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熟的标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熟的标志范文1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1963年出生于甘肃天水。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创办SOHO中国,先后开发SOHO现代城等多个作品,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开发商之一。
人在童年时期往往就会接受各种教育,父母长辈和老师会教育他们要具备诚实、团结、爱劳动、服务等各种各样的美德,但对处在童年期的孩子们来说,要给他们讲清楚超脱却是很难的事,好像无从谈起,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童话、寓言,才能给他们解释清楚。让一个儿童具备和理解超脱的美德是非常困难的事,后来我才发现只有成熟的人才具备这种理解能力,才能理解超脱的真正含义,以及由于超脱带给他们的力量。
中国文化中的禅、佛学都是培养和锻炼人们如何去超脱,以及告诉人们那种超脱带来的祥和和安宁。西方的各种宗教也都是教导人们如何去超脱,并在品质上具备这种能力。有一部小说描写一些生活在二维空间的人们,自得其乐,大圆代表有大能力的人,小圆代表能力比较弱的人,还有三角形、梯形,以及各种不同的形体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突然有一天,在他们二维世界中出现了一个奇迹,先是出现了一个点,然后变成了小圆,再变成了大圆,这个圆越变越大,最后又变小了,直到形成一个点之后又消失了。二维世界的人们惊恐万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这只是一个三维的球体,通过二维平面,在二维平面上形成的一种现象。我们现在生活在三维世界中,对更多维的世界了解不多,就如同生活在二维世界的人不能理解三维世界的人一样。有科学家说,我们的世界是九维的,也有科学家说,我们的世界是二十七维的,总之,世界绝不仅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大,很多的事情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还不能理解的。我想,只有我们学会超脱,才能从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去观察问题和理解问题。
牵制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能超脱的世俗的东西有许多,但最沉重的有三项:金钱、权力和美貌。整天陶醉在这些东西中,人就不能自拔,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变得骄傲,不可一世。反过来说,也不能更好地驾驭这些金钱和权力,最终让金钱和权力毁了自己。的入世和处世的学说,其实也是一种超脱,是对世俗世界的一种超脱。
每个人对超脱都有自己不同的体验,或者超脱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对我来说,最好的办法是静坐,头脑中什么都不要想。
成熟的标志范文2
《孙子兵法》的诞生。《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来源:文章屋网 )
成熟的标志范文3
一、职业成熟度的概念
那么“职业成熟”究竟是指什么?“职业成熟”包括了哪些维度?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展开对个体职业成熟状况的评价。
汉语中“成熟”有发展到完善的意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成熟、学习与心理发展”辞条中,“成熟”一般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l]这是关于个体身心方面的自然成熟。
在职业领域中,成熟一词的含义略区别于个体的自然成熟,职业的“成熟”不仅依赖于个体的自然成熟发展,更重要的还要决定于个体的后天学习。它指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人以及身心的发展,职业领域日趋发展完善的这样一个过程或状态。职业成熟度则是衡量个体在职业领域成熟的程度。
为了对“职业成熟”这一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家们是如何定义的。
Super最早用“职业成熟”描述青少年生涯发展的位置,他指出,生涯发展是个体发展的一个层面,所以“职业成熟”和“心理成熟”是意义上类似的概念。[2]Crites认为,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独立而又恰当地进行职业选择的能力,包括个体对做出职业决策所需条件的知晓程度以及选择的现实性和一致性程度。Westhrook认为,“职业成熟”主要指个体心理发展的完善过程。职业成熟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体现职业意识的发展,当然这种意识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依据一定的条件而定的,有了某种职业意识,才会产生某种职业追求。因此,可以说这种心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一种认知的发展过程。Luzzo、Savickas认为,职业成熟度可以指“为了做出明智的、现实的职业选择,个体所必须要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使他有的放矢地做出适合他年龄的职业选择,合理解决职业发展中的问题。”Betz在介绍职业成熟度时,将职业成熟度定义为“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份。”《教育大辞典》对职业成熟的阐述是“与个人年龄相应的职业行为的发展程度和水准”,“如果个人的职业行为发展比同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得差,则称为职业不成熟或适应不良。如果个人的职业行为超乎其年龄阶段所应有的发展水准,则称为职业早熟。”[3]也有国内学者这样表述这个概念:职业成熟度是用来衡量职业发展水平的一种尺度,“如果一个人能根据自己心理特点以及职业(或专业)的要求,将二者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匹配,做出职业选择,采取客观可行的措施,最终获得职业,也即表示一定的职业发展水平,那么这种水平就是职业成熟度高,反之就低。’,[4]
观众家之言,可以对“职业成熟”作这样一个概括:从它描述的时间跨度而言,职业成熟描绘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从其内容的角度而言,职业成熟既包含了个体的知识技能水平、对工作世界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对各种职业选择进行决策的能力,也包括解决职业世界问题的能力。衡量职业成熟度的参照是由同龄人的评测结果组成的常模量表。
二、职业成熟度的分类
职业成熟受到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个体身心发展到不同状态,以及成长过程中与职业有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了个体职业成熟的不同阶段。因此它是一个连贯的并具有阶段性的过程,每个阶段中都有各自的任务需要个体去完成。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一个体实际的人格特质及社会的现实环境等,都会因年龄、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对人的影响力。”[5]因此他将个体职业发展划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对个体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发展目标实现状况即职业成熟度做出评估,自然要参照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一个人在进人职业前,也许职业发展水平可以用与职业选择相关的心理活动发展水平来衡量,但在进人职业后,虽然也存在职业发展水平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只是与职业选择有关,如如何适应职业所在的组织,如何保住自己的职业,如何晋升,在面临退休时如何计划等。
因此,在评估处于不同阶段的个体的职业成熟度时,应该存在不同标准,学生有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标准,在职人员有在职人员的标准,同样,下岗人员则有下岗人员的成熟度标准。
三、职校生的职业成熟度标准
职业成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那么学生的职业成熟包括哪些方面呢?按照生涯发展理论对职业发展各阶段的描述来看,学生时期后半部分的职业成熟应处于成长或探索阶段。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已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因此大多数已渡过了职业的成长阶段,而进人职业的探索阶段。
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使职业喜好具体化、特定化,并且实现这种职业喜好。作为紧挨职业生涯的职校生,在他们身上职业准备的色彩更为浓重。他们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工等机会,对自己的喜好、能力等进行检验,对各种职业角色进行探索。
职业探索完全可能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一个人在职业结构如此复杂的社会中,一次性职业尝试成功的机会是很渺茫的。在这个反复进行的过程中,个体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各种职业机会等再三思索,并且在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最终形成职业决策。因此,在探索阶段,学生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反复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决策。
依据职校生所处的特殊阶段,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来对他们的职业成熟度进行评估,一是专业的稳固性,二是职业的决策能力。专业的稳固性包含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专业选择的稳定性、个体的社会化程度等因素;职业决策能力又包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目标筛选、职业规划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四、职校生职业成熟度标准的内涵
1.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这是就业的基础,选择的起点,决策的依据。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成功就业的必然保障。特别是在当今劳动的复杂程度日渐提高的情况下,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专业基础,才能谈得上择业、就业。
2.专业选择的稳定性
这也即是Crites在其职业成熟度测量中所指的个体在前后几次职业选择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的一致性表明个体)对某种职业准备的充分程度。这是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3.个体的社会化程度
每项工作都有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一个工作者不仅处在与特定工作对象所构成的人与物的关系中,而且他还处于由岗位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网中。当然这种工作环境还包括各种社会制度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的非技术性的职业规范,如职业道德等。社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择业效率。
4.目标筛选能力
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世界中,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判断职业本身的发展前景,择优而取,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关于工作世界信息量的考验,更是对他的预期与判断能力的考验。
5.职业规划能力
职业规划建立在对职业预期的基础之上,学生根据对职业及其体系发展变化的预测,从而对自身今后的工作发展目标以及学习做出相应的计划。职业规划不仅是学生当前职业成熟的标志,也是影响学生今后职业生涯成熟状况的基础。
6.问题解决能力
在进行职业选择和决策时,总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学生在面临这种困难时所表现的态度、意志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体现了他排除各种阻碍的能力,从而直接决定了他择业的成败。
7.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这个概念首先由心理学家Taylor和Betz提出和实施。所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就是个人对自己具有的完成职业决策活动能力的自信心。它包括了一系列的自我评价以及收集职业信息、筛选目标、为未来作规划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自信心。
五、研究的意义
职业几乎是所有人生涯中必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职业成熟也是其身心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职业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对个人职业发展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职业成熟度研究旨在描述个人的职业发展现状,并积极地促进其发展,价值不容质疑。它直接关系到职业指导标准及内容的制定,进而影响到职业指导活动效果的科学评价。对个体而言,职业成熟度的提高,有利于其在职业领域内的竞争,有利于自我的实现,从而也有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l]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1991,36.
[21冯观富.教育、心理辅导精解.心理出版社,1993,222一223.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3.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79.
成熟的标志范文4
关键词:工程招标;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指依据工程设计文件,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编制招标文件,并通过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方式及科学的评标方法,确定工程承包合同的价格。
通过在招标文件中制定缜密的合同条款,在没有开始施工的情况下,就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承包商与外界的各个接口界面、开办项目所涉及的各项费用、每项工作的范围、计量计价的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争议和规范要求事先约定清楚,最大可能的减少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扯皮与争议,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提供依据。
1,我国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目前我国众多建筑企业在控制项目招标过程的成本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忽视工程实施前的成本控制,经常出现成本超支的情况。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往往只关注企业项目施工过程以及决算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普遍不重视项目施工前的招标、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导致企业经常出现项目成本严重超支的情况,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工程量清算混乱。 我国自2003年7月开始实行“量价分离”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然而,当前大多企业的工程量清算都存在具体工作内容模糊、缺项漏项、计算标准不统一等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招标结果不理想、承包人借机要价,最终增加企业的总成本支出。
第三,中标价格难以确定。我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标方法,建筑企业采用的评标方法一是综合评价法,二是合理低价评标法。但是,由于每个工程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和工作内容,难以形成统一的成中标价格,所以,综合评价法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价格纠纷。而合理低价评标法因为缺乏具体的实施标准,实际应用性不大。同一企业的不同项目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项目成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没有统一的评标方法,投标企业希望项目成本越低越好,而参与竞标的企业则希望中标的价格越低越好,双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断进行价格博弈,项目的中标价格一直难以确定,最终的后果是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增加很多。
第四,所编制的招标文件存在缺陷。一个项目的招标文件主要包括:邀请书、投标须知、文书格式、具体合同条款、技术参数指标、工程量清单等等。企业在招标过程前,应该编制完整的招标书,并及时、准确的向预期参与竞标的企业解释招标文件中的不明之处。我国建筑企业在编制招标文件的过程中缺乏严谨性,导致最终的招标文件或者缺乏关于违约情况的处理,或者存在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法律所规定的标准,或者出现对投标企业相应资质的规定等等。上述情况一旦出现,都将直接影响招标过程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整个工程的合理、有序的实施。
2,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相关建议
第一、重视投标单位考察工作
投标单位考察,是招标工作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要重视对单位的实地考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察组成员的培训,使之充分了解项目情况。
通过对投标单位的实地考察,对其资质等级、人员配置、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业绩优劣、财务状况、在建工程、后期服务、行业信誉等做全方位的了解和考评,可掌握拟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和合同履约能力,减少投标过程中的“串标”、“围标”、或“陪标”现象,避免“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不正常现象。
在单位考察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了解市场价格行情,知道以什么样的价格水平、请哪些专业公司来、做到什么样档次等等,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单位考察过程是双向的,是相互认识的过程,也让拟投标单位了解项目概况和资金状况,感受公司的正规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可提升其投标兴趣,给出最有诚意的报价。
通过加强对考察组的培训,使小组成员对拟招标项目的工程概况、基本商务及技术条件充分了解,筛选出适合本项目的信誉可靠、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报价合理、工期短的潜在投标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成本。
第二,确定合适的招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我国关于招标、投标管理的专门法律,该法律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招标方式有两种,一是公开招标,二是邀请招标,并且对选择这两种招标方式给出了具体条件。企业在对其某一项目中的装饰工程对外招标前,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的相关特点,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确定合适的招标形式进行招标活动。
第三,选择合法、合理的评标方法。由于国家法律规定企业在招标过程只能采取合理低价评标法或综合评分法,即使知道这两种评标方法均存在诸多缺陷,企业基于合法性的原因只能从中选择其一。实际操作过程中,若企业选择合理低价评标法来确定合同价款,可以用来弥补该方法的缺陷的应对措施有:对参与投标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预审,综合企业的资质、信誉、实力等方面的情况,优选出7至12家投标申请人成为投标人;重视需对外招标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的核算和编制工作;将经济标与技术标相结合来评审;提高评标委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以提高评审质量。
如果选择综合评分法,企业可以采取的相应应对措施有:为了尽量减少评标委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应该对投标文件所涉及的内容、文件格式、装订方法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另外,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应该一律采取隐标的方式:招标企业应该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对评标委员进行培训,可以有效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四,编制清晰、完整的招标文件。招标文件起着约束招标各方的作用,也是评标委员评标的依据之一,因此,编制一份清晰、完整的招标文件能够有力的保证整个招标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在编制招标文件的过程中,应该仔细调查项目的特点,尽可能保证上述内容清晰、合理。
(1)应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在招标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招标范围,如果招标范围确定不当,则对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现场协调、工期和质量管理等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因素,最终影响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
(2)对于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的设备、材料的功能、型号、技术要求、外观色彩应尽量详细描述,可约定一个上限价,要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必须提供样品,在业主确认后才能施工,并保留如所提供样品市场价达不到上限时,业主有相应调低价格的权利。
第五,加强合同监管,减少合同纠纷的产生。企业与中标人签订项目合同后,还应该加强合同监管,这样一旦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于预期目标偏离的现象,企业可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一来可以减少与施工方产生合同纠纷,二来可以避免出现更大的工程损失。
第六,抓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
在项目招标阶段,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标报价的依据;在项目实施阶段,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是合同实施的支付依据,工程细目和量的变化又是承包人索赔的因素。因此,工程量清单应引起标书编制人员的高度重视,工程量清单必须科学合理,内容明确,客观公正。要有充分的编制依据:必须全面了解工程图纸、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实地勘察现场情况、实际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为计算工程量打好基础,尽量减少日后工程变更。
结语
我国目前工程量清单招标中普遍存在忽视事前控制,成本超支严重、工程量清单不完善、招标文件不严密及合理中标价不易确定的问题,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英国 SMM7 体系和美国 MasterFormat 体系的,借鉴其事前控制、详细明确的原则,论证了工程项目在招标阶段加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总之,重视对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才能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总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营业利润,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燕,马莉莎.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1).
成熟的标志范文5
2、不尊重同事。同事虽然在行政上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关系,但是与他人相处,尽量要客气谦虚,不能够有一点点成就非常得意,炫耀自己的成绩。更不能因为一些琐事就在同事中间议论,颠倒是非,引起办公室氛围变得奇怪!
3、工作懒散。对待工作,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是一个认真的态度,这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在工作中的态度,也是直接影响工资的一个方面,要想在公司里面过得好,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
4、守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守时既包括平时上下班的时候,应该要准时到并且按照一些规定上下班,也包括在与一些公司的客户和用户接触的时候按约定的时间到。
5、推脱责任。犯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因为各种各种的事情都会犯错,做的不好改正以后会做的更好,但是要勇于承认,不能够出现问题以后不去反思自己,反而要把问题推给其他人!
6、言语不礼貌。在工作中,要注意说话的时候的方式和用词,对所有人都要有礼貌,说话做事要得体
7、诋毁前公司。不论是因为什么问题离开的上一家公司,都不要公开的讨论它,这样会让人感觉不可靠!
成熟的标志范文6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标准的失业与通货膨胀模型;最优合同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2-0025-04
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Kydland和Prescott(1977)以及Barro和Gordon(1983)的研究。自从新西兰于1990年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这一货币政策框架,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
(一)标准的Barro-Gordon失业与通货膨胀模型
Barro和Gordon在1983年提出失业与通货膨胀模型。他们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分析政策制定者的最优行为,解释了相机抉择会产生通货膨胀倾向的原因,从而验证了Kydland和Prescott(1977) 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会产生通货膨胀倾向的观点。鉴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为了研究的方便,他们用失业率来代表实际经济总体状况,目标函数为:
其中,失业率代表实际经济状况;参数为Phillps曲线的斜率,为研究方便,假定其为常数;
为通货膨胀预期,()为实际通货膨胀与其预期值之差。
公众根据政策制定者的最优行为形成预期,政策制定者在预期给定后,目标函数最优化要求均衡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但是,均衡的通货膨胀率有可能大于通货膨胀目标,这就形成了通货膨胀倾向。他们通过长期均衡分析对央行的名誉(可信性)均衡进行了研究,发现博弈范围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完全等造成了央行名誉的破坏。
虽然以物价稳定(即低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唯一最终目标在最近一二十年才开始流行,但是物价稳定一直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通货膨胀倾向的提出为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下通货膨胀倾向问题的存在为规则政策的使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Barro和Gordon的最大贡献在于为通货膨胀目标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开创了通货膨胀目标化理论的先河,相机抉择会产生通货膨胀倾向的观点使通货膨胀目标化发展成一种货币政策规则,并最终成为一种货币政策框架。另外他们提出的政府名誉(可信性)问题有利于通货膨胀目标化政策的确立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该理论的政策可操作性,这对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以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Carl E.Walsh的最优合同模型
在Kydland、 Prescott、Barro和Gordon之后,经济学家就开始研究如何消除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下的通货膨胀倾向。虽然Kydland和Prescott已经提出可以通过规则政策的建立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大部分经济学家仍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央行激励问题。在大部分国家,公众选择政府,政府选择央行行长,这就形成一个复合的委托问题。这是个包括众多委托人(即经济中的个体)和一个人(即央行行长)的激励问题。由于委托人众多,很难统一意见并指出人的目标函数。至于激励的手段,可以通过立法制订一个目标规则,在央行没有实现目标时就对其进行惩罚,这样的央行制度结构以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可以看成央行和政府之间的合同。政府通过这个合同对央行进行激励。最优合同的确定正是委托关系分析的问题。央行的制度设计可以影响其面临的激励。比如,央行政策决策委员会成员的委任和连任、定期向公众公告的要求的存在与否、决定央行运作资金的预算程序和法定政策目标的存在等制度规定都可以影响央行面临的激励。另外,Rogoff(1985)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央行预算和将央行行长的收入与经济状况相联系激励央行的通货膨胀选择。
Walsh(1995)通过采用委托模型,构建了央行和政府之间的合同,解决了最优合同的确立问题。政府可以构建一个合同,促使央行能够对自己面临的激励进行反映,在货币政策框架中,央行的制度设计可以影响它在货币政策中面临的激励,比如,央行的激励可能是央行行长的聘任和解雇、央行行长的收入或央行的预算。Walsh(1995)还证明央行和政府之间的最优合同可以消除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倾向,这样一个合同可以被解释为通货膨胀目标法的政策规则。
假定社会福利损失是由通货膨胀率 和实际产出对其目标水平的偏离形成的,即:
其中, 是社会福利损失,为通货膨胀,为实际产出, 则是目标产出。政府的目标就是最小化社会福利损失。因为关心的是央行和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而不是公众和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所以上式是政府偏好和社会偏好的共同反映。
Walsh(1995)还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对最优合同的影响。当央行拥有预测总供给冲击的私人信息,而政府只能观察到反映央行行为和控制误差的广义货币总量,并且央行可通过影响经济的备选方案选择,以控制相应的信号输出时,最优合同就可能实现。在各种情形下,合同均可以在消除通货膨胀倾向的同时对冲击作出最优反映。
(三)Lars E.O. Svensson 的目标规则模型
Svensson(1999)从货币政策规则的角度讨论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给出了货币政策规则的总体概念框架,并界定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特征。Svensson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区别了工具规则和目标规则的差别。他认为存在两种货币政策规则:工具规则和目标规则。工具规则是一个指导货币当局选择货币政策的特定反应函数。Taylor规则是工具规则的典型例子。他认为之前的货币政策规则大都属于工具规则,而且,工具规则在实施时不存在央行必须遵循的承诺机制。相反,目标规则提供了潜在的承诺机制,需要一定意义上的对于特定损失函数的承诺,而工具决策仍然是相机抉择的。
Svensson将目标规则定义为包含目标变量的方程或方程组。它包含一个目标变量、一个目标水平和相关的最小化的损失函数。例如连续的损失函数:
其中,是t期的实际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目标,是产出缺口, 是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相对权重。如果 ,只包含通货膨胀,损失函数被称为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当时,产出缺口介入,损失函数被称为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总体上,大部分通货膨胀目标制是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
Svensson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之所以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倾向是因为它有一个要求央行实现其通货膨胀目标的较强的约束系统,即高度的透明度和明确的责任。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通过指定央行的产出目标等同于实际产出水平来解决通货膨胀倾向问题。
(四)Ben S.Bernanke,Fredric S.Mishkin与Mer-
-vyn King等人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贡献
与Svensson将通货膨胀目标制视为货币政策规则不同的是,Bernanke和Mishkin(1997)与King(2003)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化实际上不是一种规则,而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个具有高度透明度和责任的、非常灵活的货币政策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即使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实现。这个框架至少有两个作用:提高了政策制定者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规律和责任。他们还指出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两个功能:增强央行和政府的沟通及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
他们认为将通货膨胀目标制视为一种工具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就技术水平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不能够作为一种政策工具,这是因为通货膨胀目标制没有为央行提供一种简单的可操作的转换工具,而是要求央行使用经济模型决定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行为,与简单政策规则不同的是,通货膨胀目标制不需要央行忽略关于其目标实现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包含相当程度的相机抉择政策,在中长期通货膨胀目标的总体约束中,事实上央行可以对失业率、汇率等其他短期指标进行反映。
Vegh(2001)认为在有粘性通货膨胀的封闭经济模型中,货币增长率规则、利率规则和通货膨胀目标制传递了同样的结果。而Bernanke和Mishkin(1997)与King(2003)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与货币增长规则和利率规则不同。Vegh(2001)研究表明:在工具规则、货币政策规则和通货膨胀目标制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许多政策工具均可以用于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其中主要的政策工具是短期利率。事实上,明确的与潜在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通过为影响目标而设计的利率规则实现的。例如,美国联邦储蓄委员会是通过调整联邦基金率而执行货币政策的。当利率超过明确的或暗示的通货膨胀目标时,联邦通过提高联邦基金率来紧缩货币政策。如果央行同时公布降低通货膨胀目标和调高名义利率,货币增长率就会响应较高的名义利率而外生地降低。或者说,通货膨胀目标可以通过改变货币增长率以调整利率而实现。因此,这三种货币规则作为货币政策是基本相当的。
二、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
(一)影响一国通货膨胀目标制决策的因素
Yifan Hu(2003)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采用对数回归的方法对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决策的因素做了实证检验,分析了影响一国通货膨胀目标制决策的因素。数据范围包含了1980-2000年20年间,遍布OECD、东欧、拉美、亚洲和非洲的66个国家,其中22个国家是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广泛的数据范围有利于更好地评估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和没有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绩效。
Yifan Hu收集了21个变量的数据,其中9个是关于经济条件或绩效(C)的,8个是关于经济结构 (E)的,3个是关于经济制度(I)的,还包括一个关于非燃料商品价格的变量,用于衡量非燃料商品价格的年度变化。9个代表一国经济绩效的经济条件变量是:实际GDP增长及其易变性、实际GDP缺口、名义和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及其易变性、外汇压力和M2增长。8个经济结构变量是: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易变性、财政状况、经常账户状况、贸易开放度、贸易项目(TOT) 易变性、外债和金融深度。3个经济制度变量是:是否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央行是否自治以及一国是否拥有浮动汇率制度。
回归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证经验是有价值和令人鼓舞的。回归中的大部分变量与预期的符号一致,此外,许多经济条件、结构和制度变量与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否正相关。
GDP增长和实际利率与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否的相关性非常强。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确实可以提高总体的经济表现,提高GDP增长和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与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否负相关。当局在低通货膨胀率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是由于对可信性的担心。因为担心失去公众可信性,央行有可能在低通货膨胀率时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这使得通货膨胀目标更容易完成。
健全的财政状况在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时对当局有利。实际GDP增长和GDP缺口与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与否负相关。
(二)支持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国家在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后,通货膨胀率都迅速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总体表现稍差。Mishkin(2000)强调通货膨胀目标制已经逐渐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货币政策框架,而且被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包括智利、巴西、捷克共和国、波兰和南非。
Clarida,Gali和Gertler(1998)分析了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他们证明G3①自1979年就在追求潜在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且受到德国货币政策的严重影响。Mishkin和Posen(1997)对最早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发达国家――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货币政策框架和实践经验作了详尽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成功地帮助这三个国家维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Mishkin和Hebbel(2001)回顾总结了通货膨胀目标制10年的历程,将二十世纪90年代实行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18个国家与9个其他工业化国家进行了比较,肯定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效果,并通过回归估计得出与通货膨胀目标制相关的变量,分析了各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程度。
Roger和Stone(2005)对15年来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和未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通货膨胀表现进行了比较,认为大多数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成功地使实际通货膨胀趋近于目标通货膨胀率。
IMF(2005)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了13个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和22个非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在降低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同时还能逆转长期存在的通货膨胀惯性和降低物价的波动性。
Corbo和Hebbel(2001)从一个广阔的视角分析了拉美5国运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验和结果。他们发现这些国家在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后通货膨胀率均大幅降低,其中运用时间最长的智利的实践经验是非常成功的,通货膨胀率已达到一种长期均衡的低水平2―4%,巴西基本维持在6―8%,Bernanke(2005)甚至认为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标志着拉丁美洲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三)反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证研究
Cecchetti和Ehrmann(1999)对23个国家的研究表明,二十世纪通货膨胀厌恶提高了,但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二十世纪90年代的作用不大。
Ball和Sheridan(2003)调整了OECD国家内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宏观经济表现,他们比较了二十世纪90年代初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7个国家和没有采用的13个国家。模型开始于一个包括从1960-2002年OECD大部分国家的各种经济指示器的数据组。之后,他们考虑下面的两个计量特征。
其中,是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后的 变量,
是采用前的 变量,如果一国采取名义通货膨胀目标,其效用值用虚拟变量表示, 和是误差项。
Ball和Sheridan认为没有明显证据表明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提高经济绩效。两组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都下降了。为了检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否影响产出增长,Ball和Sheridan检验了实际产出增长的均值和标准差。在一些国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之后,平均产出增加了,并且在没有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也稍微上升了。随着向均值回归的控制,对产出增长的效应不太显著,显然,这个结果并不支持通货膨胀目标制。
Fraga,Goldfajn和Minella(2003)给出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一些事实,包括两类国家的货币政策管理和绩效的统计比较;用小的开放经济的理论模型模拟了冲击和通货膨胀目标改变的影响;给出了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易变性的解释,分析了巨大的外部冲击的影响、建立可信性和降低通货膨胀水平的挑战以及财政控制和金融控制问题,最后解释了如何处理实际经济冲击。
MSH(2006)通过估计泰勒曲线构造有效性边界,对各种货币政策战略对宏观经济绩效的贡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和非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经济绩效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经济冲击的不同(64.4%),其次才是政策效率(35.6%)。
三、总结性评论
自Kydland和Prescott(1977)与Barro和Gordon(1983)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开创性研究开始,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发展,主要包括积极的、逆经济周期货币政策理论趋于衰落;通货膨胀与产出(或失业)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观点被广泛接受,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预先承诺的价值的理论讨论;低通货膨胀可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随着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增多,实证研究资料日渐丰富,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且大部分研究结果都是支持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当然这还远不能排除人们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疑虑,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和具体实施。
注:
①G3代表德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
参考文献:
[1]Ball,L. and Sheridan,N.,“Does Inflation Targe-
ting Matt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9577,March 2003.
[2]Barro,R.J. and Gorden,D. B.,Rules,“Discretion and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2(1) 101-122,July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