要内容有:①接待当事人制度;②主任或执行合伙人指派律师个案;③案件由专人登记收费;④当事人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要尽可能详尽、细化,便于双方监督。(2)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有:①财务工作安排有资质的专人来负责,对财务管理合伙人或合伙会议承担责任;②应依据合伙人签署并由财务部门备案的委托合同向委托人收费;③严格发票使用制度,及时向付费方出具发票;④律师的提成、薪酬、合伙人的利益分配、办案费和代管资金的保管和使用,各项管理费用的支出等应当有明确的聘用合同、合伙合同、委托合同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3)利益冲突审查制度,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律师事务所统一的客户管理和评估制度;②完善当事人投诉处理机制。律师事务所应设立专门的客户管理机构,对客户投诉所涉及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水平等问题进行受理和审查,并尽快予以解决。

(二)注重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建设,是实现律师诚信服务的有效途径。

1、加大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律师事务所的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树立和强化品牌战略等,将对律师诚信执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律师事务所仍然都是小作坊式的“万金油”所,经办的业务杂而不精,在管理和服务方面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不具竞争实力。有鉴于此,我们对建设规模化律师事务所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合伙律师会议是律师事务所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对律师事务所的最核心、最重大的事项作出决定,包括制定律师诚信管理的相关制度;律师民主管理委员会执行合伙律师会议的各项决议,委员会下设的部门和人员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2)树立和强化律师事务所品牌战略。律师事务所要打造和推广自己的服务品牌,运用品牌的力量在竞争中取胜。(3)在律师事务所中形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职业道德高尚、执业纪律严明、社会形象好的律师队伍。2、建设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是律师诚信建设的必然要求。其专业的管理和精湛的服务,已经并必将在社会上赢得盛誉。我国绝大多数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在业务方面都是综合型的,各种业务无所不会,无所不做,其结果是会而不精,做而不细,难以提供专业优质的法律服务。有鉴于此。我们对建设专业化律师事务所提出如下建议:(1)确定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定位,即根据每个律师的专业特长,综合考虑全所情况,确定一项或几项业务作为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发展方向。(2)在对人的管理方面,丰富人员结构,既要增加某一个或几个法律领域的专业人才,又要充实会计师、审计师、工程师等非专业人员。(3)在财务管理方面,正确处理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问题,防范和化解矛盾,降低执业风险。(4)在营销方面,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维持现有客户。拓展新的市场,不断控制执业成本,提高诚信度。总之,规模化的律师事务所在科学民主管理、追求品牌效应、增强竞争力方面有优势,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在管理方面更具有成本优势,能防范和降低律师执业风险,树立律师事务所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完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不断提高行业诚信管理水平

切实完善行业管理,不断健全行业管理的体制、机制,丰富行业管理的内容、改进行业管理方式是提高律协诫信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律师协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律师行业诚信管理水平:

(一)完善律师诚信评价标准

判断律师是否诚信执业,要看律师是否履行了对社会的承诺。律师对社会的承诺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法律中对律师执业要求的内容,构成律师的法定义务;(2)司法行政机关颁布的具有律师管理内容的行政法规,明确了政府对律师的宏观管理要求;(3)律师协会制定并颁布的行业规范,确立了律师执业的行业标准;(4)律师事务所的内部规章制度和委托合同约定了具体服务事项对委托人的承诺。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上述几方面的内容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新任务的需要,有待于健全和完善。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有:首先,现存的律师行为规范内容虽多,但有些内容杂乱无章,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给法律适用带来困难;其次,对目前律师执业中存在的有些违反职业道德不利于律师事业发展的行为没有规定,处理起来无法可依;第三,现有执业行为规范的有些内容不符合律师工作实际,在理解上很容易产生歧义,对律师执业产生不当制约。律师协会可以组织律师对法律、行政法规及行业规则中的相关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完善律师诚信评价标准。

(二)健全律师行业惩戒体系

首先,明确律师协会行业惩戒权权限,即:(1)制定律师行业自律规范和行业处分规则;(2)组织开展对律师的政治思想和法制、道德、纪律的教育培训;(3)检查、监督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情况;(4)受司法行政机关的委托,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向司法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处罚建议;(5)接受当事人的投诉,进行调查,作出处分。强化律师协会的惩戒职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增设新的惩戒种类。其次,完善律师行业惩戒机构和程序。律师协会要加大惩戒工作力度,保证惩戒职能的正确行使。(1)惩戒机构应由德高望重的资深律师、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再吸收法官、检察官、法学学者等人员参加。(2)惩戒程序可分为投诉受理、立案、调查、审理、处分、复核、执行等七个步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律师协会统一受理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投诉,进行立案和依法作出行业处分。①惩戒案提起后,律师协会召集由双方当事人、惩戒委员会成员等人员参加的听证会。经惩戒委员会审查,认为符合惩戒条件的即进入惩戒程序。②可以将惩戒程序设计为准司法程序,并允许受处分的律师做充分地自我辩护。③惩戒程序期限应有所规定。④若被惩戒者对初审裁决不服,可向律师惩戒复审委员会提起复审申请,也可以向法院获得司法救济。

(三)加强律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首先,律师协会应完善律师继续教育管理规范,加强律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其次,要求律师每年度必须接受各级律师协会安排的一定课时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培训和考核。其次,以专业委员会为主导,通过会议、培训、刊物、网站等多种形式搭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律师业务交流平台。再次,加强和完善职前培训制度,把好入口关。最后,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规范实习行为。

(四)完善律细诚信信息的归集披露制度和律师诚信档案管理锄度

律师诚信信息归集和披露制度包括信息收集制度、信息记录制度和信息公示制度。收集、记录、公示信息的主体是律师协会或司法行政机关。律师诚信信息系统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身份信息,即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2)警示信息,包含因违规受处理的情况;(3)奖励信息,包含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表扬、嘉奖等信息;(4)提示信息,包含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对诚信执业有负面影响但不足以构成处分的情况和轻微的违规行为如训诫等,这部分信息因其不确定性不予公开。律师诚信档案中就包括上述的身份信息、警示信息和奖励信息,这些信息向社会公开,其中警示信息能最直接地反映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诚信状况,是律师诚信档案的核心内容。建议地方律师协会出台“律师诚信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对律师诚信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各类信息的来源更新以及律师个人隐私、律师事务所商业秘密的保护等内容作详细的规定。

(五)建立健全律师诚信执业的评价、监督、宣传机锄。

首先,完善作为市场主体的律师事务所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评级机构可以由律师协会担任,建立律师诚信评审委员会,由执业信誉好的优秀律师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级对象是律师事务所。行业评价应当有严格的、可行的标准和办法,评价工作过程应接受广大律师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建议实行律师事务所诚信评价业内预认同制度,即以特定区域内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无记名投票一定比例同意为条件,让诚信的律师事务所在业内外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其次,完善律师评优表彰机制。改革评优方法,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情况作为评优标准的重要内容,增强评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倡导律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对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及在扶弱济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予以表彰和奖励,以律师道德楷模的示范作用和引导力量彰显律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律师行业的诚信建设。

四、切实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维护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中的作用。为律师诚信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司法行政机关对推进律师诚信建设负有重要职责,司法行政机关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法律服务市场规则,并监督这些规则的具体实施,维护法律服务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律师诚信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完善关于律师行业诚信的宏观发展政策。通过锄定规章、规范性文件。推动律师诚信健隶发展第一,深化律师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律师协会行业诚信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明确相互间的分工,通力协作,共同实现律师行业诚信的发展目标。第二,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摆理者的位置,防止律师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律师诚信管理的正律师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第三,强化律师诚信管理的社会化观念,在律师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四,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为律师诚信执业提供便利条件。

(二)完善律师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为律师诚信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建立和完善品行考察制度,防止品行上有污点记录的人员进入律师队伍。我国《律师法》及相关行政法规中的品行考察制度不够完备,判断标准难以把握,需加以完善。应制定律师品行考察办法,对考察内容和考察方式作出明确规定。第二,建立律师登录制度。律师在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同时,应当将个人有关材料向有关机关登记备案,即职业登录。登录前将拟登录的个人资料进行公示。完成登录后将律师登录情况进行公告,并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查询登录内容。

第三,严格律师执业证书的颁发条件。建议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律师协会职前教育工作和实习人员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对有些律师协会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

第四,建立律师行业退出机制,完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年度考核制度。把年检注册与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考核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停业和吊销执业证相结合的退出机制。对于投诉量达到一定数额的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要加大惩处力度,可以采取暂缓注册、责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对违规违纪律师打开出口。司法行政机关对违反法律规定,具有吊销执业证情形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一律清除出律师队伍,在全国律师行业通报,并栅情况向社会公布。

(三)规范清理和整顿法律暇务市场。优化律蛹执业环境。为律师诚信执韭提供保障

第一,依法确立法律服务市场主体的基本标准、基本构成,对不具备法律服务市场主体资格的机构和个人,限期清理出法律服务市场。

第二,积极转变职能,从体制、政策、服务等方面营造有利于法律服务发展的环境,主要依靠律师市场化的力量实现律师诚信。

第三,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取缔和打击黑律师和黑律卿机构。可以考虑采用重罚措施,提高违法成本,让其血本无归,同时将处罚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加大威慑作用。

第四,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理顺法律服务几支队伍之问的关系,加强对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公民诉讼行为。

第五,完善律师行业反不正当竞争规则,确保律师行业的有序竞争和规范服务。建议对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中的反不正当竞争规范加以完善并出台相关细则、解释,使上述规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六,严格律师的流动管理,规范律师流动秩序,促进律师事务所的稳定发展。建议制定《律师流动管理办法》,规定律师流动的条件、最短周期、与委托人关系的处理、执业责任承担、矛盾纠纷调处等问题。律师事务所要在本所章程和其他制度中,进一步明确律师流动所涉及的业务、档案、财务、保密等问题的处理。

(四)鼓励律师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树立律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完善律师参政议政机制,鼓励律师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下及时反映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的诉求,促进立法的完善;为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建言献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机构处理者所反映的问题;规范和引导律师参与处理重大群体性纠纷,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律师应帮助作为委托人的弱势群体用理性的、合法的、程序化的方式解决纠纷。

五、加强全社会对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和保障,健全律师行业监督和保障机制,为律师诚信执业创造良好条件

(一)完善法制保障机制。积极推动相关立法,进一步优化律师诚信执业的立法环境。律师管理机关应建立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司法解释等形式推动对《律师法》和一些程序法中关于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加以细化,使相关规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律师行使诉讼权利提供必要条件。同时着力解决律师在整个司法架构中的角色定位、功能作用和制度安排,在法律框架内保持律师工作的独立性,使律师对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进行正确的评判。

(二)完善司法监督和保障机制。律师管理机关应着力建立和完善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协调机制,进一步推进司法机关对律师诚信执业的监督和保障。首先,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律师与司法人员关系。律师管哩机关应在《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干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使该项规定真E落到实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律师违法执业行为对习法的不当影响,维护司法公正,也有助于建立公平的律师意争秩序。其次,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工作联系,畅通司法机廷对律师执业信息的反馈渠道。对司法机关反映的律师职业酋德和执业纪律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在此基础上对违法违纪拿师进行查处。

(三)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协调机制,加强行政机关对律师诚信执业的监督和保障。首先,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工作联系,与相关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相应规章,防止行业壁垒对律师开展正常业务、特别是开展非诉讼业务的影响。其次,畅通行政机关对律师执业信息的反馈渠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律师因工作需要赴公安、工商、税务、国土资源、物价等部门进行调查取证等工作过程中的诚信执业状况。再次,会同税收部门改革和完善律师税收政策,确定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合理税负;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完善全国统一的律师收费准则以及各地区的收费标准;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关完善律师“三险一金”制度,并力求使上述诸项制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后,律师协会应会同保险机构进一步推行律师执业责任保险制度,强化律师行业的社会信用。建议以律师协会的名义整体投保,同时针对律师行业特点,在与保险机构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保险的条件、程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特别要在律师过错责任认定方面充分磋商,克服困难,缩小分歧,达成一致。

(四)完善社会公众对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保障机制,在社会公众与律师之间真正建立起相互诚实信赖的关系。

第一,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跟踪反馈制度,加强当事人对律师执业活动的监督。律师事务所应建立全方位的业务质量控制体系,建议在律师的收案阶段、办理阶段、结案及其以后的阶段,建立相应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第二,律师管理机关应建立多渠道的律师投诉受理机制。建议采取下列方法:(1)律师协会应将律师执业活动考核行业规则、《律师执业行为规范》、收费标准等行业规范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2)各级律师协会要通过设置专门的投诉受理机构、网站、投诉热线电话、意见簿等方式,保持公众投诉渠道的畅通,保证当事人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员制度,可以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其他德高望重的社会知名人士中聘请律师行业行风监督员,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律师个人及律师事务所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情况的反映。

见习律师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科技;用能效率;规划设计;可再循环建筑材料

引言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建筑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电器设备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

下面就以我参与的武汉市永清片区综合开发项目B9地块(获得了2012年住宅建筑的二星级标识证书)来分析绿色建筑的特点。

本项目位于武汉市永清片区综合开发项目B地块西南侧,用地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块内地形平整。用地西北边为与中山大道相连接的区内主干道黄埔七路,东南边为另一平行的区内主干道。其规划用地面积:19966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384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67824平方米。由14栋多、高层住宅及部分单层沿街商铺组成。

建筑节能的技术方法和发展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经粗略估算,采取周密、有效的建筑技术措施可以降低2/3~3/4的建筑能耗。

一、减少建筑的总能耗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我国现今如综合考虑能源的消耗、材料的使用、水资源的浪费等各方面因素,绿色建筑节能效率可达到30%以上。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根据《湖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301-2005)进行节能设计,通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达到节能50%以上之要求。

目前,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能源产生(水、电、煤气等)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一)建筑规划与设计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具体措施为: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合理设计建筑形体(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

我国幅员辽阔,跨越若干气候带,根据气候特点的不同共分为七个气候区域,各个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气候特点。在进行设计时就要求对当地的气候特点认真分析,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设计方案,从而最大化利用区域气候的潜在优势。另一方面,设计时应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是在尽可能尊重和保留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区内除建筑与道路以外均为绿化,利用不同植物的搭配来美化环境与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建筑材料的选用均满足环保要求。

(二)建筑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屋顶、墙、地基、门和窗、遮阳设施等)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最后,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本次分析的住宅项目建筑各个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尽量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使之整体达到减少建筑室内冷、热负荷的要求。

(三)提高建筑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才能真正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先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后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在公共设备和精装修的家电产品选择方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中住宅的小三房(含小三房)以下供冷及采暖采用分体式热泵空调机,并主要以1台外机对1台内机的形式布置,小三房以上采用变频多联空调机组;首层入口大堂设分体式热泵空调机;地上商业部分,预留变频多联空调机组室外机平台及冷凝水排放点。

(四)提高建筑总能源利用效率

从一次能源转换到建筑设备系统使用的终端能源的过程中,能源损失很大。因此,应从全过程(包括开采、处理、输送、储存、分配和终端利用)进行评价,才能全面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建筑中的能耗设备,如空调、热水器等应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机电设备;利用城市供水直接供水至低层用水点;设雨水回收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及地面雨水供冲洗及浇洒之用,且收集之雨水量达到整个地块的冲洗及浇洒用水的50%;卫生器具采节水型管件;变压器采用无油干式低损耗变压器;灯具的选型以高效率,高照度及节能为主,并采用电子整流器;空调水系统及空调冷却水系统为循环用水;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减低制冷能量消耗;设置自控系统以便有效地监察和控制设备,以助能源管理。

二、采用新能源

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新能源的利用起到重要作用。新能源通常指非常规的可再生能源,是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主要通过限制热能穿透建筑的墙体结构可减小使用空调系统的电力能源,以便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益。建筑的外墙设计将以减低整体热能传送系数值作考虑,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减低制冷能量消耗。

建筑节能新科技

绿色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满足以下三点:一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控制接收或阻止太阳辐射;二是能够在不同季节保持室内的舒适性;三是能够使室内实现必要的通风换气。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包括: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在这三个方面,新兴科技起到重要作用。

一、减少能耗,提高使用效率

为了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质量,在寒冷的季节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内的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干燥时需要加湿,潮湿时需要去湿。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

二、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耗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三部分:①外墙;②门窗;③屋顶。主要应开发高效、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

(一)外墙节能措施

就墙体节能而言近年来复合墙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复合墙体一般由保温隔热材料和面层材料组成。常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目前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复合墙体的做法有:内附保温层(将保温隔热材料设置在室内一侧)、外附保温层(将保温隔热材料设置在室外一侧)和夹心保温层(将保温隔热材料设置在中间)三种形式。复合墙体的特点为:充分地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墙体是通过现场组装的;施工方便快速;为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风格,较为灵活地运用复合墙体材料提供了可能。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采用外墙内保温作法(自外至内):面砖(7mm)+水泥砂浆(25mm)+钢筋混凝土(200mm)+挤塑聚苯板(40mm) +石膏板(10mm),热阻1.58 (m2.K/W),传热系数 0.63 W/( m2.K)。

(二)门窗节能措施

门窗具有采光、通风和围护的作用,还在建筑艺术处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门窗又是最容易造成能量损失的部位。为了增大采光通风面积或表现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建筑物的门窗面积越来越大,更有全玻璃的幕墙建筑。这就对外维护结构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门窗的节能处理主要是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门窗的密闭性能。从门窗材料来看,近些年出现了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塑铝复合型材以及UPVC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断热铝型材节能效果较好,实用较广,它不仅保留了铝型材的优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铝型材传热系数。为了解决大面积玻璃造成能量损失过大,人们运用了高新技术,将普通玻璃加工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采用外窗类型:铝合金低辐射镀膜(Low―E)中空玻璃断热型材平开窗6+12+6(mm),自身遮阳系数0.38,传热系数3 W/.K,遮阳系数0.75;户门类型: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充15~18厚矿棉板,传热系数3.0 W/.K。

(三)屋顶节能措施

屋顶的保温、隔热是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之一。在寒冷的地区屋顶设保温层,以阻止室内热量散失;在炎热的地区屋顶设置隔热降温层以阻止太阳的辐射热传至室内;而在冬冷夏热地区(黄河至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则要冬、夏兼顾。保温常用的技术措施是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如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此为正铺法);也可在屋面防水层以上设置聚苯乙烯泡沫(此为倒铺法)。目前最受推崇的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中:

屋面类型(自上而下)1:轻质混合种植土(100mm)+ C20细石混凝土(50mm)+岩棉板(80mm)+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板(120mm)+水泥砂浆(20mm),热阻1.85 (m2.K/W),传热系数 0.54 W/( m2.K);

屋面类型(自上而下)2:陶瓷地砖(15mm)+水泥砂浆(35mm)+细石混凝土(内配筋)(40mm)+岩棉板(80mm)+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板(120mm)+水泥砂浆(25mm),热阻2.78 (m2.K/W),传热系数 0.36 W/( m2.K);

三、降低建筑整体能耗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降低这部分能耗将对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成功的技术措施很有借鉴价值,如英国建筑研究院 (英文缩写:BRE)的节能办公楼便是一例。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使用先进的控制系统使能量有效利用;在各用电、水、空调等的管道装置流量表以监察及控制管理,以减少浪费;采用诱导风机通风系统,利用物理特性诱导空气,通过智能化控制和自动化管理以节约电耗;小三房以上的户型采用变频多联空调系统。

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人类还在寻求开发利用新能源以适应人口增加和能源枯竭的现实,而新能源有效地开发利用是以高兴科技为基础的。如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能源,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相关科技,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能源。如人们在建筑上不仅能利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热水器还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且将光电产品与建筑构件合为一体,如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使耗能变成产能。

建筑节能系统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采用的是外墙内保温系统。

外墙内保温体系是一种传统的保温方式,它本身做法简单,造价较低。在我国的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和潜力。目前。有以下几种做法:

1)在外墙内侧粘贴或砌筑块状保温板(如膨胀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加气混凝土块、EPS板等),并在表面抹保护层(如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等)。

2)在外墙内侧拼装GRC聚苯复合板或石膏聚苯复合板,表面刮腻子。

3)在外墙内侧安装岩棉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或其他板材)。

4)在外墙内侧抹保温砂浆。

5)公共建筑外墙、地下车库顶板现场喷涂超细玻璃棉绝热吸声系统。该系统保温层属于A级不燃材料。

结论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

本次分析的设计项目获得了2012年住宅建筑的二星级标识。此项目的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都严格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要求。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2]刘岩,高伊琳.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4(2):16~17.

[3]康艳兵,马志永.建筑节能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J].中国能源,2002(6):37~40

[4]范亚明,李兴友,付祥钊.建筑节能途径和实施措施综述[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5):82~85.

[5]李风.建筑节能与高新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04,31(10):96~98.

上一篇循环取货

下一篇发展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