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一、联系社会热点构思法

好作文的一个要求就是内容要新颖富有时代气息。广大学生在构思作文时,如能根据文题需要将文题与社会热门话题、新闻时事、国家政策等结合起来,反映出社会中的某一现象,宣扬某一好人、好事或赞扬国家某一政策,这样一来既能提升文章的高度又能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如:以“我拥有 ”为题的半命题作文,一学生由于长时间关注新闻时事,于是迅速立意,拟题为“我拥有满腔统一的梦”。这构思避开了一般性的选材,选择了“统一的梦”这一内容来写。作者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写出了祖国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华民族的大义与浩气,同时又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满腔爱国热情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名言警句启迪

名言警句往往蕴含着人生哲理,它们是智慧的结晶。

同学们可根据文题需要结合与话题相关的名言警句来构思,并以事例佐证,结尾亦可用该名言警句点睛,这样的文章必能出采。如:文题为“生活因 而精彩”的作文,一同学立意构思为“生活因细节而精彩”,其构思源于汪中求的一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随即作者以议论文的体裁阐述了细节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如此一来文章就多了一些哲理意味,亦加深了文章的深度。

三、话题开动思绪

作文题目往往都有着社会需要倡导的某种风气、要反映的某些社会热点,蕴涵着某种人生哲理及需要倡导的人文精神。同学们在作文面前思路堵塞时,不妨思索一下自己平时所写过的话题并将其结合起来构思,这样也能写出靓丽的作文来。

如:一道话题为“我的春天”的作文,初看该题觉得写作内容较少,范围较窄,但一同学结合了自己以往写过的话题,如挫折、奋斗、理想等来进行构思,写出了自己在经历挫折之后,并没有放弃,依靠怀揣着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天。因此,我建议各位同学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将自己平时所见的话题作一个整理,分类写在笔记本上,写作文时拿出来看一下,亦能对自己在写作构思上有所帮助。

四、渗透学科学习

知识不是单一的,各学科亦不是孤立存在的。数、理、化等学科中的一些公式同样蕴含着人生哲理,历史、政治学科中的许多典故正适用于作文中许多理论。如辩论法亦可用于写作构思,活用该法会使人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如:一道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其中一同学以“幸福的数学之家”为题,然后将全文分为三个片段,以正比例——反比例、循环不等式、直线函数y=kx三个公式为小标题,随后举了生活实例。其中一个板块便是讲作者小时候在饭桌上用最小的碗,妈妈用中碗,爸爸用大海碗。因为当时“我”的年龄最小,妈妈比爸爸小几岁,爸爸年龄最大,每个人的年龄与各自的饭碗大小成正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壮了,饭量增大了。爸爸的大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中最小的碗,而“我”呢,却换用了家中最大的碗。这时一家三口的年龄与饭碗的大小形成了反比例。在片断结尾,作者画龙点睛地写到生老病死,新陈代谢,一代传一代,看到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个版块,是循环不等式,作者写到爸爸管“我”,“我”管妈妈,妈妈管爸爸,成了一个循环不等式。描写叙述后,在结尾画龙点睛: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会受到外来的制约,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

五、比喻拓展思路

实题虚构思,虚题实构思。有些文题看起来很实,但实话实说很难见效,那就得从虚处着眼,用比喻手法来构思,即话题为喻体,在前面加上本体和比喻词,而本体就是要写的主要内容。例如:以“路”为话题的作文,一学生构思为“父爱如路”,内容即是点出父亲用爱伴“我”一路成长,如此一来思路就打开了。有些话题较虚,那亦可从实处用比喻法来构思,这时话题可为本体,喻体就是实物,通过涉及该实物来畅谈话题。例如:以“理想”为话题的作文,一同学用比喻法来构思,拟题为“理想如灯”,然后通过事例点出尽管自己身处逆境,前景昏暗,但自己在理想指引下必能迎来光明。因此,运用比喻法来构思作文,既拓展了思路,又能使文题亲切新颖。

六、反向立意构思

作文还倡导立意新颖。同学们要想文风新颖不妨学一下反向立意构思法。运用此法讲究求异思维,即同一个话题避开大众化的构思和立意方式,讲究另辟蹊径,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这样做往往能有新颖独到的发现。但前提是该主题能得到大众认可,创新必须建立在思路正确、内容健康的基础上。

如:《送“炭”不必到雪时》,平时就应关心他人;《不知足者常乐》,谈奋斗;《人生应该做点错事》,谈错误是成功的先导;《坚持到底未必胜利》,谈方法的重要性。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一、 注意抓住细节描写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对细节一定不陌生,一个不易察觉的小动作、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眼神、嘴角的轻轻一撇、一句淡淡的话语……都流露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对文学作品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例如朱自清《冬天》中对“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豆腐的描写,父亲“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夹豆腐的情景。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以目传神”的艺术境界。我们应从感受最真切处选材。细细回想,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感染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柳树枝头绽出的第一叶新绿让我们兴奋,中秋的那轮金黄的圆月让我们浮想联翩,突然发现奶奶脸上如盛开的皱纹是那么亲切……这些作为文章的材料是多么切实而又感人呀,有些同学写文章总是写不长,只好写一些空洞的语句凑字数,其实只要学会写细节,文章只愁写不短,而不愁写不长。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

在高一入学时的写作课上我指导同学在军训日记中如何抓细节:例如晒伤后用清凉的黄瓜为室友敷脸写友情;行李包里掉出的妈妈偷偷放进的饼干写亲情 ;狗尾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女孩子嬉戏,女生不理会草的骚扰,她们揪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都摇晃着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她们把一大把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子悄悄放到黑脸教官的牙缸里,用它替代了鲜花,温馨而又神圣,因为这世上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来替代草了。班上同学以前写亲情总是不感人,空洞,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同学们开始像艺术家一样观察生活,捕捉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精彩细节,大多数同学作文中能成功运用细节描写,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而且真切,细致,生动。

二、 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

就是指学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学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不少文章之所以得分很低,除了立意之外,大多是因为缺少文化的成分,犯了文化缺失或文化幼稚病,给人一种苍白无力,胡编乱造的感觉。而优秀作文则打上了鲜明的文化烙印。打开《高考满分考试作文》,李白,杜甫,坡,陆游,文天祥,项羽,屈原,范仲淹,伯牙,子期,李世民,,但丁,歌德,尼采,叔本华,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牛顿,比尔盖茨,马雅可夫斯基,鲁迅,钱钟书……《赤壁赋》,《前赤壁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韩非子》,《孟子》,《论语》,《生命论》,《乱世佳人》,《巴黎圣母院》……我们好像在好像在文化的河流中遨游,眼里看的,心中想的,口中读的,全是文化,有中有外,兼顾文史,包罗古今,并蓄科艺。高中学子,十年寒窗,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全方位地展示我们的学识和素养。当然,这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语自华。

为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同学文化知识的拓展,例如给高一同学介绍艺术文化方面的目录;在作文主题活动中加一点文化味精等。由于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以前写文章比较幼稚的同学也能文采飞扬了。

三、 思维要放开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给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灵感。“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于思路的正确”(叶圣陶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注重学生的联想、想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提高。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看到每一个作文话题我都会用接龙式回答在班上“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例如以“欣赏”为话题可建立多层链接点:以欣赏的对象分――欣赏自然,欣赏艺术,欣赏生活,欣赏自己;(实虚)从实立意:欣赏山水风物,欣赏楼台亭榭,欣赏诗词歌赋,欣赏渔歌村笛;从虚立意:欣赏激情,欣赏闲适,欣赏过去,欣赏未来,欣赏创造。如以“欣赏”为话题可有以下观点:

1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懂得生活,就看你对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耍”。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2 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冲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面对现代传媒带给人们的声色之娱和潮水般的信息,人们的欣赏能力似乎萎缩了,人们已无暇或无心去独自地慢慢欣赏。

3 在欣赏的尽头,便是联想或感悟,而这种理性之光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的,不仅有一种“理趣”,还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并易于接受,与那些纯粹由概念逻辑、演绎推理生成的所谓“道理”大异其趣。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漫画型,漫画材料一般都属于比喻型,在表达主旨的方式方法上类似于寓言。它往往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反映事实、表明道理,漫画的主题,有贬斥意义的居多。写作时,应把它还原成现实,而不应就画论画。当然,漫画一方面比文字材料更直观形象,另一方面则由于夸张而使讽刺意蕴的含义更复杂,更不容易把握,不过从总体上看,漫画作文与供文字材料作文在写作思路、行文结构上基本一致。从思路上说,只有先从所供材料(或漫画)的蕴涵谈起,引发现实社会的种种景象,才可以减少离题的危险,但如果一味缠绕于所供的内容着笔,又会陷于“就事论事”,难以充分展示出写作水平。

一.解读漫画

1、读懂画意画旨。只有读懂了画意,明确了画旨,才不至于偏离题意。

如何读懂漫画呢?首先,要阅读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其次,要看清漫画的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再次,要品位漫画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最后,要揣摩漫画的夸张之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读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2、抓住形象特征,展开联想和想像,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作者的用意。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二.按图索旨

1、联想引申。根据观察、分析结果,确认漫画的主题思想。就是由此及彼地联想与引申,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联想到生活中另一层新的内容。这里必须运用联想的法宝,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结合画旨和作者的用意,确立文章的观点或主题。

2、定点明旨。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以漫画为话题的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能发挥作者的特长。但由于自由度扩大了,也容易产生杂乱无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的毛病,所以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做到内容集中,文体特点鲜明。

三.漫画作文审题的常见失误

一般漫画作文的审题时候容易出现失误,这会导致写作时偏题甚至离题,得不到高分。现在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几条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1、观察漫画不仔细,不能准确抓住画面的主体。没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把握看仔细,特别是没有将漫画旁的标题联系起来审察。

2、不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把握好漫画作者的作意。如上述漫画的用意理解为讽刺图中母亲,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大谈无教育的失败,那就是南辕北辙了。

3、要以画面为根据,要“从画面的实际出发”。要有一定的广度浓度,又切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

4、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审题,不停留在漫画本身,不能就漫画写漫画,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现象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或社会的规则或哲理。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方法,探究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中很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教授,但收效甚微。怎样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写作教学更为切实可行,一直困扰着我。经过不断地尝试,我觉得作文教学可以落实两点任务,一为立意:大处着眼,二是行文:小处落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写作,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写作的要领,以此更为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从容应对作文写作的考察。

一、大处着眼:

作文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立意,这是文章的根本,也是作文评价时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常说意在笔先,立意的确立直接影响后面的行文。在评价作文时慢慢发现,立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作文的档次。在同样准确的立意之下,深刻的文章会更亮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立意时,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深刻。尽量放远眼光,加深文章的内涵。

如:作文材料: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是很有有意味的两个词,没有格拉丹东冰峰孕育的第一滴水,就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浩荡千里;没有体积数倍于树冠的发达根系所提供的水分营养,就没有大树的高可参天,浓荫蔽日……

根,有的有形,有的无形……

有根的,又岂止是树……

请以“根”为话题作文。

在立意时指导学生尽量的深入考虑,有个人上升及国家,如中华民族的根,民族文化的根,尽量避免父母是自己的根,在立意时放远眼光,定会收获不一样的天堂。

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于2005年11月11日晚,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五个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燕子”为创作原型,按照“北京欢迎你”的谐音被亲切地叫做“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中国福娃”,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奥运吉祥物,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为使吉祥物体现举办国的风土人情,人们在设计上很是讲究创意,力求出新。其实,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在很多的方面都讲究与众不同,讲究匠心独运,请以“特色”为话题作文。

在立意时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父爱、母爱,上升为国家、民族、思想、文化,拓展特色的内涵,让学生的起跑,有一个较高的基础,以此提升文章的档次。

二、小处落笔:

高度达到以后,在行文的阐述时,要注重细节的设计,小到一字、一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求学生每次的作文都要做到精雕细刻,以此追求作文展现时的尽善尽美,而不要因小失大。

1、表明观点:

作文写作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看法,所以观点的阐述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要时刻地提醒学生,在作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将其放在开头较为醒目的地方。让看文章的人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此信息。

如“特色”话题

蒙古包,轱辘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也确实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但是,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奏出了一方的风情,演绎着和谐多姿的中华文化。

——张甜《多方特色》

再如“我心有主”话题

孤山、小道,一位盲僧在向一位老人问路:“那座罗刹宝寺在哪儿?”老人答道:“翻过两座山就是。”见盲僧毅然前行,老人不禁担心道:“长老双目失明,怎么能翻山越岭?”盲僧头也不回,从容抛下四字:“心中有道。”

——高圣益《我心有主》

2、联系话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见此种情况,文章写的如行云流水,单从文章来讲属于上品,但却背离了作文题目,只能按照跑题处理,十分可惜地将其列入下等。这也是在作文中常常困惑学生的难题,怎样让学生避免跑题的失误,让其作文能扣紧话题,这同样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我发现,跑题的文章在具体的写作中,没有联系话题,完全脱离话题本身行文。所以在作文指导中,特别是行文中,我提醒学生要联系话题,话题和命题作文的关键字要在作文中,反复的提及,如“特色”为话题作文时,“特色”二字在作文中要不断出现;材料作文时,在行文时,要转述材料,以期扣紧材料本身。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在写作中时常的联系作文本身,不管文章怎样的天马行空,但主线是紧紧围绕话题本身。如同散文的要求:形散而神聚。

3、内容充实:

在作文内容部分,我们常常形象的将其称为猪肚,可见内容写作时要做到充实,在写作时不能一味抒情,要适当的运用材料,以此拓展文章的内容。但是实际的写作中却是,要不就一味大谈自己的感触,空洞无物;要不就运用万能材料,不管什么样的作文题目,都是那几个人,常见的是李白、杜甫、陶渊明,一会而都讲“风度”,一会儿有具有“破碎的美丽”,让人看后大跌眼镜。以此反思作文写作,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并且为此不断积累,以期材料的新颖、独特。

如“特色”话题中

可用材料为:

季羡林:“没有灵感,就没有写东西的愿望,也写不出。但非要动笔,则写出的东西是味同嚼蜡,满篇八股。”——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

阮籍、嵇康个性的张扬,行为的狂放不羁——个性人生

唐伯虎《骑驴思归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毕加索的几何画派——艺术解读人生

城市布局——地域特色

较为新颖材料有:

法国人对法语地捍卫,中国宾馆中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民族特色消逝

阳光的特色——诗意地栖息

4、条理清晰:

课标中提出作文要“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经典的作品,不论是长篇巨著,还是单篇的文章,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让人在读完之后,能获知其内容的大概。 如经典作品《史记》其内容的设置以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为框架,设计到单篇都有一明晰的思路,如《廉颇与蔺相如》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因此在作文中要指导学生写作时,意在笔先,写作之前要有宏观意识,先确立写作的框架,设计好写作的思路,为此可以让学生列出写作的提纲。在作文讲评将其作为内容之一,将较为优秀的文章,在讲评时大家研读其文本的条理,然后可让学生在修改时,重新审视自己文章的条理,看其是否符合要求,在对比中更能凸显不足,这样更易于日后作文时文章的条理性的设置。

如“破碎的美丽”话题中的提纲:

开头:化用诗句,点明观点

内容:刘禹锡、海子、曹雪芹

结尾:照应开头,重申观点

5、书写规范:

写作中你立意再深刻,内容再充实,条理再清晰,都要依靠于文字之上,所以我们要注意规范书写,给看的人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的作文处处体现其用心的良苦。我觉得规范书写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字迹清晰,很多时候在作文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写得字看不清,有时是因字太小,缩为一团;有时是太潦草,龙飞凤舞,因此影响了作文的效果,所以要求学生写作时,用楷书,做到横平竖直;字的大小要适中,首先让人能看清,这是最根本的。

第二,书写整齐,作文时有特定的方格作文纸,在书写时让学生不要出格,尽量在作文方格之内。有时候会发现,很多写字很好的学生,一到作文纸上,因其豪放的特点,不能规范于作文格之内,让人看时感觉很凌乱,因此要注意整齐的书写,让人看时更为舒服。

第三,卷面整洁,记得小学时,老师将乱涂乱改的字迹,展示给我们看,一个个的黑点特别的显眼,老师形象的将其喻为黑豆。现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的文章还这样,碰到写作时的错误,要不就黑点不断(涂黑),要不就白条连篇(涂改液),甚至有同学用透明胶连作文纸一起粘烂,还有学生作文纸上字迹颜色不断地变换,这些情况的出现,让整个的卷面太过凌乱,这样直接影响了作文的整体效果。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一、发掘有价值的“小事”

如写以“爱”为话题的文章。一个学生写他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真是一件地地道道的生活小事!细节、语言、动作描写都十分到位,但是只能给及格分。为什么?价值太小!就这件事本身而言,当然自有其社会价值,可小学生写写还可以,但作为中学生,还对“扶老奶奶过马路”“我住医院”“辅导我”之类的“生活”乐此不疲,结果可想而知。

今年济南中考题目是《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一位考生这样构思:下雪了,为怎么回家担心;妈妈来接,为妈妈担心;看到妈妈,想起了龙应台的名言――做妈妈的总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在纷乱的人群中照样能无比准确地看到自己孩子的背影……这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让我们感觉真实和细腻。有了这些心理描写,心怀感恩的考生,才能让妈妈在校门口迎接的画面永远定格,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妈妈”的内涵。

二、联系实际,挖掘闪光点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但它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对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深入开掘,就能从具体的人事景物概括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一考生以《听,真美》为题,写爸爸妈妈的斗嘴声是天底下最美的声音。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爸爸妈妈爱拌嘴写起,然后选取生活中的两三件小事,最后悟出“斗嘴中藏着爱”的主题;另一个考生则写聆听指责声,正义之声真美。他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毒奶粉、毒大米、毒豆芽等食品安全问题,编写故事,聆听指责声中深藏的公正之音,呼吁大家都要敢于维护正义。

三、刻画细节,见微知著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要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如陕西一考生在《热情,让青春灿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豆大的雨滴不断地捶打在我(注:指地丁草)的身上,我柔弱的身子骨经受不住这摧残,一下子便被打折了。”在这句话中,“豆大”“捶打”“柔弱”等词语运用得极为传神,特别是“捶打”跟“柔弱”相对,突出了遭遇的悲惨。

四、合理想象,提升档次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

一、作文课导语要别具匠心

作文课导语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如果不能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兴趣索然,提不起精神,写了也只是为了应付了事,为了完成任务而已。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做到“一石激起千浪花”,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之中。

首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现在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无怪乎两个原因:一,对自已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即不知道该写什么;二,发现有东西可写,不知怎样能写好。没有想过“写作就是说话”的问题。如“以亲情为话题作文”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今天吃早餐了吗?”“吃了”,“那么是谁做的?”“是妈妈。”“妈妈爱你吗?”“爱。”“怎么爱?”学生回答平时妈妈为自己做的事。“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来写一写亲情写一写妈妈的爱。”这样的导语使学生觉得没有压力。觉得作文不难,要写的就在身边,这正是顺应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理,营造一个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用诗词或输入信息等为导语,触动学生的心弦或发掘学生的创作源泉,比如写母亲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回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从而导入作文,运用人的情感可激规律,让学生产生共鸣,很快进入回忆母亲的情感中,进入写作状态。也可以介绍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而更好的体会作文题目的含义,进而快速整理自己的思维进行写作。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导语的设计上真应该下一番苦心。要多方启发、诱导他们开启记忆的闸门,激起要表达自己心理的强烈愿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围绕文题广泛寻觅头脑里贮存的信息,让他们要写。由此可见导语不可小视。

二、启发内在需求,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习作方法,炼就写作本领,启动学生内在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激起学生创新的动机和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的机会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学生一起审题,搜集资料,研究写作方案,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选择激励性的语言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是客体,学生才是主体。客体担负着调动和保护主体写作积极性的作用。比如这样一个文题:“以‘1’为话题”作文,题目一出学生一下子就楞住了,这能写成什么呢?这时老师可适时的启发。“‘1’是什么?”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有说是自然数,有说是最少的数量等等。这时我说“‘1’是笔直站立的人,‘1’是起跑线,‘1’是第一个台阶。”学生一下就有了思路,开始构思自己的作文,这次作文很成功。有写:做人要正直的;有写做人要有脊梁的;有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有写做事要从第一步开始的。写作要驱动学生的潜能,启发内在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全面发展思维品质

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可拿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去构思。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的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取细节知识为其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这正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有所思才能有所得,许多重大的难题不就是在人们的苦思冥想中被解决的吗?

思维是多角度的,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要发展学生全面思维的品质,包括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来发展学生全面思维的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既有一定的深刻性、广泛性,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四、设立口头作文,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上一篇竞选宣言

下一篇爱情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