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寡头竞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寡头竞争范文1
市场规模:网页搜索请求量规模步入稳定增长期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页搜索请求量规模为2033.8亿次,年同比增长35.7%。对比历史同期增长情况发现,2008年中国网页搜索请求量规模年同比增长64.4%,2009年增速有所放缓。
艾瑞咨询分析,一方面,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搜索服务普及水平已相对成熟,网页搜索请求量规模在较高基数上的稳定增长具备一定必然性(美国2009年12月搜索请求量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22.0%);另一方面,输入法技能是网民产生搜索请求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国网民规模迅速增长,新增网民中初级网民占比较高,从而拉低了网页搜索请求量的增速。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和初级网民的不断成熟,中国网页搜索请求量将再次出现高速增长。
展望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发展,艾瑞咨询认为,该市场将进入深入调整的关键时期,以提升发展质量为核心,完成商业价值及商业模式的调整。至2010年年底,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将完成调整期,进入成熟期,行业发展将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
竞争现状:双寡头特征依然显著
数据显示,2009年百度和谷歌的网页搜索请求量份额之和达94.9%,相比2008年二者份额之和增长了1个百分点,其中百度网页搜索请求量份额增长2.8个百分点,二者领先优势依然显著。在其他运营商方面,微软Bing(必应)及腾讯SOSO的进入,为逐渐稳定的搜索引擎市场注入了新的竞争元素。
寡头竞争范文2
1.市场结构分析。(1)集中度。巧克力行业中最大的四家生产厂家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处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根据市场结构理论,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几家企业所做出的决定,对整个市场都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任何一家企业的销售都取决于自己的价格和其他企业的价格。(2)进入壁垒。从生产方面看,建立小型巧克力加工企业投资少见效快。随着消费者需求水平的提高,口味的多样化,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引进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壁垒有逐渐加高的趋势。从销售方面看,售渠道被少数几家强势企业垄断。超市、专营店,“名牌”商品均被摆在显要位置。如果想在现有市场有所作为,新进入的企业将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行业的进入壁垒将会逐渐加高。(3)产品差异化。国产巧克力存在很多问题如品牌少、口味单一;巧克力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等,在整体印象上始终无法摆脱品质口感不尽如人意、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的尴尬处境。国外著名巧克力生产商明显占据了整个巧克力市场的优势局面,它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打科技、文化牌,并且着重强调产品的优秀品质与独特口感。
目前国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可分成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以德芙、吉百利、好时、费列罗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占领了高档巧克力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第二阵营是以金帝、恺撒威登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主导中档巧克力市场;第三阵营是以申丰、金丝猴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占据了低档巧克力市场的主要份额。数据显示,在巧克力糖果市场,高端产品拥有70%的市场份额,其中国际品牌占据绝对优势,中低端产品只有30%的份额。
2.市场行为分析。(1)价格策略。巧克力市场的产品高低档次不同,价格差十分明显。高档市场主要以国外品牌为主,如吉百利、德芙、费列罗;国内的地方性企业主要面向中低档市场。国内品牌“金帝”还推出一款178元的精品套装礼盒(内含1瓶红酒2盒巧克力),可谓高端市场利润诱人。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地方性品牌巧克力价格偏低。(2)产品定位策略。产品定位主题化、功能化、个性化趋势更加明显。巧克力企业纷纷通过主题化的概念来突出其产品的与众不同,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形成一个独特而清晰的定位。巧克力之战从产品定位之始已经开始了交锋。其创新的定位点有健康、营养、功能、口味和外观。可以说,产品主题化已是大势所趋,即未来的巧克力将往功能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3)广告策略。巧克力市场在大中城市的竞争愈演愈烈,广告投入一掷千金。金丝猴在2003年中支出了2500万元的广告宣传费用,覆盖央视一套、二套、三套、六套,还不包括其在重点销售区域的地方电视台及纸媒体上所投放的广告费。电视广告正成为强势巧克力企业最重要的促销手段,这也是一些中小企业可望而不可及。(4)终端渠道策略。为了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巧克力企业加大市场开发和网络编制力度。细分销售区域,在大型商场开设专柜和店中店,与各大著名超市联手经营,还开设了专卖店。
二、本土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寡头竞争范文3
关键词:寡头竞争;中间产品;转移定价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62-01
一、寡头竞争中间产品市场转移定价的概念
寡头竞争指的是在行业里面有少数几家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属于不完全竞争的范畴。他们在市场价格方面有很强的话语权,致使寡头跟寡头之间除了相互竞争,还相互依存,因为任何一个寡头价格的变动都足以影响其它寡头的定价策略。中间产品就是介于原材料和最终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之间产品。比如说衣服,棉花是原材料,制出得线和布就是中间产品,做出的衣服就是最终产品。转移定价,就是指集团公司内部确定的交易价格,伴随着分权管理模式而产生,牵涉到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转移。
总体来说,寡头竞争中间产品市场转移定价就是指在寡头市场下寡头公司内部制定中间产品纵向交易的转移价格。这个价格不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而是由寡头公司根据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以及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确定的。
二、寡头竞争中间产品市场转移定价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有两种,硬性的和软性的。硬性的是指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这是定价的基准线,产品的转移价格不可能偏离成本太多。软性条件就是公司的战略、管理模式、规模以及奖励机制等。战略方面,主要看公司是纵向发展还是横向发展。如果是纵向,比较注重最终产品,那么中间价位可能就偏低。管理模式方面,主要看公司的集中度,集中度较高的企业母公司的调控力度大于子公司,利润也会更多地留在母公司。而且,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对称程度也会影响到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规模方面,就是看上游中间产品的产量以及下游的需求量,如果不是刚好匹配,就要牵涉到外部市场,影响内部定价。奖励机制方面,要实现总体利润最大,在定价的时候,就有可能损失小部分部门的利益。要保证定价策略的实施,要看是否有良好奖励机制确保这些部门支持定价策略。
(二)外部市场因素
影响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的外部因素主要有行业特征、中间产品的外部市场价格、对手的竞争策略、税率等,如果是跨国集团,还会牵涉到汇率、交易风险、国家政策之类。在寡头竞争的条件下,对手的竞争策略是寡头必须考虑的一件事,因为对手的每个举动都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理念或者习惯,从而影响总体需求。而根据经济学理论,在企业供给还来不及变动的情况下,需求是决定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我国的市场特征也决定了国家政策以及税率对跨地区的集团公司利润分配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三、寡头竞争中间产品市场的转移定价策略
寡头竞争中间产品市场的转移定价目前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成本加价”基础来定价,另一种是市场基础定价法。而在内部执行的时候,又分统一定价和差别定价。
“成本加价”指的是以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为基础,再加以一定的利润外经营目标。采用“成本加价”还是市场基础定价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中间产品在外部市场的可获得性,或者集团内上游公司的中间产品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度。如果集团内的中间产品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则采用“成本加价”的方式。如果外部市场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很大,那么更多则采用市场基础定价。在寡头市场良性竞争的条件下,由于每个寡头都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所以采用“成本加价”的方式更多。
而在考虑统一定价还是差别定价的时候,主要考虑两点,一是信息的对称性,另一个是公司的奖惩制度是否能适应相应的定价策略。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寡头集团公司往往跨地域甚至跨国,有的还跨行业,在中间产品市场采用差别定价能够因地制宜,增加总体的利润。但是如何良好地执行差别定价是一件相当复杂的管理工作,如果不能很好处理,不仅无法带来利润,还会给公司整体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四、总结
寡头竞争中间产品市场的转移定价涉及了很多方面。在如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集团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更是增加了研究和确定良好转移定价策略的难度。寡头要充分意识到中间产品转移定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仔细分析集团内部母、子公司所处的环境,充分运用各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手段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并保证企业持续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慕银平,唐小我,刘英.寡头竞争中间产品市场的转移定价策略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200,04.
[2]张福利,施建军,陈效林.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10,01.
寡头竞争范文4
【关键词】市场结构 企业创新
一、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的影响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个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个: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首先,垄断降低了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新企业受到了诸多进入壁垒的限制。因而进入该行业已几乎不可能。如电力行业。笔者认为,技术创新源于外面与内在两方面,是两方面合力的结果。从企业内部分析,创新是一种信念,一种长久积累的文化积淀。垄断企业不需要创新,就能获得超额利润,而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成本很高。缺乏促使员工崩发出创新的激情与活力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外在即外部的竞争压力。特波五力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力来源,即: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在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也即少了一股创新的动力。
那么垄断企业是否就没有技术创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国家垄断的电力行业,在和谐社会,低碳环保的理念之下,国家大力采用无污染的替代能源,如风能,水力发电等等,所以笔者认为垄断企业并非没有技术创新,只是受到了市场结构的约束与限制,垄断企业内并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创新。
二、完全竞争下创新行为的影响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理想化的市场,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成员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市场价格;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完全相同的,毫无自身的特点;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市场上的信息是完全的,任何一个交易者都不具备信息优势。由于消费者都是相同的,彼此间意识不到竞争。因此,在这种市场下,任何企业都不能形成对市场的垄断,企业缺乏维持技术创新持久收益的垄断优势,新技术很容易被模仿,人们都想做成本低风险小的模仿者,不愿做成本高风险大的创新者,从而不利于技术创新。
三、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在寡头垄断市场下,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了本行业绝大部分产品的供给,它们各自占有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产品之间差别很少或没有差别,但仍存在着替代竞争。《对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上几个问题的再明晰》(马静玉,1996)认为寡头垄断有利于激发寡头垄断者的技术创新。那些寡头垄断或为了扩大垄断势力,或唯恐自己的产品落后,失去垄断地位,都会须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发展战略的调整,或立即将新技术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或将新技术做为储备,在适当时机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引起技术创新。
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怀着谨慎的态度。笔者认为,对于许多寡头垄断的企业,那些龙头企业会因为对于由一业务达到较高市场份额,或至垄断地位时,会因为缺乏竞争而可能丧失创新的外在动力,进而被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在某些业务上不断蚕食。最好的例子便是网络浏览器市场,微软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在浏览器领域达到垄断地位,但最终因缺乏创新遭受到chrom与firefox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前期,寡头因为垄断地位而放松创新的步伐,有利于那些弱势的企业依靠技术创新进入细分市场;后期,逐渐失去垄断地位的寡头会加大投入,从而有利于促进市场的竞争与技术创新。
在垄断竞争市场下,同一产品行业存在着较多的生产企业, 企业的产品存在着差别,替代竞争激烈,企业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但都还不能处于垄断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地位,企业进入或退出本行业比较容易,处于本行业中的任何企业及新成立的企业或转产企业都存在着占据竞争优势,或成为垄断者的可能。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既存在着由垄断引起的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又存在由替代竞争引起的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因此,这种市场结构更容易引起技术创新。
同样地,有利润也会使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许多市场结构并非是不变的。有进入就会有竞争形式的改变,进而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尽管许多规模效应大、实力强的企业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R&D项目。但它们同样缺少引进新产品的动力,它们会满足于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能带来的利润水平。而当它们高枕无忧时,就会有新的企业进入并发展起来。比如中国的家电行业。
寡头竞争范文5
关键词:动态最优化 销售投入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双寡头 微分博弈 闭环纳什均衡
引入
中国电信业(包括移动通信市场)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更是长期垄断无线通信市场。而电信业的自然垄断属性使得市场份额仍然不断地向一家公司集中。例如,2006年中期,中国移动的市值、营业额都要大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任何一家。
理论上,一家公司销售投入应能促进销售额的增长。本文基于Lanchester最优广告策略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移动(寡头1)和中国联通(寡头2)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使用最优广告策略模型的原因是销售投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机制同广告投入类似。
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给出了最优销售投入的动态模型;第二部分讨论了Lanchester模型下的市场反应函数;第三部分实证分析;第四部分结论。
第一部分:最优销售投入的动态模型
寡头公司以利润的现值最大化为目标。
目标函数为
(1)
(2)
式(1)是寡头公司的目标函数。其中是每单位市场份额的利润率;是贴现率。
式(2)是寡头公司的约束条件,即市场反应函数。本文采用Lanchester模型式。详细内容及模型式的估计将在下文中详细讨论。
在本文中,将中国移动作为寡头1,中国联通为寡头2。
第二部分:最优广告模型―市场反应函数
市场反应函数―Lanchester模型
Kimball(1957)将Lanchester模型引入广告策略竞争。本文中使用Lanchester模型描述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两个寡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同本公司、竞争对手销售投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用一个市场反应函数表示这一动态关系)。Kimball(1957),Horsky(1977) ,Erickson(1985)等人论文中的Lanchester模型是用于描述最优广告投放策略的。前面已经提到,之所以将这一模型运用于最优销售投入是因为其有着与广告投入类似的市场反应函数。
模型的一般公式为
(3)
由于假定市场是双寡头市场,因此对寡头2的分析与寡头1是相同的。设M为寡头1的市场份额,则寡头2的市场份额等于1-M。因此,为简便起见,仅已寡头1中国移动为例。式(3)简化为
(4)
其中,M表示寡头1市场份额;表示寡头1的市场份额的改变量,;表示寡头1 的销售投入;表示寡头2的销售投入。
参数;是待定常数。
这一模型公式的含义是:具体而言,寡头1的销售投入作用于对手寡头2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反应参数改变寡头1的市场份额,由于本公司的销售投入越大,越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扩大的市场份额来自对寡头2市场份额的侵占),因此应为正值;寡头2的销售投入作用于寡头1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反应参数改变寡头1的市场份额,理论上,由于双寡头的竞争关系,应为负值。即,理论上:寡头1的市场份额的变化量同本公司的销售投入成正向相关关系;同对手即寡头2的销售投入成负向相关关系
实证估计模型
参数值的确定
理论上讲,寡头1市场份额的改变M是本公司销售投入的凹函数,即本公司销售投入对寡头1市场份额的边际改变量是递减的;此外,市场份额的改变的绝对值是竞争对手公司销售投入的凹函数,即对寡头1市场份额的作用也是边际递减的。因此,只要即可。Chintagunta和Vilcassim(1992),Erickson(1992),Jarrar、Herran和Zaccour(2004)将的值取为。本文采用这一取值。
离散时间模型公式
模型的一般公式(4)是在连续时间情况下的公式。要把其转化成离散时间模型。
综上,实证估计模型采用下面的式子
(5)
待定常数可以用线性回归估计出来。
每单位市场份额的利润率的估计
值被假设为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常数。它的值可以用下面的线性回归式估计出来
(6)
第三部分: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2002年-2008年每半年期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有:每年分别截至6月30日和12月31日的市场份额、销售投入(非累计)、利润总额(非累计)。其中,市场份额和销售投入数据用于市场反应函数模型公式中值的估计,估计式为式(5);市场份额和利润总额数据用于值的估计,估计式为式(6)。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自2002年至2008年间披露各年的中期报告和年报。下半年的销售投入和利润总额用年报中给出的全年值减去中期报告中的上半年值。市场份额按照两家公司占有用户数比例计算,比如。
数据未区分两家公司内部的具体业务。
值
对式(5)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如下表1的结果
*** 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于0;**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于0
估计得到的值同前文的理论分析一致:为小于1的正值;为绝对值小于1的负值。表明寡头1的市场份额的变化量同本公司的销售投入成正向相关关系;同竞争对手即寡头2的销售投入成负向相关关系能够得到实证支持。另外,值在大小上很接近,表明市场上两个寡头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销售投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力接近。
值
对式(6)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如下表2的结果:
*** 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于0
第四部分:结论
双寡头市场上,本公司的销售投入对销售额或市场份额有这正向的促进作用,为正值;竞争对手的销售投入则有负向的作用,为负值。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占有较大优势且这种优势有持续下去的趋势,最后很可能占领整个市场。
参考文献:
[1]Dan Horsk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Optimal Advertising Policy”, Management Sci., 10(1977),1037-1049
[2]Deal K.R., ”Optimizing Advertising Expenditures in a Dynamic Duopoly”, Oper. Res., 27,4(1979),682-692
[3]Gary M. Erickson ,”An oligopoly model of dynamic advertising competi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2009),374-388
[4]Gila E. Fruchter and Shlomo Kalish, “Closed-loop Advertising Strategies in a Duopoly”, Management Sci., 1(1997),54-63
[5]Kimball G.E.,”Some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 Method”, Oper. Res., 5(1957),201-204
寡头竞争范文6
[关键词] 人才争夺薪酬策略有限理性寡头博弈
一、相关背景
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寡头博弈是近来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自Bischi和Naimzada 研究了具有线性成本的有限理性双寡头博弈模型以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Ahmed 、Agiza和Hassan等把Puu 的模型修改成具非线性成本的有限理性多寡头博弈模型和不同行为规则的寡头非线性博弈的混沌动力学,并观察到了分叉、混沌行为等复杂现象;Yassen 和Agiza 则研究了具有滞后效应的有限理性双寡头博弈模型,并发现滞后效应能够增加博弈达到均衡的可能性;易余胤、盛昭瀚和肖条军研究了具溢出效应的有限理性双寡头博弈的动态演化,并指出溢出效应将增加博弈达到Nash 均衡的可能性。
然而,这些寡头博弈模型无一例外的都是企业选择产量模型,并且都是从卖方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而在很多市场行为中,买方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寡头竞争,如近几年春节期间出现在广东和浙江等地的民工荒,当事企业无不祭出价格法宝来招揽人才,尤其是在很多急需人才的企业,更是在劳动力价格(薪酬)上大做文章,以期在留住企业现有人才的同时招徕更多的人才。这种现象在未来数年里会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是由于受到地域和政策等的制约,人才流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全国性的人才市场短期内很难完全建立起来,区域性的人才市场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在区域性的人才市场中,则是为数很少的本地企业在这里争夺人才,他们所采用的竞争手段,也主要是价格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类似寡头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的薪酬策略,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模型分析
为方便分析,我们假设在某地区只有两家同性质的企业(双寡头),且人才的贡献及所花费的成本(劳动力价格或薪酬)都能具体量化,同时假设pi(t)是第i个寡头在时期t给出的薪酬(i=1,2),t时期的人才供给量q是由双方给出的薪酬决定的一个线性供给函数为其中a>0表示只有企业给出的薪酬不低于劳动者预期时,才能招到所需人才,b>0表示两企业是人才市场上的竞买者),两个企业的利润函数为非线性形式ci(qi)= cqi2,则第i个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假设每个寡头企业都是有限理性的,他们进行重复的Bertrand 双寡头博弈,他们都不完全清楚供给函数,只是在每一期根据对边际利润的估计来更新他们的薪酬策略:在每个时期t ,如果估计的边际利润是正(负) 的,那么企业将提高(降低)第t+1 期的薪酬。 每一期的边际利润按如下估计:
其中
那么描述Bertrand 双寡头重复博弈的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可以表示为
这里函数αi(pi)>0,它表示第i个企业相应于他所估计的边际利润的人才引进量调整幅度。有了这个动态调整机制,完全理性博弈的假设条件就可以放宽为:双寡头不需要人才供给函数的完全信息,只需要推断人才引进量发生微小变化时市场如何反应。人才引进量的变化由对边际利润的估计决定。显然,对边际利润的局部估计要比获得供给函数的完全信息容易得多。这种每一期重新决定人才引进量的动态调整机制比传统经济学的瞬间调整更贴近现实, 因为现实的市场经济中, 人才引进量决策不可能在瞬间改变。
假设函数αi(pi)为线性函数,αi(pi)=αipi(i = 1 ,2),即假设人才引进量的相对变化与边际利润是成比例的,即
这里αi 表示人才引进量调整速度的正常数,代表企业对每单位劳动力利润信号的反应速度。动态系统(2)可以写为如下形式
按照经济学观点,必须非负均衡才有价值。可以定义这个有限理性双寡头重复博弈的均衡点为系统(4) 的非负定点。则在系统(4) 中令pi(t+1)=pii(t)(i=1,2), 得到非线性系统(4)的4个均衡为
其中
设均衡E0、E1和E2为有界均衡,均衡E*为Nash均衡。在这些均衡点中,E0不稳定,E1和E2具有对称结构,都是鞍点且均不稳定。
上述方程定义了E*的一个稳定区域,该区域由一段双曲线与α1和α2的正半轴构成。Nash均衡E*在这个区域内是稳定的均衡点,但αi和α2一旦超出这个区域,E*就变得不稳定,并在点A1= (-2/x,0)和A2=(0,-2/x)处开始出现分叉。
显然,E*的稳定性依赖于系统参数。事实上,若增加确保E*局部稳定的参数集中的αi和α2的值,使得αi和α2离开稳定区域, 都将引起分叉。
由上述可知,人才引进量调整速度起着一个扰动作用,增加它的值可能使Nash 均衡不再稳定,而且还会出现更为复杂的混沌现象。人才引进量调整速度的最大值就是混沌出现的临界值, 只要有限理性双寡头估计的人才引进量调整速度小于这个临界值, 竞争双方的人才引进量在多次重复博弈后都会动态地趋向于均衡状态。然而, 一旦超过这个临界值, 人才引进量调整就进入到混沌状态, 市场出现不可预测性, 此时,双寡头都无法决定长期动态调整后的人才引进量。因此,为使市场处于平衡态, 企业应当慎重选择博弈的初始条件。
三、策略建议
从上述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到,如果企业没有市场和行业薪酬水平可资借鉴时,企业只要能估计劳动力的边际利润,即可通过薪酬策略的调整来引进预期数量的人才。但在薪酬策略动态调整的具体实施中,还应该适当注意薪酬调整的幅度和频率,在体现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的同时,避免引发恶性竞争和市场混乱。
如果有市场和行业薪酬水平可供参考,企业确定薪酬水则应综合考虑外部市场、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期望这三方面因素。尽可能的通过薪酬调查,确定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然后根据企业支付的能力和期望,确定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在平衡企业和员工期望的同时,也使员工之间能相对均衡。同时,应重视薪酬结构,对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的中高层管理岗位、销售岗位和技术岗位等关键岗位,可以采用价格领导策略以加强对这些关键员工的薪酬激励。不仅如此,企业还应通过工作制度、员工影响力、人力资本流动等政策来实现内在报酬,让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满足。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满足和推动员工,使员工更多地依靠内在激励,从重复加薪的简单循环中摆脱出来。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