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的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辞旧迎新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辞旧迎新的诗词

辞旧迎新的诗词范文1

现在,我们在迎新的当口讨论一个亦正亦邪亦被“辞旧”的话题――男人的谎言。在过去的一年里,男人的哪些谎言你想要摈弃,又有哪些让你忍不住回味?

谎言,字面上看是个再明显不过的贬义词了,因为它往往代表着欺骗和虚假,充斥着刺激和内心的纠缠。与说谎相对,揭穿谎言同样是很有成就感的行为。你是邪,我是正,正邪交锋,其乐无穷――于是,深圳卫视才会在去年年末将一档名为《别对我说谎》的真人秀节目隆重推出,并欲将其打造为2011年的重磅节目。其实,每一个女人都深有体会,更多的谎言从来都不在那21个问题里面,尤其是两性关系中男人的谎言。

男人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谎言代言人的,我们无法深究,但目前事实是,男人的谎言越来越多地夹杂在甜言蜜语和平白台词里,在感情生活中成为悲喜剧的经典桥段。任何的谎言都分为3种,善意的、随意的和恶意的,在我们对数位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后,我们将男人们同样划分为谎言剧中的3个角色。

低级菜鸟。这部分男人要么可爱至极,要么可悲至极,因为他们会说谎,却不懂说谎。无论哪种类型的谎言到了他们口中,都变得极其幼稚和浅显。无论脱口而出还是深思熟虑,在谎言出口的瞬间,自己先乱了阵脚。摸摸头,搓搓手,眼神飘忽,思维堵塞,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说辞,倒轮到女人来尴尬。

中级标兵。这部分男人的谎言在感情生活中充当着“剂”的作用,因为他们谎言的出发点和重点往往都是善意和随意的。比如早就暗地策划着周年大餐,却谎称忘记了时间。比如在你吵着减肥的时候,却貌似无比真诚地对你说:“亲爱的,我喜欢你肉肉的样子。”熟络的说谎技巧有效地起到了烟雾弹的作用,让女人们在最初完全分辨不出真假,只在“谎言”被男人自己揭穿的瞬间,才恍然大悟,却欣喜若狂。

高级大话王。小心了,女人们,这样的男人既能给你惊喜,也最容易将你置于危险。高级大话王们已经将说谎变成了生活习惯,甚至依靠谎言营造着某种存在感的氛围。他们生活在谎言中,通过创造一个个新的谎言来掩饰上一个谎言。中套的女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处在谎言的第几层,而谎言一旦被拆穿,换来的也绝对是惨烈的局面。

所幸,大部分男人们都不是高级大话王,他们还在从低级向中级过渡的行程之中,他们的大部分谎言并非恶意,而是随意或善意的。而女人们也并不像男人们想象的那般“好骗”,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科技发达情商发达的今天,只需多花一点心思,女人们就能顺利侦破男人口中的谎言――关键在于,我们想不想。

辞旧迎新的诗词范文2

[关键词] 电影字幕;《小公主》;社会语言学;口语化;词汇

人们已发现口语与书面语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比如措辞、语体风格、交际策略等。但是很少研究者运用语言学及语篇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两者的使用差别。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文化及大众传媒的进步,语言的口语化趋势在媒体中日渐明显。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这一趋势并从口语与书面语使用的不同之处做了大量研究。电影是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电影字幕中表现出来的口语化趋势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现实意义上来看,观影者大多把看电影作为一种日常娱乐方式来放松、调节生活,这也要求字幕使用简单易懂、而非复杂正式的口语化词汇及句子。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何为口语化,口语化的表现以及引起这一趋势的原因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一、口语化的概念

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分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语体风格。Labov(1994) 认为,引起风格变化的主要方面是说话者话语形式给予的关注程度,在日常对话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内容而不是语言使用的方式。口语对话就很不正式(informal),也不是很标准(less-standard) 。Raible(1996)认为,不论是通过口语媒介还是通过书面语媒介所表现的“口语化”风格,都以其内容上的和语言上的“简洁”(simplicity) 为主要特征,而朋友间的日常随意交谈或“闲聊”则是典型的“口语化”风格。

本文将集中从语言作用中的词汇层面讨论电影字幕中表现的口语化趋势。

二、口语化的表现

口语化有多种表现形式,词汇、语法、句子甚至是语域,这在电影台词中也屡见不鲜。比如,所选用词汇的难易,正式语体的程度;当然不仅仅是词汇,句子的长短、语法的正确使用程度、句式的变化等。有些学者还会把话题的频繁转换看做是口语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下面主要探讨电影台词词汇的口语化趋势。

1.影片中词汇的口语化趋势

词汇是语言使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口语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词汇的变化来表现此趋势。英国语言学家Hudson(1984) 在他最重要的著作《词语法》 (The Grammar of Words) 中认为,语言知识基本上是关于词的知识的集合,(Hudson,1990) 词汇之于语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词汇是口语化的一个重要的标记体。两个版本的词汇选择有明显的不同。

2.大量使用简单、非正式的词汇

大量使用简单非正式的词语是新版电影在选词方面一个很明显的表现,这与老版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些词汇的运用使新版电影口语化,显示了电影字幕中越来越普遍的口语化趋势。

3.大量使用语气助词以及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

据语篇分析家(Biber,D.,Conrad,S.and Reppen,R 1998)的理论和发现,感叹号、语气助词以及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的运用能充分体现口语交际的感彩,更容易感染读者,使读者更易积极介入并参与交际。新版电影中大量使用语气助词也是口语化的一个明显标志。

三、结 语

语言逐渐趋向简化,(汪榕培,1997)主要归功于经济原则的作用。叶斯帕森在研究大量的欧洲语言后发现,近代语言具有形式简单、发音简单、容易记忆、结构更规则、句法中的不规则现象更少等优点。“任何语言都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的发展历程,语言的简化是种大趋势”。(转引自黄远振,2003)所以电影字幕中词汇作为语言的具体运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口语化的趋势。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口语化是语言的一个不同语体,和书面语相对。不同语体的产生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语言在实现其交际功能的所要求的。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研究这一趋势的同时也应该探讨其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在电影字幕中的发展趋向,以指导电影字幕的翻译,推动大众传播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Biber D,Conrad S,Reppen R.Corpus linguistics: Investigating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 Hudson R 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黄远振.论语言的简化现象及其成因[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4).

[4] 汪榕培.词义变化的社会和语言原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06).

辞旧迎新的诗词范文3

关键词:词缀 新词缀观 中文信息处理 对外汉语教学 词典收词

汉语词缀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它涉及词汇、语法两个层面。近年来,随着词根词缀化现象的增多,大量新兴类词缀不断涌现,使得对词缀的考察、研究更加困难、复杂。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不断树立词缀研究的新观念,加深对它的认知和了解。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新语言实践的发展需要,我们应进一步更新和规范新语言理论的词缀观,使词缀的理论研究更加科学完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词缀的应用研究和发展,并努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有新的拓展和突破,使它们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本文主要结合词缀的新兴前沿理论以及词缀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当前新语言理论视野下的词缀观和如何加强词缀的应用研究。

一、新语言理论视野下的词缀观

词缀作为汉语构词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而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信息的流通更加迅速、网络的普及、大众与外界的交流频繁等方面,社会的巨变也促使现代汉语词汇随之发生变化。汉语中新兴类词缀大量涌现并被人们广泛应用,使得学者们不断拓展和完善新理论视野下的词缀观,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大致梳理有如下三点:

(一)认知语言学的词缀观

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去解释类词缀的提出及相关问题。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它用隶属度来刻画边缘成员与典型成员的相似程度,避开了是与非的简单二值逻辑,这对认识词缀和类词缀的界限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1]

从哲学的角度看,客观世界是以连续方式存在的,绝对的离散形态是不存在的,在同类事物及相关事物之间往往存在一个向某种事物逐渐偏离而向另一事物逐渐贴近的中间过渡地带,这个中间过渡地带就是一般所说的连续统,其中的成员构成的集合就是一个模糊集。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汉语的类词缀就是一个模糊集,它一头连着词根,一头连着典型词缀。试图将它同词根和典型词缀径渭分明地划分开来难度很大。[2](P118)运用原型范畴理论的隶属度来进行描述,如果将词根定义为0、典型词缀定义为1,那么类词缀对词根和典型词缀的隶属度可示意如下:

据此可以认为那些虚化程度较高的类词缀基本接近典型词缀,其对典型词缀的隶属度接近于1,比如类词缀“化”,它的实词义“变化”还作为遗传义素保留在“化”缀派生词中,可以说它是个典型的类词缀;但有些“化”缀词的语法化程度相对更高,其表现就是同典型词缀一样对词根有一定的游离性,即将“化”缀去掉而基本不影响语义表达,在这一点上它更接近于典型词缀,如“一般化、现代化”等;还有些虚化程度不怎么高的类词缀距离典型词缀相对就远些,其对于典型词缀的隶属度可能处于0.5~0.9之间,如“者、家、界、手”等。这些虚义语素对其构成的新词的语义贡献度要比类词缀“化、性”等大些,比典型词缀语义贡献度则更大,也就是说类词缀中的成员其地位也不是均质的。

(二)语法化理论的词缀观

所谓语法化,就是指“一个新兴语法手段产生的历时过程”。[3](P2)在印欧语系中,词缀的产生是一个最为典型的语法化过程,汉语中从词根到词缀的演变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语法化过程,汉语中自源性的词缀大都经历了一个由实语素到虚语素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语法化。

从语法化角度研究词缀问题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有词缀化倾向的语素自身虚化而成为词缀的过程,另一个是短语和跨层邻接结构词汇化造成词缀的过程。前者重点考察一个实义语素如何一步步虚化为类词缀进而发展为典型词缀的,后者则重点考察一类使用频率很高的单向组配短语和跨层邻接结构是如何词汇化并最终导致其中的一个虚义成分演变为词缀的。前一种途径是汉语词缀形成的主要方式,一般具有很强的类推性;后一种途径形成的词缀从数量上看是比较少的,一般也不具有类推性。

同时,语法化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公式:AA/BB。[4]它显示了某一形式从A到B的语法化过程,即新的形式出现后,旧的形式不一定马上消失,从A到B的虚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个AB并存的中间过渡阶段。因此从这个公式看,目前汉语类词缀一般都处在AB并存或更倾向于B的状态。总之,语法化理论在词缀研究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人们往往能从典型词缀的语法化过程,窥测整个汉语词缀系统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三)潜显理论的词缀观

潜显理论是修辞学家王希杰先生提出来的,王先生从修辞学的角度阐述了语言的潜显问题。他认为客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语言是“显语言”,历史上出现过但现在已经消失或现在还没有而即将要出现的语言成分是“潜语言”,语言的一个完整的概念是“语言(A)=显语言(AX)+潜语言(AQ)”。[5](P219)比如,类词缀“星”所组成的派生词的潜显问题,“歌星、影星”等词早已为人们所接受,而近年来报纸、杂志中又出现了一些诸如“科星”之类的词。应该说,派生词“科星”在还没有出现之前是以潜在形式存在的,它符合“~星”的构词理据,而如今它已某种程度地显性化了,之所以说它只是“某种程度地显性化”,是因为这个词还没有被广大语言群体普遍接受,这从该词使用时仍需要加上引号的形式可以看出来,因此“科星”仍是一种言语形式,还没有固化为语言当中的词即语言成分。

潜显理论同时又认为,语言世界提供了潜性材料,物理世界的真实性、文化世界的得体性和心理世界的可接受性则是潜性语言显性化的制约因素和必要条件。[6](P227)派生词“科星”难以显现便是受到这些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的。

二、关于词缀的应用研究问题

如何用新语言理论的词缀观来强化和指导词缀应用研究,是语言学在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词缀的应用研究,尤其是词缀在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中的应用问题:或是讨论词缀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及汉外词缀对比研究,或是讨论词缀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中的自动分词和浅层句法分析问题等,由此也引起了词典收录词缀问题的争论。应该说,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更是词缀研究在实践中的价值体现。

(一)加强词缀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词缀(主要是类词缀)与自动分词和浅层句法分析紧密相联。由于词缀是粘着不自由构词语素,因此在词语的理解上需要将词缀和词根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即派生词来进行语义表达和信息接收,反映到书面语中就是将词法分析系统切分开来的词缀和词根重新归并起来。目前,信息学界对类词缀问题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如吴赣等的《现代汉语文章中后缀词语的动态归并》、富丽的《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兼论附缀字组的成词性及词库收词问题》、尹海良的《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词缀与派生词自动识别问题初探》等,但要使计算机能准确达到对词缀、类词缀字组的自动处理,还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有些学者认为,对于典型词缀和类词缀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因为类词缀字组有相当部分是生成向周遍可控的,几乎全部都是接收向周遍可控的。①典型的词缀基本上不是生成向规则的,而且从接收向来看也很难说是规则的。因此,由典型词缀构成的词大多需要在词典中一一收录,语言学习也需要逐个学习;而类词缀由于大部分具备生成向和接受向的周遍原则,则可以不收录词表而又能够达到自动划界和理解。其策略是:把类词缀单独列表,并给出每个类词缀有哪些生成向周遍的搭配规则,有哪些接收向周遍的搭配规则。计算机只需要接收方向的组配规则,明确某个类词缀可以与哪些格式或哪些语义类的成分搭配,就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自动处理文本中类词缀字组的外边界和整体语义。

也有学者把词缀组成的派生词看作是未定义词。②词根加词缀方式构造的词语是未定义词的一部分,对它的识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7]一是二音节和三音节的派生词,如“影迷、乒坛、准妈妈”等,由于具有很强的“词的心理现实性”,需要在自动分词阶段将其作为一个切分单位切分出来,而不是“影/迷/”“乒/坛/”“准/妈妈/”;二是多于三音节的派生词,如“网络货币持有者”,由于不符合人们的“词感”,但在理解时又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单位,这样在自动分词阶段便将其处理为“网络/货币/持有/者/”,在句法分析阶段再将其归并为“网络货币持有者/”。因此,关于词缀在中文信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既是自动分词的后续工作,又是浅层句法分析的前期工作,研究的结果在这两方面都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加强词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词缀问题的探讨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目前的成果尤其是专论词缀的成果非常少。已公开发表涉及到此类问题的文章主要有赵金铭等的《关于修订的若干意见》,朱宏一的《汉语词缀的定义、范围、特点和识别》,王洪君、富丽的《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等。

赵金铭先生在《现代汉语词中字义的析出与教学》中提出了一套“整词—析字—系连扩展”的词汇教学法,可以说不仅对留学生关于词缀的学习有所裨益,对整个词汇系统的学习也是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8]

王洪君、富丽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不但需要接收方向的组配规则,还需要生成方向的规则,以避免生成不正确的字组,如“笛子家”等。她们认为确定一些常用的类词缀,给留学生讲解类词缀接收向的意义推导规则、生成向的音节搭配规则和哪些语义类可以周遍生成的限制,定会提高留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9]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类词缀具有很强的类推构词能力,如果能在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等书中合理地予以安排、收录并讲解一部分典型的派生词,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把词缀构词的基本规则简单明了地教给留学生,这对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词汇将有很大帮助。[10]比如,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收录了词缀“老”和“小”,并分别列举派生词“老二”“小李”,在教学中便可以向学生讲解这两个语素的构词规则即“老/小+单音节姓氏”,以及它们的语用义即表示亲近。通过这一简单的规则学生便能迅速掌握并可以正确地生成没有听过的派生词,如“老三”“小王”等等。但是,由于汉语中的派生词大多是生成非周遍性的,也就是说学习者很难通过一条或几条简便的构词规则就正确地生成表达所需要的新词语。因此,要解决第二语言学习者无法运用词缀正确生成派生词的问题必须把汉语派生词的规则加以细化处理,同时列举大量的使用度较高、定型性较强的派生词以便让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类推并最终掌握。

(三)加强规范词缀与词典收词

关于词典中的词缀收录问题在学术界也颇有争议,主要表现在对典型词缀和类词缀的不同认识和处理上。

大部分学者认为典型的词缀应收录到词典中。首先,因为典型的词缀基本上不是生成向规则的,它们大多无法用语法或语义的类来控制,如“子”“儿”“头”是名词性词缀,但它们并不是可以加在所有的名词后面,且语义的类也很难控制;其次,词缀从接收向来看也很难说是规则的,因为加词缀后的整体义很难从类的搭配来预测,如“眼”加“儿”意为“窟窿”,“门”加“儿”可以表抽象比喻义的“门路”,但“灯”加“儿”并不表抽象比喻义等。因此,由词缀构成的词大多需要在词典中一一收录。[11]反观类词缀,则与典型词缀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类词缀目前正处于能产活跃期,其新生类推潜能是无限的,因此任何一部词典,即使是大型词典也不可能穷尽地收录类词缀所搭配的所有字组;其次,不少类词缀字组,特别是其中多音节的,其复现率极低,它们往往是根据需要而临时创造的,如“过山车式衰落”“高鼻子大眼睛式美女”,这类词大部分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够理解,在语料库中的出现率也极低,所以许多类词缀字组收录在词典中是很不经济的。因此,有学者建议,词典中无法也无需收录所有类词缀字组,但我们可以在词典中为类词缀单独列表,并给出每个类词缀有哪些生成向周遍的搭配规则,有哪些接收向周遍的搭配规则,并以此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中的类词缀应用问题。

此外,还有一些单音节与类词缀搭配的字组有些特殊,它们中有不少语义不透明、同类类推能产能力差、产生时代早,如“作家、画家”“版式、复式”,这些组配的后字虽然与类词缀同形且有语源上的联系,但其实该组配产生之时,后字尚未虚化为类后缀,这类词是按普通复合词创造的,之后又以复合词的身份增加了附加义。它们与类缀字组差别较大,而与一般复合词性质相同,因此最好收录词典。[12]

词缀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息息相关,本体研究中的难点也将成为应用研究中的重点。同时,随着词缀本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地更新和拓展词缀研究的新理论,运用认知语言学、语法化理论以及潜显理论等前沿知识来解释词缀的相关问题,树立新语言理论的词缀观,从而不断加强和推进词缀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和发展,使得词缀的应用研究成为计算机标注词性、第二语言学习者理解句子结构以及词典收词的一个指示灯,不断适应和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总之,词缀的研究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有力地指导研究实践;词缀的研究成果要立足应用,不断普及,才能切实促进语言学的蓬勃发展。

内容注释:

①生成向周遍性的规则是指某一语义类的全部成分均可周遍地与另

一类(或一个成分)搭配,搭配后的整体义也都可以用成分义和结构义的相加来预测,“第~”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接收性周遍的规则是指某一语义类的不少成分(不是所有同类成分)可以与另一类或另一个成分搭配,但只要能搭配,搭配后的整体义总是可以用成分义和类后缀义的相加来预测。具体参见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语言科学》2005年第5期。

②所谓未定义词,就是机器可读词典中没有收录的词语,它是影响自

动分词和自动句法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计算机程序当碰到未定义词时,总是把它们分割成单个的汉字,未定义词处理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把单字重新合成词并确定其词性。”也有人称之为“未登录词”。具体参见俞士汶《自然语言理解与语法研究》,载马庆株主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50页。

引用注释:

[1][7][10][12]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07.

[2]杨锡彭.汉语词素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5][6]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赵金铭.现代汉语词中字义的析出与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2012,(3).

[9][11]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

辞旧迎新的诗词范文4

论文关键词: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综合实力,正辐射效应指数

一、前言

2006年年底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从2007年开始重点建设江津、万州、涪凌黔江、合川、永川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将这六大城市打造为重庆市的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形成以主城为中心、六大区域经济中心为依托的水滴外溢式发展模式。但时至今日,重庆市已选择的这六大次级区域经济中心是否货真价实、实至名归,非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是否已经实现超越发展成为新的区域经济中心,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社会各界进行探索和研究。

次级区域经济中心是指在某一范围内除最发达的经济增长极之外而存在的经济较为发达、社会服务较为完善、支撑引领省域范围内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较强的生产、服务、交通、物资集散、旅游和文化等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它可能是在传统的经济中心城市发展而来,抑或是异军突起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在省域范围的区域经济范围内的城市圈、城市带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效应最大化的城市。

二、现有研究综述

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实际上就是地理或经济意义上的次级增长极,国内外关于次级增长极的理论研究已相对丰富,主要有佩鲁(FPerrous,1955)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ar,1993)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戈特曼(JeanGottmann,1956)提出的城市经济圈理论、普雷维什(RaúlPrebisch,1962)的“中心—外围”理论等,而国内则主要有通过借鉴“增长极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中心城市论、城市群理论和经济增长点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为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发展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选择和评价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国外由于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几乎没有关于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实证研究。国内关于次级区域经济中心的实证研究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出现,主要有邓清华(2006)、陈敦(2004)、李锦章(2003)等对次级区域经济中心形成机制、发挥作用的研究,郑治伟(2010)和曹佳(2007)等人提出量化指标和方法对次级区域经济中心进行选择评价的研究。其中,郑治伟、孟卫东通过选择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运用计量模型计算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三个方面综合得分排名来选出次级区域经济中心,曹佳则通过选取空间结构、城市人口和GDP作为指标采用引力模型来确定区域次级经济中心,国内更多的是关于省级或是更大区域城市群经济中心的研究。国内选择和评价区域经济中心的方法主要如下表中所示:

表2-1.不同研究者研究方法及指标选取

方法

集中选取指标

计算方法

代表人物

中心城市竞争力模型

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社零总额、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GDP、资金利税率、外贸收购总额、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等

静态分析、主观权重赋值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顾朝林(1991)、宁越敏(1993)、胡伟平(1994)、叶依广(2002)、王心平(2002)、郭震洪(2006)、杨勇(2007)、资娟(2009)等

城市综合实力模型

GDP、人均GDP、非农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路客运总量、公路货运总量、邮电业务总量、从事各类科技活动人数、总人口、年末就业人员数、实际利用外资额、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农民纯收入等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法

国家统计局(1992)、代学珍(1999)、符小洪(2002)、叶依广(2004)、高丽娜(2006)、冯德显(2006)、曹佳(2007)、郑治伟(2010)等

区域增长极模型

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人均GDP、经济密度、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实际利用外资额与GDP之比、进出口商品总额与GDP之比、非农业人口等

主成分分析、最大离差和均方差组合评价;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

徐大图(1997)、肖大鹏(2002)、韩延玲(2005)、白彦壮(2004)、孙继琼(2006)、王丽珍(2006)等

城市经济辐射力模型

用非农业人口、GDP、综合实力指数变量通过断裂点模型计算城市引力、城市场强、城市引力距离等

辞旧迎新的诗词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83-01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是反映整首诗主题含义的精彩诗句。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学习诗歌所作的要求不高,但学生要真正读懂诗歌,把握诗中的内质情感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寻找诗眼,在联想、想象中找寻诗眼的金钥匙,有助于深刻解读诗歌含义,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搜寻诗眼,多元诵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学习诗歌首先要进行诵读,反复诵读才能培育语感,对诗意的理解才更为深刻。小学生尤其应当多诵读诗歌,只有用诗意的眼光读诗,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诗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形成一种艺术境界,其独特的写意、抒情、析理、表达方式,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在诗歌朗诵训练中,教师要对诗眼进行针对性地解读,寻找到理解诗意的重要突破口,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知找出诗眼,学生很快给出正确答案。寻找诗眼有多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找到诗中最精彩的句子,这个最精彩的诗句往往就是诗眼。如古诗《静夜思》的诗眼是“低头思故乡”,《江雪》的诗眼是“独钓寒江雪”,《元日》的诗眼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现代诗《我们爱你啊!中国》的诗眼是“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的诗眼是“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寻找诗眼并进行正确解读,深度挖掘诗歌的内涵,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二、拓展诗眼,深度赏析

诗歌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诗句本身,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启迪的魅力。学生抓住诗眼需要了解写作背景、意图,把握作者的情绪,形成情感共鸣。学生学习诗歌要通过对诗眼的延伸解读,得到一些心理体验,形成自我感知。如《江雪》所写的“独钓寒江雪”,诗人在大雪漫飞之时孤零零地垂钓江雪之中,表面上看,这景色很浪漫很有情趣,其实体现的是诗人孤寂不得意的心理。学生只有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和命运经历,才会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抑郁不得志。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空间拓展,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小学阶段涉及到的诗歌大多是写景抒情的,学生要准确把握诗眼的辐射空间,就要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诗句是诗人的心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言志”。诗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有什么样的心理历程,当然会直接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学生抓住诗眼,化诗歌的感情为艺术感染力,也是品赏诗味,产生情感共鸣的好办法。可见,学生只有抓住诗眼,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遇喜即喜,逢哀则哀,才能品赏出诗味,进而体会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释放诗眼,对比解读

诗眼在艺术构思上具有重要作用,诗歌构思讲究“精”“巧”“新”,诗眼恰巧能产生这种效果。古代诗歌大多写景抒情,学生赏析诗歌就要从诗人描绘的意境选择释放口,或是从遣词造句的独特新颖性角度出发,通过对这些典型的字词语句进行解读,感受情感的碰撞。其次,对诗眼的解读要根据不同语境、不同题材选用不同的方式,古诗词诗眼含蓄有韵味,学生在解析时就要找到最佳的角度。最后要注意收束形成成果。学习诗歌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诗意解读提升自身的感悟,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教育,如古诗《元日》中的“总把新桃换旧符”,用“换旧符”的方式表达辞旧迎新的喜悦,教师要通过讲解古人表情达意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现代诗歌大多不讲究字词典韵,但情感往往更直接热烈。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的中心句就是“我们爱你啊!中国”,直抒胸臆,让人感觉热情奔放、充满激情,而古诗《石灰吟》中的“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种语带双关的用法使表达更加形象而真切。又如,现代诗歌的诗眼比较直观,教师就可以用直观的方式进行解读,《长江之歌》中的“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观展示诗人的表达情感,让读者和作者很容易达成共识,形成情感共鸣。可见,解读诗眼最终要落实到学习效果上,通过对诗眼的学习理解,达成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学习诗歌时要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做文章,让学生实现情感升华,最后收获“学情”。

辞旧迎新的诗词范文6

  春节过年心得感悟

  每年的春节晚会都是在除夕之夜举办,看春晚是我每年都期待的。我和好朋友玩了一下午,天黑回到家,吃了晚饭,哪里也不去,等着看。

  八点整,中央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气势宏伟的大舞台,舞台上灯光闪烁,五颜六色,色彩绚丽,像把人们带入到神奇的仙境一样。接着,首先是几位著名主持人闪亮登场,他(她)们合唱着歌曲,唱出了人们心中的快乐。他们的开场白过后,下面是演出不同的节目,有歌曲、戏曲、小品、相声、杂技、魔术……都演得很精彩,我不时为他们的演出而鼓掌喝彩。在春晚的整个节目中,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节目就是刘谦表演的魔术。他动作干净利索,不漏破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还是看不清如何变化的。他表演的太精彩了,太神奇了,我看得入迷了。我也很想学魔术,可我就没有发现他是怎样变得。

  我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地快到十二点了,我的眼睛不听使唤直打架,我不得不去睡觉了。

  春节过年心得感悟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早早地起了床,和爷爷、叔叔、爸爸去拜年。我们来到了四爷爷家。四爷爷家的院子很大,长满了花草。现在,这些花草在星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艳丽,是星光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大衣。

  我们进了屋。这个屋的陈设极其简单,一把小转椅,一幅壁画,一只沙发。“快,快叫四爷爷好。”爸爸催促道。“嗯。四爷爷好。”我说道。其实,我只是希望能得到一些压岁钱。“好。快坐坐吧!”我懊丧地叹了一口气,无精打采地坐在了转椅上。四爷爷偏偏不会意,真倒霉!不过,我的希望倒是满充足的。因为我们起码要走二十家。

  出了四爷爷家,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原因嘛,不言而喻。一开始我还勉强能忍受,但后来就越来越不是滋味了。不得压岁钱先不说,总是这样说xxx过年好,根本没有多大意义。我早已是口干舌燥,不耐烦了。“爸爸,现在能回家了吧?”我焦急地问。爸爸笑着摇了摇头,继续朝前走。这样拜年有什么意义?这样大人虽然高兴,但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我第一次觉得大人有点自私,甚至有些讨厌。

  拜年,是一个心胸狭窄的懒汉,使人们总说过年好,过年好,没有一点创新。他带来的俗气,使人无精打采。我长大后一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要超凡脱俗,开辟新的道路!

  春节过年心得感悟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古往今来,在过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许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新年就来到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在各家各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满街游人,热闹非凡,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罢休。

  过年,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习俗也各不相同。老舍曾在回忆中说过:北京那地方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而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而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棕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唐代的高适有一首《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不能欲归、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不能与王安石的《元日》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写道:“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之中。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贴春联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而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可算我国最早的春联之一。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不到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而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大家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人们素有的传统习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而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在门的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不久,李世民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也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年节对我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年节怎样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一个人心中有年过,不管表示他是否还年轻,感觉生活还很有滋味。

  年轻时读封神演义,喜欢神仙道士的生活,那时也很爱读那些描写神仙生活的诗词。“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巳红”;“脱尘缘,万事轻”。这些诗词的意境,这几年时时泛上心头来,让我给自己减压的同时,也产生了逃世的倾向。虽然生活的地方如同当下的空气,也难免雾霭天,我却有意识地栖居起来。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很快从你的指间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