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国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国诗

爱国诗范文1

关键词: 陆游 爱国梦诗 主要内容 创作原因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爱国梦诗,是纪梦诗中最具特色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梦中表现最多的是诗人深厚而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他的爱国梦诗中,他“梦”见过:铁马冰河,自己驰骋在沙场上;北伐胜利,中原光复,金兵投降;跟随皇上御驾亲征,收复凉州……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经作过统计:“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陆游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纪梦诗呢?本文从爱国梦诗的内容,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影响,以及诗人内在的独特个性因素等角度对陆游倾心创作的纪梦诗进行探讨。

一、陆游爱国梦诗的主要内容

陆游的爱国梦诗,描述的是一个忠实爱国者的“梦”,是自己救国救民的政治梦想和先进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不能成真、无法得到推行与实施的一种心态;同时,这更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共鸣,反而遭到误解、打击、排挤甚至陷害,因而处于济世无助、壮志难酬的处境,也就不由自主地借夜晚、借梦境、借幻觉甚至白日梦,在无意识状态下求得心理虚有寄托的抒写。这是一种人生幻灭感,是现实生活中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导致的心灵深处的痛苦,无法自我排解,只能默默无期地承受。陆游的梦诗中叙述着他一心报国、驰骋沙场的梦境,但那也只能是当年的记忆,美梦一旦碰触现实,就凝结成无尽的失望。因此,从内容上看,可以把陆游的爱国梦诗划分为以下几类。

1.报国梦。

陆游生活在中国社会历史上矛盾最为尖锐的南宋时代,杀敌报国是他毕生的追求。诗人把“抗金救国、统一中原”视为自己一生的理想。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强压在心中的强烈而深厚的爱国情感在现实中不足以排遣,甚至还在他的梦境中汹涌澎湃。如《异梦》:“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诗人将其满腔热情与高昂志气,全部寄托“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又如“我亦思报国,梦绕古战场”(《鹅湖夜坐书怀》),以及“恍然唤起西征梦,身卧金牛古驿亭”(《独夜》),在这些诗中,到处充斥着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报国之情。

2.回忆梦。

陆游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三年任满后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干办公事,在南郑前线军营工作,这是陆游有生以来第一次以“从戎”身份投身于抗金收复斗争的最前线。因此,他常常在梦中追忆、回味这段军营的战斗生活,如:“梦觉空山泪渍衿,西游岁月苦。”(《梦至小益》)又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诗人欲重返战场、昂扬斗志的爱国情怀,唤起了他对前线和军营生活的回忆,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到:无论白天、黑夜,醒时、梦时,诗人始终惦记着“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这一永恒的理想。

3.失望梦。

陆游一生奋斗,一生辛苦,目的就在于坚持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的政治主张,与腐朽软弱的南宋统治者卖国求荣、苟且偷生的主张相冲突,因此,诗人只有在自己的梦中吐露报国无期、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哀怨,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云:“前来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当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这首诗写了诗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并且以当年泛舟东海、射虎南山的豪壮之举来强烈反衬目前寂寞凄凉、闲散投置的冷官生活。当他想到强虏未灭、中原未复时,不禁脱帽大叫,攘臂大呼,甚至连自己的宝剑也在床头发出不平之鸣,于是诗人的一腔悲愤之气就跃然纸上了。

二、陆游纪梦诗的创作原因

阿德勒曾说:“梦并不是和清醒时的生活互相对立的,它必然和生活的其他动作和表现符合一致。”可以说,梦是现实生活在人的潜意识中的一个映像,它与人的情感、欲望、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默契。因此在研究陆游的纪梦诗歌时,我们发现表现诗人的“爱国情感”是此类诗中的一个亮点,然而诗人又为何选择“梦”来表达这份深厚的情意,寄梦抒怀呢?我认为这其中既有社会根源、文化渊源的影响,又源自诗人本身独特个性的内在因素。

1.国破家难的历史时代和个人遭遇的影响。

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中级官僚家庭,童年基本上在战乱和逃难中度过,他有诗云:“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莽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见伏,往往经旬不炊爨。”(《三山杜门歌》)”后来金兵南侵浙江,陆游随其父陆宰及全家老小流离转徙,四处避难,饱尝了离乱之苦,对故土沦陷极感痛心;父辈们的爱国思想在艰难困苦中又浸透到他的心灵深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培植了他终生不忘忧国忧民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陆游出仕后,本希望自己能够为国效力,救国杀敌,然而,他没想到朝廷如此黑暗腐朽,他不仅官职卑微,不受重用,而且屡次遭贬,英雄才略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更何况他一生的政治生活大都是在“奉祠”中度过的,正如他自己所言:“宦游强半是祠官。”因此,诗人壮志难酬,悲愤之余发出了“平生铁石心,志家思报国。即今冒九死,家国两无益”(《太息》)的悲叹。

现实的黑暗、社会的残酷,就像一场恶梦,把陆游的理想敲打得粉碎,诗人知道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了,只能无奈地借助梦境来表达,抒怀言志,以幻想来构筑现实,以梦境来寄托人生的理想,回味从前走过的实境,也梦到想象中的幻境,以此抨击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寻觅难酬的壮志。

2.儒、释、道等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多苦读儒家经典,喜习佛道之说,到了唐宋时期,这些思想更为盛行。陆游也不例外,他博学多才,不只宗六经,崇雅放郑,而且对佛道之学也素有所爱。在他传世的作品中,有关佛道禅理的文字很多,如:“《发华》之为书,天不足以喻其大,海不足以喻起深,利根之士,一经目,一历耳,自不能舍,虽举天下但之,彼且不动,尚可劝相之有哉!”(《渭南文集》)可见陆游对佛教经典的膜拜与虔诚。又如:“万事极知终变灭,一官那得久低头。床头幸有《楞伽》在,更炷炉香手自开。”(《雨夜偶书》)可知陆游常常通过诵读佛经来安慰自己的心灵。此外,陆游的道学思想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的,“吾家学道今世,世佩施真‘三住铭’。一窗梦月照孤咏,万壑松风吹半醒”(《剑南诗稿》)。

3.诗人独特个性的影响。

诗人出身于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又生逢南渡之际,从小就看见父亲与朋友在一起议论国事,流涕扼腕,这使爱国思想在他心里扎下了根。道教思想则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给他思想中注入幻化成分。而佛教思想也渗入到陆游的日常生活中去。他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认为佛家思想同样可以为统治阶级服务,认为佛教经典可以安慰自己的心灵。由于这三种思想在陆游思想中相辅相成,造就了诗人性格中一种特殊的浪漫性。因此,当诗人正确的抗战主张不被采纳,遭到排挤后,他不屑与奸佞为伍,不愿同流合污,又未能与民众合群,只好孤芳自赏,用诗歌来抒发壮志难酬的孤独、苦闷、不平。在现实的刺激下,陆游这种独特的个性被激发出来,用一个忠实的爱国者的“梦”来成就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现实理想,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陆游的纪梦诗,无疑是其创作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既因沿、发扬了前人的梦幻文学传统,又契合了自己“重构”社会现实与谋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还将多种艺术手法与风格熔于一炉而自成体系,不愧为我国梦幻文学花苑里的一朵奇葩,更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增添了一抹耀眼的亮色。

参考文献:

爱国诗范文2

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开元末年进士。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张巡先守雍丘,后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一处,共守睢阳。张巡自幼饱读诗书,《旧唐书》记载他“兄弟皆以文行知名”。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记载其“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可惜其作品大部分已经散失,仅《全唐诗》录存其诗两首。《守睢阳作》这首五言古体诗据说是张巡最后的作品,顾名思义,写于孤守睢阳之时。诗曰:“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①月晕,分守若鱼丽②。屡厌③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④。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①侔:等,同。②鱼丽:古代阵法。③厌:压。④陴,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诗题中的睢阳,为唐时郡名,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是江、淮之间的险要屏障,又是唐朝江、淮租赋输入朝廷的重要通道,战略、经济地位及其重要。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后,即派重兵围攻睢阳。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又派部将尹子奇率兵十余万继续围攻,妄图打通叛军南下的通道,然后尽取江南富庶地区。

诗中一、二句“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点明了睢阳自春季被围,孤城困守的险境。“日渐”二字渲染了一种紧张、残酷的环境,“孤城”还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总写攻、守双方的战事。敌人的包围一层又一层,好似月亮周围的晕圈。睢阳守军则采用古代的鱼丽阵法,分兵把守。“月晕”的比喻,又呼应了二句中的“孤城”,使紧张气氛更进一层。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两句,以“黄尘”代指叛军,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敌人骑兵蜂拥而至、烟尘滚滚、不可一世的进攻场面。面对气焰嚣张的叛军,张巡“时将白羽挥”,展示了一个优秀将领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和力克强敌的坚定信心。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侧重描写睢阳将士惨烈的守城场面。将士们带伤出阵,浴血奋战,表现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精神风貌。据《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卷记载,睢阳长久被围,久战后士兵已不及千人,“皆饥病不堪斗”,且“城中食尽”,最后只能杀马、罗雀、掘鼠为食,但“人知必死而无叛者”。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两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直接表现他忠心报国、坚贞不移的高尚情操。张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一月,贼兵又聚众猛攻,守城将士皆伤病不能再战,大多数人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张巡西向拜跪天子:“为臣力竭不支,生不能报答陛下,死当为厉鬼击贼!”睢阳城最后被叛军攻陷。贼将尹子奇以刀刃抵张巡喉头要他投降,张巡大笑,誓死不降。最终张巡同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将同时被害,“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安详镇定的样子,笔者注)如平常”(《张中丞传后叙》)。

爱国诗范文3

【关键词】李清照 诗 爱国主义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誉盛名。她是一位诗词文赋兼擅,有着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女作家。可惜,其诗文散佚太多,欲窥豹一斑者不可得,历来学者鲜有提及。然而学者对其诗评价却极高,称她的诗可与李白、杜甫、陶渊明等比肩。

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了苦难。尚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期间,夫妇俩诗词酬唱,生活舒心适意。此时,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幸福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李清照甜蜜宁静的生活使之诗词风格意境舒畅。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恩爱却短暂分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此时多创作表达相思夫君之词。靖康之难是李清照的人生转折,她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南渡后,她遗留下来的诗多是这以后所作,仅存诗近20首。这些诗文“抒情言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往昔美满自由生活的回忆,体现了李清照不图偏安,志图报国的士大夫情怀。

靖康之难前,《分得知字》为李清照和诗友在一起分韵作诗所成。《感怀》作于宣和三年,是在与赵明诚屏居之后,赵明诚出仕时所作,表现了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和正直廉洁的品格。《诗和张文潜二首》分析了唐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通过总结历史教训,表现了李清照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借古讽今,揭示当朝政治危机,不难看出李清照赤忱的爱国之心。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于建炎三年,1129年,随夫乘舟出芜湖,沿江而上至乌江县,创作了千古流传的《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讽刺了宋朝统治者偏安偷生。《咏史》是借古嘲今,斥责了由金人扶持的伪齐、伪楚政权,对于在民族危难之际保持民族气节的人士给予赞扬和肯定。李清照于杭州所作五篇帖子系应酬后宫,是歌功颂德之作。《偶成》于赵明诚去世后所作,诗中抚今忆昔,从“十五年前花月下”到“安得情怀似往昔”,表达了诗人对亡夫思念哀悼之情。作《题八咏楼》时,李清照在金华避乱,“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她感叹祖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现了她强烈的忧国之心。同时作的《钓台》,“臣舰只缘因利往”形象地刻画了受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形象,“往来有愧先生德”,是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李清照于病中越发思乡,作《春残》以抒发思乡之情,“春残何事苦思乡”可见她思乡之切、之苦。《晓梦》是唯一一首记梦诗,全诗想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寻求解脱苦闷的心情。《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中,李清照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百姓的关切怀念。《断句七则》描述了诗人南渡以后的生活和时时感伤。

在李清照遗留下来的诗篇中,其中《诗和张文潜二首》是一首为数不多的和诗佳作,诗作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过人之识和高超文艺。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但自唐以来,人们多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即史家也不例外。而李清照的这两首和作,不附和歌颂中兴大业,也不同于即景抚今吊古、感叹百年兴废,而是着重解析天宝的历史根源,昭示安史之乱后皇室内部斗争的深化,从总结历史教训方面拓展诗作意蕴,其中不乏警句“夏商有鉴当渠成,简策汗青今具在”、“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见出诗人有超人的识度,应该说没有深刻的历史反思是难以做到的。

在宋代,几乎没有哪一位诗人没有写过和韵次韵之作。但是和韵之作,因受原唱思路、用韵的限制,一般不容易写好,所以和韵之篇少有名作。关于这两首和诗,人们评价不一。有认为二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鹿革脯矣”。也有认为二诗“未为佳作”,不过基本都承认“出妇人亦不易”。

从这两首诗来看,应该说写的比较直白,但也应看到两诗写得非常流畅恢廓,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上浑然一体。而且诗作采摭了唐末以来的正史、野史笔记传说,融化了大量历史掌故,写来蕴含深远,显示出诗人深广的文化素养。而且诗人有时作诗用险韵,即以她和张文潜的这两首诗来看,实际不是和韵,而是次韵。即完全按照原诗的韵字和次序。以次韵之作,完全按照张文潜的原诗的韵字和次序,受到的限制可想而知,且受张文潜思路的限制,能写到如此不能不让人佩服其诗艺之高超。

诗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获得了很高的地位,而且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以史带论的。一个文人要想证明自己有识见、有思想,他不是要在哲学中作抽象的思考,而是要在具体史实的褒贬中体现才力。在这里史与诗有着血缘关系,钱谦益说:“诗之义不能不本于史。”李清照在和诗中回顾了具体史实,但就在这种回顾中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识见。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诗词的最大特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李清照和诗虽行文较直白,跳跃性不是太大,但其笔力还是凝练的。关键是她没有人云亦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体现了自己对历史的感受,且识见卓越,不能说没有自己的意境。尤其是两首诗的结尾用典,让人感觉意味深长,细细琢磨又觉得很微妙、含蓄又透彻,完全可以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由此不难看出,她的诗多有哲理感悟、爱国抗敌的大夫情感。所以,爱国主义精神是李清照诗文创作的亮点。

李清照在她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诗作中,生动地展示了她的情感历程和生命历程:崇尚高洁之志;爱国抗敌之思想;针砭时弊之情感。这些诗大多与民族兴亡直接有关,几乎没有一首是感叹个人得失,际遇不平的,充分展示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子却难得的政治胸怀、民族气节、雄伟气概。而这些诗歌的创作也无不体现其艺术价值之高。

首先,诗人善于根据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形式内容构成和谐统一的诗境。《偶成》是悼念亡夫之作,属七言绝句,基调凄凉,诗中只有花与月,都是红颜易碎,感怀伤时之物。作者触景生情,传达了南渡以后,国已不国,家已不家,四处流浪之感,和对昔日花前月下幸福美满生活反对怀念。其次,诗人针砭时弊,干预现实,还巧妙地引用历史人物故事,与现实社会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政治倾向性。在《咏史》中,引用两汉王莽篡政的历史借古讽今,严斥了金人扶持的伪楚伪齐政权。史中还赞扬了嵇康注重气节,敢于斗争的骨气,表达对当朝卖国求荣小人的愤慨。最后,李清照的每首诗都各有其特点,都有典故。

总之,李清照的诗具有的政治情怀,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和对英雄主义人生观的歌颂。无论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还是处于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李清照都传达了一个声音:爱国思乡!这种士大夫的情怀非闺中女子所能言。

参考文献:

[1]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6.

爱国诗范文4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1、临患不忘国,。——《左传·昭公元年》

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爱国诗范文5

爸爸妈妈让我从小生活在童话的城堡中,白雪公主告诉我,要保持美丽的容颜,才能赢得王子的爱;丑小鸭告诉我,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灰姑娘告诉我,宽容和博爱才能构建幸福的天空。

所以,从小到大,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温文尔雅。结婚后,我在婚姻中努力保持着女人的优雅和自尊,从来都不和老公吵架。

一次,邻居大妈在楼道里碰到我们,就夸上了:“你看你们小两口,整天没点动静,多好啊!哪像隔壁,半夜三更吵得人睡不着觉!”

听到这,我心里还美滋滋的。

我在一家周刊社的情感版做编辑,这个工作决定了我回家也得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忙活。有时候,他让我和他出去看看电影,打打羽毛球,我总是一边对着电脑打字,一边应付他说:“我太忙了,改天好吗?”

以前我这么说,他很无奈地自己出门。再后来我发现一个规律,每当他想让我陪他的时候,总要找茬先挑起一场争吵。

我才不跟他吵,明天一早要汇报的选题还没想好呢,哪有时间吵架啊?

见我这样,他委屈地说:“其实我不是故意要挑事儿,别人出去,都有老婆陪,可你呢?搞得我跟光棍一样!”

哈,这个男人还挺可爱的,竟然通过吵架这种方式引起我对他的重视,我一笑了之。

就这样,我们继续着平凡的日子。慢慢地,他习惯了独来独往,即便我提出和他出去玩,他也有种种理由推脱。这个时候,我也会思考一下我的婚姻。

平静的生活,没有一丝波澜,但时间长了,它会不会臭掉呢?

我给了他一拳

我们没有吵过架,但我动手打了他。

因为先后与人合出了一本书,自己出了一本书,小赚了些银子,我决定自己买辆POLO。

他不赞成我买车,原因是我已经有四个月的身孕。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孕妇,我怀着宝宝,穿着高跟鞋,联系采访,会见客户,辛苦而忙碌,乐此不疲。

谁知,买车后,我像所有新手一样不敢上路,他工作忙,不能陪我。同事帮我找了一位陪练,每天跟我上班下班,就坐在副驾驶座上。

一个礼拜后,我为了炫耀自己的车技,去接老公。他坐在副驾驶座上,新奇而兴奋,先是摸摸我的肚子,告诉孩子,看妈妈多能干,会开车。我幸福而满足,脸上挂满笑容,感觉新生活在向我招手。

突然,他话锋一转,“哎,陪练没摸你大腿吧?”

听到这话时,我甚至来不及经过大脑,抬起右手就给了他一拳。这一拳重重地打在他的鼻子上,不一会儿,感觉他在擦鼻子,估计流血了。

他没还手。当然没有还手。

“就开了个玩笑,你至于这样吗?怎么了你?平时吵架都吵不起来,今天怎么动手了?”

我不知如何回答。我们不曾吵过嘴,我不知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书上也没有说过淑女遇上这样的事该怎么办。

我摸着隆起的肚子,想想即将出生的孩子,略有缓和地说:“对不起,我不该这样。请原谅我吧。”

他一句话也没说。

后来,宝宝出生了。看着这个温暖的家,我很长时间,都在怀疑那次打他真是错了。尊严就那么重要么?所以,我再也没和他吵过。

那个女人居然穿着我的浴衣

孩子幼儿园放假,跟我父母回济南了。昨晚我跟他说今天要坐下午的动车组去济南,帮社会新闻部做一个采访。后来因为济南方面没有联系好,而临时取消,我没告诉他,是因为他说今天去天津做一活动,明天回来。

我想独自享受一下难得的一个人的时光。

晚上九点多,我跟朋友逛了一下午,吃了大餐,餐桌上我们骂了一通男人的种种不是。可是,我的手上,依旧提着大小七个纸袋,全是为老公准备的礼物。

当我打开家门,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老公穿着浴衣坐在餐桌前翻看报纸,只开着壁灯,灯光昏暗,有些暧昧,餐桌上的蜡烛刚燃烧了不久。

“你,你怎么,今天……回来了?”他有些语无伦次。还没等我说什么,他站起来,试图把我拥到怀里,“你听我说……”

这场景,像极了我做情感版某个故事的情节!

我猜想到,可能会有一个女人从浴室出来,头发还是湿漉漉的……一秒钟后,一个女人穿着我的浴衣,就是鹅黄的滚金边的那一件,擦着头发出来了――我的天!

“你是谁?你给我滚!”我像一头发怒的狮子。

他的手牢牢地抓着我的手腕,手腕被他捏出了一道血青印子。

我用力挣脱他的双手,上前打她。他快步上前,只对她说了一句:“你先离开,小心感冒。”

我抢先冲到浴室,拉扯出那女人的一堆衣服,从窗户扔了出去。

没想到他拿了一件大衣,抓起那女人的手就往外跑。

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我打了一场漂亮仗,捍卫了自己仅存的一点尊严。那一夜我想了很多。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我觉得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我认为"不幸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

就在那天,我忽然明白了,婚姻的经营难度系数很大,需要兰质慧心并对婚姻有极端向往的人。婚姻不是一种姿态,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一桩婚姻的成功,两个人一定要有互相欣赏、信任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我们一开始不就错位了吗?为什么我老是逃避,不愿正视问题?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也不想对他说什么。现在想想,也许我们大吵一架或者大打一通,问题说不定就解决了。可是,我们谁都没主动做什么,只是默默地冷战着。

一只丢了

休年假,我欢天喜地带孩子回济南姥姥家。

那天,刚进家门,电话就响了,我爸接的电话,电话那边是他,他要找我妈。我开始以为是说几句问候话,他工作忙无法分身跟我和孩子一起来什么的。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开口就说丢了一只,言外之意是他不知道我离开北京以前干了怎样对不起他的事。

我妈妈觉得好笑,甚至笑出声来,她不明白千里之外的女婿电话过来,就为这种事情,忙问他,“你放哪里了,怎么会丢呢?”

“只剩下一个包装了,一定是打开用了。”他说。

我妈妈有点生气:“用,也应该是你用的,你一定记错了,再好好想想吧。”

离开北京之前,我要收拾家,我要打点孩子的随身物品,我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就是真的有他说的那种龌龊想法,也不会用他的啊。

我真气坏了,一把夺过电话,咬牙切齿地说:“你的欠揍,我要是在你跟前,一定会给你一耳光!”

他说:“你太过分了!说话也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告诉你,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负什么责!还有什么好说的!我马上回北京,离婚!”

“离吧!我早等着这一天啦!”

夫妻吵架的初级阶段是动嘴,有点调情,有点撒娇,也有人为此打打闹闹一辈子;如果换上动手,便成了打架的升级版,无论谁打谁,受害的是双方;如果嘴与手都不愿意动了,那就只好去办离婚手续了。

那次在家撞见的那一幕,我已经提出了离婚,但他一直没有给答复。我们就凑和地过着,直到今天这个莫名其妙的电话。

至今我还闹不清楚那个女人,那个小鸟一样依偎在他身边的女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我整天忙碌,忽略他感受的那些日子?是我把他打出鼻血的那一次?

不过我真应该感谢,感谢这些变故发生在我30岁的时候。

爱国诗范文6

2012年2月1日凌晨,张国立发表“致歉声明”:

“我的儿子张默因吸食大麻违反了国家法律被北京警方拘留。我对北京警方的行为表示坚决支持!作为一个父亲,我对此感到深深的痛心和愧疚。我代表我自己和我的儿子,对他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一定会监督张默痛改前非、远离,我会和张默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弥补!我也恳求公众和媒体能够宽容待他,给一个迷途中的年轻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请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也请原谅一个儿子的错误。”

即将而立之年的儿子吸毒被拘,57岁的父亲站出来,以儿子代言人的身份向大众道歉、求情并信誓旦旦。拳拳爱子之心苍天可鉴的同时,张国立无意中也因为儿子的吸毒事件,为自己的“慈父”形象加了分。

于是,舆论一边倒地指向了张默:公众人物竟然吸毒、都快30岁了还不成器、不为父亲长脸还把这张原本风光无限的老脸丢尽……这就像某位网友说的:“张默是最坑爹的‘星二代’!张国立是最悲催的爹!”

“虎父”张国立为何养出了一个“犬子”?这次事件之后,张默会跨过30岁的坎儿真正长大吗?我们或许可以从父亲张国立的人生经历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个离异父亲的愧疚与欣慰

1988年,33岁的张国立结束了他的第一段婚姻。对于这段尘封的往事,张默的舅舅罗中国在他为张默撰写的《张默―风雨彩虹路》一书中这样描述:“张国立走了,调到了遥远的北京。他把新房子及家里所有的东西留给了我姐姐,他很大方,当然还包括幼小的张默。”张国立2009年在一次采访中说,当时法院把5岁的张默判给他抚养,但因为工作忙,他还是无奈又愧疚地把儿子留在了前妻身边。1989年,张国立和邓婕在北京低调结婚。

再婚后不久,张国立远赴南极拍摄电视剧《长城向南延伸》。从南极回来后,他将这笔拿自己生命换来的可观片酬,全部给了前妻。在后来参加《鲁豫有约》接受采访时,张国立说: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前妻和儿子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而他也的确对他们母子满怀歉疚。

新家在北京,又常年在外拍戏,张国立很少回成都看望儿子,更别说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了。而这在张默的心中留下了阴影,成年后他说:“读小学时,班上其他同学家长都给老师送礼。我爸却很少回成都,他根本没时间给老师送礼。所以,老师就对我特别严厉。”对于儿子的抱怨,张国立没有否认。他多次在采访时表示,张默14岁来北京之前,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屈指可数。

张默上初二时,张国立终于抽出时间去参加他的家长会。班主任对张国立说:“你这个娃娃还是很乖的,不显山不露水,也不张狂。他从来不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身份,也从不拿老爸来说事。我有次还问张默:‘你爸爸是不是张国立?’他说不是。”老师的话让张国立欣慰的同时也充满忧虑:张默的学习成绩一般、性格非常内向、脾气倔得像头驴。但自己的确没时间多陪伴儿子,这让张国立更加自责。为了弥补自己对儿子的愧疚感,那次家长会后,张国立又两次专门回成都参加张默的家长会。

只是,已经步入青春期、性格倔强的张默,能理解并接受爸爸迟到的关爱吗?

“也许是离婚让小张默产生了逆反心理。他第一次坐飞机去北京过暑假,就带回了他邓婕阿姨特喜欢的爱犬‘妞妞’。我姐姐很吃惊,‘张默不喜欢狗呀!’‘把狗随便送给谁吧,反正我不喜欢它。’小张默无所谓地对妈妈说。这就怪了,不喜欢干吗把它从北京带回家?谜底后来解开了:正因为张国立现在的那个她特别喜欢‘妞妞’,所以张默要把它带走。这孩子,犟得很,真拿他没办法。”

从罗中国写的《张默―风雨彩虹路》中看,张国立对儿子有限的弥补,似乎收效甚微。

一个亏欠儿子愧对妻子的男人不容易

在父亲看来,儿子的真正牛脾气,是在他14岁从成都转到北京读书后才开始表现出来的。张国立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起初张默不愿离开妈妈去北京跟他住,后来是他妈妈苦口婆心劝解,他才勉强同意来北京的。

“他不爱说话,甭说很少叫邓婕‘阿姨’了,就连我这个老爸,张默都很少叫。”初来北京的张默很内向。张国立还说:“我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他成天板着一张脸,脸上分明写着我欠他的。”因为张默正值青春期,加上张国立内心一直觉得亏欠儿子,他也没太把儿子的逆反当回事。他深信“严师出高徒”:你再倔再牛,能干得过你老爸吗?对于儿子的不听话,张国立总是严加管教。

但渐渐地,张国立觉得儿子不是青春期逆反那么简单了。17岁时,张默和几个同学组建了一支乐队,不久后他又迷上了赛车。“18岁那年,张默叛逆到了极致,打耳洞,抽烟,背一把破吉他,穿一身破衣服,哼着连狗听了都会打哆嗦的音乐去卖唱。”张默还给自己的18岁生日写了首歌《十八岁宣言》:“老子今年18了,抽烟喝酒你甭管!”这在张国立看来,分明就是在向他挑战。

这还了得,张国立先是苦口婆心说服教育,动嘴不行偶尔也动用一下武力。为了防止儿子学坏,他对张默的零花钱控制得很紧。以至于当时爱好音乐的张默,和几个朋友围着北京四环走了一圈,就为了找一间租金50元的废弃工厂搞音乐。

因为成天跟一帮搞乐队和赛车的朋友混,张国立动不动就批评张默,父子俩说着说着就吵起来。有时张默还摔东西,摔完东西后摔门就走。张国立不管,邓婕就会跑出去把张默拽回来。在针尖对麦芒、动不动就会干起来的父子面前,邓婕总是站在张默那边。

对于邓婕对自己的宽容和照顾,张默似乎并不领情。而这又让张国立对邓婕充满愧疚。因为当初把年仅5岁的儿子留给前妻抚养的愧疚和不安感,一直在张国立心中挥之不去。和邓婕结婚后,他做出了一个甚是“无理”的决定:不让邓婕为自己生孩子。特别喜欢孩子的邓婕无法接受,说没有自己的孩子会孤单。张国立就说:“实在孤单,你就养条狗吧。”

好父亲就要和孩子风雨同舟

让张国立感到欣慰的是,2001年9月,张默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而对于外界传言张默靠老爸的关系破格进入中戏的,他的母亲罗春秀在接受四川媒体采访时说:“张默是凭借真才实学考进去的!”

刚上大学时,张默和其他同学一样住校,但没过多久就搬出去住了。不是搬到父亲家,而是租房子单住。张默不喜欢集体生活,回到宿舍就戴上耳机听歌,从不主动跟别人说话。他的大学同学说:“其实,张默也不像有的媒体说的,是个无恶不作的小霸王,他只是比较喜欢沉浸于个人小世界而已。”他的朋友中没有同学,不是搞乐队的就是玩赛车的。因为不怎么上课,经常翘课去拍戏,学校重要的活动也很难看到张默的身影,多数同学甚至部分老师都觉得:张默就是那种老爹罩着去战斗的“星二代”。

以为儿子就会这样顺利地结束学业,然后和自己并肩作战,成为影视圈的“父子档”,但张默却给了张国立迎头一击。

2003年12月16日晚,张默与同校女生(张默称是他的女友)童谣发生冲突,对她大打出手。事发后,张国立和邓婕急忙赶到学校,见了领导了解情况,然后找到儿子张默对他做出了批评。不久后,张国立随电影《手机》剧组赴重庆宣传,所有人都来问张默打人事件,疲于应付的他突发心脏病。这件事让张国立心力交瘁,事后,他特别忌讳提到张默的打人事件。他说:“因为这件事,我险些死在了重庆。”

原本一起普通的打人事件,因为打人者的父亲是张国立而发展得不可收拾。各种指责、谩骂指向了张国立父子。由于心脏病住院,邓婕代替张国立,对某些不实报道做出回应:张默和童瑶是恋人关系,而非媒体所说追求不成大打出手;张默从不拿父亲的名头招摇过市。她还说:“张默进入青春期后就有逆反心理,很少跟家里沟通,更不愿意借助父亲的名气到外面炫耀。张默在报考中戏填写表格时,‘父亲’一栏居然写的是‘下岗工人’。”

打人事件最终以张默被中戏开除而告终,而这样的结果对张国立来说无法承受。2005年,他在接受《华商晨报》采访时称:“我不愿提张默在中戏读书的事,他读了三年就被学校劝退了。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学校这样做极不负责任。”

学校极不负责任,父亲就得对孩子负起责来。张默退学后,张国立将他“雪藏”起来,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让张国立欣慰的是,那段时间他与张默的沟通和交流,比过去22年都要多。父子俩增进了了解,感情也陡增。比如张默去外地,都会给父亲带当地特产,出国时,也会给父亲和邓婕买价格不菲的礼物。

不想拼爹的孩子为何又坑了爹

“雪藏”期间,张默没有和原来的朋友联络,基本上都待在家里看书、琢磨剧本,张国立觉得打人事件让他真的长大了。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儿子长大了,张国立觉得应该弥补妻子邓婕。2005年,50岁的他再度当“爸爸”,和邓婕收养了一个女儿,第二年,他们又收养了一个儿子。

据一多次采访张国立的记者称,两度收养孩子对张默的打击不小。因为从那以后,原本和父亲同住的他,突然从家里搬出去,自己租房子单住了。而张默在外人面前,最不愿提及的就是“张国立”三个字。为了维护儿子的尊严,张国立也在公开场合说:“张默靠自己的能力闯荡演艺圈。”

但是此后,张默先是出现在《铁齿铜牙纪晓岚3》里,张国立导演的《济公新传》,也由张默饰演男一号济公。记者问张默:主演《济公新传》是不是因为老爸?张默就火了:“是他们先找我当主演,然后才让张国立做导演的好不好?根本不存在什么张国立力挺儿子这样的事!”

偶尔,张国立也会带张默一起出席活动或接受采访。2010年“父亲节”,父子俩一起接受香港某杂志的专访时,杂志要求父子俩给对方各写一封信。张国立写出了自己多年的心声,他说:“张默:记者问了我一个问题,张国立作为张默的父亲,是帮他的多还是害他的多?我自己想了想,觉得我这些年的确害你不少。你小时候如果不是刚好碰上张国立要创业、要争名声的时期,也许我和你妈妈也不会离婚。你进了这行,要不是有张国立这个爸,你可能没有这么痛苦。”

儿子写给父亲的信:“爸爸:我就知道我长大以后会演戏,反而是后来玩乐队以后,想过靠做音乐来为生,只是您把我的梦想毁了。告诉您,那个时候我可恨您了,谁让您偷偷去给我的队友说三道四?没两天他们就把我赶走了,您知道那时候我有多伤心!您倒是成功了,被赶走了以后,我想不到除了做演员之外还怎么生存。”

从父子俩写给彼此的信来看,55岁的父亲依然对儿子充满愧疚,28岁的儿子也依然对父亲心存抱怨。但是,简短的两封信,能写尽父子俩各自的心事吗?显然不能。他们应该还有许多想对彼此说的心里话,却没有表达出来。

如果不是杂志社的要求,这对除了在片场讨论剧本才有交集的父子俩,恐怕连这么简短的一次纸上交流都不可能。因为2006年之后,张国立开始遵从儿子的意愿,让他自己去闯荡,父子俩在影视剧上的直接合作少了很多。因此,父子俩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据张国立身边的工作人员称:父子俩平时很少打电话,更别提见面了。

1999年,张国立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张默的叛逆时说:“他就差没吸毒了。”一语成谶,13年后的2012年1月30日,30岁的张默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家里吸食,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3天的处罚。因为平时不怎么联系,消息传到张国立耳朵里时,他惊讶不已:“怎么会这样?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啊!”

尽管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一直对儿子心怀愧疚的父亲,张国立迅速为张默的吸毒事件作出了“致歉声明”。只是,这样一份情真意切的“父亲声明”,他那被人称为“依然处在青春期的30岁儿子”能读到心里去吗?而张国立这颗歉疚、愤怒和羞愧的心,究竟何时才能得到慰藉?

(注:本文资料是由报纸、杂志及电视等媒体公开报道整合)

专家点评

一个30岁的青春期孩子和他“32岁”的父亲

张国立的“致歉声明”,在我看来并没有展现出一个伟大无私的父亲形象,相反却体现了一个中国式父亲的自私自利。而张国立之所以这么做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愧疚”。张国立这种愧疚感还停留在他跟前妻罗春秀离婚的1987年。那年,张国立32岁,张默5岁。5岁的孩子打人了、吸毒了,父亲当然得第一时间站出来道歉、赎罪和善后。但张默都30岁了,是能够承担和负责的独立个体了,张国立依然还以一个刚离婚的父亲的心态来为他承担,这显然不明智。

一般的中国式父亲,觉得自己亏欠孩子后,会通过两种方式弥补:一是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从而消除愧疚;二是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这种父亲会有这样的心理:“我没有照料、养育孩子,他却成了我想要的样子。这证明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父亲。”张国立属于第二种。